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定价改革的研究
池帅帅
摘要:中国开始实施的药品定价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实际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2700余种国家定价药品有望实现市场化定价。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这一改革的实施意味着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尘埃落定。
一、改革背景
自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除上述共2700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其他77%的药品此前已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
正如,尤卓尔是天津药业集团开发的首仿药,刚上市时每支17元左右。但随着越来越多厂家开始生产,价格不断降低。最近一次政府采购把价格压到最高时期的一半。如果不接受这个价格,只能在零售药店卖,但失去了公立医院这一主渠道,药店销售也会受影响;如果接受这一价格,意味着药店零售价格也要下调,没有患者会到药店买比公立医院贵的药。制药企业若想充分享受药价改革的红利,只能靠加强研发。所以类似的企业都迫切药价改革政策的出台。
IMS预测,到2018年,全球处方药销售将达到1.3万亿美元。2014年,发达国家药品市场将继续保持显著的增长势头。新兴市场主要由占比46%的中国市场驱动。中国人均药品支出将呈现出最高的增长速率,预计在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超过70%。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均药品支出仅为美国的9%,整体医药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太平洋证券研究员景莹分析称,就目前各省药品招标的趋势以及相关部门的动作,减少对药价的关注、药价放开将逐步成为政策的趋势。
二、改革的合理性分析
按照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方案,药品价格放开后,医保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
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医院降价动力;专利药等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以形成合理价格。
与此同时,医保在确定支付价的同时,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的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发改委放权的话,医保支付价的管理只能人社部接,但医保支付是反腐重灾区,对人社部来说十分棘手。
再加上药品招标采购权力掌握在各地卫计委系统中,实际招标价格由它们制定,而这一制度在实施中积累的问题饱受诟病,对药价管理的继任者来说,民间对招标制度走偏的积怨和由其引发的问题也将有可能一并“迁怒”人社部。 另一方面,卫计委还负责对医院诊疗的监督,防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最后对药品价格也会实施管控,一旦价格变动频繁或者提价较高,可以启动成本调查,对垄断等行为依法处罚。
从现有制度设计看,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竞争充分的药品不具备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而对于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将面对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约束。即使部分药品由于竞争状况、原材料成本、市场供求等原因发生不合理价格上涨,也会被另一道屏障——价格行为监管机制所控制。 在总额预付控制下,药价占医院成本的比例越低,医院越有空间优化医疗服务,主观上也愿意把药价压下来。 “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能保持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总体看,政府综合监管有能力避免绝大部分药品交易价格异常上涨;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可以动态调整,将对市场交易价格发挥较强引导作用。
三、取消限价后,政府怎么管? 此次药价改革中,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全部取消。
我国自2000年开始由价格主管部门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管理。随着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充分,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市场流通的药品大约8000多种,其中常年流通的2000多种。我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万多家药品批发企业,一些药品有多达数百家企业生产。 从国际上看,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相对成熟统一的国家和地区,不直接限制市场交易价格,通过强化医保、采购和价格行为等综合监管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方案,对于2000多种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管理;对于200多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对于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方案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明确了在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政府如何发挥监管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此次价格改革为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做好了顶层设计,政府的角色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但能否实现改革目标,实现多方共赢,还要取决于各项政策的衔接、细化和落实。
四、能否破除“以药养医”弊端?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药价改革能否推动破除“以药养医”弊端,减轻患者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认为,一方面,药价放开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性招标“唯低价是取”的弊端,缓解一些低价药的市场供应短缺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药品采购机制的完善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内在激励作用,有可能促使药品市场“良币驱逐劣币”,将质量差、价格虚高的药品剔除出市场。
事实上,为了不让低价药“一药难求”,去年发改委已放开700多种低价药政府限价。济南市历下区和平路社区居民李伟民说,他现在开药比以前便宜了40多块钱,“以前每瓶9.2元的罗通片常买不到,只能用50多块钱一瓶的氨酚羟考酮。”
药品价格天秤的两端,一端是患者的利益,一端是产业的利益。在保证患者
