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爱情故事

寻访徽州,且行且吟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对徽派建筑的印象,那便是“水墨”二字:“欲把徽州比徽娘,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徽州黟县采风的十余天里,这片粉墙黛瓦的水墨风景已镌刻与我的心田。在我看来,徽州人无疑是绝顶聪明的画匠,他们懂得中国山水画的神韵,墨色的浓淡、用笔的轻重、留白或是填满,他们每一砖每一瓦都落得极为讲究。无论是粉头青瓦的马头墙,还是古老幽深的巷弄,亦或是斑斑驳驳的老墙,一砖一瓦都带着墨迹的晕染,再点缀上浮光掠影的月沼、南湖,一幅清新婉约的水墨画卷就这样浮现上我的脑海。古语有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只可惜到如今徽州与我已隔着山山水水几万重,唯作游记一篇,记述这段旅途。

第一卷 泉眼无声溪细流—初遇宏村

邂逅徽州,始于宏村。说实话,对于这次采风古民居之旅,我没有抱多大期望。炎热的天气让我抱怨,连带让我对这次旅行也不甚喜欢。但当我踏上南湖拱桥的那一刻,宏村以她特有的秀丽美得我措不及防。站在桥上,目之所及,是那接天连地的无穷碧叶,是那别样泛红的映日荷花,以及远处水墨般的徽州民居。跟着导游,我开始踏进她曲曲折折的古巷,走近那高高马头墙下的古老院落:南湖书院、汪氏宗祠、敬修堂、承德堂、树人堂„„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穿过石板路,流经村中腹地的弯弯水道。水向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人们聚水而居已成传统。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她的水利设计,不可谓不精妙。相传明永乐年间,宏村七十六世祖汪

思齐知风水,善水利,在乡其间曾反复实地考察宏村及周边山川地势地貌,并三次聘请有“国师”之称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察形望势,共同制定宏村水利规划的蓝图。其实,由于思齐公常年在外做官,实际村务家事由通晓水利的夫人胡重娘主持。胡重娘及村人根据宏村西高东低的地势,引西溪水以凿圳绕村屋,并在村中建半月形池塘,也就是月沼。为什么池塘要建成半月形的而不是规矩的方形?这跟风水学有关。古人认为月为天中玉盘,最为冰清玉洁,当然月形最为精妙。而月常有盈亏,“长盈必亏,半亏有盈”凡是留有余地,才会令人浮想联翩。再则,方塘似血盆照镜,为不吉之象,故建半月形。后人为纪念胡重娘为兴修水利所做的贡献,在她死后将她的画像挂进了宗祠里,以示感念。至此,宏村水利的雏形建成。

至明万历年间,村南田高河低无法灌溉,水圳、月沼的储水量也无法满足村人灌溉的需要,所以汪氏族人又在村南凿湖蓄水,这便是南湖。由此,宏村便静卧在这弯弯曲曲的水道中了。

曲折的水道虽然不起眼,却是宏村人智慧的明证。一是水道九曲十弯,可减缓水势,减少黄梅季节洪水对村落的冲击力。二是水道建造利用了地势落差,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的状态。有道是“流水不腐”,几百年来,一渠碧水,养就了一代代钟灵毓秀的宏村人,一泓清泉,浇灌了翠绿绿的千顷良田。夕阳下的月沼,阿妈在青石板上捶衣,阿伯在岸边拂面洗涤,流动的溪水带走岁月沧桑,留下欢声笑语。 第二卷 春风拂面杨柳青—晨识宏村

再见宏村,是到达黟县第三天的清晨。听当地旅馆老板说清晨的宏

村最美,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同学忍着昏沉的睡意,在五点到达了尚在浅眠的宏村。旅店老板“诚不我欺”,这样不带一点防备出现在我视线里的宏村当真美得让我悸动。天只是蒙蒙亮,宏村的一切景色在天光的映衬下仿佛自带滤镜,没有了如织的游人,褪去喧嚣的宏村露出了她本色的质朴。穿行在窄窄的巷弄,抬头便是极具徽派民居特色的一线天,浓浓诗意将我包围。我仿佛化身为雨巷诗人戴望舒,期待着偶遇一位丁香女郎。若说巷弄是诗行,那四周的老墙便是天书,岁月斑驳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灰黑的印记。前行中,偶然瞥见写在马头墙上的文化大革命标语“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带给我深深的思考。“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走到宏村中央,月沼带着层楼叠院的倒影近在眼前。峰倒月沼,楼映水中,我不禁发出“天地有大美”的感叹!向更远处张望,鳞次栉比的马头墙如同昂首的马头,前后排开,仿佛随时准备出发。

要说起徽派民居的特色,高高耸立其中的马头墙不可不提。“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说的就是徽派建筑的景致。马头墙之于徽州,就好比红瓦之于青岛,成为一座城市最鲜明的印记。顾名思义,马头墙因外形酷似马头而得名,阶梯状的外轮廓让原本呆板的的墙体变得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徽派建筑的墙体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形式呢,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因

此马头墙又名封火墙。不过马头墙过于高大,重心不稳,聪明的徽州人便在将两旁做成阶梯状,减小风力对其的阻击,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抬头向马头望去,只见高高的山墙拜会粉刷,岁月的痕迹使它显得斑斑驳驳;小青瓦覆盖屋顶,山墙高于屋脊,体态端庄,清晰和谐,半藏半露,色彩黑白分明,特别是檐角屋瓦起垫飞翘,在湛蓝的天际间,仿佛徽娘们翘首期盼着远方经商的丈夫、儿子归乡。高高的马头墙虽然美丽,但却阻隔徽州女人们远望的视线。在徽州女人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充盈其中最多的,怕是“思念”二字吧。远在异乡的徽商们,愿你们载着妻母的思念,马到功成,一马当先。 第三卷 桃花源里有人家—塔川雨色

