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找回"被玩坏了"的汉字

“键人”,你还会写字吗?

火爆全国的一档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人们热捧。很多人起初觉得听写汉字没什么难的,几期下来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简单的汉字写不出来,明明常说的字词却无从下手,这样就展现了这个节目的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什么年代了还写信,一条短信、一条微信、一封邮件不就解决了嘛,方便快捷……然而,这些方便快捷的方式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用电子智能手段通过输入法打出汉字,而当我们要拿笔写字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提笔忘字。

《说文解字》有云:“書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但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书写难看、提笔忘字、错字连篇……成为当下很多中国人的通病。

在银川,随机请人默写“雾霾”“饕餮”“斟酌”“未雨绸缪”等大家常用的词语,发现真的一个字能难倒半条街的人。有人写下“雾”字,嘴里念叨着“mai是雨字头吧?”有人把“未雨绸缪”写成“未雨筹谋”,而把“斟酌”和“饕餮”写对的人几乎没有。

据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只要是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大家都用电脑来解决,长此以往,书写、识字能力退化是必然的。用电脑办公,拼音输入法打字非常容易,而要写出来有时却不免让人犯难,犹豫不决:这个字到底是木字旁,还是金字旁,有没有那一点?头脑中的汉字开始变得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索性打开电脑或手机,用输入法输一遍,然后再用笔照着写,这种感觉就像是个“文盲”。

拿什么来拯救你?被玩坏了的汉字

前不久,舆情监测后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等词,在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中位居前四。另有 “你妹”、“蛋疼”、“绿茶婊”、“碧池”、“小婊砸”等粗鄙用语入围报告。报告分析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第三则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有人说,网络用语中的低俗化倾向,是语言的雾霾与毒瘤。姑且不论这些用语本身的粗俗,人们对各类事件的反应与情感各不相同,但为了展示与网络时代的链接感,却陷入一种千人一面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的贫乏与无力无疑对汉语的规范表达与丰富内涵造成了伤害。除了日益肤浅化单一化的表达,词时代传递出的娱乐化媒介逻辑,也正在伤害甚至是吞噬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辨能力。

有的网络语言却是错别字,或与原意完全不同的词语,如“系(是)偶(我)、灰常(非常)、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造吗(知道吗)、恐龙(丑女)、小鲜肉”等;有的甚至是粗俗猥琐的下流语言,如“屌丝、装逼、逼格”等。

还有很多词语在被异化后贬值严重,比如“干爹”、“你妹”、“你妈”、“小姐”。众所周知,认干亲,本是带有温情、很纯粹的一种民俗,而现如今,认干爹似乎越来越变味了,比如一提起“干爹”,不少人就会暧昧一笑,视其为带有情色消费的贬义词,“民工”“叫兽”等词语也都在暗中被注入了不同的含义。

汉字的异化现象是网络影响汉语言文字的另一体现。近几年出现过一个并迅速火起来的?“囧”字。“囧”是一个生僻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字典中并没有收录。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我们可以找到“冏”,网络新秀“囧”就是“冏”的衍生字。“冏”的原意是光、明亮的意思。而在网络中“囧”以其形来释其意。“囧”在当代的解读是一张充满郁闷表情的脸孔。下撇的眉毛“给力”地表达除了沮丧、失望之情,也代表一种窘迫的状态。“雷”也不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对人造成的伤害或者是人类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心理反应带入其词意中。

此外,还有“萝莉”、“山寨”等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词语。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的往往是青年人,他们对这类词语的接受能力比较强,随后又会成为新的推广者。相比较而言,不经常使用网络的人群、年龄层比较高的人群对这些词语的新意往往不太能够迅速的接受。葛优在接受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访谈中被问起是否知道“打酱油”的意思,他的回答是:在以前经济不太发达的时候,人们往往拿自家的瓶子之类的容器去商店灌食用酱油。

由此可见,网络中对某些词的词意更新,容易使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更容易产生交流方面的隔阂。而这些更新的词意更大程度上来讲不是出于词语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出于网络中人们为情绪的发泄或表达寻求一种更加诙谐的形式。

用字母或者谐音汉字方式来描述事件、情绪也是网络促使的汉字异化的另一种现象。在一些论坛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BH”、“ORZ”等字母,让初见其面目的浏览者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字母的真谛。经过查询才知道“BH”是汉字“彪悍”的简略形式,而“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在百度百科中,这个象形文字的介绍为:“一个人被事情击垮跪倒在地上的样子,用来形容被打败或者郁闷的心情。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 ̄|_?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这些字母的出现迅速引起了网络使用者的关注,在得到共鸣之后,以极其迅猛的速度覆盖了网络。另一种谐音汉字代替原本字形的状况也非常普遍。比如:童鞋——同学;矮油——哎呦;神马——什么,等等。这类词的出现只是借助同音字代替原有的汉字,代表的意义还是原本词汇的意义。

