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做法 独特性格--[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赏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仅是明代拟话本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优秀名篇,也是全部明代拟话本中的出类拔萃的杰作。它选自《警世通言》第32篇。 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故事,小说、戏曲、电影都有,大家比较熟悉。中国古典小说中写爱情故事的很多,悲剧也很多,这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封建时代,男女 没有自由恋爱,沒有婚姻自由。妇女在许多方面都要受到压迫,在爱情婚姻上受到更严重的压迫。这种情况反映到通俗文学作品里,特别像小说、戏曲都大量存在 着。同样写爱情悲剧,就好的作品来说(当然不好的往往是千篇一律了)主 题也并不完全一样。如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宋元话本中的《碾玉观音》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碾》中写女的死了也把男的叫到阴间,都变成了鬼,变鬼后还要 生活在一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表面看也差不多,都是与青年男女在很困难条件下,相爱以后受到某种原因或社会势力的阻挠而不能结合,忧愤而死。但实际 每篇的社会意义、主题并不一样。《霍》剧讲门阀制度,门当户对,贵族出身的公子哥决不能同寒门女子、地位低下的人相结合。在唐代是很厉害的,规定只有几个 大姓才能同婚的,否则是不行的(如《西厢记》中的博陵就有崔、芦、李、郑、王五姓,外性是不嫁的)。《碾》是两个工奴相爱了,可主人反对就成不了。这反映 了奴隶衫的爱情,反映了他们反对官僚的压迫。《闹》写女的喜欢男的,女的父亲是一个商人,男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女的父亲反对不能结合。女的死了,男的去 看她起死回生,后来又死,又复生,死了两次,结合两次,最后在梦幻中借助神的帮助结合了。这里主要讲多情,讲爱情怎么深厚、专一、真诚。《牡丹亭》中的杜 丽娘就很相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 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僚子弟李甲抛弃、转卖而自杀的悲剧故事。杜十娘这个形象,不仅富有个性、斗争性,而且进发了新思想火花。杜十娘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 女子,她聪明,美丽,有阅历,有才智,作者着重写了她的多情。杜十娘的一生都在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渴望从良,但主要不是找归宿,她择偶的着眼点,不是在金 钱、地位、才貌上,她追求真正的夫妻生活,追求爱情中的人格平等、尊严和自我价值,她的着眼点在“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题是什么?社会意义是什么?总的讲都是反封建,都是通过爱情悲剧来写的,这是对的。但各有其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深度。要认识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思想意义,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是从作品所塑造杜十娘的形象和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来看该小说的反封建主题。杜十娘是本文中心人物。这一形象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她的美丽、聪慧,在于她对爱情的热情追求和苦心经营,而更在于她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和对封建社会、市侩势力拼死反抗的精神。可从情节发展、细节描绘、矛盾冲突中去体会。

主 人公杜十娘是个妓女,京城名妓。在封建时代,一个普通妇女,包括贵族妇女都要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更何况处在最低层的妓女,最让人瞧不起,生活最痛苦、最 悲惨。由于社会地位及生活特点,杜十娘第一作为地主阶级的玩乐工具而存在;第二是被人看不起的,说妓女是“水性扬花”,水到处流,花到处飞,根本谈不上爱 情,说不上专一。另外,还被当作赚钱的工具。不能赚钱,老鸨就要一脚把她一脚踢开,古今中外都一样。从唐朝开始,官方是允许妓院开业的,可以赚钱,可以收 税,把妓女作为赚钱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妓女社会地位最低(下九流), 最受人瞧不起。可像杜十娘这样的人物在当时、在社会底层是受到欢迎的,在作者笔下受到了非常热烈的赞扬,通过李甲的朋友柳遇春之口,赞十娘是“女中豪 杰”。杜十娘投江死后,后人评说是“千古女侠”,在妇女中是英雄人物。单就这一点来说,在封建时代是很有眼光的,不为当时世俗眼光所左右。当然光凭这两句 评论还不够。

小说是靠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的观点;对生活的认识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塑造出了像杜十娘这样美丽、聪慧、纯洁的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对上面两句评语,作者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的。他把杜十娘写得很漂亮,开始有一段骈语(陈词滥调)但 有两句话很好,写她是“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玉”像透明晶莹的一点污点都没有,是按照晶莹透明的玉一样来写杜十娘。让一个沦落风尘的妓女 在黑暗的社会,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成功之奥秘,在于写她美,不光是外表美,而是重在刻画她的内在、心里美,揭示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主要从 这几方面来描写她的心灵美:

第一,写杜十娘轻财好义。她 这样的品质,作者是通过当时社会环境来表现的。如果当时社会上的人都轻财好义,杜十娘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可在当时污浊的环境里,她能有这样的品质确实不 简单。一从老鸨的反映来看,李甲刚来时,他是宦家子第很有钱,小论说写鸨儿“胁肩谄笑” ,拍马屁,殷勤的不得了。慢慢的钱没了,态度马上变“认钱不认人”,赶李甲走。,当鸨儿和十娘打睹时,肯定李甲拿不出300两 银子。当真的拿来了,老鸨想耍赖也不行了。没法只好让她和李甲走,什么也不让带,决情无义。鸨儿重财轻义,只要钱什么都不顾。我们知道,这些社会地位低 下、靠妓女吃饭,不要钱怎么行?二通过李甲借钱,到处求告碰钉子来看人情世态,趋炎附势。李甲是宦门子弟其父李布政是大官僚。若借钱不外乎他父亲的朋友、 家里亲戚、宦门子弟等,都是有钱的,结果都不借。“说到钱,便无缘”“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以利相交朋友,没利就疏远。“不信上山擒虎子,果然开口 难”,开口向人借钱比上山打虎还难。这就概括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污浊,一切都是为了钱。从社会下层的老鸨到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有钱人家,都是重财轻义。可杜十 娘对李公子的态度是真情相好“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不是没钱就不爱了。对比一下,在这污浊的环境里写出了十娘的纯洁美好的品德。在一个没情没义的社会环 境里写十娘有情有义,这形象当然是好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各有各的标准,这带有社会性。这反映了作者对美丑、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所以我们说,别人评价 很不高,认为很不好的女人,作者却把她写的很高、很美,这本身就反映与当时封建统治者的不间看法。

第二,作者深刻写出了杜十娘追求真挚爱情的社会原因。我 们说爱情不仅是男女性爱总是要有它一定的社会内容的。如果仅仅把爱情当作一种自然的生理要求,只是描写男女间的性爱,没有任何社会内容,这样不管怎样高 手,他一定会失败倘,只有少数趣味很低下的人去欣赏,不会传之久远,不会有什么艺术生命的。所以,描写爱情要有价值,必须写出社会内容。杜十娘看到老鸨贪 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从对玩弄她的贵族公子身上也感到自己不是人过的生活,所以她想跳出这一火坑。她见李甲忠厚、老诚,就想跳出妓院这个火坑,同李 甲结为夫妻。她对鸨儿说:“儿在妈妈家中八年,所致金帛,不下数千金矣。”鸨儿把十娘看作是摇钱树,没钱她就不干了。这些描写告诉我们,十娘对爱情的追 求,具有反剥削、反压迫的性质。她在爱情的追求上,实际是对自由美好的人的生活的追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清清楚楚写出了这一点。我们应认识到这一点, 这对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江自杀,为什么要把长期积攒下来刀的百宝箱抛到江里去?会加深理解和认识的。

