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2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在阅读中,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必备的语文素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⒈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⒉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⒊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⒋从中心句找中心。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

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

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10。套路法。

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

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写作背景法。

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了解它的背景,是无法抓准的。例如读高尔基的《海燕》,如果不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不了解1903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目击沙皇军警镇压、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后,立即愤怒地起草《控诉政府抗议书》这些史实,就很难理解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感情,也很难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深刻的中心思想。

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中心思想是从文章中归纳出来的,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就难以找到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也就难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3。从“文眼”上寻找中心。

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在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从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中心。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归纳中心思想应从不同特点出发。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作品的写作对象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相关。

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

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有一句话是:“的确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看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段落的分析,就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段落是抢时间,攻天险。想一想战士为什么能摸黑带雨抢先到达泸定桥呢?再想想战士为什么能攻下长江天险呢?不难看出体现出战士的英勇,在党的领导下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看重要人物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

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6、看主要事件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7、看文章的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8、看文章的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9、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0、看文章的体裁

如果文章是说明文,它有自己的特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不必穿靴带帽。

修改病句:

一、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4.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二、用词不当,搭配不当。

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6.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8.“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三、成分残缺。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赢了齐威王。

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

6.经过普法教育,使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四、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五、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2.春天,稻田上长满了菜、西瓜、大米。

3.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

4.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

六、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美丽的野花。

2.放学后,小华飞快的、迅速的,一道不剩的把作业全都做完了。

小学语文句子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________________。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______________。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________________。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些信件和报纸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欢乐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

1、欣欣向荣

①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比喻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骄傲

①用来表示褒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表示贬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像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成不是比喻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①(改成反问句)③(改成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队员们遵守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 (在原句上修改)

16.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把窗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在阅读中,能概括一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必备的语文素养。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⒈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

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助的高尚品质。

⒉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中找出中心思想。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街头”就不难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⒊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

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⒋从中心句找中心。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

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

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

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

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

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

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

10。套路法。

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

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写作背景法。

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了解它的背景,是无法抓准的。例如读高尔基的《海燕》,如果不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不了解1903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目击沙皇军警镇压、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后,立即愤怒地起草《控诉政府抗议书》这些史实,就很难理解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感情,也很难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深刻的中心思想。

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中心思想是从文章中归纳出来的,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就难以找到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也就难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13。从“文眼”上寻找中心。

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在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从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中心。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归纳中心思想应从不同特点出发。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作品的写作对象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相关。

1、看文章的题目

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还有《劳动最有滋味》、《伟大的友谊》、《为人民服务》等。

2、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好的文章,为了便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题旨,通常在开头或结尾处,有点明中心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在开头有首领文章的作用,在文章的结尾有总

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分析好这些开头和结尾就能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看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是文章思想感情集中的反映,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直接点明中心思想。找准了中心句,就可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的中心句通常出现在什么地点呢?比较常见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詹天佑》开头写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综观全文不难看出:全文紧紧围绕着“爱国”和“杰出”来写的,“爱国”和“杰出”正简洁、深刻地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出现在开头有总起文章的作用。又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有一句话是:“的确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4、看重点段落

文章的重点段落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重点段落的分析,就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段落是抢时间,攻天险。想一想战士为什么能摸黑带雨抢先到达泸定桥呢?再想想战士为什么能攻下长江天险呢?不难看出体现出战士的英勇,在党的领导下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看重要人物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是从重要的人物身上就能体现出中心思想。抓住重要人物的所做、所为、所想、所感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穷人》一课提到的人物有桑娜、渔夫、西蒙、西蒙的两个孩子、桑娜的五个孩子,究竟谁是重要人物,想一想可以知道是桑娜和渔夫,抓住重要人物分析一下:

不难得出课文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6、看主要事件

记叙事的记叙文,事件都有主要事件和次要事件,抓住主要事件去分析,想想是写了什么事,歌颂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就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主要写诸葛亮巧借十万枝箭的事。抓住“巧”字去分析,不难得出赞扬诸葛亮的杰出才能和宽广的胸怀。

