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学习]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名称的由来

《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论典的著造者是藏传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

为何称"宗喀巴"大师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宗喀巴”一词的来历和含义。

我的老家青海西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和长江的源头,有海拔6282米高的阿尼玛沁雪山。当地藏民认为阿尼玛沁山神属羊,神通广大,是安多藏区的主要救护神;只要阿尼玛沁雪山巍然屹立在黄河源头,黄河之水就不会干涸,非常殊胜。

阿尼玛沁山神是格鲁派的护法神。当年,阿尼玛沁护法神曾护持宗喀巴大师入卫藏前往拉萨,后由宗大师带入亲自选址建立的噶丹寺。我们在2014年7月27日去噶丹寺朝拜时,也都看到了噶丹寺的措钦大殿里供奉的阿尼玛沁护法神像,以及那根阿尼玛沁护法神用来拴马的粗大的柱子。

当地人传说,阿尼玛沁神山有九个英武的爱子和九个美丽的爱女,第三子杰日居住在青海东部湟中县的山上,那条巨大的山脉就是宗喀山;那里有十八个宗喀部落,过去有很多来自长安、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地的商人都聚在此地经商,非常繁荣,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说在宗喀山上的野葱非常多,在藏语中,"宗"就是"葱",所以大家遂称此山为"宗喀"山,宗喀巴大师就诞生在那里。

据说,宗大师诞生时,脐带滴血落地处生出一棵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枝繁叶茂,树上有十万多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有狮子吼佛的佛像,所以塔尔寺藏语又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在藏历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大师的母亲因思念大师,以菩提树为核心建成一座莲聚塔;金猴年(1560)年时,高僧仁青宗哲坚赞在莲聚塔左侧建成一座弥勒佛殿;后人为护塔护树,又建了一座大金瓦殿,而后被建成藏传佛教格鲁巴的名寺之一塔尔寺。

我带你们去那里朝拜时,你们也都看到了那棵神圣的菩提树,其树根向四方舒展、延伸,象征着藏传佛教的法流渊源,宗喀巴大师的法脉清净、广大、增盛、圆满。

菩提树下的地上没有一片落叶,藏民们恭恭敬敬地拾起落在地上的叶子并珍藏,他们将叶子视为大师的信物。无与伦比的宗喀巴大师,圆满示现给众有缘。

宗喀巴大师的本名为洛桑智华,这是安多语音译;拉萨语音译为"洛桑札巴";翻译成汉语就是"善慧名称"或者是"贤慧名称"。那么我们为什么称呼宗喀巴大师呢?"宗喀"是地名,"巴"是藏语"人"的意思,宗喀巴意为在宗喀这个地方出生的人。在藏区,为尊重成就高卓之大德,一般以地名命名高僧;后人尊称大师为宗喀巴大师,意为大师是宗喀地方出生的人中绝无仅有、稀有难闻的大德高僧。

这就是宗喀巴大师名称的由来。

宗喀巴大师著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总摄、浓缩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次第讲述了最圆满、最直接的成佛方法,是一个人、一个补特伽罗从凡夫直至成佛的捷径和完美引导。

宗喀巴大师一生中共著造了三种菩提道次第论著,分别为《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和《菩提道次第摄颂》。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藏语发音是"向曲拉仁切莫",其中,"菩提"的藏语发音是"向曲",意为"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进一步解释,"向"就是指一切众生的烦恼,即由于贪嗔痴慢等所带来的烦恼障和对这个世界执取、分别的所知障,以及所有的痛苦、障碍和习气都已被彻底消除,"应断诸垢永净"的意思。

而"曲"则是指:不但消除了所有的烦恼障碍,同时也圆满了小乘的声闻、缘觉的五道和圣者菩萨的十地功德,"应证诸德全觉"的意思。

小乘的五道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缘觉的五道也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只有从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等达到十地菩萨的圆满才能够叫"曲"。

通俗地讲,彻底消灭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这就是"向";而能够达到证悟,圆满慈悲、圆满智慧、具备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就是"曲"。

菩提道次第中,"次第"在藏语中音为"拉仁",意为从凡夫到成就佛的圆满果位的整个过程。《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宗喀巴大师亲自为我们绘制的一张成佛"地图",极具次第、非常精细;宗大师就是向导,他亲自引领我们按这张地图次第、循序渐进走上成佛之路,最终顺利到达佛的圆满果位。