第三,令人信服的表现出杜十娘的聪明、机智。这聪明、机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在社会环境实践中逐步产生的。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同老鸨的关系。这 个老鸨是非常厉害的,不是好对付的。“重财轻义”就是只要钱,不认人。如何战胜老鸨,如何放她从良?第一招,杜十娘抓住鸨儿因十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 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第一步,杜十娘抓住鸨儿因十 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第 二步则是动员李甲为她酬借300两银子赎身。李甲到处碰壁,一愁莫展。临了,还是十娘自己拿出一半,李甲 朋友柳遇春帮着借一半才算凑齐。这样,矛盾又回到鸨儿一边,她能轻易放十娘走吗?第三步,在鸨儿似有悔意时,十娘立即表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儿即刻 自尽”,使鸨儿“人财两失”。这样一来,鸨儿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由十娘从良。“赎身”情节以十娘胜利告捷。的确来之不易,每步都凝结她的心血。她的思想 性格,也随之展现。杜十娘是那样渴望自由幸福,苦心孤诣的安排着自己的命运。每次矛盾中都与李甲形成对照。杜十娘是主动积极的筹划着,李甲则是被动的消极 的应敷着。

我们看,在老鸨凶狠地搜刮下,在几年内杜十娘能积下那么多的钱(万两), 这得很有心计和手段。再看,最后百宝箱没有搁在杜十娘自己屋里,是她要走时,众姊妹抬出来以礼物送给她的。这些都反映了十娘的聪明和机智。如果她偷偷将这 些钱物放在自己屋里,那就全完了,拿不出来了。撵十娘走时,不是连换件衣服也不可能了吗?她把百宝箱放在姊妹那里,说明她信任她们,而不信任老鸨。这是在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识到了老鸨十分凶狠、厉害,随时都有可能被撵、被抄,这是她早就料到的。她的姊妹和她间样受罪,对她有真情实感。十娘的聪明、机智是建 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不是作者硬贴上去的,比我们现在有些小说高明。杜十娘则符合生逻辑,“久有从良志”,说明她早有思想和物质准备的。

二是同李甲的关系。她在接触众多的男人中,选了很长时间,选了很多人,才选中了李甲,主要是李甲“忠厚志诚”,“甚有心向她”。杜十娘选李甲主要看中他老实(其实不老实)。选上李甲,对他也不是毫无保留,十娘自己有好多钱但没有告诉李甲。赎身300两银子,她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出来,可她没有这样做,她叫李甲去借。什么意思?考验他。后来看他实在借不到掉眼泪了,又不好意思见她。确实在借银子中间吃了不少苦,遭了许多罪,看得出是真情实意要把她赎出去,这时十娘才给出一半(150两)银 子,另一半还叫他自己想办法。后来感动了柳遇春,“此女子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这才帮李甲借够了另一半。当李甲把钱拿来时,十娘对李甲提出一 个问题,“前日分毫难借,今日如何就有一百五十两?”这足见十娘通过借银子这件事对李甲进行考察。作为一个女孩子能有这样的心计、认识,完全是从生活来 的,表现了十娘的聪明。到这时,十娘也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许许多多的钱。就在李甲犯愁时,她也没有完全告诉他,只含糊委婉地说:“承姊妹高情……亦可稍佐 吾夫妻山水之费。”留一手这一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杜十娘最光辉、最令人感动的、也是作者十分歌颂、赞扬的是她的坚强反抗精神。十娘具有坚强、刚毅、很有主见的特征。经过长期努力,“千辛万苦,历尽艰难”,才和李甲相好了。从火坑跳出来,怀着百年和好的欢乐心情同李甲一起乘船远行归家。此时太兴奋、太高兴了。她拿出50两 银子给李甲做盘缠用,还在瓜州船上兴致勃勃为李甲唱《拜月亭》曲子,真是说不尽的幸福,唱不完的深情眷念。“被卖”情节更加尖锐激烈。十娘沉浸在自由幸福 中,突然得知李甲把她卖了,如五雷轰顶,打击太大、大严重了。在这打击面前她内心的痛苦、悲愤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没有哭(一般设没有思想准备,突然受到打击会哭的不像样子,会号淘大哭的), 但十娘显得非常冷静、刚强、坚决。这段细节描写,很确切精当地表现出十娘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当李甲说出将自己卖给孙富后,十娘的动作、表情十分传神。 起先“大警”,知李甲真意,事情无法挽回时,“放开两手,冷笑一声。”以后又“挑灯梳洗”,用意修饰。再后“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摧公子快去回 话,及早兑足银子。”细节描写尽管只有几个字、几句话,但透过十娘的表情动作,让读者看到了她内心的激烈、复杂活动,感受到她那极度的愤怒、悲痛。希望被 丢进黑暗深渊,愤恨喷射出来,怨屈倾诉出来,她本可以大哭、大闹,也可以痛骂、厮打,但十娘采取的是与哭对立的形式——“冷笑”。这说明她已愤恨到了极 点,真正看透了李甲,看透了世情。她 对李甲的试探也主要看对方是否有情,当她发现李甲要把她卖给孙富时,交易尚未成交,万金的金银珠宝,李甲并不知道,只要让李甲知道这一点,那一千两银子的 交易就不能成立。但杜十娘并不做挽回努力,她不把自己当作他人的附庸品,向李甲委曲求全,更不把自己降为商品而用金钱向孙富赎买。她发现了李甲无情,把她 视为商品,愤而投江,以一死表示了做人的尊严。接 着,她镇定下来,梳洗打扮,准备着最后的抗争。熄灭了生的愿望,去走可怕的那条路了。“窥看”一下李甲,方才还作态痛苦,现竟欣欣似有喜色了。肮脏灵魂使 她恶沁,没一点留恋意,坚定决心,尽快结束这一切。我们知道,十娘满可以亮亮底让李甲回心转意吗?过一种比较安静的生活吗?但不要忘记十娘追求的是真正的 爱情、真挚的爱情。当她发现李甲把她出卖的时候,才发现李甲和玩自己的公子哥儿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过去只看到他老实的一面,而没看清其本质), 所以她要追求的那种自由幸福的真正人的生活不存在了,理想破灭了,不可能再从李甲身上得到真正的爱情,和他一起过真正人的生活也不可能了。万万没有想到才 出虎穴,又入龙潭,她经历千辛万苦赎出身来,仍然逃脱不了被侮辱、被卖、被骗、被玩弄的命运。而且卖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热恋着的、托付终身的人。她看透 了李甲,她冷静、沉着的、毫不犹豫的将百宝箱投入江中。这一情节把故事推向高潮,完成了杜十娘的形象塑造。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来形容她并不过分。用怒沉百宝箱、用自杀表示她对扼杀自己的社会势力的一种抗议。杜十娘的死,不是怯懦轻生,而是宁死不屈刚烈性格的表现。她的死是一觉醒的妓女向封建制度进行最大限度的斗争。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她以整个生命谴责了封建社会和市侩势力。所以在最后沉江这一形象里人物一下子高大起来。作者通过后人评论刃也为“千古女侠”并不过分。

