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号 Y[1**********]001 姓 名 胡滨

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专业 金融学 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9 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Department / SchoolSpecialty (choose on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Student ID No. Thesis Advisor Grade Date

(学生不必填写)

论文摘要„„„„„„„„„„„„„„„„„„„„„„„„„„„„„„„„ 6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7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8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8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8

三、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9

(一)从地区结构看,下行投资和虚假投资比重较大 „„„„„„„„„„„„ 9

(二)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的初级化特征明显 „„„„„„„„„„„„„„„ 10

(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 10

(四)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 11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1

(六)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11

四、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对策 „„„„„„„„„„„„„„„„„„„„„„ 12

(一)培育垄断优势 „„„„„„„„„„„„„„„„„„„„„„„„„„„ 12

(二)注重品牌国际化 „„„„„„„„„„„„„„„„„„„„„„„„„„ 12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 12

(四)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13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3

(六)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13 结论„„„„„„„„„„„„„„„„„„„„„„„„„„„„„„„„„„14 参考文献„„„„„„„„„„„„„„„„„„„„„„„„„„„„„„„„ 14

大力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正确认识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内涵、类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规避措施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风险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不确定性事件对资产及其收益造成损失或增进额外收益的可能性。风险实际上具有获益与损失的双重可能性。作为一般的风险厌恶者而言,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更看重的是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任何投资活动中,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人们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风险并采取相应防范和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较小的程度。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事件会更多。这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预期收益产生影响。一般将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引致资本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国内投资相比,进行跨国直接投资活动,由于受到各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不同,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各国货币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利率和汇率波动、投资项目的选择偏误,投资管理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国内投资。与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成为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其中大部分资产流动性较差。根据不可逆性投资理论,由于直接投资含有沉淀性成本:而不象金融投资等间接投资那样容易进行资产转移。直接投资者日后改变计划或决定,这部分成本将无法挽回。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风险更大。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针对我国贸易的国际贸易限制增多、国内生产要素资源价格上涨、企业谋求国际化发展战略等形势下,所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典型特征,但又具有自身的特色。从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模式来看,基本符合邓宁所归纳的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基本类型:即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源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指对低成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要素的寻求,此类投资的东道国一般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寻求型是指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与配套厂商同步投资或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投资,东道国可能是发达国家也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对美国、欧盟的投资有许多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效率寻求型也称为技术寻求型,是指到效率更高、技术更强的东道国进行投资,以利用东道国优越的资源禀赋、语言文化、制度安排、体制政策、技术水平等带来的高效率。此类投资的东道国一般为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如中国海尔集团对美的家电投资就是典型的技术与效率

寻求型投资。战略资源寻求型主要是指为获取外国公司的资产或战略性资源以推进本公司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投资,此类投资的投资国多为发达国家,东道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但近年来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也会通过上游体化的逆向兼并等方式进行战略资源寻求型的投资。如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石油开采业的投资。

二、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及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经济衰退。然而各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危机给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世界各国与我国扩大投融资的合作意愿增强。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信用市场迅速萎缩,许多国家因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对外来资本的需求增加,对一些投资领域也放宽了限制,减缓了外来投资的阻力,从而减少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

2.投资成本下降,投资价值凸现。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众多欧美企业市值萎缩,流动性困难,资产持续缩水。即使全球经济会逐步复苏,但企业还处在一个整合期,部分企业受订单和融资困难的影响被迫对外转让资产和技术,研发人员、营销网络和营销团队等战略资产的企业要价处于底部区域,投资价值凸现。

3.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引致新的投资需求。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纷纷出台了救市计划,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发达国家则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在环保节能、绿色经济、品牌经营和商业网络等领域对外合作的愿望迫切,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商机。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 ,成为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来源。但是,就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收入占全部营销收入的比例等指标衡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正处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道路上的起步阶段。

2.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开发海外市场、获取资源和技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

