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纪录片的选题

论纪录片的选题

讲到纪录片的选题,就会碰到两个概念,题材和素材。根据《辞海》的解释,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而从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而题材则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体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加工而成的。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选题的重要性,使得题材的确定显得尤为突出。纪录片题材的获取渠道有很多种,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因素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 获取题材的渠道

1. 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

中国很多的电视台都实行栏目组制,节目的创作都由栏目组里的多个编导合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纪录片,就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委托制作的,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大京九》等。集体创作的好处显而易见,团队的精神和灵感的集中能更好的发挥创作者的思维优势和工作效率,集体智慧的结晶还可以保障影片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不至于因为某个编导的疏漏而忽略和放弃更能体现创作者意图和观念的环节或细节。比如纪录片《中国母亲》系列,《中国家庭》系列,就是来自不同电视台的创作人员。

2. 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

媒体是纪录片选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虽然原创作品更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才华和精神境界。在实际制作中,很多电视纪录片就是把那些已经在其他媒介上报道过的题材,重新制作包装,以新的视角,新的拍摄方法和传播手段进行创作。《生活空间》有一期表现一个贫穷地区几个农民坚持四年办文学社的纪录片《金钟》,就是从广播和报纸中得来的线索。

3.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纪录片《人生唱晚》的摄影师在拍摄主人公周克尧指导学生唱歌的情景时,拍摄的初衷是想把这个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来表现周克尧为了给妻子治病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突然发现周克尧的妻子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那种专注的神态和投入的表情非常生动,于是摄影师马上选择了拍摄妻子倾听唱歌的情景。这个临场的拍摄对象的突然转换,就成功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烘托了影片营造的亲情感人氛围。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纪录片的创作是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外化,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主观介入就在所难免。创作者在选题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环节:

1.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

尽管艺术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个人行为,艺术家心灵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一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技巧仿佛融入了创作者的血液,在创作者自然而然地流露,绝少人为编造的痕迹;二是超然的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使他们能够超越

功利的限制,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但是创作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镜头挖掘社会的美好,揭露社会的黑暗,他们有责任提高观众的审 美层次和欣赏趣味。

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纪录片的传播媒介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网络的动态播放等媒体,所以编导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力和认知力,要尽量回避或避免不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和欣赏需求的创作。日常生活虽然平淡无奇,很少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也很少充满戏剧性的遭遇和变化,但是这些却是观众喜欢看到的。正是这些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纪录片,能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和情感激荡。虽然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甚至只是一种生命过程,但是这些都是观众的观赏期待。

(二)客观因素

1.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面对相同的题材,每个纪录片创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拍摄方式,在任何一部纪录片里,决定最终作品成败或者审美价值高低的到底是审美呢?我们认为是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创作者是否挖掘出题材深层次的价值,是否恰当地表达出题材的意义。这就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纪录片的创作者必须明确,真实的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镜头中的客观影像,表达创作者对生活中具有主题相关意义的人物,事件等的价值判断,并依次实现与观众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因此我们在强调纪录片记录风格避免描绘现实的主观形式的同时,也要遵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般原则。

3. 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

就像拍摄电影需要考虑场景,光线,环境音等客观因素一样,纪录片的拍摄也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地点以及拍摄方法。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不必太多考虑故事发生地场地,纪录片的创作者却不同,他必须时刻留意到情节,人物与场景的关系。如果情节的安排遭到了被拍摄对象的拒绝,或者现场的状况不允许镜头的拍摄,那么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表达相同的主题。作为一般纪录片的创作者,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对于拍摄的制约和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拍摄出最能体现镜头魅力的影像。

三.纪录片选题的误区

纪录片选题的领域相当宽泛,自然,社会,人文,历史,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纪录片的选题,但是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创作者犯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从编导角度看,纪录片在选择题材时常见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1.主题先行

我们在纪录片选题的来源环节曾经讲到,上级布置的任务是现行阶段我们国内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级布置的任务就不可能按照编导的个人偏好来选题。歌颂我们社会生活中优越和美好的部分,是这些布置下来的任务想表达的主要意愿,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纪录片创作就会犯主题先行的错误。

另一个表现就是功利心太强的主题先行。就是指有些创作者看到某个比赛中某些题材看到了评委的青睐和认同,于是不考虑观众的需要,也不考虑自身的实力,结果一些作品因为缺乏艺术深度和审美内涵而受到了观众的唾骂和评论界的否定。

2.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一些成功的选题很容易引来许多盲目的模仿者,这些跟风拍摄出

来的影片,既没有新颖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也没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只能在前人做好的范围内不停地重复着别人,也重复着自己。创作者要对拍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介入,从而拍摄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意义的作品。

3.背离真实的创作原则。

作为纪录片最主要的是要传播真实的事实,而有些纪录片的创作却违背了这个原则,采用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方法,用虚假的扮演和事先安排好的情节,来替代原本应该发生的故事,1993年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禁区—喜马拉雅深处的王国:姆斯丹》闹出的扮演风波导致了舆论界的一片哗然,违背了记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恢复或重建它的原貌,处理的方法和拍摄手段可以突破常规,基本的创作原则却是不能背离的。