另一方面,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结局和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来看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杜 十娘投江自杀是被迫害而死的。谁是杀人凶手?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是李甲。十娘对你那么好,你一下子就把人家卖掉了,太坏,是凶手。李甲是个生性软 弱的纨绔子弟,他只是贪婪十娘的美色,并没有真的想娶她做终身伴侣。李甲向父亲屈服是他必由之路。在那个社会,买卖妓女是极为平常之事。基于此,既或此次 不卖,将来也会抛弃她的。反映出李甲纨绔子弟自私、卑劣的嘴脸。这两点也是造成十娘悲剧的根源。

凶手是孙富。人家过的挺好的,第三者插足破坏了人家的幸福生活,是凶手没问题。我们说直接凶手是他们,但不仅仅是他们,或者更准确的说主要不是他们。从表面看凶手就是他俩,但比较肤浅。可提出两个问题(1)怎样遇到孙富的?风雪阻渡,船开不动了。如果不遇风雪,船开走了,就碰不上孙富。再说杜十娘你别唱歌呀,唱歌才引出孙富的。(2)李甲不贪图那一千两银子,或者杜十娘早一点告诉李甲,她那里有个百宝箱,那不就避免了吗?是否会避免这一爱情悲剧的发生呢?作者的深刻用意就在于此。作者通过这一偶然事件(风雪阻渡,十娘唱歌,引出孙富),表现了这一悲剧的社会必然性。就是说不遇到这一情况,悲剧还会发生,不可避免。我们读小说时,从头至尾,忽隐忽现的有一种社会势力(贯穿始终的)在那儿阻碍、破坏、威胁着杜十娘的美好爱情追求和理想追求。这种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是推?他像一块阴云笼罩着这一爱情。是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这个人物没有出场,但却无所不在,像幽灵一样贴在爱情上面。就是他所代表的社会势力——封建礼教势力,造成了杜十娘的爱情悲剧。

杜 十娘在争取爱情幸福的道路上有两个障碍:第一障碍是她的养娘鸨儿,这个人的特点是贪财无义,克服这一障碍,可以说十娘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虽也有些波折, 但因十娘有钱,她辛辛苦苦攒下的那些钱成为她在特殊环境中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钱在特殊情况下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所以用钱很容易就扫除了这一障碍。

最主要障碍还是李甲父亲这一关。对前一障碍十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鸨儿的思想、性格掌握的比较准,早有了准备。但对后一方面——封建礼教势力的严重、强大,现实社会的黑暗,缺乏认识,既使认识到了也无能为力,没有力量去战胜它。

我们看孙富是怎样打动李甲的?孙富去说服李甲时,就是抓住了李甲的心理—— 怕他父亲。并且利用了他这脆弱的恐惧心理,孙富讲,你如果带这样一个妓女回家,你父亲不会饶恕你,而你的兄弟、朋友也会反对你。还强调,如果你纳她为妾而 触怒你父亲,因一个妓女连家都不要了,大家必把你当成轻浮浪荡之人,将来妻子不以你为丈夫,弟弟不以你为兄长,交情深厚的朋友不以你为朋友,到那时你怎么 在这世间立身存在呢?一句话,就是你讨个妓女,在整个社会上你站不住脚。听到这里,李甲“茫然自失”。在此情况下,他答应一千两银子把十娘卖了。最后孙富 击败李甲,将十娘买过来造成悲剧依靠的是什么?表面看是一千两银子,实质上他靠的是封建礼教。凭借礼教摧毁了李甲的精神防线。过去有人评论,明中叶资本主 义萌芽,这篇小说反映了金钱的力量。这样评价就贬低了这篇作品的价值了。如果说孙富战胜李甲凭借的是一千两银子,那十娘就会像战胜老鸨那样轻而易举的拿出 银子战胜孙富,打开百宝箱,亮一下底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不是金钱问题,主要还是封建礼教在起作用。开始十娘没有认识到,当悲剧发展到高潮时她才逐渐认识 到。小说写,十娘听说要卖掉她,但还没有最后下决心,“十娘微窥公子”,偷偷看李甲,如果李甲有点悲哀、留恋之意,她可能还会有新的想法,看公子是“欣欣 似有喜色”,他很高兴,一切理想都破灭了。她用冷笑斥责公子“发乎情,止乎礼。”最后你把我卖了主要是礼。这样的认识,杜十娘是通过痛苦的经历、乃至生命 换来的。

我 们可以同《卖油郎独占花魁》比较一下:莘瑶琴开始时同杜十娘一样,在满布凌辱、残害的社会里寻觅美好理想的实现。严酷的教训,终于使她觉醒了,她知道了平 日相识的豪门贵客、纨绔子弟“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她这才决然地走上了杜十娘所没有走到的道路。这里充溢 着忠诚、温存和幸福。莘瑶琴的遭遇,既重复了《杜十娘》里所揭示的事实--异阶级的对立,又说明了同阶级 的友爱,即被压迫者的遭遇只有被压迫者才能理解,才能给予同情。而柱十娘恰恰在这方面幼稚了,她看出了周围充满势利欺诈和冷酷才要离开、摆脱它的。她相信 自己,她认为以珠宝、智慧、容貌和温存,就可以击败一切迫害,获得胜利。对老鸨这些适用了;但对后者则不灵了。

可 以说,小说描写的主要矛盾,是被压迫妇女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理想的追求同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矛盾,它的主题是控诉封建礼教杀人。这篇小说在现实主义上达到 了相当的高度,不简单化,是从生活出发的。如对李甲这个人物艺术处理是非常有分寸的,和主题、社会意义很有关系。一方面写他是宦家子弟,到京城为功名而求 学。家庭、环境、前途明摆着,将来是要做官的;另一方面写他和十娘的关系,他和一般那些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不一样,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点感情。上面讲过, 杜十娘选李甲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像十娘那样聪明、机智的女人不是好骗的。通过借钱,费了那么多大的周折,李甲对十娘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第一无非是好 色,杜十娘长的漂亮使他很醉心;第二十娘轻财好义,在最困难时帮助过他,李甲感激的口口声声叫“恩卿”--恩 人。杜十娘为什么要爱他?包括反剥削、反压迫,希望恢复真正人的生活,过上幸福生活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可李甲并不理解,而且他也无法理解。李甲的出身、地 位、理想、前途等,用今天话来说,他和十娘的爱情,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经不住考验。在李甲面前始终有一个严峻考验。开始他和杜十 娘好,就害怕他父亲,“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从头至尾写他怕爸爸。维持父子关系,是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若把维护父子关系和维 系他与十娘的关系摆在一起,孰轻孰重,李公子自然选父子关系了。这是近乎逻辑的。作者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把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仅仅归结为个人的思想品质不 好,而是归结为一种社会势力,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大的社会势力。而李甲的行动恰恰取决于这种社会势力,受到这种社会势力的支配才酿成了十娘的悲剧。

