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

表 2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 时 间 史 实

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40 年代末期)

1917 年 1918 年 20 年代初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1926 年—1927 年 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片。 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 (1919 年改称“影片部” ) ,拍摄“教 育” 、 “风景” 、 “时事” 、 “新剧” 、 “古剧”等五类影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 金陵大学农学院郭仁风教授带领学生试拍种棉教学电影。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 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金陵大学农学院自行摄制“动片” (电影) ,并在各地放映。 商务印书馆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并继续以文化教育为主 旨, 拍摄了 《长江名胜》 、 《卢山风景》 、 《东方六大运动会》 、 《盲童教育》 、 《养真幼稚园》 、 《驱灭蚊蝇》 、 《养蚕》等教育电影。 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建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所属的研究实验部、教育实 验区,俞庆棠亲自兼任研究实验部主任。该部除研究实验开展民众教育 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 16 毫米的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 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 金陵大学理学院购买了柯达 A 型 16 毫米无声放映机和一些教育影片, 在教学中放映。后又同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柯达教育影片 60 多部 (1936 年统计数) 。 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将教育电影作为该委员会最 重要的工作。 大夏大学理学院开展幻灯、播音教学。 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了一台 7 灯收音机,按时收听电台节目。 “一、二 八”事件时,他们利用收音机转播战况,向民众散发消息。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教育电台,播送教育节目。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主席,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 教育电影化。 无锡各界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 50 瓦(后扩大为 100 瓦) 的无线电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成为 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均有 收听。 陶行知在筹划工学团时,要求工学团的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须运用无 线电收音机及活动电影在最短时间内收最佳之效果。 ” 上海群学社出版徐公美《电影教育》一书。 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购买机件,租借影片,将大礼堂 作为放映厅,于 1934 年元旦正式开放,在社会教育中开展了电化教育。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被教育部指定为 “罗马

国际教育电影协会” 中国分会。 大夏大学理学院自设广播台。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提出“电化教育”名称,内容包括当时的 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

1928 年 1928 年 1930 年

1930 年 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 6 月 1932 年 7 月

1932 年

1932 年 1933 年 1 月 1933 年 12 月 1933 年 1933 年 1933 年

1933 年—1937 年 1934 年 4 月 1934 年 1934 年

镇江民众教育馆编印《教育电影半月刊》 ,通过《苏报》发行。 陶行知在培养小先生规划中提出: “山海工学团从四月一日起实现电化 教育。电影说明书、无线电广播节目都要重新编过,使之成为活动教科 书。 ” 金陵大学理学院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正式改组为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 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了《蚕丝》 、 《国术》 、 《童子军》 、 《水泥》等教育影 片。 范谦衷在金陵大学理学院编的《科学教育》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了《视 觉教育》一文,提出“在中国庞大之民众,欲普及教育,促进民智,提 倡科学,唤起民众,舍教育电影及其他视觉材料外,实无更善之辅助。 ”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中国电影年鉴》 。 陶行知租汉口市电台设立小先生普及教育讲座。 陶行知租上海中西大药房无线电台播放教育节目。 教育部购置了 1000 台收音机分发各省、市教育厅,并要求教育厅敦促 所属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期装设收音机。 教育部举办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无线电收音指导员训练班,培养 开展播音教育的技术人员。 由金陵大学理学院、农学院教授集体创作,中央电影摄影场制作的农村 教育短片《农人之春》在比利时农村电影国际比赛会上荣获特等奖第三 名,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奖的作品。 新安旅行团一共 14 人,最大的 17 岁,小的不满 10 岁,在汪达之带领 下,从江苏淮安出发,走了 22 个省市,深入穷乡僻壤,行程 5 万多华 里,利用电影进行国难宣传,被我国电影界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 流动放映队” 。 教育部聘请专家通过中央广播电台播送教育节目。 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城西分场定名为“电化教学讲映场” 。从 1933 年到 1935 年,共放映各类教育影片 272 种,受教育的群众达 56.8 万人次。 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由系主任陈友 松讲授。 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 81 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 每区要求配放映机和发电机各一台,电影片由教育部供应,各省教育厅 局转发各地巡回放映。 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 育”名称正式启用。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与电播专修科

(简称 “电专科” ) ,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教育电影部。 彩色胶片刚问世,金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就在日本的北海道成功地拍下 了日蚀的彩色片《民国二十五年之日全食》 。 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 ,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 6 期。 赵鸿谦编译出版《日本之电影教育》 。

1934 年 1934 年 1935 年 3 月 1935 年 4 月 1935 年 6 月 1935 年 7 月

1935 年 7 月 27 日

1935 年 10 月 10 日 1935 年 10 月 1935 年

1935 年

1936 年 7 月

1936 年 7 月 1936 年 9 月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7 年 1 月 1937 年 2 月 1937 年 6 月 1937 年 7 月 1937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9 年 11 月 1939 年 1940 年 1 月 1940 年 4 月 1940 年夏 1940 年 11 月 1941 年秋 1941 年 9 月 21 日 1941 年 1941 年 1941 年 1941 年 1942 年 1 月 1942 年 3 月 15 日 1942 年 12 月 1 日 1943 年 5 月 1943 年 5 月 1943 年 6 月 1943 年 11 月 12 日 1943 年 1943 年 1944 年 6 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宋堂亮《教育电影概论》一书。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宗秉新、蒋社村《教育电影实施指导》 。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谷建尘《教育电影》 。 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友松《有声的教育电影》 。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到华北拍摄电影,并附有文字记载《抗战前夕 万里猎影记》 。 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 41 个。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南京举办第二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 班。 镇江民众教育馆研制了“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 ,深受民众欢迎。 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与金陵大学理学院合作,创办 电影播音(电化教育)专修科,学制二年。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重庆举办第三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 班。 教育电影部与教育部合作,制作教学幻灯片。 浙江省教育厅电化教育服务处创办《电教通讯月刊》 ,共出刊 6 期。 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派孙明经随西康考察团拍摄教育电影《西康》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改名为电影部。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孙明经回国,担任电影播音专修科主任和电影部主任。 金陵大学理学院潘澄侯等航拍《1941 年之日全食》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教学人员来自停办电影播音 教育专修科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戴公亮任科主任。 一些省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教育厅内设立电化

教育服务(辅导)处。 卫生署成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实验院在原有摄影室的基础上,成立电化 教育室,拍过一部动画片“卫生救国” ,后转为制作幻灯片和幻灯卷片。 教育部在重庆北碚成立“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从 1942 年到 1945 年 摄制了《采煤》 、 《疟疾》 、 《家庭副业》等影片 30 多部。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印发《电化教育重要法令》 。 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电影与播音》月刊,孙明经任主编。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创办《电教通讯》 ,不久即停刊。 金陵大学电影部为徐悲鸿拍摄《奔马图》作画全过程。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到金陵大学参观,并观看了金陵大学自制 影片《成都平原》 、 《自贡井盐》等。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推举孙明经担任教课组副主任。 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卓有成绩,应予嘉 奖。 ”的嘉奖令。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 教育部选定金陵大学拍摄的电影 48 部,复制 300 套供全国使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都分会成立。

1944 年 6 月 1944 年 7 月 至 1945 年 6 月 1945 年 5 月 27 日 1945 年暑期 1945 年 1946 年 4 月 1946 年 6 月 18 日 1946 年 7 月 1946 年 1947 年 1 月 1947 年春 1947 年 3 月 1947 年 4 月 1947 年 11 月 1947 年 11 月 1947 年 1947 年 1948 年 9 月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9 年 5 月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赠金陵大学电影部纪实影片 22 本。 金陵大学影音部为联合国影音宣传处在四川、西康两省设立放映站 80 多个,共放映 2700 多场,观众达 300 多万人次。 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选出理事 19 人、监事 7 人。魏学 仁任要职。 金陵大学理学院在重庆又一次举办放映训练班。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电化教育系。 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编辑工作,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 刊物。 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 会。 孙明经、罗静予、杜维涛发起“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 (简称“影音 座谈会” ) ,每两周一次,共举办 43 次。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专修科恢复招生,改名为电化教育专修科, 戴公亮任科主任。 金陵大学“大学之声”教育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金陵大学全校有 14 个系 104 位同学选修影音课程。 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杜维涛同时选 派去采购设备。 金陵大学电影部改名为影音部。 金陵大学前后共拍摄电影 135 本。 行政院新闻局编印《电化教育》一书。 《电影与播音》杂志改名为《影音》月刊。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后改

