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莎乐美_王尔德_去英国化_的一部作品

《:王尔德“莎乐美》去英国化”的一部作品刘晋

《莎乐美》内容摘要: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的在其所有作品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这是因为

在创作过程中,王尔德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去英国化”的信念。他通过利用法语写作,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及爱尔兰东方主义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个维多利亚英国完全不能接受

王尔德在最大程度上摆的艺术形象:富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莎乐美。通过该剧的创作,

脱了英国语言、文学传统和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他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一面也由此展现了给观众们。

关键词:王尔德《莎乐美》去英国化爱尔兰东方主义

作者简介:刘晋,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爱尔兰文学。Title:Salomé:Wilde’sDe-anglicizingPlay

Abstract:SaloméisuniqueamongOscarWilde’splays.ThemainreasonforthisisthatduringthecreatingprocessoftheplayWildeheldade-anglicizingdetermination.ByusingFrench,Sym-bolismandIrishOrientalismWildeofferedtheaudienceaSalomewithself-awarenessandrebel-liousspirit,whichsubvertedthebasicestablishedideasofVictorianEngland.Bywritingsuchaplay,WildegotridoftheinfluenceimposedbytheEnglishlanguage,literarytraditionandcul-ture.AWildewhowasfiercelyagainstBritishcolonialism,therefore,wasfullyrevealed.Keywords:OscarWildeSaloméde-anglicizingIrishOrientalism

Author:LiuJinisprofessorof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5,China),focusingonIrishliterature.Email:jane00002@hotmail.com《莎乐美:一部悲剧》(Salomé:ATragedy,《莎乐美》)这部作品,以下简称既不同于王尔

《薇拉;或虚无主义者》(Vera;or,TheNihilists,1800)和《帕多德此前的仿莎士比亚式悲剧

(TheDuchessofPadua,1893),《温德米尔太瓦公爵夫人》也不同于他其后所创作的风俗喜剧

(LadyWindermere’sFan,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AWomanofNoImpor-太的扇子》

tance,1893)、《理想的丈夫》(AnIdealHusband,1895)和《认真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

1895)。这部作品可谓另辟蹊径,BeingEarnest,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王尔德的艺术造诣和政治倾向。

:“它绝对是一部非英国化的作王尔德最为亲密的爱人道格拉斯,如此评价《莎乐美》

品。它是利用法语写作,因此,对于英国大众而言这部作品是腐败的。他们没有消化法语的能力。这部作品也是病态的,是因为它并没有展示英国观众所期待的宁静的家庭生活”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3

(Douglas138)。应该说,道格拉斯的认识是非常犀利和独到的。

《莎乐美》王尔德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金钱(他能巴黎长期逗留本身便是王

尔德当时不缺少金钱的最好证明)和名气(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者他已经是声名远播)。正如

,《莎乐美》“是王尔德唯一一部带着信念创作的剧本”(Hankin70)。然汉金所指出的那样

而,正是这一部王尔德用心创作的作品在英国国内却招来骂声一片。更为令王尔德恼火的是,英国的戏剧检察官根据与《圣经》内容相关的戏剧作品不得在英国公演的规定而禁止《莎乐美》《莎乐美》登陆伦敦。对此真正原因的探究,从面世的那一天起便没有停止过。事

《莎乐美》实上,这是因为王尔德的触动了当时大英帝国最敏感的神经,表达了一位爱尔兰

“英国化”的决心。知识分子去

王尔德的法国情结

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不仅体现在对其在经济上进行掠夺,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在文化上也采取了殖民同化的政策。19世纪5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的爱尔兰人已经忘却了母语,只会讲英文了。英文和它所代表的殖民压迫对爱尔兰人来讲,既是一种民族耻辱,也不

对于殖民地时代的爱尔兰知识分能充分表达爱尔兰情怀和经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法国和法国所代表的一切正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法国对于爱尔兰来讲远非“他子而言,

,“自我”者”而是的一部分。利用法语和根据法国的文学潮流创作是像王尔德这样的艺术家所能找到的最能体现其爱尔兰特性的创作形式。

(一)法语写作:颠覆英语语言殖民主义

(以妙语连珠来主宰伦敦名流家庭的宴作为作家、批判家、唯美主义者和“餐桌之王”

会)王尔德深知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工具而且还支配着人类的思想和行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TheCriticasArtist”)中写道:语言是“思想的父母为。王尔德在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978)。著名的后殖民理论家尼·瓦·西昂而不子女”

o)对此有着明确地论断。她认为语言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能够戈(NgugiWaThiong’

使我们在为寻找生存之道的斗争中彼此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承载着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

(30)。作家对语言和语言风格的选择无一例外地会揭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历史和文化”

思想状态。对于像王尔德这样来自殖民地的作家而言,语言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

:“它可以从为语言是民族身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独立紧密相连

底部腐蚀并彻底摧毁另一种文化,使一个民族因为失语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而导致这

(任一鸣162)。种文化在历史舞台上的隐没或淡出”

利用英语交流和创作对于爱尔兰作家而言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爱尔兰语言的衰落是爱尔兰这个民族被殖民被压迫的结果。在经过伊丽莎白一世对爱尔兰再次征服后,英国殖民者加强了对爱尔兰的控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步骤便是逐步消灭爱尔兰语。著名的诗人和殖民主义者埃德蒙·斯宾塞认为想要让爱尔兰人归顺英国必须让他们忘掉母语,转而

《爱尔兰现状一瞥》:“如果嘴巴里讲的是爱尔兰语,学习英语。在他的散文中他讲道那么他

们也一定心向爱尔兰”(Spenser1633)。在随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爱尔兰语被逐渐弱化直至几尽消失。随之所被抛弃的是爱尔兰的传统习俗,思维方式和爱尔兰身份的认同感。到十九世纪末王尔德写作的时候,英语已经成为爱尔兰人的日常和书面的主导交流语言,而爱尔兰语仅以爱尔兰偏远地区的方言的形式存在了。这样爱尔兰作家便遇到了一个令他们十

84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他者”“我们”分困扰的问题:如何解决利用的语言来描述的文化和经历。爱尔兰作家这种

:“我们讲的语无所适从的感受在乔伊斯的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着生动的描述

。‘家’、‘基督’、‘淡啤酒’、‘主人’在他的口中和在我的言很早之前是他的语言而非我的

口中真是天壤之别!每一次我在讲这种语言或用这种语言写作时,我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的语言对我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永远是一种后天取得的语言”(Joyce,AYoungMan189)。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于出身于殖民地爱尔兰的人来讲,法国和法语并非“他者”法