杜十娘敢于反抗,对爱情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了市民阶层新女性的特点,她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着明后期以情反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作 者在篇末特意提出了“情”字,这就反映了在爱情题材上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杜十娘的悲剧,是在封建势力和市侩势力双重压迫下的悲剧。杜十娘生活的时代,一方 面封建势力还很强大,不允许一个下层女子的正当要求;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市侩化了。杜十娘的悲剧不主要决定于李甲的个人品德,而主要决定于包括李甲在内的 上层人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因素,那就是封建势力的市侩化。明中叶以来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封建势力与金钱势力,在思想上、人事上互相渗透,赤裸裸的物质 利益的追求与金钱财富的占有掠夺,动摇着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李甲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把杜十娘作为自己的附庸品,以现金卖了她。作者在揭示杜十娘的悲剧 社会根源时,写出了时代的特征。

我们知道,拟话本不同于宋元话本之处,在于有文人加工、整理,不但篇幅加长,语言也趋于典雅,艺术描写更为细致。在这篇文章里基本体现出来了。该文具有艺术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丰富的特点。

先谈艺术构思问题。总的讲,很精细、很严密,穿插安排得当。 如对李布政这个人物的处理,没让他出场,但他却能左右形势,决定杜十娘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让这个人物出场表现的更为有力。让他出来活动,往往力量 有限,并能看得见、摸得着。不出来这影响会支配所有人物。他虽未出场,可他无时不在,无场不在。注意,曹禺的《日出》里左右陈白露的也有个未出场的人物--邵 八。是否受此影响,无所考社。不过作者在构思时处处点到这个人物倒是一致的。我们看开头介绍李甲“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这很有讲究。按一般叙述应是“兄 弟三人,惟甲居长”。可这里把主语换成“父亲李布政”,开头就点出了李布政。又如第一部分描写杜十娘怎样同鸨儿进行斗争,跳出火坑。这本是写妓院,和李甲 的父亲无关,但多处点到李布政,而且是从李甲害怕李布政的角度写的,饶有情趣,这都是经过艺术构思的、不是随便写的。这样处理会让你感到李布政是非常厉害 的,在李甲心灵上留下许多阴影,始终威胁着爱情的发展。我们说是处处“点”到,而不是写到。写的太多就会冲淡主要内容,只能点到为止。这些地方写的很细, 我们应读出来,否则作者就白费笔墨了。

再如十娘跳出火坑后,中间有一大段过渡:一是众姊妹为她送行,二是船上唱歌。这样的描写不是随便的。凡好的作品除非不写,写了就有作用。“送行”本身没太深 刻意义,但在艺术构思上、表现主题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送行”起码有两个意义:一是不送行就不能抬出“百宝箱”,后面就无法进行了。从情节发展来讲,这是 伏笔、埋伏(众姊妹“送”,十娘“投”入江中,柳遇春“拾”。这是重要关目); 另一方面,写离别时她们姊妹感情很深,在一起唱歌,写这种欢乐,如“出笼之鸟”,马上自由幸福就会到来。欢乐情绪是渲染十娘的心理,为追求自由幸福而欢 乐。为后面这种理想的破灭起了反衬作用。前面愈是写她欢乐,满怀希望,后面写她突然失望,理想突然破灭,愈见其恨。“风雪阻渡”,十娘在船上唱歌,从情节 发展来看,她不唱歌孙富就听不见,听不见就没转卖这件事了,后面也无法发展了。另一方面,十娘很长时间没这样痛痛快快的了,现在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唱一 唱表达一下心情,这也是为后面写悲痛作准备。

柳遇春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他的言行在小说中几乎处处都起了衬托杜十娘的作用。他对十娘的态度有个先怀疑,后敬佩的过程。开始他一口咬定,十娘叫李甲借三百两银子赎身,是烟花逐客之计,他说的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他说:“那杜媺(美)曲 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她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相处已久, 又碍面皮,不好明言,明知你手内空虚,故意将三百两卖个人情,限你十日。若十日没有,你也不好上门。便上门时,他会说你笑你,落得一场褒凌,自然安身不 牢,此乃烟花逐客之计。”柳的这番话正是对十娘的反衬。鸨儿行的正是烟花逐客之计,而十娘则是假戏真做。完全出乎柳遇春的意料之外,这寓意着十娘的不同丸 俗,心灵的高尚。当柳遇春受到十娘的感悟立即凑上那150两银子,而且对李甲说:“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他一下子慷慨侠义起来。这又从正面突出了十娘真情实意的崇高,十分感人。小说由于有了柳的这一番曲折,十娘的形象就格外显得可敬可佩,真有所谓“染叶衬花”之妙。

再一方面独特的性格构成特定的戏剧冲突。《杜 十娘》所表现的妓女追求真正爱情和人的生活,但终陷骗局而遭遗弃。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胆杜十娘有其独特的做法:面对怕父贪财的李甲和重金买她的孙富,她 打开“百宝箱”,把无价珍宝,一件一件抛入江中,连自己也付注东流。对每抛一物,就像是写下一字,以此而写成一纸独特的血泪出文,向封建恶势力和虚情负义 之人进行强烈控诉。独特的性格产生独特的做法,独特的做法,塑造和加深了独特的性格,这是戏剧冲突的精髓。

不足之处,结尾写鬼魂的报恩,效果不好,破坏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显得不伦不类,也削弱了杜十娘的典型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仅是明代拟话本描写爱情婚姻问题的优秀名篇,也是全部明代拟话本中的出类拔萃的杰作。它选自《警世通言》第32篇。 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故事,小说、戏曲、电影都有,大家比较熟悉。中国古典小说中写爱情故事的很多,悲剧也很多,这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封建时代,男女 没有自由恋爱,沒有婚姻自由。妇女在许多方面都要受到压迫,在爱情婚姻上受到更严重的压迫。这种情况反映到通俗文学作品里,特别像小说、戏曲都大量存在 着。同样写爱情悲剧,就好的作品来说(当然不好的往往是千篇一律了)主 题也并不完全一样。如唐传奇中的《霍小玉传》,宋元话本中的《碾玉观音》写的都是爱情悲剧。《碾》中写女的死了也把男的叫到阴间,都变成了鬼,变鬼后还要 生活在一起。《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表面看也差不多,都是与青年男女在很困难条件下,相爱以后受到某种原因或社会势力的阻挠而不能结合,忧愤而死。但实际 每篇的社会意义、主题并不一样。《霍》剧讲门阀制度,门当户对,贵族出身的公子哥决不能同寒门女子、地位低下的人相结合。在唐代是很厉害的,规定只有几个 大姓才能同婚的,否则是不行的(如《西厢记》中的博陵就有崔、芦、李、郑、王五姓,外性是不嫁的)。《碾》是两个工奴相爱了,可主人反对就成不了。这反映 了奴隶衫的爱情,反映了他们反对官僚的压迫。《闹》写女的喜欢男的,女的父亲是一个商人,男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女的父亲反对不能结合。女的死了,男的去 看她起死回生,后来又死,又复生,死了两次,结合两次,最后在梦幻中借助神的帮助结合了。这里主要讲多情,讲爱情怎么深厚、专一、真诚。《牡丹亭》中的杜 丽娘就很相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 名妓杜十娘因被官僚子弟李甲抛弃、转卖而自杀的悲剧故事。杜十娘这个形象,不仅富有个性、斗争性,而且进发了新思想火花。杜十娘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风尘 女子,她聪明,美丽,有阅历,有才智,作者着重写了她的多情。杜十娘的一生都在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渴望从良,但主要不是找归宿,她择偶的着眼点,不是在金 钱、地位、才貌上,她追求真正的夫妻生活,追求爱情中的人格平等、尊严和自我价值,她的着眼点在“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主题是什么?社会意义是什么?总的讲都是反封建,都是通过爱情悲剧来写的,这是对的。但各有其侧重点,不同的思想深度。要认识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思想意义,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是从作品所塑造杜十娘的形象和作者对这一人物的态度来看该小说的反封建主题。杜十娘是本文中心人物。这一形象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她的美丽、聪慧,在于她对爱情的热情追求和苦心经营,而更在于她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和对封建社会、市侩势力拼死反抗的精神。可从情节发展、细节描绘、矛盾冲突中去体会。

