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第四考察组于11月9日至14日,赴广东、福建两省学习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及广州风信子南沙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分别与两省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过程中,两省在开放创新、环境营造、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对我们感触颇深、启发很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形势,粤、闽两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住“稳增长、调结构”这个工作总基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协调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势头,呈现出“四稳两快两优”的特点。 “四稳”即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内需稳。从GDP增速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22.38亿元,同比增长7.9%,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同比增长

7.2%,上半年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9%,呈现

稳中有升态势。福建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8.67亿元,同比增长9.0%,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6%、9.0%、9.4%,增幅分别比上半年略有增长。从物价水平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4%,福建省全省CPI累计上涨1.8%,深圳市累计上涨2.1%。从就业情况看,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3%、87.6%和137%;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福建省城镇新增就业51.4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7%、98.7%和85.8%;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7%,控制在4.2%目标值以内。从内需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福建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

“两快”即投资增长快、业态更新快。从投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0%;新开工项目1.99万个,增长29.2%,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4万亿元,增长14.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81.6%;新开工建设75个项目,建成23个项目。福建省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8个百分点。从新业态发展

情况看,广东省:一是 “互联网+”类产业消费增长较快。通讯消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6%;全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87.6%;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59.5%,拉动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增长48.5%,业务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

一。二是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1-8月,广东旅游购物出口增长1.7倍;全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增长41.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2倍,居全国首位。

“两优”即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趋向优化。从经济结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4%,比二产高出0.1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8.1%,提高11.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财政收入情况看,广东前三季度来源于本省的财政总收入增长7.6%,比上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0%,其中税收增长14.4%,比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4%。福建省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6%。

虽然当前粤、闽两省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根据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大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广东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下降4.3%,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下降1.4%。二是实体经济

经营仍然困难。当前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加之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更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福建省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龙头企业生产下滑、效益不佳,工业产销率为近九年来同期最低,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部分指标数值明显回落。三是消费动力有待加强。广东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前三季度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0.1%,“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增幅回落6.8个百分点。福建省大宗商品支撑力度明显减弱,网上购物和境外消费分流了部分本土消费,住宿业尤其是高档宾馆酒店仍未走出低谷。四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第四季度和今明两年经济预判,广东省初步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基本面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全年经济仍然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股市和房市的基数开始走高,第四季度全省GDP增速上行难度较大,预计全年增速在8.0%左右,可以完成年初7.5%的预期目标。经过对2016年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的研究测算,广东预计GDP增长7.0%-7.5%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福建省四季度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难度不小。

二、广东、福建两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11月13日,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建议现已公布。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将于11月25-26日召开,并将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环境和广东省发展基础和条件,广东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广东省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8年,提前全国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14项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现代产业新体系;

增创竞合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促进紧密融合,形成粤港澳台合作新局面;推进协调协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三农基础,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完善功能布局,基本建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信息引领,高水平建设信息化强省;全面依法治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明高尚的精神家园;完善民生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

(二)福建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面对复杂多变内外部环境,福建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福建省提出了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了“十三五”福建发展的13项重点任务: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三农”工作全面上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美丽福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抓住新一轮开放机遇,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促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福建。

三、广东、福建两省主要做法和经验

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两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五个新”上。

(一)坚持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为载体,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筑高端开放平台。粤、闽两省都坚持把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广东省在推动自贸区发展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加快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按照能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下放了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体

制机制,建立了“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体制机制,成立了中国首家自贸区仲裁合作联盟,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南沙片区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引入港澳规划设计,规划建设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前海蛇口片区实施深港合作“万千百十”工程,建设香港优势产业十大聚集基地。三是缓解土地约束创新推行1.5级开发模式。前海片区创新提出“梯级土地开发模式”,普遍推进1.5级开发,大大提高了片区内土地开发效率,缩短了土地开发时间。福建省支持自贸区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探索闽台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创新发展,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二是扩大对台服务贸易的开放。扩大通讯、运输、旅游等领域的对台开放,进一步降低台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台湾自然人无需经过外资备案就可以到区内注册个体工商户。三是推动闽台货物贸易自由化。建立闽台通关合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自贸区发展两岸电子商务,简化进口台湾普通商品手续,实行快速检验检疫。四是促进两岸往来便利化。推动实施两岸机动车互通和驾驶证的互认,创新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任职等相关措施。截止9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和平潭片区区内现共有海关注册企业1414家,挂牌以来新增海关注册企业778家,增长122%。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粤、闽两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紧紧抓住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经济水平。两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广东省主要做法:一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重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通信、公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打造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空中走廊”、“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口岸、港口、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增加海运航线和空中航线。强化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粤东粤西重要港口群建设,加强港口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瓜达尔港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龙头,将珠三角机场群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空门户。积极构建以广州、深圳、湛江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东盟和泛珠省区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增开通往俄罗斯、中亚、欧洲、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加强广东与蒙古、俄罗斯及我国新疆等地的合作交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双向铁路货运通道。二是积极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产业投资、贸易和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