安徽的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两公里,坐着客车,十几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不得不说,塔川真如那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美得让我一见倾心。宏村西递声名在外,但塔川依然是黟县众多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塔川秋色被誉为全国四大秋色之一,听导游介绍,村中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隐现其中,美不胜收。我们赶着夏天的尾巴来到这里,虽不能欣赏秋天的红叶烂漫,但漫山遍野的绿意别有一番风韵。就好像成熟妩媚的少妇固然诱惑,但明眸善睐的少女更加可人。这里。恬静肃穆的徽派古居层层迭迭,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

型宝塔。

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树种类别,使得村口这片古木形态各异。来到古木林中,绿荫遮目,青草铺地,可感受到塔川村的古朴和谐、清新美丽。天公不作美,旅程行进了一半便下起小雨,虽为旅途带来不便,但雨中的塔川反而更美。塔川雨色吸引了不少同学摄影发烧友,他们冒雨用相机记录着雨中塔川秋色美景。雨势渐渐地有些大,我跟同伴躲进当地的老奶奶家避雨。老奶奶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十分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又同我们攀谈起来。问我们从哪里来、住在何处、何时返回等等问题。从徽州燥热的天气聊到当地特色美味:臭鲑鱼、梅菜烧饼和毛豆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淳厚质朴的民风。行程过半,突然生出一丝留恋,这一刻好想就这样常驻黟县,有一座房子,面朝远山,冬去春来。不论你从哪里来,去向何处,这里总有你想要的一种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

雨停了,我们的塔川之旅也结束了。从大巴车回头望去,万山千树,已在身后,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不要怪我背负一枕喧嚣的浮华走近你,

不要怪我搁下整个世界的呼喊临近你,

跟随沿途走来的风景,

像是过眼云烟般消散在我的一眼遇见。

从塔川走来,奔向你,

跟随我们一路走来的人儿,

满怀着欣喜望见你。

第四卷 庭院深深深几许—邂逅西递

一直觉得,西递,单单是这个村庄的名字就极富美感,噙在齿间也煞是好听清脆,让人还未见到她时就已经有了一个美好的想象。西递最早并不称西递,叫做“西川”或“西溪”,因为村中有三条溪水自东向西流,后来村西三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道驿站,设“铺递所”,故而改名西递。

汽车在十点左右才辗转到达西递。在村口下车,远远地就看见那一汪湖水和屹立在水边的胡文光牌坊。经历百年风雨与文革浩劫,这块牌坊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难能可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徽州人对徽州文化的喜爱与珍惜。牌坊之后就是古民居了,右边则是一湖一沟渠,旁边有柳树林和农田,远处几抹苍翠青山,正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言。这村子边有大块的空地,要么是矮矮的树林要么是零星的菜园。几个大肥鹅引着脖子,将圆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我,仿佛我是一个外星人。西递是胡氏宗族的聚居之地,关于西递的祖先,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唐朝天佑年间,

唐昭宗李晔在迁都洛阳的途中得一皇子,彼时唐皇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昭宗为保全幼子,便将他托付给贴身护卫让他抱回家乡婺源。为躲避追杀和战乱,皇子改李姓为胡,名昌翼,隐居乡野之间。到了北宋末年,胡昌翼第五代孙胡士良在去往金陵的途中经过西递,见这里“背山面水,东水西流”,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便举家从婺源迁到西递,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人们说“迷宫西递村,胜似安乐宫。一是因为西递街巷纵横,布局巧妙,岔路较多。生疏的人进去迷恋美景往往会迷失方向,常被人称为迷宫;二是西递山多田少,仅靠田地无法维持较好的生计,更不用说在这深山建造鳞次栉比的高楼深院了。所以西递人更多的靠经商入仕来发家致富。所以,与宏村相比,西递的建筑群更加气派宏大些。 西递村里的街巷俱是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青色飞檐重重叠叠。墙上的白色石灰被几百年来的雨水冲刷,留下斑斑驳驳的痕迹。跟着导游哼着小调沿着青石小径穿行在古民居间的夹巷中,欢快的心情涌上心头。旷古斋,大夫第,西园东园,惇仁堂,敬爱堂,青云轩,仰高堂„„被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村至今仍保存着一百多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这些深宅大院的结构和陈设大都遵循着徽派建筑的特色,入门是一方天井,天井后是前厅,两侧是厢房。每户人家的厅堂摆设大同小异:厅堂正中照壁垂挂一副画轴,内容主要是治家格言或山水花鸟类。两边是一对木质漆联,画轴之下设有长条案桌、八仙桌,条案上摆放东瓶西镜,中间是一口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盼望家庭和睦,平安是福。

总体说来,徽州民居平面布局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为单元的内向方形格调,有四合式、三间式、前后三间式等。最重要的特点是受最重要的特点是受风水、宗族、习俗等影响,讲究对称、正背、层层相抱。按照层次分明,秩序竟然的位序,将主厅堂排列在主轴线上。由于受不同形状地基的影响,平面布局上还体现出自由灵活的面貌,规模较大的向纵向或横向延续组合。这种封闭式院落展示了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福禄财禧为追求的民俗文化。天井作为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通风、换气、排水、采光、避暑等。与北方四合院的独立大天井不同,徽派民居的天井相对要小,而且与正厅完全贯通,几乎可以看做是厅堂的一面通透天窗,透气透光。而且,天井又处于室内外导向的枢纽地带,是通往两侧附属建筑的要道。当地居民们通常在天井处设石砌水池、盆景假山,丰富厅堂视觉。“月移疏柳过庭影,风送荷花满室香”说的就是月夜下置身天井里的美景。不仅如此,工匠们还在天井上方安置锡制或陶制的排水管,下伸至地下水沟,天井铺就石板,下有排水道,雨水和生活用水就这样排出家家户户。如果仔细观察天井上方,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天井四侧屋顶向内倾斜,这样就使得雨水不会外流。即便下大雨,也不会影响四邻,叫做“四水归堂”。当地导游也向我们介绍,因当地人家大多经商,这也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有意思的寓意呀!