“我去、肿么了、有木有……”这一连串网络词语不仅是出现在聊天中,还出现在小学生的日记里。有家长反映,上五年级的孩子最近不仅满嘴网络语言,而且日记里也开始频频出现类似词语。

一名语文老师周末埋头批改作文,但越改血压越高,她说:“满纸的网络词汇,满纸的错别字病句,看不到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孩子们,你们清澈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哪去了?”她说,网络的风靡便利了人际交流,却淡化了文字的精雕细琢。

寻根:墨池笔锋里的历史

中华文明极为独特,以汉字为代表,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大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汉字的演进,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这些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

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

西周晚年出现了刻于石鼓上的大篆,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汉字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大篆的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隶书十分盛行,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因此产生。宋体字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每一种汉字字体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草书风驰电掣;宋体整齐规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希望这种美丽不要等待危机重重时才体味得出。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录制之前,总导演关正文给参加节目的文化嘉宾们发了一封公开信,坦率地承认节目曾在考题设计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些词汇为难而难,减弱了文化传播的价值。

但如何对古籍进行“基因检索”,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却并非易事。为了准备考题,节目题库组的专家和老师们查阅了大量的经典古文,从中精选了两千多个字词备用。而每一个字词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释义、用典等资料整理。

列举“大车无輗”的“輗”字。这也是2015年的考点字。原文出自《论语》的一段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小车没有了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輗”的意思是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关正文认为,原文有趣,例句就会被激活;例句有趣,字词就会被激活。观众接收到的,就不再是生冷的字词,而是历经千年积淀的、鲜活的前人智慧,以及为了更好感知这种智慧我们需要克服的语词障碍。再难的字词,也因此有了道理,有了趣味,有了传播的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已经连续三届担任汉听大会的文化嘉宾。在他看来,汉听题库的改变也透出节目的价值观:不是来秀汉字,或是炫认识多少汉字的,而是通过汉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一字一文化,一字一价值,一字一智慧,一字一历史,节目就是要把汉字背后的东西呈现在大众面前,在文明的长河中,找到曾经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资料:《汉字被我们“玩坏”了吗》 光明网;《汉字的发展历史》 智悲教育网;《网络语言对汉字的影响》 文库;《沪政协委员呼吁减少“屌丝”等网络语言污染现象》 新华网。

“键人”,你还会写字吗?

火爆全国的一档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人们热捧。很多人起初觉得听写汉字没什么难的,几期下来却发现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简单的汉字写不出来,明明常说的字词却无从下手,这样就展现了这个节目的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肯定会有很多人说什么年代了还写信,一条短信、一条微信、一封邮件不就解决了嘛,方便快捷……然而,这些方便快捷的方式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运用电子智能手段通过输入法打出汉字,而当我们要拿笔写字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提笔忘字。

《说文解字》有云:“書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横平竖直、一撇一捺的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但是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书写难看、提笔忘字、错字连篇……成为当下很多中国人的通病。

在银川,随机请人默写“雾霾”“饕餮”“斟酌”“未雨绸缪”等大家常用的词语,发现真的一个字能难倒半条街的人。有人写下“雾”字,嘴里念叨着“mai是雨字头吧?”有人把“未雨绸缪”写成“未雨筹谋”,而把“斟酌”和“饕餮”写对的人几乎没有。

据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要写字时首先想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现在各地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只要是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大家都用电脑来解决,长此以往,书写、识字能力退化是必然的。用电脑办公,拼音输入法打字非常容易,而要写出来有时却不免让人犯难,犹豫不决:这个字到底是木字旁,还是金字旁,有没有那一点?头脑中的汉字开始变得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索性打开电脑或手机,用输入法输一遍,然后再用笔照着写,这种感觉就像是个“文盲”。

拿什么来拯救你?被玩坏了的汉字

前不久,舆情监测后发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尼玛、屌丝、逗比、叫兽”等词,在网络低俗词语的使用中位居前四。另有 “你妹”、“蛋疼”、“绿茶婊”、“碧池”、“小婊砸”等粗鄙用语入围报告。报告分析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第三则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有人说,网络用语中的低俗化倾向,是语言的雾霾与毒瘤。姑且不论这些用语本身的粗俗,人们对各类事件的反应与情感各不相同,但为了展示与网络时代的链接感,却陷入一种千人一面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的贫乏与无力无疑对汉语的规范表达与丰富内涵造成了伤害。除了日益肤浅化单一化的表达,词时代传递出的娱乐化媒介逻辑,也正在伤害甚至是吞噬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辨能力。