搭建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经贸合作示范园区、商品展销平台、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基地和研发基地。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广东(湛江)奋勇东盟产业园等重要载体作用,鼓励海外华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在基础设施、经贸、农业、远洋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力争成为我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示范省。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医疗、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沿线国家开展“广东文化周”活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融通中外的独特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粤籍华人华侨的联谊交流,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促进与沿线国家华侨华人交流合作的示范区。

福建省主要做法:一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提出,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对外合作方向上,形成西线合作走廊、南线合作走廊和北线合作走廊。省内布局上,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支持福州、厦门、平潭等港口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支持三明、南平、龙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发挥平潭、厦门、漳州对台优势,构建两岸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新格局。二是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实施全省统一的“单一窗口”,推

进两关两检通关一体化。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重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增创出口新优势。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加快做大江阴整车进口基地。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投资贸易相促进的新格局。三是创新机制有效利用外资。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试点,完善外资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提升“9·8”投洽会投资促进服务功能,加大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领先企业的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国际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四是推动海洋经济对外合作。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占我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60%左右。积极发展远洋渔业,目前已在海外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开启经济发展新动力 粤、闽两省都重视发挥创新引领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广东省: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科技创新12条政策及6个配套实施细则,实施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等政策,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围绕省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9大重大科技专项,整合逾100亿元专项资金来加

强应用科技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二是注重打造创新平台,出台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体规划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孵化器建设,涌现出广州创新谷、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一大批众创空间。福建省:全力用好创新平台,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发挥“6·18”虚拟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有效促进技术成果对接和产业化。

(三)坚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手段,创造经济发展新效益

粤、闽两省都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举措。广东省:一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推动广州、佛山、珠海等重点市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拓展升级;依托深圳、东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开展业态创新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快推动互联网与转方式、调结构最紧迫的领域相融合,着力培育互联网“+工业设计”、“+生产车间”、“+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以珠三角地区为主阵地,积极提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产品、3D打印等智能应用水平。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综合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42个省产业转移园,累计落地工业企业约3200家,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综合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等经济手段,淘汰炼钢、水泥等落后和过剩产能,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逐步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持续平稳增长期。福建省:一是推动工业扩量提质,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2014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7家,预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其中千亿以上10个。把“两化”融合作为打造升级版产业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创新、抓技改、抓转化,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技改投资增长29.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7位。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通过集中各类资源,重点加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互联网推广应用、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平台等措施,力求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三是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

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深化产业融资等措施,一手抓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一手抓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展,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以引进龙头企业、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来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

(四)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途径,激发社会市场新活力

闽粤两省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与社会活力的“加法”,使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相互促进。一是加快推进权责清单编制公布工作。广东省自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以来,及时细化出台政策文件,省级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36项,并明确现有的690项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重点把好设定关、实施关、调整关等“三道关”。分两批向社会公布省直51个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保留权责事项6971项,取消和调整职能2580项,年底前将公布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纵向试点地区和部门权责清单。福建省重点抓好“三张清单”的清理公布工作,即清理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公

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保留49个省直单位行政权力4049项。10月底前,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完成责任清单梳理编制工作。闽粤两省通过清理、编制、公布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省与市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助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二是构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广东省大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直部门8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7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链接,实现全省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全省基层公共服务网络。福建省在公布权责清单后,也在同步推进“一个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实行实时效能监察,接受社会监督。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平台,由省行政审批改革办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权力事项和责任事项目录库,逐步实现行政权力动态调整及公开运行的数字化管理。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广东省拟订广东省工商登记条例,强化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律效力。全面开展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加快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全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指导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同城通办”登记管理服务,使群众能就近自主办理业务。

