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与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关系辨析

解税宝 2017-02-17 11:52

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除税法本身直接在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法中规定外, 在某种情况下也援引一些其他法律。深入辨析税法与其他法律间的关系属性, 是解决税法适用范围的基础, 同时对于增强税法与整个法制体系的协调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立法的基础。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 当然也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在我国,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和章程。《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里一是明确了国家可以向公民征税, 二是明确了向公民征税要有法律依据。因此,《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是立法机关制定税法并据以向公民征税以及公民必须依照税法纳税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宪法》还对国家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财产所有权和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做出了规定。因此9 在制定税法时, 就要规定公民应享受的各项权利以及国家税务机关行使征税权的约束条件, 同时要求税务机关在行使征税权时, 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即凡是中国公民都应在法律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制定税法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对所有的纳税人平等对待,不能因为纳税人的种族、性别、出身、年龄等不同而在税收上给予不平等的待遇。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税法与民法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也就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故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而税法的本质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力向公民课税,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9 这种税收征纳关系不是商品的关系,明显带有国家意志和强制的特点,其调整方法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 这是由税法与民法的本质区别所决定的。

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向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在征税过程中,经常涉及大量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问题。例如,印花税中有关经济合同关系的成立,房产税中有关房屋的产权认定等,而这些在民法中巳予以规定,所以,税法就不再另行规定。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问题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例如,两个关联企业之间,一方以高进低出的价格与对方进行商业交易,然后再以其他方式从对方取得利益补偿,以达到避税的目的。虽然上述交易符合民法中规定的“ 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的原则,但是违反了税法规定,在确定纳税义务时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对此种交易的法律属性做相应调整。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但应该指出,违反了税法,并不一定就是犯罪。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 u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上面规定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情节是否严重,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则要承担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从2009年2月28日起, “偷税” 将不再作为一个刑法概念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修订后的《刑法》对第二百零一条关于不履行纳税义务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法律规定中的相关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用“ 逃避缴纳税款” 取代了“偷税” 。但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有作出相应修改。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税法与行政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中都有大量内容是对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调整。而且税收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总是国家,体现国家单方面意志,不需要征纳双方意思表示完全一致。另外税收法律关系中争议的解决一般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进行。税法与行政法也有一定区别。与一般行政法所不同的是,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元偿单方面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社会再生产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税法的参与和调节,在广度和深度上是一般行政法所不能比的。另外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所含的少数义务性规定也不像税法一样涉及货币收益的转移,而税法则是一种义务性法规。

解税宝 2017-02-17 11:52

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除税法本身直接在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税收争讼法、税收处罚法中规定外, 在某种情况下也援引一些其他法律。深入辨析税法与其他法律间的关系属性, 是解决税法适用范围的基础, 同时对于增强税法与整个法制体系的协调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1、税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立法的基础。税法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 当然也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制定的。在我国,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是制定所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和章程。《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里一是明确了国家可以向公民征税, 二是明确了向公民征税要有法律依据。因此,《宪法》的这一条规定是立法机关制定税法并据以向公民征税以及公民必须依照税法纳税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宪法》还对国家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财产所有权和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做出了规定。因此9 在制定税法时, 就要规定公民应享受的各项权利以及国家税务机关行使征税权的约束条件, 同时要求税务机关在行使征税权时, 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即凡是中国公民都应在法律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在制定税法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对所有的纳税人平等对待,不能因为纳税人的种族、性别、出身、年龄等不同而在税收上给予不平等的待遇。

2、税法与民法的关系

税法与民法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也就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故民法调整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平等、等价和有偿。而税法的本质是国家依据政治权力向公民课税,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关系的法律规范9 这种税收征纳关系不是商品的关系,明显带有国家意志和强制的特点,其调整方法要采用命令和服从的方法, 这是由税法与民法的本质区别所决定的。

当税法的某些规范向民法的规范基本相同时,税法一般援引民法条款。在征税过程中,经常涉及大量的民事权利和义务问题。例如,印花税中有关经济合同关系的成立,房产税中有关房屋的产权认定等,而这些在民法中巳予以规定,所以,税法就不再另行规定。当涉及税收征纳关系的问题时,一般应以税法的规范为准则。例如,两个关联企业之间,一方以高进低出的价格与对方进行商业交易,然后再以其他方式从对方取得利益补偿,以达到避税的目的。虽然上述交易符合民法中规定的“ 民事活动应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的原则,但是违反了税法规定,在确定纳税义务时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对此种交易的法律属性做相应调整。