为直观教育馆),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因经费困难, 《影音》月刊宣布暂时休刊。共发行了 63 期,合计 1468 页。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成立十周年纪念,计划将专修科改为电影工程系。 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视听教育”课。 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光涛《电化教育概论》 。 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书局出版杜维涛翻译的戴尔的著作《视听教学法之理论》 。

奠基阶段(40 年代末期~70 年代中期)

1949 年 11 月 1949 年 1950 年 10 月 1950 年 11 月 195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下设科学普及局,该局下设电化教育处 (后改为幻灯处) ,由萧树滋负责电教工作。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 文化部召开当时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北京、天津五省二 市幻灯工作会议。萧树滋主讲“幻灯教学课” 。 文化部在南京举办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员达 2000 多人。临结束前, 增加幻灯教学的内容,由萧树滋主讲。 在北京建立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

1950 年 1950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2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3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1957 年 1958 年 5 月 1 日 1958 年 7 月 1958 年 12 月 26 日 1958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59 年 9 月 1959 年

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电化教育所,任务为普及电化教育,制作卫生 教育电影片、电动模型。三年中共拍摄卫生教育影片 18 部。 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开始运用录音进行教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举办《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讲座。 北京市利用幻灯举办抗美援朝宣传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部召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 的选修课。 萧树滋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名为中国幻灯公司,后改名为北京幻灯片制片 厂。 西北大学设立电教室,由高汝淼任室主任,开设电教课。 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出版《幻灯工作参考资料》两期。 萧树滋在《卫生宣传工作》创刊号发表文章《幻灯片——宣传儿童卫生 的有效武器》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全国大专院校调整,金陵大学影音专修科、影音部全体教职员、学生并 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 。 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 贵州省贵阳医学

院购进实物反射幻灯机,用于辅助教学。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教育局合办“文化补习”广播节目。 北京外国语学院建立电化教室。 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电教室,购置了钢丝录音机、幻灯机、电影机,进行 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 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电化教育课程大纲,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语音实验室,开展外语播音活动,积极开展电化教 育。 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创办广播函授学校。 上海市创办工农业余初中文化广播学校。 上海第一医学院利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并自拍无声教学影片。 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 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科技教育片《电视》 。 天津市红专广播电视大学成立,1959 年改名为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 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建立“电影、幻灯教学小组” , 统管全院电化教育工作。 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 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电化教育,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辅 助教学。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北京师范学院成立首都教育电影厂。 原北京电视台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汉语拼音字母电视教学 讲座》 。 上海外国语学院建成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楼内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 映厅、电影教室、语言实验室等。

1959 年 1960 年 2 月 5 日 1960 年 2 月 1960 年 3 月 1960 年 4 月 1960 年 4 月

哈尔滨市筹建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 温州地区开办农业技术广播学校。 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也开办电视教学,教学节目都 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播放。 北京市将北京师范学院首都教育电影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军、科教片 室与北京市卫生局的电影摄制组合并组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教育部成立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备处。 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建立上海电视大学。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 作了《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必须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如唱片、 录音带、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充分配备必要的仪器、模型等新 式教具。 ” 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教学电影工作的通知》 。 江苏省创办广播师范学校。 教育部召开普通教育教学影片工作汇报会。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筹建处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由北京市 教育局副局长汪通琪兼任。 沈阳市成立了一个 7 人的教育电影工作组, 1962 年改为沈阳市教学电影 幻灯组。 上海师范大学在物理楼设电教室,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 沈阳市创办广

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两校合并为哈尔滨市广播电视 大学。 萧树滋为西北师院开设《电教教法》和《电教实验》课。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联合开办山西省教师进修广播学校,教材 与讲授均由山西教师进修学院函授部负责。 广州市开办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师范学院在“电影、幻灯教学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电影教学 工作站” (简称“电影站” ) ,重组“广播站” ,统一负责电化教学工作。 北京市举办广播函授学校。 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电影、幻灯、录音教学活动。 李龙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开设《电影、广播与教学》选修课。 北京电化教育馆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总结几年来北京市利用电影、幻 灯、录音进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 在沈阳市教学电影幻灯组的基础上进而成立沈阳市电化教育馆,由沈阳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乃斌兼任馆长,市教育局计财处处长虞之民兼任副馆 长,编制 35 人。 教育部部长何伟到北京电化教育馆参观并肯定电教馆的工作。 山西省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山西省青年广播学校,并于当年 11 月 12 日 开学。 吉林省教育厅在其所属的教学仪器社内设电化教育组。 黑龙江省在教育学院内设电化教育研究室,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设

1960 年 4 月

1960 年 5 月 1960 年 8 月 1960 年 10 月 19-21 日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1 年 9 月 1961 年 11 月 1962 年 1962 年 1963 年 3 月 1963 年

1964 年 1 月 1964 年 1964 年 1964 年 1964 年

电化教育实验点。 1964 年 1965 年 6 月 1965 年 11 月 30 日 1965 年 1965 年 1966 年至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10 月 1973 年 1973 年 1973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0—11 月 1975 年 1975 年 四川省成都、重庆两市成立电化教育工作队。 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馆,内设资料室、电影放映队,人员达 40 多人。 教育部在沈阳举办沈阳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展览,介绍沈阳市 30 多所学 校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辅助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同时召开电化教育座 谈会,全国有 27 个省、市的代表参加。 北京电教馆将放映队改为电化教育工作队,将电影、幻灯、录音等方面 的推广工作,统一由电化教育工作队负责。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举办了三期电化教育干部训练班,为各区、县培训了 100 多名技术人员。 因历史的原因,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内蒙古师范学院恢复广播、电影教学工作,并出版《无线电广播技术手 册》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始恢复工作。 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重新筹建电化教育组。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筹建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 北京大学成立电化教育

组。 哈尔滨电视大学恢复招生。 黑龙江省成立函授广播学院,学院内设立电化教育办公室,对外称黑龙 江省电化教育馆。 内蒙古师范学院举办电影放映人员培训班。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李运林任研究室主任。 河南省成立电化教育组。

发展阶段(70 年代末期~90 年代初期)

1977 年 8 月 1 日 1977 年 12 月 9 日 1978 年 2 月 6 日 1978 年 2 月 24 日 1978 年 3 月 11-17 日 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汇报工作时,同意建立中央电化教 育馆。 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举办面向全国的电视教育讲座,由原北京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负责播出。 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 大学的请示报告》 。 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 ,程光同志任组长。 电化教育组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汇报会” ,修改提请“全教会” 讨论的《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规划》 。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到会讲话指出: “要制订加 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 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 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 。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展出幻灯机、投影 器、录音机、电影放映机、闭路电视系统设备等电教器材,向代表介绍 电化教育的作用和电化教育设备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派出考察团到比利时、法国参观教具展览和考察电化教育。

1978 年 4 月 22 日 至 5 月 16 日

1978 年 4 月 29 日 到 5 月 13 日 1978 年 4、5 月间

1978 年 5 月 1978 年 7 月 24 日 1978 年 7 月 26 日 1978 年 8 月 17-30 日 1978 年 8 月 23 日 1978 年 9 月 1978 年 10 月 16 日 1978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1 日 1978 年 11 月 1978 年 1978 年 1979 年 1 月 4 日 1979 年 2 月 6 日 1979 年 3 月 25 日 至4月7日 1979 年 3 月 31 日 1979 年 4 月 3 日 1979 年 6-7 月

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 步规划》 (讨论稿) 。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 的请示报告》 ,于 8 月 30 日获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开办教育电视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联合组织香港菲林模影 机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该展览会之前曾在广州、上海 展出。 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办公室报送《关于教育部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 教育

电影制片厂的意见》 ,建议原则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出访日本、加拿大时,重点了解理工科教育和电化 教育。 应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和英国视听辅助教育全国委员会的邀请,教育部 派团参加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年会并考察英国的电化教 育。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幻灯教学汇报会” ,会后印发了《关于全国幻 灯教学汇报会的总结》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在原址恢复工作。 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电化教育 方向,培养人才。 天津市大学分校电教中心成立,1983 年改为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留学生管理司和电化教育局的报告》 , 明确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电化教育局(教育部归口管理学校电化教育工作 的机构)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 28 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 电化教育局组团到香港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发出《关于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 。 教育部关于省广播电视大学性质问题的复函。 教育部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原甘肃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研 讨班” 。与会期间,37 所院校代表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 推选程光为会长,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为理事。 教育部电教局在兰州召开座谈会,就培养电教人员的迫切性、师范院校 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电教短训班,以及如何开设 电教专业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小学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暂行规定》 。 教育部派团到美国、加拿大考察电化教育,为期 40 天。 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职工高等院校脱产、半脱产学习的学员工资 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 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萧树滋为西北师大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在五所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会议上,南国农提出应该加上“电化教