(五)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闽粤两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和精神,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广东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开发战略,注重精准发力;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整合帮扶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广东省能如期完成2571个贫困村、20.9万贫困户和90.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任务,福建省也能完成年度减贫5万户、20万人的目标任务。而且,在座谈过程中,两省均表示要到2018年,即提前2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扶贫开发方面感受最深的亮点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地区间对口帮扶脱贫。闽粤两省都建立了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机制,成效明显。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并提出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另外,推动设立121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福建省从2012年开始探索山海协作机制,支持沿海强县牵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山区县用新增的用地指标到沿海与当地共建产业园区可超前收储500亩土地,共建产业园区产生的税收采取“利益共享”,地方留成部分合作双方五五分成;完善山海对口帮扶制度,要求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其帮扶方双方指定一名党政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定期互访制度,每年至少互访一次。二是注重社会保障扶贫。广东省重点做好三

大实事,首先是盖房子。在推进“两不具备”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精准对着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村庄规划、贫困农户资金筹集和建房用地等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是抓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防止出现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的问题。最后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建立和完善的低保、五保、救济和医保等体系。福建省继续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搬迁改造20万人。今年再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增发1个人份的补助金;对少数民族搬迁户每人叠加补助资金从600元增加到1000元,加上市、县配套补助,每户补助平均达3-5万元。三是注重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广东人民一直都有乐善好施传统美德,首创了“广东扶贫济困日”。坚持以全国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平台,扎实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公益慈善机构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大格局。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学习考察,我们总体上有一种认识,就是: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的精神,包容平等的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营商环境,公平

高效的政务环境,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等一些软实力、软环境要比资金、比政策更重要、更宝贵。“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智引资概莫能外。联系河南实际,建议我省明年及“十三五”规划工作时应在“五在五实”上发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议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上动实劲。今后,区域间的竞争,拼的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创新的高地;拼的不是能争取多少中央项目资金,而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多硬,营商环境有多优。我省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开放式的理念、包容性的思想,打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创新型、服务型、治理型和法制化政府,通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实现政府与社会、市场谐振发展。具体来讲,建议做到“五个围绕”:一是围绕转变干部理念,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不仅要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业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理念上的树立和引导。工作推动需要作风转变,作风转变需要理念带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理念有了,思路就有了;思路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和带动我省广大干部树立国际理念、开放理念、创新理念和市场理念。一方面,分期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挂职交流、观摩考察、培训学习等方式到广东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主动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临时挂职或长期任职的方式从发达地区引进一批干部来豫工作,以此来引导和带动我省干部理念的转变。二是围

绕务实求效,加快推进市县公布权责清单。在完成编制公布省级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督促市县加快权责梳理和清单编制公布工作。三是围绕便民利民,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广东、福建两省相比,我省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方面明显是一个短板,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先建设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然后逐步延伸到市县乡三级。四是围绕透明高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我省工商登记条例研究和制订工作,加快实施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积极争取我省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推行投资审批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五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相关专题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长期性命题,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产业认认真真地进行梳理和研究,使简政放权到位但不缺位。

(二)建议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做实功。借鉴粤、闽两省发展理念,结合我省实际,建议:一是放大郑州航空港开放优势。完善“机、铁、公”一体化集疏网络,形成以空港为中心、三网高效融合、多式联运的枢纽格局,打通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航空物流通道。加大智能终端制造、航空制造维修、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空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高端产为集聚的优势和效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深化郑

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双枢纽”战略,推动建立完善郑欧班列铁路物流“双枢纽”战略,进一步增强郑州航空港的综合带动能力。二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发挥河南位于“一带一路”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依托郑州国际陆港和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向西密切与西北省份合作,连通俄罗斯、中亚、欧洲和西亚;向东加强与天津、青岛、连运港、上海等沿海港口群联系;统筹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陆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功能,塑造开放品牌,实现东联西进、陆海相通。三是加快国家级平台申建。加大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力度,着力打造河南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投资自由、能源储运交易、中外文化交流为主的对外开放平台。四是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基地、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我省国际产能装备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增设境外经贸代表处,建立与有关地区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三)建议在谋划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上出实招。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相关改革同步发力,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全社会创新能量充分迸发,使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深圳市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600多亿元。我们应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激励、科技金融、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等机制,切实发挥好新设立的省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方方面面全方位加大科技投入。总结我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办和建设工作,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鼓励省辖市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省内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联合行业内的产、学、研、资、介等相关单位,组建相关产学研资联盟和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创新联盟建设。三是注重开放式创新。广东省通过和中科院合作,在南沙新区建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广州市深蓝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将大大提升海洋经济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我们也应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弥补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通过开放招商集聚国内

外创新资源,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境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省内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着力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新机制,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四是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创业创新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

