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2007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案例二:夏新电子虚增利润

2009年11月16日晚间,时隔两年后,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对于夏新电子的处罚决定,对其罚款60万元,对时任董事长苏振明、时任总裁李晓忠、时任副总裁黄智辉3人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

证监会处罚的原因是夏新电子2006年虚增利润4077万、将银行承兑汇票擅自披露为商业承兑汇票等多项违规。具体的手法是将2006年度销售,2007年1-3月份退回的产品,冲减200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3142.4万元和成本1821.2万元,虚增利润1321.1万元。

同时,夏新电子除2006年年报已预提的返利价保金额外,还与客户确认、应归属于2006年度的部分返利价保2756.1万元,未以计提,再虚增利润2756.19万元。 两项合计虚增利润4077万元。而对此,夏新电子只认为是在会计上的收入确定方法的差异所致。

凭借这虚增的4077万利润,夏新电子在2006年的财报上显示其大幅扭亏。而2005年夏新电子巨额亏损6.58亿元。2007年在厦门证监局的介入调查后,夏新电子在2007年的财报中作出了令人吃惊的披露,对2005年、2006年财报进行的追溯调整,对过往的重大差错更改高达15项之多,经过这15项差错追溯调整后,夏新电子2006年净利润数字由盈利2517.6万元,变为亏损1.05亿元。

案例三:*ST鲁北通过关联交易被掏空

数据显示,2001年*ST鲁北在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分别为3312万元和3576万元,关联方均为大股东鲁北集团。2002年关联交易额也在2000万左右。但是到了2003年,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激增到9000万和8000万以上,与此同时,*ST鲁北的销售毛利率也从上一年的25.38%下滑为13.23%。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中,各有5600余万元被刻意隐瞒。直到2004年济南证监局发出整改通知后,*ST鲁北才在2004年的年报中予以披露,关联方分别是无棣海通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海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从2004年开始,不仅一大批隐藏的关联交易方被曝光,而且*ST鲁北关联交易规模也开始大幅攀升。2004年关联销售额为2.13亿元,2005年为1.04亿元,2006年为2.03亿元,到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5.57亿元和5.09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ST鲁北的销售毛利率大大低于同行水平,业绩水平一年不如一年,直至最近三年连续亏损,2008年巨亏6亿多元。这些规模日益庞大的经营性关联交易成为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渠道。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关联方不仅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而且还通过应收账款的形式大量占用*ST鲁北的运营资金。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ST鲁北的应收账款余额为5.79亿元,其中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总额为4.69亿元,几乎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60%。

案例四:ST华源会计造假

2006年11月3日《财政部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ST华源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公司转让安徽省六安开发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多计2004年度投资收益1140万元。

第二,公司在受让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股权时,土地使用权的划转不符合规定,2004年度虚列土地出让金4100万元。

第三,公司下属浙江华源兰宝有限责任公司将收购浙江兰宝有限责任公司时向当地政府承诺的职工身份置换费用计入资本公积,用于核销以前年度贷款损失,导致少计其他应付款8292.3万元。

第四,公司下属六安华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冲回已计提的2004年度坏账准备199万元和存货跌价准备77.45万元。

第五,公司2004年虚构关联企业还款业务、虚假反映银行存款,冲销关联企业欠款、委托理财损失及历年经营中形成的不良债权年末余额1.48亿元。

第六,公司2004年未真实核算高管人员集资款333万元,而是将上述款项记入“其他应付款-本部(其他)”99万元,冲减“其他应收款-外纺实业”234万元。

案例五:科龙电器会计造假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

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一)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

3.5亿元。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二)虚增收入和收益

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个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

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3.048亿元和5.127亿元,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科龙舞弊手法之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经查,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

顾雏军入主科龙不久便开始在各地疯狂收购或新设控股子公司,通过收购打造的”科龙系”主要由数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构成。到案发时,科龙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顾雏军等在境内外设立的私人公司所组成的“格林柯尔系”在国内亦拥有12家公司或分支机构。此间”科龙”与”格林柯尔”公司之间发生资金的频繁转换,共同投资和关联交易也相当多。科龙公司在银行设有500多个账户都被用来转移资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和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的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

如此看来,对于格林柯尔而言.科龙只是一个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龙横向并购,利用科龙的营销网络赚取利润。顾雏军把国内上市公司科龙当作“提款机”.一方面以科龙系列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列公司打造融资和拓展平台为由.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需求,采用资本运作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对科龙进行盘剥,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科龙的利润增长。

案例二:夏新电子虚增利润

2009年11月16日晚间,时隔两年后,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对于夏新电子的处罚决定,对其罚款60万元,对时任董事长苏振明、时任总裁李晓忠、时任副总裁黄智辉3人警告,并分别罚款10万元。

