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展总部经济能力的比较分析

内 容 摘 要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布局呈现这样一种变化: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基地布局在生产加工成本较低的区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目前,总部经济引起了各大城市政府高度的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掀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潮。

本文阐述了总部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效应,在此基础上概括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条件。然后从杭州市自身特点和经济状况出发,对其总部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指出其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最后,借鉴上海的经验,对杭州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总部经济,总部集聚, 发展战略,可行性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in space have such a change that headquarters and industry have been separated. Many headquarters collect in central cities and industry and manufacture bodies collect in some other regions. This type of management becomes a chain of industry and market. A headquarter is in fact the supervising center for its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Nowadays, many cities take up to develop headquarters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headquarters economic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urban developing headquarter economy and analyz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Hangzhou to develop headquarter economy by studying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inally,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the author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headquarters economy of Hangzhou.

KEYWORDS :Headquarters economy, Headquarters cluster, Developing strategy, Feasibility research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

第二章 总部经济相关概念 ................................ 3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 3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特征与效应 ....................................... 4

第三节 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误区 .................................... 5

第三章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 7

第一节 杭州市概况及其经济现状 .................................... 7

第二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 8

第三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 9

第四章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 ......................... 13

第一节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情况 ............................... 13

第二节 上海总部经济的特点分析 ................................... 13

第三节 总部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 14

第五章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 17

第一节 充分借鉴上海的经验与发展模式 ............................ 17

第二节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 17

第三节 认清劣势与不足,提高竞争力 .............................. 18 第四 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19

第六章 结论 ............................................ 20

参考文献 ................................................ 21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引言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十年来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到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4.9%,设市城市发展到655个,建制镇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许多大城市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压力增大,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水、土地等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破坏严重,使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城市结构升级和功能提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等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调整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探索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城市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自从2003年总部经济概念在北京提出,影响迅速遍及全国。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各地竞相推进总部经济。同时,它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己经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各种类型的总部基地也应运而生,如上海陆家嘴、广州东山区、重庆解放碑地区、深圳福田区等。而北京更是将发展“总部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大企业、大集团来京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发展总部经济”。仅北京市内就已形成朝阳区 CBD 、中关村西区高科技商务区、西二环金融商务区、丰台总部基地四大发展总部经济的基地,宣武、顺义、崇文等其他区县也先后开始规划建设不同特色的总部聚集区或特色商务区。

与此同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知名民营企业纷纷将企业总部迁往国内中心及省会城市。如:“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等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山东的 “浪潮集团”、湖南长沙的“远大集团”将总部迁入北京; “乐百氏”、“健力宝”将总部迁到广州;“科龙”将总部迁往香港;“二汽”将总部从十堰搬到了武汉„„而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制造企业,也陆续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迁往郊区县甚至周边其它城市,只留下研发、销售、资本筹措、战略管理等部门在原地,进而形成中心城市企业“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布局。

这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采取的自发行为,企业出于发展战略考虑而实施的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加工基地的空间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同时也孕育着中国总部经济的悄然萌发。

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是企业不断寻求利润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它有利于丰富大城市经济的内涵,在实践中对于大城市经济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于推进大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之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更是要充分研究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把总部经济置于一定的战略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出击,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章 总部经济相关概念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具体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二是企业不断寻求利润最大化或经营成本最小化的结果;三是总部经济在实践中,意味着区域之间可以形成以企业为基础的区域合作模式1。

总部经济提出来的背景如图2-1。

图2-1:总部经济提出的背景 2

1

2 赵弘. 《总部经济》. [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许惠. 《总部经济理论及发展对策研究》. [D]. 东南大学. 2005

总部经济理论是一种新的理论,它融合并发展了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价值链、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等。它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应运而生,在技术上实现企业集团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相分离。同时,基于对企业经营活动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而提出,是企业价值链理论的一种突破。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它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分布的表现形态企业得以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不断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产物。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特征与效应

一、总部经济的特征

总部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 知识性。总部经济因为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因此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2. 集约性。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企业不同组织功能的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优势,以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3. 层次性。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4. 辐射性。总部经济具有扩散效应,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向不发达区域的强力辐射。

5. 延展性。总部经济模式下,制造业企业总部的发展需要服务业与其紧密关联,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地联结起来,不但向第三产业中的知识性服务业延展,而且还向一般性服务业延展

6. 共赢性。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使得区域间能够按照产业价值链,依据本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同一企业或项目生产的不同区段之间的合作。

二、总部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效应

总部经济对总部所在区域以及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五种效应:一是税收贡献效应。公司总部的企业税收和公司总部员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构成对于总部新在区域的税收贡献。二是产业乘数效应。制造业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信息采集加工、企业咨询、金融保险、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以及房地

产、商业、交通、餐饮业等的发展。三是消费带动效应。公司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带动的消费以及公司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带动的消费都是对总部所在区域的消费贡献。四是就业乘数效应。总部的商务活动与生活需要带来相关的就业机会。五是社会资本效应。总部的聚集带来城市无形资产、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并使得城市开放度大大提高,多元文化加速融合。

以北京市为例,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比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北京应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制造业企业大量外迁、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城区的持续发展?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应如何发挥首都特有的资源优势,与环渤海其他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推动和促进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等等。针对北京经济转型面临的这些重要课题,北京市对经济发展战略做了进一步调整,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利用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通过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带动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区域统筹发展。此方案实施六年以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并在空间上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 )、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3。

第三节 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误区

总部经济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对“总部经济”认识存在某些误区

“总部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对其概念还存在某些认识误区。一方面,泛化了总部经济的概念,把“总部经济”与“总部地产经济”等同起来,认为建设总部大楼就是发展总部经济。另一方面,对总部经济理解过于简单化,有些城市没有彻底考察其是否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就盲目提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造成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争抢总部资源的现象,实则是对社会人、财、物资源的浪费,自身也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二、总部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趋同现象

我国目前总部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行业总部集聚的格局,对行业总部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引导。各大城市在建设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对总部基地3 赵弘等. 《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R]. 2007

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存在雷同现象。在功能定位上各地区都集中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的层面上,并没有结合区域的比较优势从总部的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不同功能入手,进行合理的定位。

三、政府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有待加强

全国各大城市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竞相提出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从政府全局来看,这种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是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正常竞争,对总部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将导致过分的竞争,不利于形成城市合力。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从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好总部集群布局与分散布局的关系。

另外,国内对总部经济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研究,很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对如何形成和发展总部经济以及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认识不清,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并且对总部经济形成的一般要素以及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的认识和研究不够透彻。

第三章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第一节 杭州市概况及其经济现状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杭州科技人才多,教育发达,人才竞争力居前列。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较具竞争力,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及京杭大运河,形成杭州特有的自然山水景观。气候舒适、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多,技术基础设施也比较发达。政府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政府海外形象、创新活动,政府领导人的素质、能力等具有较好表现,反映其具有较强的管理竞争力。在社会经济秩序、商业文化氛围、制度等方面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表现。这些特点使得杭州非常适合高技术人才和投资者居住,杭州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8年,杭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 )4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6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9.38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2140.20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2213.14亿元,增长13.8%4。