1979 年 6 月 25-28 日 1979 年 10 月 5 日 1979 年 10 月 7 日 至 11 月 27 日 1979 年 12 月 7 日 1979 年 1979 年 1979 年

育”一章。 1980 年 4 月 25 日 1980 年 6 月 3 日 1980 年 9 月 1980 年 9 月 1980 年 11 月 13 日 1980 年 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电化教育》 (双月刊) 创刊。 新疆电化教育馆成立,与新疆教育电视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 电教局局长程光请萧树滋和南国农起草《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电化教育研究》第一期在西北师范大学创刊发行,由南国农任主编。 教育部批准启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印章,原“中央电化教育馆筹

备处” 印章作废。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成立学校电教中 心。 国家农委、农业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等 10 部门联 合举办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1987 年 2 月改名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 校)开学。 教育部组团参加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 (WCCE) 。在会议上,前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叶尔肖夫作了“程序设 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的主题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杭州召开“电教课程教材讨论会” ,草拟了高师和中 师“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大纲,搭起了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最初框架。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电化教育工作座谈会。 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发出《关于电化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意见》 。 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两期“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 中央电教馆委托广州、江苏、上海高校电教研究会和东北三省电教协会 分别在广州市、南京市、上海市和沈阳市举办了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 导讲习班” ,培训编导人员 311 名。 教育部电教局与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市电教中心、天津市电视研究所、 天津大学联合举办两期“摄像机、录像机维修技术培训班” ,共培训技 术人员 160 余名。 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和华东师大 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课 教师进修班” 。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第二期摄像机、录像机维 修技术培训班。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太原市举办“教学电视录像节目制作技术培训班” , 为各地培训学员 78 名。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西北师范学院电教中心、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编写 《电教资料简介》 (1978-1981)在内部交流。 余也鲁教授和施拉姆教授首次来华,在华南师范大学做传播学学术报 告。

1981 年 7 月

1981 年 8 月 1981 年 9 月 7-13 日 1981 年 10 月 8-16 日 1981 年 10 月 31 日 1981 年 11 月 7 日 1981 年 12 月 17 日 1982 年 3 月至 10 月 1982 年 3 月至 12 月 1982 年 9 月 1982 年 9 月 至 1983 年 1 月 6 日 1982 年 10 月 8 日 至 12 月 7 日 1982 年 12 月 1-21 日 1982 年 12 月 1982 年

1983 年 3 月 21-31 日 1983 年 6 月 3 日 1983 年 6 月 1983 年 7 月 14-22 日 1983 年 7 月 16 日 1983 年 9 月 1983 年 10 月 7-13 日 1983 年 11 月 7-19 日 1983 年 12 月 7 日 1983 年 1984 年 3 月 1984 年 4 月 20-23 日 1984 年 5 月 17-23 日 1984 年 9 月 15 日 1984 年 1984 年 1984 年 1985 年 1 月 17-22 日 1985 年 2 月 16 日 1985 年 8 月 1985 年 9 月 6-12 日 1985

年 9 月 1985 年 9 月 1985 年 10 月 1 日 1985 年 11 月 24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石家庄市举办“教学幻灯、投影片制作新工艺培训 班” ,为全国省级电教馆和重点师范院校电教中心培训技术骨干近百名。 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萧树滋《电化教育》一书。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长春市召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研 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 28 所高等师范院校担任电教课程的教师和电教中 心负责同志。 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 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 ,会上提出了电 化教育工作的方针。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在会上作了《适应教育事 业发展需要,努力开创电教工作新局面》的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南京市举办“全国高校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研讨班” , 170 名人员参加。 教育部印发 《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和黄辛白同志的讲话。 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 ,前后共四期。 由高教部批准,电教局和中央电教馆主持建立“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 组” ,南国农任组长,李运林任副组长。 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持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教教材编审组” 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安徽省召开电教理论和电教实验研讨会,讨论了中 师《电化教育基础》和高师《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草稿。 经电化教育局报请教育部领导同意, “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筹备组” 从即日起改为“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 。 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 “计算 机要从娃娃抓起。 ” 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 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邀请,中央电化教育馆周君达 和南京大学辛显明、邱质朴三人参加了 AECT1985 年会。 “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正式办公,并起用该社公章。 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织编写并审定的《电化教育学》 (南国 农主编) 、 《电化教育基础》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电化教育改革研讨会” ,有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教系统和部分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助教 育学术交流会” 。 内蒙古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专科班正式

招收第一批成人大专学生。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共同起草的《非书资料著录规 则》 ,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开始实施,编号为 GB3792.4-85 中央电化教育馆委托河北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电化教育教材制作培训

日至 12 月 14 日

班” ,培训学员 110 名。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 国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 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新的 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 其值得注意” 。 提出 “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电教局支持下成立的《电化教育丛书》编委会,聘南国农、李运林、 李奈为主编,制定了电教专业 15 门课程和 23 种电教丛书的编写计划。 教育部批准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 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成立。 李运林、李克东合编的《电化教育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 。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审片会” ,从 1084 部录 像片、电影片中选出 385 部提供试播。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学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参加普通高考高中 毕业生的通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等九部委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 通知》 。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中学理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中国教育电视”于 6:00 整开始通过卫星向全国试播。 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中师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 国家教委办公厅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工作会议”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 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国家制订并实施 “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 其中第三十二章 “发 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第五条要求: “广泛推行广播电视教学 形式。 ‘七五’期间要开设专用教育频道,扩大电视教育的覆盖率,并 采用其他手段大力发展电视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根据需要和办学 条件

,逐步增加面向社会的招生。各地还要以大、中城市为主,创办和 发展广播电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各级电化教育馆的建设,组织高 水平的师资制作多学科系列化的音像教材。 ” 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高等师范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调整委属电教机构分工的通知》 ,将局、馆 分开,电教局为教委机关行政司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教委直属事业机 构,不再行使国家教委有关电教工作的行政职能。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6 年 1 月 1986 年 2 月 25 日 1986 年 3 月 23-30 日 1986 年 4 月 2 日 1986 年 4 月 9 日 1986 年 6 月 23 日 1986 年 6 月 25 日 1986 年 7 月 1 日 1986 年 7 月 24 日 1986 年 9 月 2 日 1986 年 10 月 1 日 1986 年 10 月 5-8 日 1986 年 1986 年

1986 年

1987 年 1 月 22 日 1987 年 2 月 20 日

1987 年 4 月 11 日 1987 年 5 月 18 日 1987 年 6 月 30 日 1987 年 7 月 7 日 1987 年 7 月

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电化教育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工作有关问题的说明。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卫星电视教育工作的报告》 。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实行师范函授与卫星电视师范统一教学管理问题 的复函。 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 的几点试行意见。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成立。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非书资料分类法》研讨会,出席 会议的有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北京中心、机械委电教研究会、北京国 际关系学院、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上海外语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工学院,以及湖北 省电教馆等 18 名非书资料管理与研究人员。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正式成立。 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设置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的通 知。 国家教委批准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增设电化 教育专业,学制四年。 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全国电化教育 的开展。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作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电 化教育》的重要讲话。 国家教委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 ,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 建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1993 年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国家教委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 育研究中心” ,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 (1992 年改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现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中心” ) 。 国家教委印发《关

于加强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受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的委托,上海市和江苏省高校电教研究会在上海 交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电教教材编制理论研讨会” ,50 所高校的 11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北京举办以普教系统为主的“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 , 培训学员 30 名。 国家教委印发《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和《省级电化教育馆暂行 规程》 。 中央电化教育馆与南京航空学院、总参 58013 部队联合研制的《非书资 料微机管理系统》 ,在南京通过专家鉴定。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编制的《非书资料分类法》在北 京通过专家鉴定。 国家教委关于转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地方小功率教育电视台 频道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技术词典》编译的 《英汉教育技术词典》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 年 9 月 13-18 日

1987 年 10 月 1987 年 11 月 3 日 1987 年 11 月 18 日 1987 年 12 月 21-26 日 1987 年 1987 年

1987 年

1988 年 3 月 28 日 1988 年 3 月 31 日 至4月5日 1988 年 5 月 16 日 1988 年 6 月 6-26 日 1988 年 6 月 20 日 1988 年 12 月 1 日 1989 年 3 月 25 日 1989 年 4 月 24 日 1989 年 4 月

