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作者:洪正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02期

  【内容提要】 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对市场体系作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后,它的特征就是:(一)市场体系的统一性;(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三)市场体系的竞争性;(四)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关键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养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八个大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指导方针。本文旨在具体阐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的市场体系,是指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关系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中生成的动态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以发达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体系必须具有备以下四个特征:(1)统一的,而不是分割的,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市场;(2)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内对外都要开放;(3)竞争的,而不是垄断的,当前主要是打破垄断,保护竞争;(4)有序的,而不是混乱的,应当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市场秩序。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统一是市场得以生存的共同基础,开放是经济活力的前提,竞争是经济效率的源泉,规则是经济秩序的保证,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才能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使经济保持活力和效率。

  一、市场体系的统一性

  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指现代市场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众多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具体市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种具体市场,因其功能,形式和划分标准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如下十大类:(1)从市场(商品)经济由低层次到高次发展的阶段来划分,市场体系由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所构成;(2)从市场的交易方式来划分,市场体系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以及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市场;(3)从市场交换对象的内容来划分,有物质资料市场和非物质资料市场;(4)从市场内部的分工来划分,既要有专业市场,又要有综合市场;(5)从市场的地理界限的空间范围来划分,有地区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6)从市场体系中各种交易活动的时间形态来划分,有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7)从市场的经营方式来划分,世界流行拍卖市场、招标市场、期货交易所、博览会、写字楼、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经营门市部)和连 锁店等八种市场形式;(8)从市场的运行态势来划分,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9)从市场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来划分,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10)从需要与现实的购买力来划分,有潜在的市场和现实的市场。各种类型的市场都是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它们的存在并不是为符合某种理论,而是满足了人们某种特定的需要。市场关系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各种市场关系又是统一的,因为货币是统一的,货币代表的价值是统一的。不管商品使用价值多么不同,它们包含的价值仅只有量上的差别,质是共同的。因此,各种商品的生产交换是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

  为什么市场体系必须是统一的呢?这是因为:

  第一,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挥市场全面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因为资源配制是不受地区和部门限制的。在部门和地区成为“条条块块”互相分割的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有的地方虽然具有某种资源优势,但由于自我封闭,不能从统一大市场中获取开发资源的必要技术和资金,而使当地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在“条条块块”的狭小范围内,也不可能扬长避短,发挥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同时由于各地互相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源,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使各种生产要素向最有效益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第二,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形成平等的竞争。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下,互相封锁,互相垄断,会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引进,产品严重积压,经济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用行政手段保护落后,会使那些质量差、品种少、消耗高的企业根本经不住市场的风雨,行政当局还会充当假冒伪劣商品的保护伞,严重干扰市场秩序,互相封锁会使优势无法互补,规模经济无法形成,最终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益。而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形成竞争,推动联合,各展所长,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来源,更大的市场、资源的集中和合理使用,以及更高的生产效率。

  第三,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依靠科学技术使经济高速发展。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在20年前,科技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的比重就已超过50%,现在约为3/4,但是,科技与经济结合,需要有一个运转灵活、畅通便捷的中间“载体”,而技术市场就是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长入经济的媒体。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学发现到技术开发周期缩短,技术创新到转为商品时间加快,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科技日益与经济结合,发展科技的着眼点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技术竞争的战场在市场,市场是科技发展的刺激剂。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由于专业技术市场和信息交流系统尚未健全,技术成果的转化没有相应的形式和载体,应用技术的成果不仅转化率低,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贬值,不能等价交换,影响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在一些地方,技术市场缺乏规则,也使科研单位的开发成果包括专利技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还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失掉了不少契机。即使自发地转化了,也由于管理跟不上而影响其向纵深发展。所以,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依靠科学技术使经济高速发展。

