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毕业论文(初稿,2稿,终稿)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题 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姓 名: 曹东阳

学 号: 2009121007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心理学/2013届 指导教师: 周向欣

职 称: 副教授

摘 要

老子之言,广博精微。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剖析。本文仅就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

Abstract

Words by Laozi are concise but carry much, that is to say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has profound and rich connotation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his deep understanding and exac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eat variety of interrelated beings in the universe. This passage takes its first step, focusing solely on the thought in the daodejing that contributes to people's keeping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 hope this passage this passage can be of much use in offering references and examples about maint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iness in present-day people.

Key words: laozi; daodejing;psychologically healthy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一、引 言 ...................................................................................................................................... 1

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2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 2

(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 ................................................................................................... 3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 4

(四)“不妄为,常知足” ........................................................................................................... 5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 ....................................................................................................... 6

(六)“天下之至柔” ................................................................................................................... 7

三、结 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1

独创性声明 .......................................................................................................................................... 1

一、引 言

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学者陆续开始对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和整理,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老子的《道德经》心理学工作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了梳理,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①一书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心理健康的目标不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平等、宽容、理解、诚信等原则,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

老子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个是“善”,另一个是“水”。善于帮助、理解、宽容他人的人和以“不争”为处事态度的人都是健康成熟的人。①本文所涉及的《道德经》版本为通行本。文中所有《道德经》中的引文均出自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1月1日第一次印刷)。

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况的改善,人们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但仍没有能深入认识到身心一体”[3]。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越生命的迷雾,给予比接受更能令人快乐。每个阶段都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千万不要把梦想带进坟墓,生命很短暂,岂能有生命去换金钱和那早已凋零的玫瑰花香,懂得工作懂得生活。从现在起做一个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告诉我们要重视身体,珍爱生命,因为我们存在世间的这个“载体”,它会生老病死,所以重视身体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最大的帮助。有了身体我们可以更加亲切真实的融入社会文化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庄子也说过:“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给予了我们一个人形状的生命,就是要让我们一生下来就劳动,人生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让我们歇息。所以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

孩子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哭呢?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劳苦一生,

不单是身体的劳苦还有心理的痛苦,用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个“载体”来感悟劳苦的真正意义。有了苦,人们就会向往着甜,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诺贝尔也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

的宝石。”

据史料记载老子、庄子都是长寿之人,这就证明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才可以面对接下来的劳苦和痛苦,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

“宇宙是在人类精神意识感应下的宇宙,由于人类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行为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承担,这就是人的个体生命,那么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4]。

(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

《道德经》以“道”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来阐释“道”的含义。道不单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心灵境界。天道自然无为,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顺应天道,包容万物,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8章)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善良的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收获更多友情更多真诚的心。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不与人争的人,其亲和力很高,在人群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给人和蔼可亲,没有权威的强势,有利于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如果谁想做领导可以学学老子的高超智慧的结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为而不争,心存善念,采取这样“不争”的为人处世态度,我们会收获内心的平和,拥有一颗健康和谐的心。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老子又说:“绝学,无忧。”(20章)意思是那些断绝聪明智巧心思的人,

没有过多的忧愁反而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好处。的确,但凡成功人的背后都深藏着智慧的结晶,他们很聪明但从来不自以为聪明。“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7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3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张扬,保持愚者形象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内涵实质[5]。老子主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荀子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这些论述都是要求人谨言慎行,做一个真正隐士智者,而不是一个无知草包随大流的人。狂妄自大、自我骄傲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以我们要含蓄,要以“大智若愚”的智慧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老子告诉人要回归人最原始的赤子心态,那样你就会精力充沛,不会被外物所困扰,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做一个智者可以远离纷争,冷静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做什么事对自己和他人有利有弊的。