“自我”国和法语是的一部分。人的本质是语言。语言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塑造着

母语就是“自我”中最重要的元素,用母语进行表达是人的最人每个方面。在这个意义上,

大自由。由于王尔德并不懂爱尔兰语,所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尔兰性对于王尔德来讲一直是一个难题。尽管王尔德的英文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是利用“他者”的语言来表现“自我”所受到的局限和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使用法语创作解决王尔德在英语语言和爱尔

“逃避了被压迫人民的命运”(McCormack98)。爱尔兰和兰经验之间的困境,这使得王尔德

法国之间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一种特殊的纽带。两个国家都是凯尔特人和天主教国家。同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来讲和英国的关系一直是冲突不断,因此,共同的敌人加强了这两时,

个国家之间彼此的同情。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向整个西方世界传播了了自由和变革的思想。爱尔兰人认识到宗教压迫和政治不平等是可以通过斗争来解决的。他们希望以法国为榜样把英国殖民者从爱尔兰的土地上赶出去。法国对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和知识分子而言象征了他们所向往的一切: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和艺术气息。而法语则被认为是出爱尔兰语之外最能表达爱尔兰性的语言。很多爱尔兰作家,如乔治·摩尔(GeorgeAugustusMoore,1852-1933)、乔伊斯、贝克特,都长时间生活法国甚至利用法语创作来逃避英国对爱尔兰的压迫和英语对爱尔兰人思想的禁锢。对此,王尔德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了英国、爱

:“我是爱尔兰人,尔兰和法国的关系和法国人有共通之处,但是英国人强迫我讲莎士比亚

(Wilde,TheCompleteLettersofOscarWilde505)。的语言”

(二)象征主义创作:颠覆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传统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是世界先锋文学之都,象征主义者的聚集之处。象征主义者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同时,象征的具体意义又从来不是精确的。它既能帮助作者表意,也能帮助作者隐藏;它可以把有形和无形、有限和无限、细节和普遍相结合以期传递作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情绪。爱尔兰作家对象征主义运动的回应相当的热烈。叶芝在都柏林筹建的剧院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巴黎象征主义者和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鼓舞。身处巴黎的王尔德对象征主义更

1870-1925)等著名的是大加赞赏。他在这里结识了马拉美和皮埃尔·卢维(PierreLous,

象征主义作家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象征主义者们思想的直接来源便是反对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逻辑思想,这和王尔德自身的艺术创作理想正好相吻合。王尔德对理性思考、客观性和科学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想象和面具(mask)才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这在他的“谎言的衰朽”(“TheDecayofLying”)、“作为

”(“TheCriticasArtist”)、“面具下的真实”(“TheTruthofMasks”)都有详艺术家的批评家

尽和精辟的论述。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5

19世纪末的英国戏剧的表现形式恰恰是象征主义者所反对的。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的社会变化对英国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剧院迅速出现来满足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下层的娱乐要求。由于观众品味水平不高以及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需求维多利亚时代的剧院以保守而闻名于世。维多利亚戏剧主要强调戏剧的娱乐性,尽量避免触及社会问题。相应的,主流作家主要创作对象是乡村美德、雄心壮志、理想的家庭生活,尤其是贤妻良母。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现实主义成为英国戏剧创作主流。剧作家对日常语言和细微的社会习惯进行仔细观察并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地展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服饰、对话和面部表情。对王尔德而言,英国的这种戏剧创作传统只是对表面现实的模仿并不能反映真正的社会现实。象征主义的出现为王尔德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发挥爱尔兰人所特有的想象力和机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下,王尔德的莎乐美的得以成功地挫败了大英帝国最重要的两大统治工具:政治和宗教的压迫。

《莎乐美》富有象征意义的是王尔德在艺术上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他对英国戏剧传统

的反抗。王尔德没有像其他的英国作家一样对现实进行客观的描述,他一直在避免“流于

《莎乐美》表面的艺术”(Gontarski5)。他的沐浴在一种梦幻的气氛中。色彩、灯光、舞蹈和

具有音乐节奏的语言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东方世界。这与维多利亚舞台上“真实”的中产阶级或是上层社会的起居室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穿戴优雅的绅士和淑女,也没有精心安排的家具和许多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莎乐美的故事发生中东夏夜的户外,空气中悬浮着欲望和死亡,一轮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明月高挂在空中。同时,象征主义者强调对事件和人物非理性的方面,诣在激起接受者潜意识而非理性的回应。在《莎乐美》中没有“无足

“理想的丈夫”,“真诚的重要性”。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轻重的女人”也没有更不强调比维

多利亚戏剧中那些苍白无力、紧守礼仪的人物更有吸引力。观众对剧中人物无尽的欲望感到讶异,被他们极端的行为所震撼。他们执著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甚至可以明确地体现出一种偏执:莎乐美对于乔卡南的执著和对乔卡南头颅的恋物癖,希罗底对自我欲望的,希律对于莎乐美的渴求和乔卡南对传统道德盲目的坚持。在整部戏中,莎乐美和希罗底是

“罪过”举足轻重的女人,通过自己的而使人们感觉到她们的存在。尽管希罗底由于自己乱

伦的婚姻而受到乔卡南诅咒,但是她似乎从来就不会受到他人评判的影响,依旧我行我素。莎乐美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人。她下定决心不成为希律的侵犯对象。尽管外界的压力是巨大的,她仍然只会倾听自己的心声。门当户对、金钱、权势不是她寻找爱人的条件。希律更不是一个理想的丈夫。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他不仅抢夺了自己的嫂嫂而且想霸占自己的继女。为了得到莎乐美他甚至答应给莎乐美自己的半壁江山。就像自己眼中的月亮一样,在政治和道德上,他位失去理智的人。根据维多利亚的标准来看,希律是一个彻底堕落的人。但是,希律不是一个伪善的人,他根本没有考虑去隐藏自己的本色。他希望根据自己的标准和莎乐美达成一个平等的协议。当莎乐美跳完了“七层纱”舞后,尽管不情愿希律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杀死了乔卡南。乔卡南坚决拒绝莎乐美。尽管他极端的宗教情绪现在看来非常荒谬,但是他是真正的信仰者,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一点上来讲,剧中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是具有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们远远要比维多利亚戏剧中的人物要高尚的多,至少他们不会因社会规矩的局限而虚伪的生活。