  第四,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跨地区、跨部门的分工协作,任何一项大的经济建设工程,如航天、大型核电站、大型电子通讯网络、大型水利工程等等,都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所能搞起来的,都需要全国性的分工协作。经济规模经营,也必须跨地区跨部门,才能实现产品社会化、劳动力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才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意味着能够在一个比过去更广泛的规模上处理生产、劳动、资金和工业设计的问题。如我国兴建的特大型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所需“静态投资”为570亿元(1990年价格),工程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比静态资金数量还要大。在统一的市场体系内,就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葛洲坝电站发电电价所得收入和征收水电建设基金等“以电养电”的办法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社会各方面筹资,如债券、股票、贷款以及利用外资来解决。如果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第五,市场体系统一,就可以利用灵敏的信息,驾驭和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取决于信息的相互沟通。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反馈体系,市场调节正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的,因而国民经济信息化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没有信息灵通的商品交换市场,是闭锁的低功能市场。但是,信息是覆盖全社会的,在市场体系分割的状况下,必将造成信息闭塞和信息失真。当假信息、不正确的信息等“噪音”出现在市场上,就影响市场对正确信息的反应速度,因而往往起到降低效率的作用。信息不灵是造成我国经济浪费的最大原因之一。由于信息不灵造成的生产低效、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每年的损失达上千亿元。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正在或将要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21世纪的发展打基础。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见,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市场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市场体系的开放,是指某一市场体系与其他市场体系进行双向的商品(包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交换的过程。从市场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不同市场体系之间的相互开放,又是同一市场体系内部不同部分的相互开放。这两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所讲的市场体系开放,是要面向整个世界、调动一切地区、扩及各个领域的“大开放”。第二,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一种市场体系性输出,又是一种市场体系性输入。市场体系开放是一种既有输出又有输入的双向市场体系过程。而且,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都是市场体系性的,即都是多方面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第三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一种接收和吸收的过程,又是一种排斥和排泄性的过程。

  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由生产和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同时,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又反作用于生产和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对于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反作用表现在:

  (一)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保存已创造的生产力。

  生产力是一往无前、无限扩展地运动着的,它不断创新,又不断发展。然而,它能否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却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类社会自身的交往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④当交往和市场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战争等)都会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民族生产力的保存和发展需要国家范围内的交往。国际性的生产力,需要各国的对外开放,即生产的国际化,才能保存和发展。因为“发达的生产力,即使在通商相当广泛的情况下,也难免遭到彻底的毁灭……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⑤

  (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可以使我们更多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一国内区域隔离的打破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解放,而国界疆域的打破,即生产和交换国际化的发展,则使生产力的发展得到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说,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发展的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因而各国生产力能否获得解放与发展,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冲破国别的限制,实现世界范围获得要素资源的优化选择、组合和利用。反之,如果我们实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国家垄断的外贸体制,那就不仅障碍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市场价格的扭曲而障碍资源配置的优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利益的表现失真。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几乎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网络之中。各国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国际经济条件。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尽管现行的国际分工格局有着极为不合理的因素,但是国际分工本身所提供的效益和利益原则以及可资利用的机会,促使各国从参与国际分工中寻求发挥自身优势的潜力。

  (三)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社会劳动的节约。

  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国际分工,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不仅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而且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能利用相对优势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这样,甲乙两国各自只生产比较成本相对有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约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马克思指出:在国际交换中,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即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它“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⑥反之,如果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也往往障碍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四)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是个大国,应该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不需要重走闭关锁国时期和产品经济条件下不计成本的“大而全”、“小而全”老路,现代经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国际分工和市场交换,最重要的不是“人有我有”、“万事不求人”,而是谁的经济效益高,哪个领域比较利益大。大规模地拓展对外贸易,将使国际市场信号更直接更迅速地影响国内的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国际竞争。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参加国际分工,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加强企业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市场是打破系统封闭性和保守性的强大力量。市场体系开放度的增加,导致社会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日益增强。强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内因产生不同的结果,加剧发展的不平衡,一些部分因激发了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而加速向前发展,另一些部分则可能激发起离心力和破坏力而趋向衰亡。在强相互作用系统中,向上发展快的部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发展慢的和停滞的部分则会不稳定,并趋向瓦解和被淘汰。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对加强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六)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现代国际贸易的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产的国际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贸易交换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向工序专业化深度发展,这样就使得国际贸易交换的产品由终端产品扩大到中间产品,交换过程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使一国外部的生产与国内的生产过程结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全面实现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衔接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关贸总协定则是实现这一衔接的桥梁。为了争取尽早“复关”,我国深入进行了经济体制尤其是外贸体制的改革,如放开价格、减低关税、汇率并轨等。为使我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及认证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完全接轨,国家技术监督局从1990年开始,对16000多个国家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约有40%左右;正式成立了10个产品认证委员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也在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我国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等式和会计报表体系,从而消除了原有财务核算体系和会计帐表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弊端。