又如世间求学,须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学习,方能学成。

藏传佛教包括显宗和密法所有的教法及行持,并不是只有密法。

如果说密法是一个高楼大厦楼顶,那我们登到楼顶的一个个台阶就是显乘的基础。欲登楼顶,必须先脚踏实地修学显乘教理,从入道依止善知识、思维暇满人身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下士道修法,依次第经中士道直达大乘上士道,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次第行进,打好坚实的基础后方能成为修密法的根器,进入密法修行。如果没有打好显乘教法的基础,不遵循《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次第系统地学习,不具足修密法的基础,初起步就想一步登天,直接踏到楼顶,最终只能跌落至最低处,重新开始。

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显、密不可分。由“先显入密”的修习次第,深入研习,闻思修证。因是般若乘,果是金刚乘。这就是次第的含义和重要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论典的著造者是藏传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宗喀巴大师(1357~1419)。

为何称"宗喀巴"大师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宗喀巴”一词的来历和含义。

我的老家青海西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和长江的源头,有海拔6282米高的阿尼玛沁雪山。当地藏民认为阿尼玛沁山神属羊,神通广大,是安多藏区的主要救护神;只要阿尼玛沁雪山巍然屹立在黄河源头,黄河之水就不会干涸,非常殊胜。

阿尼玛沁山神是格鲁派的护法神。当年,阿尼玛沁护法神曾护持宗喀巴大师入卫藏前往拉萨,后由宗大师带入亲自选址建立的噶丹寺。我们在2014年7月27日去噶丹寺朝拜时,也都看到了噶丹寺的措钦大殿里供奉的阿尼玛沁护法神像,以及那根阿尼玛沁护法神用来拴马的粗大的柱子。

当地人传说,阿尼玛沁神山有九个英武的爱子和九个美丽的爱女,第三子杰日居住在青海东部湟中县的山上,那条巨大的山脉就是宗喀山;那里有十八个宗喀部落,过去有很多来自长安、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地的商人都聚在此地经商,非常繁荣,是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一说在宗喀山上的野葱非常多,在藏语中,"宗"就是"葱",所以大家遂称此山为"宗喀"山,宗喀巴大师就诞生在那里。

据说,宗大师诞生时,脐带滴血落地处生出一棵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枝繁叶茂,树上有十万多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有狮子吼佛的佛像,所以塔尔寺藏语又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在藏历土羊年(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宗大师的母亲因思念大师,以菩提树为核心建成一座莲聚塔;金猴年(1560)年时,高僧仁青宗哲坚赞在莲聚塔左侧建成一座弥勒佛殿;后人为护塔护树,又建了一座大金瓦殿,而后被建成藏传佛教格鲁巴的名寺之一塔尔寺。

我带你们去那里朝拜时,你们也都看到了那棵神圣的菩提树,其树根向四方舒展、延伸,象征着藏传佛教的法流渊源,宗喀巴大师的法脉清净、广大、增盛、圆满。

菩提树下的地上没有一片落叶,藏民们恭恭敬敬地拾起落在地上的叶子并珍藏,他们将叶子视为大师的信物。无与伦比的宗喀巴大师,圆满示现给众有缘。

宗喀巴大师的本名为洛桑智华,这是安多语音译;拉萨语音译为"洛桑札巴";翻译成汉语就是"善慧名称"或者是"贤慧名称"。那么我们为什么称呼宗喀巴大师呢?"宗喀"是地名,"巴"是藏语"人"的意思,宗喀巴意为在宗喀这个地方出生的人。在藏区,为尊重成就高卓之大德,一般以地名命名高僧;后人尊称大师为宗喀巴大师,意为大师是宗喀地方出生的人中绝无仅有、稀有难闻的大德高僧。

这就是宗喀巴大师名称的由来。

宗喀巴大师著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总摄、浓缩了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次第讲述了最圆满、最直接的成佛方法,是一个人、一个补特伽罗从凡夫直至成佛的捷径和完美引导。

宗喀巴大师一生中共著造了三种菩提道次第论著,分别为《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和《菩提道次第摄颂》。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藏语发音是"向曲拉仁切莫",其中,"菩提"的藏语发音是"向曲",意为"觉悟"、"无上正等正觉"。

进一步解释,"向"就是指一切众生的烦恼,即由于贪嗔痴慢等所带来的烦恼障和对这个世界执取、分别的所知障,以及所有的痛苦、障碍和习气都已被彻底消除,"应断诸垢永净"的意思。

