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分析

  我们的国家,总与鲜艳的红色紧密相联,那是五星红旗上永不褪去的色彩,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赤诚信仰;我们的国家,总与顽强精神息息相关,那是抵御无尽苦难的力量之源,昭示着一个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我们的国家,总与奋勇前进密切关联,那是永存斗志的深厚基础,阐释着一个民族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这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拥有着充满苦难与斗争的历史,作为当代的创作者,我们从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信念和希望。革命年代的战火纷飞仿佛一部部鸿篇巨著,激励着无数创作者不断探索与询问,何处是精神的家园?何处是信仰的归宿?带着这份崇敬与缅怀,笔者尝试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尝试为红色激情下的舞蹈创作进行理性的阐释和分析。

  

  一、特定背景的信仰乐园

  近现代的中国,充斥着压迫与反抗、侵略与斗争的历史,众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定极大地感召着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以高涨的热情、饱满的情绪对革命岁月进行书写,讴歌众多英雄儿女的光辉形象。如电影《英雄儿女》、京剧《智取威虎山》等,至今仍是广大国人津津乐道的共同记忆,这其中,有一部舞剧自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那就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舞剧以海南岛为发生地,生动塑造了吴清华、洪常青等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位普通农家少女如何奋起反抗,经历成长与历练,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的故事。作为一部原创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首先是在动作语汇上,以芭蕾中的足尖运用为表现核心,但在技术技巧上则选择了来自武术、戏曲等方面的中国传统元素,例如洪常青的跳跃、翻腾以及旋转,就能够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此外,结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在舞蹈场面中,为女民兵加入大刀舞、枪舞等训练场景,一方面烘托出舞蹈的情绪氛围,另一方面,则率先做出了中西元素结合的尝试。在当时的环境下,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自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红色娘子军》之所以具有标志性意义,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这一舞剧带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时代符号,由于其诞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并被作为样板戏之一大力推广,因此不免在艺术上又显示出有些极端化和脸谱化的塑造,例如,人物力求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主义正面形象,较多地体现女性的刚毅顽强,而忽视塑造其温柔娇媚的女性特质。在许多舞蹈场面的设计上,为表现剧情变化,常有很多戏剧表演式动作,限制舞蹈元素的运用,但《红色娘子军》仍以其中所体现的热忱执著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批批后来人,他们以此为开端,开始了对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的探索之路,为将革命情怀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执著探寻。

  

  二、多样表现的细致刻画

  正如笔者前文所述,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理念,作为舞蹈创作者,对此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时代的发展,专业院校和系统教学在中国生根发芽,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涌入国门,这更激发了新一代编导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热情。他们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以自由多样的舞蹈表现手法,阐释表现传统深厚的本土题材,这样的创作理念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同和接受。如舞剧《闪闪的红星》,以一位天真稚气的少年形象为切入点,融入诸多细节式的描绘,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提炼进行了自然的衔接,使观者既能品读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同时又感受着舞蹈艺术中肢体语言所带来的情感与冲击。其中的经典舞段“红星舞”更是成为其代表作,以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红星作为道具,庞大的群舞表演阵容以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兼具抒情性和叙事性特质,同时也完美地烘托了舞剧的思想精神――普通民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执著信仰。《闪闪的红星》以孩童形象作为主角,极富人情味的表现使得原本严肃深沉的革命题材情趣盎然,其中融入诸多符合儿童人物性格的细节舞蹈语汇设计,使观者时常会心一笑。这一舞剧的出现,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表现恢弘历史的方式是多样的,重在编导如何选择题材及表现手法,这是在丰富多彩的舞蹈编创方式影响下的积极探索,所获得的结果是成功的,也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泉,使其拥有全新活力。

  

  三、宏大视角的人文情怀

  时光的车轮隆隆而过,苦难的历史已渐行渐远,但民族的记忆却成为永恒的记忆,永存于广大舞蹈创作者心中。历史以其博大的胸怀,为当代编导提供丰富养料;历史以其恢弘的积淀,为当代编导提供多样素材。而作为舞蹈编导,则应始终保持一份崇敬,即对历史的尊重和信念,时刻从历史经验中获取营养,吸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因此,舞剧《红梅赞》应运而生,该剧以文学作品《红岩》为剧本依托,生动展现了革命胜利前夕,重庆渣滓洞中革命志士的最后岁月。舞蹈编导以史诗般的手法刻画了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以深情的肢体语言塑造了一批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英雄群像。