萎缩和出口贸易摩擦频发,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为主要的动机就是开拓市场,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出口市场中的比较优势。我国大型国企为保障资源长期和稳定的供应,不断并购外国矿业公司,如2009年五矿集团以1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全球第二大锌矿企业—— 澳大利亚资源公司(OZ Minerals) 。想要跻身于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企业,考虑到在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地经营活动的整合态势及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协调情况,重点投向战略资产。此外,有的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科技型公司或在海外以合作、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可见,降低成本、培育知名品牌、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3.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投资方式上除了设立海外办事处、零售商店等营销网络外,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独资公司或股份制合资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多采用并购外国资产或公司的方式。随着各类经济主体实力的增强,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性强,较为活跃,境外投资快速增长;而国有企业则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央企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

4.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涉及农林牧渔、轻纺机械、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旅游金融、咨询服务、能源及资源等领域。其中,民营企业投资的领域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贸易和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及加工;而央企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虽然投资行业日益多元化,但是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与国内经济发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5.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缺乏,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相近、人文环境相似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受投资动机的影响,我国企业在非洲、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则比较分散。

三、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59亿美元,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较2007年增长111%,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3亿美元,同比增长65%。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存量规模仍然较小,而且投资的内部结构暴露出我国FDI 的隐忧。

(一)从地区结构看,下行投资和虚假投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九成都流向了拉美和非洲,这是明显的下行投资。所谓下行投资是指相对优势国家向相对劣势国家的投资。投资的指向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技术落后的国家到科技发达的国家投资,称为上行投资,根据发展中国家FDI 理论,其实质就是学习型投资,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内产业升级为目的。而我国对拉美和亚洲诸国的下行投资,所占比例过大无疑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内部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此外,第三世界不少国家政治环境不佳,很难对外国投资者及其资产形成有效保障,增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结构中,2008年资金流向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南非、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开曼群岛、中国澳门、哈萨克斯坦、美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占总投资的94%,其中流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资金占投资总流量的75.6%,这三地是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避税港,流人这些地区的投资大部分不是为了获得技术、资源或市场,而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来合理避税、转移利润、海外筹资、转移呆账坏账,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外逃资本,这些虚假投资充斥着我国FDI 的高额比例,带动FDI 呈现高速虚增,但它并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贡献作用,相反会加剧不公平竞争,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的初级化特征明显

据{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08年底,我国FDI 存量的行业结构中,商务服务业以545.8亿美元居第一位,占总量的29.7%,金融业以366.9亿居第二位,占19.9%,批发零售业以298.6亿美元居第三位,占16.2%,采矿业以228.7亿美元居第四位,占12.4%,制造业占5.3%,建筑业只占1.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仅1.1%,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仅0.9%。这样的行业结构即不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也不尽依据FDI 理论的学习动机,中国拥有低廉劳动力、大国规模经济和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建筑业在FDI 投资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等学习型投资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矿业等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还停留在初级层次,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初级化特征。

(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

截至2008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9.6%,股份制有限公司占

5.3%,股份制合作企业占1.5%,私营企业占1%。当年非金融类流量中,中央企业占85.4%,私营企业仅占0.3%。投资主体结构的单一化特征明显,而且很大一部分FDI 属于政策性对外投资,由此会造成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比例失调,私营资本积极性

受挫,也容易滋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险患。

(四)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企业缺乏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体现在我国海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尽合理,财务预算制度尚未建立,投资决策不科学,财务报告制度、分析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二是政府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尚无有效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最明显的就是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明、监督不力,风险防范尤为薄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竞投机期货亏损5.5亿美元;三是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立法层次低,形式散乱,缺乏系统性,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如我国目前尚无《境外投资保障法》等专门法律。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主要由对外直接投资核准政策、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监督与服务政策三部分组成,包含的政策规定主要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和《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5号) 。这个政策体系较从前有了很大进步,如简化审批、强调政府服务职能和后续监管,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滞后与不到位现象,并且一些领域仍然是空白。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滞后还表现在,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别政策,对外投资管理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出现重复管理、遗漏管理等现象。