而"曲"则是指:不但消除了所有的烦恼障碍,同时也圆满了小乘的声闻、缘觉的五道和圣者菩萨的十地功德,"应证诸德全觉"的意思。

小乘的五道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缘觉的五道也包括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只有从一地菩萨、二地菩萨、三地菩萨等达到十地菩萨的圆满才能够叫"曲"。

通俗地讲,彻底消灭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这就是"向";而能够达到证悟,圆满慈悲、圆满智慧、具备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就是"曲"。

菩提道次第中,"次第"在藏语中音为"拉仁",意为从凡夫到成就佛的圆满果位的整个过程。《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宗喀巴大师亲自为我们绘制的一张成佛"地图",极具次第、非常精细;宗大师就是向导,他亲自引领我们按这张地图次第、循序渐进走上成佛之路,最终顺利到达佛的圆满果位。

又如世间求学,须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学习,方能学成。

藏传佛教包括显宗和密法所有的教法及行持,并不是只有密法。

如果说密法是一个高楼大厦楼顶,那我们登到楼顶的一个个台阶就是显乘的基础。欲登楼顶,必须先脚踏实地修学显乘教理,从入道依止善知识、思维暇满人身开始,至念死无常、思恶趣苦、思维业果等下士道修法,依次第经中士道直达大乘上士道,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次第行进,打好坚实的基础后方能成为修密法的根器,进入密法修行。如果没有打好显乘教法的基础,不遵循《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次第系统地学习,不具足修密法的基础,初起步就想一步登天,直接踏到楼顶,最终只能跌落至最低处,重新开始。

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显、密不可分。由“先显入密”的修习次第,深入研习,闻思修证。因是般若乘,果是金刚乘。这就是次第的含义和重要性。


相关内容

  • [千年菩提路]35.36大昭寺与小昭寺(上.下)
  • 2014-09-09 fosun fosun <千年菩提路>35大昭寺与小昭寺(上) 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三十五集<大昭寺与小昭寺(上)>解说词 这里是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大昭寺广场.寒冷的清晨,多数人还在梦中酣睡.大昭寺门前,却已聚集了不少早起的人们.这一天是他们朝圣 ...

  • 西藏的寺庙
  • [按区列表] 拉萨,市区 布达拉宫,最高的宫殿建筑群 大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一尊"觉阿" 小昭寺,曾供奉"觉阿",现为尺尊公主带来的不动金刚佛像 色拉寺,"冰雹"还是"野玫瑰"?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 哲蚌寺,世界最大的寺庙 ...

  • 松赞林寺导游词
  • 噶丹·松赞林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踏上香格里拉这块吉祥如意的宝地,就已经离佛国净土的门槛不远了.如果大家想在此与佛结下善缘的话,就请跟我到噶丹·松赞林寺去看看吧! 概况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康藏地区有名的"十三林"之一.清康熙年间,康藏一带由于教派之 ...

  •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 藏族人的人名和称呼方式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名的取法及内涵也有复杂.曲折的演变过程,一般归纳起来有二十种不同的取名方式. 一.使用姓氏 藏族人曾在历史上使用姓,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西藏历史上曾有四大姓氏.另外,史书记载,直贡地区有"琼热&qu ...

  • 青海塔尔寺导游讲解|
  • 青海塔尔寺导游讲解 2015-2-16 09:19转载自1019706719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单纯的眼光看待人.. 青海塔尔寺导游讲解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所在的这个镇在藏语里称为"鲁沙尔",汉语地名是" ...

  • 今日文殊菩萨圣诞,恭诵文殊菩萨心咒增长智慧--
  • 文殊菩萨 Manjusri 今日 农历四月初四 文殊菩萨圣诞日 今天是农历四月初四,即文殊菩萨的圣诞日(佛诞生的日子),今日持诵"文殊菩萨心咒",功德利益将比平时深厚,尤其是在校学子和家长持诵文殊菩萨心咒,可得菩萨的翻倍加持,开智慧.净无明.离愚痴. 最近经常在『十二罗生门』后台 ...

  • 藏传佛教是分为几大派
  • 藏传佛教是分为几大派?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它兴起于公元10世纪后期.13世纪中叶以后,得到元朝(1271-1368年)中央政府的扶植,并由西藏传入蒙古地区. 藏传佛教的特点主要是:历史上曾长期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深受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多数藏族群众信仰 ...

  • 大昭寺导游词
  •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光临,请让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 ...

  •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Vol.22 No.3 Sep.2007 第22 卷第3 期 2007年9月 西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 元八世纪中叶,吐蕃王赤松德赞为进一步发展佛教 教法,在西藏山南扎囊县境内建立了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