《莎乐美》后来英国因为涉及到对圣经人物的描写而遭到禁演。这件事很好地证明了

英国市侩习气和它对任何反抗声音的压制。王尔德对此的反应便是威胁定居法国“在这里

86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我能够写出最自然的文字……我不是英国人。我是爱尔兰人,这是另一回事”(Ellmann341)。比蒂认为这种通过变为法国公民来反对英国的古怪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另一个

1660-1693)和野鹅纵队(WildGeese)”(Be-版本的派屈克·萨斯菲尔德(PatrickSarsfield,

atty45)①。两百年后,这位被英国讽刺杂志称为“奥斯卡·野鹅”(OscarWildgeese)的人,

《莎乐美》以一部公开挑战英国主流社会。

王尔德的爱尔兰东方主义

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西方人对东方人民和文化的强烈偏见)不同,爱尔兰东方主义(I-rishOrientalism)所强调的是古爱尔兰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通性和现代爱尔兰与东方各国的殖民身份的相似性。选择一个具有东方背景的故事作为戏剧创作的素材,对于王尔德而言也是在设计之中的。约旦的异国东方情调,它在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位以及这里的宗教冲突都和19世纪的爱尔兰有着令人惊讶的相似性。当时的约旦正是此时的爱尔兰,处处受制于“牧师和国王”(Joyce,Ulysses598)。王尔德借用讲述发生在约旦的故事在表述他对爱尔兰的关切和对英国的反抗。

爱尔兰东方主义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处于殖民地位的爱尔兰希望通过和古老丰富的东

并建立起一个有着辉煌过去的历史从而恢方文化联系在一起而摆脱英国殖民文化的阴影,

复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一些爱尔兰古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由于一些误解开始在东方文化和凯尔特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比较紧密地联系。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凯尔特研究者都会去中东、埃及和波斯去寻根。有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孔子是爱尔兰人而非中国人。同时,由于凯尔特民族和东方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都崇尚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这被爱尔兰人认为与“帝国主义的构建基础—功利主义精神特质针锋相对”的特性更是加深了两种文化的关系(Innes153)。另一方面,建立起一个与大英帝国截然不同的爱尔兰文化权威对于当时的爱尔兰知识分子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至于,这个爱尔兰文化的来源地正确与否却并不是如此重要。

东方国家近代史上的殖民经历也使得爱尔兰这个有着同样经历的民族愿意与其结成联盟。由于在殖民主义叙述中,爱尔兰人和东方各民族都会被描述成低等民族,所以爱尔兰与东方各国的同情加深。爱尔兰问题和东方问题在很多方面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殖民地

(Lennon139)。因此,之间的认同感”爱尔兰许多作家的想象力都会有东方特色。其中最

有影响力的便是爱尔兰著名诗人詹姆士·曼根(JamesClarenceMangan,1803-1849)。对于王尔德而言,具有东方特色的想象力可以使他超越爱尔兰与英格兰在形而上和美学上的

“灰色”“灰色”对立而取得解构主义者所说的地带。在这个地带,王尔德可以构建一种新的

民族叙事而不会太过刺激英国:这些“表现展示了爱尔兰作家与文化民族主义者在大英帝

“阈限”(liminal)地位。他们既同时属于帝国核心的一部分,国所处的也同时属于被殖民的(Lennon133)。边缘人”

莎乐美的故事发生时约旦已经失去了独立,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在《莎乐美》这部剧中,罗马帝国对约旦的影响随处可见。剧中人物各异的风俗习惯充分展示了罗马帝国巨大的版图。宴会上不仅有约旦人,而且还有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宴会上的美味珍馐来源于帝国的不同地方。单单是希律的葡萄酒就来源于三个地方:萨莫色雷斯岛、塞浦路斯和西西里。这正是地中海盆地的三个角。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对比下,约旦的势力却日渐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7

式微,已经失去了相对独立的权利了。到希律的时候约旦已经被罗马帝国一分为四。希律的头衔不过是四分领太守(Tetrarch)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王了。尽管罗马并没有向约旦

剧中出现了一位来自罗马的特使,希律常常向这位大使征求意见。希律也常常派驻总督,

提及恺撒:如恺撒赠给他的美酒和宝石;他和恺撒密切的通讯联络等等。同时,希律也要依靠凯撒的力量帮助自己除掉政敌。所有这些都在向观众传递一个准确的讯息。那就是,罗马帝国已经牢牢地控制了约旦。当然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走向了衰弱。希律提到了凯撒“如果离开罗马,(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31)。恺撒的残暴统治就会失去它”

37BC-4BC)开始犹太人已经导致民怨沸腾。具体到约旦,从大希律王(HerodtheGreat,

的起义便延绵不断了。

莎乐美时代的约旦政治情况与王尔德时代的爱尔兰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和约旦一样,此时的爱尔兰处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在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它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可以和罗马帝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帝国。此时的大英帝国统治的领土甚至超越当年的罗马帝国。作为大英帝国最古老的殖民地爱尔兰在1800年前还是有一

《合并法案》(TheUnionAct,1800)使得爱尔兰彻底失去了它最后的定的自治权利的。但是

爱尔兰人民的抗争便一直存在;在合并之后,独立斗争越发强烈。一点自治权。在合并之前,

另外,众所周知大英帝国也是在维多利亚时代极盛而衰。当王尔德在法国创作《莎乐美》时,民族独立运动已经遍布了大英帝国的所有角落了。王尔德敏感地意识到近两千年前的约旦就是十九世纪末的爱尔兰。

《莎乐美》“一个文化转变的时刻,王尔德在这部戏中重现了一个历史颓废的时刻,异教

在挣扎中死去和基督教的呱呱坠地”(Hanson271)。《莎乐美》这部作品的开始部分给观众或是读者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公主的美丽和国王的淫欲,更不是乔卡南的虔诚,而是

。《莎乐美》罗马帝国范围内多样的宗教信仰第一幕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描写不同宗教之