证监会处罚的原因是夏新电子2006年虚增利润4077万、将银行承兑汇票擅自披露为商业承兑汇票等多项违规。具体的手法是将2006年度销售,2007年1-3月份退回的产品,冲减2006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3142.4万元和成本1821.2万元,虚增利润1321.1万元。

同时,夏新电子除2006年年报已预提的返利价保金额外,还与客户确认、应归属于2006年度的部分返利价保2756.1万元,未以计提,再虚增利润2756.19万元。 两项合计虚增利润4077万元。而对此,夏新电子只认为是在会计上的收入确定方法的差异所致。

凭借这虚增的4077万利润,夏新电子在2006年的财报上显示其大幅扭亏。而2005年夏新电子巨额亏损6.58亿元。2007年在厦门证监局的介入调查后,夏新电子在2007年的财报中作出了令人吃惊的披露,对2005年、2006年财报进行的追溯调整,对过往的重大差错更改高达15项之多,经过这15项差错追溯调整后,夏新电子2006年净利润数字由盈利2517.6万元,变为亏损1.05亿元。

案例三:*ST鲁北通过关联交易被掏空

数据显示,2001年*ST鲁北在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分别为3312万元和3576万元,关联方均为大股东鲁北集团。2002年关联交易额也在2000万左右。但是到了2003年,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激增到9000万和8000万以上,与此同时,*ST鲁北的销售毛利率也从上一年的25.38%下滑为13.23%。而且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采购和销售方面的关联交易中,各有5600余万元被刻意隐瞒。直到2004年济南证监局发出整改通知后,*ST鲁北才在2004年的年报中予以披露,关联方分别是无棣海通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海城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从2004年开始,不仅一大批隐藏的关联交易方被曝光,而且*ST鲁北关联交易规模也开始大幅攀升。2004年关联销售额为2.13亿元,2005年为1.04亿元,2006年为2.03亿元,到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5.57亿元和5.09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ST鲁北的销售毛利率大大低于同行水平,业绩水平一年不如一年,直至最近三年连续亏损,2008年巨亏6亿多元。这些规模日益庞大的经营性关联交易成为关联方掏空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渠道。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关联方不仅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而且还通过应收账款的形式大量占用*ST鲁北的运营资金。数据显示,2008年年底*ST鲁北的应收账款余额为5.79亿元,其中对关联方的应收账款总额为4.69亿元,几乎占当年营业收入总额的60%。

案例四:ST华源会计造假

2006年11月3日《财政部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ST华源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公司转让安徽省六安开发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收益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多计2004年度投资收益1140万元。

第二,公司在受让江西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股权时,土地使用权的划转不符合规定,2004年度虚列土地出让金4100万元。

第三,公司下属浙江华源兰宝有限责任公司将收购浙江兰宝有限责任公司时向当地政府承诺的职工身份置换费用计入资本公积,用于核销以前年度贷款损失,导致少计其他应付款8292.3万元。

第四,公司下属六安华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没有充足依据的情况下,冲回已计提的2004年度坏账准备199万元和存货跌价准备77.45万元。

第五,公司2004年虚构关联企业还款业务、虚假反映银行存款,冲销关联企业欠款、委托理财损失及历年经营中形成的不良债权年末余额1.48亿元。

第六,公司2004年未真实核算高管人员集资款333万元,而是将上述款项记入“其他应付款-本部(其他)”99万元,冲减“其他应收款-外纺实业”234万元。

案例五:科龙电器会计造假

2006年7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责任人的证券违法违规行为做出行政

处罚与市场永久性禁入决定。这是新的《证券市场禁入规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来,证监会做出的第一个市场禁入处罚。本文拟通过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会计审计问题,讨论其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事实证明,顾雏军收购科龙后,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净利润的大起大落属于人为调控,扭亏神话原来靠的是做假账。

(一)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减值准备,实现“扭亏”

科龙舞弊手法之一: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少计坏账准备、少计诉讼赔偿金等编造虚假财务报告。经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间,科龙共在其年报中虚增利润3.87亿元(其中,2002年虚增利润1.1996亿元,2003年虚增利润1.1847亿元,2004年虚增利润1.4875亿元)。

仔细分析,科龙2001中报实现收入27.9亿元,净利1975万元,可是到了年报,则实现收入47.2亿元,净亏15.56亿元。科龙2001年下半年出现近16亿元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计提减值准备6.35亿元。2001年的科龙年报被审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到了2002年,科龙转回各项减值准备,对当年利润的影响是

