2到6岁儿童的道德发展

姓名:喻鑫

学号:131100054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2到6岁儿童的道德发展

-依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

作为当代著名的发生认识论者1,让·保罗·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观点对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依据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分析2到6岁儿童的道德特征与问题。

皮亚杰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2依据此理论,2到6岁左右的儿童处于他律阶段。其特征是: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比较盲目,被动,是不成熟的道德认识。

无律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萌发道德意识,因此此时他们的行为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3。而他律阶段的儿童会单方面地尊重权威,并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此时的他们会逐渐认识到父母或是其他年长的人的约束,并且去尊重这些权威。例如: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通常年龄在3到6岁)会绝对服从幼儿园老师说的话。在做很多事之前也会征求老师的意见。此时的儿童会将“听话”或绝对服从看成是好的,而不听话看成是不好的。同时他们也通过与其他人的游戏或是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等方式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而且会去遵守甚至是死守这些规则,他们会将道德和责任归结于规则或者成人的命1

2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3月 第一期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3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令本身,而不会去结合具体的情况,皮亚杰将之称为道德实在论4。比如:因为撒谎而受到惩罚或接受教育后,儿童会将“说谎”看作是不好的,因此在今后的各种情况之下都会认为不应该撒谎,即使是在坏人面前。

在进行价值的判断时,儿童会根据行为的物质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而不是人的主观动机。例如在情况A :一个人因为生气而摔坏了一个玻璃杯和情况B :一个人因为没有注意到门后放置的杯子而打翻了很多玻璃杯两种情况中,儿童会认为B 情况比A 情况要“坏”的多,因为B 的结果更严重,而不去考虑主体的行为动机。因此,他律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会比较机械和被动。

此阶段的儿童在看待行为时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看待他人或者事物的时候会比较极端,要么是完全正确,要么是完全错误,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境地去考虑问题。这个特征在儿童对待服从的态度上比较明显。很多儿童会认为服从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权威就是“好孩子”,不服从权威就是“坏孩子”5。认识比较极端,当然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赞成有来历的惩罚,并且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是坏的。对一个7岁的小孩说:有一个小男孩偷拿了商店的糖果而逃走了。在过马路的时候这个小男孩被车撞了。问他为什么小男孩会被撞,他会说这是因为他偷了糖果。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看来,被车撞了是偷了糖果的惩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惩罚的是为了让做的错事和惩罚相一致,而不是为了让犯错的人改正错误。

此时的儿童也初步形成了“公正”的观念。他们认为服从就是最好的公正,对于儿童来说,服从成人或是权威的意志就是公正。他们会认为“听话”受到奖励和老师家长的喜爱,“不听话”则会受到惩罚,这是公正合理的。 4 黄文胜《道德运算 ——皮亚杰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探微》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5 宁那《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评述》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一期

那么这一阶段儿童的这些特征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对权威的过于服从不利于孩子道德的发展,如: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候甚至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一些威胁。家长和老师如果过于强调儿童对自己的服从,就会阻碍儿童自律道德的发展,使儿童过分依赖于家长等权威,不利于培养儿童活动的主动性,相应地,其创造性也会降低。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权威的服从可能会使儿童没有勇气去反抗那些不对的行为或是遭遇,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例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老师性侵儿童的现象,如果儿童屈从于权威,不敢反抗或是向家长揭发,其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惩罚和公正等问题的看法可能会给儿童的交往和长远发展带来困扰。儿童对惩罚和公正等问题的看法是不对,甚至是不道德的。对惩罚目的的认识偏差不利于儿童错误的改正。当儿童自己对于公正等问题的认识与他人或是实际不符时,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困扰。

如果他律阶段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儿童不能比较好的度过这一个阶段的话,儿童的长远发展会受到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部分,而且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可更改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并被后者所取代。因此,他律阶段遗留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将来长远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儿童在他律阶段看待事物很极端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话,会使孩子以后形成“非黑即白”的认识观,不能够很辩证,客观地去看待他人和事物。会对儿童的终身发展都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在他律阶段的儿童虽然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但这些都来源于家长,老师,年龄较大的人等权威,并不成熟,儿童只是盲目的,被动的接受这些

规则。相应的,这些特征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且引导儿童去正确解决它们,才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3月 第一期

黄文胜《道德运算 ——皮亚杰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探微》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宁那《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评述》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一期

张治忠,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一期

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姓名:喻鑫

学号:131100054

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2到6岁儿童的道德发展

-依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分析

作为当代著名的发生认识论者1,让·保罗·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观点对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依据皮亚杰道德认识发展理论分析2到6岁儿童的道德特征与问题。

皮亚杰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进程概括为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2依据此理论,2到6岁左右的儿童处于他律阶段。其特征是: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比较盲目,被动,是不成熟的道德认识。

无律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萌发道德意识,因此此时他们的行为不是道德的,也不是不道德的3。而他律阶段的儿童会单方面地尊重权威,并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此时的他们会逐渐认识到父母或是其他年长的人的约束,并且去尊重这些权威。例如: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通常年龄在3到6岁)会绝对服从幼儿园老师说的话。在做很多事之前也会征求老师的意见。此时的儿童会将“听话”或绝对服从看成是好的,而不听话看成是不好的。同时他们也通过与其他人的游戏或是接受老师家长的教育等方式认识到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而且会去遵守甚至是死守这些规则,他们会将道德和责任归结于规则或者成人的命1

2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3月 第一期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3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令本身,而不会去结合具体的情况,皮亚杰将之称为道德实在论4。比如:因为撒谎而受到惩罚或接受教育后,儿童会将“说谎”看作是不好的,因此在今后的各种情况之下都会认为不应该撒谎,即使是在坏人面前。