在露天树底下的座位坐下,狼吞虎咽吃了带来的盒饭后,我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小憩。不经意望见胡同里欢快着奔跑的孩子,他们鲜艳的衣服明亮的让人恍惚,身影在斑驳古老的壁垣里跳跃,像潺潺新泉

流淌在历经沧桑的青石板,没有一丝突兀,仿佛生来如此,我仿佛看到五六百年前在这里生活着的人们,他们忙碌着、悠闲着、热闹着、寂静着、站着、坐着、奔跑、亲切的交谈着,坐在天井里安静的向空中望着,我觉得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一椽圆木都藏着无数多的故事,我甚至开始羡慕起脚边的石头了,它们知道这里所有被埋在风里的秘密,这里的人这么朴实,这些秘密一定也是可以温暖人心的吧。 欢乐时光总是匆匆,随意转了几圈后,归期不期而至。下午四点我们踏上了回宏村旅店的大巴,就这样急匆匆的同西递挥别了。

回去的路上,我将窗户打开到最大。风吹的脸都有些麻木,内心也有些分别的不快。车速很快,我看着路边一闪而过的绿树,突然有种小时候的感觉,想鱼翔浅底,再飞天成鸟,上云霄而竞自由。随后自己嘀咕了一句,这不成孙猴子了么,又自顾自的傻笑起来。 附小调:

灰白瓦,青柳花。桃花源里有人家,四月无菡萏,随意戏游鸭。曜灵攀墙头,斑驳年华。

此君酒,兰贵茶。石桥远近青山斜,清瑶饮牛马。时见女浣纱,恍若千年,暗随堂前水,到天涯。

第五卷

大红灯笼高高挂——夜游宏村

就要启程归乡了,在宏村的最后一晚,我约上几个三五好友,决定去最后探访一次宏村,夜晚的宏村。

从所驻扎的旅店出发,短短二十分分钟的步程,我们已经到达宏村

中心—月沼,果然是好景致。湖周围的店家无一例外地挂起了大红灯笼,红色的灯笼、白色的星光倒映在水面中,加上周围古民居的倒影,走进去就仿若闯入了梦境。让我脱口而出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周围虽然有不少潜伏的摄影爱好者,但大家都难得地都保持了可贵的安静。于是,我们也坐了下来,沉默地沾了沾这里静谧的气氛。然后„„心满意足地向宏村的查记酒坊进发。品尝这里最正宗的果酿。一路上,走在人迹稀疏的静谧的青石小道上,夜色中的宏村没有了任何点缀,如同洗尽铅华的少妇,露出自己真实疲倦的面容。 疲倦和憔悴、烟火与破败、过去和现在、都一点没掩饰地在夜里静默着。只有这样,才是美的。在月光星光宏大背景映衬下的宏村甚至美的有点惊心动魄。抬头望望,今夜的星星也亮得勾魂夺魄,再多看几眼,我分明觉得梵高笔下的星空此刻灵魂附体,在宏村上空冉冉升起。 这样走着走着,查记酒坊一会儿便到了。

查记酒坊老板为人热情,听说我们要买当地自酿的果酒,便邀请我们一起品尝他们自家的佳酿。我将包放下,坐上高脚椅,细细打量着店,发现这里卖的酒全是果酒和养生酒,如桂花酒、状元红、青竹酒等等,都是“国酒”,没有“洋酒”也没有白酒。这里装酒的器皿也都是厚重的陶罐,还有大小粗细、形状各异的竹酒桶,悬在柜台上。这里的座椅柜台全都是木制,屋内右面墙壁上方还悬挂着胡锦涛爷爷来此品酒的照片,看来这查记酒坊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竟然连国家领导人都慕名来此,心中暗暗窃喜今晚不虚此行。我打量完毕便和老板攀谈起来,得知这里年轻漂亮的老板娘会酿得一手好酒。老板将桂

花酒倒出一点递与我,果酒颜色鲜艳,装在试喝的小玻璃杯里面,屋内昏黄的灯光打在其上,竟然如液体宝石般玲珑剔透,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不定也是同样的感觉呢。我捧在手心的那一刹那又有了在宏村品茶时的感觉,心中不免欣喜,仰脖饮之,酒精度不高,却果真有桂花清香,回味悠长。“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里的吴刚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

