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重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必须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吸引各方面广泛参与,举全社会之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次,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投工投劳投资。现在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端倪,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老百姓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切实把决策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

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曾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来到乡间,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其中以宴阳初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和山东邹平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最为著名,被称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两大策源地”。但当时的乡村建设实验之所以未能走得更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注重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乡村改造和乡村建设的主体发生错位——建设主体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群众而是村外来的有识之士、城里来的社会精英,以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运动、乡村不动”的现象。

第一、要重视宣传发动。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农民

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发动农民和提高农民的过程,要把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初始阶段。

第二、要坚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抓手。从实践来看,凡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因而新农村建设成效较显著的地方,也往往都是“管理民主”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因为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达成的事项和做出的决策,才能更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理解、接受、赞成和积极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和抵触,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设意愿和创业热情,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做到实事惠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把惠民富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广大农民谋福祉,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农民是最朴实最务实的,他们最厌恶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东西,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最忌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一定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诸如水不清、路不平和上学难、看病贵等实际困难,努力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决不能像搞运动一样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甚至劳民伤财,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第四、要搞好政策激励。要善于运用激励政策来激发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国家在新村运动中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农民参与新村建设积极性及其分类激励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按照“先动先扶、不动不扶”的原则,他们在新村运动中把农村划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和基础村三类,农民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最高的为自立村,其次是自助村,最差的划为基础

村,政府的援助物资只分给自立村和自助村。建设项目完成以后,请中介机构和研修所的人去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干得好的再加倍给予钢筋、水泥进行奖励,干得不好的第二年就取消资格。这样奖罚并举,双管齐下,收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效果。这种奖勤罚懒的政策激励方法对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各类奖补资金的分配使用应该有所启示。

第五、要注重素质提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主席讲过的一句名言。现在搞新美丽乡村建设,要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仍然有一个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和亟待提升农民素质的问题。所以,要从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自身着眼,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素质提升工程来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要整合重组、优化配臵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源,着力构建起统筹兼顾、布局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减少各类教育机构的重叠和培训资源的浪费,切实形成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农民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着眼于培育农民创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合理设臵优化培训专业,及时调整更新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业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业发展人才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注重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真正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育和造就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急需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重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必须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吸引各方面广泛参与,举全社会之力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其次,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投工投劳投资。现在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了“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端倪,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干部热情高,农民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情况,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老百姓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切实把决策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

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曾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来到乡间,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验。其中以宴阳初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和山东邹平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最为著名,被称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两大策源地”。但当时的乡村建设实验之所以未能走得更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注重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乡村改造和乡村建设的主体发生错位——建设主体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群众而是村外来的有识之士、城里来的社会精英,以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乡村运动、乡村不动”的现象。

第一、要重视宣传发动。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起农民

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发动农民和提高农民的过程,要把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初始阶段。

第二、要坚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既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方法和抓手。从实践来看,凡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因而新农村建设成效较显著的地方,也往往都是“管理民主”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因为只有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达成的事项和做出的决策,才能更容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理解、接受、赞成和积极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和抵触,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设意愿和创业热情,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要做到实事惠民。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始终把惠民富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广大农民谋福祉,切实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农民是最朴实最务实的,他们最厌恶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东西,因而美丽乡村建设最忌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一定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出实招、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诸如水不清、路不平和上学难、看病贵等实际困难,努力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决不能像搞运动一样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甚至劳民伤财,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第四、要搞好政策激励。要善于运用激励政策来激发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国家在新村运动中通过政府投入带动农民参与新村建设积极性及其分类激励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按照“先动先扶、不动不扶”的原则,他们在新村运动中把农村划分为自立村、自助村和基础村三类,农民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最高的为自立村,其次是自助村,最差的划为基础

村,政府的援助物资只分给自立村和自助村。建设项目完成以后,请中介机构和研修所的人去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干得好的再加倍给予钢筋、水泥进行奖励,干得不好的第二年就取消资格。这样奖罚并举,双管齐下,收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效果。这种奖勤罚懒的政策激励方法对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各类奖补资金的分配使用应该有所启示。

第五、要注重素质提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毛主席讲过的一句名言。现在搞新美丽乡村建设,要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仍然有一个教育农民、培训农民和亟待提升农民素质的问题。所以,要从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自身着眼,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素质提升工程来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适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要整合重组、优化配臵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与培训资源,着力构建起统筹兼顾、布局合理、分工有序、互动互补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努力减少各类教育机构的重叠和培训资源的浪费,切实形成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的强大合力。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提高农民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着眼于培育农民创业人才和领军人物,合理设臵优化培训专业,及时调整更新培训课程,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工业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业发展人才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同时要注重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文明素质,真正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培育和造就一大批美丽乡村建设急需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制、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内容

  • 美丽乡村建设资料
  • 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14-08-24 09:21:27 浏览次数:79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中宣部.中央文明委日前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深入回应了这 ...

  • 幸福,从乡村开始
  •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 诗画江南,山水浙江,我们的乡村,似珍珠洒落在缱绻的自然景色之中,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田园风光到秀山丽水再到海岛风情,美丽乡村,恰似一幅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 广袤的乡村大地,是大都市的后花园,是心灵的栖息地,更是老百姓们生活着的幸福家园.它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

  •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态势与思考_蔡雪雄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态势与思考 □蔡雪雄 摘要: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全民参与.规划先行.产业支持.坚持 创新,出现了体现田园风光.突出传统特色.注重改善提升.保持环境整洁.引导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等模式.但也面 ...

  •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 关于教育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201x年团风县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教育强县"的战略目标,为了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上巴河镇结合实际情况情况提出了'教育强镇'的发展目标.为了解我镇教育民生现状及发展情况,本文以调查走访形式对我镇教育民生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教育 ...

  • 美丽乡村行动计划
  • 中共义乌市委( 通知 ) 市委 „2011‟20号 ★ 关于印发<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 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市机关各单位: <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

  •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 学术论坛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李 妍1 宁 鹏2 1.盘山县规划局,辽宁 盘锦 124000 2.盘锦市规划监察大队,辽宁 盘锦 124010 摘要:对于现有乡村,如何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文脉,使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和谐发展是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乡村景观规划 ...

  • 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考及建议
  • 摘要:本文主要给出了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一些思考及建议.从衡水是否具备"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应有哪些投入和建设和生态农村与生态旅游城市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衡水湖;滏阳河;迎 ...

  • 11玉华村"中国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 做大文化创意产业 打造休闲美丽乡村 --玉华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总结 今年初,安吉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战略决策,这为全县建设生态文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结合点,对充分增强我县的生态经济实力.弘扬生态文化的活力.彰显生态环境的魅力,从而推进农村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文 ...

  • 2015年广西公需科目广西生态文明试卷答案C
  • 1.广西的制糖业做到了把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 ,实现了( C ) . A. 固体废弃物较多排放 B. 固体废弃物多排放 C. 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D. 固体废弃物少排放 2.广西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在全区 14 个设区城市成立了 ( D ),建立了广西机动车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