在当今以现实为主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往往表现我们很聪明、智慧,一点小亏都不会吃的心态。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时刻紧绷着那根快要断了弦的情绪,我们把压抑和不满都埋藏在心理,从而使自己埋下了消极、、焦虑、忧郁的种子,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它随时都可能发芽,在不定期的时候给自己当头一棒。时不时的自嘲一下做一个“愚人”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削减自己烦恼情绪的同时,也会带给别人一些快乐,这种自我解脱的方法一直都有人在学,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算是学的淋漓尽致了。碰到不好或是很气愤的事情时,先把自己冷藏起来,缓一缓再去考虑怎么去解决事情,不要把冲动这个“魔鬼”随时随地的放出来扰乱自己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行为。“一个人应该永远保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态度,千万不要自满自大、自以为是”[6]。为人低调、谦虚,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有海南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不抱怨不嫉妒,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健康纯朴自然的慧心。

(四)“不妄为,常知足”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十大贪官梁冀,赵高,董卓,魏忠贤,严嵩父子,王振,朱勔,噶礼,杨国忠,和珅.其中以和珅最为代表,共贪污8亿两白银,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到现在“房哥”“房姐”及以余振东为首的亿元大贪官都落入法网中,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告诉我们“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虽然我们的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要用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来达成我们的想法,越是不妄为反而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人可以不自满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但不可以不知足,不知道万事皆有“度”。国外有谚语叫“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国内有谚语叫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32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1章)。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我们要顺其自然,知道适可而止、不居功、常知足。历史上就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范蠡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临时的荣华富贵而去追求生命的解放和自由,张良见证了“前年杀韩信,去年醢彭越”血的代价也认识到该是自己退隐的时候了,同样选择了自由和生的希望。最可悲的就属韩信了,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自由与爱情》,同样老子也说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只要我们掌握好“度”,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懂得名与利都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保持好的心态和平安的生活。

懂得知足的人都是圣人,因为他们的心态很阳光,并且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生活,把名和利都抛在脑后不去刻意满足它。老子

认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都是满足的。我们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给定的区域活动,不要涉及那些死亡领域,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良心背道而驰。老子忠告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0章)又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老子把“不知足”看作是人的最大弊端,把“知足”守住人本性的东西看成是长久安康的关键。现实世界中的诱惑太多,我们要知道安定知足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才能有一颗清明的心,才能看见自己身边的幸福和快乐,让自己的身心达到饱满的状态,过上健康顺心的生活。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

现代社会的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高速的体验,飞机、汽车、地铁、高铁的发明缩短人们往返两地以及多地时间。于是大家生活的节奏也随着火车一样一直在提速,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心理堆积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电话、手机等聊天工具的发展,反而忽略人与人最直接的情感碰撞。大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争我夺,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心浮气躁了。老子主张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16章)“清静为天下正”“不若守于中”(45章)。在老子看来社会纷纷扰扰过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各自的“虚”和“静”中,人在忙完之后也会回到自己原始的状态中去。保持空心状态,及时清理堆积在心中的“垃圾”,以绝对的静心来看待周遭事物,其实生活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们的眼因我们的心不静不虚而扭曲了事物本真的那面。现代人都要活着,活着就要工作就要挣钱,怎么来保持那份“虚”和“静”呢?心里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定期的做一下清理和维护,和驴友、家人、朋友空闲时登山、徒步、远郊,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或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宣泄一下自己郁闷和愤怒之心,也可以放声呐喊。最好首选没人的地方或是KTV,总之你爱好的你感兴趣的事都会适当的

转移你心理负面的情绪和压力。

保持心灵上的“虚”和“静”,舍掉盲动、乱动,这样我们就能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摆脱欲望名利对人心性的困扰,是自己的心性处于虚静平和的自然状态中。

(六)“天下之至柔”

老子推崇“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老子告诉我们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人们的思维定势里通常认为刚强可以战胜柔弱,现实生活中也总表现出很多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案例。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误区,“刚”与“柔”、“强”与“弱”都是辩证的关系,老子与众不同地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老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柔”的好处,我们如果处于不好的不理想的人生阶段可以学习老子“天下之至柔”的思想,处于柔弱我们定当不断积累,由量变以求达到质变的过程,那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柔之胜刚”的境界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老子的告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