(四)建议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重实效。着眼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先进制造业大省,把加快新旧产业接续作为动力转换的主攻方向,在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上下功夫。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是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我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应考虑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建议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快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支撑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借鉴深圳市有关做法,围绕我省确定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逐个研究制定振兴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构建较为

完备的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管理。建立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全面统筹协调全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牵头机构,建立工作推进制度,制定实施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格局。三是实施专项扶持计划。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整合相关资金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项目、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优先保障用地等。

(五)建议在补齐扶贫开发短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办实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攻坚期。我省尚有54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相对广东、福建两省,我省扶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在借鉴外省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我省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对我省自己探索并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措施继续坚持或者进一步改进。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扶贫规划编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科学安排目标、任务、举措、资金等,同时将2016年扶贫重点与“十三五”扶贫规划结合起来,将“十三五”时期的扶贫规划同我省新型城镇、产业发展等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探索地区间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区间增减挂钩、利益共享、

产业转移等方式,推动我省部分先发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合作,同时建立经济强市县向扶贫重点县对口帮扶机制。三是整合统筹扶贫财政资金和资源。在我省前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更加突出重点、明确方向,继续加大整合力度,提高统筹管理能力。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以全国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进行捐赠或结对帮扶;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方参与扶贫的补充作用;继续开展医疗扶贫项目计划,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

赴广东、福建考察报告

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第四考察组于11月9日至14日,赴广东、福建两省学习调研。期间,实地考察了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自贸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及广州风信子南沙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有限公司等,分别与两省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进行了座谈交流。考察过程中,两省在开放创新、环境营造、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对我们感触颇深、启发很大。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形势,粤、闽两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战略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住“稳增长、调结构”这个工作总基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协调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势头,呈现出“四稳两快两优”的特点。 “四稳”即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内需稳。从GDP增速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22.38亿元,同比增长7.9%,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GDP一季度同比增长

7.2%,上半年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累计增长7.9%,呈现

稳中有升态势。福建省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98.67亿元,同比增长9.0%,高出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3.6%、9.0%、9.4%,增幅分别比上半年略有增长。从物价水平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4%,福建省全省CPI累计上涨1.8%,深圳市累计上涨2.1%。从就业情况看,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7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3%、87.6%和137%;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福建省城镇新增就业51.4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4.3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5.7%、98.7%和85.8%;9月末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7%,控制在4.2%目标值以内。从内需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福建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

“两快”即投资增长快、业态更新快。从投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6.0%;新开工项目1.99万个,增长29.2%,同比提高24.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14万亿元,增长14.4%。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60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81.6%;新开工建设75个项目,建成23个项目。福建省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2%,拉动全省投资增长7.8个百分点。从新业态发展

情况看,广东省:一是 “互联网+”类产业消费增长较快。通讯消费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6%;全省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长87.6%;网络商品零售额增长59.5%,拉动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增长48.5%,业务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

一。二是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1-8月,广东旅游购物出口增长1.7倍;全省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出口增长41.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2倍,居全国首位。

“两优”即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趋向优化。从经济结构情况看,广东省前三季度,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实现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4%,比二产高出0.1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8.1%,提高11.0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财政收入情况看,广东前三季度来源于本省的财政总收入增长7.6%,比上半年提高5.4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0%,其中税收增长14.4%,比上半年提高3个百分点,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0.4%。福建省前三季度财政总收入增长7.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6%。

虽然当前粤、闽两省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不少困难。根据调研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国际大环境没有明显改观。广东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下降4.3%,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下降1.4%。二是实体经济

经营仍然困难。当前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加之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更加大了企业经营难度。福建省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前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减弱,龙头企业生产下滑、效益不佳,工业产销率为近九年来同期最低,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部分指标数值明显回落。三是消费动力有待加强。广东省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前三季度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0.1%,“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增幅回落6.8个百分点。福建省大宗商品支撑力度明显减弱,网上购物和境外消费分流了部分本土消费,住宿业尤其是高档宾馆酒店仍未走出低谷。四是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居民消费和财政税收等方面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关于第四季度和今明两年经济预判,广东省初步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基本面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全年经济仍然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去年第四季度股市和房市的基数开始走高,第四季度全省GDP增速上行难度较大,预计全年增速在8.0%左右,可以完成年初7.5%的预期目标。经过对2016年经济增长主要指标的研究测算,广东预计GDP增长7.0%-7.5%区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左右,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福建省四季度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难度不小。