1989 年 5 月 11 日 1989 年 8 月 1 日 1989 年 9 月 14 日 1989 年 1990 年 4 月 1990 年 8 月 28 日 至9月5日 1990 年 9 月 18 日 1990 年 11 月 17 日 1991 年 5 月 1991 年 6 月 17 日 1991 年 10 月 1991 年 10 月 1991 年 8 月 1991 年 1992 年 5 月 23 日 至 7 月 11 日 1992 年 9 月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全国电教处长及有关负责人培训研讨会上,首 次提到中国电化教育的三大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学校电化教育系 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三号令: 《地方教育电视台站设置管理规定》 。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五号令: 《电视师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 》 。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改为电化教育司。 国家教委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 北方地区开设电化教育专业的 14 所高等院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学 科建设研讨会,并建立了“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 组” 。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国家教委印发《电视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活 动。该项目于 11 月 30 日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 课题。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县电化教育中心设置暂行规定》的通

知。 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 。 河北大学受“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的委托,主 持召开了“教学设计研讨会”,首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规 模地、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 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 委员会” 。 “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 活动圆满结束, 历时 50 天, 途径 17 个省、 市、自治区,行程 12800 公里。 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更名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教材出版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文件中提出: “积 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 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 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 国家教委撤消电化教育司。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 助教学研讨会。 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 学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 国家教委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日常工作机构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 室。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94 全国中小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 经国家教委批准,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

1993 年 2 月 13 日

1993 年 4 月 1993 年 8 月 11-13 日 1993 年 1993 年 1993 年 1994 年 4 月 1994 年 8 月 1-5 日 1994 年

委员会”更名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 1994 年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深入发展阶段(90 年代中期以后)

1995 年 1 月 1995 年 4 月 1995 年 10 月 1995 年 1995 年 1995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6 年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高利明《教育技术学的 AECT1994 定义及启 示》署名文章,开启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大讨论。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1995 年会。会上以“世 纪之交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为题进行的研讨,对 AECT1994 定义起到了肯定与宣传的作用。 《教育法》正式颁布。 第一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主任委 员由顾明远担任。 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 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 “电化教育专业”自学考试 于当年开考,主考单位

是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内开始招收教育技术方 向硕士研究生。 国家教委将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更名为 《高 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 教育的实验研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教科 规办[1997]04 号文) 。 国家教委正式印发《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 国家教委发布关于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通知。 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 。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1997]8 号)确认北京景山学校等 433 所 学校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项目被正 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教科规办 [1997]10 号文) 。 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不久也加 入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 专业博士学位点。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明确了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地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征求对

1997 年 1 月 1997 年 7 月 14 日 1997 年 9 月 2 日 1997 年 12 月 1997 年 12 月 31 日 1997 年 1997 年 1997 年 1998 年 9 月

1998 年 1999 年 1 月 13 日 1999 年 1 月 1999 年 6 月 13 日 1999 年 11 月 26

日 1999 年 1999 年 2000 年 1 月 2000 年 2 月 2000 年 5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8 月 1-3 日 2000 年 10 月 23 日 2000 年 10 月 25-27 日 2000 年 12 月 19 日 2000 年 2000 年 2000 年 2001 年 2 月 24 日 2001 年 4 月 2001 年 6 月 8 日 2001 年 6 月 14 日 2001 年 6 月 2002 年 2 月 2002 年 3 月

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 。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 《中国电大教育》杂志从本年度第 9、10 两期合刊起更名为《中国远程 教育》 。 教育部“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第一期培训班结业。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

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 》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上海启动。 教育部颁布《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 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 15 所高校为第二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 随后又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等 11 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教育部颁布《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院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 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 。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兰州联合主办“南国农先生教育 思想与实践研讨会” 。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2000]1 号)确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等 528 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10 年的时间, 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 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 发展。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点正式获得批准。 教育部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 远程教育项目(简称“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项目” )启动仪式在贵州举行。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 》V1.0 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 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教育部教技司成立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的现代 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 11 项试用标准》V1.0 版。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被批准 为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 AYA010034) 。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 批准号:DYB010825) 。 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征求意见 稿。

2002 年 3 月 2002 年 10 月 2002 年 11 月 19 日

2002 年 11 月 2002 年 2003 年 2003 年 9 月 8 日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 CAET) 。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改名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 员会,同时成为全

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 点。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 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 2003 年继续试 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 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 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把教育信息化建 设列为六大工程之一。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史”方向硕士研究 生,并确立了“教育技术史”博士培养方向。 教育部设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启动培 训项目。

2003 年 9 月

2003 年 11 月 2004 年 3 月 2004 年 12 月 2005 年 8 月 2005 年 9 月

表 2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 时 间 史 实

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40 年代末期)

1917 年 1918 年 20 年代初 1921 年 1922 年 1923 年 1926 年—1927 年 商务印书馆开始拍摄电影片。 商务印书馆专门成立“活动影戏部” (1919 年改称“影片部” ) ,拍摄“教 育” 、 “风景” 、 “时事” 、 “新剧” 、 “古剧”等五类影片。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幻灯进行教学。 金陵大学农学院郭仁风教授带领学生试拍种棉教学电影。 金陵大学农学院设立推广部,从美国农业部购买幻灯片、电影片,配上 留声机或口头讲解,到各地宣传介绍科学种棉的知识。 金陵大学农学院自行摄制“动片” (电影) ,并在各地放映。 商务印书馆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 ,并继续以文化教育为主 旨, 拍摄了 《长江名胜》 、 《卢山风景》 、 《东方六大运动会》 、 《盲童教育》 、 《养真幼稚园》 、 《驱灭蚊蝇》 、 《养蚕》等教育电影。 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建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和所属的研究实验部、教育实 验区,俞庆棠亲自兼任研究实验部主任。该部除研究实验开展民众教育 工作外,还试制教育幻灯片和 16 毫米的教育影片,用以在实验区施教。 中央广播电台成立,除播放新闻外,也播放教育节目。 金陵大学理学院购买了柯达 A 型 16 毫米无声放映机和一些教育影片, 在教学中放映。后又同柯达影片公司合作,翻译柯达教育影片 60 多部 (1936 年统计数) 。 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将教育电影作为该委员会最 重要的工作。 大夏大学理学院开展幻灯、播音教学。 镇江民众教育馆购置了一台 7 灯收音机,按时收听电台节目。 “一、二 八”事件时,他们利用收音机转播战况,向民众散发消息。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设立教育电台,播送教育节目。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蔡元培任主席,积极提倡电影教育化、 教育电影化。 无锡各界为宣传抗日救国,捐款购置了一台 50 瓦(后扩大为 100 瓦) 的无线电广播机,将这套设备送给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办民众教育,成为 全国第一座教育电台。无锡、江阴、常熟、太仓等地的民众教育馆均有 收听。 陶行知在筹划工学团时,要求工学团的教师“在可能的范围内须运用无 线电收音机及活动电影在最短时间内收最佳之效果。 ” 上海群学社出版徐公美《电影教育》一书。 镇江民众教育馆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购买机件,租借影片,将大礼堂 作为放映厅,于 1934 年元旦正式开放,在社会教育中开展了电化教育。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被教育部指定为 “罗马

国际教育电影协会” 中国分会。 大夏大学理学院自设广播台。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陈礼江提出“电化教育”名称,内容包括当时的 教育电影和教育广播。

1928 年 1928 年 1930 年

1930 年 1930 年 1931 年 1932 年 6 月 1932 年 7 月

1932 年

1932 年 1933 年 1 月 1933 年 12 月 1933 年 1933 年 1933 年

1933 年—1937 年 1934 年 4 月 1934 年 1934 年

镇江民众教育馆编印《教育电影半月刊》 ,通过《苏报》发行。 陶行知在培养小先生规划中提出: “山海工学团从四月一日起实现电化 教育。电影说明书、无线电广播节目都要重新编过,使之成为活动教科 书。 ” 金陵大学理学院科学知识推广委员会正式改组为科学教育电影委员会。 金陵大学理学院拍摄了《蚕丝》 、 《国术》 、 《童子军》 、 《水泥》等教育影 片。 范谦衷在金陵大学理学院编的《科学教育》第一卷第四期上发表了《视 觉教育》一文,提出“在中国庞大之民众,欲普及教育,促进民智,提 倡科学,唤起民众,舍教育电影及其他视觉材料外,实无更善之辅助。 ”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出版《中国电影年鉴》 。 陶行知租汉口市电台设立小先生普及教育讲座。 陶行知租上海中西大药房无线电台播放教育节目。 教育部购置了 1000 台收音机分发各省、市教育厅,并要求教育厅敦促 所属中等学校和民众教育馆分期装设收音机。 教育部举办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无线电收音指导员训练班,培养 开展播音教育的技术人员。 由金陵大学理学院、农学院教授集体创作,中央电影摄影场制作的农村 教育短片《农人之春》在比利时农村电影国际比赛会上荣获特等奖第三 名,成为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奖的作品。 新安旅行团一共 14 人,最大的 17 岁,小的不满 10 岁,在汪达之带领 下,从江苏淮安出发,走了 22 个省市,深入穷乡僻壤,行程 5 万多华 里,利用电影进行国难宣传,被我国电影界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 流动放映队” 。 教育部聘请专家通过中央广播电台播送教育节目。 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将该馆的城西分场定名为“电化教学讲映场” 。从 1933 年到 1935 年,共放映各类教育影片 272 种,受教育的群众达 56.8 万人次。 上海大夏大学教育学院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由系主任陈友 松讲授。 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 81 个电影教育巡回施教区, 每区要求配放映机和发电机各一台,电影片由教育部供应,各省教育厅 局转发各地巡回放映。 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 “电化教 育”名称正式启用。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电影与电播专修科