具体表现为: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三种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0:50.2:45.8调整为3.7:50.0:46.3。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46.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6.3%,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0.8和13.6个百分点。2008年,地方财政支出419.67亿元,增长25%。三、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元。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333.35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76.59亿元,增长31.8%。本外币贷款余额10069.03亿元,增长19%。人民币贷款投向中,工业、商业和农业短期贷款分别增长12.1%、18.0%和17.8%;私营个体短期贷款增长16.4%;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1.2%。 四、企业效益增速下滑。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38.84亿元,同比4 数据引自《2008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 [DB/OL]. 2008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02/[1**********].shtml

增长3.2%,其中实现利润408.73亿元,仅增0.3%,同比分别回落24.4和33.3个百分点5。

另外,杭州在资本、科技、区位等竞争力及聚集力基本处在提升的状态中,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需要全面努力,尤其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

第二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和产业分工的影响下,总部经济以一种新经济模式的身份出现。它能够吸引外埠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却将生产基地留在原址或安排在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周边地区和外地,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工;能够有效利用当地资本、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企业发展要素,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各类企业总部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国内最早认识到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重要性并出台措施吸引他们前来的城市。

从1999年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的通知》以后,全球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到2003年7月,北京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达到137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国内许多带中字头的企业“巨无霸”总部都在北京,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500强的大公司中,101家总部在北京6。这给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利润,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乘数效应。

上海更是受益匪浅。不但成为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而且目前发展势头依然不减:2002年9月30日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数目为8家,到2003年9月30日已达41家,而到2004年6月17日已变成69家,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到143家。利用天时地利和政策优惠,上海也是国内企业总部迁移的首选地。希望集团、杉杉、雅戈尔、均瑶、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将迁都目的地选在上海。一些企业则将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如长虹、春兰、海尔、华为、中兴等。截至2004年5月底,上海累计吸引外资企业近3.4万家,实到外资近494.74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已有281家进入上海。目前在沪的外地企业逾十万家,注册金额达3000多亿元。其中,上海总部经济贡献功不可没。 5数据引自《2008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 [DB/OL]. 2008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02/[1**********].shtml

6 赵弘等. 《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这两个成功例子表明,总部经济的作用和优势显而易见,光芒锐不可当,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应该及时出击,把总部经济置于一定的战略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找准定位,适时把握,以促进城市加快发展。

第三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SWOT 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 ),竞争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它对于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利用SWOT 来分析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以更好地确定杭州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赵弘教授的《2006-2007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中,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能力在35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七。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1个位次,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各分项发展相对均衡。

表3-1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能力在全国35个样本城市中的排名情况

赵弘研究组将我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各种条件来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获得对该城市的评价。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杭州具有以下优势:

1. 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杭州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排在全国前列(已在第三章第一节作具体说明)。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商务基本设施条件较为完善,人口与就业环境也较好。

2. 专业服务水平较高。杭州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排名居全国第五,2004年末,杭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800.04亿元,保费收入为72.33亿元,排在全国前列,而且全国第二家民营银行——“浙商银行”的总部就设在杭州。杭州的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与上一年度相比,提高了8个位次,2004年,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企业管理等商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2.5万人7。

3. 开放程度居全国第八位。杭州的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排在第七位,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了4个位次,特别是与长三角区域经济联系密切。杭州的国际开放程度一般,排在第11位。但是杭州的国际知名度较高,2004年,杭州的国际旅游收入为5.97亿美元,居全国第六位。

4. 政府服务水平较高,排在第三位。杭州市政府出台了积极的政策来吸引地区总部,即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这使得政府的政策信息透明度较高,服务绩效和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5.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毗邻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又连接着浙江和江苏,占尽地利。同时,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另外, 杭州风景优美,适宜投资者居住;政府服务水平高,支持力度大;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浙江省强大的经济后盾;可充分借鉴上海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少走弯路等。

但同时,杭州在发展道路上也存在不少劣势:

1. 在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上表现相对较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居住条件等社会基础条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环境质量方面,杭州的环境绿化较为薄弱,2004年,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仅为24.54平方米/人,空气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7 赵弘. 《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辐射不广。2004年,杭州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仅为935493户,不到北京的1/68。

3. 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排在第17位。杭州人才资源拥有量不足,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R&D人员以及每万人拥有的高校在校学生数等指标都与北京等研发能力较强的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加速人才流动,引导需求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是杭州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4. 地处经济繁荣圈,是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南京、苏州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管是跨国大公司,还是省内中小企业,杭州市政府都欢迎他们把总部搬到杭州去。这种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使外地企业总部入杭已突破50家。这一举措不仅给杭州带来了大量的税源,而且企业核心机构的进入对杭州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先后把总部迁至杭州的大中企业有吉利集团、苏泊尔集团、康恩贝集团、盾安集团、华大基因、宋城集团等。吉利集团总部迁入杭州,不仅改写了杭州没有轿车工业的历史,还推动了杭州制造业的升级。宋城集团总部迁入杭州后,不断进行规模扩张,先后投资杭州宋城华美学校和山里人家等景点,并且还投资16亿元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配合杭州的2006国际休博会。

而从外围因素看,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重要性的增强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移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到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也蔚然成风。随着杭州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必将成为新的外商投资热土。浙江省一向是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前列,而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占到了全省GDP 的53%,GDP 增量的70.2%来自于民营经济。在浙江的民营企业中,少数脱颖而出的企业因为当地资源要素有限、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法解除时,总部迁移理所当然。杭州作为浙江的中心,必将成为总部迁移的首选地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杭州总部经济投资环境作出如下的定性评价:

表3-2 杭州总部经济投资环境评价表

8 数据来源:赵弘. 《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总体来看,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商务活动氛围浓厚。对于吸引部分国外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华东区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可抢占先机。

第四章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

第一节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情况

2001年,上海就开始研究“总部经济”,得到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进行试点。2002年7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当年认定批准两批1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到2006年上半年,经上海市政府认定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4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累计142家、外资研发中心共185家。目前,上海已成为除香港以外中国“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9。

目前,上海吸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中心30家,包括像通用电气、阿尔卡特、汽巴精化、思科、圣戈班等知名企业都将其从事基础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虽然大多数的外资研发中心主要以本地化的开发和研究为主,但部分研发中心在其全球研发战略体系中的层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把原来只在发达国家进行的尖端产品核心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逐步转移到中国,同时应用型技术的研究地域对象也不再限于中国市场,而是面向亚太乃至全球市场。

第二节 上海总部经济的特点分析

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已有五年时间,总部经济的层次不断在提高、表现在:

一、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级别在不断提高

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经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地区总部累计达到了13家; 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占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的1/3,尚有部分跨国企业的全球总部正在洽谈中。