3.5亿元。可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其巨额资产减值计提及转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没有计提各项减值准备和广告费用,科龙电器2002年的扭亏为盈将不可能;如果没有2001年的计提和2002年的转回,科龙电器在2003年也不会盈利。按照现有的退市规则,如果科龙电器业绩没有经过上述财务处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处理了。可见,科龙电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没有盈利,ST科龙扭亏只是一种会计数字游戏的结果。

(二)虚增收入和收益

科龙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当的收入确认方法,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经查,2002年科龙年报中共虚增收入4.033亿元,虚增利润近1.2亿元。其具体手法主要是通过对未出库销售的存货开具发票或销售出库单并确认为收入,以虚增年报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科龙电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达4.27亿元的销售收入没有得到验证,其中向一个不知名的新客户销售就达

2.97亿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审计时仍然没有收回。此后的2003年和2004年,同样是在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的操纵下,科龙年报又分别虚增收/%3.048亿元和5.127亿元,虚增利润8935万元和1.2亿元。这意味着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所出具过的3份公司年报都存在财务造假,将不曾实现的销售确认为当期收入。

(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

科龙舞弊手法之三: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金。经查,科龙电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与格林柯尔公司共同投资、关联采购等关联交易事项,2000年至2001年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关联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龙公司年报也均未披露使用关联方巨额资产的事项。

顾雏军入主科龙不久便开始在各地疯狂收购或新设控股子公司,通过收购打造的”科龙系”主要由数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构成。到案发时,科龙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顾雏军等在境内外设立的私人公司所组成的“格林柯尔系”在国内亦拥有12家公司或分支机构。此间”科龙”与”格林柯尔”公司之间发生资金的频繁转换,共同投资和关联交易也相当多。科龙公司在银行设有500多个账户都被用来转移资金。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格林柯尔系有关公司涉嫌侵占和挪用科龙电器财产的累计发生额为34.85亿元。

如此看来,对于格林柯尔而言.科龙只是一个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龙横向并购,利用科龙的营销网络赚取利润。顾雏军把国内上市公司科龙当作“提款机”.一方面以科龙系列公司和格林柯尔系列公司打造融资和拓展平台为由.通过众多银行账户,频繁转移资金,满足不断扩张的资本需求,采用资本运作通过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对科龙进行盘剥,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过财务造假维持科龙的利润增长。


相关内容

  • 内部控制介绍
  •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来源:<会计研究>2009年第02期 作者:张龙平; 陈作习; 宋浩;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要求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 应 ...

  • 中兴通讯股权激励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 中兴通讯股权激励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赵团结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李少武 据报道,2010年8月份,湖北省和武汉市相关部门及东湖高新 区一起制定出台了14项支持示范区建设的配套政策,股权激励作为对公司"董监高"和核心人员长期激励 ...

  • 案例:保利地产债务融资
  • 保利地产债务融资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公司简介与概况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运作平台,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 .2006年7月31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重启IPO市场的首批上市的第一家房 ...

  • 针织品公司往来账纳税评估案例
  •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针织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台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棉.化纤针织品及编织品(毛衫)加工业务,2000年为获利年度.由于该户属纯加工企业,利润率偏低,2001年以来或亏损或微利,开办至今未缴纳过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属典型的"长亏不倒户".根据南通市国税局 ...

  • 高股利政策_贵州茅台的理性选择_童盼
  • 案例分析 Finance & Accounting 高股利政策 --贵州茅台的理性选择 童 盼 马俊杰 2011年3月21日,贵州茅台公布了2010年利润分配预案,即每10股送1股派现23元,创下了A股派现之最.此次现金分红的数额(含税)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率达44.8 ...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以及启示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调研报告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公司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会计史上从来不缺乏重大的财务舞弊案件,这也是促使了会计界对财务舞弊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成为催生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动力.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到飞速发展,虽然在信息披露.会计规范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证券 ...

  • 财务管理结课论文
  • 百丽集团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理论研究认为,并购作为企业配置资源的手段,从企业微观发展方面,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效应,降低交易费用,开展多元化经营;从国家宏观调控方面,有利于产业结构 ...

  • 关于技术并购绩效的典型案例分析
  • (一)引言 在中国企业以劳动力优势为核心的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已不足以支撑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时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无疑成为企业赶超技术和时间差距的最好方式.技术并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实现技术跨越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方式,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元需求, ...

  • 5~7个企业伦理案例
  • 企业伦理案例分析 赵波(081616) 08工商四班 案例一 紫金矿业的污水泄漏与环境污染·····················2-4 案例二 平安高管6000万元薪酬引发争议·····················4-5 案例三 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假药 无视人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