间的争吵:卡帕多奇亚人抱怨罗马人把自己信奉的神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努比亚人则认为向神提供祭祀品既残酷有无用;罗马人的神是凯撒。他是世界的大救星。当他们正争得面红耳赤时,宴会大厅外面传来了基督教先驱-乔卡南的声音。在这种多种信仰在斗争中彼此共存的状态下,基督教和异教的冲突构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暗流。事实上,莎乐美与乔卡南的冲突体现了基督教与异教的冲突。基督教作为一神教其本质上是狭隘和压制的。它要求全世界只信仰和崇拜一个神并毫无异议的遵守他的教义。相比之下,异教作为多神教更自由和宽容。异教徒更崇尚丰富多彩的世界而非基督教的非黑即白的认知观。作为一个异教徒,莎乐美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她通过自己的肉体来表明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基督教徒,乔卡南严守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和基督教的道德标准。莎乐美体现了异教中的自由主义,而乔卡南则是基督教固执和狭隘的典型代表。莎乐美引诱乔卡南是她对先知硬生生地分裂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观念的嘲弄;乔卡南对莎乐美的拒绝是他压抑人类正常欲望的体现。

《莎乐美》“病态的对立存在:这种气氛就像暴风雨前的压因此,王尔德在中创造了两个世界

(Knight144)。力一般”

19世纪末的爱尔兰也存在着异教与基督教的对立。在这期间,基督教被逐渐削弱的同时,异教正经历着复兴。天主教于五世纪传入爱尔兰并使爱尔兰成为一个天主家国家。后来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新教在爱尔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尽管如此,异教并没有完全覆灭,只是受到了压制。在爱尔兰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中异教传统俯首皆是。民族主义

88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者认为异教和异教习惯是原汁原味的爱尔兰遗产,一个没有受到外来文化侵蚀的珍贵传统。当民族独立需要一种团结的民族情感的粘合剂时,许多爱尔兰知识分子把眼光投向了异教

爱尔兰知识分子越发开始怀疑基督教在独立的古代爱尔兰文化。在复兴盖尔文化过程中,

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许多爱尔兰新教徒都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后裔。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他们反抗的决心和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在爱尔兰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是土著农民,他们拥护独立的态度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独立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权利,而且还能够摆脱新教徒对他们在宗教上实施迫害。然而,罗马天主教期望教众接受自己的命运并顺从上帝的意愿的教义却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他们抗拒英国统治的决

天主教的教义并不支持原谅他人。当独立领导人帕奈尔(CharlesStuartParnell,心。另外,

1846-1891)与有夫之妇有染而受到责难时,作为大多数爱尔兰人精神向导的天主教会采取了不原谅的态度。一个爱尔兰历史上最有潜力的民族领导人就此下台,不久便抑郁而终。爱尔兰独立运动进入低潮。因此,一些爱尔兰知识分子,包括叶芝和辛格(JohnMillingtonSynge,1871-1909)都认为基督教代表的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英帝国和基督教(不论是天主家还是新教)是合谋压迫爱尔兰的。因此,为了成为一

与罗马教廷的母个真正的自由国家爱尔兰必须把自己从“与英国的主仆政治和经济关系,

解脱出来(Pine40)。源于这种观念,爱尔兰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创作了很多子精神联系中”

作品来宣传异教主义。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种反对殖民权威文化整体性的行为。民间传说、神话和古代传奇不仅能够给爱尔兰人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为生活在爱尔兰的人们提供建立起一个超越基督教派别和不同族裔的统一的民族文化和身份。王尔德的父亲韦廉·王尔德爵士(SirWilliamWilde,1815-1876)便是先行者之一。父亲的影响和读书时所受到的古希腊文化的熏陶都是王尔德相信异教是一个超越并替代基督教的信仰。所以,王尔德对异教的推崇不仅是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政治观点的必然结果。在一个极具异教色彩的东方国家来演绎自己的创作是王尔德所能够寻找到的最佳背景。在这个与爱尔兰非常相像的国家王尔德为自己的爱尔兰情怀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泄场所。

王尔德的另类莎乐美

在对历史上各个版本的莎乐美进行了解后,王尔德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莎乐美。在王尔德的剧中,莎乐美终于从希罗底和乔卡南的阴影中走出。她不再是母亲与继父讨价还价的砝码,更不是人们眼中的红颜祸水。相反,莎乐美成为了一个有独立个性的女子。王尔德曾经说他不可能想象出一个“不明白自己所做所为的莎乐美,或至多是一个充当沉默

(Gagnier166)。王尔德的整部剧都是围绕着莎乐美展开的,又被动的工具的莎乐美”高潮

和结局也都是以莎乐美为中心。莎乐美通过挫败希律的欲望和砍掉乔卡南的头挑战了世俗和宗教的秩序。通过塑造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莎乐美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礼仪对人们思想行为禁锢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王尔德希望莎乐美能够激励起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主义和基督教的双重压迫早日赢得自由。

“尽管奥斯卡·王尔德并不是第一个以莎乐美为素材的(艺术家),但是他是第一个给

(Lewsadder520)。莎乐美的故事取材于圣经中的《马可福音》与莎乐美欲望和意志的人”第

《马太福音》六章和第十四章。希律王娶了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而备受施洗约翰的诟病。因此,圣约翰被希律关进了牢房。但是,出于对约翰的敬畏希律并没有杀掉约翰。怀恨在心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9

的希罗底在一次宴会上找到了除去眼中钉的好机会。当希律要求莎乐美跳舞时,希罗底唆使莎乐美索要约翰的首级作为回报。希律王无法食言,只得杀了约翰。莎乐美的传说在19世纪达到它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上的高峰。很多艺术家都以莎乐美的故事为创作素材。这其中包括画家古斯塔夫·莫罗、诗人海涅、小说家福楼拜和剧作家梅特林克。在从前人的创作中王尔德汲取了灵感的同时,他自己心目中那个异教女神莎乐美也逐渐成型。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王尔德没有莎乐美置于男性的视角之下。他赋予莎乐美自我,给与她声音、眼神和舞蹈来帮助她取得自由。

《莎乐美》王尔德的主要集中在一个年轻的女子如何利用智慧和美貌避免使自己成为

她不得不离开宴会厅来到户男人的牺牲品的这一点上。在宴会上莎乐美感到希律的欲望,

外躲避。然而,希律却差遣奴隶要她回去。莎乐美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不得不盘

。“啊,算如何击退希律。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乔卡南的呼声那个先知!希律所害怕的人?”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2)“我想希律害怕他”(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3)。为了能够抵制希律的淫威,莎乐美一定要见到她唯一能够接触得到的同时

:“说话啊,希律又对其有所忌惮的人。当她终于见到乔卡南时,她的问题便是乔卡南,告诉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5)的确,希律对乔卡南的确有所忌我该做些什么?”