4.主观臆断,不尊重被拍摄对象。

纪录片的创作要面临拍摄对象的问题,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包罗万象,丰富多样,拍摄自然界的生物也好,拍摄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也好,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干扰被拍摄对象的自然状态生活。创作者不能因为主观的需要而强行剥夺拍摄对象的一些基本权利,创作者的工作要尊重和理解当事人的感受。

论纪录片的选题

讲到纪录片的选题,就会碰到两个概念,题材和素材。根据《辞海》的解释,素材是指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出来的,而从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而题材则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体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事件和生活现象,它来源于社会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加工而成的。纪录片创作过程中选题的重要性,使得题材的确定显得尤为突出。纪录片题材的获取渠道有很多种,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因素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 获取题材的渠道

1. 来自上级布置的任务和共同策划。

中国很多的电视台都实行栏目组制,节目的创作都由栏目组里的多个编导合作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下达一定数量和内容的纪录片制作指标,甚至会指定一些选题。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纪录片,就是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委托制作的,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大京九》等。集体创作的好处显而易见,团队的精神和灵感的集中能更好的发挥创作者的思维优势和工作效率,集体智慧的结晶还可以保障影片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不至于因为某个编导的疏漏而忽略和放弃更能体现创作者意图和观念的环节或细节。比如纪录片《中国母亲》系列,《中国家庭》系列,就是来自不同电视台的创作人员。

2. 来自其他媒介或观众。

媒体是纪录片选题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如报刊,电视,广播,书籍及其他电视台的同行。虽然原创作品更能体现创作者的艺术才华和精神境界。在实际制作中,很多电视纪录片就是把那些已经在其他媒介上报道过的题材,重新制作包装,以新的视角,新的拍摄方法和传播手段进行创作。《生活空间》有一期表现一个贫穷地区几个农民坚持四年办文学社的纪录片《金钟》,就是从广播和报纸中得来的线索。

3.来自生活中的发现和感触。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就是对生活的敏感和发现。纪录片《人生唱晚》的摄影师在拍摄主人公周克尧指导学生唱歌的情景时,拍摄的初衷是想把这个过程简单地记录下来,目的是想通过这件事来表现周克尧为了给妻子治病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突然发现周克尧的妻子坐在一旁静静地聆听,那种专注的神态和投入的表情非常生动,于是摄影师马上选择了拍摄妻子倾听唱歌的情景。这个临场的拍摄对象的突然转换,就成功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烘托了影片营造的亲情感人氛围。

二.影响纪录片选题的主客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

纪录片的创作是创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外化,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的主观介入就在所难免。创作者在选题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环节:

1.主体的思想深度和对客体把握的程度。

尽管艺术的创作是高度自由的个人行为,艺术家心灵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一是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种技巧仿佛融入了创作者的血液,在创作者自然而然地流露,绝少人为编造的痕迹;二是超然的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使他们能够超越

功利的限制,真诚地面对自我,面对社会。但是创作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镜头挖掘社会的美好,揭露社会的黑暗,他们有责任提高观众的审 美层次和欣赏趣味。

2.观众的审美期待和欣赏趣味。

纪录片的传播媒介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网络的动态播放等媒体,所以编导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力和认知力,要尽量回避或避免不能满足观众审美需要和欣赏需求的创作。日常生活虽然平淡无奇,很少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也很少充满戏剧性的遭遇和变化,但是这些却是观众喜欢看到的。正是这些讲述老百姓的故事的纪录片,能引起观众的心理共鸣和情感激荡。虽然仅仅是一种生存状态,甚至只是一种生命过程,但是这些都是观众的观赏期待。

(二)客观因素

1.客体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面对相同的题材,每个纪录片创作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拍摄方式,在任何一部纪录片里,决定最终作品成败或者审美价值高低的到底是审美呢?我们认为是题材本身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创作者是否挖掘出题材深层次的价值,是否恰当地表达出题材的意义。这就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纪录片的创作者必须明确,真实的反映生活并不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目的;纪录片创作的目的,在于通过镜头中的客观影像,表达创作者对生活中具有主题相关意义的人物,事件等的价值判断,并依次实现与观众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流。因此我们在强调纪录片记录风格避免描绘现实的主观形式的同时,也要遵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般原则。

3. 被拍摄对象的镜头可操作性。

就像拍摄电影需要考虑场景,光线,环境音等客观因素一样,纪录片的拍摄也要选择好适当的时间,地点以及拍摄方法。对于小说家来说他不必太多考虑故事发生地场地,纪录片的创作者却不同,他必须时刻留意到情节,人物与场景的关系。如果情节的安排遭到了被拍摄对象的拒绝,或者现场的状况不允许镜头的拍摄,那么就要采取另外的方式表达相同的主题。作为一般纪录片的创作者,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客观因素对于拍摄的制约和影响,选择合适的时机拍摄出最能体现镜头魅力的影像。

三.纪录片选题的误区

纪录片选题的领域相当宽泛,自然,社会,人文,历史,民族,文化..都可以作为纪录片的选题,但是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很多创作者犯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从编导角度看,纪录片在选择题材时常见的问题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