我买了桂花酒和状元红,让老板帮忙装入竹酒桶中,就匆匆告别向夜市进发了。宏村夜市主要驻扎在村口大树处,每到晚上,这里便变成了手工业品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早就听闻徽州有三雕:竹雕、木雕、石雕,我发现一个摊位前的老板在做现场竹刻,颇感兴趣,便仔细观摩起来。十几分钟不到,之见一幅栩栩如生的南湖赏荷图便跃然于竹板上。细细望去,当真有八分神韵在里面。高手在民间呐!我一时心动,便要买下了,也好留作纪念。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过后,我最终败下阵来,以原价成交。但千金难买心头好,贵是贵了点,但对这小小竹雕十分中意,也不觉得肉疼了。晚上十点我返回了,因为时间太晚,一路上没几个人,偶尔远处会有几声狗吠,旋即又安静了下来。小巷没有路灯,只有家家门口悬着的白炽灯,灯光无法随着路婉转,我就在这一明一暗的光线中寻找着宏村的出口。夜色很浓,偶尔经过一两个雕着复杂花纹图案的窗棂,里面黄色的灯光透出来,颇有感觉——千百年前,这里是否有一位温婉的女子在小轩窗里正梳妆?而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个即将归去的过客,思绪至此,别离的烦忧又闯入我的脑海。

第六卷 多情自古伤离别—挥别宏村

尽管心里不情愿,但是离别的一刻最终还是来到眼前。早上六点的大巴车让我来不及同宏村作最后的告别。 也罢,也罢,山依然矗立,水依然流淌,我们轻轻地离开,就像我们轻轻地来。耳机里是朴树的低吟浅唱,触发着我心里名为“伤感”的神经。大巴车悄无声息的前进着,我也默默思索:南湖的那一抹荷花,不知赚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现在又有多少人为他涂抹色彩?南湖边上买甜玉米的人,还会用那醇香诱惑那些作画的人么?南湖边上那位买板栗的老阿婆,还在那用最地道的“安徽普通话”叫卖么?宏村门前那哗哗的溪流声还会和着人们捶打衣服的声音,打碎熟睡人的梦么?西递邮局还有熙攘的人群用明信片向远方的人表露相思么?青石巷尾的烧饼味还会飘过弯曲的巷子惊动游客的钱包么?答案是肯定的。曾几何时,溪水淙淙,书生琅琅,公子堂前吟诗,小姐楼上赏月,只是花开花落,冬去冬来,公子佳人的故事曲终人散,唯有宏村,带着她婉约清秀的倩影长留人间。为她痴绝的人,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往事虽不可追。但回忆不会忘记很多,纵然时间溜走,岁月也会沉淀许久。我对徽州的眷恋是永恒的,就像空气,就像每一个鼻孔的呼吸。这是自然的,也是必须的。走到该回头的地方,任谁也会流连地舍不得走开。像一个人的情感,在这里埋下了根,她便开始慢慢发芽,生蔓,直至牵绊了一生。

想象着数十年后的我是怎样的娴静,执一支素笔,愉悦曼妙的轻舞飘逸,来怀写这场风花雪月的往事。越老越喜欢安静,越老越怀念过往,低眉倾听岁月里的如歌,是独自孤傲的回忆。秋风起,黄叶落,文字在光影里竖满了寂寞,最美丽的时间,最美好的春秋,都在时光赠阅的沧海中一点点回忆,一天天老去,诗情画意的浅笔素心,清风流年,只待秋风起,追忆似水流年。 大巴车还在黟县的山路上行进着,听得见树叶簌簌作响,感伤一缕凉意,山回路转不见往昔,时光精心妆点我们的回忆。沉默是最好的相守,独自孤傲,清醒隔绝热闹,就让我安静的睡觉,安静的等待归家的时刻。

只愿所有所有,静然安好。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厚的自己畅游这天地。人生何处不相逢?后会无期,相聚有时。 附诗一首:

烟雨无常黑白梦,

一伞轻云望水柔。

廊桥画心花开过,

桂落重重使人愁。

寻访徽州,且行且吟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对徽派建筑的印象,那便是“水墨”二字:“欲把徽州比徽娘,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徽州黟县采风的十余天里,这片粉墙黛瓦的水墨风景已镌刻与我的心田。在我看来,徽州人无疑是绝顶聪明的画匠,他们懂得中国山水画的神韵,墨色的浓淡、用笔的轻重、留白或是填满,他们每一砖每一瓦都落得极为讲究。无论是粉头青瓦的马头墙,还是古老幽深的巷弄,亦或是斑斑驳驳的老墙,一砖一瓦都带着墨迹的晕染,再点缀上浮光掠影的月沼、南湖,一幅清新婉约的水墨画卷就这样浮现上我的脑海。古语有云: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只可惜到如今徽州与我已隔着山山水水几万重,唯作游记一篇,记述这段旅途。

第一卷 泉眼无声溪细流—初遇宏村

邂逅徽州,始于宏村。说实话,对于这次采风古民居之旅,我没有抱多大期望。炎热的天气让我抱怨,连带让我对这次旅行也不甚喜欢。但当我踏上南湖拱桥的那一刻,宏村以她特有的秀丽美得我措不及防。站在桥上,目之所及,是那接天连地的无穷碧叶,是那别样泛红的映日荷花,以及远处水墨般的徽州民居。跟着导游,我开始踏进她曲曲折折的古巷,走近那高高马头墙下的古老院落:南湖书院、汪氏宗祠、敬修堂、承德堂、树人堂„„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那穿过石板路,流经村中腹地的弯弯水道。水向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人们聚水而居已成传统。宏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她的水利设计,不可谓不精妙。相传明永乐年间,宏村七十六世祖汪