  在创作手法上,《红梅赞》的编导采用大气磅礴的叙事手法,将整个监狱背景设置于观众眼前,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一场景不断变化,舞台的前、中、后甚至上空都被广泛应用,观众的情绪被纷繁变化的场景紧紧掌控,跟随着剧情推进感受作品的情绪和思想精神。同时,编导不放松对细节场面的刻画,例如表现小萝卜头与蝴蝶嬉戏的舞蹈场景,以单纯质朴的孩童,体现出其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以对比反衬的手法刻画革命的悲壮,令观者动容。再如,以情侣间的缠绵双人舞突显家国之大爱与儿女之小情的对比,表演空间设置台中、台后左右区域进行表现,舞蹈设计除了流畅深情的双人舞语汇外,还以3组双人舞演员的交相辉映进行情绪上的强化,使得舞台表现极富冲击力,更突显了革命斗争的惨烈悲壮、今日幸福来之不易的精神主旨。

  此外,舞蹈编导摆脱了文学原作中庞杂的故事情节和众多的人物角色,只选取其中最富有戏剧冲击力的人物角色,如国人耳熟能详的江姐,为其设计的“绣红旗”舞段,辅助以《红梅赞》的深情旋律,迅速唤起了观者的共鸣,将场景立刻拉入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如稚气可爱的小萝卜头,以其天真活泼的人物性格为沉重哀伤的舞蹈作品增添一些趣味和亮色,但同时又有一箭双雕之妙,以单纯可爱的孩童形象突显反动派的残忍冷酷,同时也揭示了革命斗争的惨烈和悲壮。再如那位身怀六甲的母亲,编导为其设计了感人至深的动作语汇,将一系列高难度的技巧融入舞蹈语汇中,既表现出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过程,同时又智慧地将创作者的暗喻融入其中,新生命的诞生预示着革命的希望,前赴后继的有识之士会为了信仰而奋斗,这样的斗争必将以正义的胜利而终结。

  《红梅赞》的编导在创作中,以夹叙夹议的风格进行舞蹈铺排,以宏大的创作视角投射出对细节的观照和考量。既带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崇敬,同时巧妙地将当代创作手法和理念融入其中,以当代视角对历史进行审视和思考,尝试以当代创作者的情怀去关注历史,为今天的观众呈现一部极富时代美感的作品。在《红梅赞》中,我们始终被一个“情”字所包裹,我们为革命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所感动,为革命志士的无私情感所感动,为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而这一切的塑造者――舞蹈编导和演员,带着对革命历史、对革命岁月的崇敬,投入饱满的人文关怀,他们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了对人性的刻画和对人性的尊重,使得这部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舞蹈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以其真情实感的表现打动了无数观者。

  无论是那特殊年代的纯粹信仰产物,还是伴随着创作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全新创作思考,再到包含深厚人文关怀的当代视角,有一条创作观念却是恒久不变的,那就是对历史的思考和探寻,对革命奉献精神的缅怀和崇敬,这是一切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的共同信念。众多舞蹈编导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断融入对红色经典题材的表现中,笔者期待,以史为镜,为我们的舞蹈创作提供无尽的创作灵感,并以此为契机,激发更多感人至深的舞蹈作品出现在我们的革命历史舞蹈创作中。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鞠向玲)

  我们的国家,总与鲜艳的红色紧密相联,那是五星红旗上永不褪去的色彩,凝聚着一个民族的赤诚信仰;我们的国家,总与顽强精神息息相关,那是抵御无尽苦难的力量之源,昭示着一个民族的强大生命力;我们的国家,总与奋勇前进密切关联,那是永存斗志的深厚基础,阐释着一个民族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这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拥有着充满苦难与斗争的历史,作为当代的创作者,我们从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信念和希望。革命年代的战火纷飞仿佛一部部鸿篇巨著,激励着无数创作者不断探索与询问,何处是精神的家园?何处是信仰的归宿?带着这份崇敬与缅怀,笔者尝试分析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尝试为红色激情下的舞蹈创作进行理性的阐释和分析。

  