二、广东、福建两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11月13日,福建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议审议通过《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建议现已公布。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将于11月25-26日召开,并将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一)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综合研判国际国内环境和广东省发展基础和条件,广东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率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在创新和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广东省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8年,提前全国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到2020年,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14项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优质高效现代产业新体系;

增创竞合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促进紧密融合,形成粤港澳台合作新局面;推进协调协同,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夯实三农基础,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完善功能布局,基本建成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信息引领,高水平建设信息化强省;全面依法治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明高尚的精神家园;完善民生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致力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

(二)福建省“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思路

面对复杂多变内外部环境,福建省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福建省提出了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了“十三五”福建发展的13项重点任务: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产业升级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三农”工作全面上水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强化发展支撑保障;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美丽福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抓住新一轮开放机遇,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促进闽台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福建。

三、广东、福建两省主要做法和经验

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和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两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五个新”上。

(一)坚持以自贸区和“一带一路”为载体,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构筑高端开放平台。粤、闽两省都坚持把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广东省在推动自贸区发展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一是加快建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按照能放尽放、放管结合的原则,下放了60项省一级管理权限;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体

制机制,建立了“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体制机制,成立了中国首家自贸区仲裁合作联盟,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对接的营商环境。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全力推进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南沙片区依托自身优势,探索引入港澳规划设计,规划建设港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前海蛇口片区实施深港合作“万千百十”工程,建设香港优势产业十大聚集基地。三是缓解土地约束创新推行1.5级开发模式。前海片区创新提出“梯级土地开发模式”,普遍推进1.5级开发,大大提高了片区内土地开发效率,缩短了土地开发时间。福建省支持自贸区发展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探索闽台产业合作的新模式。加强闽台产业对接,推动台湾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创新发展,辐射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二是扩大对台服务贸易的开放。扩大通讯、运输、旅游等领域的对台开放,进一步降低台商投资的准入门槛,台湾自然人无需经过外资备案就可以到区内注册个体工商户。三是推动闽台货物贸易自由化。建立闽台通关合作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自贸区发展两岸电子商务,简化进口台湾普通商品手续,实行快速检验检疫。四是促进两岸往来便利化。推动实施两岸机动车互通和驾驶证的互认,创新台湾专业人才在自贸试验区任职等相关措施。截止9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和平潭片区区内现共有海关注册企业1414家,挂牌以来新增海关注册企业778家,增长122%。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粤、闽两省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紧紧抓住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开放经济水平。两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广东省主要做法:一是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强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重点参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通信、公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联运交通走廊。打造海上物流大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空中走廊”、“数字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大通道。推动口岸、港口、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增加海运航线和空中航线。强化珠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和粤东粤西重要港口群建设,加强港口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瓜达尔港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强化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龙头,将珠三角机场群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空门户。积极构建以广州、深圳、湛江为枢纽,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出省通道为骨干,连接东盟和泛珠省区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增开通往俄罗斯、中亚、欧洲、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加强广东与蒙古、俄罗斯及我国新疆等地的合作交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出口双向铁路货运通道。二是积极拓展经贸合作领域。以经贸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与沿线国家在产业投资、贸易和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

搭建合作平台,建设一批经贸合作示范园区、商品展销平台、生产基地、资源开发基地和研发基地。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广东(湛江)奋勇东盟产业园等重要载体作用,鼓励海外华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在基础设施、经贸、农业、远洋渔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力争成为我国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的示范省。三是加强人文交流。加强与沿线国家在教育、医疗、体育、旅游、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积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沿线国家开展“广东文化周”活动,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融通中外的独特作用,加强与沿线国家粤籍华人华侨的联谊交流,将广东建设成为我国促进与沿线国家华侨华人交流合作的示范区。

福建省主要做法:一是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提出,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对外合作方向上,形成西线合作走廊、南线合作走廊和北线合作走廊。省内布局上,支持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支持福州、厦门、平潭等港口城市建设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支持三明、南平、龙岩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重要支撑。发挥平潭、厦门、漳州对台优势,构建两岸携手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新格局。二是优化通关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公共平台,实施全省统一的“单一窗口”,推

进两关两检通关一体化。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重点出口基地转型升级,增创出口新优势。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资源进口,加快做大江阴整车进口基地。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形成投资贸易相促进的新格局。三是创新机制有效利用外资。推进外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制试点,完善外资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提升“9·8”投洽会投资促进服务功能,加大对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和细分市场领先企业的引资力度。鼓励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国际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参与我省企业并购重组。四是推动海洋经济对外合作。近年来,福建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对外交流合作,目前已占我国水产品出口东盟的60%左右。积极发展远洋渔业,目前已在海外建有7个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已成为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载体平台。