3、税法与刑法的关系

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税法则是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其调整的范围不同。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税法和刑法对于违反税法都规定了处罚条款。但应该指出,违反了税法,并不一定就是犯罪。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 u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上面规定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情节是否严重,轻者给予行政处罚,重者则要承担刑事责任,给予刑事处罚。从2009年2月28日起, “偷税” 将不再作为一个刑法概念存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修订后的《刑法》对第二百零一条关于不履行纳税义务的定罪量刑标准和法律规定中的相关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用“ 逃避缴纳税款” 取代了“偷税” 。但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还没有作出相应修改。

4、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税法与行政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税法具有行政法的一般特性。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中都有大量内容是对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法人或自然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调整。而且税收法律关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一方总是国家,体现国家单方面意志,不需要征纳双方意思表示完全一致。另外税收法律关系中争议的解决一般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进行。税法与行政法也有一定区别。与一般行政法所不同的是,税法具有经济分配的性质,并且经济利益由纳税人向国家元偿单方面转移,这是一般行政法所不具备的。社会再生产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税法的参与和调节,在广度和深度上是一般行政法所不能比的。另外行政法大多为授权性法规,所含的少数义务性规定也不像税法一样涉及货币收益的转移,而税法则是一种义务性法规。


相关内容

  • 华东政法法综笔记目录
  • 目 录 法学综合答题指导与出题规律(代序)------------------03 第一编 课程经典体系笔记及考点精要解析  法理学--------------------------01  法制史--------------------------26  中国法制史------------- ...

  •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 文参考选题 民法学科毕业论文选题 1. 论民法的渊源 2. 民法基本原则研究 3. 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4. 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问题研究 5. 监护制度研究 6. 论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7. 合伙制度研究 8. 论撤销权 9. 论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 10. ...

  • 关于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律不溯既往原则的若干新思考
  • 2010年第5期法治研究 关于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律不溯既往原则的若干新思考 朱力宇 * 摘要:国内法理学界对法的溯及力问题和法律不溯既往原则的研究有所不足,我国应当确立法律不 溯既往原则的宪法位阶,因为这一原则具有重要的人权价值.法律不溯既往原则在公法和私法领域都有"例外",即某 ...

  • 法学论文参考选题
  • 电大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法理学 1.系统论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 2.评析资产阶级法的自由.平等原则 3.论法律权利和义务 4.论依法办事 5.论综合治理 6.论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7.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监督 8.论我国的司法原则 9.法与人权 10.法与自由 11.法与平等 12.法与秩序 1 ...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一.法理学 1.论法治社会中的人权保障 2.同案不同判的反省与现实出路 3.当代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困境 4.论网络舆论监督的法治意义 5.网络舆情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6.论法治社会构建中的权利冲突 7.当代中国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公权力定位 8.网络监督与司法公正 9.能动司法的意义及其局限 10. ...

  • 第一章 税法总论(完整版)
  • 第一章 税法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税法>课程的基础知识,在2014年<考试大纲>中各个知识点均为能力等级1级,考试中题型均为选择题,预计分值2.5分. 最近3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是为学习<税法>打基础的一章,但并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重点.在这一章 ...

  • 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
  • 全国"六五"普法统编教材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习题 (上篇:第一.二.三讲) 一.填空题 1.宪法的基本原则既表现为人类生活的共同的 同时表现为各国特定宪法文化的存在方式与特殊性. 2.宪法是国家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指中国内地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包 ...

  • [民法学]论文题目(推荐)
  • <民法学>论文题目(推荐) 1. 论无权处分行为. 2.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 3. 论居住权. 4. 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受人利益的保护. 5. 论保证期限. 6. 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关系论. 7. 论债权人代位权. 8. 学生伤害事故中侵权责任研究. 9. 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0. ...

  •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 标准 样式和方向 这是法律的规范性特征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一)公法.私法与社会法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来的:"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依照此标准,私法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立财产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