  一、特定背景的信仰乐园

  近现代的中国,充斥着压迫与反抗、侵略与斗争的历史,众多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奉献自己的一生,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定极大地感召着大批进步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以高涨的热情、饱满的情绪对革命岁月进行书写,讴歌众多英雄儿女的光辉形象。如电影《英雄儿女》、京剧《智取威虎山》等,至今仍是广大国人津津乐道的共同记忆,这其中,有一部舞剧自然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那就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舞剧以海南岛为发生地,生动塑造了吴清华、洪常青等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位普通农家少女如何奋起反抗,经历成长与历练,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的故事。作为一部原创舞剧,《红色娘子军》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首先是在动作语汇上,以芭蕾中的足尖运用为表现核心,但在技术技巧上则选择了来自武术、戏曲等方面的中国传统元素,例如洪常青的跳跃、翻腾以及旋转,就能够明显地体现这一特点。此外,结合当时的时代需要,在舞蹈场面中,为女民兵加入大刀舞、枪舞等训练场景,一方面烘托出舞蹈的情绪氛围,另一方面,则率先做出了中西元素结合的尝试。在当时的环境下,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并自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红色娘子军》之所以具有标志性意义,一个重要方面则是,这一舞剧带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时代符号,由于其诞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并被作为样板戏之一大力推广,因此不免在艺术上又显示出有些极端化和脸谱化的塑造,例如,人物力求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主义正面形象,较多地体现女性的刚毅顽强,而忽视塑造其温柔娇媚的女性特质。在许多舞蹈场面的设计上,为表现剧情变化,常有很多戏剧表演式动作,限制舞蹈元素的运用,但《红色娘子军》仍以其中所体现的热忱执著的革命精神影响着一批批后来人,他们以此为开端,开始了对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的探索之路,为将革命情怀与艺术表现完美融合执著探寻。

  

  二、多样表现的细致刻画

  正如笔者前文所述,强烈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理念,作为舞蹈创作者,对此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伴随时代的发展,专业院校和系统教学在中国生根发芽,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涌入国门,这更激发了新一代编导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热情。他们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以自由多样的舞蹈表现手法,阐释表现传统深厚的本土题材,这样的创作理念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同和接受。如舞剧《闪闪的红星》,以一位天真稚气的少年形象为切入点,融入诸多细节式的描绘,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提炼进行了自然的衔接,使观者既能品读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同时又感受着舞蹈艺术中肢体语言所带来的情感与冲击。其中的经典舞段“红星舞”更是成为其代表作,以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红星作为道具,庞大的群舞表演阵容以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兼具抒情性和叙事性特质,同时也完美地烘托了舞剧的思想精神――普通民众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和执著信仰。《闪闪的红星》以孩童形象作为主角,极富人情味的表现使得原本严肃深沉的革命题材情趣盎然,其中融入诸多符合儿童人物性格的细节舞蹈语汇设计,使观者时常会心一笑。这一舞剧的出现,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创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表现恢弘历史的方式是多样的,重在编导如何选择题材及表现手法,这是在丰富多彩的舞蹈编创方式影响下的积极探索,所获得的结果是成功的,也为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创作注入了一股清泉,使其拥有全新活力。

  

  三、宏大视角的人文情怀

  时光的车轮隆隆而过,苦难的历史已渐行渐远,但民族的记忆却成为永恒的记忆,永存于广大舞蹈创作者心中。历史以其博大的胸怀,为当代编导提供丰富养料;历史以其恢弘的积淀,为当代编导提供多样素材。而作为舞蹈编导,则应始终保持一份崇敬,即对历史的尊重和信念,时刻从历史经验中获取营养,吸收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因此,舞剧《红梅赞》应运而生,该剧以文学作品《红岩》为剧本依托,生动展现了革命胜利前夕,重庆渣滓洞中革命志士的最后岁月。舞蹈编导以史诗般的手法刻画了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以深情的肢体语言塑造了一批为革命壮烈牺牲的英雄群像。

  在创作手法上,《红梅赞》的编导采用大气磅礴的叙事手法,将整个监狱背景设置于观众眼前,伴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一场景不断变化,舞台的前、中、后甚至上空都被广泛应用,观众的情绪被纷繁变化的场景紧紧掌控,跟随着剧情推进感受作品的情绪和思想精神。同时,编导不放松对细节场面的刻画,例如表现小萝卜头与蝴蝶嬉戏的舞蹈场景,以单纯质朴的孩童,体现出其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以对比反衬的手法刻画革命的悲壮,令观者动容。再如,以情侣间的缠绵双人舞突显家国之大爱与儿女之小情的对比,表演空间设置台中、台后左右区域进行表现,舞蹈设计除了流畅深情的双人舞语汇外,还以3组双人舞演员的交相辉映进行情绪上的强化,使得舞台表现极富冲击力,更突显了革命斗争的惨烈悲壮、今日幸福来之不易的精神主旨。