思齐知风水,善水利,在乡其间曾反复实地考察宏村及周边山川地势地貌,并三次聘请有“国师”之称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察形望势,共同制定宏村水利规划的蓝图。其实,由于思齐公常年在外做官,实际村务家事由通晓水利的夫人胡重娘主持。胡重娘及村人根据宏村西高东低的地势,引西溪水以凿圳绕村屋,并在村中建半月形池塘,也就是月沼。为什么池塘要建成半月形的而不是规矩的方形?这跟风水学有关。古人认为月为天中玉盘,最为冰清玉洁,当然月形最为精妙。而月常有盈亏,“长盈必亏,半亏有盈”凡是留有余地,才会令人浮想联翩。再则,方塘似血盆照镜,为不吉之象,故建半月形。后人为纪念胡重娘为兴修水利所做的贡献,在她死后将她的画像挂进了宗祠里,以示感念。至此,宏村水利的雏形建成。

至明万历年间,村南田高河低无法灌溉,水圳、月沼的储水量也无法满足村人灌溉的需要,所以汪氏族人又在村南凿湖蓄水,这便是南湖。由此,宏村便静卧在这弯弯曲曲的水道中了。

曲折的水道虽然不起眼,却是宏村人智慧的明证。一是水道九曲十弯,可减缓水势,减少黄梅季节洪水对村落的冲击力。二是水道建造利用了地势落差,使水始终处于流动飞溅的状态。有道是“流水不腐”,几百年来,一渠碧水,养就了一代代钟灵毓秀的宏村人,一泓清泉,浇灌了翠绿绿的千顷良田。夕阳下的月沼,阿妈在青石板上捶衣,阿伯在岸边拂面洗涤,流动的溪水带走岁月沧桑,留下欢声笑语。 第二卷 春风拂面杨柳青—晨识宏村

再见宏村,是到达黟县第三天的清晨。听当地旅馆老板说清晨的宏

村最美,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同学忍着昏沉的睡意,在五点到达了尚在浅眠的宏村。旅店老板“诚不我欺”,这样不带一点防备出现在我视线里的宏村当真美得让我悸动。天只是蒙蒙亮,宏村的一切景色在天光的映衬下仿佛自带滤镜,没有了如织的游人,褪去喧嚣的宏村露出了她本色的质朴。穿行在窄窄的巷弄,抬头便是极具徽派民居特色的一线天,浓浓诗意将我包围。我仿佛化身为雨巷诗人戴望舒,期待着偶遇一位丁香女郎。若说巷弄是诗行,那四周的老墙便是天书,岁月斑驳在白色的墙壁上留下灰黑的印记。前行中,偶然瞥见写在马头墙上的文化大革命标语“团结 紧张 严肃 活泼”,带给我深深的思考。“路转忽开朗,月沼碧水荡”,走到宏村中央,月沼带着层楼叠院的倒影近在眼前。峰倒月沼,楼映水中,我不禁发出“天地有大美”的感叹!向更远处张望,鳞次栉比的马头墙如同昂首的马头,前后排开,仿佛随时准备出发。

要说起徽派民居的特色,高高耸立其中的马头墙不可不提。“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说的就是徽派建筑的景致。马头墙之于徽州,就好比红瓦之于青岛,成为一座城市最鲜明的印记。顾名思义,马头墙因外形酷似马头而得名,阶梯状的外轮廓让原本呆板的的墙体变得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徽派建筑的墙体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形式呢,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因

此马头墙又名封火墙。不过马头墙过于高大,重心不稳,聪明的徽州人便在将两旁做成阶梯状,减小风力对其的阻击,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抬头向马头望去,只见高高的山墙拜会粉刷,岁月的痕迹使它显得斑斑驳驳;小青瓦覆盖屋顶,山墙高于屋脊,体态端庄,清晰和谐,半藏半露,色彩黑白分明,特别是檐角屋瓦起垫飞翘,在湛蓝的天际间,仿佛徽娘们翘首期盼着远方经商的丈夫、儿子归乡。高高的马头墙虽然美丽,但却阻隔徽州女人们远望的视线。在徽州女人细水长流的日子里,充盈其中最多的,怕是“思念”二字吧。远在异乡的徽商们,愿你们载着妻母的思念,马到功成,一马当先。 第三卷 桃花源里有人家—塔川雨色

安徽的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两公里,坐着客车,十几分钟的车程便可到达。不得不说,塔川真如那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般,美得让我一见倾心。宏村西递声名在外,但塔川依然是黟县众多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存在。塔川秋色被誉为全国四大秋色之一,听导游介绍,村中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隐现其中,美不胜收。我们赶着夏天的尾巴来到这里,虽不能欣赏秋天的红叶烂漫,但漫山遍野的绿意别有一番风韵。就好像成熟妩媚的少妇固然诱惑,但明眸善睐的少女更加可人。这里。恬静肃穆的徽派古居层层迭迭,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风景画,远远望去,就好象一座巨

型宝塔。

来到村口,映入眼帘的是数棵巨大古树,它们分别是樟、榧、枫等树,这里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树参天”。历经数百年的参天古木,每株是有数人合抱,斑驳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塔川村那沧桑历史。独特的自然环境,不同的树种类别,使得村口这片古木形态各异。来到古木林中,绿荫遮目,青草铺地,可感受到塔川村的古朴和谐、清新美丽。天公不作美,旅程行进了一半便下起小雨,虽为旅途带来不便,但雨中的塔川反而更美。塔川雨色吸引了不少同学摄影发烧友,他们冒雨用相机记录着雨中塔川秋色美景。雨势渐渐地有些大,我跟同伴躲进当地的老奶奶家避雨。老奶奶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十分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又同我们攀谈起来。问我们从哪里来、住在何处、何时返回等等问题。从徽州燥热的天气聊到当地特色美味:臭鲑鱼、梅菜烧饼和毛豆腐,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淳厚质朴的民风。行程过半,突然生出一丝留恋,这一刻好想就这样常驻黟县,有一座房子,面朝远山,冬去春来。不论你从哪里来,去向何处,这里总有你想要的一种生活,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