对于药品可及性的同时鼓励药品企业的生产、创新研发积极性,是药价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医药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项改革一个重要意义是逐渐让医保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过低,促使医院以过度检查、 以药养医 等方式补偿。长远看,药品价格放开后,医疗服务价格也会有所调整,这有利于理顺医药价格机制,对于破除以药养医有积极作用。
药品从生产上市、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到医院处方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制度设计。真正破除以药养医怪圈,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各项措施协同推进。
五、定价改革会带来什么好处
改革前,中国药品市场存在以下三大弊端:
① 药价虚高;
② 药价低的药品买不到;
③ 药物滥用,尤其是贵药的滥用。
药品是衡量一个国家良心和道德的标尺,它的质量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药品价格的公平与正义,则会对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种药品能够依靠欺瞒和公关贿赂的方式进入市场,它必然会漠视质量,带来的是伤害性。如果一家药企卖普通药物也能获得惊人的利润,它必然会吝于在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上投入,成为药界土豪——能够赚大钱的平庸之辈。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好处,现在似乎只能看到第二条内容或许能够凭此改善。第一条和第三条,看不出有对之有实质性的帮助。
六、加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对地方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二)建立评估机制。药品价格改革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要建立药品价格改革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的跟踪评估,及时总
结经验、完善政策。要密切关注改革后药品价格和医药费用变化情况,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向广大群众解释清楚药品价格改革的意义、内容和预期目标,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药品定价改革要让纳税人看得见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任何的医改,都应该有足够诚意体现这一点。改革的出发点不是重要的,它的结果才是唯一重要的。一项改革要获得公众支持,希望管理者不仅仅只是简单强调“出发点是善良的”、“它是流行的”!而是应该多展示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撑这样做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是做得明明白白的前提。所以仍需政府进一步制定详细措施进行改革的推动,让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一定把药价下来》2015年04月15日09:32 E药脸谱网
2、《中国药品定价改革的论述》
3、《关于印发药品定价改革的通知》2015-05-05国家发改委网
4、中华网新闻【易成晨】《药品取消政府定价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药品定价改革的研究
池帅帅
摘要:中国开始实施的药品定价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药品政府定价,通过医保控费和招标采购,让药品实际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2700余种国家定价药品有望实现市场化定价。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这一改革的实施意味着中国药品定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尘埃落定。
一、改革背景
自1996年开始,中国对药品实行三种定价形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药品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其中,由财政购买免费向特定人群发放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目前约有100种,占已批准上市药品数量的0.8%;其他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形式为最高零售限价,约2600种,占22%左右。除上述共2700种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药品,其他77%的药品此前已实行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
正如,尤卓尔是天津药业集团开发的首仿药,刚上市时每支17元左右。但随着越来越多厂家开始生产,价格不断降低。最近一次政府采购把价格压到最高时期的一半。如果不接受这个价格,只能在零售药店卖,但失去了公立医院这一主渠道,药店销售也会受影响;如果接受这一价格,意味着药店零售价格也要下调,没有患者会到药店买比公立医院贵的药。制药企业若想充分享受药价改革的红利,只能靠加强研发。所以类似的企业都迫切药价改革政策的出台。
IMS预测,到2018年,全球处方药销售将达到1.3万亿美元。2014年,发达国家药品市场将继续保持显著的增长势头。新兴市场主要由占比46%的中国市场驱动。中国人均药品支出将呈现出最高的增长速率,预计在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超过70%。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均药品支出仅为美国的9%,整体医药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太平洋证券研究员景莹分析称,就目前各省药品招标的趋势以及相关部门的动作,减少对药价的关注、药价放开将逐步成为政策的趋势。
二、改革的合理性分析
按照发改委此次推出的方案,药品价格放开后,医保药品由医保部门接手,
其核心就是制定医保支付价,医院采购时可谈判,给医院降价动力;专利药等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则引入多方谈判机制,以形成合理价格。
与此同时,医保在确定支付价的同时,还要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的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综合支付方式。
发改委放权的话,医保支付价的管理只能人社部接,但医保支付是反腐重灾区,对人社部来说十分棘手。
再加上药品招标采购权力掌握在各地卫计委系统中,实际招标价格由它们制定,而这一制度在实施中积累的问题饱受诟病,对药价管理的继任者来说,民间对招标制度走偏的积怨和由其引发的问题也将有可能一并“迁怒”人社部。 另一方面,卫计委还负责对医院诊疗的监督,防止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最后对药品价格也会实施管控,一旦价格变动频繁或者提价较高,可以启动成本调查,对垄断等行为依法处罚。
从现有制度设计看,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竞争充分的药品不具备价格大幅上涨的条件,而对于竞争不充分的药品,将面对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的约束。即使部分药品由于竞争状况、原材料成本、市场供求等原因发生不合理价格上涨,也会被另一道屏障——价格行为监管机制所控制。 在总额预付控制下,药价占医院成本的比例越低,医院越有空间优化医疗服务,主观上也愿意把药价压下来。 “由于有招标采购机制的约束,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能保持稳定,但不排除部分药品价格因成本、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会有所变动。”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总体看,政府综合监管有能力避免绝大部分药品交易价格异常上涨;新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可以动态调整,将对市场交易价格发挥较强引导作用。