:“恐怕他是对的;我确定他是对的”(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30)。但是,当惮

乔卡南明确表现出对莎乐美不屑时,莎乐美意识到她必须另寻它法。一个看似极端却又奏效的计划在莎乐美心中形成:她要用一石两鸟的计策来毁掉希律和乔卡南。她利用希律的欲望诱使他同意以乔卡南的人头为条件来换取观看“七层纱”舞的机会。这样莎乐美运用希律的世俗权利杀掉乔卡南。乔卡南的死在广大基督教徒众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希律政权不稳,甚至下台。这两个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不尊重莎乐美的男人必会遭到严厉地惩罚。

莎乐美这个抵制男性暴政的女子极具象征意义。她与希律和乔卡南之间的冲突不止是个人之间的爱与恨。它象征着压迫和被压迫两个阶层的冲突,爱尔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冲突。莎乐美反对的是这两个男人所代表的父权制度。父权制度的两个关键制度宗教和政体

“他者”都被它们的权力腐化了。当莎乐美这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美貌赢得胜利时,王尔德

向观众证明了被压迫群体是可以颠覆权力并维护自身的尊严的。在王尔德心中,莎乐美就是自己的祖国—爱尔兰。当王尔德和舞台指导谈论莎乐美的穿着时,王尔德建议是“绿色,就像怪异而有毒的蜥蜴”(Ricketts53)。剧中,当莎乐美劝说年轻的叙利亚贵族听从她的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命令时允诺会给他一朵象征着她自己的“绿色小花”

723)。绿色不仅是唯美主义者的颜色,而且也象征王尔德的祖国爱尔兰。他希望爱尔兰会像莎乐美一样可以同时反对英国的暴政和梵蒂冈的影响。尽管梵蒂冈与伦敦的关系就像乔卡南与希律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但就使爱尔兰处在自己控制之下来看他们是一致的。在殖民话语中,被殖民民族与女性是互为彼此的关系。压迫民族与其宗主国经常被比喻成强者与弱者或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19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把意识形态的重点放在了性别排斥和性别阶层化:殖民者是原则的倡导者,是值得赞赏的男性;被殖民者则是体现了原则,是低于男性的女性。殖民统治作为性别化宇宙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能指而被合理化,男性的统治作为殖民任务的最终指示对象也被合理化。对于英国统治阶层海玻尼亚(Hibernia爱尔兰的别称)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她需要约翰牛先生(Mr.JohnBull)的教导和约束。塑造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莎乐美,王尔德表达了他对殖民主义所推崇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

90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责难。他希望爱尔兰能够像莎乐美一样勇敢、智慧、美丽用年轻的鲜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

20世纪之交的西方艺术史上,《莎乐美》“在19、的地位是王尔德其它剧本难以比拟

的”(陆建德82)。通过利用法语和象征主义进行写作,王尔德实践了他自己所宣扬的“形式决定内容”的美学思想。正是这种形式使得王尔德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去英国

。当莎乐美的七层纱褪尽时,化”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不仅是莎乐美美丽的躯体,最重要的还有王尔德反抗殖民压迫的灵魂。

【Note】注解

①在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爱尔兰人支持的是詹姆斯二世,一个天主教徒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战败逃往法国。一年后也就是1691年10月派屈克·萨斯菲尔德带领着10000爱尔兰人逃往法国。野鹅逃亡行动一直持续了100年左右到法国大革命。野鹅和他们的后裔在法国被称为爱尔兰旅。

【WorksCited】引用作品

Beatty,Bernard.“TheFormofOscar:Wilde’sArtofSubstitution.”IrishStudiesReview1.1(2003):34-49.

1997.138-40.Douglas,Alfred.OscarWilde:TheCriticalHeritage.Ed.KarlBeckson.London:Routledge,

Ellmann,Richard.OscarWilde.NewYork:VintageBooks,1988.

Gagnier,Regenia.IdyllsoftheMarketplace:OscarWildeandtheVictorianPublic.Aldershot:ScholarPress,

1987.

Gontarski,S.E.TheIntentofUndoinginSamuelBeckett’sDramaticTexts.Bloomington:IndianaUP,1985.Hankin,StJohn.“WildeasaDramatist.”OscarWilde:ACollectionofCriticalEssays.Ed.RichardEllmann.

EngelwoodCliffs:PrenticeHall,1969.61-72.

1997.Hanson,Ellis.DecadenceandCatholicism.Cambridge:HarvardUP,

Innes,Lyn.“OrientalismandCelticism.”IrishandPostcolonialWriting.Ed.GlennHooperandColinGraham.

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02.142-56.

Joyce,James.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NewYork:VikingPenguin,1964,.

1990.---.Ulysses.NewYork:Vintage,

Knight,G.Wilson.“ChristandWilde.”OscarWilde:ACollectionofCriticalEssays.Ed.RichardEllmann.

EnglewoodCliff:PrenticeHall,Inc.1969.138-49.

colonialTheory.Ed.ClareCarrollandPa-Lennon,Joseph.“IrishOrientalism:AOverview.”IrelandandPost-

triciaKing.Cork:CorkUP,2003.129-57.

Lewsadder,Matthew.“RemovingtheVeils:Censorship,FemaleSexuality,andOscarWilde’sSalome.”Modern

Drama45.4(2002):510-44.

:“声名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外国文学评论》2(2000):76-85。陆建德

[LuJiande.“TheNotoriousSt.OscarofOxford.”ForeignLiteratureReview2(2000):76-85.]

McCormack,Jerusha.“Wilde’sFiction(s).”TheCambridgeCompaniontoOscarWilde.Ed.PeterRaby.Cam-

bridge:CambridgeUP,1996.96-117.

Pine,Richard.TheThiefofReason:OscarWildeandModernIreland.NewYork:St.Martin’sPress,1995.

:“‘流放’‘寻根’:英语后殖民文学创作语言”,《中国比较文学》2(2003):162-170。任一鸣与

[RenYiming.“TheExileandHomecoming:CreatingLanguageinPostcolonialEnglish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inChina2(2003):162-70.]:《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91

Ricketts,Charles.OscarWilde:RecollectionsbyJeanPaulRaymond&CharlesRicketts.London:TheNonesuch

Press,1932.

Spenser,Edmund.“AViewofthePresentStateofIreland.”<http://www.uoregon.edu/~rbear/>.Thiong’o,NgugiWa.MovingtheCenter:TheStruggleforCulturalFreedom.Oxford:JamesCurrey,1993.

1998.Wilde,Oscar.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Hertfordshire:WordsworthEditionsLtd.,

---.TheCompleteLettersofOscarWilde.Ed.MerlinHollandandR.Hart-Davis.London:FourthEstate,2000.