(六)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当重任。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结果,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海尔总裁张瑞敏也坦率承认,即使像海尔这样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业,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场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吸引和培养高素质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是每个跨国投资企业迫在眉睫的要务。

四、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对策

(一)培育垄断优势

纵观FDI 理论发展史,不难发现有一个概念是作为核心出现的——“垄断优势”。无论是传统的西方FDI 理论把垄断优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FDI 理论”把垄断优势当作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投资形成的结果,它们的理论内核都没有跳出垄断优势的范畴,始终在强调对外直接投资与垄断优势的关系。这对于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来说是一个启示。具体而言,垄断优势包括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某些稀缺原材料来源的垄断、享有生产或财务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拥有多国性营销网络和管理优势等,因此作为我国的跨国投资者,应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国际营销网络、提高经营管理水品,增强企业获得与保持垄断优势的能力。

(二)注重品牌国际化

品牌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品牌国际化既是企业跨国投资的目的,更是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例外走过了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品牌的实体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国际化没有捷径,只有苦修内功,我国企业必须首先注重品牌的作用,依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核心价值,打造自己的品牌。此外,品牌国际化需要一种制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品牌受到充分的尊重,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这样企业才有积极性去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一个品牌才有源源不竭的活力。这既需要国家出台完善法律和政策去规制,根源上更需要每个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形成自主创新机制。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首先,投资前要进行完备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分析评估。其次,境外企业设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要规范财务预算和审计制度,进行定期的投资评估。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政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第一,跨国投资的海外风险首先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企业作为微观个体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应建立信息服务机制。设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定期发布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风险评估报告,利用驻外商务参赞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提供信息服务;第二,针对投资者难以规避的国家风险,应按照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结合的思路,建立预警机制,跟踪东道国综合形势的变化,加强国内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所涉及国家风险的核准,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设立风险基金,对因国有化、战争等国

家风险遭受严重损失的企业给予适度补偿;第三,针对海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其经营绩效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督和引导;第四,提供金融支持和投资保险,对跨国投资企业的融资申请从优从宽考虑,完善海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丰富保险品种,明确投保范围、保险金额,着重对投保人资格的审查;第五,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防范和化解风险,协调争议,维护我国海外投资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加快基础性立法工作,酝酿出台一部凋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法律关系的《境外投资保障法》。在内容上,要突出投资保障这一基本主题,确立适当监管基础上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的基本原则,明确对符合我国经济价值取向的境外投资项目的扶持政策,如获取境外资源、成熟产业转移、扩充知识产权、开辟海外市场、绕开贸易壁垒等项目,为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准备金制度、海外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做好立法准备。在立法技巧上,为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及应变性,《境外投资保障法》作为境外投资保障的基本法宜粗不宜细,主要从宏观层面上确立海外投资总战略及基本制度、管理措施、服务体系,具体的实施细则由有关部门根据境外投资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④。

(五)加大对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扶持

为强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特征、激发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力,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增加政策性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结合我国情况,由于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可由政府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系统,避免中小企业在人员培训上的重复建设,增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六)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人才是决定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应选派政治素质好、精通当地语言、熟悉国际法规和惯例、了解国际市场、同时具有较高管理技能的人才作为我国的输出人员。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往往都会聘用相当比例的当地人员担任中高层管理者,这是其本土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也可以在国外招聘人才,他们熟悉东道国情况,携带着当地网络资源,有助于海外业务的开展。与此同时,更应把大力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在教育、培训、实践各环节储备战略人才资源。

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举措,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活动,不仅要面临外汇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威胁,而且还要应对政治风险的挑战。本文在总结我国海外投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些规避 政治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尔华.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50.

2. 王跃生.FDI 理论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J].南方金融,2007,(8):24-29.

3. 蔡江华, 邓仕燕.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经济,2007,(8):24-25.

4. 梁军, 谢康. 中国“双向投资”的结构:阶段检验与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8,(1):3-9.

5. 于明言.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开放导报,2010,(2):66-69.