三、取消限价后,政府怎么管? 此次药价改革中,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其他药品政府定价全部取消。
我国自2000年开始由价格主管部门对医保目录内药品和目录外特殊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零售限价)管理。随着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竞争越来越充分,让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成为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市场流通的药品大约8000多种,其中常年流通的2000多种。我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万多家药品批发企业,一些药品有多达数百家企业生产。 从国际上看,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相对成熟统一的国家和地区,不直接限制市场交易价格,通过强化医保、采购和价格行为等综合监管逐渐成为主流。
根据方案,对于2000多种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通过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管理;对于200多种专利药品和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对于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方案从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医保控费作用、强化医疗行为监管、强化价格行为监管等四方面明确了在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后,政府如何发挥监管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此次价格改革为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做好了顶层设计,政府的角色将转变为药品市场竞争秩序和合理价格形成机制的维护者。但能否实现改革目标,实现多方共赢,还要取决于各项政策的衔接、细化和落实。
四、能否破除“以药养医”弊端?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药价改革能否推动破除“以药养医”弊端,减轻患者不合理的医药费用负担?
北大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史录文认为,一方面,药价放开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恶性招标“唯低价是取”的弊端,缓解一些低价药的市场供应短缺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药品采购机制的完善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合理诊疗的内在激励作用,有可能促使药品市场“良币驱逐劣币”,将质量差、价格虚高的药品剔除出市场。
事实上,为了不让低价药“一药难求”,去年发改委已放开700多种低价药政府限价。济南市历下区和平路社区居民李伟民说,他现在开药比以前便宜了40多块钱,“以前每瓶9.2元的罗通片常买不到,只能用50多块钱一瓶的氨酚羟考酮。”
药品价格天秤的两端,一端是患者的利益,一端是产业的利益。在保证患者
对于药品可及性的同时鼓励药品企业的生产、创新研发积极性,是药价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医药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项改革一个重要意义是逐渐让医保发挥更大作用。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过低,促使医院以过度检查、 以药养医 等方式补偿。长远看,药品价格放开后,医疗服务价格也会有所调整,这有利于理顺医药价格机制,对于破除以药养医有积极作用。
药品从生产上市、进入医保报销体系、到医院处方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制度设计。真正破除以药养医怪圈,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还需要公立医院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各项措施协同推进。
五、定价改革会带来什么好处
改革前,中国药品市场存在以下三大弊端:
① 药价虚高;
② 药价低的药品买不到;
③ 药物滥用,尤其是贵药的滥用。
药品是衡量一个国家良心和道德的标尺,它的质量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药品价格的公平与正义,则会对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种药品能够依靠欺瞒和公关贿赂的方式进入市场,它必然会漠视质量,带来的是伤害性。如果一家药企卖普通药物也能获得惊人的利润,它必然会吝于在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上投入,成为药界土豪——能够赚大钱的平庸之辈。
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好处,现在似乎只能看到第二条内容或许能够凭此改善。第一条和第三条,看不出有对之有实质性的帮助。
六、加强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细化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作配合,加强对地方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改革扎实有序推进。
(二)建立评估机制。药品价格改革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地要建立药品价格改革评估机制,加强对改革的跟踪评估,及时总
结经验、完善政策。要密切关注改革后药品价格和医药费用变化情况,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向广大群众解释清楚药品价格改革的意义、内容和预期目标,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药品定价改革要让纳税人看得见取消药品政府定价的好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任何的医改,都应该有足够诚意体现这一点。改革的出发点不是重要的,它的结果才是唯一重要的。一项改革要获得公众支持,希望管理者不仅仅只是简单强调“出发点是善良的”、“它是流行的”!而是应该多展示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来支撑这样做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是做得明明白白的前提。所以仍需政府进一步制定详细措施进行改革的推动,让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一定把药价下来》2015年04月15日09:32 E药脸谱网
2、《中国药品定价改革的论述》
3、《关于印发药品定价改革的通知》2015-05-05国家发改委网
4、中华网新闻【易成晨】《药品取消政府定价会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