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

姓名:范敏玲 单位:广济初级中学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9课。本节课是第三

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我国边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和沙俄等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英勇的斗争,其中最典型的有戚继光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等,这些斗争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设计思路: 学习历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历史的特色”,应该让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丰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完成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多媒体增加了一些历史故事、图片,“丰满”了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的形象,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味。为了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出新意,我把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主线串起来,确定这条主线为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根据这条主线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内容和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和“《尼不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在中华民族反侵

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初步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

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

克萨反击战等,知道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

教学难点: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屠洪纲的歌曲《精忠报国》,请同学们边听边唱。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感受到爱国之情了吗?你们知道的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有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有刚才大家提到的民族英雄,请和老师一起

学习今天的新课: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多媒体出示课题)

我们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课,我们首先来做一下预习检测。(出示预习检

测题)

【预习检测】

1、(1)明代中后期,我国沿海一带为什么“海波不平”?

有倭寇,倭寇指的是什么?

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中国的奸商。

(2)倭寇有什么危害?

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抢掠,严重威胁了老百姓的

生命财产。

(多媒体出示问题和图片)

(3)谁为“海波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名将。祖籍安徽定远。16岁时曾

慷慨赋诗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立志保卫海防。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的画像及简介)

(4)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台州之战九战九捷

——1561年

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1565年

(展示戚继光的雕像)

2、(1)明末,谁收复了台湾?

(出示郑成功画像及简介)

郑成功,(1624—1662),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2)明朝末年,哪国人侵占台湾?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

殖民者残酷镇压台湾人民,屠杀了数以千计的百姓 。荷兰军队还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3)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多媒体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图,郑成功收复台湾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图,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迎国姓爷(郑成功)(国画)图。)

3、(1)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哪个国家趁机入侵我国?强占了哪些地方?

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多媒体出示雅克萨反击战战形势图)

(2)为保卫祖国领土,哪位皇帝开始组织反击战?战争结果怎样?

(多媒体出示问题和相关图片)

是康熙皇帝,结果:清政府两次重创俄军,沙俄战败,被迫投降。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尼布楚条约》是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时间:1689年,

内容:该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

岛的主权;

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课过境进行贸易。

意义:此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出示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归纳整理】

探究一: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人们常说的

“人心向背”。

4.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探究二: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可参考108页每课一得)

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有何历史意义?

1.三国时,吴国曾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过台湾,当时台湾称作夷洲。

2.隋朝时,台湾与大陆来往更加密切,当时台湾称流求。

3.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入中国版图。

4.明末时,宝岛被正式称为台湾。

历史意义: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探究三:

请同学们在课本107页的图上找出尼布楚、雅克萨、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并结合地图册31页的清时期全图,看看这些地方当时属于中国还是俄国?今天呢?

(学生结合地图讨论分析)

1.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澶州之战 ②雅克萨之战

③台州九捷 ④郾城大捷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史实不具有反对外来侵略性质的是 (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签订《尼布楚条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4、阅读下列材料: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

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请完成:

(1)材料中的“贵国”是指哪一国家?

(2)材料中的“余”是指谁?“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

(3)“余既来索”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荷兰

(2)郑成功,1661年

(3)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

了保护作用。

【课堂小结】

肃清倭寇-----戚继光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收复台湾——郑成功----维护了统一

雅克萨反击战——康熙

(再次出示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画像,让学生辨认。)

【拓展延伸】

现如今,中国与韩国有苏岩礁岛屿之争,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菲律宾有黄岩岛之争,与越南有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争......这些明摆着是我们固有领土的海上岛礁,不但被上述国家所全部或部分武装占领,而且这些国家还武力蛮横的驱逐我们的渔民和民间保护者。面对这些国家明目张胆的领土掠夺,你有什么想法?

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么做?

【作业】

1.列表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课本108页自我测评题。)

2.你最崇拜的民族英雄是谁?说一说你崇拜他的理由。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理解?

【板书设计】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人物 事件 意义

戚继光 肃清倭寇

郑成功 收复台湾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 雅克萨反击战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感觉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有几点值得肯定:

1、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

多媒体展示,爱国歌曲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交流中分享知识,在思考中品味历史。

2、设置探究性问题为历史课增添思维美的色彩。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显的更加活跃、和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共同对明清反击侵略斗争的性质和

意义进行探讨,很自然地完成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了新课和三维一体的目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教学设计

姓名:范敏玲 单位:广济初级中学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9课。本节课是第三

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是我国边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和沙俄等国的侵略,广大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英勇的斗争,其中最典型的有戚继光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等,这些斗争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设计思路: 学习历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历史的特色”,应该让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丰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完成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多媒体增加了一些历史故事、图片,“丰满”了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的形象,使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味。为了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出新意,我把零散的知识点用一条主线串起来,确定这条主线为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根据这条主线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内容和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基本史实。

2、能够正确识读“雅克萨反击战形势图”和“《尼不楚条约》中俄边界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反击战在中华民族反侵

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初步学会阅读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方法。

2、收集明清时期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初步学习收集材料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感受中国人

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

克萨反击战等,知道这些斗争是保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

教学难点: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屠洪纲的歌曲《精忠报国》,请同学们边听边唱。同学们,从这首歌中你感受到爱国之情了吗?你们知道的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有哪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课就有刚才大家提到的民族英雄,请和老师一起

学习今天的新课: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多媒体出示课题)

我们先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课,我们首先来做一下预习检测。(出示预习检

测题)

【预习检测】

1、(1)明代中后期,我国沿海一带为什么“海波不平”?