主 人公杜十娘是个妓女,京城名妓。在封建时代,一个普通妇女,包括贵族妇女都要受到封建礼教的压迫,更何况处在最低层的妓女,最让人瞧不起,生活最痛苦、最 悲惨。由于社会地位及生活特点,杜十娘第一作为地主阶级的玩乐工具而存在;第二是被人看不起的,说妓女是“水性扬花”,水到处流,花到处飞,根本谈不上爱 情,说不上专一。另外,还被当作赚钱的工具。不能赚钱,老鸨就要一脚把她一脚踢开,古今中外都一样。从唐朝开始,官方是允许妓院开业的,可以赚钱,可以收 税,把妓女作为赚钱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妓女社会地位最低(下九流), 最受人瞧不起。可像杜十娘这样的人物在当时、在社会底层是受到欢迎的,在作者笔下受到了非常热烈的赞扬,通过李甲的朋友柳遇春之口,赞十娘是“女中豪 杰”。杜十娘投江死后,后人评说是“千古女侠”,在妇女中是英雄人物。单就这一点来说,在封建时代是很有眼光的,不为当时世俗眼光所左右。当然光凭这两句 评论还不够。

小说是靠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作者的观点;对生活的认识是通过具体的艺术描写,塑造出了像杜十娘这样美丽、聪慧、纯洁的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的。对上面两句评语,作者是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的。他把杜十娘写得很漂亮,开始有一段骈语(陈词滥调)但 有两句话很好,写她是“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玉”像透明晶莹的一点污点都没有,是按照晶莹透明的玉一样来写杜十娘。让一个沦落风尘的妓女 在黑暗的社会,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成功之奥秘,在于写她美,不光是外表美,而是重在刻画她的内在、心里美,揭示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主要从 这几方面来描写她的心灵美:

第一,写杜十娘轻财好义。她 这样的品质,作者是通过当时社会环境来表现的。如果当时社会上的人都轻财好义,杜十娘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可在当时污浊的环境里,她能有这样的品质确实不 简单。一从老鸨的反映来看,李甲刚来时,他是宦家子第很有钱,小论说写鸨儿“胁肩谄笑” ,拍马屁,殷勤的不得了。慢慢的钱没了,态度马上变“认钱不认人”,赶李甲走。,当鸨儿和十娘打睹时,肯定李甲拿不出300两 银子。当真的拿来了,老鸨想耍赖也不行了。没法只好让她和李甲走,什么也不让带,决情无义。鸨儿重财轻义,只要钱什么都不顾。我们知道,这些社会地位低 下、靠妓女吃饭,不要钱怎么行?二通过李甲借钱,到处求告碰钉子来看人情世态,趋炎附势。李甲是宦门子弟其父李布政是大官僚。若借钱不外乎他父亲的朋友、 家里亲戚、宦门子弟等,都是有钱的,结果都不借。“说到钱,便无缘”“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以利相交朋友,没利就疏远。“不信上山擒虎子,果然开口 难”,开口向人借钱比上山打虎还难。这就概括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污浊,一切都是为了钱。从社会下层的老鸨到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有钱人家,都是重财轻义。可杜十 娘对李公子的态度是真情相好“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不是没钱就不爱了。对比一下,在这污浊的环境里写出了十娘的纯洁美好的品德。在一个没情没义的社会环 境里写十娘有情有义,这形象当然是好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各有各的标准,这带有社会性。这反映了作者对美丑、对社会的清醒认识。所以我们说,别人评价 很不高,认为很不好的女人,作者却把她写的很高、很美,这本身就反映与当时封建统治者的不间看法。

第二,作者深刻写出了杜十娘追求真挚爱情的社会原因。我 们说爱情不仅是男女性爱总是要有它一定的社会内容的。如果仅仅把爱情当作一种自然的生理要求,只是描写男女间的性爱,没有任何社会内容,这样不管怎样高 手,他一定会失败倘,只有少数趣味很低下的人去欣赏,不会传之久远,不会有什么艺术生命的。所以,描写爱情要有价值,必须写出社会内容。杜十娘看到老鸨贪 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从对玩弄她的贵族公子身上也感到自己不是人过的生活,所以她想跳出这一火坑。她见李甲忠厚、老诚,就想跳出妓院这个火坑,同李 甲结为夫妻。她对鸨儿说:“儿在妈妈家中八年,所致金帛,不下数千金矣。”鸨儿把十娘看作是摇钱树,没钱她就不干了。这些描写告诉我们,十娘对爱情的追 求,具有反剥削、反压迫的性质。她在爱情的追求上,实际是对自由美好的人的生活的追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清清楚楚写出了这一点。我们应认识到这一点, 这对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江自杀,为什么要把长期积攒下来刀的百宝箱抛到江里去?会加深理解和认识的。

第三,令人信服的表现出杜十娘的聪明、机智。这聪明、机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生活中、在社会环境实践中逐步产生的。从两方面来看:

一是同老鸨的关系。这 个老鸨是非常厉害的,不是好对付的。“重财轻义”就是只要钱,不认人。如何战胜老鸨,如何放她从良?第一招,杜十娘抓住鸨儿因十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 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第一步,杜十娘抓住鸨儿因十 娘不接客吵闹时说过的一句话“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个丫头过活却不好。”十娘抓住此话紧逼不舍,追得鸨儿不得不与她拍掌为定。第 二步则是动员李甲为她酬借300两银子赎身。李甲到处碰壁,一愁莫展。临了,还是十娘自己拿出一半,李甲 朋友柳遇春帮着借一半才算凑齐。这样,矛盾又回到鸨儿一边,她能轻易放十娘走吗?第三步,在鸨儿似有悔意时,十娘立即表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儿即刻 自尽”,使鸨儿“人财两失”。这样一来,鸨儿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由十娘从良。“赎身”情节以十娘胜利告捷。的确来之不易,每步都凝结她的心血。她的思想 性格,也随之展现。杜十娘是那样渴望自由幸福,苦心孤诣的安排着自己的命运。每次矛盾中都与李甲形成对照。杜十娘是主动积极的筹划着,李甲则是被动的消极 的应敷着。

