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满足( )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直角三角形( )等于( )。如果用a, b ,c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 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4. 勾股定理一般用来求( ) 和( ) 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来判定( )或( )

6. 探索勾股定理用( )和( ) 7. 验证勾股定理用( ) 和( )

第二章 实数

1. 实数包括( )和( ) 2.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 )

3.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 )

4.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 )

5. 求一个数a 的( )运算,叫做开平方

6.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 )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

7. 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 )

8. 一个正数有( )算术平方根,0有( )算术平方根,负数( )算术平方根

9. 一个正数有( )平方根,它们互为( ); 0只有( )平方根,是它( );负数( )平方根

10. 正数的立方根是( ); 0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

11. 任何( )都有一个相反数;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 ); 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0的绝对值是( )

12. a与b 互为相反数则( );a 与b 互为倒数则( ) 13. (a )2= ( )(a ≥0)

a 2 = ( )= ( ) 14. () 3=( ) a 3=( ) -a =( )

15. a ×b = ( )(a≥0,b ≥0)

a b

= ( )(a≥0, b>0)

16. 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负数,正数(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 ) 17. 一般地,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8. 一般地,被开方数( ),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 (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 )或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有( )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 )和( ), 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 )。水平的数轴叫做( )或( ), 铅直的数轴叫做( )或( ), x轴和y 轴统称为( ),它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2.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 过P 分别向x 轴、y 轴做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P 的( )、( ),有序实数对(a ,b )叫做点P 的( ) 3. 象限内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 )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

4. x 轴上点的坐标:(a,0) a为( );y 轴上点的坐标:(b,0) b 为( )

5.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横、纵坐标都乘以-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

6. 平面上的物体位置需要( )来确定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 )x 和y, 并且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 )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 ),y 是( )

2. 若两个变量x,y 间的对>关系可以表示成( )(k,b为常数,k ≠0) 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

3. 对于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特别地,当b=0时,称y 是x 的( )

4. 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当k( )时,y 随x 值得增大而增大, 当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 正比例函数是经过( )的一条直线,当k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时,图像经过( )象限 6. 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是经过( )和( )的一条直线。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象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

7. 函数表示方法有( )( )( ) 8. 直线y=k1x+b1( k 1≠0) 与直线y=k2x+b2( k 2≠0) ,若k 1= k 2且b 1≠ b 2,则两直线( );若k 1≠ k2,则两直线( );若k 1≠ k 2,且b 1= b2, 则( )

9. 当一次函数y=kx+b(k≠0) 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

为方程( )

10. 一次函数y=kx+b(k 0)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 )即为方程kx+b=0的解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 )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 )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 ),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 ),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6、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 )表示出来,并带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 ),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 )

7、把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 ),简称加减法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

,x

2

, …,x

n

, 我们把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 ),记为( )

2、 若n 个数中,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n= f 1+ f2+…+ fk ), 那么(f 1x 1+f2x 2+…+fk x k )叫做x 1,x 2, …,x k 的( ),f 1,f 2,…,f k 是x 1,x 2, …,x k 的( ) 3、 一般地,n 个数据按( )顺序排列,处于最( )的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一组数据中( )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5、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 ) 6、 频率=( )

7、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 )叫做方差,用公式表示为( )

8、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 )

1

n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做出(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 ),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 ),不正确的命题称为( )

2、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 )。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 )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称为(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 ) 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 )而不具备命题的( ),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4、在等式或者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替代,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 )

5、由一个定理或公理直接突出的结论,叫做这个定理或公理的( )

6、三角形的一边与( )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7、(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8、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满足( )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2.直角三角形( )等于( )。如果用a, b ,c

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 3.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4. 勾股定理一般用来求( ) 和( ) 5.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来判定( )或( )

6. 探索勾股定理用( )和( ) 7. 验证勾股定理用( ) 和( )

第二章 实数

1. 实数包括( )和( ) 2.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 )

3.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 )

4.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叫做a 的( )

5. 求一个数a 的( )运算,叫做开平方

6.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 )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 )

7. 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 )

8. 一个正数有( )算术平方根,0有( )算术平方根,负数( )算术平方根

9. 一个正数有( )平方根,它们互为( ); 0只有( )平方根,是它( );负数( )平方根

10. 正数的立方根是( ); 0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

11. 任何( )都有一个相反数;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 ); 正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负实数的绝对值等于( );0的绝对值是( )

12. a与b 互为相反数则( );a 与b 互为倒数则( ) 13. (a )2= ( )(a ≥0)

a 2 = ( )= ( ) 14. () 3=( ) a 3=( ) -a =( )

15. a ×b = ( )(a≥0,b ≥0)

a b

= ( )(a≥0, b>0)

16. 数轴上,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正数大于负数,正数(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 ) 17. 一般地,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18. 一般地,被开方数( ),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 (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 )或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 )且有( )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 )和( ), 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 )。水平的数轴叫做( )或( ), 铅直的数轴叫做( )或( ), x轴和y 轴统称为( ),它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