6. 尹贤淑.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64-67.

7. 李嘉. 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障机制的法律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报,2007,(3):36-41.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号 Y[1**********]001 姓 名 胡滨

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

专业 金融学 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9 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分析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Department / SchoolSpecialty (choose on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Student ID No. Thesis Advisor Grade Date

(学生不必填写)

论文摘要„„„„„„„„„„„„„„„„„„„„„„„„„„„„„„„„ 6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 7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 7

二、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 8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8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8

三、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9

(一)从地区结构看,下行投资和虚假投资比重较大 „„„„„„„„„„„„ 9

(二)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的初级化特征明显 „„„„„„„„„„„„„„„ 10

(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 10

(四)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 11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1

(六)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11

四、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对策 „„„„„„„„„„„„„„„„„„„„„„ 12

(一)培育垄断优势 „„„„„„„„„„„„„„„„„„„„„„„„„„„ 12

(二)注重品牌国际化 „„„„„„„„„„„„„„„„„„„„„„„„„„ 12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 12

(四)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13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13

(六)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13 结论„„„„„„„„„„„„„„„„„„„„„„„„„„„„„„„„„„14 参考文献„„„„„„„„„„„„„„„„„„„„„„„„„„„„„„„„ 14

大力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正确认识对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内涵、类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规避措施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一)对外直接投资概述

风险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不确定性事件对资产及其收益造成损失或增进额外收益的可能性。风险实际上具有获益与损失的双重可能性。作为一般的风险厌恶者而言,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更看重的是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任何投资活动中,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风险又是可以控制的,人们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风险并采取相应防范和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较小的程度。在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事件会更多。这些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将对对外直接投资的预期收益产生影响。一般将对外直接投资中由于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引致资本或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国内投资相比,进行跨国直接投资活动,由于受到各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不同,各国经济政策的不同,各国货币在投资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利率和汇率波动、投资项目的选择偏误,投资管理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国内投资。与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成为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和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其中大部分资产流动性较差。根据不可逆性投资理论,由于直接投资含有沉淀性成本:而不象金融投资等间接投资那样容易进行资产转移。直接投资者日后改变计划或决定,这部分成本将无法挽回。因此。对外直接投资比间接投资风险更大。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针对我国贸易的国际贸易限制增多、国内生产要素资源价格上涨、企业谋求国际化发展战略等形势下,所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典型特征,但又具有自身的特色。从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模式来看,基本符合邓宁所归纳的对外直接投资四种基本类型:即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源寻求型。资源寻求型指对低成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要素的寻求,此类投资的东道国一般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寻求型是指为了规避贸易壁垒、与配套厂商同步投资或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投资,东道国可能是发达国家也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对美国、欧盟的投资有许多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效率寻求型也称为技术寻求型,是指到效率更高、技术更强的东道国进行投资,以利用东道国优越的资源禀赋、语言文化、制度安排、体制政策、技术水平等带来的高效率。此类投资的东道国一般为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如中国海尔集团对美的家电投资就是典型的技术与效率

寻求型投资。战略资源寻求型主要是指为获取外国公司的资产或战略性资源以推进本公司长期发展而进行的投资,此类投资的投资国多为发达国家,东道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但近年来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也会通过上游体化的逆向兼并等方式进行战略资源寻求型的投资。如中国对中亚国家的石油开采业的投资。

二、 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一)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新的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及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经济衰退。然而各国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危机给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世界各国与我国扩大投融资的合作意愿增强。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信用市场迅速萎缩,许多国家因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对外来资本的需求增加,对一些投资领域也放宽了限制,减缓了外来投资的阻力,从而减少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障碍和隐性成本。

2.投资成本下降,投资价值凸现。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众多欧美企业市值萎缩,流动性困难,资产持续缩水。即使全球经济会逐步复苏,但企业还处在一个整合期,部分企业受订单和融资困难的影响被迫对外转让资产和技术,研发人员、营销网络和营销团队等战略资产的企业要价处于底部区域,投资价值凸现。