我们看,在老鸨凶狠地搜刮下,在几年内杜十娘能积下那么多的钱(万两), 这得很有心计和手段。再看,最后百宝箱没有搁在杜十娘自己屋里,是她要走时,众姊妹抬出来以礼物送给她的。这些都反映了十娘的聪明和机智。如果她偷偷将这 些钱物放在自己屋里,那就全完了,拿不出来了。撵十娘走时,不是连换件衣服也不可能了吗?她把百宝箱放在姊妹那里,说明她信任她们,而不信任老鸨。这是在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识到了老鸨十分凶狠、厉害,随时都有可能被撵、被抄,这是她早就料到的。她的姊妹和她间样受罪,对她有真情实感。十娘的聪明、机智是建 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不是作者硬贴上去的,比我们现在有些小说高明。杜十娘则符合生逻辑,“久有从良志”,说明她早有思想和物质准备的。

二是同李甲的关系。她在接触众多的男人中,选了很长时间,选了很多人,才选中了李甲,主要是李甲“忠厚志诚”,“甚有心向她”。杜十娘选李甲主要看中他老实(其实不老实)。选上李甲,对他也不是毫无保留,十娘自己有好多钱但没有告诉李甲。赎身300两银子,她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出来,可她没有这样做,她叫李甲去借。什么意思?考验他。后来看他实在借不到掉眼泪了,又不好意思见她。确实在借银子中间吃了不少苦,遭了许多罪,看得出是真情实意要把她赎出去,这时十娘才给出一半(150两)银 子,另一半还叫他自己想办法。后来感动了柳遇春,“此女子真有心人也,既系真情不可相负。”这才帮李甲借够了另一半。当李甲把钱拿来时,十娘对李甲提出一 个问题,“前日分毫难借,今日如何就有一百五十两?”这足见十娘通过借银子这件事对李甲进行考察。作为一个女孩子能有这样的心计、认识,完全是从生活来 的,表现了十娘的聪明。到这时,十娘也没有告诉李甲自己有许许多多的钱。就在李甲犯愁时,她也没有完全告诉他,只含糊委婉地说:“承姊妹高情……亦可稍佐 吾夫妻山水之费。”留一手这一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杜十娘最光辉、最令人感动的、也是作者十分歌颂、赞扬的是她的坚强反抗精神。十娘具有坚强、刚毅、很有主见的特征。经过长期努力,“千辛万苦,历尽艰难”,才和李甲相好了。从火坑跳出来,怀着百年和好的欢乐心情同李甲一起乘船远行归家。此时太兴奋、太高兴了。她拿出50两 银子给李甲做盘缠用,还在瓜州船上兴致勃勃为李甲唱《拜月亭》曲子,真是说不尽的幸福,唱不完的深情眷念。“被卖”情节更加尖锐激烈。十娘沉浸在自由幸福 中,突然得知李甲把她卖了,如五雷轰顶,打击太大、大严重了。在这打击面前她内心的痛苦、悲愤是可想而知的。但她没有哭(一般设没有思想准备,突然受到打击会哭的不像样子,会号淘大哭的), 但十娘显得非常冷静、刚强、坚决。这段细节描写,很确切精当地表现出十娘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当李甲说出将自己卖给孙富后,十娘的动作、表情十分传神。 起先“大警”,知李甲真意,事情无法挽回时,“放开两手,冷笑一声。”以后又“挑灯梳洗”,用意修饰。再后“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乃摧公子快去回 话,及早兑足银子。”细节描写尽管只有几个字、几句话,但透过十娘的表情动作,让读者看到了她内心的激烈、复杂活动,感受到她那极度的愤怒、悲痛。希望被 丢进黑暗深渊,愤恨喷射出来,怨屈倾诉出来,她本可以大哭、大闹,也可以痛骂、厮打,但十娘采取的是与哭对立的形式——“冷笑”。这说明她已愤恨到了极 点,真正看透了李甲,看透了世情。她 对李甲的试探也主要看对方是否有情,当她发现李甲要把她卖给孙富时,交易尚未成交,万金的金银珠宝,李甲并不知道,只要让李甲知道这一点,那一千两银子的 交易就不能成立。但杜十娘并不做挽回努力,她不把自己当作他人的附庸品,向李甲委曲求全,更不把自己降为商品而用金钱向孙富赎买。她发现了李甲无情,把她 视为商品,愤而投江,以一死表示了做人的尊严。接 着,她镇定下来,梳洗打扮,准备着最后的抗争。熄灭了生的愿望,去走可怕的那条路了。“窥看”一下李甲,方才还作态痛苦,现竟欣欣似有喜色了。肮脏灵魂使 她恶沁,没一点留恋意,坚定决心,尽快结束这一切。我们知道,十娘满可以亮亮底让李甲回心转意吗?过一种比较安静的生活吗?但不要忘记十娘追求的是真正的 爱情、真挚的爱情。当她发现李甲把她出卖的时候,才发现李甲和玩自己的公子哥儿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过去只看到他老实的一面,而没看清其本质), 所以她要追求的那种自由幸福的真正人的生活不存在了,理想破灭了,不可能再从李甲身上得到真正的爱情,和他一起过真正人的生活也不可能了。万万没有想到才 出虎穴,又入龙潭,她经历千辛万苦赎出身来,仍然逃脱不了被侮辱、被卖、被骗、被玩弄的命运。而且卖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热恋着的、托付终身的人。她看透 了李甲,她冷静、沉着的、毫不犹豫的将百宝箱投入江中。这一情节把故事推向高潮,完成了杜十娘的形象塑造。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来形容她并不过分。用怒沉百宝箱、用自杀表示她对扼杀自己的社会势力的一种抗议。杜十娘的死,不是怯懦轻生,而是宁死不屈刚烈性格的表现。她的死是一觉醒的妓女向封建制度进行最大限度的斗争。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她以整个生命谴责了封建社会和市侩势力。所以在最后沉江这一形象里人物一下子高大起来。作者通过后人评论刃也为“千古女侠”并不过分。

另一方面,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结局和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来看作品的反封建主题。

杜 十娘投江自杀是被迫害而死的。谁是杀人凶手?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是李甲。十娘对你那么好,你一下子就把人家卖掉了,太坏,是凶手。李甲是个生性软 弱的纨绔子弟,他只是贪婪十娘的美色,并没有真的想娶她做终身伴侣。李甲向父亲屈服是他必由之路。在那个社会,买卖妓女是极为平常之事。基于此,既或此次 不卖,将来也会抛弃她的。反映出李甲纨绔子弟自私、卑劣的嘴脸。这两点也是造成十娘悲剧的根源。