1.主题先行

我们在纪录片选题的来源环节曾经讲到,上级布置的任务是现行阶段我们国内纪录片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式。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上级布置的任务就不可能按照编导的个人偏好来选题。歌颂我们社会生活中优越和美好的部分,是这些布置下来的任务想表达的主要意愿,因此很多时候,这样的纪录片创作就会犯主题先行的错误。

另一个表现就是功利心太强的主题先行。就是指有些创作者看到某个比赛中某些题材看到了评委的青睐和认同,于是不考虑观众的需要,也不考虑自身的实力,结果一些作品因为缺乏艺术深度和审美内涵而受到了观众的唾骂和评论界的否定。

2.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就像流行时尚一样,一些成功的选题很容易引来许多盲目的模仿者,这些跟风拍摄出

来的影片,既没有新颖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方法,也没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只能在前人做好的范围内不停地重复着别人,也重复着自己。创作者要对拍摄对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介入,从而拍摄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意义的作品。

3.背离真实的创作原则。

作为纪录片最主要的是要传播真实的事实,而有些纪录片的创作却违背了这个原则,采用拍摄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方法,用虚假的扮演和事先安排好的情节,来替代原本应该发生的故事,1993年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禁区—喜马拉雅深处的王国:姆斯丹》闹出的扮演风波导致了舆论界的一片哗然,违背了记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恢复或重建它的原貌,处理的方法和拍摄手段可以突破常规,基本的创作原则却是不能背离的。

4.主观臆断,不尊重被拍摄对象。

纪录片的创作要面临拍摄对象的问题,纪录片的拍摄对象包罗万象,丰富多样,拍摄自然界的生物也好,拍摄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也好,在创作的过程中,不能干扰被拍摄对象的自然状态生活。创作者不能因为主观的需要而强行剥夺拍摄对象的一些基本权利,创作者的工作要尊重和理解当事人的感受。


相关内容

  • 谈纪录片的选题
  • 摘  要:近些年,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纪录片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故事片的手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创作中,不乏在市场和口碑方面比较成功的纪录片作品,范立欣导演的<归途列车>就是一部代表作,它的故事化创作是比较成功的.如何运用故事化关系到纪录片成功与否.对纪录片故事性的把握,是从选题开始的,把 ...

  • 海豚湾评价与赏析
  • 甘肃农业大学 班级:12级地信 姓名:张永伟 学号:2012083053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记录电影<海豚湾>有感 美国西部时间2010年3月7日,美国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纪录长片奖颁给了<海豚湾>."湛蓝的海豚湾泛起猩红 ...

  • _舌尖上的中国_的传播学解读
  • 036 [内容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7个子主题贯穿全篇,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在没有大规模宣传和黄金时间播出的前提下,<舌尖>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效果.本 ...

  •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 1.陶瓷壁画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2.家具展会展示设计浅析 3.SOHO家具人性化设计初探 4.丙烯壁画于传统彩绘壁画材料比较研究 5.浅析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控制 6.浅谈现代水彩及水彩历史发展 7.浅谈水彩的独特意韵 8.浅谈现代中国话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9.浅析中国版画的局限 ...

  • 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期末考试答案
  • 安徽师范大学 余会源 读书讲座课程     首页 进度 通知 考试 讨论 答疑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课程评价 下载客户端 返回<宋崇导演教你拍摄微电影>期末考试(20)姓名:余会源 班级:默认 成绩: 98.0 分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实际剪辑时,可 ...

  • 记录片选题
  • 孙琼琳 2010030401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 <涅槃重生>电视记录片选题报告 节目标题名称.副标题及供选择标题: <涅槃重生--记录重大灾害之后的灾区人们生活重建> 节目占用的频道:关注人文社会问题的有关频道 节目播出时段:21:30 ~ 22:30时段 节目时长: ...

  • 广电毕业论文选题A
  • 新闻传媒学院双学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试论影视批评的文化责任 栏目剧热播的大众文化分析 <传媒视点>校园文化影响力研究 <传媒视点>节目构成形态分析 大学校园DV 的现状与趋势 新世纪以来李安电影创作论 抗日题材长篇电视剧热播的大众文化分析 "独播剧 ...

  • 试论纪录片的创作与纪录片编导的专家型学者素养
  • 摘要:纪录片 是国家名片.国家形象的代言,具有文化引领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作用.我国的纪录片编导已经将编导功能与专家型学者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从单纯的电视人向着专家型学者型编导发展.他们不但谙熟电视编导业务,同时也具备了一个学者应有的素养――也就是集腋成裘培养的独特敏锐的眼光.严谨端正的治学态度和 ...

  • 纪录片影评写作
  • 一.评论角度 1.主题的揭示 利用背景(时代.家庭.社 会) 利用情节以及整体架构(开头 矛盾点 高潮 结局 人物关系 线索) 利用片名 2.人物(角色) 主要角色 次要角色 利用矛盾(人物心理矛盾 人物的关系矛盾) 利用人物性格以及性格差异 主要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分析(根据缺陷 包括性格转变 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