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我:父亲张治中和宋美龄的特殊情谊

  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16岁那年,他拿着母亲给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母亲让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寓意是在今后的岁月里,要能够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   1911年,张治中受辛亥革命影响参了军。他拥护三民主义,并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8年抗战期间,他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   张治中1924年后与蒋介石相处25年,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但他是少有的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张治中1941年、1944年、1948年三上万言书给蒋介石,多次劝蒋介石恢复国共和谈。   1949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后,张治中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来周恩来派专机把张治中全家接了过来。张治中接受了周恩来的劝说,留在北平,声明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从此两人白头偕老。“母亲没有文化,却跟着父亲见过许多大世面,性格开朗,与宋氏姐妹、何香凝等许多高官夫人交好,而且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1915- 2011)回忆说。   张素我说:“父母亲总是在一起,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我们全家就其乐融融。”张治中做了高官后,很多朋友开玩笑劝他“改组”家庭,“娶更般配的小姐”。“父亲只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将来何以向子女交代,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许多达官贵人寻觅后路,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避难,张治中却在此时打电报令女儿火速回国,为蒙难的祖国效力。因为父亲与蒋介石要好,加之当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素我很快就被引见给宋美龄,陪伴宋到湖南各医院慰问伤兵。   张素我说:“宋美龄对人非常和蔼,我们家的孩子都叫她蒋伯母。在抗战期间,蒋伯母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为此不惜冒巨大的生命危险。在淞沪抗战前线慰问时,她肋骨折断了几根,但依然坚持看望伤员;在武汉保卫战的前线慰问中,她五次遇险。当时,将士们为她的生命担心,而宋美龄却在阵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宋美龄的行为,影响了张素我的一生,她的嘴上总是挂着蒋伯母,一切行为向蒋伯母学习。“我觉得,如果宋美龄今天还在台湾的话,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应该能得到更快的解决。”   张治中与蒋氏父子感情颇深。女婿周嘉彬与蒋纬国曾是德国陆军大学同学、中央军校同事。蒋纬国第一任妻子石静宜曾向张素我学习英语,两家私交甚好。   张素我长女周元敏与丈夫陈弘于1990年、1994年两次赴台探亲,都受到蒋纬国接见。新中国成立后,在争取台湾回归、加强两岸对话方面,张治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蒋介石集团去台湾后,张治中就开始了争取他们的工作。1950年1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率领一个小组前往广州秘密从事台湾回归的工作,他们通过滞留在香港的故旧好友,去做台湾的国民党政要的工作,劝其率部或个人回归祖国,从而达到解放台湾的目的。1950年6月,张治中回北京与周恩来商量,决定以个人名义给蒋介石写封长信,劝其放弃反共主张。不料,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争取蒋介石的计划暂时停了下来。   1961年,美国试图通过邀请陈诚访美,打破蒋氏父子和陈诚之间的团结局面,实现分裂中国的图谋。周恩来立即请张治中捎信,提醒陈诚与蒋氏父子团结。   在美期间,陈诚面对美国的拉拢,断然予以拒绝。   1965年3月,陈诚病逝前曾捎信给周恩来和张治中,要他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同时他还建议蒋介石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不能信任美国、日本等。周恩来将这一切都归于四五年来与台湾交流沟通协商的结果,也是对张治中对台工作的高度肯定。   1969年,张治中病逝。张治中的一生,正如周恩来所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洪家疃村。16岁那年,他拿着母亲给的24块银元,独自外出闯荡。临行前,母亲让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寓意是在今后的岁月里,要能够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   1911年,张治中受辛亥革命影响参了军。他拥护三民主义,并担任过许多重要军职。8年抗战期间,他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   张治中1924年后与蒋介石相处25年,他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但他是少有的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张治中1941年、1944年、1948年三上万言书给蒋介石,多次劝蒋介石恢复国共和谈。   1949年,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后,张治中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来周恩来派专机把张治中全家接了过来。张治中接受了周恩来的劝说,留在北平,声明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从此两人白头偕老。“母亲没有文化,却跟着父亲见过许多大世面,性格开朗,与宋氏姐妹、何香凝等许多高官夫人交好,而且善于持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1915- 2011)回忆说。   张素我说:“父母亲总是在一起,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我们全家就其乐融融。”张治中做了高官后,很多朋友开玩笑劝他“改组”家庭,“娶更般配的小姐”。“父亲只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将来何以向子女交代,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许多达官贵人寻觅后路,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避难,张治中却在此时打电报令女儿火速回国,为蒙难的祖国效力。因为父亲与蒋介石要好,加之当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张素我很快就被引见给宋美龄,陪伴宋到湖南各医院慰问伤兵。   张素我说:“宋美龄对人非常和蔼,我们家的孩子都叫她蒋伯母。在抗战期间,蒋伯母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为此不惜冒巨大的生命危险。在淞沪抗战前线慰问时,她肋骨折断了几根,但依然坚持看望伤员;在武汉保卫战的前线慰问中,她五次遇险。当时,将士们为她的生命担心,而宋美龄却在阵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宋美龄的行为,影响了张素我的一生,她的嘴上总是挂着蒋伯母,一切行为向蒋伯母学习。“我觉得,如果宋美龄今天还在台湾的话,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应该能得到更快的解决。”   张治中与蒋氏父子感情颇深。女婿周嘉彬与蒋纬国曾是德国陆军大学同学、中央军校同事。蒋纬国第一任妻子石静宜曾向张素我学习英语,两家私交甚好。   张素我长女周元敏与丈夫陈弘于1990年、1994年两次赴台探亲,都受到蒋纬国接见。新中国成立后,在争取台湾回归、加强两岸对话方面,张治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蒋介石集团去台湾后,张治中就开始了争取他们的工作。1950年1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率领一个小组前往广州秘密从事台湾回归的工作,他们通过滞留在香港的故旧好友,去做台湾的国民党政要的工作,劝其率部或个人回归祖国,从而达到解放台湾的目的。1950年6月,张治中回北京与周恩来商量,决定以个人名义给蒋介石写封长信,劝其放弃反共主张。不料,此后朝鲜战争爆发,争取蒋介石的计划暂时停了下来。   1961年,美国试图通过邀请陈诚访美,打破蒋氏父子和陈诚之间的团结局面,实现分裂中国的图谋。周恩来立即请张治中捎信,提醒陈诚与蒋氏父子团结。   在美期间,陈诚面对美国的拉拢,断然予以拒绝。   1965年3月,陈诚病逝前曾捎信给周恩来和张治中,要他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同时他还建议蒋介石对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不能信任美国、日本等。周恩来将这一切都归于四五年来与台湾交流沟通协商的结果,也是对张治中对台工作的高度肯定。   1969年,张治中病逝。张治中的一生,正如周恩来所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相关内容

