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人认为中国哪一项制度堪比"四大发明"|科举制度|西方人

核心提示:“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科举制度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肖玲玲,原题为:《14世纪欧洲人曾将中国科举制度推荐到各国》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 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英国对此兴趣最盛申请考试招聘官员

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介绍,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影响了全球用人观可与四大发明媲美

据倪方六介绍,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活学活用进行改造相比中国更加科学

“但是,如同发明了火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后来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一个绳索。”倪方六表示,而欧美人却知道活学活用,把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原因在哪?一在考试内容落伍,二在考试模式未变。

倪方六表示,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在长期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成为千百年来的必考科目,至今许多章节仍是高考学子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不同,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

此外,据倪方六介绍,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而对比中国呢,“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一成不变,结果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成了八股文。

核心提示:“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科举制度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肖玲玲,原题为:《14世纪欧洲人曾将中国科举制度推荐到各国》

中国科考制度延续一千多年,其产生的影响是极为重大而深远的,不管是利是弊,而且不仅仅是对中国,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5月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表示,早在100年前,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点破了—— 现在各国的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的。孙中山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并非臆断。

英国对此兴趣最盛申请考试招聘官员

5日,历史学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兼职教授倪方六介绍,在14世纪,欧洲来华人士便将中国自隋唐以来实行的通过科举,即统一考试的选拔人才模式,向本国做了详细介绍和推荐。其中,英国人对此最有兴趣,“英国当时的学术界和开明官员,力主仿效中国文官取仕手段,机会均等,公开考试。1853年,英国王室任命查理·特罗维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两位爵士,负责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和方案草拟。后他们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就是建议学习、实行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手段来招聘官员。”

影响了全球用人观可与四大发明媲美

据倪方六介绍,两爵士的报告被英国国会采纳。此后、法国、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都把中国的考试制度“拿了过去”。“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

“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倪方六表示,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活学活用进行改造相比中国更加科学

“但是,如同发明了火药只知道用来做鞭炮烟花逗乐,不知用于枪炮子弹杀人一样,虽然中国人创造性地发明了科举考试模式,但这一手段后来却成为束缚中国人思维的一个绳索。”倪方六表示,而欧美人却知道活学活用,把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原因在哪?一在考试内容落伍,二在考试模式未变。

倪方六表示,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内容在长期时间内呆板、重复、单调,《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成为千百年来的必考科目,至今许多章节仍是高考学子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固化了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西方不同,结合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民主、人权的需要,考试内容丰富而又科学,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实用技能、心理素质,统统纳入考试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

此外,据倪方六介绍,除了笔试方式,欧美“科举”中最重要的是口试和面试制度的确立,比中国“殿试”,由皇帝一人御笔钦点手段,更为完善和科学。欧美的“科举”,即便顺利通过了,也未必就能如中国的学子(举人)一样,立即可以获得官职和荣耀,戴红花骑大马,还得实习和试用,至少半年以后才能正式上岗“当官”。而对比中国呢,“祖宗定下的规矩不能改”,一成不变,结果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成了八股文。


相关内容

  • 从思维方式角度谈"李约瑟难题"
  • 摘 要:李约瑟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使中国人对科学与工艺方面的成就,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大白于世,然而由于他对"科学"与"技术"的分际不清引发了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长久的讨论.要回答这一难题,首先必须厘清"科学& ...

  • 媲美四大发明 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起源
  •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是源出自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美国学者威尔·杜兰(Will Purant)在其宏篇巨著<世界文明史>中,盛赞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人类所发展出的选择公仆的方法中最奇特.令人赞赏的方法.科举制度后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与'四大发明'相 ...

  • 科举制的利与弊
  • 科举制的利与弊 1905年9月2日,随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纸清帝谕令,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最终画上了句号. 关于科举的功过是非,历来是雾里看花,莫衷一是.唐太宗李世民赞叹科举收罗了四海英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孙中山考 ...

  • 试解"李约瑟之谜"
  • 试解"李约瑟之谜" 作者:逯妍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6期 摘 要:李约瑟之谜的提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李约瑟之谜"的定义出发,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产生的途径及研究人员入手,对李约瑟之谜进 ...

  • 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题一
  •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题一 命题人: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 ) A.隋朝大运河 B. 通济渠 C. 邗沟 D.江南河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 ...

  •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为什么近代科学.亦即经得起全世界考验并得到合理的普遍赞扬的伽利略.哈维.维萨留斯.格斯纳.牛顿的传统- - 这种传统注定会成为统一的世界大家庭的理论基础- - 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发展起来的? 中国在16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 ...

  • 论科举制度的国际影响
  • 2008年1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an.2008第10卷/第1期/ JOURNALOF HEBEI 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 VoI.10No.1 论科举制度的国际影响 王大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

  • :科教兴国
  • 2009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长期热点"03:科教兴国 一.热点背景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 ...

  • 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
  • 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课时重难点: [重点]三省六部制 经济发展的表现 儒学复兴 [难点] 三生六部制的内容以及作用 儒学复兴的原因 授课过程: [阶段综述]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