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的时代

重读鲁迅的时代

——写在鲁迅119周年诞辰之际

王荣鑫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这是一篇应时的文章,一方面写在鲁迅诞辰之时,另一方面也写在时人对中学教材剔除鲁迅作品的热议中。

关键词:鲁迅;教材;重读

这是一篇应时的文章,一方面写在鲁迅诞辰之时,另一方面也写在时人对中学教材剔除鲁迅作品的热议中。力主将鲁迅作品从中小学教材中减少或剔除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考虑。有人从教育方面考虑,觉得鲁迅的作品难读,增加中小学生的压力,也有人从社会心态上考虑,认为鲁迅的过激言论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有当权者认为鲁迅精神已经过时,过多地揭露阴暗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凡此种种,我认为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有人开始挑战鲁迅这尊我们一直供奉的神像,学界有了不同的声音。“让人说话”,这恰是鲁迅的一个追求,思想的多元化恰是鲁迅精神的胜利。

一、鲁迅在过往及当下的境遇

鲁迅的境遇本就极为特殊。他生时是独当一面的斗士,在那个年代思想激荡,每一种立场都能在社会思潮中占据一席之地。鲁迅始终以一种先知的方式存在于各种论战和纷争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局的黑暗及其对文化自由的压制,因此他倾向于反对当局的左翼作家,但同时意识到左脸行为上的极端化倾向和人员上的鱼龙混杂,因此又与左联保持着适当的距离,鲁迅的初衷不见得就是让激进派掌权。

鲁迅死后,共产党将其树为反帝反封建的旗手,片面宣传鲁迅的斗争精神,用以鼓舞士气取得战争的胜利。鲁迅便被逐渐神话而推上圣坛。毛泽东始终推崇鲁迅,称之为圣人,但建国以后毛泽东却说“他要么老老实实得不说话,要么到监狱里去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和其他被推上圣坛的人一样,他们都沦为了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文革中除了马列毛的著作,和短暂通行过的《红楼梦》,可读的就只有鲁迅作品了。且不说当时没多少人读,即使有人读,那种大环境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解读也有害无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思想明显在解放,其中应有之义是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反思,许多东西都需要重新定位,包括鲁迅。新中国成立时,“权威”对现代作家的排序“鲁郭茅,巴老曹”,其中后五位的顺序已为新时期学者所摒弃,鲁迅的的文坛盟主地位却仍没有太大争议。但新时期学者对于鲁迅的肯定已不同于先前的片面解读加全盘肯定,他们在分析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生平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作为人的鲁迅。也就是说鲁迅被逐渐地请下来圣坛,从神回归为人。

在这方面,鲁迅和孔子是多么类似。在历史上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却又经受了众多非议。直到现代的打倒孔家店,当代的批林批孔,乃至于当前的国学热,孔子始终在人神之间游走。当他们走下圣坛,成为一个人时,我们仍能从他们的言行和作品中获得醍醐灌顶半的启发,作为人的孔子和鲁迅更具亲和力、更容易为我们所接受。

二、重读鲁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是反对将鲁迅作品从中小学教材中剔除的,但是我并不担心鲁迅作品的命运。新文化

运动中抛开孔孟的呼声岂不比如今抛开鲁迅的呼声高出数倍:然而,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材里仍然有许多儒家经典。像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还专门有《<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即使鲁迅作品真的被剔除出了中小学教材,有见识的老师也会挤出时间开一个鲁迅作品专题,因为即使否认鲁迅的文坛盟主地位,鲁迅的作品也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

我们这个社会,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民生上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能够静下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当年鲁迅做过的,也是我们缺乏的。而问题怎么发现、怎么分析、怎么解决,我们或许又能从鲁迅那里获得启发。

我们姑且承认,《狂人日记》中吃人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惊天的房价带给百姓的压力何异于那被人吃的恐惧:我们姑且承认,围观同胞被外国人枪决的看客现象不多了,但面对同胞之间的自相“屠戮”,谁又不是一个看客?我们姑且承认,我们的政府比北洋政府开明得多,但是谁能否认,共和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刘和珍。