责任编辑:苏晖

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

BooksReceived

:《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聂珍钊周昕主编

2011年。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刘洪涛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郭英剑

:《爱伦·坡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朱振武

:《乔伊斯诗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杨建

:《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兮颖

2011年。

:《诱惑与困惑:伦理视野中的20世纪西方性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召荣

2011年。

:《外国女性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陈晓兰

:《青少年成长的文学探索:青少年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芮渝萍范谊主编

2011年。育与研究出版社,

:《20世纪东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孟昭毅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黎跃进

:《价值重估:西方文学经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曾艳兵

:《俄苏文学及翻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曾思艺

:《比较文学新视域:城市异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吕超

:《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末)。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刘建军

:《东方文学散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彭端智

:《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侯传文

2010年。

韩:《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晓:《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忠:《文化间性视野中的纪伯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征:《欧里庇得斯悲剧的伦理批评》。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霞

海):《界限哲学》,2010年。德鲁·西拉·康奈尔麦永雄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惟山辑)(责任编辑:北

《:王尔德“莎乐美》去英国化”的一部作品刘晋

《莎乐美》内容摘要:爱尔兰剧作家王尔德的在其所有作品中显得非常与众不同。这是因为

在创作过程中,王尔德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去英国化”的信念。他通过利用法语写作,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及爱尔兰东方主义的理念,塑造出了一个维多利亚英国完全不能接受

王尔德在最大程度上摆的艺术形象:富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莎乐美。通过该剧的创作,

脱了英国语言、文学传统和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他反抗英国殖民主义的一面也由此展现了给观众们。

关键词:王尔德《莎乐美》去英国化爱尔兰东方主义

作者简介:刘晋,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爱尔兰文学。Title:Salomé:Wilde’sDe-anglicizingPlay

Abstract:SaloméisuniqueamongOscarWilde’splays.ThemainreasonforthisisthatduringthecreatingprocessoftheplayWildeheldade-anglicizingdetermination.ByusingFrench,Sym-bolismandIrishOrientalismWildeofferedtheaudienceaSalomewithself-awarenessandrebel-liousspirit,whichsubvertedthebasicestablishedideasofVictorianEngland.Bywritingsuchaplay,WildegotridoftheinfluenceimposedbytheEnglishlanguage,literarytraditionandcul-ture.AWildewhowasfiercelyagainstBritishcolonialism,therefore,wasfullyrevealed.Keywords:OscarWildeSaloméde-anglicizingIrishOrientalism

Author:LiuJinisprofessorof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5,China),focusingonIrishliterature.Email:jane00002@hotmail.com《莎乐美:一部悲剧》(Salomé:ATragedy,《莎乐美》)这部作品,以下简称既不同于王尔

《薇拉;或虚无主义者》(Vera;or,TheNihilists,1800)和《帕多德此前的仿莎士比亚式悲剧

(TheDuchessofPadua,1893),《温德米尔太瓦公爵夫人》也不同于他其后所创作的风俗喜剧

(LadyWindermere’sFan,1892)、《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AWomanofNoImpor-太的扇子》

tance,1893)、《理想的丈夫》(AnIdealHusband,1895)和《认真的重要性》(TheImportanceof

1895)。这部作品可谓另辟蹊径,BeingEarnest,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王尔德的艺术造诣和政治倾向。

:“它绝对是一部非英国化的作王尔德最为亲密的爱人道格拉斯,如此评价《莎乐美》

品。它是利用法语写作,因此,对于英国大众而言这部作品是腐败的。他们没有消化法语的能力。这部作品也是病态的,是因为它并没有展示英国观众所期待的宁静的家庭生活”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3

(Douglas138)。应该说,道格拉斯的认识是非常犀利和独到的。

《莎乐美》王尔德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金钱(他能巴黎长期逗留本身便是王

尔德当时不缺少金钱的最好证明)和名气(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者他已经是声名远播)。正如

,《莎乐美》“是王尔德唯一一部带着信念创作的剧本”(Hankin70)。然汉金所指出的那样

而,正是这一部王尔德用心创作的作品在英国国内却招来骂声一片。更为令王尔德恼火的是,英国的戏剧检察官根据与《圣经》内容相关的戏剧作品不得在英国公演的规定而禁止《莎乐美》《莎乐美》登陆伦敦。对此真正原因的探究,从面世的那一天起便没有停止过。事

《莎乐美》实上,这是因为王尔德的触动了当时大英帝国最敏感的神经,表达了一位爱尔兰

“英国化”的决心。知识分子去

王尔德的法国情结

英国对爱尔兰的殖民不仅体现在对其在经济上进行掠夺,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在文化上也采取了殖民同化的政策。19世纪50年代以后,绝大多数的爱尔兰人已经忘却了母语,只会讲英文了。英文和它所代表的殖民压迫对爱尔兰人来讲,既是一种民族耻辱,也不

对于殖民地时代的爱尔兰知识分能充分表达爱尔兰情怀和经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法国和法国所代表的一切正是他们所梦寐以求的。法国对于爱尔兰来讲远非“他子而言,

,“自我”者”而是的一部分。利用法语和根据法国的文学潮流创作是像王尔德这样的艺术家所能找到的最能体现其爱尔兰特性的创作形式。

(一)法语写作:颠覆英语语言殖民主义

(以妙语连珠来主宰伦敦名流家庭的宴作为作家、批判家、唯美主义者和“餐桌之王”

会)王尔德深知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工具而且还支配着人类的思想和行

“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TheCriticasArtist”)中写道:语言是“思想的父母为。王尔德在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978)。著名的后殖民理论家尼·瓦·西昂而不子女”

o)对此有着明确地论断。她认为语言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语言能够戈(NgugiWaThiong’

使我们在为寻找生存之道的斗争中彼此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承载着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

(30)。作家对语言和语言风格的选择无一例外地会揭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历史和文化”

思想状态。对于像王尔德这样来自殖民地的作家而言,语言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因

:“它可以从为语言是民族身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和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独立紧密相连

底部腐蚀并彻底摧毁另一种文化,使一个民族因为失语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而导致这

(任一鸣162)。种文化在历史舞台上的隐没或淡出”

利用英语交流和创作对于爱尔兰作家而言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爱尔兰语言的衰落是爱尔兰这个民族被殖民被压迫的结果。在经过伊丽莎白一世对爱尔兰再次征服后,英国殖民者加强了对爱尔兰的控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步骤便是逐步消灭爱尔兰语。著名的诗人和殖民主义者埃德蒙·斯宾塞认为想要让爱尔兰人归顺英国必须让他们忘掉母语,转而

