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书院文化传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摘 要: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关键词:书院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68-02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育。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具备科学素养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也证明,无论是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   现在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教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古代书院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体与现代大学类似,切实汲取古代书院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术精神等营养,尤其是古代书院教育在注重学生品性、修为培育方面的累积,非常值得今天的高校学习、借鉴。   一、古代书院文化提升学生品性修为的体现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教育模式。其始于唐末,成于五代,盛于宋元,遍及明清,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主张门户开放,自由讲学,重视学术研究,提倡尊师爱生,注重主动自发研读,提倡教训合一等,特别是书院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把治学与做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学风建设,为当今大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1.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熏陶   古代书院极其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重视潜移默化的书院环境对学生品性的熏陶。认为环境对学生的品性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把优美、浓郁、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第一要务,通过环境陶冶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1]。   从古代书院选址上看,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幽静,远离闹市,依山傍水,可以让老师安静地研修,让学生专心地攻读,不受世俗的纷扰。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均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从古代书院布局方式上看,整个书院建筑规划统一,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空间序列流畅。既反映书院的整体风貌,又具体考虑了教学、生活的便利;既有利于书院的统一管理,又使各部分互相协调,发挥其最大效用……这一切又都体现出环境育人的宗旨[2]。   从古代书院建筑风格上看,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一种以民俗建筑为主体,以庙宇建筑为重点,带有园林环境的乡土性文化建筑复合体。这种建筑风格既突出了古代书院以讲学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文化精神。   2.古代书院教育理念的传承   古代书院教育与传统官学在立学宗旨上有很大不同。官学以培养官吏为直接目的,而书院则强调培养目标是做人而不是做官,它要求学生熟研经典、修身养性、探求义理、完备自身[3]。“尊德行而道问学”,古代书院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与品性修养、人格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个体道德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社会道德的完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称:“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它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明确“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自觉遵守的最终目的。南宋以后,大多数书院都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这一学规,只是不同时期各书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大同小异的条目而已。   由此可见,作为传承与创新儒家文化的主要机构,古代书院是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主要践行者。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并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道德教育是实现个体道德完善的最具体手段,也是书院人文精神彰显的一个维度[4]。   3.古代书院学术精神的渗透   古代书院在传习学术时,其活动方式是以生徒自学和独立研究为主,同时强调与教师的讲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从学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大多数书院来说,会讲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会讲时师生集聚一堂,共同讲辩,讨论讲学心得。有的就学术上的共同发现相互印证,亦有就不同疑难问题相互辩解。如东林“会约仪式”中就规定,“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即有所见,须俟两下讲论已毕,更端呈请,不必搀乱。”[5]   可以说,自由讲学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历代书院所继承并发展着。一所书院常常是以一位老师教诲一群学生,其关键作用就是答疑解惑。在学生求教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其自我研习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解答方式,有的明确告之,有的只略加提示,诱其自悟,有的则与之反复论辩,直至明晰。这些都是从注重学生自我研习、自由探究为主的精神出发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献身教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对老师来说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但对学生的情感状态等方面却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2]。   二、秉承古代书院文化传统,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   1.借鉴古代书院环境文化,打造浓郁的现代书香校园环境   当今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老校区的改扩建和新校区的规划。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通过研究古代书院的环境文化,从其环境选择,建筑选址、布局、环境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可看出,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对营造现代书香校园有一定的启示。   在校园整体建筑布局上,可以借鉴古代书院建筑布局特点,沿着一条基地中轴线,布置主体建筑如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综合教学楼以及学校的主题广场等,形成校园的主要序列空间。在主轴线两侧,分别是教学区和生活区,通过交往场所与中心绿化带相连,营造了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空间[6]。   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上,可以借鉴古代书院人文景观功能。寓情于环境之中,寓教于景之中,注重运用直观手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操守[7]。其一,要力求校园每栋建筑的设计、命名体现出浓郁的文化特征和艺术情趣,并保持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其二,亭池楼阁、花草树木、建筑小品形成的场所,仍然是现代校园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为山水园林意境不仅能延续悠远的历史空间,还能营造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心理空间。其三,有鉴于古代书院园林中强化植物的象征意义,将花木的特质赋予到审美主体的人的品性上,如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被誉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等。高校可对此类植物进行适当的种植、布局,使人们在对花木的欣赏中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这既是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人格升华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此外,还可设置一些饱含人生哲理,具有“文以载道”作用的装饰、器皿等,使学生时刻受到强烈的道德教育。   总之,现代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充分借鉴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建设理念,着眼于自然,却赋予自然以人文的因素,也即教育的期望和意图。   2.继承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加强当代大学生品性教育   当今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教育发展有背离以健全人格为本的教育主旨。而古代书院教育宗旨是以德育为中心,其所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这对于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很多有益的借鉴。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注重对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的结合。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固然十分重要,但绝不是根本。忽视人格塑造与德育教育的更为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知识技能水平越高,对社会产生的危害越大。因此,大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将做人与做学问相结合,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将人文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结合。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青睐那些思想品德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也即在为人与为学方面结合得很好的大学生,这很能说明问题。事实上,将学做人与做学问结合得好的大学生也总是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高校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广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并允许学生自由探讨。其三,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并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去感染学生。其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高校可借鉴古代书院“习礼”这种生动的教育形式,建设一批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人文、科技、爱国主义等内容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生动、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此外,还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讲述成功经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情操。总之,当代大学生学只有将为人与为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既具有政治思想素养,又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为社会所欢迎的优秀大学生。   3.弘扬古代书院学术精神,倡导现代高校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实践能力匮乏、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而古代书院倡导的躬行实践、注重学术探讨,培养学生自由创新的精神和具体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有鉴于书院邀请学者名流升堂讲说、升堂讲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各级各类高品质的讲坛、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和业界精英做客讲坛,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一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其二,高校可借鉴古代书院讨论切磋、质疑问难的学术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倡导高校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无需避讳的是,当前高校在学术研究中依然存在学风不正、学霸横行、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污染了教学环境,损害了教学形象,阻碍了教学进步。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高度重视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不断提高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朱熹曾经说过:“往复诘难,其辩愈详,其义愈精”。现代大学也应该倡导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为广大师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开展讨论、质疑等形式的启发教学,这种讨论、质疑既可以是集体讨论的启发式,也可以是个别切磋的论辩式,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术精神[3]。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生未来为社会贡献大小的潜质。而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学术精神、教育风气及思想精髓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因此,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古代书院文化精神,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海珍,康丽贞.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09,(1).   [2]任珂.古代书院的文化生态意蕴[J].教育评论,2010,(4).   [3]夏勤喜.白鹿洞书院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安萍.古代书院及书院文化[J].兰台世界,2008,(23).   [5]唐卫平,张传燧.古代书院学规的教学论思想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6).   [6]孙银凤,唐国安.从古代书院到现代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2008,(10).   [7]李凤娟.古代书院的“明人伦”对现代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11,(2).