有的网络语言却是错别字,或与原意完全不同的词语,如“系(是)偶(我)、灰常(非常)、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造吗(知道吗)、恐龙(丑女)、小鲜肉”等;有的甚至是粗俗猥琐的下流语言,如“屌丝、装逼、逼格”等。

还有很多词语在被异化后贬值严重,比如“干爹”、“你妹”、“你妈”、“小姐”。众所周知,认干亲,本是带有温情、很纯粹的一种民俗,而现如今,认干爹似乎越来越变味了,比如一提起“干爹”,不少人就会暧昧一笑,视其为带有情色消费的贬义词,“民工”“叫兽”等词语也都在暗中被注入了不同的含义。

汉字的异化现象是网络影响汉语言文字的另一体现。近几年出现过一个并迅速火起来的?“囧”字。“囧”是一个生僻字,在现代汉语词典、字典中并没有收录。在现代汉语字典、词典中我们可以找到“冏”,网络新秀“囧”就是“冏”的衍生字。“冏”的原意是光、明亮的意思。而在网络中“囧”以其形来释其意。“囧”在当代的解读是一张充满郁闷表情的脸孔。下撇的眉毛“给力”地表达除了沮丧、失望之情,也代表一种窘迫的状态。“雷”也不在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对人造成的伤害或者是人类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心理反应带入其词意中。

此外,还有“萝莉”、“山寨”等被赋予特定含义的词语。在生活中,使用这些词语的往往是青年人,他们对这类词语的接受能力比较强,随后又会成为新的推广者。相比较而言,不经常使用网络的人群、年龄层比较高的人群对这些词语的新意往往不太能够迅速的接受。葛优在接受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访谈中被问起是否知道“打酱油”的意思,他的回答是:在以前经济不太发达的时候,人们往往拿自家的瓶子之类的容器去商店灌食用酱油。

由此可见,网络中对某些词的词意更新,容易使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更容易产生交流方面的隔阂。而这些更新的词意更大程度上来讲不是出于词语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更多的是出于网络中人们为情绪的发泄或表达寻求一种更加诙谐的形式。

用字母或者谐音汉字方式来描述事件、情绪也是网络促使的汉字异化的另一种现象。在一些论坛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BH”、“ORZ”等字母,让初见其面目的浏览者百思不得其解这些字母的真谛。经过查询才知道“BH”是汉字“彪悍”的简略形式,而“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在百度百科中,这个象形文字的介绍为:“一个人被事情击垮跪倒在地上的样子,用来形容被打败或者郁闷的心情。原本指的是网络上流行的表情符号:○| ̄|_?它看起来像是一个人跪倒在地上,低着头,一副“天啊,你为何这样对我”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传神。”这些字母的出现迅速引起了网络使用者的关注,在得到共鸣之后,以极其迅猛的速度覆盖了网络。另一种谐音汉字代替原本字形的状况也非常普遍。比如:童鞋——同学;矮油——哎呦;神马——什么,等等。这类词的出现只是借助同音字代替原有的汉字,代表的意义还是原本词汇的意义。

“我去、肿么了、有木有……”这一连串网络词语不仅是出现在聊天中,还出现在小学生的日记里。有家长反映,上五年级的孩子最近不仅满嘴网络语言,而且日记里也开始频频出现类似词语。

一名语文老师周末埋头批改作文,但越改血压越高,她说:“满纸的网络词汇,满纸的错别字病句,看不到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孩子们,你们清澈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哪去了?”她说,网络的风靡便利了人际交流,却淡化了文字的精雕细琢。

寻根:墨池笔锋里的历史

中华文明极为独特,以汉字为代表,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大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汉字的演进,第一阶段是图画文字阶段。商代以前的文字属于这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表形文字为基础,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从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属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以形声字为主体,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从秦汉到现代汉字都属于这个阶段。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

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这些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

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

西周晚年出现了刻于石鼓上的大篆,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汉字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大篆的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度量。其功绩显著的就是当时的宰相——李斯。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于是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隶书十分盛行,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而“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

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因此产生。宋体字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和瘦体之分,可无论肥瘦,都是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