(简称 “电专科” ) , 学制二年, 招收高中毕业生。 金陵大学理学院成立教育电影部。 彩色胶片刚问世,金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就在日本的北海道成功地拍下 了日蚀的彩色片《民国二十五年之日全食》 。 陈友松等创办“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 ,出版《电化教育》周刊,共 6 期。 赵鸿谦编译出版《日本之电影教育》 。

1934 年 1934 年 1935 年 3 月 1935 年 4 月 1935 年 6 月 1935 年 7 月

1935 年 7 月 27 日

1935 年 10 月 10 日 1935 年 10 月 1935 年

1935 年

1936 年 7 月

1936 年 7 月 1936 年 9 月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6 年 1937 年 1 月 1937 年 2 月 1937 年 6 月 1937 年 7 月 1937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8 年 1939 年 11 月 1939 年 1940 年 1 月 1940 年 4 月 1940 年夏 1940 年 11 月 1941 年秋 1941 年 9 月 21 日 1941 年 1941 年 1941 年 1941 年 1942 年 1 月 1942 年 3 月 15 日 1942 年 12 月 1 日 1943 年 5 月 1943 年 5 月 1943 年 6 月 1943 年 11 月 12 日 1943 年 1943 年 1944 年 6 月

商务印书馆出版宋堂亮《教育电影概论》一书。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宗秉新、蒋社村《教育电影实施指导》 。 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谷建尘《教育电影》 。 商务印书馆出版陈友松《有声的教育电影》 。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到华北拍摄电影,并附有文字记载《抗战前夕 万里猎影记》 。 教育部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在全国建立了播音教育指导区 41 个。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南京举办第二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 班。 镇江民众教育馆研制了“电化教学巡回施教车” ,深受民众欢迎。 教育部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与金陵大学理学院合作,创办 电影播音(电化教育)专修科,学制二年。 金陵大学理学院应教育部要求,在重庆举办第三期电化教育人员训练 班。 教育电影部与教育部合作,制作教学幻灯片。 浙江省教育厅电化教育服务处创办《电教通讯月刊》 ,共出刊 6 期。 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派孙明经随西康考察团拍摄教育电影《西康》 。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电化教育》一书作为社会教育辅导丛书之一。 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改名为电影部。 金陵大学理学院派孙明经去美国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在社会教育司下设第三科,主管电化教育工作。 孙明经回国,担任电影播音专修科主任和电影部主任。 金陵大学理学院潘澄侯等航拍《1941 年之日全食》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曾设立电化教育专修科,教学人员来自停办电影播音 教育专修科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戴公亮任科主任。 一些省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教育厅内设立电化

教育服务(辅导)处。 卫生署成立中央卫生实验院。实验院在原有摄影室的基础上,成立电化 教育室,拍过一部动画片“卫生救国” ,后转为制作幻灯片和幻灯卷片。 教育部在重庆北碚成立“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 ,从 1942 年到 1945 年 摄制了《采煤》 、 《疟疾》 、 《家庭副业》等影片 30 多部。 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印发《电化教育重要法令》 。 金陵大学理学院创办《电影与播音》月刊,孙明经任主编。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创办《电教通讯》 ,不久即停刊。 金陵大学电影部为徐悲鸿拍摄《奔马图》作画全过程。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到金陵大学参观,并观看了金陵大学自制 影片《成都平原》 、 《自贡井盐》等。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推举孙明经担任教课组副主任。 教育部为金陵大学颁发“查该校年来办理电化教育,卓有成绩,应予嘉 奖。 ”的嘉奖令。 金陵大学成立电化教育学会。 教育部选定金陵大学拍摄的电影 48 部,复制 300 套供全国使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都分会成立。

1944 年 6 月 1944 年 7 月 至 1945 年 6 月 1945 年 5 月 27 日 1945 年暑期 1945 年 1946 年 4 月 1946 年 6 月 18 日 1946 年 7 月 1946 年 1947 年 1 月 1947 年春 1947 年 3 月 1947 年 4 月 1947 年 11 月 1947 年 11 月 1947 年 1947 年 1948 年 9 月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8 年 1949 年 5 月

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赠金陵大学电影部纪实影片 22 本。 金陵大学影音部为联合国影音宣传处在四川、西康两省设立放映站 80 多个,共放映 2700 多场,观众达 300 多万人次。 在四川重庆成立中华电化教育学社,选出理事 19 人、监事 7 人。魏学 仁任要职。 金陵大学理学院在重庆又一次举办放映训练班。 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至苏州,电化教育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电化教育系。 教育部参与《电影与播音》编辑工作,使该杂志成为全国性的电化教育 刊物。 舒新城、孙明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电影与播音教育研究委员 会。 孙明经、罗静予、杜维涛发起“电影播音工作者座谈会” (简称“影音 座谈会” ) ,每两周一次,共举办 43 次。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专修科恢复招生,改名为电化教育专修科, 戴公亮任科主任。 金陵大学“大学之声”教育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金陵大学全校有 14 个系 104 位同学选修影音课程。 教育部选送萧树滋、白芷洁赴美攻读视听教育硕士学位,杜维涛同时选 派去采购设备。 金陵大学电影部改名为影音部。 金陵大学前后共拍摄电影 135 本。 行政院新闻局编印《电化教育》一书。 《电影与播音》杂志改名为《影音》月刊。 北平师范大学建立电化教育馆(后改

为直观教育馆), 创办教育广播电台, 拍摄无声教学影片和幻灯片,并在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因经费困难, 《影音》月刊宣布暂时休刊。共发行了 63 期,合计 1468 页。 南国农赴美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学位。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招生时名称为电影广播教育专修科) 成立十周年纪念,计划将专修科改为电影工程系。 燕京大学教育系开设“视听教育”课。 商务印书馆出版赵光涛《电化教育概论》 。 舒新城《电化教育讲话》由中华书局出版。 中华书局出版杜维涛翻译的戴尔的著作《视听教学法之理论》 。

奠基阶段(40 年代末期~70 年代中期)

1949 年 11 月 1949 年 1950 年 10 月 1950 年 11 月 195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部下设科学普及局,该局下设电化教育处 (后改为幻灯处) ,由萧树滋负责电教工作。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举办俄语讲座。 文化部召开当时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北京、天津五省二 市幻灯工作会议。萧树滋主讲“幻灯教学课” 。 文化部在南京举办电影放映人员训练班,学员达 2000 多人。临结束前, 增加幻灯教学的内容,由萧树滋主讲。 在北京建立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

1950 年 1950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2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3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 1957 年 1958 年 5 月 1 日 1958 年 7 月 1958 年 12 月 26 日 1958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58 年 1959 年 9 月 1959 年

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电化教育所,任务为普及电化教育,制作卫生 教育电影片、电动模型。三年中共拍摄卫生教育影片 18 部。 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开始运用录音进行教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举办《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讲座。 北京市利用幻灯举办抗美援朝宣传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教育部召开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讨论会,决定将“电化教育”列为教育系 的选修课。 萧树滋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改名为中国幻灯公司,后改名为北京幻灯片制片 厂。 西北大学设立电教室,由高汝淼任室主任,开设电教课。 文化部科学普及局出版《幻灯工作参考资料》两期。 萧树滋在《卫生宣传工作》创刊号发表文章《幻灯片——宣传儿童卫生 的有效武器》 。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全国大专院校调整,金陵大学影音专修科、影音部全体教职员、学生并 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 。 北京师范大学在物理系开设“电化教育技术”课。 贵州省贵阳医学