(二)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开启经济发展新动力 粤、闽两省都重视发挥创新引领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广东省: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加快科技创新12条政策及6个配套实施细则,实施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及信贷风险补偿等政策,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围绕省定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9大重大科技专项,整合逾100亿元专项资金来加

强应用科技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二是注重打造创新平台,出台全省新型研发机构总体规划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孵化器建设,涌现出广州创新谷、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等一大批众创空间。福建省:全力用好创新平台,推动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发挥“6·18”虚拟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推进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建设,完善技术中介服务体系,有效促进技术成果对接和产业化。

(三)坚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手段,创造经济发展新效益

粤、闽两省都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举措。广东省:一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推动广州、佛山、珠海等重点市从产品制造向装备制造拓展升级;依托深圳、东莞等地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设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二是开展业态创新抢占产业发展新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快推动互联网与转方式、调结构最紧迫的领域相融合,着力培育互联网“+工业设计”、“+生产车间”、“+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

和《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以珠三角地区为主阵地,积极提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产品、3D打印等智能应用水平。三是利用市场机制倒逼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市场需求下降、综合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42个省产业转移园,累计落地工业企业约3200家,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综合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等经济手段,淘汰炼钢、水泥等落后和过剩产能,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5.0∶50.0∶45.0调整为2014年的4.7∶46.2∶49.1,逐步进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持续平稳增长期。福建省:一是推动工业扩量提质,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实施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政策,2014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7家,预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16个,其中千亿以上10个。把“两化”融合作为打造升级版产业的重要抓手,突出抓创新、抓技改、抓转化,2014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技改投资增长29.5%,“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居全国第7位。二是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通过集中各类资源,重点加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互联网推广应用、推动持牌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组织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平台等措施,力求在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取得突破。三是促进服务业大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

革试点和示范区建设,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深化产业融资等措施,一手抓金融、物流、商务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一手抓旅游、商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体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展,特别是在发展旅游业方面,以引进龙头企业、实施景区提升和旅游线路整合工程,来推进旅游“全域化”、打响“清新福建”品牌,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水平提升。

(四)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途径,激发社会市场新活力

闽粤两省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大胆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与社会活力的“加法”,使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作用相互促进。一是加快推进权责清单编制公布工作。广东省自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以来,及时细化出台政策文件,省级先后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636项,并明确现有的690项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时限。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重点把好设定关、实施关、调整关等“三道关”。分两批向社会公布省直51个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保留权责事项6971项,取消和调整职能2580项,年底前将公布市、县两级政府权责清单、纵向试点地区和部门权责清单。福建省重点抓好“三张清单”的清理公布工作,即清理并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公

共服务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保留49个省直单位行政权力4049项。10月底前,督促指导各市、县(区)完成责任清单梳理编制工作。闽粤两省通过清理、编制、公布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省与市县、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助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二是构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广东省大力构建省市县三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省直部门8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和70%以上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在此基础上,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链接,实现全省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全省基层公共服务网络。福建省在公布权责清单后,也在同步推进“一个平台”建设。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实行实时效能监察,接受社会监督。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平台,由省行政审批改革办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权力事项和责任事项目录库,逐步实现行政权力动态调整及公开运行的数字化管理。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广东省拟订广东省工商登记条例,强化工商登记注册的法律效力。全面开展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加快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全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多证合一、一照一码”, 指导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同城通办”登记管理服务,使群众能就近自主办理业务。

(五)坚持以精准扶贫为导向,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扶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闽粤两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和精神,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广东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扶贫开发战略,注重精准发力;福建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整合帮扶资源,汇聚社会力量,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广东省能如期完成2571个贫困村、20.9万贫困户和90.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任务,福建省也能完成年度减贫5万户、20万人的目标任务。而且,在座谈过程中,两省均表示要到2018年,即提前2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两省扶贫开发方面感受最深的亮点做法,可以概括为“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地区间对口帮扶脱贫。闽粤两省都建立了发达地区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的扶贫机制,成效明显。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并提出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另外,推动设立121亿元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积极推进珠三角地区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福建省从2012年开始探索山海协作机制,支持沿海强县牵手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山区县用新增的用地指标到沿海与当地共建产业园区可超前收储500亩土地,共建产业园区产生的税收采取“利益共享”,地方留成部分合作双方五五分成;完善山海对口帮扶制度,要求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其帮扶方双方指定一名党政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帮扶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定期互访制度,每年至少互访一次。二是注重社会保障扶贫。广东省重点做好三

