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结果轻过程到重过程轻结果

从“重结果轻过程”到“重过程轻结果”

——谈模式化过程与探究性过程

李宝凡

(抚顺市新宾县实验小学 抚顺 113200) 电话:0413-5021042

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只要结果,无论过程。为了高分,不惜损害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惜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却也有人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只要过程,无论结果。为了一个预想的过程,不惜扼杀师生的创造力。这就出现了一种模式化的过程。

过程,本是复杂的、综合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如果被单一化、模式化了,就失去了生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的管理过程,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干预的,但这种干预必须是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的。只顾干预,不管发展,就形成了模式化过程,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被抹杀了,创造性被扼杀了。

一、过程模式化的几个例子 1.学习过程模式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的,但很多学习过程被模式化了。例如,8+5=13这个算式,要学生说思维过程,有的老师却统一模式,要求学生都要按照“将5分成

3和2,用8+2再加3等于13”的模式来说思维过程,绝不允许有其它的想法,因为这是最好的思路。如果哪个孩子是将8分成5和3来算的,那是一定要被老师否定的,因为这个不是最优的,或者哪个孩子的智力已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也要退回来学这句话。这种模式化的过程训练不是少数现象,无疑是在克隆学生,个性没了,谈何创新。

2.教师工作模式化。重视教学过程性管理是正确的,但教师的一些工作被当作工厂的生产流程一样模式化了。譬如写教案,本子要一样,页数要一样,格式要一样,项目要一样,连左边写什么右边写什么都得一样,一句话,统统地统一模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抄教案,今年抄去年的,你抄我的,我抄他的,又是一种克隆。没有个性,没有动力,没有乐趣,更没有创新。教师的工作被模式化的不仅仅是教案。

3.科研管理模式化。科研管理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也是正确的,但某些过程性管理也被模式化了。在某些地方,从立项、研究到评估成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倾向。学习成为一种模式,就是订材料,写笔记,填摘录卡,不管老师有没有学习的愿望。没有愿望的学习能学到什么呢?研究就是整理材料,不管老师有没有研究的动力。没有动力的研究能出成果吗?出成果就是堆集如山的材料,不管老师有没有提高,学生有没有变化。老师没提高,学生没有变化,课题研究工作谁还愿意做呢?

另外,过程性管理的重点只放在过程性材料上,似乎做什么事情都要形成一个影子一样的材料存放起来,领导检查工作主要就看材料。更有甚者,有的人竟大言不惭地说:“只要有这份过程性的材料,即使你没作,我们也给分;即使你做得再好,缺少过程性的材料,也一样没分。”久而久之,大家终于弄明白了,即使没做什么事情,也可以造个影子放起来,于是假材料、假成果到处泛滥。其实,这不是过程性管理,仍然是结果管理,这个果就是材料,甚至是假材料,还不如原来的只看学生成绩来得实在。

也许科研部门会认为这是学校的错,但很多学校都这样做,是不是

导向有问题呢?学校被管得机械了,也就不会创新了。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及学校的科研过程,这些过程之所以被模式化,更深刻的原因是唯师、唯上的旧观念仍在顽强地发挥着不该发挥的作用,是亟待反思和调整的。

二、探究性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更多地是组织者而不是权威,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经历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模式,有的是展示自我,合作交流,有的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像前面的那个例子,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地研讨与交流,学生自己得出的无论是分8还是分5,或者是不假思索,或者有别的意想不到的方法,而这些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那将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思维世界,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情感体验,知道了怎样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形成,未来就是一个创新的世界。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尊重,自主性被激活,在

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管理教师这个群体的时候,是否也能运用新课标的思想呢?我们是否可以充分尊重教师个性,激发教师的自主性,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呢?今年我们在实施教师教学研究的管理策略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首先,我们制定了鼓励教师自主研究的政策,教师自主立项,我们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并以教师为主体,辅助教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合适的教师间合作与交流方式,并给予教师们以充分的肯定,将新课标的思想运用在教师的研究工作管理上,才几个月的功夫,有几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训练、应用题教学等几方面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这就是创新啊!