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避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时我们要学会谦让,时刻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只有秉承容人之量,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平和的生活才更加适合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结 语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封口费”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老人摔倒不敢扶、地沟油、毒奶粉等等。所以在保持心理健康的同时,要加强对道德的培养,用传统的道德观培养当代人的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集腋成裘,积恶成疾。聚沙成塔,积善成德。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到面。恶,无论多细小我们也要抛弃,从微至巨。理想人格的高尚与否,就在于它的道德观中是否包括对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奉献,即自我完善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其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长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何不多一份包涵。宽容是一种文明胸怀,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这样人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感激,少了一份抱怨。自我意识的培养同样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一种完善。

最后,“诚信”不单指人的“言”与“行”相一致,还指人们对自己本真的一种坚持态度。“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以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情操。诚实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个人若是能理解和信任他人,就是对他人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何尝不是一种健康人格的品质呢?

“心理健康不仅是临床心理学的目标状态,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完满状态”[7]。老子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其智慧的结晶得以保存不单是中国的荣耀同时也是世界的荣耀。老子用自己的智慧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很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2]卢家楣.《心理学(修订版)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爱菊.老子的健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白瀚生.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5] 郑春兴.《道德经》[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4

[6]黄之晖,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6月第26卷第3期.

[7]刘茜.老子的健康心理思想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26卷第129期.

致 谢

大学四年转眼间就到了,马上毕业的我感觉自己知识的掌握过于匮乏。在牡丹江师范学院这三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和最宝贵的知识、经验,这些珍贵的知识和经验会伴随着我今后人生的拼搏之路。

完成这篇毕业论文,首先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和蔼可亲的导师——周向欣老师。指导我的论文包含了她宝贵的精力,凝聚了她很多的心血和智慧,每回给老师打电话她都在忙碌中,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帮助我指出论文的欠缺与不足,好让我及时改进。周老师的那份热情、认真、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对我今后人生的一种鞭策。我还要感谢在我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良好建议的胡镇江老师、马莉老师等。更应该感谢我的同学兼挚友,你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奠定了我写论文的基础。

还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的网友们,你们给我收集的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有朋友帮助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幸福的味道。能认识你们,感觉真好。

谢谢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题 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姓 名: 曹东阳

学 号: 2009121007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心理学/2013届 指导教师: 周向欣

职 称: 副教授

摘 要

老子之言,广博精微。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中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剖析。本文仅就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

Abstract

Words by Laozi are concise but carry much, that is to say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has profound and rich connotation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his deep understanding and exact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reat variety of interrelated beings in the universe. This passage takes its first step, focusing solely on the thought in the daodejing that contributes to people's keeping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 hope this passage this passage can be of much use in offering references and examples about maint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iness in present-day people.

Key words: laozi; daodejing;psychologically healthy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一、引 言 ...................................................................................................................................... 1

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2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 2

(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 ................................................................................................... 3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 4

(四)“不妄为,常知足” ........................................................................................................... 5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 ....................................................................................................... 6

(六)“天下之至柔” ................................................................................................................... 7

三、结 语 ........................................................................................................................................ 8

参考文献 .............................................................................................................................................. 9

致 谢 ................................................................................................................................................ 1

独创性声明 .......................................................................................................................................... 1

一、引 言

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学者陆续开始对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进行发掘和整理,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老子的《道德经》心理学工作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了梳理,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道德经》①一书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

心理健康的目标不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平等、宽容、理解、诚信等原则,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

老子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个是“善”,另一个是“水”。善于帮助、理解、宽容他人的人和以“不争”为处事态度的人都是健康成熟的人。①本文所涉及的《道德经》版本为通行本。文中所有《道德经》中的引文均出自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1月1日第一次印刷)。

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况的改善,人们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但仍没有能深入认识到身心一体”[3]。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越生命的迷雾,给予比接受更能令人快乐。每个阶段都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千万不要把梦想带进坟墓,生命很短暂,岂能有生命去换金钱和那早已凋零的玫瑰花香,懂得工作懂得生活。从现在起做一个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告诉我们要重视身体,珍爱生命,因为我们存在世间的这个“载体”,它会生老病死,所以重视身体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最大的帮助。有了身体我们可以更加亲切真实的融入社会文化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庄子也说过:“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给予了我们一个人形状的生命,就是要让我们一生下来就劳动,人生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让我们歇息。所以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