  此外,舞蹈编导摆脱了文学原作中庞杂的故事情节和众多的人物角色,只选取其中最富有戏剧冲击力的人物角色,如国人耳熟能详的江姐,为其设计的“绣红旗”舞段,辅助以《红梅赞》的深情旋律,迅速唤起了观者的共鸣,将场景立刻拉入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如稚气可爱的小萝卜头,以其天真活泼的人物性格为沉重哀伤的舞蹈作品增添一些趣味和亮色,但同时又有一箭双雕之妙,以单纯可爱的孩童形象突显反动派的残忍冷酷,同时也揭示了革命斗争的惨烈和悲壮。再如那位身怀六甲的母亲,编导为其设计了感人至深的动作语汇,将一系列高难度的技巧融入舞蹈语汇中,既表现出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过程,同时又智慧地将创作者的暗喻融入其中,新生命的诞生预示着革命的希望,前赴后继的有识之士会为了信仰而奋斗,这样的斗争必将以正义的胜利而终结。

  《红梅赞》的编导在创作中,以夹叙夹议的风格进行舞蹈铺排,以宏大的创作视角投射出对细节的观照和考量。既带着对历史的尊重与崇敬,同时巧妙地将当代创作手法和理念融入其中,以当代视角对历史进行审视和思考,尝试以当代创作者的情怀去关注历史,为今天的观众呈现一部极富时代美感的作品。在《红梅赞》中,我们始终被一个“情”字所包裹,我们为革命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所感动,为革命志士的无私情感所感动,为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操所感动。而这一切的塑造者――舞蹈编导和演员,带着对革命历史、对革命岁月的崇敬,投入饱满的人文关怀,他们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了对人性的刻画和对人性的尊重,使得这部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舞蹈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以其真情实感的表现打动了无数观者。

  无论是那特殊年代的纯粹信仰产物,还是伴随着创作环境变化而带来的全新创作思考,再到包含深厚人文关怀的当代视角,有一条创作观念却是恒久不变的,那就是对历史的思考和探寻,对革命奉献精神的缅怀和崇敬,这是一切革命历史题材舞蹈创作的共同信念。众多舞蹈编导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断融入对红色经典题材的表现中,笔者期待,以史为镜,为我们的舞蹈创作提供无尽的创作灵感,并以此为契机,激发更多感人至深的舞蹈作品出现在我们的革命历史舞蹈创作中。

  

  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鞠向玲)


相关内容

  • 俄罗斯艺术
  • 艺术王国-俄罗斯 作为艺术王国的俄罗斯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而它的艺术成就也相当卓越,堪称世界的典范,古老的历史铸就了它的艺术,也让我们看到现在的俄罗斯. 一,建筑 具有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建筑形成于12世纪末.俄罗斯式教堂有浑圆饱满的穹顶,称为战盔式穹顶,代表作是诺夫哥罗德附近的斯巴斯·涅列基扎教堂( ...

  • 婷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6
  •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汤建萍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 ...

  • 中国近代音乐史2
  • 贺绿汀创作的<森吉德玛>和马可创作的<陕北组曲>是很好地运用西洋交响音乐技法和鲜明民族风格来表现我国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作品. 歌(话).舞剧.秧歌剧音乐概述 歌剧是一种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并以歌唱为主的戏剧形式.我国的歌剧艺术在发展中借鉴了我国宋.元以来的戏曲形式和西 ...

  • 中国近代音乐史
  •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一.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 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内容:(1)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 ...

  •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 中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发展 20C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也正式起步,最初在音乐创作上作出认真努力和广泛试探的代表性作曲家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辉.刘天华等. 这时期音乐创作的中心题材内容主要有:一.从不同角度弘扬五四反帝国主义的思想:二.反 ...

  •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 八年级上册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体裁:就是普通的流行音乐,不过是属于那种比较恢宏的,这首歌是F大调,2/4拍,歌曲看起来像是由三段曲调和一段副歌组成,实际上这段曲调,又是用许多位歌星所熟悉的曲调重新编配填词而成. 2.感受与意境:可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既然是同属一个世界,那么为什么要有战争.硝烟 ...

  • 谁是陈毅元帅"进了棺材都忘不了"的人?
  • 谁是陈毅元帅"进了棺材都忘不了"的人? 1972年初,北京天桥剧场.芭蕾舞剧<沂蒙颂>举行试验性公演,一炮打响.怀抱婴儿的英嫂,用自己的乳汁救下解放军伤员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3年后,精编版<沂蒙颂>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这部红色艺术经典从此有了 ...

  • 中国音乐史脉络
  •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qu ...

  • 生命的涅槃
  • 摘要:舞剧<红梅赞>用现代舞语汇将一个古老的故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不仅给舞蹈界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而且让观众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心灵受到一次净化.它不仅是一部力作,更是一台集思想.艺术和观赏于一体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红梅赞>:现代舞剧:舞蹈结构:艺术元素 舞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