凶手是孙富。人家过的挺好的,第三者插足破坏了人家的幸福生活,是凶手没问题。我们说直接凶手是他们,但不仅仅是他们,或者更准确的说主要不是他们。从表面看凶手就是他俩,但比较肤浅。可提出两个问题(1)怎样遇到孙富的?风雪阻渡,船开不动了。如果不遇风雪,船开走了,就碰不上孙富。再说杜十娘你别唱歌呀,唱歌才引出孙富的。(2)李甲不贪图那一千两银子,或者杜十娘早一点告诉李甲,她那里有个百宝箱,那不就避免了吗?是否会避免这一爱情悲剧的发生呢?作者的深刻用意就在于此。作者通过这一偶然事件(风雪阻渡,十娘唱歌,引出孙富),表现了这一悲剧的社会必然性。就是说不遇到这一情况,悲剧还会发生,不可避免。我们读小说时,从头至尾,忽隐忽现的有一种社会势力(贯穿始终的)在那儿阻碍、破坏、威胁着杜十娘的美好爱情追求和理想追求。这种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是推?他像一块阴云笼罩着这一爱情。是李甲的父亲——李布政。这个人物没有出场,但却无所不在,像幽灵一样贴在爱情上面。就是他所代表的社会势力——封建礼教势力,造成了杜十娘的爱情悲剧。

杜 十娘在争取爱情幸福的道路上有两个障碍:第一障碍是她的养娘鸨儿,这个人的特点是贪财无义,克服这一障碍,可以说十娘是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虽也有些波折, 但因十娘有钱,她辛辛苦苦攒下的那些钱成为她在特殊环境中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钱在特殊情况下起到了特殊的作用。所以用钱很容易就扫除了这一障碍。

最主要障碍还是李甲父亲这一关。对前一障碍十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鸨儿的思想、性格掌握的比较准,早有了准备。但对后一方面——封建礼教势力的严重、强大,现实社会的黑暗,缺乏认识,既使认识到了也无能为力,没有力量去战胜它。

我们看孙富是怎样打动李甲的?孙富去说服李甲时,就是抓住了李甲的心理—— 怕他父亲。并且利用了他这脆弱的恐惧心理,孙富讲,你如果带这样一个妓女回家,你父亲不会饶恕你,而你的兄弟、朋友也会反对你。还强调,如果你纳她为妾而 触怒你父亲,因一个妓女连家都不要了,大家必把你当成轻浮浪荡之人,将来妻子不以你为丈夫,弟弟不以你为兄长,交情深厚的朋友不以你为朋友,到那时你怎么 在这世间立身存在呢?一句话,就是你讨个妓女,在整个社会上你站不住脚。听到这里,李甲“茫然自失”。在此情况下,他答应一千两银子把十娘卖了。最后孙富 击败李甲,将十娘买过来造成悲剧依靠的是什么?表面看是一千两银子,实质上他靠的是封建礼教。凭借礼教摧毁了李甲的精神防线。过去有人评论,明中叶资本主 义萌芽,这篇小说反映了金钱的力量。这样评价就贬低了这篇作品的价值了。如果说孙富战胜李甲凭借的是一千两银子,那十娘就会像战胜老鸨那样轻而易举的拿出 银子战胜孙富,打开百宝箱,亮一下底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不是金钱问题,主要还是封建礼教在起作用。开始十娘没有认识到,当悲剧发展到高潮时她才逐渐认识 到。小说写,十娘听说要卖掉她,但还没有最后下决心,“十娘微窥公子”,偷偷看李甲,如果李甲有点悲哀、留恋之意,她可能还会有新的想法,看公子是“欣欣 似有喜色”,他很高兴,一切理想都破灭了。她用冷笑斥责公子“发乎情,止乎礼。”最后你把我卖了主要是礼。这样的认识,杜十娘是通过痛苦的经历、乃至生命 换来的。

我 们可以同《卖油郎独占花魁》比较一下:莘瑶琴开始时同杜十娘一样,在满布凌辱、残害的社会里寻觅美好理想的实现。严酷的教训,终于使她觉醒了,她知道了平 日相识的豪门贵客、纨绔子弟“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那有怜香惜玉的真心。”她这才决然地走上了杜十娘所没有走到的道路。这里充溢 着忠诚、温存和幸福。莘瑶琴的遭遇,既重复了《杜十娘》里所揭示的事实--异阶级的对立,又说明了同阶级 的友爱,即被压迫者的遭遇只有被压迫者才能理解,才能给予同情。而柱十娘恰恰在这方面幼稚了,她看出了周围充满势利欺诈和冷酷才要离开、摆脱它的。她相信 自己,她认为以珠宝、智慧、容貌和温存,就可以击败一切迫害,获得胜利。对老鸨这些适用了;但对后者则不灵了。

可 以说,小说描写的主要矛盾,是被压迫妇女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理想的追求同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矛盾,它的主题是控诉封建礼教杀人。这篇小说在现实主义上达到 了相当的高度,不简单化,是从生活出发的。如对李甲这个人物艺术处理是非常有分寸的,和主题、社会意义很有关系。一方面写他是宦家子弟,到京城为功名而求 学。家庭、环境、前途明摆着,将来是要做官的;另一方面写他和十娘的关系,他和一般那些寻花问柳的浪荡公子不一样,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点感情。上面讲过, 杜十娘选李甲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像十娘那样聪明、机智的女人不是好骗的。通过借钱,费了那么多大的周折,李甲对十娘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第一无非是好 色,杜十娘长的漂亮使他很醉心;第二十娘轻财好义,在最困难时帮助过他,李甲感激的口口声声叫“恩卿”--恩 人。杜十娘为什么要爱他?包括反剥削、反压迫,希望恢复真正人的生活,过上幸福生活这样一些基本要求,可李甲并不理解,而且他也无法理解。李甲的出身、地 位、理想、前途等,用今天话来说,他和十娘的爱情,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必然经不住考验。在李甲面前始终有一个严峻考验。开始他和杜十 娘好,就害怕他父亲,“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从头至尾写他怕爸爸。维持父子关系,是以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若把维护父子关系和维 系他与十娘的关系摆在一起,孰轻孰重,李公子自然选父子关系了。这是近乎逻辑的。作者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把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仅仅归结为个人的思想品质不 好,而是归结为一种社会势力,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大的社会势力。而李甲的行动恰恰取决于这种社会势力,受到这种社会势力的支配才酿成了十娘的悲剧。

杜十娘敢于反抗,对爱情的渴望,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了市民阶层新女性的特点,她身上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着明后期以情反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作 者在篇末特意提出了“情”字,这就反映了在爱情题材上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杜十娘的悲剧,是在封建势力和市侩势力双重压迫下的悲剧。杜十娘生活的时代,一方 面封建势力还很强大,不允许一个下层女子的正当要求;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市侩化了。杜十娘的悲剧不主要决定于李甲的个人品德,而主要决定于包括李甲在内的 上层人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因素,那就是封建势力的市侩化。明中叶以来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封建势力与金钱势力,在思想上、人事上互相渗透,赤裸裸的物质 利益的追求与金钱财富的占有掠夺,动摇着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李甲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把杜十娘作为自己的附庸品,以现金卖了她。作者在揭示杜十娘的悲剧 社会根源时,写出了时代的特征。