  (七)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

  市场体系开放的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建立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大量外商投资企业的存在和大规模的对外贸易,首先要求外向型经济内部拥有相当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是也要求加大整个经济生活的市场调节分量,使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经济体制逐步与国际经济规则“沟通”,为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最重要的软环境条件。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二者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对外开放是对内开放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对内开放意味着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最终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因此,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它的市场是相互开放的,它和垄断及封锁是相悖的。因而必须打破地方性的封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并且要使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相衔接,引进国际竞争。

  三、市场体系的竞争性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价值,取得利润和超额利润,就必须对技术、资金、设备、劳动力进行有效的组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品种规格,提高商品质量。一个生产者这样做了,取得了优势,其它生产者也会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条件和地位,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商品经营者在竞争的条件下,也同样要降低他的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范围,开拓销售市场,从而又刺激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所以,竞争给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在市场活动中,竞争表现在许多方面,有买者之间的竞争,卖者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有部门内部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等等。我国市场将出现行业竞争、商品竞争、流通竞争、信息竞争、服务竞争、人才竞争、经营竞争、信誉竞争、广告竞争、顾客竞争等十大竞争。市场如战场,经营者、购买者,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进行着尖锐、复杂的竞争。谁的商品适应市场需要,其商品就热门畅销;谁的商品不适销对路,就无人问津,企业就面临亏本、破产的威胁。竞争对商品当事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下,每个企业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市场形势,了解市场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这无论对国家,对企业,对广大消费者都大有好处,因为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竞争的最大障碍是市场垄断。要使市场能正常地运作并发挥其功能,必须开展尽可能充分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必须扫除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等障碍,使价格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垄断最大的危害是排斥竞争。排斥竞争,不仅阻碍市场发育,降低经济效率,也易滋生无序和腐败。国家应逐步取消国家的和地方的垄断措施,保护充分的竞争。

  四、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市场中的交换关系,本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维系着市场交换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遵守契约是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规则。不遵守契约,不讲商业信用,各方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市场就不能运作,会陷入混乱。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成为有序的、规则运行的市场体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竞争过程中会出现正当的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往往造成对公平竞争秩序的严重破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有市场规则来保护有效竞争,防止垄断,防止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要有市场规则来裁判和解决竞争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市场规则要用法律,条例等形式来实现。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用法律规范和调整经济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而且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没有统一、健全、具有一定刚度的法律体系作保障,经济活动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混乱、无序状态。目前某些市场上出现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随意收费,胡乱涨价;短斤少两,掺假使假,剽窃商誉,假冒商标、,签订假合同,采用假包装,生产伪劣商品;以及盗用技术秘密,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等,都直接违犯正当竞争的要求,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阻挠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法律来引导、规范、保护和约束。

  综上所述,我们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八字方针”,积极培育各种市场,应从商品价格、税收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管理、法规建设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

  本文来稿日期:1994年4月18日

  注释:

  ①1993年10月4号《人民日报》

  ②1993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④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一卷60,6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5卷,第265页。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SYSTEM

  Hong Zhenyuan

  Abstract

  During the forum on economic work held by the ten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south and southeast of China,President Jiang Zeming said:"Actively foster and develop various kinds of markets,and graduahhmmlly establish an open,unified,competitive and ordered market system."These words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system.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ohhmmllowing four perspectives:1.unity,2.openness;3.competitiveness;4.orderedness.

  Key words unity openness competitiveness orderedness

作者:洪正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02期

  【内容提要】 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我们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对市场体系作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后,它的特征就是:(一)市场体系的统一性;(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三)市场体系的竞争性;(四)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关键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江泽民主席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养和发展各种市场,逐步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当前要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封锁,反对不正当竞争,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八个大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我们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指导方针。本文旨在具体阐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

  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的市场体系,是指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关系体系。市场体系是各种商品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和综合反映,是各种市场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中生成的动态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其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以发达的市场体系为基础。因此,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体系必须具有备以下四个特征:(1)统一的,而不是分割的,必须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市场;(2)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对内对外都要开放;(3)竞争的,而不是垄断的,当前主要是打破垄断,保护竞争;(4)有序的,而不是混乱的,应当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建立起市场秩序。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统一是市场得以生存的共同基础,开放是经济活力的前提,竞争是经济效率的源泉,规则是经济秩序的保证,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才能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使经济保持活力和效率。