3.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引致新的投资需求。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纷纷出台了救市计划,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发达国家则纷纷推出绿色新政,在环保节能、绿色经济、品牌经营和商业网络等领域对外合作的愿望迫切,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商机。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规模增长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 ,成为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要来源。但是,就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用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海外收入占全部营销收入的比例等指标衡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而言,我国正处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成长道路上的起步阶段。

2.投资的目的主要是开发海外市场、获取资源和技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需

萎缩和出口贸易摩擦频发,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为主要的动机就是开拓市场,这也反映了我国在出口市场中的比较优势。我国大型国企为保障资源长期和稳定的供应,不断并购外国矿业公司,如2009年五矿集团以17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全球第二大锌矿企业—— 澳大利亚资源公司(OZ Minerals) 。想要跻身于世界级跨国公司的企业,考虑到在国际竞争中世界各地经营活动的整合态势及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协调情况,重点投向战略资产。此外,有的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科技型公司或在海外以合作、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可见,降低成本、培育知名品牌、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及开发和获取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关注的重要目标。

3.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投资方式上除了设立海外办事处、零售商店等营销网络外,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独资公司或股份制合资企业,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多采用并购外国资产或公司的方式。随着各类经济主体实力的增强,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性强,较为活跃,境外投资快速增长;而国有企业则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忠实执行者,央企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

4.投资领域逐步拓宽。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涉及农林牧渔、轻纺机械、电子通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旅游金融、咨询服务、能源及资源等领域。其中,民营企业投资的领域以制造业为主,其次是贸易和自然资源的开采、运输及加工;而央企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虽然投资行业日益多元化,但是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与国内经济发展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5.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缺乏,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相近、人文环境相似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受投资动机的影响,我国企业在非洲、欧洲、北美和中东等其他地区的直接投资则比较分散。

三、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59亿美元,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较2007年增长111%,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13亿美元,同比增长65%。2009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但存量规模仍然较小,而且投资的内部结构暴露出我国FDI 的隐忧。

(一)从地区结构看,下行投资和虚假投资比重较大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九成都流向了拉美和非洲,这是明显的下行投资。所谓下行投资是指相对优势国家向相对劣势国家的投资。投资的指向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投资国与东道国的比较优势。技术落后的国家到科技发达的国家投资,称为上行投资,根据发展中国家FDI 理论,其实质就是学习型投资,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国内产业升级为目的。而我国对拉美和亚洲诸国的下行投资,所占比例过大无疑不利于先进技术的内部化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此外,第三世界不少国家政治环境不佳,很难对外国投资者及其资产形成有效保障,增加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风险。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结构中,2008年资金流向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南非、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新加坡、开曼群岛、中国澳门、哈萨克斯坦、美国和俄罗斯联邦,共占总投资的94%,其中流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资金占投资总流量的75.6%,这三地是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避税港,流人这些地区的投资大部分不是为了获得技术、资源或市场,而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来合理避税、转移利润、海外筹资、转移呆账坏账,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外逃资本,这些虚假投资充斥着我国FDI 的高额比例,带动FDI 呈现高速虚增,但它并不能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贡献作用,相反会加剧不公平竞争,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的初级化特征明显

据{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08年底,我国FDI 存量的行业结构中,商务服务业以545.8亿美元居第一位,占总量的29.7%,金融业以366.9亿居第二位,占19.9%,批发零售业以298.6亿美元居第三位,占16.2%,采矿业以228.7亿美元居第四位,占12.4%,制造业占5.3%,建筑业只占1.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仅1.1%,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仅0.9%。这样的行业结构即不甚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也不尽依据FDI 理论的学习动机,中国拥有低廉劳动力、大国规模经济和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真正体现我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建筑业在FDI 投资存量中的比例偏低,高新技术等学习型投资所占比例更低。相反,采矿业等资源寻求型投资比重较大,且呈逐年上升态势,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导向还停留在初级层次,缺乏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行业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初级化特征。