我们知道,拟话本不同于宋元话本之处,在于有文人加工、整理,不但篇幅加长,语言也趋于典雅,艺术描写更为细致。在这篇文章里基本体现出来了。该文具有艺术情节紧凑,语言生动丰富的特点。

先谈艺术构思问题。总的讲,很精细、很严密,穿插安排得当。 如对李布政这个人物的处理,没让他出场,但他却能左右形势,决定杜十娘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让这个人物出场表现的更为有力。让他出来活动,往往力量 有限,并能看得见、摸得着。不出来这影响会支配所有人物。他虽未出场,可他无时不在,无场不在。注意,曹禺的《日出》里左右陈白露的也有个未出场的人物--邵 八。是否受此影响,无所考社。不过作者在构思时处处点到这个人物倒是一致的。我们看开头介绍李甲“父亲李布政所生三儿。”这很有讲究。按一般叙述应是“兄 弟三人,惟甲居长”。可这里把主语换成“父亲李布政”,开头就点出了李布政。又如第一部分描写杜十娘怎样同鸨儿进行斗争,跳出火坑。这本是写妓院,和李甲 的父亲无关,但多处点到李布政,而且是从李甲害怕李布政的角度写的,饶有情趣,这都是经过艺术构思的、不是随便写的。这样处理会让你感到李布政是非常厉害 的,在李甲心灵上留下许多阴影,始终威胁着爱情的发展。我们说是处处“点”到,而不是写到。写的太多就会冲淡主要内容,只能点到为止。这些地方写的很细, 我们应读出来,否则作者就白费笔墨了。

再如十娘跳出火坑后,中间有一大段过渡:一是众姊妹为她送行,二是船上唱歌。这样的描写不是随便的。凡好的作品除非不写,写了就有作用。“送行”本身没太深 刻意义,但在艺术构思上、表现主题上都是必不可少的。“送行”起码有两个意义:一是不送行就不能抬出“百宝箱”,后面就无法进行了。从情节发展来讲,这是 伏笔、埋伏(众姊妹“送”,十娘“投”入江中,柳遇春“拾”。这是重要关目); 另一方面,写离别时她们姊妹感情很深,在一起唱歌,写这种欢乐,如“出笼之鸟”,马上自由幸福就会到来。欢乐情绪是渲染十娘的心理,为追求自由幸福而欢 乐。为后面这种理想的破灭起了反衬作用。前面愈是写她欢乐,满怀希望,后面写她突然失望,理想突然破灭,愈见其恨。“风雪阻渡”,十娘在船上唱歌,从情节 发展来看,她不唱歌孙富就听不见,听不见就没转卖这件事了,后面也无法发展了。另一方面,十娘很长时间没这样痛痛快快的了,现在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唱一 唱表达一下心情,这也是为后面写悲痛作准备。

柳遇春在小说中是个次要人物,他的言行在小说中几乎处处都起了衬托杜十娘的作用。他对十娘的态度有个先怀疑,后敬佩的过程。开始他一口咬定,十娘叫李甲借三百两银子赎身,是烟花逐客之计,他说的头头是道不由人不信。他说:“那杜媺(美)曲 中第一名姬,要从良时,怕没有十斛明珠,千金聘礼!那鸨儿如何只要三百两?想鸨儿怪你无钱使用,白白占住她的女儿,设计打发你出门;那妇人与你相处已久, 又碍面皮,不好明言,明知你手内空虚,故意将三百两卖个人情,限你十日。若十日没有,你也不好上门。便上门时,他会说你笑你,落得一场褒凌,自然安身不 牢,此乃烟花逐客之计。”柳的这番话正是对十娘的反衬。鸨儿行的正是烟花逐客之计,而十娘则是假戏真做。完全出乎柳遇春的意料之外,这寓意着十娘的不同丸 俗,心灵的高尚。当柳遇春受到十娘的感悟立即凑上那150两银子,而且对李甲说:“吾代为足下告债,非为足下,实怜杜十娘之情也。”他一下子慷慨侠义起来。这又从正面突出了十娘真情实意的崇高,十分感人。小说由于有了柳的这一番曲折,十娘的形象就格外显得可敬可佩,真有所谓“染叶衬花”之妙。

再一方面独特的性格构成特定的戏剧冲突。《杜 十娘》所表现的妓女追求真正爱情和人的生活,但终陷骗局而遭遗弃。古今中外,不乏其例。胆杜十娘有其独特的做法:面对怕父贪财的李甲和重金买她的孙富,她 打开“百宝箱”,把无价珍宝,一件一件抛入江中,连自己也付注东流。对每抛一物,就像是写下一字,以此而写成一纸独特的血泪出文,向封建恶势力和虚情负义 之人进行强烈控诉。独特的性格产生独特的做法,独特的做法,塑造和加深了独特的性格,这是戏剧冲突的精髓。

不足之处,结尾写鬼魂的报恩,效果不好,破坏了现实主义的描绘,显得不伦不类,也削弱了杜十娘的典型意义。


相关内容

  •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中央民族大学 研 究 生 学 期 论 文 论文题目: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学 期: 2013年上学期 学生姓名: 连 溪 院系单位: 预科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 古典文学 任课教师: 赵 凤 珠 班 级: 骨干 2班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评阅表 赏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g ...

  • 中国古代文选
  • 17.散曲--高祖还乡 ① 文学常识:睢景臣(生卒年不详),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江苏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l ...

  • [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较
  • <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较 作者:XX 学校:XXXXXXX 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级:2011秋 学号:XXXXX 指导教师:XX 20XX 年 XX 月 目 录 论文摘要„„„„„„„„„„„„„„„„„„„„„„„„„„„„1 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设计
  •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听<杜十娘>插曲,引入教学:杜十娘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二. 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苏州人,字犹龙,亦字子龙.耳犹,别号龙子犹.姑苏奴客.欧曲散 人等.其兄冯梦桂是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 ...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_高考资讯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quo ...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1000字]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3.掌握各时期出现的小说样式: 4.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 5.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2.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 ...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及说课稿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 东郊中学 管键 教学目标: 1.分析杜十娘等人物的形象. 2.培养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杜十娘的人物形象. 2.如何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讲+练 教学用具:电影<杜十娘>DVD ...

  • 杜十娘与茶花女形象比较
  • 杜十娘与茶花女的形象比较 <茶花女>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向我们讲述了两个女人的故事.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剧上演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而杜十娘的悲剧发生在明代中国的京城.这两处无疑是当时最具有诱惑力的地方,当时风流云集,车马喧嚣,即使一切的罪恶和虚伪在背地里泛滥成灾,繁华掩盖过 ...

  •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题库及答案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古代文学>题库(一) 一.填空题: 1.明代四大奇书是(<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 2.<卖柑者言>的作者是(刘基) .<送东阳马生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