2.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 过P 分别向x 轴、y 轴做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P 的( )、( ),有序实数对(a ,b )叫做点P 的( ) 3. 象限内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 )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

4. x 轴上点的坐标:(a,0) a为( );y 轴上点的坐标:(b,0) b 为( )

5.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以-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横、纵坐标都乘以-1时,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对称

6. 平面上的物体位置需要( )来确定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 )x 和y, 并且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 )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 ),y 是( )

2. 若两个变量x,y 间的对>关系可以表示成( )(k,b为常数,k ≠0) 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

3. 对于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特别地,当b=0时,称y 是x 的( )

4. 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当k( )时,y 随x 值得增大而增大, 当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 正比例函数是经过( )的一条直线,当k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时,图像经过( )象限 6. 一次函数y=kx+b(k≠0,k,b 为常数) 是经过( )和( )的一条直线。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象经过( )象限;当k <0,b <0时,图像经过( )象限

7. 函数表示方法有( )( )( ) 8. 直线y=k1x+b1( k 1≠0) 与直线y=k2x+b2( k 2≠0) ,若k 1= k 2且b 1≠ b 2,则两直线( );若k 1≠ k2,则两直线( );若k 1≠ k 2,且b 1= b2, 则( )

9. 当一次函数y=kx+b(k≠0) 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

为方程( )

10. 一次函数y=kx+b(k 0) 的图像与x 轴交点的( )即为方程kx+b=0的解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 )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 )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 ),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 ),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方法分别是( )和( ) 6、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 )表示出来,并带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 ),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 )

7、把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 ),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 ),简称加减法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

,x

2

, …,x

n

, 我们把

(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 ),记为( )

2、 若n 个数中,x 1出现f 1次,x 2出现f 2次,…,x k 出现…f k 次(n= f 1+ f2+…+ fk ), 那么(f 1x 1+f2x 2+…+fk x k )叫做x 1,x 2, …,x k 的( ),f 1,f 2,…,f k 是x 1,x 2, …,x k 的( ) 3、 一般地,n 个数据按( )顺序排列,处于最( )的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4、一组数据中( )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5、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 ) 6、 频率=( )

7、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 )叫做方差,用公式表示为( )

8、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 )

1

n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1、 定义就是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做出(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 ),其中正确的命题称为( ),不正确的命题称为( )

2、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 )。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 )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称为( ),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 ) 3、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 )而不具备命题的( ),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4、在等式或者不等式中,一个量可以用它的等量来替代,这一性质也看做公理,称为( )

5、由一个定理或公理直接突出的结论,叫做这个定理或公理的( )

6、三角形的一边与( )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7、(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8、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

9、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 )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相关内容

  • 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_数学论文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 ...

  • 四年级数学试卷分析.doc
  • 四年级一班数学试卷分析 韩传娟 小学数学四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小胡小学 韩传娟 一.基本情况分析 小胡小学四年级一班数学本次参加考试人数共37人,其中,总分2875.5分,平均77.7分,优秀18人,优秀率48.6%,良好8人,良好率21.6%,及格33人,及格率89.2%. 二.试题分析 ...

  • 论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及其在新课标中的体现
  • 论"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及其在新课标中的 体现 (许昌市第三初级中学 赵永) 1 引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英国爆发了一场数学改革的运动, 人们称之为"克莱茵---贝利"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 克莱茵写了<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主张加强函数和 ...

  • 数学教学随笔3篇
  • 数学教学随笔3篇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律,是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教学生学数学,就是教他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使用数学,把数学同生活融为一体,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数学 ...

  • 撬起"生活"这把杠杆创新数学教学模式
  • 很多人认为数学知识都是一些冷冰冰的数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其实,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数学虽然有不少数字,很多时候都是用"数字"说话,但这些用"数字"说话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不可分离.也就是说,数学知识中有生活,生活中 ...

  • 小学数学教育专题研究整理题目
  • 一.填空题 1.数学的本质属性--是关于逻辑上是可能的.纯粹的(即抽去了内容的)形式科学和关于关系系统的科学. 2.生活数学观,是相对于科学数学观而言的.它是指儿童常常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获得数学学 习的,是通过自己的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是在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过 ...

  •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四川省邻水二中:黄先明 数学是高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高中 ...

  •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江苏省新海中学 孙朝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如何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呢? 笔者从1993年起参与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quo ...

  •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
  • 如何延展教材空间体验鲜活数学 庄西陇小学 许志宇 摘 要:小小的课堂,薄薄的教材,是无法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数学教学改革应注意延展教材空间,通过还原知识真实背景,突出知识内在价值,沟通知识多元联系,将数学与儿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使儿童.数学.生活三者融为一体,使数学学习 ...

  •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 小学生数学日记评价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研究 实验结题报告 中兴小学 2011年11月 小学生数学日记评价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评价在数学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