  • "婢"而不"卑"的侍从
  • 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多年追随蒋左右,处在众多文武高官的注目之中. 1949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对时局的声明>,蒋介石在台北听到后摇头叹息:"别人背叛我犹有可说,文白竟然如此!"一言道出蒋.张关系之深. 竭力为蒋排忧解难 张治中的机要秘书余湛邦说:"( ...

  • 相遇贵相知--中共老一辈领导人与党外人士交友的故事
  • WEIRENFENGFAN 伟人风相遇贵相知 --中共老一辈领导人与党外人士交友的故事 (北京)叶介甫 友.两人在阐述政见时虽有相互批评,但体 现出挚友间的真诚.坦率和亲切.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前,曾酝酿和讨论国家名号问题.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一些党外人士包括张治中等 ...

  • 重庆黄山-黄山陪都旧址
  • 黄山属南山风景区范围,位于南岸区,海拔580米,面积约一平方公里.黄山处于奇峰幽谷之间,遍山松柏簇拥,风景极佳. 1938年,日本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为躲避日机轰炸并避夏日酷暑,蒋介石侍从室选中黄山,为蒋.宋修建官邸称为"黄山陪都旧址".蒋介石住"云岫"楼,宋 ...

  • 46年中共领袖安保:警卫和秘书试吃半小时后领导再吃
  • 2014年03月15日 11: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吴东峰 1941年1月初,龙飞虎将军率三辆大卡车.一辆小轿车护送40余名干部由延安赴重庆,途经陕西省宝鸡市,被国民党宝鸡运输检查站扣压.龙飞虎将军临危不乱,针锋相对,经过七天交涉,迫使对方放行车辆和人员.此即为"宝鸡事件" ...

  • 父亲的抗战
  • 蔡廷锴,他曾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南征北战,屡建功勋: 也曾为了维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东征西讨,特别是在中原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还在"围剿"红军的战场上和红军"打过死仗". 蒋介石对他颇为倚重,毛泽东称他为"风头一时的抗日 ...

  • 揭秘:蒋介石9岁丧父,但一生为何不愿提他的父亲?宋美龄道出真
  • 揭秘:蒋介石9岁丧父,但一生为何不愿提他的父亲?宋美 龄道出真相,令世人震惊! 常言道,父母之爱深似海,但蒋介石一生却对自己的母亲念念不忘,却一声不愿不提到自己的父亲. 每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其早年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联.1887年10月的最后一天,蒋介石诞生于浙江奉化一户普通人家蒋介石九岁丧父, 有学 ...

  • LIFE照片1945年至1949年图像打开尘封的记忆(上)
  • 李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LIFE照片1945年至1949年图像(高清),打开尘封的记忆) 1945年3月,中国云南,美军与中国远征军. 1945年10月,中国,黄包车上的美国男女与 ...

  • 惠风和畅君子之交
  • 中国文人讲究以文会友,若是多才多艺就更好了,便可以诗会友.以琴会友.以画会友.以字会友--一幅字画的上款既表明了这件作品的来历与归属,或许更能牵出一段不同寻常的情谊. 英雄相惜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志趣.爱好,从他的朋友们身上便可窥之一二.近代中国,因对于书画.文物.收藏的共同兴趣相 ...

  • 抗战知识问答题
  • 抗战知识问答题 活动一:答题游戏规则: 1.总共分为3轮,每轮15-20人参加.若人数不够,未得过票的可以重复参加. 2.答题者自带纸笔,面向黑板答题,字要大,独立答题不能询问他人和电子设备,否则取消资格.答好以后,答题纸正面朝观众公示,检查人负责检查答案. 3.答错即退出比赛,直到最后剩的三人(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