二、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的研发层次在不断提升 9钱智、姚治. 《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特点、效应与对策》.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目前,上海吸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中心30家10,包括像通用电气、阿尔卡特、汽巴精化、思科、圣戈班等知名企业都将其从事基础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

三、国内民营企业集团也开始将其总部迁至上海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了一股“总部迁移”浪潮,上海成为其首选地之一。如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正泰、均瑶、美特斯邦威等民营企业(集团)已将其集团总部或管理总部迁至上海,以实现其打入国际市场和占领国内市场的战略目标。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汽车、化工、电气设备、电子通讯等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并正在按照价值链的合理分工而快速形成各自的产业群。许多跨国公司在前一轮投资过程中,已在上海先期开设了生产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在上海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银行、电子电气、保险等行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数约占上海外资企业总数的60%左右)。要使上海六大支柱产业的价值链能够充分地分享成长果实、参与产业链环节的竞争,就需要一个地区总部以在信息、公关、产业及战略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协调。因此,更多的跨国公司围绕上海的支柱产业集群把全球总部或地区性总部搬迁到了上海。这使得上海的总部经济集群现象明显。

随着上述相关产业集群服务的链条进行进一步拓展,一个发达的服务业配套体系(如现代化的金融网络,专业化的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体系,发达的文化传媒业、设计业、广告业,良好的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保障等)在上海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产业体系,并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第三节 总部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总部经济正在成为上海经济持续成长的新增长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总部”在自身创造大量产值和税收的同时,还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关联效应促进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

截止2008年底,上海已有经过授牌的跨国公司总部22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78家,外资研发中心270家,另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24家10数据引自《上海经济年鉴(2006)》.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鉴编辑部. 2006

“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上海的总部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11。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是一种高端的外来直接投资(简称FDI )。它们在上海的落户直接增加了上海引进外资的数量。如英特尔、联合利华等大型研发中心,每年都投入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支持其在沪的研发机构。举个具体的例子:2008年,万通世纪互联公司(园区与国内最大的从事IDC (服务器和数据管理)的民营企业--世纪互联公司成立) ,在园区打造数字服务和数字地产,目前,第一期项目刚完成便吸引了上海电信等企业的目光,也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更专业的管理服务平台。随着这些企业在园区的快速成长,园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特征不断显现,同时,这些服务平台也为园区不断引进总部经济企业提供了基本的条件。2008年,园区引进了世界500强的美国科勒公司亚太区总部,美国晶澳投资的上海晶澳太阳能光伏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为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2。

除了绝对数量和金额的上升,由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机构是一种管理服务、研发机构,它们的进入有利于提高来沪外资的质量和能级。一些大型研发机构的投资对研究设备及基础设施的需求,带动了上海市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拉动了高端产品的需求,刺激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当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乃至全球总部将其目标市场由中国国内转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市场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海的出口状况和出口产品结构。2002-2005年,上海市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4.36%增加至57.18%,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3.34%增加至39.95%。

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和地区总部的集聚又进一步强化了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的地位。跨国公司在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性的贸易、投资和生产活动时,往往会带动总部所在地的人员、资金、技术和货物的大量流动。据统计,2005年上海外商投资进出口总额为1254.38亿美元,其中出口615.83亿美元、进口638.5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67.9%和67%。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全市出口的贡献率为70.2%。2005年,上海市外贸货物吞吐量为18492万吨,其中进港10098万吨、出港8394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16.77%、11.08%和24.45%。

再次,跨国公司总部的出现促进了上海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中心的建设。企业总部是信息的主要消费者之一,总部聚集对于信息交流提出更高的要求,便捷的信息交流是吸引总部聚集的主要因素。因此,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聚,上海正在向全球资讯流通最自由的国际大都市迈进,正在成为优越11

1213 数据引自2009上海总部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人民网 上海市北工业园区显现总部经济自增长性的优势. [J]. 现代金报. 2008.11

13 引自《中国统计年鉴》.[R].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的国际信息枢纽之一。2005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了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和家庭宽带用户普及率已跃居国际先进行列;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30G ,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全年总交换量超过1300TB ;工商、税务、质监三个部门的42项企业基础信息已初步实现交换与共享。此外,2005年上海与世界上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政直封关系,国际特快专递也已通达196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总部经济对上海的人才集聚效应逐年增大。由于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化,从而对人才需求、人才引进产生影响,使得上海的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倍增趋势。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发展壮大,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市场逐渐形成。例如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发展初期仅有4名成员,现今已成为一个拥有百余员工的地区总部。这些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推动了浦东新区人才高地的形成,而其麾下的制造业子公司,更是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此外,国际化人才交流会逐渐增多。一般来说,每个公司每年在上海召开3次左右的工作例会,与会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与会人员的到来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交流。

第五章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第一节 充分借鉴上海的经验与发展模式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老大。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可分割的一员,只有主动对接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协调区域发展,促成杭州产业层次的提升,为实现总部经济战略提供可能。杭州的未来在定位于“长三角”整体协调发展中,尤其要注意与上海的联系,在产业选择和空间发展方向上做足“互补”的文章,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成为总部的又一聚集地。对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而言,要使总部经济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其中包括:一是关注总部经济的乘数效应。总部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企业生产流程空间布局结构上的分离所引发的资源重新配置,而非单纯的地产经济或楼宇经济。二是关注总部经济的规划引导。总部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空间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塑造,要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规划滞后、引导乏力、环境不佳的状况,克服总部经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多于自觉性、随机性多于主动性,安插性多于规划性局面。三是关注总部经济运行的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决定总部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大都市商务成本的下调空间只能在于要素配置成本,而非要素成本。要下降要素的配置成本,其关键性的对策是实行制度创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政府服务水准。

第二节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杭州的土地短缺与城市规模大大限制了其普通制造业的发展。而教育、科技、人文历史、市场辐射力、城市知名度等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杭州要大大拓展其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走高端经济发展路线,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而从产业功能角度来考虑,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是将企业功能要素重新布局,吸引企业总部迁杭,而生产制造基地继续留在原来所在地。这有利于优化浙江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功能形态,将浙江的经济格局引入一个更高层次。

除四大银行外,国内所有股份制银行均在杭州设点。同时,杭州拥有浙江原本就较为发达的民间资本,也成为企业融资的又一通道。但杭州的金融企业数量和种类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杭州政府可吸引外资银行进入杭城,可增强杭州的融资能力,而且可将其国外客户带至杭州投资。

加强杭州市的人才吸引工作,特别是处理好人力资源的储备、成本和流动性,是吸引企业总部特别是研发性总部迁杭的决定性因素。杭州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一大优势就是杭州市优美的天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生活条件。但是,杭州市高昂的房价成为这些人才想要进驻杭州的一大障碍。因此,杭州市除了一般人才政策外,还可考虑下面措施:1. 树立一种“创业天堂”的形象,吸引一大批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才进驻杭州;2. 建设有特色的杭城,使杭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某类特色的城市,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3. 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补贴;4. 帮助企业对核心人员的培训;5. 给予对某些行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14。