那么,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是否也能应用一下新课标中的思想呢?能够更多地激励学校去实施自主探索过程呢?

过程,本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了情感与活力的动态,让我们及早走出被模式化了的“重过程轻结果”的误区。

让我们从外界再加一把力,让这个孕育创新的探究性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李宝凡,男,1968年生,本科,从教16年,现任副校长。曾获市政府优秀教师,市语文科“教学百花奖”,省级心理素质教育科研成果奖。曾有《“悄悄鸟”信箱》、《“新百分制”学业评价简析》两文在黑龙江省《教书育人》2002第八期和第十一期上发表,《让每一个孩子者都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发表于香港《成功教育》2002第12期。

从“重结果轻过程”到“重过程轻结果”

——谈模式化过程与探究性过程

李宝凡

(抚顺市新宾县实验小学 抚顺 113200) 电话:0413-5021042

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只要结果,无论过程。为了高分,不惜损害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不惜损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却也有人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他们只要过程,无论结果。为了一个预想的过程,不惜扼杀师生的创造力。这就出现了一种模式化的过程。

过程,本是复杂的、综合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如果被单一化、模式化了,就失去了生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校的管理过程,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干预的,但这种干预必须是促进他们的自身发展的。只顾干预,不管发展,就形成了模式化过程,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被抹杀了,创造性被扼杀了。

一、过程模式化的几个例子 1.学习过程模式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的,但很多学习过程被模式化了。例如,8+5=13这个算式,要学生说思维过程,有的老师却统一模式,要求学生都要按照“将5分成

3和2,用8+2再加3等于13”的模式来说思维过程,绝不允许有其它的想法,因为这是最好的思路。如果哪个孩子是将8分成5和3来算的,那是一定要被老师否定的,因为这个不是最优的,或者哪个孩子的智力已达到不假思索的程度,也要退回来学这句话。这种模式化的过程训练不是少数现象,无疑是在克隆学生,个性没了,谈何创新。

2.教师工作模式化。重视教学过程性管理是正确的,但教师的一些工作被当作工厂的生产流程一样模式化了。譬如写教案,本子要一样,页数要一样,格式要一样,项目要一样,连左边写什么右边写什么都得一样,一句话,统统地统一模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抄教案,今年抄去年的,你抄我的,我抄他的,又是一种克隆。没有个性,没有动力,没有乐趣,更没有创新。教师的工作被模式化的不仅仅是教案。

3.科研管理模式化。科研管理工作重视过程性管理也是正确的,但某些过程性管理也被模式化了。在某些地方,从立项、研究到评估成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倾向。学习成为一种模式,就是订材料,写笔记,填摘录卡,不管老师有没有学习的愿望。没有愿望的学习能学到什么呢?研究就是整理材料,不管老师有没有研究的动力。没有动力的研究能出成果吗?出成果就是堆集如山的材料,不管老师有没有提高,学生有没有变化。老师没提高,学生没有变化,课题研究工作谁还愿意做呢?

另外,过程性管理的重点只放在过程性材料上,似乎做什么事情都要形成一个影子一样的材料存放起来,领导检查工作主要就看材料。更有甚者,有的人竟大言不惭地说:“只要有这份过程性的材料,即使你没作,我们也给分;即使你做得再好,缺少过程性的材料,也一样没分。”久而久之,大家终于弄明白了,即使没做什么事情,也可以造个影子放起来,于是假材料、假成果到处泛滥。其实,这不是过程性管理,仍然是结果管理,这个果就是材料,甚至是假材料,还不如原来的只看学生成绩来得实在。

也许科研部门会认为这是学校的错,但很多学校都这样做,是不是

导向有问题呢?学校被管得机械了,也就不会创新了。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教师的工作过程,以及学校的科研过程,这些过程之所以被模式化,更深刻的原因是唯师、唯上的旧观念仍在顽强地发挥着不该发挥的作用,是亟待反思和调整的。

