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陈寅恪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次年6月,36岁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   陈寅恪有个习惯,他上课必定是身着长衫,收拾得一丝不苟,显得庄重而神圣。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蓝布包裹着的。这是对知识的崇拜和敬畏。   1948年,内战在北方展开,时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邀请陈寅恪南下广州任教。他授课的内容本是30年来滚瓜烂熟的,但他仍旧重新备课。尽管当时他已双目失明。他曾多次对女儿说过,即使每年开设同以前一样的课程,每届讲授内容都必须有更新,加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绝不能一成不变。   他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是说一不二的人,这使他很累,也使他了不起。   陈寅恪讲课,不管是教室站满了人,还是只有一个人,总是一视同仁,是以古代书院的精神授课的,师生之间以学问道义相期。后来成为陈寅恪助手的胡守为,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一堂课他是唯一的学生。当他来到陈宅时,陈寅恪正在工作。胡守为来后,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竟郑重地换了一身装束:长袍。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情况往往是,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但只要是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学生,都是大家,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考古学家徐中舒、文献学家蒋天枢,还有刘节、胡守为、刘适……难怪,他被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堪为人师,垂范后世,陈寅恪是也!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次年6月,36岁没有学位的陈寅恪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和中山大学。   陈寅恪有个习惯,他上课必定是身着长衫,收拾得一丝不苟,显得庄重而神圣。他讲授佛经文学、禅宗文学的时候,一定是用黄布包着书来的;而讲其他的课程,他带来的书则是用蓝布包裹着的。这是对知识的崇拜和敬畏。   1948年,内战在北方展开,时任岭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邀请陈寅恪南下广州任教。他授课的内容本是30年来滚瓜烂熟的,但他仍旧重新备课。尽管当时他已双目失明。他曾多次对女儿说过,即使每年开设同以前一样的课程,每届讲授内容都必须有更新,加入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发现,绝不能一成不变。   他曾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寅恪是说一不二的人,这使他很累,也使他了不起。   陈寅恪讲课,不管是教室站满了人,还是只有一个人,总是一视同仁,是以古代书院的精神授课的,师生之间以学问道义相期。后来成为陈寅恪助手的胡守为,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一堂课他是唯一的学生。当他来到陈宅时,陈寅恪正在工作。胡守为来后,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竟郑重地换了一身装束:长袍。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情况往往是,慕名而来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听课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但只要是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学生,都是大家,其中有语言学家王力、敦煌学家姜亮夫、历史学家谢国桢、考古学家徐中舒、文献学家蒋天枢,还有刘节、胡守为、刘适……难怪,他被尊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胡适在1937年2月22日的日记中称:“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堪为人师,垂范后世,陈寅恪是也!


相关内容

  • 古者称师曰先生
  • 『古者称师曰先生.』 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 师,要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师者必须『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否则,教师就沦为了贩卖知识的嘴上饭碗. 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蔡元培. ...

  • 让青春在奉献中飞扬
  • 让青春在奉献中飞扬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10级历史学1班 李永强 [1**********] 我们知道,所谓师者授知.解惑,榜样也.从拿起江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断地思索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做一名有知识.有气节.有责任.有风范的人民教师? 回望百年的旧中国,丧权辱国.满目疮痍, ...

  • 烟花巷陌,也有女子才气逼人
  • 自古红颜多薄命,佳人流落青楼是无奈的悲剧.这些貌美而薄命的女子,向来难入正史法眼. 但是在历代的野史稗纪中,她们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以多情.侠义.温柔.充满灵性的生命姿态,为我们这个民族增添了另外一道多姿多彩的历史符号.其中不乏才貌双全的典范,留下这些诗歌传世: <黄金缕> [南齐]苏 ...

  • 教案的设计与作用的发挥
  • 教案的设计与作用的发挥 聂玉英 一个学期听了十几节这样那样的课,使我反思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叫好课?教案应如何设计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育专家是怎样评价每一节课的?带着这些问题我和我的同行教师,又一起观看了2002年获全国一等奖的化学课 - 潞河中学陈寅老师主讲的<气体 ...

  • 校训议论文
  • "校训"作文范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校训体现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对学生做人.学业.品质.人生价值等方面都提出了期待 和要求,希望广大在校学生铭记在心,并用来激励自己努力成才.以下是一些中外名校的校 训. 哈佛大学:让柏拉图与你为友,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是让真 ...

  • 吴宓与陈寅恪
  •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化史.学术史.思想史上,吴宓与陈寅恪是两座傲然挺立的连峰.他们的交往始于1919年哈佛读书而止于1969年陈寅恪辞世,期间正好是50年.在这50年里,他们惺惺相惜,扶助前行,特别是身处人生坎坷困境时,二人更是同气相求,濡沫以共,其友谊在学人中堪称典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他 ...

  • 关于郭沫若与陈寅恪关系的辩正
  • 关于郭沫若与陈寅恪关系的辩正 2012-11-21 11:20阅读: 关于郭沫若与陈寅恪关系的辩正 近些年来,在海内外持续不断的陈寅恪研究热的影响下,有关郭沫若与陈寅恪的历史交往及相互关系问题,成了人们有兴趣的话题.相关的文章常见于书刊报章之中,其所述史实,真伪混杂,毁誉褒贬,莫衷一是.本文试就其中 ...

  •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
  •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默秋 一 1909年,陈寅恪复旦公学毕业.他带着复旦公学的文凭,也是他平生唯一的一张文凭,登上了去西洋的轮船. 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从德国到瑞士,后又去法国.美国,最后再回到德国.他学物理.数学,也读<资本论>.13年里,他总共学习了梵文.印第文.希伯来文等 ...

  • 傅斯年与陈寅恪的交往
  •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傅斯年与陈寅恪,是中国学术史上呼风唤雨的两位大家,一位是"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一位是"三百年来一大师".透过二人在生活.学术上相互影响.相互砥砺,渐行渐近肝胆相照的生命历程,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时代的灿烂和悲欢. 傅斯年与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