孩子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哭呢?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劳苦一生,

不单是身体的劳苦还有心理的痛苦,用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个“载体”来感悟劳苦的真正意义。有了苦,人们就会向往着甜,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诺贝尔也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

的宝石。”

据史料记载老子、庄子都是长寿之人,这就证明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才可以面对接下来的劳苦和痛苦,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

“宇宙是在人类精神意识感应下的宇宙,由于人类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行为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承担,这就是人的个体生命,那么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4]。

(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

《道德经》以“道”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来阐释“道”的含义。道不单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心灵境界。天道自然无为,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顺应天道,包容万物,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8章)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善良的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收获更多友情更多真诚的心。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不与人争的人,其亲和力很高,在人群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给人和蔼可亲,没有权威的强势,有利于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如果谁想做领导可以学学老子的高超智慧的结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为而不争,心存善念,采取这样“不争”的为人处世态度,我们会收获内心的平和,拥有一颗健康和谐的心。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老子又说:“绝学,无忧。”(20章)意思是那些断绝聪明智巧心思的人,

没有过多的忧愁反而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好处。的确,但凡成功人的背后都深藏着智慧的结晶,他们很聪明但从来不自以为聪明。“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7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3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张扬,保持愚者形象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内涵实质[5]。老子主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荀子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这些论述都是要求人谨言慎行,做一个真正隐士智者,而不是一个无知草包随大流的人。狂妄自大、自我骄傲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以我们要含蓄,要以“大智若愚”的智慧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做一个道德涵养深厚的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圣人皆孩之”。老子告诉人要回归人最原始的赤子心态,那样你就会精力充沛,不会被外物所困扰,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做一个智者可以远离纷争,冷静清楚的知道什么才是自己需要的和不需要的,做什么事对自己和他人有利有弊的。

在当今以现实为主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往往表现我们很聪明、智慧,一点小亏都不会吃的心态。在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时刻紧绷着那根快要断了弦的情绪,我们把压抑和不满都埋藏在心理,从而使自己埋下了消极、、焦虑、忧郁的种子,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它随时都可能发芽,在不定期的时候给自己当头一棒。时不时的自嘲一下做一个“愚人”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法,削减自己烦恼情绪的同时,也会带给别人一些快乐,这种自我解脱的方法一直都有人在学,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算是学的淋漓尽致了。碰到不好或是很气愤的事情时,先把自己冷藏起来,缓一缓再去考虑怎么去解决事情,不要把冲动这个“魔鬼”随时随地的放出来扰乱自己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行为。“一个人应该永远保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态度,千万不要自满自大、自以为是”[6]。为人低调、谦虚,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有海南百川的境界和强者求己的心态,不抱怨不嫉妒,在纷扰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健康纯朴自然的慧心。

(四)“不妄为,常知足”

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十大贪官梁冀,赵高,董卓,魏忠贤,严嵩父子,王振,朱勔,噶礼,杨国忠,和珅.其中以和珅最为代表,共贪污8亿两白银,嘉庆四年(1799)定其20大罪状,赐死。查没金银、珍宝极多,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谚。到现在“房哥”“房姐”及以余振东为首的亿元大贪官都落入法网中,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告诉我们“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觑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虽然我们的知识积累的越来越多,欲望也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要用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来达成我们的想法,越是不妄为反而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人可以不自满不断更新完善自己,但不可以不知足,不知道万事皆有“度”。国外有谚语叫“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比人多跑一步的人是圣人,比人多跑两步的是疯子”。 国内有谚语叫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过犹不及”。“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32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2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1章)。老子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我们要顺其自然,知道适可而止、不居功、常知足。历史上就有很好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范蠡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临时的荣华富贵而去追求生命的解放和自由,张良见证了“前年杀韩信,去年醢彭越”血的代价也认识到该是自己退隐的时候了,同样选择了自由和生的希望。最可悲的就属韩信了,不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斐《自由与爱情》,同样老子也说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只要我们掌握好“度”,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懂得名与利都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样我们才可以心安理得的保持好的心态和平安的生活。