二、探究性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教师角色要转变,教师更多地是组织者而不是权威,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经历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模式,有的是展示自我,合作交流,有的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就像前面的那个例子,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充分地研讨与交流,学生自己得出的无论是分8还是分5,或者是不假思索,或者有别的意想不到的方法,而这些都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那将是一个多么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思维世界,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情感体验,知道了怎样获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形成,未来就是一个创新的世界。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尊重,自主性被激活,在

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那么,我们管理教师这个群体的时候,是否也能运用新课标的思想呢?我们是否可以充分尊重教师个性,激发教师的自主性,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呢?今年我们在实施教师教学研究的管理策略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首先,我们制定了鼓励教师自主研究的政策,教师自主立项,我们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并以教师为主体,辅助教师的研究工作,提供合适的教师间合作与交流方式,并给予教师们以充分的肯定,将新课标的思想运用在教师的研究工作管理上,才几个月的功夫,有几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训练、应用题教学等几方面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成果,这就是创新啊!

那么,上级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是否也能应用一下新课标中的思想呢?能够更多地激励学校去实施自主探索过程呢?

过程,本是一个复杂的、充满了情感与活力的动态,让我们及早走出被模式化了的“重过程轻结果”的误区。

让我们从外界再加一把力,让这个孕育创新的探究性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李宝凡,男,1968年生,本科,从教16年,现任副校长。曾获市政府优秀教师,市语文科“教学百花奖”,省级心理素质教育科研成果奖。曾有《“悄悄鸟”信箱》、《“新百分制”学业评价简析》两文在黑龙江省《教书育人》2002第八期和第十一期上发表,《让每一个孩子者都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发表于香港《成功教育》2002第12期。


相关内容

  • 刑事案件从轻.减轻处罚与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及相关规定
  • 刑事案件从轻.减轻处罚与 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及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61-63条的相关规定: 一.应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性来决定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即罪刑相适应原则. 二.具有规定的从重.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三.具有规定的减轻 ...

  • 司法考试刑法量刑情节总结考点大全
  • 司法考试刑法量刑情节总结考点大全 一.法定量刑情节 总则中所规定的法定情节是考试的重点. (一)总则常见的法定量刑情节 1.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2.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避险过当.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胁从犯.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结 ...

  • 产品质量事故奖惩办法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落实质量责任制,确保公司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充分体现质量从严的原则,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及时处理生产中的各类质量事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由于产品实物质量 ...

  • 论"电脑量刑"的基本原理
  • 作者:赵廷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F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91(2007)02-0008-11 量刑公正是刑事正义的集中表现.正如一位大法官所指出的:"在人类刑法文明史上,量刑公正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崇高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人类 ...

  • 非法拘禁罪
  • 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非法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 [构成特征] (一)客体特征 :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的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单一性质的客体.这里的?人身自由?,一般来说,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身体活动的自由. (二)客观特征 :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 ...

  • 刑法名词解释
  • 刑法各论背诵版 1.用放火行为杀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以放火罪论处,不并罚.放火罪至人重伤死亡属于加重情节 2.用放火.爆炸等方法破坏交通工具行为虽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但另有刑法规定的独立罪名,不以爆炸罪论处 3.行为人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后有杀人等行为的数罪并罚 4.以杀人等方法劫持航空器,其行 ...

  • 第五章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 第五章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和基本政策 一.本章考试大纲提示 第一节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内容;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的主导方面;建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社会工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 工程中的治安工作社会化;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 ...

  • 2012司法考试刑法重要考点
  • 一.拐卖妇女儿童罪 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考查角度通常为该罪的认定.既遂标准.加重情形.此罪与彼罪区分.一罪与数罪的区分.具体学习过程中,特别注意: (1)既遂标准:对于收买妇女.儿童后又出卖的,或出卖捡拾弃婴,或出卖自己亲生子女或养子女的,以卖出为既遂标准:对于其他情形,以行为人或第三人控制受害人为既 ...

  • 第十六章刑罚裁量
  •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 ) A.未遂犯 B.防卫过当 C.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 D.预备犯 2.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轻处罚是指( ) A.在法定刑限度以下判出刑罚 B.在法定刑幅度中线以下判处刑罚 C.按法定刑的最底限度判处刑罚 D.在法定刑限度以内相对于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