有倭寇,倭寇指的是什么?

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中国的奸商。

(2)倭寇有什么危害?

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抢掠,严重威胁了老百姓的

生命财产。

(多媒体出示问题和图片)

(3)谁为“海波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戚继光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明朝名将。祖籍安徽定远。16岁时曾

慷慨赋诗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立志保卫海防。

(多媒体出示戚继光的画像及简介)

(4)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台州之战九战九捷

——1561年

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

——1565年

(展示戚继光的雕像)

2、(1)明末,谁收复了台湾?

(出示郑成功画像及简介)

郑成功,(1624—1662),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2)明朝末年,哪国人侵占台湾?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地区,

殖民者残酷镇压台湾人民,屠杀了数以千计的百姓 。荷兰军队还以台湾为据点经常骚扰大陆沿海地区。

(3)郑成功是怎样收复台湾的?

(多媒体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图,郑成功收复台湾接受荷兰殖民者投降图,台湾人民欢庆胜利,喜迎国姓爷(郑成功)(国画)图。)

3、(1)在清军入关的时候,哪个国家趁机入侵我国?强占了哪些地方?

沙俄,入侵我国东北,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 (多媒体出示雅克萨反击战战形势图)

(2)为保卫祖国领土,哪位皇帝开始组织反击战?战争结果怎样?

(多媒体出示问题和相关图片)

是康熙皇帝,结果:清政府两次重创俄军,沙俄战败,被迫投降。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3)《尼布楚条约》是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时间:1689年,

内容:该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

岛的主权;

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课过境进行贸易。

意义:此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出示1689年《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边界示意图。)

【归纳整理】

探究一: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1.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就是人们常说的

“人心向背”。

4.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探究二:为什么说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可参考108页每课一得)

郑成功收复、开发台湾有何历史意义?

1.三国时,吴国曾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过台湾,当时台湾称作夷洲。

2.隋朝时,台湾与大陆来往更加密切,当时台湾称流求。

3.元朝时,台湾正式归入中国版图。

4.明末时,宝岛被正式称为台湾。

历史意义:打击了荷兰的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

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探究三:

请同学们在课本107页的图上找出尼布楚、雅克萨、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并结合地图册31页的清时期全图,看看这些地方当时属于中国还是俄国?今天呢?

(学生结合地图讨论分析)

1.下列事件中,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有( )

①澶州之战 ②雅克萨之战

③台州九捷 ④郾城大捷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史实不具有反对外来侵略性质的是 (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3、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签订《尼布楚条约》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雅克萨之战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4、阅读下列材料: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

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请完成:

(1)材料中的“贵国”是指哪一国家?

(2)材料中的“余”是指谁?“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

(3)“余既来索”台湾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荷兰

(2)郑成功,1661年

(3)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

了保护作用。

【课堂小结】

肃清倭寇-----戚继光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收复台湾——郑成功----维护了统一

雅克萨反击战——康熙

(再次出示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的画像,让学生辨认。)

【拓展延伸】

现如今,中国与韩国有苏岩礁岛屿之争,与日本有钓鱼岛之争,与菲律宾有黄岩岛之争,与越南有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之争......这些明摆着是我们固有领土的海上岛礁,不但被上述国家所全部或部分武装占领,而且这些国家还武力蛮横的驱逐我们的渔民和民间保护者。面对这些国家明目张胆的领土掠夺,你有什么想法?

作为中学生的你打算怎么做?

【作业】

1.列表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军民在反抗外来侵略、维护祖国主权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课本108页自我测评题。)

2.你最崇拜的民族英雄是谁?说一说你崇拜他的理由。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没理解?

【板书设计】

第19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人物 事件 意义

戚继光 肃清倭寇

郑成功 收复台湾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康熙帝 雅克萨反击战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后我及时的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感觉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有几点值得肯定:

1、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

多媒体展示,爱国歌曲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交流中分享知识,在思考中品味历史。

2、设置探究性问题为历史课增添思维美的色彩。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显的更加活跃、和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共同对明清反击侵略斗争的性质和

意义进行探讨,很自然地完成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了新课和三维一体的目标。


相关内容

  •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
  • 初中历史 教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安 阳 市 五 中 申 畅 2005年10月 <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课程标准: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 ...

  •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题纲第三单元
  •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题纲第三单元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谥号,都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南京. 2.和皇太极为清朝建立各作了哪些贡献?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1616年建立后金(1115年女真族曾经建立过与南宋对峙的金朝).1636年,皇 ...

  •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 ...

  • 2.第二次鸦片战争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 ...

  •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课标要求]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 ...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1.建立: 时间:581年 方式:外戚篡权(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都城:长安 2.统一: 历史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大发展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陈朝的腐朽 ⑤隋文帝励精图治 时间:589年,隋灭陈,完成统一 意义 ...

  • 北师大版八上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word教案
  • 第二课 劫难中的抗争 探究预习提纲: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探究预习习题: (一)连词成句 1.太平军 2.洋枪队 要求:将以上两个词语连成一句话,要求语意正确.语气 ...

  • 抗日是民族觉醒
  • 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 ...

  • 中国古代史复习纲要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纲要 原始社会:北京人的古人类文化--河姆渡和半坡农耕文明(时间/地理/农耕工具农作物/手工业住房打井制陶/畜牧业)--黄帝的传说 1 2 ★历史时间概念与计算 概念:世纪 年代 世纪初 世纪末等 例如393年4世纪90年代 4世纪末 / 公元前393年 前4世纪初. 计算:1.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