懂得知足的人都是圣人,因为他们的心态很阳光,并且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生活,把名和利都抛在脑后不去刻意满足它。老子

认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6章),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都是满足的。我们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给定的区域活动,不要涉及那些死亡领域,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良心背道而驰。老子忠告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0章)又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老子把“不知足”看作是人的最大弊端,把“知足”守住人本性的东西看成是长久安康的关键。现实世界中的诱惑太多,我们要知道安定知足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才能有一颗清明的心,才能看见自己身边的幸福和快乐,让自己的身心达到饱满的状态,过上健康顺心的生活。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

现代社会的进步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高速的体验,飞机、汽车、地铁、高铁的发明缩短人们往返两地以及多地时间。于是大家生活的节奏也随着火车一样一直在提速,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心理堆积的“垃圾”也越来越多了。电话、手机等聊天工具的发展,反而忽略人与人最直接的情感碰撞。大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你争我夺,心早已是千疮百孔、心浮气躁了。老子主张致虚、守静。“致虚极,守静笃”(16章)“清静为天下正”“不若守于中”(45章)。在老子看来社会纷纷扰扰过后,终究还是要回归各自的“虚”和“静”中,人在忙完之后也会回到自己原始的状态中去。保持空心状态,及时清理堆积在心中的“垃圾”,以绝对的静心来看待周遭事物,其实生活一直都是那个样子。我们的眼因我们的心不静不虚而扭曲了事物本真的那面。现代人都要活着,活着就要工作就要挣钱,怎么来保持那份“虚”和“静”呢?心里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定期的做一下清理和维护,和驴友、家人、朋友空闲时登山、徒步、远郊,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或是找自己的好朋友宣泄一下自己郁闷和愤怒之心,也可以放声呐喊。最好首选没人的地方或是KTV,总之你爱好的你感兴趣的事都会适当的

转移你心理负面的情绪和压力。

保持心灵上的“虚”和“静”,舍掉盲动、乱动,这样我们就能顺应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摆脱欲望名利对人心性的困扰,是自己的心性处于虚静平和的自然状态中。

(六)“天下之至柔”

老子推崇“柔弱胜刚强”的处世哲学,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老子告诉我们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人们的思维定势里通常认为刚强可以战胜柔弱,现实生活中也总表现出很多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案例。我们应该跳出这个误区,“刚”与“柔”、“强”与“弱”都是辩证的关系,老子与众不同地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老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柔”的好处,我们如果处于不好的不理想的人生阶段可以学习老子“天下之至柔”的思想,处于柔弱我们定当不断积累,由量变以求达到质变的过程,那样我们就可以达到“柔之胜刚”的境界了。为什么绝大部分的人没有成功?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老子的告诫“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

在人与人之间相处中避免不了要磕磕碰碰,这时我们要学会谦让,时刻铭记“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只有秉承容人之量,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样平和的生活才更加适合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结 语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许多道德缺失的现象,如“封口费”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老人摔倒不敢扶、地沟油、毒奶粉等等。所以在保持心理健康的同时,要加强对道德的培养,用传统的道德观培养当代人的健康人格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集腋成裘,积恶成疾。聚沙成塔,积善成德。善,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点到面。恶,无论多细小我们也要抛弃,从微至巨。理想人格的高尚与否,就在于它的道德观中是否包括对人的帮助、对社会的奉献,即自我完善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等。

其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长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何不多一份包涵。宽容是一种文明胸怀,一种仁爱的光芒,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这样人们的生活多了一份感激,少了一份抱怨。自我意识的培养同样是对传统道德观的一种完善。

最后,“诚信”不单指人的“言”与“行”相一致,还指人们对自己本真的一种坚持态度。“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以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情操。诚实守信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莎士比亚说:“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个人若是能理解和信任他人,就是对他人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这何尝不是一种健康人格的品质呢?