雨停了,我们的塔川之旅也结束了。从大巴车回头望去,万山千树,已在身后,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不要怪我背负一枕喧嚣的浮华走近你,

不要怪我搁下整个世界的呼喊临近你,

跟随沿途走来的风景,

像是过眼云烟般消散在我的一眼遇见。

从塔川走来,奔向你,

跟随我们一路走来的人儿,

满怀着欣喜望见你。

第四卷 庭院深深深几许—邂逅西递

一直觉得,西递,单单是这个村庄的名字就极富美感,噙在齿间也煞是好听清脆,让人还未见到她时就已经有了一个美好的想象。西递最早并不称西递,叫做“西川”或“西溪”,因为村中有三条溪水自东向西流,后来村西三里处为徽州府西古道驿站,设“铺递所”,故而改名西递。

汽车在十点左右才辗转到达西递。在村口下车,远远地就看见那一汪湖水和屹立在水边的胡文光牌坊。经历百年风雨与文革浩劫,这块牌坊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难能可贵,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徽州人对徽州文化的喜爱与珍惜。牌坊之后就是古民居了,右边则是一湖一沟渠,旁边有柳树林和农田,远处几抹苍翠青山,正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所言。这村子边有大块的空地,要么是矮矮的树林要么是零星的菜园。几个大肥鹅引着脖子,将圆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我,仿佛我是一个外星人。西递是胡氏宗族的聚居之地,关于西递的祖先,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唐朝天佑年间,

唐昭宗李晔在迁都洛阳的途中得一皇子,彼时唐皇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昭宗为保全幼子,便将他托付给贴身护卫让他抱回家乡婺源。为躲避追杀和战乱,皇子改李姓为胡,名昌翼,隐居乡野之间。到了北宋末年,胡昌翼第五代孙胡士良在去往金陵的途中经过西递,见这里“背山面水,东水西流”,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便举家从婺源迁到西递,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人们说“迷宫西递村,胜似安乐宫。一是因为西递街巷纵横,布局巧妙,岔路较多。生疏的人进去迷恋美景往往会迷失方向,常被人称为迷宫;二是西递山多田少,仅靠田地无法维持较好的生计,更不用说在这深山建造鳞次栉比的高楼深院了。所以西递人更多的靠经商入仕来发家致富。所以,与宏村相比,西递的建筑群更加气派宏大些。 西递村里的街巷俱是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是高大的马头墙,青色飞檐重重叠叠。墙上的白色石灰被几百年来的雨水冲刷,留下斑斑驳驳的痕迹。跟着导游哼着小调沿着青石小径穿行在古民居间的夹巷中,欢快的心情涌上心头。旷古斋,大夫第,西园东园,惇仁堂,敬爱堂,青云轩,仰高堂„„被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西递村至今仍保存着一百多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这些深宅大院的结构和陈设大都遵循着徽派建筑的特色,入门是一方天井,天井后是前厅,两侧是厢房。每户人家的厅堂摆设大同小异:厅堂正中照壁垂挂一副画轴,内容主要是治家格言或山水花鸟类。两边是一对木质漆联,画轴之下设有长条案桌、八仙桌,条案上摆放东瓶西镜,中间是一口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盼望家庭和睦,平安是福。

总体说来,徽州民居平面布局基本上是以天井院落为单元的内向方形格调,有四合式、三间式、前后三间式等。最重要的特点是受最重要的特点是受风水、宗族、习俗等影响,讲究对称、正背、层层相抱。按照层次分明,秩序竟然的位序,将主厅堂排列在主轴线上。由于受不同形状地基的影响,平面布局上还体现出自由灵活的面貌,规模较大的向纵向或横向延续组合。这种封闭式院落展示了宗法家族孝悌伦理观念、福禄财禧为追求的民俗文化。天井作为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通风、换气、排水、采光、避暑等。与北方四合院的独立大天井不同,徽派民居的天井相对要小,而且与正厅完全贯通,几乎可以看做是厅堂的一面通透天窗,透气透光。而且,天井又处于室内外导向的枢纽地带,是通往两侧附属建筑的要道。当地居民们通常在天井处设石砌水池、盆景假山,丰富厅堂视觉。“月移疏柳过庭影,风送荷花满室香”说的就是月夜下置身天井里的美景。不仅如此,工匠们还在天井上方安置锡制或陶制的排水管,下伸至地下水沟,天井铺就石板,下有排水道,雨水和生活用水就这样排出家家户户。如果仔细观察天井上方,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细节:天井四侧屋顶向内倾斜,这样就使得雨水不会外流。即便下大雨,也不会影响四邻,叫做“四水归堂”。当地导游也向我们介绍,因当地人家大多经商,这也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真是有意思的寓意呀!

