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孟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

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注释

  一、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1.欲:想要的

  2. 熊掌:熊的掌,熊掌比鱼更珍贵、味道更美。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

  4.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辟:通“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 非独:不单,不仅。

  12. 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6. 蹴cù:践踏

  17.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官员们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9. 何加:有什么好处。

  20.奉:侍奉。

  2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人性本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礼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路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

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注释

  一、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1.欲:想要的

  2. 熊掌:熊的掌,熊掌比鱼更珍贵、味道更美。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兼:同时

  4.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辟:通“避”,躲避。

  7.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8.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9.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0.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1. 非独:不单,不仅。

  12. 勿丧:不丢掉。

  13.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4.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5.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6. 蹴cù:践踏

  17.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8.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官员们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9. 何加:有什么好处。

  20.奉:侍奉。

  2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人性本善。(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相关内容

  • [鱼我所欲也]教学浅谈
  •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下册)所选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在教学中,我觉得应从以下几处引导学生辨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

  •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篇古文.作者是孟子.该文出自<孟子·告子>. 中心论点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 & ...

  • [孟子二章]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 [教学目标]1.使学生懂得"义重于生",反对见利忘义: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民同乐",增强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2.学习比喻和对比写法,领会其妙处.3.掌握文言词语"欲.患.蹴.屑.由.宫.向.身.举.疾.蹙.王,甚.今.以.其.诸,得.直.田,可得.有以 ...

  •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2
  •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2 1.字词积累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 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恶:讨厌,厌恶. 故:所以.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独:只.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万钟:优厚的俸禄. 奉:侍奉.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本心:天性,天良: ...

  • [孟子]两篇 教案20140903
  • <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 ...

  • 人教版九年级下[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2
  •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2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 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恶:讨厌,厌恶. 故:所以.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独:只.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万钟:优厚的俸禄. 奉:侍奉.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本 ...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
  •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 ...

  •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g ...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 ...

  • 关于孟子的几篇作文
  • 千年孟子心 站在历史的浪潮中,以一颗虔诚的心,静听纵横千年的历史无声的翻涌.吞吐,感知迸发历史的源头.在波涛汹涌的巨浪之巅,我望见了孟子儒雅别致的长袍与坚定不移的眼神.驾着信念的扁舟,我冲波而上,舟楫横扫,穿越千年. 我听见了它心底的声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