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那些事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在一年中再重要不过了,每进入腊月份,春节临近,全国上下家家户户这就忙开了,这种忙尤其体现在农村,村里的人陆续多起来,赶集的、上店的、匆匆忙忙的筹备年货,杀猪、宰羊、辞灶、扫房、磨面、蒸馍这些场景还不少见。学生放了假,三三两两的孩子街头一蹿,那零星的鞭炮一响,冰糖葫芦往嘴里一抹,年味立时变浓了。等着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一年的艰辛,揣着厚厚的人民币,捎着外地的特产,满脸挂着过年的急切,匆匆走进家门,老人笑着问长问短、孩子蹦着跳着掏包翻箱、爱人乐的走进伙房、就是自家的小狗也围着你连窜带跳的场面,此时每个返乡者都会想到一句话既酸楚又喜悦的话“回家真好”,这就是家的温暖。有不少打工者,腊月二十八刚赶回家,正月初三就会搭上了回去的车,不要小看在家这短短的几天,他是家人一年的期盼和游子一年的等待,这里面既有中国农民艰辛,也掺杂着辛酸和无奈,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日子。

大年三十也是各家最忙的一天,要赶天下集(就是有集地方三十这一天都是集,人们就近买就近卖),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按老家的传统年三十还要请老的,就是将老祖宗和上几辈以故老人的名字和天地、灶王写在牌位上,用簸箕端着到大街上,敬上酒、烧些纸钱、磕上几个头、念叨几句老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然后恭恭敬敬的请到家里,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贡桌上,一般都是家里坛屋的八仙桌,备好贡品,点上香,沏上茶,斟上酒,再磕上几个响头,这时贡桌两侧的椅子是不许坐的,放上火纸示意祖辈已安坐。家里的女同志是最忙的,还要忙着包水饺,做菜等等。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美味,端起酒盅,分享着一年的幸福,向往着来年丰收,盘算着明年的发展,畅谈着国家的发展,还不时谈着中央的新政和反腐等等。临近十二点时,一家人一起敬天地、祖宗,要上香、敬酒、上饭、烧纸、磕头,然后放鞭炮、烟火。伴着新年的钟声,各家都高高兴兴的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农村大年初一的大拜年,场面特大,八点刚过大街小巷就满人了,既有街上的问候,更要上门拜年,一般近门的几家的小辈会早早的来到长辈家拜年,还要对着祖宗的牌位给祖辈磕头跪拜,这时家中的长辈还要给近门小辈压岁钱。赶上大姓的家族、村再大点一上午都拜不完,一整天干着同样的活,说着同样的话,拿着同样的动作,一天下来累个够呛。不管有多累,还要完成一样活,就是将请来的祖宗送回去,同样用簸箕端着牌位,到大街上敬酒、饭、烧点纸,再把写着名号的牌位烧了,念叨几句,趁着天还没黑早点走吧等等。完了事才能谢谢。

初二就开始走亲串友了,一般重要的亲戚都集中在初六以前,有的要持续到正月十六,因为农村有正月十六会亲家一说,就是长辈过了正月十五到闺女家,和亲家见见面,拉拉家常。

正月初七一般是单位上班的第一天,上班后也会依照惯例,相互拜拜年,问候一下,尤其是到各位主要领导办公室,不然有些领导会怪罪的,有人说这也是权威和凝聚力号召力的象征,作为下属也是最基本的礼节,习惯了这种思维使得这种本来很好的传统礼仪,却变得有些势力了,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具体实例我就不讲了,大家多少都会遇到过。应酬过后还得想法完成各自的必修课,抽出时间走完剩余的亲戚,侯完没候的客人,有的都在城里住亲戚又多没办法,春节前会拿点东西各家坐一会也算走了,年后光等着候客。随着学生的陆续开学,一个忙忙碌碌的年就算过完了。一年一年就都这样过来的。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在一年中再重要不过了,每进入腊月份,春节临近,全国上下家家户户这就忙开了,这种忙尤其体现在农村,村里的人陆续多起来,赶集的、上店的、匆匆忙忙的筹备年货,杀猪、宰羊、辞灶、扫房、磨面、蒸馍这些场景还不少见。学生放了假,三三两两的孩子街头一蹿,那零星的鞭炮一响,冰糖葫芦往嘴里一抹,年味立时变浓了。等着外出务工人员带着一年的艰辛,揣着厚厚的人民币,捎着外地的特产,满脸挂着过年的急切,匆匆走进家门,老人笑着问长问短、孩子蹦着跳着掏包翻箱、爱人乐的走进伙房、就是自家的小狗也围着你连窜带跳的场面,此时每个返乡者都会想到一句话既酸楚又喜悦的话“回家真好”,这就是家的温暖。有不少打工者,腊月二十八刚赶回家,正月初三就会搭上了回去的车,不要小看在家这短短的几天,他是家人一年的期盼和游子一年的等待,这里面既有中国农民艰辛,也掺杂着辛酸和无奈,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日子。

大年三十也是各家最忙的一天,要赶天下集(就是有集地方三十这一天都是集,人们就近买就近卖),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按老家的传统年三十还要请老的,就是将老祖宗和上几辈以故老人的名字和天地、灶王写在牌位上,用簸箕端着到大街上,敬上酒、烧些纸钱、磕上几个头、念叨几句老爷奶奶回家过年了,然后恭恭敬敬的请到家里,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贡桌上,一般都是家里坛屋的八仙桌,备好贡品,点上香,沏上茶,斟上酒,再磕上几个响头,这时贡桌两侧的椅子是不许坐的,放上火纸示意祖辈已安坐。家里的女同志是最忙的,还要忙着包水饺,做菜等等。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美味,端起酒盅,分享着一年的幸福,向往着来年丰收,盘算着明年的发展,畅谈着国家的发展,还不时谈着中央的新政和反腐等等。临近十二点时,一家人一起敬天地、祖宗,要上香、敬酒、上饭、烧纸、磕头,然后放鞭炮、烟火。伴着新年的钟声,各家都高高兴兴的迎来了新的一年。