在进行价值的判断时,儿童会根据行为的物质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而不是人的主观动机。例如在情况A :一个人因为生气而摔坏了一个玻璃杯和情况B :一个人因为没有注意到门后放置的杯子而打翻了很多玻璃杯两种情况中,儿童会认为B 情况比A 情况要“坏”的多,因为B 的结果更严重,而不去考虑主体的行为动机。因此,他律阶段的儿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会比较机械和被动。

此阶段的儿童在看待行为时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看待他人或者事物的时候会比较极端,要么是完全正确,要么是完全错误,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境地去考虑问题。这个特征在儿童对待服从的态度上比较明显。很多儿童会认为服从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权威就是“好孩子”,不服从权威就是“坏孩子”5。认识比较极端,当然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赞成有来历的惩罚,并且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是坏的。对一个7岁的小孩说:有一个小男孩偷拿了商店的糖果而逃走了。在过马路的时候这个小男孩被车撞了。问他为什么小男孩会被撞,他会说这是因为他偷了糖果。在这个阶段的儿童看来,被车撞了是偷了糖果的惩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而且惩罚的是为了让做的错事和惩罚相一致,而不是为了让犯错的人改正错误。

此时的儿童也初步形成了“公正”的观念。他们认为服从就是最好的公正,对于儿童来说,服从成人或是权威的意志就是公正。他们会认为“听话”受到奖励和老师家长的喜爱,“不听话”则会受到惩罚,这是公正合理的。 4 黄文胜《道德运算 ——皮亚杰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探微》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5 宁那《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评述》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一期

那么这一阶段儿童的这些特征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对权威的过于服从不利于孩子道德的发展,如: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时候甚至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一些威胁。家长和老师如果过于强调儿童对自己的服从,就会阻碍儿童自律道德的发展,使儿童过分依赖于家长等权威,不利于培养儿童活动的主动性,相应地,其创造性也会降低。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权威的服从可能会使儿童没有勇气去反抗那些不对的行为或是遭遇,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例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老师性侵儿童的现象,如果儿童屈从于权威,不敢反抗或是向家长揭发,其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惩罚和公正等问题的看法可能会给儿童的交往和长远发展带来困扰。儿童对惩罚和公正等问题的看法是不对,甚至是不道德的。对惩罚目的的认识偏差不利于儿童错误的改正。当儿童自己对于公正等问题的认识与他人或是实际不符时,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困扰。

如果他律阶段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儿童不能比较好的度过这一个阶段的话,儿童的长远发展会受到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部分,而且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可更改的;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准备,并被后者所取代。因此,他律阶段遗留的一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将来长远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儿童在他律阶段看待事物很极端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话,会使孩子以后形成“非黑即白”的认识观,不能够很辩证,客观地去看待他人和事物。会对儿童的终身发展都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所述,在他律阶段的儿童虽然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但这些都来源于家长,老师,年龄较大的人等权威,并不成熟,儿童只是盲目的,被动的接受这些

规则。相应的,这些特征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重视这些问题,并且引导儿童去正确解决它们,才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4月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杭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3月 第一期

黄文胜《道德运算 ——皮亚杰道德心理发展理论探微》湖南师范大学 2006年

宁那《皮亚杰道德发展思想评述》苏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一期

张治忠,马纯红《皮亚杰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比较》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5年第一期

陆有铨《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相关内容

  • 儿童道德发展规律探析――基于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视野
  • [摘要]皮亚杰开创了认知领域的道德发展研究的先河,科尔伯格继皮亚杰之后采用了认知发展的取向对人的道德发展做了更加全面的研究.二人的理论有着差异,又有着区别,在对二人的研究加以比较后,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认知主义对于儿童道德发展的认识. [关键词]皮亚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规律 一.皮亚杰 ...

  •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 导入: 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 小朋友.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 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 分别问四个小朋友. 导入: 案例:对偶故事 (1)黎明是三年级的 ...

  • 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成分的阐释
  • 当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观点在很多方面和发展心理学的许多研究相一致.为了阐明这些一致之处,我想着重通过对美德的四个基本成分与儿童道德发展的关系入手,系统分析这些基本成分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 (1).儿童的优良品质与道德发展.亚里士多德阐述的优良品质(arete)是美德的第一个基本成 ...

  •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一直在追寻着人的发展规律.从古代三哲开始就探寻着如何根据人的身体和心理生长变化的规律来教育人. 有关人的科学为我们揭示的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知识可以称之为规律的,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以下的几方面: 第一,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身体方面: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 心理方面:具体 ...

  • 学前教育学笔记
  • 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述 一.涵义 (一)学前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入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是促进入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学前教育是学前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指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学前教育 ...

  •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
  •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 第二章 第一节 二.(二)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是时期.(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通过识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从口头言语逐渐过渡到书面言语.(2)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 ...

  • 第五章情感和意志
  • 第五章 小学儿童的情感和意志 一. 填空 1.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以实现()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 动不可分,意志()行动,同时也在()中得以表现.人的意志 有三种特征:().()和(). 2. 意志行动可划分为()和()两个阶段,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 要的心理成分有().()和(). 3. ...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8
  • <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卷(四) (小学.幼儿园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 )科学. A .行为 B .自然 C .社会 D .边缘 2.( )合称为脑干. ...

  • 比较初等教育考试题答案
  • 比较初等教育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美国于1992年3月成立了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简称CEP.他认为学校也可通过无记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来评价学生品格的三个领域:认识.感知以及( ).C 行为 2.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法国教育改革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