大实事,首先是盖房子。在推进“两不具备”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精准对着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村庄规划、贫困农户资金筹集和建房用地等实际问题,改善贫困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其次是抓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落实贫困家庭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等政策,防止出现因贫辍学、因学致贫的问题。最后是提高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对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建立和完善的低保、五保、救济和医保等体系。福建省继续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年搬迁改造20万人。今年再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增发1个人份的补助金;对少数民族搬迁户每人叠加补助资金从600元增加到1000元,加上市、县配套补助,每户补助平均达3-5万元。三是注重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广东人民一直都有乐善好施传统美德,首创了“广东扶贫济困日”。坚持以全国扶贫日和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平台,扎实推进社会扶贫工作,形成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公益慈善机构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大格局。

四、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学习考察,我们总体上有一种认识,就是: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的精神,包容平等的人文环境,宽松自由的营商环境,公平

高效的政务环境,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等一些软实力、软环境要比资金、比政策更重要、更宝贵。“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引智引资概莫能外。联系河南实际,建议我省明年及“十三五”规划工作时应在“五在五实”上发力,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议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上动实劲。今后,区域间的竞争,拼的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创新的高地;拼的不是能争取多少中央项目资金,而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多硬,营商环境有多优。我省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开放式的理念、包容性的思想,打造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创新型、服务型、治理型和法制化政府,通过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优势、注入新动力,实现政府与社会、市场谐振发展。具体来讲,建议做到“五个围绕”:一是围绕转变干部理念,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不仅要强化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业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理念上的树立和引导。工作推动需要作风转变,作风转变需要理念带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理念有了,思路就有了;思路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导和带动我省广大干部树立国际理念、开放理念、创新理念和市场理念。一方面,分期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通过挂职交流、观摩考察、培训学习等方式到广东亲身体验、亲身感悟、主动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临时挂职或长期任职的方式从发达地区引进一批干部来豫工作,以此来引导和带动我省干部理念的转变。二是围

绕务实求效,加快推进市县公布权责清单。在完成编制公布省级权责清单的基础上,督促市县加快权责梳理和清单编制公布工作。三是围绕便民利民,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广东、福建两省相比,我省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方面明显是一个短板,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先建设省级网上办事大厅,然后逐步延伸到市县乡三级。四是围绕透明高效,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推进我省工商登记条例研究和制订工作,加快实施工商登记标准化改革,积极争取我省开展企业简易注销试点,推行投资审批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五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强相关专题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一个长期性命题,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产业认认真真地进行梳理和研究,使简政放权到位但不缺位。

(二)建议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做实功。借鉴粤、闽两省发展理念,结合我省实际,建议:一是放大郑州航空港开放优势。完善“机、铁、公”一体化集疏网络,形成以空港为中心、三网高效融合、多式联运的枢纽格局,打通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航空物流通道。加大智能终端制造、航空制造维修、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高端制造业布局,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租赁、离岸结算、航空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高端产为集聚的优势和效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深化郑

州—卢森堡航空货运“双枢纽”战略,推动建立完善郑欧班列铁路物流“双枢纽”战略,进一步增强郑州航空港的综合带动能力。二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发挥河南位于“一带一路”衔接地带的区位优势,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依托郑州国际陆港和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向西密切与西北省份合作,连通俄罗斯、中亚、欧洲和西亚;向东加强与天津、青岛、连运港、上海等沿海港口群联系;统筹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陆空口岸建设,提升口岸功能,塑造开放品牌,实现东联西进、陆海相通。三是加快国家级平台申建。加大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申建力度,着力打造河南买全球卖全球、贸易投资自由、能源储运交易、中外文化交流为主的对外开放平台。四是创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打造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经济综合服务体系,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基地、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快构建我省国际产能装备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增设境外经贸代表处,建立与有关地区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和资金支持的力度,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三)建议在谋划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上出实招。把实施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动力转换的关键,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社会领域相关改革同步发力,把创新驱动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让全社会创新能量充分迸发,使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深圳市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600多亿元。我们应健全企业技术创新长效激励、科技金融、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等机制,切实发挥好新设立的省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方方面面全方位加大科技投入。总结我省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财务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办和建设工作,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鼓励省辖市整合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以省内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以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联合行业内的产、学、研、资、介等相关单位,组建相关产学研资联盟和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创新联盟建设。三是注重开放式创新。广东省通过和中科院合作,在南沙新区建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广州市深蓝产业创新中心,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将大大提升海洋经济方面创新能力和水平。我们也应把科技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弥补我省科技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通过开放招商集聚国内