第三节 认清劣势与不足,提高竞争力

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不能孤立地实施,必须形成总部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联动效应。针对总部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加大对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招商工作牢记“总部经济”新思路,采用“不求全部所在,但求部分所有”的原则。

根据前一章的分析,杭州的弱势是环境绿化、人才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所以应继续努力创造优美整洁、更加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企业创造高标准的硬环境。

杭州市政府在2008年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时决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突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全国总部经济中心,使楼宇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形态。到2010年,力争市区新投入使用商务写字楼220座,总建筑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的商务楼宇达到30座。杭州市将积极发展专业特色商务楼宇,培育一批金融楼、外贸楼、商务楼、科研楼、中介服务楼、现代物流楼等,实现高端业态集聚。融合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吸引全省及长三角大中型民营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性总部,知名企业的营销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等职能总部,努力实现楼宇企业总部化,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 14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第四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随着总部经济的升温,国内众多城市都已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竞争将逐渐白热化,作为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的杭州,必须主动出击,方能有所成就。依据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定位,对于各类总部,杭州市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将最有可能迁往杭州的那些企业列为工作的重点,主动出击,为企业进杭创造便利条件,使他们的总部顺利进驻杭州。对于那些有心搬迁企业总部但还未确定何地的企业来说,杭州市政府应努力争取,尽量保持与这些企业的持续沟通、交往。

此外,在总部经济实施中,应构建“大服务”的政府工作体系,优化辖区投资、社会、生活环境。对于入驻总部企业由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绿色通道”制度, 代表政府认定入驻总部企业,简化各类程序,方便办理各种审批、办证手续及享受各种优惠和奖励政策。对总部企业定期上门服务,解决和协助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的心声。15

同时,杭州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与扶持工作,包括:出台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做好各城区的统一规划;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法制环境等。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中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过度作为,过度干预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和总部集聚形成的自身规律。当前,中国在发展总部经济中要特别防止一哄而起,各个城市都搞总部基地,各个城市对企业总部的进驻过度竞争,从而造成总部基地有名无实的问题。

从区域看,我国总部经济呈现多中心网络状格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经济圈将成为总部经济发展最为领先和成熟的区域。长三角经济圈如果能形成以“一个中心上海—两个副中心杭州、南京”为总部区,以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舟山、绍兴等为生产加工基地的较为成熟的总部经济发展区域,那么对这些城市和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则一定能将总部经济发展好,享受其带来的一些列好处和乘数效应。

15 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第六章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基本结论:

一、总部经济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中型中心城市,聚集于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并且现在正流行于国内大中城市。

二、通过对杭州经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杭州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潜质。通过各具体项数据对杭州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杭州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环境。

三、运用SWOT 理论详细分析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从总体来看,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商务活动氛围浓厚,可结合杭州的城市性质,重点吸引部分国外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华东区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以与上海、南京等邻居城市展开错位竞争。

【参考文献】

[1]曾忠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J].当代财经,1997,(5)

[2]《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3]张毅,焦秀红.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3)

[4]朱应皋,吴美华.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2)

[5]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丁力,郭文生. 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J].首都经济杂论,2001(3)

[7][美]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8]sharon M. Oster. 现代竞争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9]李平: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5

[10] 秦敬云. 总部经济:概念与现状. 上海综合经济,2003(11)

[11]吴士元:我国省级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统计与决策,2003,10

[12]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4.2

[14]王超. 总部经济及对其发展的思考. 当代财经,2005(9)

[15]景体华.2005一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16]章继刚:《大力推动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四川统一战线,2006(08)

[17]陈文科.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学习与实践,2006.6

[18]肖永芹、董路宁:《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19]世界银行. 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2

[20]赵弘.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21]倪鹏飞.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22]操丹丹. 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及战略研究[D],2007

[23]周志敏. 容桂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研究[D],2007

[24]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M],2007

[25]Oliver, Christin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26]D.L Barton.Core capability &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27] Dayong Liu, Cuixia Li, Mingcheng Che. Study on Ent 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2006

[28] Roberta Capello ,Regional economics in its 1950s: recent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2008

[29] STEPHEN CHEN ,JIAN NING , Constraints on E-commerce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2002

[30] Porter,M.E.1998:The Adam Smith address:location,clusters,and the"new" microeconomics of competition.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 33(1)

内 容 摘 要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得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布局呈现这样一种变化: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基地布局在生产加工成本较低的区域,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目前,总部经济引起了各大城市政府高度的关注。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掀起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潮。

本文阐述了总部经济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效应,在此基础上概括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环境条件。然后从杭州市自身特点和经济状况出发,对其总部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指出其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最后,借鉴上海的经验,对杭州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总部经济,总部集聚, 发展战略,可行性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in space have such a change that headquarters and industry have been separated. Many headquarters collect in central cities and industry and manufacture bodies collect in some other regions. This type of management becomes a chain of industry and market. A headquarter is in fact the supervising center for its activities in this region. Nowadays, many cities take up to develop headquarters econom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headquarters economic the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urban developing headquarter economy and analyze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Hangzhou to develop headquarter economy by studying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Finally,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Shanghai, the author make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headquarters economy of Hangzhou.

KEYWORDS :Headquarters economy, Headquarters cluster, Developing strategy, Feasibility research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 1

第二章 总部经济相关概念 ................................ 3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 3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特征与效应 ....................................... 4

第三节 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误区 .................................... 5

第三章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 7

第一节 杭州市概况及其经济现状 .................................... 7

第二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 8

第三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 9

第四章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 ......................... 13

第一节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情况 ............................... 13

第二节 上海总部经济的特点分析 ................................... 13

第三节 总部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 14

第五章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 17

第一节 充分借鉴上海的经验与发展模式 ............................ 17

第二节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 17

第三节 认清劣势与不足,提高竞争力 .............................. 18 第四 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 19

第六章 结论 ............................................ 20

参考文献 ................................................ 21 致 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 引言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十年来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到200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44.9%,设市城市发展到655个,建制镇19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许多大城市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压力增大,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显现。水、土地等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破坏严重,使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课题。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转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持续发展;如何实现城市结构升级和功能提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等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重新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调整城市经济发展方向,探索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推动经济转型,实现城市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自从2003年总部经济概念在北京提出,影响迅速遍及全国。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各地竞相推进总部经济。同时,它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己经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各种类型的总部基地也应运而生,如上海陆家嘴、广州东山区、重庆解放碑地区、深圳福田区等。而北京更是将发展“总部经济”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外金融机构、大企业、大集团来京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发展总部经济”。仅北京市内就已形成朝阳区 CBD 、中关村西区高科技商务区、西二环金融商务区、丰台总部基地四大发展总部经济的基地,宣武、顺义、崇文等其他区县也先后开始规划建设不同特色的总部聚集区或特色商务区。

