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身心健康

教师身心健康,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赵迎梅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学生这里,而对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体—教师的心理问题却无人问津,本文作者从教师的身心健康现状,形成的原因,由此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度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教师 身心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所以在对人群进行健康测量时,只限于找出其中的病人,所使用的也都是消极的健康指标,如死亡率、患病率等。其实在躯体疾病与真正的健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疾病但并非健康的状况。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包括健康、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和病理状态。而病理状态则是连续的系统中一个消极的状态,其范围要比健康状况窄得多。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

教师本人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心态。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令人忧虑。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另外,每天的超时工作,职业压力,还导致许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发生的成因

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内部管理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原因。仅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审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4、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尺讲台,女教师不再是凤毛麟角,她们撑起了教书育人的半边天。据全国妇联今年8月发表的《事实与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学校女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的确,在我们这个具有尊师传统的国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的。教师依然是一种崇高的、充满爱心的、受人尊重的职业。社会愈进步,教育愈显重要。无数个光环映衬出教师身上所背负着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希望和责任,她们也由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002年9月,一份《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报告》引起了各方关注。该项报告表明,广东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堪忧,其健康状态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69.18%,疾病状态占20.42%。广东高校教师平均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而女教工的重度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教工。 究其原因,这和传统社会要求女性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社会环境却要求女教师要承担与男教师同样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无关系。其结果导致女教师要从时间与精力上付出成倍的努力与辛劳,甚至要以牺牲一定的休息和娱乐为代价,这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身心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博士王成全则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教师’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比较而言,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他还指出:“教师这一职业普遍存在的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四、教师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问题

其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也容易让老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的角色冲突。其二,升学率、学生按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使教师难以轻松应对。社会对好学校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普通中学升学率提不上来不被社会认可,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其三,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厦门是教改试验区,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还要避免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流露。一位小学教师抱怨说,教材、教法不停地变,我们简直没法跟上!其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学生对师道尊严的轻视,往往又导致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家庭生活不顺心、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一个优秀的教师出现教育行为失常。

五、英语教师心理亚健康对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一)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信心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首先,情感化――凸现英语教学的亲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的学习精神的养成比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更持久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志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同时,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情感问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教师的不当的批评,会使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消极情绪,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他们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我班里有个叫高若桀的学生,每次叫他模仿带有[f]这个音的单词时,他的发音总是不到位,我很生气的对他说:“你的耳朵是不是有问题,老师已经示范了好几遍了,只有你一个人还不会读。”那个小男孩当时就红着脸低下了头,好像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似的。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很少看到他举手,我一看他,他就低下头。后来,他的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舌头比别人要短。当时一股愧疚感涌上了心头,我如果当时事先了解学生的情况,就不会对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了。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一个教训:当你在批评一个学生之前,不能光

看表面的现象,立刻就给出结论,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给他们下定论。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作到以下几点: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⑵自戒自律,真诚坦见。教师要注意正确调节情感,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将不良情绪深埋心底,自我解脱,始终给学生以亲切感:面对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真诚坦率,要敢于向学生道歉并予以纠正。⑶爱生如子,体贴入微。

其次,创新教育对英语教师的呼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需要英语教师的宽容。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命令出来的,培养创造性需要的是宽松的氛围和宽容的态度。没有宽容,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之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时间一长,教学上往往被自己的这一模式给框住,并且很难有新的突破。这在日常的教师备课中更为明显。很多教师几年的备课内容千篇一律,今年的抄去年的。他们忽视了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应新的需求。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他们则采取逃避,否定或者遏止的方法,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变成了复制型的。记得有一次期末测试卷有这么一到题,要求学生将单词补充完整,当时有个学生就问我:“赵老师,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填我们学过的单词?”我就回答说“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任何一个单词你都可以填,如果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填对的话,还可以加分。”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激发了这个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

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少提倡统一的学习方法,以免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少做一些只有标准答案的练习,提倡学生进行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允许怀疑标准答案。允许“胡思乱想”,允许“出圈”,允许犯错误„„多一点允许,多一点宽容,学生肯定会那出一点创造成果来的。

最后,教师是学生自信心的引路人。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离不开教师感情的投入。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用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和同情心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不歧视、不排斥他们,注意避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当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时,就会产生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从而乐学。我在上英语可课时,往往采取分层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例如:在对话教学时,对后进生只要求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对中等生要求他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对于尖子生则要求他们能表演对话。

这使后进生也能经常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找回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觉的探求知识的欲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潜力、潜能,使其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看到学生的这一点,在课堂上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真诚地和他们讨论问题,关心帮助他们,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即使回答错了,老师也应微笑着,千万不要疾言厉色的批评他们,从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的关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感觉到与你的距离很短,愿意与你亲近,才能乐于学习你所教的知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若一名教师始终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只会拉大你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的确很安静,这只是学生对教师的畏惧而已,但他们究竟听了多少呢?无人知晓。若学生喜欢你,只要你一进教室,他们就会安静下来,因为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