(三)从投资主体结构看,国有企业主导对外投资

截至2008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69.6%,股份制有限公司占

5.3%,股份制合作企业占1.5%,私营企业占1%。当年非金融类流量中,中央企业占85.4%,私营企业仅占0.3%。投资主体结构的单一化特征明显,而且很大一部分FDI 属于政策性对外投资,由此会造成国有资本与私营资本比例失调,私营资本积极性

受挫,也容易滋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险患。

(四)投资的风险防范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企业缺乏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内控机制。体现在我国海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尽合理,财务预算制度尚未建立,投资决策不科学,财务报告制度、分析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二是政府未发挥应有作用,我国尚无有效的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最明显的就是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明、监督不力,风险防范尤为薄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竞投机期货亏损5.5亿美元;三是风险防范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立法层次低,形式散乱,缺乏系统性,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如我国目前尚无《境外投资保障法》等专门法律。

(五)投资的宏观管理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体系主要由对外直接投资核准政策、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政策、对外直接投资监督与服务政策三部分组成,包含的政策规定主要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和《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和《境外投资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5号) 。这个政策体系较从前有了很大进步,如简化审批、强调政府服务职能和后续监管,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滞后与不到位现象,并且一些领域仍然是空白。此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滞后还表现在,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别政策,对外投资管理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出现重复管理、遗漏管理等现象。

(六)投资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缺乏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是我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境外经营人员很多难当重任。据商务部研究院《对外直接投资公司调查问卷》结果,企业海外投资主要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海尔总裁张瑞敏也坦率承认,即使像海尔这样在海外已有所成就的企业,仍然缺乏懂得海外市场及其操作的管理人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吸引和培养高素质国际经营管理人才是每个跨国投资企业迫在眉睫的要务。

四、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控对策

(一)培育垄断优势

纵观FDI 理论发展史,不难发现有一个概念是作为核心出现的——“垄断优势”。无论是传统的西方FDI 理论把垄断优势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FDI 理论”把垄断优势当作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投资形成的结果,它们的理论内核都没有跳出垄断优势的范畴,始终在强调对外直接投资与垄断优势的关系。这对于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来说是一个启示。具体而言,垄断优势包括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某些稀缺原材料来源的垄断、享有生产或财务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拥有多国性营销网络和管理优势等,因此作为我国的跨国投资者,应注重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宽国际营销网络、提高经营管理水品,增强企业获得与保持垄断优势的能力。

(二)注重品牌国际化

品牌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品牌国际化既是企业跨国投资的目的,更是重要的内在推动力。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几乎无一例外走过了品牌国际化的成功之路。品牌的实体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品牌国际化没有捷径,只有苦修内功,我国企业必须首先注重品牌的作用,依托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培育核心价值,打造自己的品牌。此外,品牌国际化需要一种制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品牌受到充分的尊重,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这样企业才有积极性去不断的创新和研发,一个品牌才有源源不竭的活力。这既需要国家出台完善法律和政策去规制,根源上更需要每个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形成自主创新机制。

(三)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强化风险管理。首先,投资前要进行完备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分析评估。其次,境外企业设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要规范财务预算和审计制度,进行定期的投资评估。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政府发挥服务、保障作用。第一,跨国投资的海外风险首先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企业作为微观个体处在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应建立信息服务机制。设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机构,定期发布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风险评估报告,利用驻外商务参赞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为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提供信息服务;第二,针对投资者难以规避的国家风险,应按照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结合的思路,建立预警机制,跟踪东道国综合形势的变化,加强国内有关部门对投资项目所涉及国家风险的核准,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设立风险基金,对因国有化、战争等国

家风险遭受严重损失的企业给予适度补偿;第三,针对海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其经营绩效和市场环境,加强监督和引导;第四,提供金融支持和投资保险,对跨国投资企业的融资申请从优从宽考虑,完善海外直接投资保险制度,丰富保险品种,明确投保范围、保险金额,着重对投保人资格的审查;第五,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防范和化解风险,协调争议,维护我国海外投资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