再看学界,哪个学者能倾23年批阅古籍、辑成《嵇康集》?环境使然、生计所迫,这些借口多少有些苍白。谁又能像鲁迅那样看穿眼前的社会,同时又坐穿身下的板凳?每次拿起《中国小说史略》,我的感觉都由厚重转为沉重。鲁迅一面冷眼旁观社会,一面个苦心孤诣写就中国小说史的开山力作。现在的知识分子,精心换算出鲁迅的工资是自己的数倍,然后心安理得的投入到花花世界的纸醉金迷中。

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我们到了重读鲁迅的时代。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也要为成年人提供一种镜鉴。我们不仅要读鲁迅,而且要精读鲁迅,把鲁迅读透,把社会读透,我们一起把学术推向正常,把社会推向真正的和谐。

重读鲁迅的时代

——写在鲁迅119周年诞辰之际

王荣鑫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这是一篇应时的文章,一方面写在鲁迅诞辰之时,另一方面也写在时人对中学教材剔除鲁迅作品的热议中。

关键词:鲁迅;教材;重读

这是一篇应时的文章,一方面写在鲁迅诞辰之时,另一方面也写在时人对中学教材剔除鲁迅作品的热议中。力主将鲁迅作品从中小学教材中减少或剔除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考虑。有人从教育方面考虑,觉得鲁迅的作品难读,增加中小学生的压力,也有人从社会心态上考虑,认为鲁迅的过激言论不适合当前的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有当权者认为鲁迅精神已经过时,过多地揭露阴暗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凡此种种,我认为是一个好现象,因为有人开始挑战鲁迅这尊我们一直供奉的神像,学界有了不同的声音。“让人说话”,这恰是鲁迅的一个追求,思想的多元化恰是鲁迅精神的胜利。

一、鲁迅在过往及当下的境遇

鲁迅的境遇本就极为特殊。他生时是独当一面的斗士,在那个年代思想激荡,每一种立场都能在社会思潮中占据一席之地。鲁迅始终以一种先知的方式存在于各种论战和纷争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当局的黑暗及其对文化自由的压制,因此他倾向于反对当局的左翼作家,但同时意识到左脸行为上的极端化倾向和人员上的鱼龙混杂,因此又与左联保持着适当的距离,鲁迅的初衷不见得就是让激进派掌权。

鲁迅死后,共产党将其树为反帝反封建的旗手,片面宣传鲁迅的斗争精神,用以鼓舞士气取得战争的胜利。鲁迅便被逐渐神话而推上圣坛。毛泽东始终推崇鲁迅,称之为圣人,但建国以后毛泽东却说“他要么老老实实得不说话,要么到监狱里去说”。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和其他被推上圣坛的人一样,他们都沦为了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文革中除了马列毛的著作,和短暂通行过的《红楼梦》,可读的就只有鲁迅作品了。且不说当时没多少人读,即使有人读,那种大环境对鲁迅作品的片面解读也有害无益。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思想明显在解放,其中应有之义是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反思,许多东西都需要重新定位,包括鲁迅。新中国成立时,“权威”对现代作家的排序“鲁郭茅,巴老曹”,其中后五位的顺序已为新时期学者所摒弃,鲁迅的的文坛盟主地位却仍没有太大争议。但新时期学者对于鲁迅的肯定已不同于先前的片面解读加全盘肯定,他们在分析鲁迅作品、研究鲁迅生平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作为人的鲁迅。也就是说鲁迅被逐渐地请下来圣坛,从神回归为人。

在这方面,鲁迅和孔子是多么类似。在历史上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却又经受了众多非议。直到现代的打倒孔家店,当代的批林批孔,乃至于当前的国学热,孔子始终在人神之间游走。当他们走下圣坛,成为一个人时,我们仍能从他们的言行和作品中获得醍醐灌顶半的启发,作为人的孔子和鲁迅更具亲和力、更容易为我们所接受。