在露天树底下的座位坐下,狼吞虎咽吃了带来的盒饭后,我找了个石凳坐了下来小憩。不经意望见胡同里欢快着奔跑的孩子,他们鲜艳的衣服明亮的让人恍惚,身影在斑驳古老的壁垣里跳跃,像潺潺新泉

流淌在历经沧桑的青石板,没有一丝突兀,仿佛生来如此,我仿佛看到五六百年前在这里生活着的人们,他们忙碌着、悠闲着、热闹着、寂静着、站着、坐着、奔跑、亲切的交谈着,坐在天井里安静的向空中望着,我觉得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一椽圆木都藏着无数多的故事,我甚至开始羡慕起脚边的石头了,它们知道这里所有被埋在风里的秘密,这里的人这么朴实,这些秘密一定也是可以温暖人心的吧。 欢乐时光总是匆匆,随意转了几圈后,归期不期而至。下午四点我们踏上了回宏村旅店的大巴,就这样急匆匆的同西递挥别了。

回去的路上,我将窗户打开到最大。风吹的脸都有些麻木,内心也有些分别的不快。车速很快,我看着路边一闪而过的绿树,突然有种小时候的感觉,想鱼翔浅底,再飞天成鸟,上云霄而竞自由。随后自己嘀咕了一句,这不成孙猴子了么,又自顾自的傻笑起来。 附小调:

灰白瓦,青柳花。桃花源里有人家,四月无菡萏,随意戏游鸭。曜灵攀墙头,斑驳年华。

此君酒,兰贵茶。石桥远近青山斜,清瑶饮牛马。时见女浣纱,恍若千年,暗随堂前水,到天涯。

第五卷

大红灯笼高高挂——夜游宏村

就要启程归乡了,在宏村的最后一晚,我约上几个三五好友,决定去最后探访一次宏村,夜晚的宏村。

从所驻扎的旅店出发,短短二十分分钟的步程,我们已经到达宏村

中心—月沼,果然是好景致。湖周围的店家无一例外地挂起了大红灯笼,红色的灯笼、白色的星光倒映在水面中,加上周围古民居的倒影,走进去就仿若闯入了梦境。让我脱口而出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周围虽然有不少潜伏的摄影爱好者,但大家都难得地都保持了可贵的安静。于是,我们也坐了下来,沉默地沾了沾这里静谧的气氛。然后„„心满意足地向宏村的查记酒坊进发。品尝这里最正宗的果酿。一路上,走在人迹稀疏的静谧的青石小道上,夜色中的宏村没有了任何点缀,如同洗尽铅华的少妇,露出自己真实疲倦的面容。 疲倦和憔悴、烟火与破败、过去和现在、都一点没掩饰地在夜里静默着。只有这样,才是美的。在月光星光宏大背景映衬下的宏村甚至美的有点惊心动魄。抬头望望,今夜的星星也亮得勾魂夺魄,再多看几眼,我分明觉得梵高笔下的星空此刻灵魂附体,在宏村上空冉冉升起。 这样走着走着,查记酒坊一会儿便到了。

查记酒坊老板为人热情,听说我们要买当地自酿的果酒,便邀请我们一起品尝他们自家的佳酿。我将包放下,坐上高脚椅,细细打量着店,发现这里卖的酒全是果酒和养生酒,如桂花酒、状元红、青竹酒等等,都是“国酒”,没有“洋酒”也没有白酒。这里装酒的器皿也都是厚重的陶罐,还有大小粗细、形状各异的竹酒桶,悬在柜台上。这里的座椅柜台全都是木制,屋内右面墙壁上方还悬挂着胡锦涛爷爷来此品酒的照片,看来这查记酒坊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竟然连国家领导人都慕名来此,心中暗暗窃喜今晚不虚此行。我打量完毕便和老板攀谈起来,得知这里年轻漂亮的老板娘会酿得一手好酒。老板将桂

花酒倒出一点递与我,果酒颜色鲜艳,装在试喝的小玻璃杯里面,屋内昏黄的灯光打在其上,竟然如液体宝石般玲珑剔透, “葡萄美酒夜光杯”说不定也是同样的感觉呢。我捧在手心的那一刹那又有了在宏村品茶时的感觉,心中不免欣喜,仰脖饮之,酒精度不高,却果真有桂花清香,回味悠长。“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这里的吴刚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

我买了桂花酒和状元红,让老板帮忙装入竹酒桶中,就匆匆告别向夜市进发了。宏村夜市主要驻扎在村口大树处,每到晚上,这里便变成了手工业品交易市场,热闹非凡。早就听闻徽州有三雕:竹雕、木雕、石雕,我发现一个摊位前的老板在做现场竹刻,颇感兴趣,便仔细观摩起来。十几分钟不到,之见一幅栩栩如生的南湖赏荷图便跃然于竹板上。细细望去,当真有八分神韵在里面。高手在民间呐!我一时心动,便要买下了,也好留作纪念。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过后,我最终败下阵来,以原价成交。但千金难买心头好,贵是贵了点,但对这小小竹雕十分中意,也不觉得肉疼了。晚上十点我返回了,因为时间太晚,一路上没几个人,偶尔远处会有几声狗吠,旋即又安静了下来。小巷没有路灯,只有家家门口悬着的白炽灯,灯光无法随着路婉转,我就在这一明一暗的光线中寻找着宏村的出口。夜色很浓,偶尔经过一两个雕着复杂花纹图案的窗棂,里面黄色的灯光透出来,颇有感觉——千百年前,这里是否有一位温婉的女子在小轩窗里正梳妆?而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个即将归去的过客,思绪至此,别离的烦忧又闯入我的脑海。