在农村大年初一的大拜年,场面特大,八点刚过大街小巷就满人了,既有街上的问候,更要上门拜年,一般近门的几家的小辈会早早的来到长辈家拜年,还要对着祖宗的牌位给祖辈磕头跪拜,这时家中的长辈还要给近门小辈压岁钱。赶上大姓的家族、村再大点一上午都拜不完,一整天干着同样的活,说着同样的话,拿着同样的动作,一天下来累个够呛。不管有多累,还要完成一样活,就是将请来的祖宗送回去,同样用簸箕端着牌位,到大街上敬酒、饭、烧点纸,再把写着名号的牌位烧了,念叨几句,趁着天还没黑早点走吧等等。完了事才能谢谢。

初二就开始走亲串友了,一般重要的亲戚都集中在初六以前,有的要持续到正月十六,因为农村有正月十六会亲家一说,就是长辈过了正月十五到闺女家,和亲家见见面,拉拉家常。

正月初七一般是单位上班的第一天,上班后也会依照惯例,相互拜拜年,问候一下,尤其是到各位主要领导办公室,不然有些领导会怪罪的,有人说这也是权威和凝聚力号召力的象征,作为下属也是最基本的礼节,习惯了这种思维使得这种本来很好的传统礼仪,却变得有些势力了,因此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具体实例我就不讲了,大家多少都会遇到过。应酬过后还得想法完成各自的必修课,抽出时间走完剩余的亲戚,侯完没候的客人,有的都在城里住亲戚又多没办法,春节前会拿点东西各家坐一会也算走了,年后光等着候客。随着学生的陆续开学,一个忙忙碌碌的年就算过完了。一年一年就都这样过来的。


相关内容

  • 那些过年的温暖记忆和味道_吴晓
  • 喜迎新春.米跃进/摄 那些过年的温暖 和 特邀嘉宾:吴晓(邵阳人,人类学博士) 王敏(湘西永顺人,艺术学博士)赵书秦(邵东人,国家公务员) 主持人:田茂军(湘西龙山人,吉首大学民俗学教授) 赵书秦:我老家不在湘西,在湘中的一个小镇.也许我正是.因为我在湘西这边读应了那句话"人在哪里,家便在 ...

  • 我过年那些事
  • 那些年,我过年那些事 兔溜龙腾,处于本命之年的我,看着孩子们欢天喜地过新年,不由就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些事,那些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过年的事. 往事恒河沙数,有些早已模糊,但有三件和过年有关的事,却始终难以忘怀. 亲戚相助过新年.记得我童年时期,家中兄弟三人,母亲常年患病,一家只靠父亲支撑,每到了生产队年 ...

  • 东北那些快乐的春节
  • 有三年没回东北故乡过年了,今年又不准备回去了.不回去,年也是要过的,于是,望着都市阴霾的天空,便想起了故国雪野中那些干静的村庄,想起了红松.白桦.蓝得让人落泪的天空,以及在故乡过年的种种往事. 在外面过过了很多个年了,感觉中,还是故乡的年味儿最浓.东北人重视过年.喜欢过年,这除了人文风俗外,恐怕还有 ...

  • 年里的那些事
  • [编者按]时光总是渐行渐远,年味也似乎渐行渐淡.然而,曾经的年味依然浓郁,年里的那些人和事,依旧的鲜活,依旧的亲切.本文以叙述兼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对以往过年的留恋,对乡村过年的怀念. 时光真的如梭,光阴真的似箭.我似乎昨日刚刚辞旧迎新,而今日又此时了.年里曾经的那些事依旧清新如初,历历在目. 每每的腊 ...

  • 过年那些事儿
  • 过年那些事儿 每次谈到"过年"都是一个凝重的词,风俗.礼仪.交通--一年的终结,新一年的开始,一年总是能让我们想到太多太多,在放假的前一天,主管班长和我们开会,那些只言片语的话我没记得多少,但惟独后来那个G3班长说的话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他说:我们回家,但不仅仅是回家,我们要让我们 ...

  • 排队经济学
  • 排队经济学(Rationing by Waiting) 制作: 新制度主义时代 最近更新: Feb 14, 2010 本站宗旨 大规模的排队,如中国的春运,是学习价格理论和研究公共政策的优良范本,值得每一位对经济.舆论.政策等领域感兴趣的朋友深思.本站以明快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春运现象的经济分析 ...

  • 年又称过年,即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年 俗 年又称过年,即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是中国传统节日较多的一个月份.如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初五,过破五,接财神,正月十五元宵节. <说文>曰:"年,谷孰也."<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 ...

  • 罗田博士"回乡手记"爆红:回乡过年迫切又情怯
  • 罗田博士"回乡手记"爆红:回乡过年迫切又情怯 罗田博士"回乡手记"爆红:回乡过年迫切又情怯 这个春节,上海大学博士生王磊光的一篇回乡手记,在网络火了.沧海桑田,人情冷暖.洋洋洒洒的大几千字,戳中了无数人的乡愁.如今,"回乡过年"被许多人渲染 ...

  • 能不忆江南(儿时过年)
  • [ 唐尧 ] 于2011-02-02 17:26:29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标签: 儿时过年 能不忆江南(儿时过年) 儿时过年,总是看奶奶精心策划着,像如今的春晚大戏.江南人简单,没有什么从腊八开始,就是大年夜前两天开始的,泡制些笋干(主菜就是老笋红烧肉),杀一只鸡.一只鸭(这些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