与此同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一些知名民营企业纷纷将企业总部迁往国内中心及省会城市。如:“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等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山东的 “浪潮集团”、湖南长沙的“远大集团”将总部迁入北京; “乐百氏”、“健力宝”将总部迁到广州;“科龙”将总部迁往香港;“二汽”将总部从十堰搬到了武汉„„而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制造企业,也陆续将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迁往郊区县甚至周边其它城市,只留下研发、销售、资本筹措、战略管理等部门在原地,进而形成中心城市企业“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布局。

这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采取的自发行为,企业出于发展战略考虑而实施的总部、研发总部与生产加工基地的空间分离,总部向中心城市聚集,同时也孕育着中国总部经济的悄然萌发。

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是企业不断寻求利润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小化的结果。它有利于丰富大城市经济的内涵,在实践中对于大城市经济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对于推进大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之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更是要充分研究总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运行规律,把总部经济置于一定的战略高度,找准定位,主动出击,才能有所成就。

第二章 总部经济相关概念

第一节 总部经济的基本概念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具体包含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在不同区域进行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二是企业不断寻求利润最大化或经营成本最小化的结果;三是总部经济在实践中,意味着区域之间可以形成以企业为基础的区域合作模式1。

总部经济提出来的背景如图2-1。

图2-1:总部经济提出的背景 2

1

2 赵弘. 《总部经济》. [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许惠. 《总部经济理论及发展对策研究》. [D]. 东南大学. 2005

总部经济理论是一种新的理论,它融合并发展了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价值链、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等。它在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扁平化企业组织结构中应运而生,在技术上实现企业集团总部与生产基地的相分离。同时,基于对企业经营活动价值增值过程的分析而提出,是企业价值链理论的一种突破。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它是企业内部价值链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原则分布的表现形态企业得以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不断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必然产物。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第二节 总部经济的特征与效应

一、总部经济的特征

总部经济具有以下特征:

1. 知识性。总部经济因为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因此属于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

2. 集约性。企业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企业不同组织功能的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取得中心城市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利用了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资源等要素优势,以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3. 层次性。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其产业、功能、规模都各不相同,具有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多种层次,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

4. 辐射性。总部经济具有扩散效应,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向不发达区域的强力辐射。

5. 延展性。总部经济模式下,制造业企业总部的发展需要服务业与其紧密关联,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地联结起来,不但向第三产业中的知识性服务业延展,而且还向一般性服务业延展

6. 共赢性。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使得区域间能够按照产业价值链,依据本区域资源优势进行同一企业或项目生产的不同区段之间的合作。

二、总部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效应

总部经济对总部所在区域以及制造基地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五种效应:一是税收贡献效应。公司总部的企业税收和公司总部员工的个人收入所得税构成对于总部新在区域的税收贡献。二是产业乘数效应。制造业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包括信息采集加工、企业咨询、金融保险、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以及房地

产、商业、交通、餐饮业等的发展。三是消费带动效应。公司总部的商务活动、研发活动带动的消费以及公司总部高级白领的个人生活带动的消费都是对总部所在区域的消费贡献。四是就业乘数效应。总部的商务活动与生活需要带来相关的就业机会。五是社会资本效应。总部的聚集带来城市无形资产、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并使得城市开放度大大提高,多元文化加速融合。

以北京市为例,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比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中心,北京应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在制造业企业大量外迁、中心城区“制造业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城区的持续发展?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北京应如何发挥首都特有的资源优势,与环渤海其他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推动和促进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等等。针对北京经济转型面临的这些重要课题,北京市对经济发展战略做了进一步调整,提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利用北京丰富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通过吸引企业总部聚集带动金融、保险、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北京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区域统筹发展。此方案实施六年以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等总部聚集,总部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并在空间上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 )、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总部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北京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3。

第三节 发展总部经济的认识误区

总部经济在国内刚刚起步,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反映出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对“总部经济”认识存在某些误区

“总部经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对其概念还存在某些认识误区。一方面,泛化了总部经济的概念,把“总部经济”与“总部地产经济”等同起来,认为建设总部大楼就是发展总部经济。另一方面,对总部经济理解过于简单化,有些城市没有彻底考察其是否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就盲目提出总部经济发展战略,造成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争抢总部资源的现象,实则是对社会人、财、物资源的浪费,自身也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二、总部经济发展存在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趋同现象

我国目前总部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行业总部集聚的格局,对行业总部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引导。各大城市在建设总部基地的过程中,对总部基地3 赵弘等. 《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R]. 2007

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存在雷同现象。在功能定位上各地区都集中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的层面上,并没有结合区域的比较优势从总部的研发中心、营运中心、采购中心等不同功能入手,进行合理的定位。

三、政府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有待加强

全国各大城市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竞相提出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从政府全局来看,这种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是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正常竞争,对总部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将导致过分的竞争,不利于形成城市合力。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总部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空间规划,从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处理好总部集群布局与分散布局的关系。

另外,国内对总部经济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的研究,很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对如何形成和发展总部经济以及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优势认识不清,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并且对总部经济形成的一般要素以及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的认识和研究不够透彻。

第三章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第一节 杭州市概况及其经济现状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地处中国最大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时也是中国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杭州科技人才多,教育发达,人才竞争力居前列。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较具竞争力,西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及京杭大运河,形成杭州特有的自然山水景观。气候舒适、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多,技术基础设施也比较发达。政府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政府海外形象、创新活动,政府领导人的素质、能力等具有较好表现,反映其具有较强的管理竞争力。在社会经济秩序、商业文化氛围、制度等方面也有较强的竞争力表现。这些特点使得杭州非常适合高技术人才和投资者居住,杭州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2008年,杭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 )47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6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389.38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2140.20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2213.14亿元,增长13.8%4。

具体表现为: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三种产业的比例由上年的4.0:50.2:45.8调整为3.7:50.0:46.3。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46.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财政收支运行平稳。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910.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5.35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6.3%,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0.8和13.6个百分点。2008年,地方财政支出419.67亿元,增长25%。三、存贷款余额双超万亿元。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333.35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76.59亿元,增长31.8%。本外币贷款余额10069.03亿元,增长19%。人民币贷款投向中,工业、商业和农业短期贷款分别增长12.1%、18.0%和17.8%;私营个体短期贷款增长16.4%;个人消费贷款增长11.2%。 四、企业效益增速下滑。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38.84亿元,同比4 数据引自《2008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 [DB/OL]. 2008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02/[1**********].shtml

增长3.2%,其中实现利润408.73亿元,仅增0.3%,同比分别回落24.4和33.3个百分点5。

另外,杭州在资本、科技、区位等竞争力及聚集力基本处在提升的状态中,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需要全面努力,尤其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

第二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和产业分工的影响下,总部经济以一种新经济模式的身份出现。它能够吸引外埠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却将生产基地留在原址或安排在成本较低,资源丰富的周边地区和外地,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分工;能够有效利用当地资本、资源、信息、人才、技术等企业发展要素,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各类企业总部最密集的城市,也是国内最早认识到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重要性并出台措施吸引他们前来的城市。