  一、市场体系的统一性

  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指现代市场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众多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具体市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种具体市场,因其功能,形式和划分标准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如下十大类:(1)从市场(商品)经济由低层次到高次发展的阶段来划分,市场体系由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所构成;(2)从市场的交易方式来划分,市场体系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以及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市场;(3)从市场交换对象的内容来划分,有物质资料市场和非物质资料市场;(4)从市场内部的分工来划分,既要有专业市场,又要有综合市场;(5)从市场的地理界限的空间范围来划分,有地区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6)从市场体系中各种交易活动的时间形态来划分,有现货市场、远期市场和期货市场;(7)从市场的经营方式来划分,世界流行拍卖市场、招标市场、期货交易所、博览会、写字楼、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经营门市部)和连 锁店等八种市场形式;(8)从市场的运行态势来划分,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9)从市场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来划分,有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10)从需要与现实的购买力来划分,有潜在的市场和现实的市场。各种类型的市场都是自然形成和发展的,它们的存在并不是为符合某种理论,而是满足了人们某种特定的需要。市场关系的具体形式千差万别,但是,各种市场关系又是统一的,因为货币是统一的,货币代表的价值是统一的。不管商品使用价值多么不同,它们包含的价值仅只有量上的差别,质是共同的。因此,各种商品的生产交换是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

  为什么市场体系必须是统一的呢?这是因为:

  第一,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挥市场全面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因为资源配制是不受地区和部门限制的。在部门和地区成为“条条块块”互相分割的情况下,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去。有的地方虽然具有某种资源优势,但由于自我封闭,不能从统一大市场中获取开发资源的必要技术和资金,而使当地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在“条条块块”的狭小范围内,也不可能扬长避短,发挥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同时由于各地互相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源,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使各种生产要素向最有效益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第二,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形成平等的竞争。在市场分割的情况下,互相封锁,互相垄断,会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引进,产品严重积压,经济效益低下,资源严重浪费。用行政手段保护落后,会使那些质量差、品种少、消耗高的企业根本经不住市场的风雨,行政当局还会充当假冒伪劣商品的保护伞,严重干扰市场秩序,互相封锁会使优势无法互补,规模经济无法形成,最终降低了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益。而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形成竞争,推动联合,各展所长,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这意味着更多的收益来源,更大的市场、资源的集中和合理使用,以及更高的生产效率。

  第三,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依靠科学技术使经济高速发展。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在20年前,科技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的比重就已超过50%,现在约为3/4,但是,科技与经济结合,需要有一个运转灵活、畅通便捷的中间“载体”,而技术市场就是促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长入经济的媒体。从人类发展史来看,科学发现到技术开发周期缩短,技术创新到转为商品时间加快,这种趋势今后还将继续发展,其根本原因是科技日益与经济结合,发展科技的着眼点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技术竞争的战场在市场,市场是科技发展的刺激剂。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由于专业技术市场和信息交流系统尚未健全,技术成果的转化没有相应的形式和载体,应用技术的成果不仅转化率低,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贬值,不能等价交换,影响科研单位的积极性;在一些地方,技术市场缺乏规则,也使科研单位的开发成果包括专利技术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还使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失掉了不少契机。即使自发地转化了,也由于管理跟不上而影响其向纵深发展。所以,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依靠科学技术使经济高速发展。

  第四,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跨地区、跨部门的分工协作,任何一项大的经济建设工程,如航天、大型核电站、大型电子通讯网络、大型水利工程等等,都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所能搞起来的,都需要全国性的分工协作。经济规模经营,也必须跨地区跨部门,才能实现产品社会化、劳动力社会化和产权社会化,才能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意味着能够在一个比过去更广泛的规模上处理生产、劳动、资金和工业设计的问题。如我国兴建的特大型水电工程——三峡工程,所需“静态投资”为570亿元(1990年价格),工程实际需要筹措的资金比静态资金数量还要大。在统一的市场体系内,就可以通过适当提高葛洲坝电站发电电价所得收入和征收水电建设基金等“以电养电”的办法来解决,还可以通过社会各方面筹资,如债券、股票、贷款以及利用外资来解决。如果没有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就不可能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第五,市场体系统一,就可以利用灵敏的信息,驾驭和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取决于信息的相互沟通。因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息反馈体系,市场调节正是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的,因而国民经济信息化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没有信息灵通的商品交换市场,是闭锁的低功能市场。但是,信息是覆盖全社会的,在市场体系分割的状况下,必将造成信息闭塞和信息失真。当假信息、不正确的信息等“噪音”出现在市场上,就影响市场对正确信息的反应速度,因而往往起到降低效率的作用。信息不灵是造成我国经济浪费的最大原因之一。由于信息不灵造成的生产低效、投资失误、重复建设等,每年的损失达上千亿元。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正在或将要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为21世纪的发展打基础。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可见,全国性的大开放、大流通、大市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取得市场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市场体系的统一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市场体系的开放,是指某一市场体系与其他市场体系进行双向的商品(包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交换的过程。从市场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探讨,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不同市场体系之间的相互开放,又是同一市场体系内部不同部分的相互开放。这两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因此,我们所讲的市场体系开放,是要面向整个世界、调动一切地区、扩及各个领域的“大开放”。第二,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一种市场体系性输出,又是一种市场体系性输入。市场体系开放是一种既有输出又有输入的双向市场体系过程。而且,无论是输出还是输入,都是市场体系性的,即都是多方面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第三市场体系开放,既是一种接收和吸收的过程,又是一种排斥和排泄性的过程。