  摘 要: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关键词:书院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168-02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但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育。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在具备科学素养的同时,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也证明,无论是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都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   现在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教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古代书院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体与现代大学类似,切实汲取古代书院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学术精神等营养,尤其是古代书院教育在注重学生品性、修为培育方面的累积,非常值得今天的高校学习、借鉴。   一、古代书院文化提升学生品性修为的体现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教育模式。其始于唐末,成于五代,盛于宋元,遍及明清,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主张门户开放,自由讲学,重视学术研究,提倡尊师爱生,注重主动自发研读,提倡教训合一等,特别是书院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把治学与做人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学风建设,为当今大学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1.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熏陶   古代书院极其重视学习环境的建设,重视潜移默化的书院环境对学生品性的熏陶。认为环境对学生的品性培育有着积极的影响,把优美、浓郁、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作为实施道德教育的第一要务,通过环境陶冶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1]。   从古代书院选址上看,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幽静,远离闹市,依山傍水,可以让老师安静地研修,让学生专心地攻读,不受世俗的纷扰。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均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从古代书院布局方式上看,整个书院建筑规划统一,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空间序列流畅。既反映书院的整体风貌,又具体考虑了教学、生活的便利;既有利于书院的统一管理,又使各部分互相协调,发挥其最大效用……这一切又都体现出环境育人的宗旨[2]。   从古代书院建筑风格上看,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一种以民俗建筑为主体,以庙宇建筑为重点,带有园林环境的乡土性文化建筑复合体。这种建筑风格既突出了古代书院以讲学为中心的教育功能,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文化精神。   2.古代书院教育理念的传承   古代书院教育与传统官学在立学宗旨上有很大不同。官学以培养官吏为直接目的,而书院则强调培养目标是做人而不是做官,它要求学生熟研经典、修身养性、探求义理、完备自身[3]。“尊德行而道问学”,古代书院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与品性修养、人格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个体道德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社会道德的完善。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称:“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它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明确“义理”,并把它见之于身心修养,以达到自觉遵守的最终目的。南宋以后,大多数书院都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这一学规,只是不同时期各书院会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大同小异的条目而已。   由此可见,作为传承与创新儒家文化的主要机构,古代书院是以“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主要践行者。将道德教育摆在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并按照儒家的道德理想模式来设计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道德教育是实现个体道德完善的最具体手段,也是书院人文精神彰显的一个维度[4]。   3.古代书院学术精神的渗透   古代书院在传习学术时,其活动方式是以生徒自学和独立研究为主,同时强调与教师的讲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从学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于大多数书院来说,会讲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会讲时师生集聚一堂,共同讲辩,讨论讲学心得。有的就学术上的共同发现相互印证,亦有就不同疑难问题相互辩解。如东林“会约仪式”中就规定,“每会推一人为主,说四书一章。此外有问则问,有商量则商量,凡在会中,各虚怀以听,即有所见,须俟两下讲论已毕,更端呈请,不必搀乱。”[5]   可以说,自由讲学为主的教学原则为历代书院所继承并发展着。一所书院常常是以一位老师教诲一群学生,其关键作用就是答疑解惑。在学生求教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其自我研习的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解答方式,有的明确告之,有的只略加提示,诱其自悟,有的则与之反复论辩,直至明晰。这些都是从注重学生自我研习、自由探究为主的精神出发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老师献身教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对老师来说常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表现,但对学生的情感状态等方面却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2]。   二、秉承古代书院文化传统,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   1.借鉴古代书院环境文化,打造浓郁的现代书香校园环境   当今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老校区的改扩建和新校区的规划。如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通过研究古代书院的环境文化,从其环境选择,建筑选址、布局、环境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可看出,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一些典型特征对营造现代书香校园有一定的启示。   在校园整体建筑布局上,可以借鉴古代书院建筑布局特点,沿着一条基地中轴线,布置主体建筑如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综合教学楼以及学校的主题广场等,形成校园的主要序列空间。在主轴线两侧,分别是教学区和生活区,通过交往场所与中心绿化带相连,营造了一个学术气氛浓厚的校园空间[6]。   在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上,可以借鉴古代书院人文景观功能。寓情于环境之中,寓教于景之中,注重运用直观手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建立良好的道德操守[7]。