从1999年1月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的通知》以后,全球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到2003年7月,北京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达到137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国内许多带中字头的企业“巨无霸”总部都在北京,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有关部门公布的中国500强的大公司中,101家总部在北京6。这给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利润,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乘数效应。

上海更是受益匪浅。不但成为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而且目前发展势头依然不减:2002年9月30日上海跨国公司总部数目为8家,到2003年9月30日已达41家,而到2004年6月17日已变成69家,到2006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达到143家。利用天时地利和政策优惠,上海也是国内企业总部迁移的首选地。希望集团、杉杉、雅戈尔、均瑶、正泰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将迁都目的地选在上海。一些企业则将研发中心设在上海,如长虹、春兰、海尔、华为、中兴等。截至2004年5月底,上海累计吸引外资企业近3.4万家,实到外资近494.74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已有281家进入上海。目前在沪的外地企业逾十万家,注册金额达3000多亿元。其中,上海总部经济贡献功不可没。 5数据引自《2008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 [DB/OL]. 2008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202/[1**********].shtml

6 赵弘等. 《2006-2007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总部经济助推城市经济转型》. [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这两个成功例子表明,总部经济的作用和优势显而易见,光芒锐不可当,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同时也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应该及时出击,把总部经济置于一定的战略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找准定位,适时把握,以促进城市加快发展。

第三节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 分析

SWOT 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 ),竞争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它对于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以及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利用SWOT 来分析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以更好地确定杭州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赵弘教授的《2006-2007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中,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能力在35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七。与上一年度相比下降了1个位次,除研发能力外,其他各分项发展相对均衡。

表3-1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能力在全国35个样本城市中的排名情况

赵弘研究组将我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各种条件来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获得对该城市的评价。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杭州具有以下优势:

1. 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杭州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均排在全国前列(已在第三章第一节作具体说明)。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商务基本设施条件较为完善,人口与就业环境也较好。

2. 专业服务水平较高。杭州的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排名居全国第五,2004年末,杭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800.04亿元,保费收入为72.33亿元,排在全国前列,而且全国第二家民营银行——“浙商银行”的总部就设在杭州。杭州的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与上一年度相比,提高了8个位次,2004年,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企业管理等商业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2.5万人7。

3. 开放程度居全国第八位。杭州的区域开放程度相对较高,排在第七位,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了4个位次,特别是与长三角区域经济联系密切。杭州的国际开放程度一般,排在第11位。但是杭州的国际知名度较高,2004年,杭州的国际旅游收入为5.97亿美元,居全国第六位。

4. 政府服务水平较高,排在第三位。杭州市政府出台了积极的政策来吸引地区总部,即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这使得政府的政策信息透明度较高,服务绩效和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5. 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毗邻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又连接着浙江和江苏,占尽地利。同时,杭州是浙江的省会、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另外, 杭州风景优美,适宜投资者居住;政府服务水平高,支持力度大;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浙江省强大的经济后盾;可充分借鉴上海的发展模式与经验,少走弯路等。

但同时,杭州在发展道路上也存在不少劣势:

1. 在社会基础和环境质量上表现相对较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居住条件等社会基础条件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环境质量方面,杭州的环境绿化较为薄弱,2004年,人均园林绿地面积仅为24.54平方米/人,空气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7 赵弘. 《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信息化程度不高,辐射不广。2004年,杭州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仅为935493户,不到北京的1/68。

3. 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排在第17位。杭州人才资源拥有量不足,每万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R&D人员以及每万人拥有的高校在校学生数等指标都与北京等研发能力较强的城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加速人才流动,引导需求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应是杭州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4. 地处经济繁荣圈,是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南京、苏州等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管是跨国大公司,还是省内中小企业,杭州市政府都欢迎他们把总部搬到杭州去。这种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使外地企业总部入杭已突破50家。这一举措不仅给杭州带来了大量的税源,而且企业核心机构的进入对杭州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先后把总部迁至杭州的大中企业有吉利集团、苏泊尔集团、康恩贝集团、盾安集团、华大基因、宋城集团等。吉利集团总部迁入杭州,不仅改写了杭州没有轿车工业的历史,还推动了杭州制造业的升级。宋城集团总部迁入杭州后,不断进行规模扩张,先后投资杭州宋城华美学校和山里人家等景点,并且还投资16亿元建设世界休闲博览园配合杭州的2006国际休博会。

而从外围因素看,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重要性的增强使得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移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到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也蔚然成风。随着杭州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必将成为新的外商投资热土。浙江省一向是国内生产总值居于全国前列,而个体私营经济比重占到了全省GDP 的53%,GDP 增量的70.2%来自于民营经济。在浙江的民营企业中,少数脱颖而出的企业因为当地资源要素有限、企业发展的瓶颈没法解除时,总部迁移理所当然。杭州作为浙江的中心,必将成为总部迁移的首选地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杭州总部经济投资环境作出如下的定性评价:

表3-2 杭州总部经济投资环境评价表

8 数据来源:赵弘. 《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 [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总体来看,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商务活动氛围浓厚。对于吸引部分国外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华东区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可抢占先机。

第四章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

第一节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情况

2001年,上海就开始研究“总部经济”,得到商务部的大力支持,并在全国进行试点。2002年7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当年认定批准两批1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到2006年上半年,经上海市政府认定批准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到14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累计142家、外资研发中心共185家。目前,上海已成为除香港以外中国“总部经济”项目最集中、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9。

目前,上海吸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中心30家,包括像通用电气、阿尔卡特、汽巴精化、思科、圣戈班等知名企业都将其从事基础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虽然大多数的外资研发中心主要以本地化的开发和研究为主,但部分研发中心在其全球研发战略体系中的层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把原来只在发达国家进行的尖端产品核心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逐步转移到中国,同时应用型技术的研究地域对象也不再限于中国市场,而是面向亚太乃至全球市场。

第二节 上海总部经济的特点分析

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已有五年时间,总部经济的层次不断在提高、表现在:

一、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级别在不断提高

在上海设立区域性总部的经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地区总部累计达到了13家; 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占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的1/3,尚有部分跨国企业的全球总部正在洽谈中。

二、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的研发层次在不断提升 9钱智、姚治. 《 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特点、效应与对策》.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目前,上海吸引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研发中心30家10,包括像通用电气、阿尔卡特、汽巴精化、思科、圣戈班等知名企业都将其从事基础研发的全球研发中心放在了上海。

三、国内民营企业集团也开始将其总部迁至上海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了一股“总部迁移”浪潮,上海成为其首选地之一。如东方希望、春兰、雅戈尔、杉杉、正泰、均瑶、美特斯邦威等民营企业(集团)已将其集团总部或管理总部迁至上海,以实现其打入国际市场和占领国内市场的战略目标。