(三)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教师能公正、有效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侧重于形成性评价,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评价

体系,多一些横向比较,少一点纵向比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体现“两个特性”: 首先,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我的班上,不管是谁,只要取得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我都会予以表扬,奖给他一颗红五角心,并对他说:“你比以前进步了,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如果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很差,老是说他不如谁,你看同一个老师教的,谁比你好。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他会认为反正我是最差的,再努力老师也不会喜欢我的。最后变的讨厌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应该用缩小镜看待学生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待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只有积极的评价可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现。

其次,针对性。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各有各的特长。因此,评价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在期末测试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分标准。从而避免学生畏惧考试的情况出现,真正体现了客观和公正。如果教师死板的规定考试的形式,你必须考什么,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脱离实际的评价体系极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2003.7 方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心理问题》 王以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师身心健康,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 赵迎梅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的关注焦点都集中在学生这里,而对于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体—教师的心理问题却无人问津,本文作者从教师的身心健康现状,形成的原因,由此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的身心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度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教师 身心健康

一、健康的定义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所以在对人群进行健康测量时,只限于找出其中的病人,所使用的也都是消极的健康指标,如死亡率、患病率等。其实在躯体疾病与真正的健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疾病但并非健康的状况。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包括健康、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和病理状态。而病理状态则是连续的系统中一个消极的状态,其范围要比健康状况窄得多。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

教师本人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不是机器,教师的工作性质不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心态。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却令人忧虑。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杭州市教科所去年上半年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另外,每天的超时工作,职业压力,还导致许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三、教师身心健康问题发生的成因

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内部管理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原因。仅从学校内部管理的角度审视,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过分的强调竞争,带来人际关系紧张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2、量化考核过细,导致教师疲于应付

3、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4、不合理的物质激励,导致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的心理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现在教师工作投入与收入不成比例,是导致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尺讲台,女教师不再是凤毛麟角,她们撑起了教书育人的半边天。据全国妇联今年8月发表的《事实与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学校女教师数量逐年增加。的确,在我们这个具有尊师传统的国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光荣的。教师依然是一种崇高的、充满爱心的、受人尊重的职业。社会愈进步,教育愈显重要。无数个光环映衬出教师身上所背负着家庭和社会更多的希望和责任,她们也由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2002年9月,一份《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报告》引起了各方关注。该项报告表明,广东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堪忧,其健康状态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0%,亚健康占69.18%,疾病状态占20.42%。广东高校教师平均寿命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而女教工的重度亚健康发生率高于男教工。 究其原因,这和传统社会要求女性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社会环境却要求女教师要承担与男教师同样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无关系。其结果导致女教师要从时间与精力上付出成倍的努力与辛劳,甚至要以牺牲一定的休息和娱乐为代价,这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身心健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博士王成全则认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社会对‘教师’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比较而言,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获得,对他们的关爱是不够的。”他还指出:“教师这一职业普遍存在的待遇偏低、工作繁重、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等都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多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等。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四、教师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问题

其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也容易让老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的角色冲突。其二,升学率、学生按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使教师难以轻松应对。社会对好学校的要求是只能进不能退,普通中学升学率提不上来不被社会认可,这些都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其三,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厦门是教改试验区,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还要避免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流露。一位小学教师抱怨说,教材、教法不停地变,我们简直没法跟上!其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学生对师道尊严的轻视,往往又导致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家庭生活不顺心、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一个优秀的教师出现教育行为失常。

五、英语教师心理亚健康对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一)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信心以及创造性的培养。 首先,情感化――凸现英语教学的亲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的学习精神的养成比学习方法、技巧的掌握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对人一生的发展有更持久的影响。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心志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同时,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课堂上情感问题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教师的不当的批评,会使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消极情绪,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他们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我班里有个叫高若桀的学生,每次叫他模仿带有[f]这个音的单词时,他的发音总是不到位,我很生气的对他说:“你的耳朵是不是有问题,老师已经示范了好几遍了,只有你一个人还不会读。”那个小男孩当时就红着脸低下了头,好像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似的。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很少看到他举手,我一看他,他就低下头。后来,他的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学生的舌头比别人要短。当时一股愧疚感涌上了心头,我如果当时事先了解学生的情况,就不会对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了。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一个教训:当你在批评一个学生之前,不能光

看表面的现象,立刻就给出结论,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上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的给他们下定论。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应作到以下几点: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⑵自戒自律,真诚坦见。教师要注意正确调节情感,当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应该将不良情绪深埋心底,自我解脱,始终给学生以亲切感:面对自己的失误,教师要真诚坦率,要敢于向学生道歉并予以纠正。⑶爱生如子,体贴入微。