  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由生产和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同时,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又反作用于生产和社会分工,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对于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反作用表现在:

  (一)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保存已创造的生产力。

  生产力是一往无前、无限扩展地运动着的,它不断创新,又不断发展。然而,它能否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却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人类社会自身的交往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④当交往和市场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重新开始;一些突发的事件(如战争等)都会使一个具有发达生产力和有高度需求的国家处于一切都必须从头开始的境地。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方都是单独进行的。民族生产力的保存和发展需要国家范围内的交往。国际性的生产力,需要各国的对外开放,即生产的国际化,才能保存和发展。因为“发达的生产力,即使在通商相当广泛的情况下,也难免遭到彻底的毁灭……只有在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存住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⑤

  (二)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可以使我们更多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一国内区域隔离的打破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解放,而国界疆域的打破,即生产和交换国际化的发展,则使生产力的发展得到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说,社会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发展的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因而各国生产力能否获得解放与发展,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冲破国别的限制,实现世界范围获得要素资源的优化选择、组合和利用。反之,如果我们实行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国家垄断的外贸体制,那就不仅障碍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由于市场价格的扭曲而障碍资源配置的优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利益的表现失真。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几乎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网络之中。各国经济的发展,已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先进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等国际经济条件。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尽管现行的国际分工格局有着极为不合理的因素,但是国际分工本身所提供的效益和利益原则以及可资利用的机会,促使各国从参与国际分工中寻求发挥自身优势的潜力。

  (三)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社会劳动的节约。

  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对外贸易,利用国际分工,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的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不仅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而且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能利用相对优势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这样,甲乙两国各自只生产比较成本相对有利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约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马克思指出:在国际交换中,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即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它“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⑥反之,如果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不紧密,也往往障碍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而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及时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

  (四)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中国是个大国,应该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由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不需要重走闭关锁国时期和产品经济条件下不计成本的“大而全”、“小而全”老路,现代经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国际分工和市场交换,最重要的不是“人有我有”、“万事不求人”,而是谁的经济效益高,哪个领域比较利益大。大规模地拓展对外贸易,将使国际市场信号更直接更迅速地影响国内的产业方向和产品方向,促进国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适应国际竞争。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就是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参加国际分工,用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加强企业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市场是打破系统封闭性和保守性的强大力量。市场体系开放度的增加,导致社会各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日益增强。强相互作用通过不同的内因产生不同的结果,加剧发展的不平衡,一些部分因激发了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而加速向前发展,另一些部分则可能激发起离心力和破坏力而趋向衰亡。在强相互作用系统中,向上发展快的部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发展慢的和停滞的部分则会不稳定,并趋向瓦解和被淘汰。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对加强整体的活力和凝聚力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六)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现代国际贸易的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产的国际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贸易交换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向工序专业化深度发展,这样就使得国际贸易交换的产品由终端产品扩大到中间产品,交换过程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使一国外部的生产与国内的生产过程结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全面实现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衔接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关贸总协定则是实现这一衔接的桥梁。为了争取尽早“复关”,我国深入进行了经济体制尤其是外贸体制的改革,如放开价格、减低关税、汇率并轨等。为使我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及认证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协定(GATT/TBT)完全接轨,国家技术监督局从1990年开始,对16000多个国家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约有40%左右;正式成立了10个产品认证委员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也在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我国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等式和会计报表体系,从而消除了原有财务核算体系和会计帐表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弊端。

  (七)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

  市场体系开放的一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建立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大量外商投资企业的存在和大规模的对外贸易,首先要求外向型经济内部拥有相当高的市场化程度,同是也要求加大整个经济生活的市场调节分量,使国内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经济体制逐步与国际经济规则“沟通”,为经济良性循环提供最重要的软环境条件。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二者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对外开放是对内开放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对内开放意味着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最终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因此,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它的市场是相互开放的,它和垄断及封锁是相悖的。因而必须打破地方性的封锁,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并且要使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相衔接,引进国际竞争。