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每一种汉字字体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草书风驰电掣;宋体整齐规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我们希望这种美丽不要等待危机重重时才体味得出。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201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录制之前,总导演关正文给参加节目的文化嘉宾们发了一封公开信,坦率地承认节目曾在考题设计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些词汇为难而难,减弱了文化传播的价值。

但如何对古籍进行“基因检索”,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却并非易事。为了准备考题,节目题库组的专家和老师们查阅了大量的经典古文,从中精选了两千多个字词备用。而每一个字词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释义、用典等资料整理。

列举“大车无輗”的“輗”字。这也是2015年的考点字。原文出自《论语》的一段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小车没有了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輗”的意思是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关正文认为,原文有趣,例句就会被激活;例句有趣,字词就会被激活。观众接收到的,就不再是生冷的字词,而是历经千年积淀的、鲜活的前人智慧,以及为了更好感知这种智慧我们需要克服的语词障碍。再难的字词,也因此有了道理,有了趣味,有了传播的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已经连续三届担任汉听大会的文化嘉宾。在他看来,汉听题库的改变也透出节目的价值观:不是来秀汉字,或是炫认识多少汉字的,而是通过汉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一字一文化,一字一价值,一字一智慧,一字一历史,节目就是要把汉字背后的东西呈现在大众面前,在文明的长河中,找到曾经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文明向前走的核心、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资料:《汉字被我们“玩坏”了吗》 光明网;《汉字的发展历史》 智悲教育网;《网络语言对汉字的影响》 文库;《沪政协委员呼吁减少“屌丝”等网络语言污染现象》 新华网。


相关内容

  • 重磅开团:最美识字神器,萌翻天甲骨文汉字游戏卡,汉字原来这样有爱!
  • 这是一套萌翻了上海国际书展的一套识字神器,小黑第一眼看到就非常喜爱,只有真正爱孩子.用心为孩子考虑,有着足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才能设计出这样好东西. 这是三个情怀爸爸策划,无印良品提案设计师联合打造,让汉字学习变得如此生动简单充满温情!适合3-8岁孩子的萌嗒嗒 甲骨文小象汉字游戏卡. 这套卡片是我的 ...

  • [重磅]农业部令:8月1日起农药将按新标签管理办法施行--农药追溯真的来啦!
  • 前言 2017年6月21日,<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农业部2017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予以公布,要求自2017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对于一直翘首以盼的农药生产企业和物联网标识行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国自下发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意见以来,以食品 ...

  • 安徽省蚌埠市重点高中2016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15-2016学年高三1 1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I 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 ...

  • 中国人事考试网报名平台报名操作手册
  • 中国人事考试网报名平台报名操作手册 一.网上报名相关说明 1.1.各省报名政策及业务咨询电话 各省报名政策及业务咨询电话 : 1.2. 关于网报档案库和新老考生的界定 网报档案库是指挂在统一网上报名系统的档案库,用来检查报考人员是否为老考生.凡在网报档案库中存在档案信息的为老考生,网报档案库中不存在 ...

  • 音乐广播节目稿
  • 音乐广播节目稿 大家好,收音机旁我亲爱的朋友们. 感谢您继续收听我们的节目.现在是<宇辰报音乐>节目时间.欢迎您的到来.我是您的老朋友宇辰. 今天晚上请大家塞好耳机,让我们一起进入音乐的世界. 第一首为大家带来的是后弦的一首中国风的歌曲卢沟晓月. 后弦为还原<我的祖国>经典音 ...

  • 校园新闻稿模板
  • 校园新闻稿模板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找回流失在键盘中的汉字,借助学习知识传递正能量,11月15日,由葫芦岛校区组织人事部和红星学会共同举办的葫芦岛校区第一届"汉字英雄"大赛决赛在静远楼308如期进行.葫芦岛电视台资深记者肖娴女士,葫芦岛校区宣传科张帆老师,组织人事部 ...

  • 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常见问题解答
  • 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规定相关问题:为帮助广大备考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顺利报名,新东方在线医学网整理了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报名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供考生参考. 1.问:我想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该如何报名? 答: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资格审核两个阶段,考生须登陆国家医学考试网( ...

  • 人民币教案
  • 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授课教师: 马 琴 授课时间: 2013年5月28日 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辨别人民币的基本方法,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 ...

  • 华为EMUI4.0评测 EMUI4.0功能详细介绍
  • EMUI4.0全新系统是继EMUI3.1版本之后,EMUI最新的一次重大升级,是基于Android M(安卓6.0)深度定制的UI系统,强化EMUI 4.0在"智能.安全.开放"等方面的体验感,让用户能更加优雅.从容的"有梦想·爱生活",更好的联接手机与人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