其次,创新教育对英语教师的呼唤。“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需要英语教师的宽容。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创造性不是命令出来的,培养创造性需要的是宽松的氛围和宽容的态度。没有宽容,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工作之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时间一长,教学上往往被自己的这一模式给框住,并且很难有新的突破。这在日常的教师备课中更为明显。很多教师几年的备课内容千篇一律,今年的抄去年的。他们忽视了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老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适应新的需求。对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他们则采取逃避,否定或者遏止的方法,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变成了复制型的。记得有一次期末测试卷有这么一到题,要求学生将单词补充完整,当时有个学生就问我:“赵老师,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填我们学过的单词?”我就回答说“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任何一个单词你都可以填,如果是我们没有学过的,你填对的话,还可以加分。”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激发了这个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

因此,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少提倡统一的学习方法,以免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少做一些只有标准答案的练习,提倡学生进行批判性、发散性的思维。允许怀疑标准答案。允许“胡思乱想”,允许“出圈”,允许犯错误„„多一点允许,多一点宽容,学生肯定会那出一点创造成果来的。

最后,教师是学生自信心的引路人。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离不开教师感情的投入。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并用极大的耐心、宽容心和同情心满腔热情地积极引导他们,不歧视、不排斥他们,注意避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行为的产生。当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时,就会产生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心理,从而乐学。我在上英语可课时,往往采取分层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例如:在对话教学时,对后进生只要求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对中等生要求他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对于尖子生则要求他们能表演对话。

这使后进生也能经常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找回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觉的探求知识的欲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潜力、潜能,使其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看到学生的这一点,在课堂上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对每个学生充满爱心,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真诚地和他们讨论问题,关心帮助他们,注意倾听他们的声音,即使回答错了,老师也应微笑着,千万不要疾言厉色的批评他们,从而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的关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感觉到与你的距离很短,愿意与你亲近,才能乐于学习你所教的知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若一名教师始终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只会拉大你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的确很安静,这只是学生对教师的畏惧而已,但他们究竟听了多少呢?无人知晓。若学生喜欢你,只要你一进教室,他们就会安静下来,因为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

(三)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教师能公正、有效的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中比较侧重于形成性评价,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公平的评价

体系,多一些横向比较,少一点纵向比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体现“两个特性”: 首先,激励性。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我的班上,不管是谁,只要取得进步,哪怕是很微小的,我都会予以表扬,奖给他一颗红五角心,并对他说:“你比以前进步了,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如果老师认为这个学生很差,老是说他不如谁,你看同一个老师教的,谁比你好。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他会认为反正我是最差的,再努力老师也不会喜欢我的。最后变的讨厌这门学科。所以教师应该用缩小镜看待学生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待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只有积极的评价可以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现。

其次,针对性。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各有各的特长。因此,评价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在期末测试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试的内容。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分标准。从而避免学生畏惧考试的情况出现,真正体现了客观和公正。如果教师死板的规定考试的形式,你必须考什么,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脱离实际的评价体系极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人们常说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2003.7 方方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心理问题》 王以仁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相关内容

  • 如何加强新时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 新时期如何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沿庄镇西港学校 董一起 在当代现代教育中,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水平,首先要提高我们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校法定的,让学生及家长共同认可的教育者,教师所具有的这种特殊地位,能使教师更容易以自己的言 ...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赵瑞玲 摘要:教师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研究了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的角度就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 对教师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 [摘 要] 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的标志.在我们赋予它荣誉和敬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三尺讲台上,无私奉献的教师们,也在承受着这个职业所特有的疾病.这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教师: 健康状况 :健康因素 :对策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

  • 教师毕业论文
  • 论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建设高素质的幼教队伍及提高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文章还阐述了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最后提出了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作用. ...

  • 关心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教育的迅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政府非常关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制定并下发了专门的文件,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在我国蓬勃发展.然 ...

  • 仙居四小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建设和谐奋进团队 ――仙居县第四小学教师身心健康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与保障.近年来,随着职业压力的增强, 许多教师缺乏对自己身心健康调节与保护,一直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教师身心 ...

  •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其主要问题
  •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及其主要问题 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心理健康的?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是什么? 目前关于这些问题,不同的研究者基于自身的人性观.价值观.文化背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综合各观点,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社会本位与个体本位.前者是社会取向, 认为个体的 ...

  • 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及生活状况调查
  • 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及生活状况调查 付朝英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为此,笔者对绍兴市中小学教师作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材料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 SCL-- ...

  •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崇高
  • 教师的职业神圣而崇高,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娴熟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面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