院购进实物反射幻灯机,用于辅助教学。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市教育局合办“文化补习”广播节目。 北京外国语学院建立电化教室。 西北师范学院建立电教室,购置了钢丝录音机、幻灯机、电影机,进行 外语电化教学的试验。 萧树滋和南国农编写电化教育课程大纲,开设电化教育课程。 上海外国语学院成立语音实验室,开展外语播音活动,积极开展电化教 育。 北京市、天津市分别创办广播函授学校。 上海市创办工农业余初中文化广播学校。 上海第一医学院利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并自拍无声教学影片。 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开设电化教育课。 原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播出科技教育片《电视》 。 天津市红专广播电视大学成立,1959 年改名为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 内蒙古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前身)建立“电影、幻灯教学小组” , 统管全院电化教育工作。 北京市开始筹建电化教育馆。 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电化教育,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辅 助教学。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将俄语讲座改为俄语广播学校。 北京师范学院成立首都教育电影厂。 原北京电视台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举办《汉语拼音字母电视教学 讲座》 。 上海外国语学院建成我国第一座电教大楼,楼内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 映厅、电影教室、语言实验室等。

1959 年 1960 年 2 月 5 日 1960 年 2 月 1960 年 3 月 1960 年 4 月 1960 年 4 月

哈尔滨市筹建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 温州地区开办农业技术广播学校。 北京市成立电视大学,北京教师进修学院也开办电视教学,教学节目都 由北京电视台负责播放。 北京市将北京师范学院首都教育电影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军、科教片 室与北京市卫生局的电影摄制组合并组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教育部成立中央教育电影制片厂筹备处。 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并建立上海电视大学。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上,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 作了《教育必须改革》的发言,提出“必须采用新的教育工具,如唱片、 录音带、幻灯、电影、广播、电视以及充分配备必要的仪器、模型等新 式教具。 ” 教育部发出《关于开展教学电影工作的通知》 。 江苏省创办广播师范学校。 教育部召开普通教育教学影片工作汇报会。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筹建处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由北京市 教育局副局长汪通琪兼任。 沈阳市成立了一个 7 人的教育电影工作组, 1962 年改为沈阳市教学电影 幻灯组。 上海师范大学在物理楼设电教室,利用幻灯、电影进行教学。 沈阳市创办广

播电视大学。 哈尔滨广播大学和哈尔滨电视师范大学两校合并为哈尔滨市广播电视 大学。 萧树滋为西北师院开设《电教教法》和《电教实验》课。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省教育厅联合开办山西省教师进修广播学校,教材 与讲授均由山西教师进修学院函授部负责。 广州市开办广播电视大学。 内蒙古师范学院在“电影、幻灯教学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电影教学 工作站” (简称“电影站” ) ,重组“广播站” ,统一负责电化教学工作。 北京市举办广播函授学校。 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开展电影、幻灯、录音教学活动。 李龙为内蒙古师范学院开设《电影、广播与教学》选修课。 北京电化教育馆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总结几年来北京市利用电影、幻 灯、录音进行教学的情况和经验。 在沈阳市教学电影幻灯组的基础上进而成立沈阳市电化教育馆,由沈阳 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乃斌兼任馆长,市教育局计财处处长虞之民兼任副馆 长,编制 35 人。 教育部部长何伟到北京电化教育馆参观并肯定电教馆的工作。 山西省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山西省青年广播学校,并于当年 11 月 12 日 开学。 吉林省教育厅在其所属的教学仪器社内设电化教育组。 黑龙江省在教育学院内设电化教育研究室,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两市设

1960 年 4 月

1960 年 5 月 1960 年 8 月 1960 年 10 月 19-21 日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0 年 1961 年 9 月 1961 年 11 月 1962 年 1962 年 1963 年 3 月 1963 年

1964 年 1 月 1964 年 1964 年 1964 年 1964 年

电化教育实验点。 1964 年 1965 年 6 月 1965 年 11 月 30 日 1965 年 1965 年 1966 年至 1970 年 1971 年 1972 年 10 月 1973 年 1973 年 1973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0—11 月 1975 年 1975 年 四川省成都、重庆两市成立电化教育工作队。 上海市教育学院成立电化教育馆,内设资料室、电影放映队,人员达 40 多人。 教育部在沈阳举办沈阳市中小学电化教育展览,介绍沈阳市 30 多所学 校利用电影、幻灯、录音辅助教学的情况和经验,同时召开电化教育座 谈会,全国有 27 个省、市的代表参加。 北京电教馆将放映队改为电化教育工作队,将电影、幻灯、录音等方面 的推广工作,统一由电化教育工作队负责。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举办了三期电化教育干部训练班,为各区、县培训了 100 多名技术人员。 因历史的原因,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 内蒙古师范学院恢复广播、电影教学工作,并出版《无线电广播技术手 册》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开始恢复工作。 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重新筹建电化教育组。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筹建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 北京大学成立电化教育

组。 哈尔滨电视大学恢复招生。 黑龙江省成立函授广播学院,学院内设立电化教育办公室,对外称黑龙 江省电化教育馆。 内蒙古师范学院举办电影放映人员培训班。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李运林任研究室主任。 河南省成立电化教育组。

发展阶段(70 年代末期~90 年代初期)

1977 年 8 月 1 日 1977 年 12 月 9 日 1978 年 2 月 6 日 1978 年 2 月 24 日 1978 年 3 月 11-17 日 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汇报工作时,同意建立中央电化教 育馆。 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举办面向全国的电视教育讲座,由原北京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负责播出。 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 大学的请示报告》 。 教育部批准成立“电化教育组” ,程光同志任组长。 电化教育组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汇报会” ,修改提请“全教会” 讨论的《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规划》 。 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同志到会讲话指出: “要制订加 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 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 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修班, 编印教学参考资料等,大力培训师资” 。 教育部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办小型电化教育展览,展出幻灯机、投影 器、录音机、电影放映机、闭路电视系统设备等电教器材,向代表介绍 电化教育的作用和电化教育设备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派出考察团到比利时、法国参观教具展览和考察电化教育。

1978 年 4 月 22 日 至 5 月 16 日

1978 年 4 月 29 日 到 5 月 13 日 1978 年 4、5 月间

1978 年 5 月 1978 年 7 月 24 日 1978 年 7 月 26 日 1978 年 8 月 17-30 日 1978 年 8 月 23 日 1978 年 9 月 1978 年 10 月 16 日 1978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1 日 1978 年 11 月 1978 年 1978 年 1979 年 1 月 4 日 1979 年 2 月 6 日 1979 年 3 月 25 日 至4月7日 1979 年 3 月 31 日 1979 年 4 月 3 日 1979 年 6-7 月

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下发了《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 步规划》 (讨论稿) 。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 的请示报告》 ,于 8 月 30 日获国务院批准。 教育部发出《关于学校开办教育电视有关问题的通知》 。 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筹备处联合组织香港菲林模影 机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电化教育展览会。该展览会之前曾在广州、上海 展出。 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办公室报送《关于教育部筹建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北京 教育

电影制片厂的意见》 ,建议原则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 中国高等教育代表团出访日本、加拿大时,重点了解理工科教育和电化 教育。 应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和英国视听辅助教育全国委员会的邀请,教育部 派团参加教育媒体国际委员会在伦敦举行的年会并考察英国的电化教 育。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幻灯教学汇报会” ,会后印发了《关于全国幻 灯教学汇报会的总结》 。 北京市电化教育馆在原址恢复工作。 杭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陆续在物理系内设置电化教育 方向,培养人才。 天津市大学分校电教中心成立,1983 年改为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教育部向国务院呈报《关于成立留学生管理司和电化教育局的报告》 , 明确中央电化教育馆和电化教育局(教育部归口管理学校电化教育工作 的机构)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 28 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 电化教育局组团到香港考察电化教育。 教育部发出《关于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几点意见》 。 教育部关于省广播电视大学性质问题的复函。 教育部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原甘肃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研 讨班” 。与会期间,37 所院校代表发起成立了“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 , 推选程光为会长,南国农、萧树滋、孙明经、廖太初为理事。 教育部电教局在兰州召开座谈会,就培养电教人员的迫切性、师范院校 开设电化教育公共课、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电教短训班,以及如何开设 电教专业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小学教学幻灯片编制工作的暂行规定》 。 教育部派团到美国、加拿大考察电化教育,为期 40 天。 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职工高等院校脱产、半脱产学习的学员工资 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 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萧树滋为西北师大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 在五所师范院校“教育学”教材会议上,南国农提出应该加上“电化教