其一,要力求校园每栋建筑的设计、命名体现出浓郁的文化特征和艺术情趣,并保持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其二,亭池楼阁、花草树木、建筑小品形成的场所,仍然是现代校园环境中最重要的、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因为山水园林意境不仅能延续悠远的历史空间,还能营造出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心理空间。其三,有鉴于古代书院园林中强化植物的象征意义,将花木的特质赋予到审美主体的人的品性上,如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被誉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等。高校可对此类植物进行适当的种植、布局,使人们在对花木的欣赏中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人格美。这既是对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更是对人格升华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此外,还可设置一些饱含人生哲理,具有“文以载道”作用的装饰、器皿等,使学生时刻受到强烈的道德教育。   总之,现代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充分借鉴古代书院环境文化的建设理念,着眼于自然,却赋予自然以人文的因素,也即教育的期望和意图。   2.继承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加强当代大学生品性教育   当今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得教育发展有背离以健全人格为本的教育主旨。而古代书院教育宗旨是以德育为中心,其所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这对于当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很多有益的借鉴。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注重对大学生的德育、智育的结合。知识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固然十分重要,但绝不是根本。忽视人格塑造与德育教育的更为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知识技能水平越高,对社会产生的危害越大。因此,大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将做人与做学问相结合,在知识的传授中注重将人文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结合。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青睐那些思想品德好、科学文化水平高的大学生,也即在为人与为学方面结合得很好的大学生,这很能说明问题。事实上,将学做人与做学问结合得好的大学生也总是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高校要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将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公共必修课与选修课。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教育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广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并允许学生自由探讨。其三,教师在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并以自身高尚的德行去感染学生。其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高校可借鉴古代书院“习礼”这种生动的教育形式,建设一批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开展人文、科技、爱国主义等内容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生动、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此外,还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校友讲述成功经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情操。总之,当代大学生学只有将为人与为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既具有政治思想素养,又具有科学文化素养的为社会所欢迎的优秀大学生。   3.弘扬古代书院学术精神,倡导现代高校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实践能力匮乏、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而古代书院倡导的躬行实践、注重学术探讨,培养学生自由创新的精神和具体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一,有鉴于书院邀请学者名流升堂讲说、升堂讲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各级各类高品质的讲坛、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和业界精英做客讲坛,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这一做法值得大力提倡。   其二,高校可借鉴古代书院讨论切磋、质疑问难的学术精神,加强学风建设,倡导高校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无需避讳的是,当前高校在学术研究中依然存在学风不正、学霸横行、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污染了教学环境,损害了教学形象,阻碍了教学进步。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高度重视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不断提高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朱熹曾经说过:“往复诘难,其辩愈详,其义愈精”。现代大学也应该倡导学术自由创新新风尚,为广大师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开展讨论、质疑等形式的启发教学,这种讨论、质疑既可以是集体讨论的启发式,也可以是个别切磋的论辩式,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术精神[3]。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的提升,关系到大学生未来为社会贡献大小的潜质。而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高等教育形式,其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学术精神、教育风气及思想精髓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为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因此,现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古代书院文化精神,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海珍,康丽贞.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09,(1).   [2]任珂.古代书院的文化生态意蕴[J].教育评论,2010,(4).   [3]夏勤喜.白鹿洞书院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4]安萍.古代书院及书院文化[J].兰台世界,2008,(23).   [5]唐卫平,张传燧.古代书院学规的教学论思想探微[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6).   [6]孙银凤,唐国安.从古代书院到现代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2008,(10).   [7]李凤娟.古代书院的“明人伦”对现代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11,(2).