目前,上海已形成了以汽车、化工、电气设备、电子通讯等为主导的六大支柱产业,并正在按照价值链的合理分工而快速形成各自的产业群。许多跨国公司在前一轮投资过程中,已在上海先期开设了生产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和研发中心。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在上海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银行、电子电气、保险等行业(投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数约占上海外资企业总数的60%左右)。要使上海六大支柱产业的价值链能够充分地分享成长果实、参与产业链环节的竞争,就需要一个地区总部以在信息、公关、产业及战略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管理和协调。因此,更多的跨国公司围绕上海的支柱产业集群把全球总部或地区性总部搬迁到了上海。这使得上海的总部经济集群现象明显。

随着上述相关产业集群服务的链条进行进一步拓展,一个发达的服务业配套体系(如现代化的金融网络,专业化的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体系,发达的文化传媒业、设计业、广告业,良好的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保障等)在上海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产业体系,并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第三节 总部经济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总部经济正在成为上海经济持续成长的新增长点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擎”。“总部”在自身创造大量产值和税收的同时,还通过产业间的前后关联效应促进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各产业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

截止2008年底,上海已有经过授牌的跨国公司总部223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78家,外资研发中心270家,另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总部,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和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以及24家10数据引自《上海经济年鉴(2006)》.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年鉴编辑部. 2006

“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上海的总部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11。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是一种高端的外来直接投资(简称FDI )。它们在上海的落户直接增加了上海引进外资的数量。如英特尔、联合利华等大型研发中心,每年都投入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支持其在沪的研发机构。举个具体的例子:2008年,万通世纪互联公司(园区与国内最大的从事IDC (服务器和数据管理)的民营企业--世纪互联公司成立) ,在园区打造数字服务和数字地产,目前,第一期项目刚完成便吸引了上海电信等企业的目光,也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低成本、更专业的管理服务平台。随着这些企业在园区的快速成长,园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特征不断显现,同时,这些服务平台也为园区不断引进总部经济企业提供了基本的条件。2008年,园区引进了世界500强的美国科勒公司亚太区总部,美国晶澳投资的上海晶澳太阳能光伏公司等一批优势企业,为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2。

除了绝对数量和金额的上升,由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研发机构是一种管理服务、研发机构,它们的进入有利于提高来沪外资的质量和能级。一些大型研发机构的投资对研究设备及基础设施的需求,带动了上海市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拉动了高端产品的需求,刺激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当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乃至全球总部将其目标市场由中国国内转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市场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海的出口状况和出口产品结构。2002-2005年,上海市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4.36%增加至57.18%,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3.34%增加至39.95%。

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和地区总部的集聚又进一步强化了上海作为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的地位。跨国公司在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性的贸易、投资和生产活动时,往往会带动总部所在地的人员、资金、技术和货物的大量流动。据统计,2005年上海外商投资进出口总额为1254.38亿美元,其中出口615.83亿美元、进口638.5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67.9%和67%。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对全市出口的贡献率为70.2%。2005年,上海市外贸货物吞吐量为18492万吨,其中进港10098万吨、出港8394万吨,分别比2004年增长16.77%、11.08%和24.45%。

再次,跨国公司总部的出现促进了上海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中心的建设。企业总部是信息的主要消费者之一,总部聚集对于信息交流提出更高的要求,便捷的信息交流是吸引总部聚集的主要因素。因此,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集聚,上海正在向全球资讯流通最自由的国际大都市迈进,正在成为优越11

1213 数据引自2009上海总部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人民网 上海市北工业园区显现总部经济自增长性的优势. [J]. 现代金报. 2008.11

13 引自《中国统计年鉴》.[R].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的国际信息枢纽之一。2005年上海市基本形成了满足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信息基础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用户和家庭宽带用户普及率已跃居国际先进行列;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超过30G ,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全年总交换量超过1300TB ;工商、税务、质监三个部门的42项企业基础信息已初步实现交换与共享。此外,2005年上海与世界上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邮政直封关系,国际特快专递也已通达196个国家和地区。

另外,总部经济对上海的人才集聚效应逐年增大。由于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化,从而对人才需求、人才引进产生影响,使得上海的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即第三产业人才需求呈现倍增趋势。随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发展壮大,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就业市场逐渐形成。例如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发展初期仅有4名成员,现今已成为一个拥有百余员工的地区总部。这些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需求,推动了浦东新区人才高地的形成,而其麾下的制造业子公司,更是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此外,国际化人才交流会逐渐增多。一般来说,每个公司每年在上海召开3次左右的工作例会,与会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与会人员的到来将有力地促进上海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交流。

第五章 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第一节 充分借鉴上海的经验与发展模式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老大。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可分割的一员,只有主动对接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协调区域发展,促成杭州产业层次的提升,为实现总部经济战略提供可能。杭州的未来在定位于“长三角”整体协调发展中,尤其要注意与上海的联系,在产业选择和空间发展方向上做足“互补”的文章,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成为总部的又一聚集地。对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而言,要使总部经济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其中包括:一是关注总部经济的乘数效应。总部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企业生产流程空间布局结构上的分离所引发的资源重新配置,而非单纯的地产经济或楼宇经济。二是关注总部经济的规划引导。总部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同样离不开有效的空间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塑造,要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规划滞后、引导乏力、环境不佳的状况,克服总部经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多于自觉性、随机性多于主动性,安插性多于规划性局面。三是关注总部经济运行的商务成本。商务成本是决定总部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大都市商务成本的下调空间只能在于要素配置成本,而非要素成本。要下降要素的配置成本,其关键性的对策是实行制度创新,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政府服务水准。

第二节 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杭州的土地短缺与城市规模大大限制了其普通制造业的发展。而教育、科技、人文历史、市场辐射力、城市知名度等则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杭州要大大拓展其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走高端经济发展路线,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而从产业功能角度来考虑,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是将企业功能要素重新布局,吸引企业总部迁杭,而生产制造基地继续留在原来所在地。这有利于优化浙江的产业形态和产业功能形态,将浙江的经济格局引入一个更高层次。

除四大银行外,国内所有股份制银行均在杭州设点。同时,杭州拥有浙江原本就较为发达的民间资本,也成为企业融资的又一通道。但杭州的金融企业数量和种类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杭州政府可吸引外资银行进入杭城,可增强杭州的融资能力,而且可将其国外客户带至杭州投资。

加强杭州市的人才吸引工作,特别是处理好人力资源的储备、成本和流动性,是吸引企业总部特别是研发性总部迁杭的决定性因素。杭州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一大优势就是杭州市优美的天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生活条件。但是,杭州市高昂的房价成为这些人才想要进驻杭州的一大障碍。因此,杭州市除了一般人才政策外,还可考虑下面措施:1. 树立一种“创业天堂”的形象,吸引一大批有抱负、有理想的人才进驻杭州;2. 建设有特色的杭城,使杭州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具有某类特色的城市,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3. 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补贴;4. 帮助企业对核心人员的培训;5. 给予对某些行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14。

第三节 认清劣势与不足,提高竞争力

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不能孤立地实施,必须形成总部经济发展与招商引资的联动效应。针对总部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加大对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招商工作牢记“总部经济”新思路,采用“不求全部所在,但求部分所有”的原则。