7、看文章的议论抒情

在文章中,记叙和描写部分好比画龙,议论和抒情部分就是点睛,点睛部分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写了如下的一段话: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想着,并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个句子的议论抒情不但总结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高贵品质,而且抒发了对周总理由衷的敬爱之情,深刻地提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8、看文章的细节:

文章的细节描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认真体会文章的细节描写,了解这些细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起了什么作用,对理解文章的中心大有帮助。比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9、看关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往往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0、看文章的体裁

如果文章是说明文,它有自己的特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心思想,不必穿靴带帽。

修改病句:

一、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把两件新旧毛衣送给灾区的小朋友。

3.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

4.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5.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

二、用词不当,搭配不当。

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算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4.我在区运动会上,为学校争得了名誉。

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6.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7.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令。

8.“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三、成分残缺。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赢了齐威王。

3.老师讲了孔繁森救助藏族孤儿。

4.战斗英雄邱少云的事迹鼓舞我们。

5.战场上短暂的安静。

6.经过普法教育,使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四、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王晶和潘影约定,星期六下午她到她家去打羽毛球。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五、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2.春天,稻田上长满了菜、西瓜、大米。

3.上星期日休息,我们班全体同学游览了北海公园。

4.小明感冒了,昨天发了一夜晚高烧。

六、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美丽的野花。

2.放学后,小华飞快的、迅速的,一道不剩的把作业全都做完了。

小学语文句子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________________。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______________。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________________。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__________________。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例: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些信件和报纸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欢乐和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

1、欣欣向荣

①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比喻事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骄傲

①用来表示褒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表示贬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好像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成不是比喻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①(改成反问句)③(改成否定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操被周瑜的军队大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队员们遵守团中央的号召,积极开展“学习赖宁”的活动。 (在原句上修改)

16.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把窗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内容

  • 归纳段意的方法
  • 阅读之分段.归纳段意.概括小标题方法 一. 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 ...

  •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 怎样概括段落大意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重要的是多读多 练增强语感,并辅之于行之有效的方法,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抓"段眼".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大意的一句话.段眼作为一段 的中心句,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 ...

  •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 ...

  • 怎样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 作者:俞芬 小学语文教师 2008年02期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曾在班内做过一项调查:你认为概括课文大意容易吗?64位学生中5位学生选择"容易",20位学生选择"一般",3 ...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 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 ...

  • 怎样做记叙文阅读题
  • 如何做记叙文阅读题 初中的语文学习,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离不开记叙文.记叙文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语文考试中,都少不了记叙文阅读题.这类题的分值一般都在16分左右.所以做好记叙文阅读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就能提高得分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记叙文阅读题的题型及做题方法,现 ...

  • 中考现代文文答题格式和诗歌赏析答题格式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与古诗鉴赏攻关秘籍 考查现代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 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试题类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二.结构分析题型 三.信息提取概括题型 四.词句理解题型 五.说明方法运用题型 六.语言品析题型 七.材料链接题型 八.开放拓展题型 一.内容概括题型 [ 题型分类 ] 1.对某一 ...

  • 山海关说课
  • <山海关>说课材料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 <山海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 ...

  • 分段和分层方法
  • 分段和分层方法 划分段落的方法 分段,是指理清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思想而把有关内容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各个部分,即逻辑段落,又叫意义段落. 分段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一个基本的要求:能够体现作者行文的思路,能展现课文题旨的脉络.这个"思路"和"脉络",就是作者 ...

  • 教你怎样阅读现代文
  • 现代文阅读方法谈 整体把握文章的方法--抓文章的中心主旨 许多学生在阅读现代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拿来一篇文章,费了好长一段时间从头读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为何事.其实这些学生就是不掌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方法,不知怎样读懂文章. 古人读书在整体把握文章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其中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