“心理健康不仅是临床心理学的目标状态,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完满状态”[7]。老子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其智慧的结晶得以保存不单是中国的荣耀同时也是世界的荣耀。老子用自己的智慧留给后人无尽的财富,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很有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2]卢家楣.《心理学(修订版)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 张爱菊.老子的健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4]白瀚生.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5] 郑春兴.《道德经》[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7.4

[6]黄之晖,任俊.《道德经》中的积极人格与美德[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6月第26卷第3期.

[7]刘茜.老子的健康心理思想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第26卷第129期.

致 谢

大学四年转眼间就到了,马上毕业的我感觉自己知识的掌握过于匮乏。在牡丹江师范学院这三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和最宝贵的知识、经验,这些珍贵的知识和经验会伴随着我今后人生的拼搏之路。

完成这篇毕业论文,首先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我的和蔼可亲的导师——周向欣老师。指导我的论文包含了她宝贵的精力,凝聚了她很多的心血和智慧,每回给老师打电话她都在忙碌中,只要一有闲暇时间就会帮助我指出论文的欠缺与不足,好让我及时改进。周老师的那份热情、认真、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对我今后人生的一种鞭策。我还要感谢在我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时给我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良好建议的胡镇江老师、马莉老师等。更应该感谢我的同学兼挚友,你们的帮助让我找回了自信同时也奠定了我写论文的基础。

还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的网友们,你们给我收集的资料对我的帮助很大。有朋友帮助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幸福的味道。能认识你们,感觉真好。

谢谢所有关心、爱护、帮助我的人!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相关内容

  •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 法学专业<学年论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学 时: 4周 学 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论文 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学年论文是学生在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 ...

  • 论文评语怎么写
  •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基本完整,语言也比较通顺,没有大的语法错误。问题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袭的痕迹。应当说,完成这篇论文所需的材料已经具备,作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稿评语: 在一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合并了某些不必要的段落 ...

  • 博士三年学习计划
  • 博士三年学习计划 虽然博士和硕士同属于研究生阶段但博士阶段的学习并不是硕士阶段学习的机械重复或简单延续二者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知识层面上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博士阶段的学习不仅仅是对一些基本专业理论的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理论发展前沿的把握和探索以研究为主一方面对专业理论的反思并作一些实证性研究另一 ...

  •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表
  • 延边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审核表 学 院 理学院 指导教师 姓名 XXX 专 业 XXX 职称 XXX 题目名称 XXXXXXXXXX □ 论文 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类 □应用基础研究类 □应用研究类 社会科学:□基础研究类 □应用研究类 □综合研究类 □ 设计 □工程类 □装备装置类 □产品 ...

  • 回访母校策划书初稿
  •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13届毕业生 回访母校活动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南京十二中13届毕业生回访母校团队 承办单位:南京十二中 合作单位: 2014年04月01日 策划组 南京十二中13届毕业生回访团队简介: 忆·归小队由南京十二中13届毕业生中的位组成,队名取自诗句"忆往昔几许沉吟,不倩 ...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学论文写作经验谈
  •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英语教学论文写作经验谈 一.为什么要撰写英语教学论文? 前不久某报开辟专栏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要不要论文"的专题讨论,引起不少读 者的"共鸣".有人认为论文不能作为职评的基本条件,因为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 人,无需撰写论文. 我认为 ...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写作毕业论文并参加答辩,是中央电大对法学本科学员的基本要求.通过答辩即取得规定的学分.为了顺利过关,请注意以下问题: 一.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 二.关于论文选题 我们采用规定题目和自选题目相结合的办法,以自选题目为主,题目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政法战线工作的同志,选题应当尽 ...

  • 论数学提问能力的毕业论文初稿
  • 论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提问问题的能力 [摘要]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通常表现在数学课堂中提问问题的能力上,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的能力有基于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询求解决方案的.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借助直觉.想象和灵感的作用,打破原有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系统,给创造性思维过程添加创造性 ...

  • 毕业论文中期小结
  • 从本科毕业论文的布置至今已有将近六个月的时间了,距离论文答辩还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现在做论文中期总结非常有必要。一是为总结之前的工作,检查之前的不足,借鉴之前的经验;二是为论文答辩做充足的论文方面以及答辩组老师方面的准备。本总结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论文的征题 本系自xx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