1979 年 6 月 25-28 日 1979 年 10 月 5 日 1979 年 10 月 7 日 至 11 月 27 日 1979 年 12 月 7 日 1979 年 1979 年 1979 年

育”一章。 1980 年 4 月 25 日 1980 年 6 月 3 日 1980 年 9 月 1980 年 9 月 1980 年 11 月 13 日 1980 年 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电化教育》 (双月刊) 创刊。 新疆电化教育馆成立,与新疆教育电视台“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 电教局局长程光请萧树滋和南国农起草《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电化教育研究》第一期在西北师范大学创刊发行,由南国农任主编。 教育部批准启用“中央电化教育馆”印章,原“中央电化教育馆筹

备处” 印章作废。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成立学校电教中 心。 国家农委、农业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等 10 部门联 合举办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1987 年 2 月改名为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 校)开学。 教育部组团参加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 (WCCE) 。在会议上,前苏联计算机教育专家叶尔肖夫作了“程序设 计——人类的第二文化”的主题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杭州召开“电教课程教材讨论会” ,草拟了高师和中 师“电化教育”课的教学大纲,搭起了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最初框架。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电化教育工作座谈会。 教育部发出《关于当前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通知》 。 教育部发出《关于电化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意见》 。 电教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两期“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 中央电教馆委托广州、江苏、上海高校电教研究会和东北三省电教协会 分别在广州市、南京市、上海市和沈阳市举办了四期“全国电视教材编 导讲习班” ,培训编导人员 311 名。 教育部电教局与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市电教中心、天津市电视研究所、 天津大学联合举办两期“摄像机、录像机维修技术培训班” ,共培训技 术人员 160 余名。 教育部决定在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复旦附中和华东师大 附中进行计算机选修课教学试点。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课 教师进修班” 。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天津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第二期摄像机、录像机维 修技术培训班。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太原市举办“教学电视录像节目制作技术培训班” , 为各地培训学员 78 名。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西北师范学院电教中心、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编写 《电教资料简介》 (1978-1981)在内部交流。 余也鲁教授和施拉姆教授首次来华,在华南师范大学做传播学学术报 告。

1981 年 7 月

1981 年 8 月 1981 年 9 月 7-13 日 1981 年 10 月 8-16 日 1981 年 10 月 31 日 1981 年 11 月 7 日 1981 年 12 月 17 日 1982 年 3 月至 10 月 1982 年 3 月至 12 月 1982 年 9 月 1982 年 9 月 至 1983 年 1 月 6 日 1982 年 10 月 8 日 至 12 月 7 日 1982 年 12 月 1-21 日 1982 年 12 月 1982 年

1983 年 3 月 21-31 日 1983 年 6 月 3 日 1983 年 6 月 1983 年 7 月 14-22 日 1983 年 7 月 16 日 1983 年 9 月 1983 年 10 月 7-13 日 1983 年 11 月 7-19 日 1983 年 12 月 7 日 1983 年 1984 年 3 月 1984 年 4 月 20-23 日 1984 年 5 月 17-23 日 1984 年 9 月 15 日 1984 年 1984 年 1984 年 1985 年 1 月 17-22 日 1985 年 2 月 16 日 1985 年 8 月 1985 年 9 月 6-12 日 1985

年 9 月 1985 年 9 月 1985 年 10 月 1 日 1985 年 11 月 24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石家庄市举办“教学幻灯、投影片制作新工艺培训 班” ,为全国省级电教馆和重点师范院校电教中心培训技术骨干近百名。 经教育部批准,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 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萧树滋《电化教育》一书。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长春市召开“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研 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 28 所高等师范院校担任电教课程的教师和电教中 心负责同志。 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 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 教育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 ,会上提出了电 化教育工作的方针。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同志在会上作了《适应教育事 业发展需要,努力开创电教工作新局面》的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南京市举办“全国高校电视教材制作技术研讨班” , 170 名人员参加。 教育部印发 《第一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和黄辛白同志的讲话。 内蒙古师范大学举办“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 ,前后共四期。 由高教部批准,电教局和中央电教馆主持建立“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 组” ,南国农任组长,李运林任副组长。 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持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技术电教教材编审组” 首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在安徽省召开电教理论和电教实验研讨会,讨论了中 师《电化教育基础》和高师《电化教育概论》教学大纲草稿。 经电化教育局报请教育部领导同意, “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筹备组” 从即日起改为“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 。 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 “计算 机要从娃娃抓起。 ” 国家教委成立“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 。 东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邀请,中央电化教育馆周君达 和南京大学辛显明、邱质朴三人参加了 AECT1985 年会。 “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正式办公,并起用该社公章。 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织编写并审定的《电化教育学》 (南国 农主编) 、 《电化教育基础》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电化教育改革研讨会” ,有 1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教系统和部分高等院校的代表参加。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助教 育学术交流会” 。 内蒙古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专科班正式

招收第一批成人大专学生。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高校外语电教协会共同起草的《非书资料著录规 则》 ,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开始实施,编号为 GB3792.4-85 中央电化教育馆委托河北师范大学举办“全国电化教育教材制作培训

日至 12 月 14 日

班” ,培训学员 110 名。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 “教育体制改革要总结我 国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发展教育事业的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 成果的产生,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开辟,以及新的信息传递手段和新的 认识工具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 其值得注意” 。 提出 “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 在电教局支持下成立的《电化教育丛书》编委会,聘南国农、李运林、 李奈为主编,制定了电教专业 15 门课程和 23 种电教丛书的编写计划。 教育部批准西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 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成立。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成立。 李运林、李克东合编的《电化教育导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卫星电视教育工作会议” 。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在北京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审片会” ,从 1084 部录 像片、电影片中选出 385 部提供试播。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学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参加普通高考高中 毕业生的通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等九部委发出《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教育工作的 通知》 。 国家教委关于发布《中学理科教学仪器和电教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中国教育电视”于 6:00 整开始通过卫星向全国试播。 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中师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中等师范学校电化教育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 “中国教育电视”正式开播。 国家教委办公厅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卫星电视教材工作会议”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招收教 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国家制订并实施 “国民经济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 其中第三十二章 “发 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第五条要求: “广泛推行广播电视教学 形式。 ‘七五’期间要开设专用教育频道,扩大电视教育的覆盖率,并 采用其他手段大力发展电视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要根据需要和办学 条件

,逐步增加面向社会的招生。各地还要以大、中城市为主,创办和 发展广播电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各级电化教育馆的建设,组织高 水平的师资制作多学科系列化的音像教材。 ” 国家教委关于利用卫星电视开展高等师范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出《关于调整委属电教机构分工的通知》 ,将局、馆 分开,电教局为教委机关行政司局,中央电化教育馆为教委直属事业机 构,不再行使国家教委有关电教工作的行政职能。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5 年 1986 年 1 月 1986 年 2 月 25 日 1986 年 3 月 23-30 日 1986 年 4 月 2 日 1986 年 4 月 9 日 1986 年 6 月 23 日 1986 年 6 月 25 日 1986 年 7 月 1 日 1986 年 7 月 24 日 1986 年 9 月 2 日 1986 年 10 月 1 日 1986 年 10 月 5-8 日 1986 年 1986 年

1986 年

1987 年 1 月 22 日 1987 年 2 月 20 日

1987 年 4 月 11 日 1987 年 5 月 18 日 1987 年 6 月 30 日 1987 年 7 月 7 日 1987 年 7 月

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电化教育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 聘任工作有关问题的说明。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卫星电视教育工作的报告》 。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实行师范函授与卫星电视师范统一教学管理问题 的复函。 国家教委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 的几点试行意见。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成立。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非书资料分类法》研讨会,出席 会议的有国家教委高校师资培训北京中心、机械委电教研究会、北京国 际关系学院、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上海外语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工学院,以及湖北 省电教馆等 18 名非书资料管理与研究人员。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正式成立。 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设置审批权限的暂行规定》的通 知。 国家教委批准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增设电化 教育专业,学制四年。 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全国电化教育 的开展。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作了《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电 化教育》的重要讲话。 国家教委发布“高师本科专业目录” ,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 建立中国电视师范学院(1993 年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国家教委将“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试验中心”改为“全国中学计算机教 育研究中心” ,负责指导全国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工作的开展。 (1992 年改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现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研究中心” ) 。 国家教委印发《关