外创新资源,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在豫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境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省内企业开展海外技术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着力构建人才引进和培育新机制,更大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四是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持续健康发展,拓展创业创新融资渠道;大力培育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客文化。

(四)建议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重实效。着眼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先进制造业大省,把加快新旧产业接续作为动力转换的主攻方向,在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上下功夫。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重点是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制定实施我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加快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应考虑新兴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建议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加快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支撑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健全规划政策体系。借鉴深圳市有关做法,围绕我省确定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逐个研究制定振兴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构建较为

完备的新兴产业规划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组织协调管理。建立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全面统筹协调全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牵头机构,建立工作推进制度,制定实施推进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格局。三是实施专项扶持计划。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整合相关资金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培育和引进产业化项目、培养和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产业发展空间,优先保障用地等。

(五)建议在补齐扶贫开发短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上办实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的攻坚期。我省尚有540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相对广东、福建两省,我省扶贫攻坚任务较为艰巨。在借鉴外省市好经验好做法的同时,我省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对我省自己探索并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措施继续坚持或者进一步改进。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扶贫规划编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科学安排目标、任务、举措、资金等,同时将2016年扶贫重点与“十三五”扶贫规划结合起来,将“十三五”时期的扶贫规划同我省新型城镇、产业发展等规划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探索地区间对口帮扶机制。通过建设用地指标区间增减挂钩、利益共享、

产业转移等方式,推动我省部分先发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合作,同时建立经济强市县向扶贫重点县对口帮扶机制。三是整合统筹扶贫财政资金和资源。在我省前期开展财政扶贫资金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更加突出重点、明确方向,继续加大整合力度,提高统筹管理能力。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以全国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加大扶贫工作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进行捐赠或结对帮扶;支持社会公益慈善机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方参与扶贫的补充作用;继续开展医疗扶贫项目计划,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


相关内容

  • 2011年度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 2011年是每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年,然而又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雪灾.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面对极其困难的环境,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省纸业两万五千多名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和拼搏,我省纸业依然取得骄人的成绩.2011年我省纸浆产量63.18万吨,比增 ...

  • 2013年度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 xx年是每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年,然而又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雪灾.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考验,面对极其困难的环境,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省纸业两万五千多名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共同努力和拼搏,我省纸业依然取得骄人的成绩.xx年我省纸浆产量63.18万吨,比增58.5 ...

  •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前言: 2005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 ...

  • 近代日本研究中国的第一部大著[禹域通纂]
  • 日期:2016-05-27 作者:徐静波 来源:文汇报 图片说明: 日本大藏省1888年刊行的<禹域通纂>,及部分目录 图片说明: 徐静波 在认识到了西方先进的同时又深刻感受到了西方霸悍的近代日本人,想要对现实的中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于是,在军部派遣的所谓留学生的调查报告和各路访华人 ...

  • 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植被实地考察报告
  • 深圳大鹏半岛七娘山红树林植被实地考察报告 实习时间:2005.7.19 实习人员:古伟唐 李康铭 曲俊樵 麦桂冰 姚兰 实习地自然概况: 大鹏半岛位于深圳龙岗区东南部,约114°28′-114°37′e , 22°26′-22°34′n ,总面积约为106. 7 km2 .该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 ...

  • 广州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 www.nbcart.com.cn 杭州南北朝画室 免费试学一周 广州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简章 广州大学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座落在国内一流大学城园区,占地面积2127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实验楼.演艺中心.体育馆.图书馆.网络中心和学生公寓等 ...

  • 如何进行招商引资
  • 如何进行招商引资 不久前,在杭州开幕的第四届中国投资环境论坛上,世界银行中国及蒙古局局长杜大伟发布的中国<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国内引发很多讨论.世界银行的信息是经与中国国家信息中心联手向中国120个城市共1.24万家企业进行调查后做出的.主要是了 ...

  • 2012年政府驻外办述职报告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委员、同志们:根据市委这次述职考评的要求和大会的安排,现在我就**办事处xx年五月以来的工作进行述职汇报,请予评议。一、xx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西省政府驻**办事处的指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办事处始终坚持以“xxx ...

  •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中
  • 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中) 马双 张劫 朱喜  2012-07-18 16:24:39 来源:<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表1是变量的描述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企业为内资企业,仅24.5%的企业有外资参与.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约占10%左右.企业平均雇用272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