《爱尔兰现状一瞥》:“如果嘴巴里讲的是爱尔兰语,学习英语。在他的散文中他讲道那么他

们也一定心向爱尔兰”(Spenser1633)。在随后不长的一段时间里,爱尔兰语被逐渐弱化直至几尽消失。随之所被抛弃的是爱尔兰的传统习俗,思维方式和爱尔兰身份的认同感。到十九世纪末王尔德写作的时候,英语已经成为爱尔兰人的日常和书面的主导交流语言,而爱尔兰语仅以爱尔兰偏远地区的方言的形式存在了。这样爱尔兰作家便遇到了一个令他们十

84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他者”“我们”分困扰的问题:如何解决利用的语言来描述的文化和经历。爱尔兰作家这种

:“我们讲的语无所适从的感受在乔伊斯的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有着生动的描述

。‘家’、‘基督’、‘淡啤酒’、‘主人’在他的口中和在我的言很早之前是他的语言而非我的

口中真是天壤之别!每一次我在讲这种语言或用这种语言写作时,我都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的语言对我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永远是一种后天取得的语言”(Joyce,AYoungMan189)。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对于出身于殖民地爱尔兰的人来讲,法国和法语并非“他者”法

“自我”国和法语是的一部分。人的本质是语言。语言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塑造着

母语就是“自我”中最重要的元素,用母语进行表达是人的最人每个方面。在这个意义上,

大自由。由于王尔德并不懂爱尔兰语,所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尔兰性对于王尔德来讲一直是一个难题。尽管王尔德的英文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是利用“他者”的语言来表现“自我”所受到的局限和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使用法语创作解决王尔德在英语语言和爱尔

“逃避了被压迫人民的命运”(McCormack98)。爱尔兰和兰经验之间的困境,这使得王尔德

法国之间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一种特殊的纽带。两个国家都是凯尔特人和天主教国家。同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来讲和英国的关系一直是冲突不断,因此,共同的敌人加强了这两时,

个国家之间彼此的同情。1789年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向整个西方世界传播了了自由和变革的思想。爱尔兰人认识到宗教压迫和政治不平等是可以通过斗争来解决的。他们希望以法国为榜样把英国殖民者从爱尔兰的土地上赶出去。法国对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和知识分子而言象征了他们所向往的一切: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和艺术气息。而法语则被认为是出爱尔兰语之外最能表达爱尔兰性的语言。很多爱尔兰作家,如乔治·摩尔(GeorgeAugustusMoore,1852-1933)、乔伊斯、贝克特,都长时间生活法国甚至利用法语创作来逃避英国对爱尔兰的压迫和英语对爱尔兰人思想的禁锢。对此,王尔德在给朋友的信中提到了英国、爱

:“我是爱尔兰人,尔兰和法国的关系和法国人有共通之处,但是英国人强迫我讲莎士比亚

(Wilde,TheCompleteLettersofOscarWilde505)。的语言”

(二)象征主义创作:颠覆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传统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巴黎是世界先锋文学之都,象征主义者的聚集之处。象征主义者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是互相感应契合的,人们从每个事物中都能挖掘出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同时,象征的具体意义又从来不是精确的。它既能帮助作者表意,也能帮助作者隐藏;它可以把有形和无形、有限和无限、细节和普遍相结合以期传递作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情绪。爱尔兰作家对象征主义运动的回应相当的热烈。叶芝在都柏林筹建的剧院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巴黎象征主义者和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的鼓舞。身处巴黎的王尔德对象征主义更

1870-1925)等著名的是大加赞赏。他在这里结识了马拉美和皮埃尔·卢维(PierreLous,

象征主义作家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象征主义者们思想的直接来源便是反对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逻辑思想,这和王尔德自身的艺术创作理想正好相吻合。王尔德对理性思考、客观性和科学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屑一顾的。他认为想象和面具(mask)才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这在他的“谎言的衰朽”(“TheDecayofLying”)、“作为

”(“TheCriticasArtist”)、“面具下的真实”(“TheTruthofMasks”)都有详艺术家的批评家

尽和精辟的论述。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5

19世纪末的英国戏剧的表现形式恰恰是象征主义者所反对的。维多利亚时代早中期的社会变化对英国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量的剧院迅速出现来满足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下层的娱乐要求。由于观众品味水平不高以及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需求维多利亚时代的剧院以保守而闻名于世。维多利亚戏剧主要强调戏剧的娱乐性,尽量避免触及社会问题。相应的,主流作家主要创作对象是乡村美德、雄心壮志、理想的家庭生活,尤其是贤妻良母。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现实主义成为英国戏剧创作主流。剧作家对日常语言和细微的社会习惯进行仔细观察并在舞台上栩栩如生地展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服饰、对话和面部表情。对王尔德而言,英国的这种戏剧创作传统只是对表面现实的模仿并不能反映真正的社会现实。象征主义的出现为王尔德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发挥爱尔兰人所特有的想象力和机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在这个载体下,王尔德的莎乐美的得以成功地挫败了大英帝国最重要的两大统治工具:政治和宗教的压迫。

《莎乐美》富有象征意义的是王尔德在艺术上一次有益的尝试,也是他对英国戏剧传统

的反抗。王尔德没有像其他的英国作家一样对现实进行客观的描述,他一直在避免“流于

《莎乐美》表面的艺术”(Gontarski5)。他的沐浴在一种梦幻的气氛中。色彩、灯光、舞蹈和

具有音乐节奏的语言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东方世界。这与维多利亚舞台上“真实”的中产阶级或是上层社会的起居室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穿戴优雅的绅士和淑女,也没有精心安排的家具和许多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莎乐美的故事发生中东夏夜的户外,空气中悬浮着欲望和死亡,一轮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明月高挂在空中。同时,象征主义者强调对事件和人物非理性的方面,诣在激起接受者潜意识而非理性的回应。在《莎乐美》中没有“无足

“理想的丈夫”,“真诚的重要性”。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轻重的女人”也没有更不强调比维

多利亚戏剧中那些苍白无力、紧守礼仪的人物更有吸引力。观众对剧中人物无尽的欲望感到讶异,被他们极端的行为所震撼。他们执著地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甚至可以明确地体现出一种偏执:莎乐美对于乔卡南的执著和对乔卡南头颅的恋物癖,希罗底对自我欲望的,希律对于莎乐美的渴求和乔卡南对传统道德盲目的坚持。在整部戏中,莎乐美和希罗底是