根据前一章的分析,杭州的弱势是环境绿化、人才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所以应继续努力创造优美整洁、更加舒适便利的人居环境,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企业创造高标准的硬环境。

杭州市政府在2008年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时决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突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全国总部经济中心,使楼宇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形态。到2010年,力争市区新投入使用商务写字楼220座,总建筑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税收1亿元以上的商务楼宇达到30座。杭州市将积极发展专业特色商务楼宇,培育一批金融楼、外贸楼、商务楼、科研楼、中介服务楼、现代物流楼等,实现高端业态集聚。融合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吸引全省及长三角大中型民营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性总部,知名企业的营销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等职能总部,努力实现楼宇企业总部化,增强区域经济辐射力。 14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第四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随着总部经济的升温,国内众多城市都已实施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竞争将逐渐白热化,作为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的杭州,必须主动出击,方能有所成就。依据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定位,对于各类总部,杭州市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将最有可能迁往杭州的那些企业列为工作的重点,主动出击,为企业进杭创造便利条件,使他们的总部顺利进驻杭州。对于那些有心搬迁企业总部但还未确定何地的企业来说,杭州市政府应努力争取,尽量保持与这些企业的持续沟通、交往。

此外,在总部经济实施中,应构建“大服务”的政府工作体系,优化辖区投资、社会、生活环境。对于入驻总部企业由管理机构制定和执行“绿色通道”制度, 代表政府认定入驻总部企业,简化各类程序,方便办理各种审批、办证手续及享受各种优惠和奖励政策。对总部企业定期上门服务,解决和协助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的心声。15

同时,杭州政府要做好角色定位与扶持工作,包括:出台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做好各城区的统一规划;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法制环境等。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中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过度作为,过度干预市场经济本身的运行和总部集聚形成的自身规律。当前,中国在发展总部经济中要特别防止一哄而起,各个城市都搞总部基地,各个城市对企业总部的进驻过度竞争,从而造成总部基地有名无实的问题。

从区域看,我国总部经济呈现多中心网络状格局。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经济圈将成为总部经济发展最为领先和成熟的区域。长三角经济圈如果能形成以“一个中心上海—两个副中心杭州、南京”为总部区,以扬州、镇江、南通、泰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舟山、绍兴等为生产加工基地的较为成熟的总部经济发展区域,那么对这些城市和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若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则一定能将总部经济发展好,享受其带来的一些列好处和乘数效应。

15 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第六章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的一些基本结论:

一、总部经济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中型中心城市,聚集于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并且现在正流行于国内大中城市。

二、通过对杭州经济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杭州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必要潜质。通过各具体项数据对杭州投资环境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杭州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软环境。

三、运用SWOT 理论详细分析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从总体来看,杭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商务基本设施、政府开放、专业服务、科技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杭州民营经济发达,商务活动氛围浓厚,可结合杭州的城市性质,重点吸引部分国外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以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华东区总部、大型民营企业总部,以与上海、南京等邻居城市展开错位竞争。

【参考文献】

[1]曾忠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J].当代财经,1997,(5)

[2]《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

[3]张毅,焦秀红.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J].商业研究,1998,(3)

[4]朱应皋,吴美华.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政策价值分析[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2)

[5]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丁力,郭文生. 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J].首都经济杂论,2001(3)

[7][美]迈克尔·波特,李明轩、邱如美.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

[8]sharon M. Oster. 现代竞争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9]李平:国际竞争力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5

[10] 秦敬云. 总部经济:概念与现状. 上海综合经济,2003(11)

[11]吴士元:我国省级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统计与决策,2003,10

[12]倪鹏飞等《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3]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4.2

[14]王超. 总部经济及对其发展的思考. 当代财经,2005(9)

[15]景体华.2005一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16]章继刚:《大力推动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四川统一战线,2006(08)

[17]陈文科. 当前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 学习与实践,2006.6

[18]肖永芹、董路宁:《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现状及对策》,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6)

[19]世界银行. 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2

[20]赵弘.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

[21]倪鹏飞.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6[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22]操丹丹. 武汉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及战略研究[D],2007

[23]周志敏. 容桂发展总部经济的可行性研究[D],2007

[24]徐金发等. 杭州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究[M],2007

[25]Oliver, Christin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bining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Based View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26]D.L Barton.Core capability &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27] Dayong Liu, Cuixia Li, Mingcheng Che. Study on Ent erprise’s Core Competence ,2006

[28] Roberta Capello ,Regional economics in its 1950s: recent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nd future challenges,2008

[29] STEPHEN CHEN ,JIAN NING , Constraints on E-commerce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ase of China,2002

[30] Porter,M.E.1998:The Adam Smith address:location,clusters,and the"new" microeconomics of competition.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siness Economists, 33(1)


相关内容

  •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建议
  • 杭州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构想和政策 建议 [阅读: 543 次] 提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总部经济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的焦点.杭州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近几年来总部经济已初具规模,对杭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杭州,对其发展总部经济进行了展望,提 ...

  • 中国总部经济园市场与分析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加快杭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2012年第14期 ‰..dTe黜留誓麓emenlRe.一h 2012N0.14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14.025 加快杭州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施勇峰,林 晔,罗如意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1) 摘要: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特 ...

  • 孕婴生活馆创业计划书
  • 孕婴生活馆创业计划书 一.孕婴童市场分析 一).孕婴童消特点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至此,我国的计划生育已进行了三十多年,我国的孕龄人群全面 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 市场调查结论: 1.95%的孕妇仍然倾向艳丽.时尚的孕婴衣服,100%的父母声明,孩子是生 ...

  • 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 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 时 ...

  • 关于中心城区发展总部经济调研报告
  • 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一些特有的条件,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安排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并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全国许多中心城市的强烈反响,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目前北京.上海.深圳 ...

  • 2016年"众创空间"专题研究报告计划项目书研究方案
  • 2016年"众创空间"专题研究报告 计划项目书研究方案 投中集团(2016-01-07) 李克强总理于5月7日结束了对北京中关村创业街的造访,咖啡杯的余温还未退却.这不仅让聚集在创业街上的"众创空间"们欢欣鼓舞,也使得中国无数从事与创业相关的人群倍感振奋.今年 ...

  • 公司办事处管理制度
  • 办事处管理制度 为贯彻公司总部2007年营销计划,使分部.办事处的各项管理更趋正规化及合理化,以保证公司总部销售渠道的更加畅通,在结合分部.办事处的实际运作情况及总部相关营销政策的基础上,特制定对关于杭州办事处的具体管理方案.杭州办事处各级人员必须切实遵照执行. 一.管理模式及方向: 1.市场执行的 ...

  • 高分,为什么选择银行
  • 篇一:我为什么选择银行业 我为 什么选择银行业? 实话实说,我本科学的汉语言文学,跟银行可能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硕士跨专业来到管理学, 发现如果没有具体案例支撑和对外在环境的深入了解,理论基本无用. 一开始,我给自己 定位的职业方向是财经新闻编辑,我的实践不算少,公开发表的文字也不下十万,我给自己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