二、重读鲁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我是反对将鲁迅作品从中小学教材中剔除的,但是我并不担心鲁迅作品的命运。新文化

运动中抛开孔孟的呼声岂不比如今抛开鲁迅的呼声高出数倍:然而,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材里仍然有许多儒家经典。像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还专门有《<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即使鲁迅作品真的被剔除出了中小学教材,有见识的老师也会挤出时间开一个鲁迅作品专题,因为即使否认鲁迅的文坛盟主地位,鲁迅的作品也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

我们这个社会,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民生上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能够静下心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当年鲁迅做过的,也是我们缺乏的。而问题怎么发现、怎么分析、怎么解决,我们或许又能从鲁迅那里获得启发。

我们姑且承认,《狂人日记》中吃人的时代过去了,但是惊天的房价带给百姓的压力何异于那被人吃的恐惧:我们姑且承认,围观同胞被外国人枪决的看客现象不多了,但面对同胞之间的自相“屠戮”,谁又不是一个看客?我们姑且承认,我们的政府比北洋政府开明得多,但是谁能否认,共和国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刘和珍。

再看学界,哪个学者能倾23年批阅古籍、辑成《嵇康集》?环境使然、生计所迫,这些借口多少有些苍白。谁又能像鲁迅那样看穿眼前的社会,同时又坐穿身下的板凳?每次拿起《中国小说史略》,我的感觉都由厚重转为沉重。鲁迅一面冷眼旁观社会,一面个苦心孤诣写就中国小说史的开山力作。现在的知识分子,精心换算出鲁迅的工资是自己的数倍,然后心安理得的投入到花花世界的纸醉金迷中。

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我们到了重读鲁迅的时代。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也要为成年人提供一种镜鉴。我们不仅要读鲁迅,而且要精读鲁迅,把鲁迅读透,把社会读透,我们一起把学术推向正常,把社会推向真正的和谐。


相关内容

  •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
  •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 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 ...

  • 名人读书方法
  • 名人读书方法 1.鲁迅的读书方法 大文豪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现向大家介绍数种: (1)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 ...

  • 现代文学史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
  •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评论节选 第二章鲁迅一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林纾<致蔡鹤卿太史书>蔡元培<答林琴南书><文学研究会宣言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
  • 作者:万里长征 发布时间:2014-04-03 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金融机构同人民的矛盾.<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是:一,金融机构必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二,金融机构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 一.金融机构掌握着大多数社会财富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 ...

  •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 近年国外鲁迅研究扫描 作者:crazy_man123 在课题的拓展和研究进展上,<鲁迅:中国"温和"的尼采>至少有两个方面作出了 新贡献:第一是在鲁迅对尼采美学的中心主题的吸收方面:第二是在鲁迅与尼采哲学的 政治因素方面.尼采美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研究,在王国维研究中产 ...

  • 教师范读:朗读训练最好 的指导方式
  •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达成共鸣,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教师范读:朗读:方式:学生:语文素养 朗读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之一,也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

  •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
  • <〈灯下漫笔〉节选>教案9jiao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          张中波教学目标:理解作者对国民性的深刻认识和中国社会历史的解剖:学习先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自强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先生对国民性和中国社会历史的看法教 ...

  • 理想与现实碰撞中的女性情感悲剧--重读[伤逝]的爱情故事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专刊 理想与现实碰撞中的女性情感悲剧 --重读<伤逝>的爱情故事 陈斌斌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历程.本文尝试着用一个坐标轴来反映他们之间的情感变化,也许这样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 说,故事讲述的是两个觉 ...

  • 读什么,怎么读:引导中学生"读点鲁迅"的一个设想
  • 作者:钱理群 鲁迅研究月刊 2004年08期 1 关于中学生"读点鲁迅"的理由与意义,已经谈得很多,我自己就写有<关于鲁迅作 品教学的几点思考>.<"于我心有戚戚焉"--读王景山先生>这样 的文章.但即使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也没有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