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加快基础性立法工作,酝酿出台一部凋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法律关系的《境外投资保障法》。在内容上,要突出投资保障这一基本主题,确立适当监管基础上促进投资、保护投资的基本原则,明确对符合我国经济价值取向的境外投资项目的扶持政策,如获取境外资源、成熟产业转移、扩充知识产权、开辟海外市场、绕开贸易壁垒等项目,为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准备金制度、海外投资税收优惠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做好立法准备。在立法技巧上,为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及应变性,《境外投资保障法》作为境外投资保障的基本法宜粗不宜细,主要从宏观层面上确立海外投资总战略及基本制度、管理措施、服务体系,具体的实施细则由有关部门根据境外投资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④。

(五)加大对中小企业跨国投资的扶持

为强化投资主体多样化特征、激发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活力,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增加政策性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提供资金支持;对高科技中小企业实行小企业技术转让计划,提供技术支持。结合我国情况,由于中小企业为数众多,可由政府建立统一的人员培训系统,避免中小企业在人员培训上的重复建设,增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

(六)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人才是决定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应选派政治素质好、精通当地语言、熟悉国际法规和惯例、了解国际市场、同时具有较高管理技能的人才作为我国的输出人员。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往往都会聘用相当比例的当地人员担任中高层管理者,这是其本土化战略的组成部分。我国企业也可以在国外招聘人才,他们熟悉东道国情况,携带着当地网络资源,有助于海外业务的开展。与此同时,更应把大力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在教育、培训、实践各环节储备战略人才资源。

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举措,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活动,不仅要面临外汇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威胁,而且还要应对政治风险的挑战。本文在总结我国海外投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外投资政治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些规避 政治风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尔华.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9-50.

2. 王跃生.FDI 理论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J].南方金融,2007,(8):24-29.

3. 蔡江华, 邓仕燕.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经济,2007,(8):24-25.

4. 梁军, 谢康. 中国“双向投资”的结构:阶段检验与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8,(1):3-9.

5. 于明言.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J].开放导报,2010,(2):66-69.

6. 尹贤淑.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64-67.

7. 李嘉. 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障机制的法律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报,2007,(3):36-41.


相关内容

  • 吉利收购沃尔沃论文
  •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对于已经计划"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而 言,采取科学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规避各种对外投资风险,已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实例,通过对吉利的SWOT分析和收购沃尔沃的可行性分析,找出吉利将面临 ...

  •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深入,面临的问题与摩擦也接踵而至.我们应该理性.客观.批判的看待贸易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系统地研究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发展过程程,深入剖析海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并科学地提出解决对策,对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专 ...

  •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研究 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 浙江台州校外学习中心 批次 层次 专业 201601/专科起点本科/工商管理 学 号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起 止 日 期 2016年2月27日起至2016年4月13日止 摘 要(要求150--3 ...

  •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去" 摘要:本文主要就我国中小企业应该"走出去"以及如何"走出去"进行论述,首先分析了我们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现状,然后讨论了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 ...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分析
  • 摘 要: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向及应注意的原则,对企业的投资管理体系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供防范策略.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模式分析 风险防范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行模式 1.扩大市场,在国外建厂或收购相关厂 ...

  • 2015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2015届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刘立平 01.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2.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03.中俄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4.中韩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5.中印经贸关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06.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现状.问题 ...

  • 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扣.Sei.2014,42(18):6029-6032责任编辑徐丽华责任校对况玲玲 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宁炳龙,胡敏华+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垣擎院,安徽蚌埠翔3030) 摘要粮食安全关系到一国的国计民生.在全球化的今天,在确保粮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对策研究 2. 中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变迁研究 3. ××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4. 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5. 中国战略性产业的选择与培育 6. 论培育某省(某市.地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 7. ...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 2011年3月总第488期第03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Feb.2011Gen.488No.0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综述 文/李一文张波 [摘 要]国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动机和对传统对外直 接投资理论的影响:国内学术界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