相关内容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 案例名称:国学四进(国学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国学进企业,国学进党政机关) 实施单位:滨州市培风书院 项目概况: 1.主要做法: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的滨州市培风书院主要以资深国学专家学者组成,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培育国学教育工作者,尝试开展国 ...

  • 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
  • 武汉大学国学试验班 本科培养方案(新)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国学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世界上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人类必须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等量齐观,我们必须从我国固有文明中吸取营养,造就一批学习和研究国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级专门人才.秉此宗旨,本试 ...

  • 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的旅游情感体验过程的研究
  • 旅游体验质量是如今旅游产业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旅游情感体验研究方法应用于庐陵文化生态公园游览中,在各景点进行过程化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者在各景点的愉悦度和对公园总体的愉悦度明显存在关系,为提升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公园的旅游特色,深化旅游产业,传承庐陵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 ...

  • 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广东肇庆中学)
  • 201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广东肇庆中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我校向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2015年,我校依托"格物致知,崇善尚美"的校训,秉承"传统养德,经典育人"的理念,以传统文化特色建设为载 ...

  •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1)
  • 第3卷第3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3No.3 2001年9月 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 Sep.2001 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王爱国 (山东大学教务处,山东济南250100 ...

  • 36.苏州大学2013本科质量报告
  • 2013 苏州大学 2014年9月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 录 一.苏州大学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与保障的主要举措................. ...

  • 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暨总体方案
  • 一带一路城市合作计划 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 暨中国城市双创大学计划 总体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带一路城市合作计划战略合作伙伴 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 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暨 中国城市双创大学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一. 项目背景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还面临着 ...

  •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谈谈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传承教育 梁祥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乡土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丰富资源,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乡土文化与学生现实 ...

  • 中学假期实践报告
  • 题记:按照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领导办公室的安排,本人和其他学员共六人于 2009年10月20日--12月20 日到天津市海河中学参加实践,指导教师为海河中学卞永海校长.卞校长和他的团队非常重视这次活动,他们为我们的实践活动做了精心的安排,有讲座.有参观.有观摩.有座谈,他们毫无保留的向我们打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