于加强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受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的委托,上海市和江苏省高校电教研究会在上海 交通大学召开“全国高校电教教材编制理论研讨会” ,50 所高校的 110 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北京举办以普教系统为主的“电视教材编导讲习班” , 培训学员 30 名。 国家教委印发《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和《省级电化教育馆暂行 规程》 。 中央电化教育馆与南京航空学院、总参 58013 部队联合研制的《非书资 料微机管理系统》 ,在南京通过专家鉴定。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联合编制的《非书资料分类法》在北 京通过专家鉴定。 国家教委关于转发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关于地方小功率教育电视台 频道管理的通知》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教育技术词典》编译的 《英汉教育技术词典》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 年 9 月 13-18 日

1987 年 10 月 1987 年 11 月 3 日 1987 年 11 月 18 日 1987 年 12 月 21-26 日 1987 年 1987 年

1987 年

1988 年 3 月 28 日 1988 年 3 月 31 日 至4月5日 1988 年 5 月 16 日 1988 年 6 月 6-26 日 1988 年 6 月 20 日 1988 年 12 月 1 日 1989 年 3 月 25 日 1989 年 4 月 24 日 1989 年 4 月

1989 年 5 月 11 日 1989 年 8 月 1 日 1989 年 9 月 14 日 1989 年 1990 年 4 月 1990 年 8 月 28 日 至9月5日 1990 年 9 月 18 日 1990 年 11 月 17 日 1991 年 5 月 1991 年 6 月 17 日 1991 年 10 月 1991 年 10 月 1991 年 8 月 1991 年 1992 年 5 月 23 日 至 7 月 11 日 1992 年 9 月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在全国电教处长及有关负责人培训研讨会上,首 次提到中国电化教育的三大系统: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学校电化教育系 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三号令: 《地方教育电视台站设置管理规定》 。 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第五号令: 《电视师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 》 。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局改为电化教育司。 国家教委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 北方地区开设电化教育专业的 14 所高等院校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召开学 科建设研讨会,并建立了“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 组” 。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国家教委印发《电视教材编制要求与技术质量试行标准》的通知。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开展“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实验研究”活 动。该项目于 11 月 30 日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 课题。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县电化教育中心设置暂行规定》的通

知。 国家教委成立“中小学计算机教育领导小组” 。 河北大学受“北方地区部分高等学校电化教育学科协作组”的委托,主 持召开了“教学设计研讨会”,首次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大规 模地、深入地分析和研讨,促进了教学设计理论在我国的传播。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 国家教委批准设立“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 委员会” 。 “全国电化教育考察万里行” 活动圆满结束, 历时 50 天, 途径 17 个省、 市、自治区,行程 12800 公里。 中央音像教材出版社更名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音像教材出版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文件中提出: “积 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 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 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 国家教委撤消电化教育司。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在上海召开全国计算机辅 助教学研讨会。 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电化教育专业改为教育技术 学专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 国家教委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及其日常工作机构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 室。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呼和浩特联合举办’94 全国中小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 经国家教委批准,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教材编审

1993 年 2 月 13 日

1993 年 4 月 1993 年 8 月 11-13 日 1993 年 1993 年 1993 年 1994 年 4 月 1994 年 8 月 1-5 日 1994 年

委员会”更名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 1994 年 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深入发展阶段(90 年代中期以后)

1995 年 1 月 1995 年 4 月 1995 年 10 月 1995 年 1995 年 1995 年 1995 年 1996 年 1996 年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发表高利明《教育技术学的 AECT1994 定义及启 示》署名文章,开启了有关教育技术的大讨论。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成立学术委员会。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 1995 年会。会上以“世 纪之交中国电化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为题进行的研讨,对 AECT1994 定义起到了肯定与宣传的作用。 《教育法》正式颁布。 第一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主任委 员由顾明远担任。 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 经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批准, “电化教育专业”自学考试 于当年开考,主考单位

是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内开始招收教育技术方 向硕士研究生。 国家教委将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更名为 《高 等学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 教育的实验研究》被正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教科 规办[1997]04 号文) 。 国家教委正式印发《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 。 国家教委发布关于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通知。 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远程教育有关问题的通知》 。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1997]8 号)确认北京景山学校等 433 所 学校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发展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项目被正 式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教科规办 [1997]10 号文) 。 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内设立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 广播电视大学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北京大学不久也加 入试点。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 专业博士学位点。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提出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明确了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地位。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征求对

1997 年 1 月 1997 年 7 月 14 日 1997 年 9 月 2 日 1997 年 12 月 1997 年 12 月 31 日 1997 年 1997 年 1997 年 1998 年 9 月

1998 年 1999 年 1 月 13 日 1999 年 1 月 1999 年 6 月 13 日 1999 年 11 月 26

日 1999 年 1999 年 2000 年 1 月 2000 年 2 月 2000 年 5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7 月 2000 年 8 月 1-3 日 2000 年 10 月 23 日 2000 年 10 月 25-27 日 2000 年 12 月 19 日 2000 年 2000 年 2000 年 2001 年 2 月 24 日 2001 年 4 月 2001 年 6 月 8 日 2001 年 6 月 14 日 2001 年 6 月 2002 年 2 月 2002 年 3 月

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修改意见的通知》 。 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 。 《中国电大教育》杂志从本年度第 9、10 两期合刊起更名为《中国远程 教育》 。 教育部“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第一期培训班结业。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

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 》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上海启动。 教育部颁布《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 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 15 所高校为第二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 随后又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等 11 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教育部颁布《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院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 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 。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兰州联合主办“南国农先生教育 思想与实践研讨会” 。 国家教委办公厅发文(教电厅[2000]1 号)确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等 528 所学校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决定从 2001 年起用 5-10 年的时间, 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 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 发展。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 。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 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点正式获得批准。 教育部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 远程教育项目(简称“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项目” )启动仪式在贵州举行。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 》V1.0 版。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 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 教育部教技司成立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的现代 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 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 11 项试用标准》V1.0 版。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申报的《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被批准 为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 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 AYA010034) 。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申报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 批准号:DYB010825) 。 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发布《网络课程评价规范》征求意见 稿。

2002 年 3 月 2002 年 10 月 2002 年 11 月 19 日

2002 年 11 月 2002 年 2003 年 2003 年 9 月 8 日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 CAET) 。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改名为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 员会,同时成为全

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 点。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 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 2003 年继续试 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 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 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把教育信息化建 设列为六大工程之一。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 。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史”方向硕士研究 生,并确立了“教育技术史”博士培养方向。 教育部设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启动培 训项目。

2003 年 9 月

2003 年 11 月 2004 年 3 月 2004 年 12 月 2005 年 8 月 2005 年 9 月


相关内容

  • 中国电化教育年表
  •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一) (第一部分,1920年-1948年) 阿伦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 ...

  • 认识郑曼青之二?大事年表
  • 认识郑曼青之二 大事年表 (2010-10-21 15:22:52) 转载▼ 宗 师郑曼青先生大事年表 1901年,农历6月25日出生浙江永嘉. 1911年,从其父生前好友拔贡汪如渊(香禅)习画. 1915年,诗翁鲁塍北介绍他赴杭州,结识沈寐叟.经子渊.马一浮.楼辛壶.王潜楼等大家,相与研论诗书画, ...

  •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 ...

  • 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
  •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历史(人教版) 初一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7 第3课 华夏之祖 ------------------12 活动 ...

  • 人教版初中历史目录大纲
  • 初中历史(人教版)目录 初一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7 第3课 华夏之祖 ------------------12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

  •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导火线:马神甫事件)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定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g ...

  • 10-近代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 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时 间 世 界 1488 葡萄牙 迪亚士 发现好望角 1492 哥伦布 在西班牙 支持下发现美洲 1498 葡萄牙人 达·伽马 发现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 马丁·路德 揭开宗教改革运动序幕 1519-1522 麦哲伦 在西班牙 支持下进行环球航行 葡萄牙侵占澳门 1553 荷兰 ...

  • 国际贸易结构及对经济贡献的跨国比_省略_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_成卓
  • 国际贸易结构及对经济贡献的跨国比较 国际贸易结构及对经济贡献的跨国比较 ---基于OECD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成卓,王旭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 摘要:本文丰富了已有文献只依据中国数据判断中国外贸对经济发展贡献高低的手段.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本文对20个国家可比投入产出 ...

  • 世界史.中国史大事年表
  • 世界史大事年表(付中国史)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 ...

  • 中外大事年表
  • 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分类年表 中国古代史 l 重要政治制度 西周 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秦朝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朝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察举制实行 隋朝 隋炀帝时科举制形成 创三省六部制 唐朝 完善三省六部制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