第六卷 多情自古伤离别—挥别宏村

尽管心里不情愿,但是离别的一刻最终还是来到眼前。早上六点的大巴车让我来不及同宏村作最后的告别。 也罢,也罢,山依然矗立,水依然流淌,我们轻轻地离开,就像我们轻轻地来。耳机里是朴树的低吟浅唱,触发着我心里名为“伤感”的神经。大巴车悄无声息的前进着,我也默默思索:南湖的那一抹荷花,不知赚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笔墨,现在又有多少人为他涂抹色彩?南湖边上买甜玉米的人,还会用那醇香诱惑那些作画的人么?南湖边上那位买板栗的老阿婆,还在那用最地道的“安徽普通话”叫卖么?宏村门前那哗哗的溪流声还会和着人们捶打衣服的声音,打碎熟睡人的梦么?西递邮局还有熙攘的人群用明信片向远方的人表露相思么?青石巷尾的烧饼味还会飘过弯曲的巷子惊动游客的钱包么?答案是肯定的。曾几何时,溪水淙淙,书生琅琅,公子堂前吟诗,小姐楼上赏月,只是花开花落,冬去冬来,公子佳人的故事曲终人散,唯有宏村,带着她婉约清秀的倩影长留人间。为她痴绝的人,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往事虽不可追。但回忆不会忘记很多,纵然时间溜走,岁月也会沉淀许久。我对徽州的眷恋是永恒的,就像空气,就像每一个鼻孔的呼吸。这是自然的,也是必须的。走到该回头的地方,任谁也会流连地舍不得走开。像一个人的情感,在这里埋下了根,她便开始慢慢发芽,生蔓,直至牵绊了一生。

想象着数十年后的我是怎样的娴静,执一支素笔,愉悦曼妙的轻舞飘逸,来怀写这场风花雪月的往事。越老越喜欢安静,越老越怀念过往,低眉倾听岁月里的如歌,是独自孤傲的回忆。秋风起,黄叶落,文字在光影里竖满了寂寞,最美丽的时间,最美好的春秋,都在时光赠阅的沧海中一点点回忆,一天天老去,诗情画意的浅笔素心,清风流年,只待秋风起,追忆似水流年。 大巴车还在黟县的山路上行进着,听得见树叶簌簌作响,感伤一缕凉意,山回路转不见往昔,时光精心妆点我们的回忆。沉默是最好的相守,独自孤傲,清醒隔绝热闹,就让我安静的睡觉,安静的等待归家的时刻。

只愿所有所有,静然安好。愿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带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丰厚的自己畅游这天地。人生何处不相逢?后会无期,相聚有时。 附诗一首:

烟雨无常黑白梦,

一伞轻云望水柔。

廊桥画心花开过,

桂落重重使人愁。


相关内容

  • 徽州古民居的石雕艺术
  • 徽州既是地域范畴,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其范围包括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兴起,为光耀门楣,他们回乡后大兴土木,据<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徽商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建筑文化,被誉为 ...

  • 古装摄影创业策划书
  • 古装摄影创业策划书 古装摄影属于艺术摄影中的一部分,多是在影楼或摄影工作室拍摄的.拍摄时,消费者要换上古代的服装,装扮上复古的妆面和造型,通过角度.光线.表情.衣服.化妆.背景等等,完全重现古代生活.徽忆古装摄影工作室结合徽州文化特色和黄山本地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推出以下业务: 1.经典业务专场: 基本 ...

  • 观徽派建筑有感
  • 论徽派建筑造景 摘要:徽派建筑--粉壁黛瓦马头墙,单纯的黑白两色[1],徽派古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徽派建筑就是一幅水墨画,值得人们欣赏. 关键词:徽派建筑,特点,生动 Abstract: Huiz ...

  • 江南的民俗文化
  • 江南的民俗文化 江南的民俗文化(一)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且延续至今.走三桥习俗,记载了江南的民俗文化传统.江南人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传说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民间活动,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普遍的吉祥礼仪.据记载:"妇女相携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 ...

  • "心系目连 戏起情生"创意项目策划书
  • 项目名称(预赛)心系目连 戏起情生项目信息 学校 预计团队大小黄山学院3人 创意类别 文化 其他 实施地区安徽( 曾住地)创意 当前,如何关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仅仅是部分社会群体的责任,而是一项"全民"行动.目连戏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且濒临灭 ...

  • "吾爱吾庐"
  • "吾爱吾庐"--徽州遗存散纪 作者:廖培 提交日期:2008-10-6 15:04:00 皖南徽州民居白墙黑瓦,檐牙高啄的建筑散落于黄山白岳之间,我曾流连忘返青砖小瓦马头墙,狭窄的巷弄,黑洞洞的铲窗,鳞次栉比的屋宇,以及村头水口繁胜的幽林.徽州民居是汉民族地方文化留存至今的表象, ...

  • 绝唱一曲徽商梦
  • 经皖南出差,投宿徽州古城时,意外闻知城西十里有一处天下罕见的旅游胜地,那便是著名的徽州棠樾牌坊群.翌晨早起,我们便兴冲冲上路了. 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晨曦中的徽州大地就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里唱的那样,"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生机盎然.车子箭一般地飞驰着,薄雾似仙似幻,如诗如画.难怪& ...

  • 什么是徽文化
  • 什么是徽文化? 徽文化,即徽州文化,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医学.新安建筑. 新安朴学.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新安艺文.新安科技.新安 工艺.文房四宝.徽菜等.徽即徽州,府治在歙县,包括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等六县,古曾称歙州.新安郡.徽州文化,是徽州(古称新安郡)人,在历史进程中创 ...

  • 西北行考察报告
  • 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北行考察报告 西行归来,带着一身的疲惫,心中充溢着太多的情绪.我们这一路走得太多,走得太快,多的应接不暇,快的无法消化.这一路太过厚重,我不敢在此妄言,厚重之前只会显得我更加浅薄.只需像只老牛,不断反刍,这一路够我咀嚼一生.兰州临行之前带上两条黑兰州,这出自陇西大地的烟草,燃烧出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