  三、市场体系的竞争性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性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价值,取得利润和超额利润,就必须对技术、资金、设备、劳动力进行有效的组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品种规格,提高商品质量。一个生产者这样做了,取得了优势,其它生产者也会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条件和地位,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商品经营者在竞争的条件下,也同样要降低他的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范围,开拓销售市场,从而又刺激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所以,竞争给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突出特点。在市场活动中,竞争表现在许多方面,有买者之间的竞争,卖者之间的竞争,买卖双方的竞争;有部门内部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等等。我国市场将出现行业竞争、商品竞争、流通竞争、信息竞争、服务竞争、人才竞争、经营竞争、信誉竞争、广告竞争、顾客竞争等十大竞争。市场如战场,经营者、购买者,在“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进行着尖锐、复杂的竞争。谁的商品适应市场需要,其商品就热门畅销;谁的商品不适销对路,就无人问津,企业就面临亏本、破产的威胁。竞争对商品当事人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下,每个企业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市场形势,了解市场需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这无论对国家,对企业,对广大消费者都大有好处,因为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市场竞争的最大障碍是市场垄断。要使市场能正常地运作并发挥其功能,必须开展尽可能充分和完全的自由竞争,必须扫除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垄断等障碍,使价格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垄断最大的危害是排斥竞争。排斥竞争,不仅阻碍市场发育,降低经济效率,也易滋生无序和腐败。国家应逐步取消国家的和地方的垄断措施,保护充分的竞争。

  四、市场体系的有序性

  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市场中的交换关系,本是一种契约关系,契约维系着市场交换中各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遵守契约是市场得以正常运作的基本规则。不遵守契约,不讲商业信用,各方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市场就不能运作,会陷入混乱。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必须成为有序的、规则运行的市场体系。

  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竞争过程中会出现正当的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各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往往造成对公平竞争秩序的严重破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有市场规则来保护有效竞争,防止垄断,防止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要有市场规则来裁判和解决竞争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市场规则要用法律,条例等形式来实现。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用法律规范和调整经济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应该而且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没有统一、健全、具有一定刚度的法律体系作保障,经济活动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混乱、无序状态。目前某些市场上出现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随意收费,胡乱涨价;短斤少两,掺假使假,剽窃商誉,假冒商标、,签订假合同,采用假包装,生产伪劣商品;以及盗用技术秘密,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等,都直接违犯正当竞争的要求,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阻挠经济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法律来引导、规范、保护和约束。

  综上所述,我们要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八字方针”,积极培育各种市场,应从商品价格、税收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管理、法规建设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

  本文来稿日期:1994年4月18日

  注释:

  ①1993年10月4号《人民日报》

  ②1993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④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第一卷60,6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5卷,第265页。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SYSTEM

  Hong Zhenyuan

  Abstract

  During the forum on economic work held by the ten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south and southeast of China,President Jiang Zeming said:"Actively foster and develop various kinds of markets,and graduahhmmlly establish an open,unified,competitive and ordered market system."These words displa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ist market system.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ohhmmllowing four perspectives:1.unity,2.openness;3.competitiveness;4.orderedness.

  Key words unity openness competitiveness orderedness


相关内容

  • 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一.社会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考试内容 (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 ...

  • 2013贵阳市市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素质笔记真题
  •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 ...

  • 第二章经济法的概念.体系.特征
  • 第二章 经济法的概念.体系.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体系.经济法的特征以及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什么是经济法"这一经济法学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本章学习后,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特征,并 ...

  •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应对象: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 ...

  •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指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样 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76-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指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 ...

  • 建筑业初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内容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人类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商 ...

  •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 区域特色产业的识别与指标体系的探索 作者:谢毅 汪独友 曹林峰 [摘要] 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作用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是不言而喻的,对产业发展尚不够成熟的区域来说尤为重要:本文从特色产业的内涵出发,研究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为区域选择合理的特色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特 ...

  • 金融体系结构
  • 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特征分析 一.银行主导金融体系和市场主导金融体系优劣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世纪初,熊彼特在他的成名著作<财富增长论>中,着重强调了金融体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具有资本请求权的银行家或者资本市场,将社会资本通过货币的 ...

  • 综合基础知识重点
  • 综合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