“罪过”举足轻重的女人,通过自己的而使人们感觉到她们的存在。尽管希罗底由于自己乱

伦的婚姻而受到乔卡南诅咒,但是她似乎从来就不会受到他人评判的影响,依旧我行我素。莎乐美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人。她下定决心不成为希律的侵犯对象。尽管外界的压力是巨大的,她仍然只会倾听自己的心声。门当户对、金钱、权势不是她寻找爱人的条件。希律更不是一个理想的丈夫。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他不仅抢夺了自己的嫂嫂而且想霸占自己的继女。为了得到莎乐美他甚至答应给莎乐美自己的半壁江山。就像自己眼中的月亮一样,在政治和道德上,他位失去理智的人。根据维多利亚的标准来看,希律是一个彻底堕落的人。但是,希律不是一个伪善的人,他根本没有考虑去隐藏自己的本色。他希望根据自己的标准和莎乐美达成一个平等的协议。当莎乐美跳完了“七层纱”舞后,尽管不情愿希律还是遵守了自己的诺言杀死了乔卡南。乔卡南坚决拒绝莎乐美。尽管他极端的宗教情绪现在看来非常荒谬,但是他是真正的信仰者,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这一点上来讲,剧中的这些男人和女人都是具有悲剧性的英雄人物。他们远远要比维多利亚戏剧中的人物要高尚的多,至少他们不会因社会规矩的局限而虚伪的生活。

《莎乐美》后来英国因为涉及到对圣经人物的描写而遭到禁演。这件事很好地证明了

英国市侩习气和它对任何反抗声音的压制。王尔德对此的反应便是威胁定居法国“在这里

86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我能够写出最自然的文字……我不是英国人。我是爱尔兰人,这是另一回事”(Ellmann341)。比蒂认为这种通过变为法国公民来反对英国的古怪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是“另一个

1660-1693)和野鹅纵队(WildGeese)”(Be-版本的派屈克·萨斯菲尔德(PatrickSarsfield,

atty45)①。两百年后,这位被英国讽刺杂志称为“奥斯卡·野鹅”(OscarWildgeese)的人,

《莎乐美》以一部公开挑战英国主流社会。

王尔德的爱尔兰东方主义

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西方人对东方人民和文化的强烈偏见)不同,爱尔兰东方主义(I-rishOrientalism)所强调的是古爱尔兰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通性和现代爱尔兰与东方各国的殖民身份的相似性。选择一个具有东方背景的故事作为戏剧创作的素材,对于王尔德而言也是在设计之中的。约旦的异国东方情调,它在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位以及这里的宗教冲突都和19世纪的爱尔兰有着令人惊讶的相似性。当时的约旦正是此时的爱尔兰,处处受制于“牧师和国王”(Joyce,Ulysses598)。王尔德借用讲述发生在约旦的故事在表述他对爱尔兰的关切和对英国的反抗。

爱尔兰东方主义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处于殖民地位的爱尔兰希望通过和古老丰富的东

并建立起一个有着辉煌过去的历史从而恢方文化联系在一起而摆脱英国殖民文化的阴影,

复爱尔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一些爱尔兰古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由于一些误解开始在东方文化和凯尔特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比较紧密地联系。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凯尔特研究者都会去中东、埃及和波斯去寻根。有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孔子是爱尔兰人而非中国人。同时,由于凯尔特民族和东方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都崇尚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这被爱尔兰人认为与“帝国主义的构建基础—功利主义精神特质针锋相对”的特性更是加深了两种文化的关系(Innes153)。另一方面,建立起一个与大英帝国截然不同的爱尔兰文化权威对于当时的爱尔兰知识分子而言是最为重要的。至于,这个爱尔兰文化的来源地正确与否却并不是如此重要。

东方国家近代史上的殖民经历也使得爱尔兰这个有着同样经历的民族愿意与其结成联盟。由于在殖民主义叙述中,爱尔兰人和东方各民族都会被描述成低等民族,所以爱尔兰与东方各国的同情加深。爱尔兰问题和东方问题在很多方面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殖民地

(Lennon139)。因此,之间的认同感”爱尔兰许多作家的想象力都会有东方特色。其中最

有影响力的便是爱尔兰著名诗人詹姆士·曼根(JamesClarenceMangan,1803-1849)。对于王尔德而言,具有东方特色的想象力可以使他超越爱尔兰与英格兰在形而上和美学上的

“灰色”“灰色”对立而取得解构主义者所说的地带。在这个地带,王尔德可以构建一种新的

民族叙事而不会太过刺激英国:这些“表现展示了爱尔兰作家与文化民族主义者在大英帝

“阈限”(liminal)地位。他们既同时属于帝国核心的一部分,国所处的也同时属于被殖民的(Lennon133)。边缘人”

莎乐美的故事发生时约旦已经失去了独立,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在《莎乐美》这部剧中,罗马帝国对约旦的影响随处可见。剧中人物各异的风俗习惯充分展示了罗马帝国巨大的版图。宴会上不仅有约旦人,而且还有犹太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宴会上的美味珍馐来源于帝国的不同地方。单单是希律的葡萄酒就来源于三个地方:萨莫色雷斯岛、塞浦路斯和西西里。这正是地中海盆地的三个角。在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对比下,约旦的势力却日渐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7

式微,已经失去了相对独立的权利了。到希律的时候约旦已经被罗马帝国一分为四。希律的头衔不过是四分领太守(Tetrarch)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王了。尽管罗马并没有向约旦

剧中出现了一位来自罗马的特使,希律常常向这位大使征求意见。希律也常常派驻总督,

提及恺撒:如恺撒赠给他的美酒和宝石;他和恺撒密切的通讯联络等等。同时,希律也要依靠凯撒的力量帮助自己除掉政敌。所有这些都在向观众传递一个准确的讯息。那就是,罗马帝国已经牢牢地控制了约旦。当然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走向了衰弱。希律提到了凯撒“如果离开罗马,(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31)。恺撒的残暴统治就会失去它”

37BC-4BC)开始犹太人已经导致民怨沸腾。具体到约旦,从大希律王(HerodtheGreat,

的起义便延绵不断了。

莎乐美时代的约旦政治情况与王尔德时代的爱尔兰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和约旦一样,此时的爱尔兰处在大英帝国的统治之下。在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它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可以和罗马帝国可以相提并论的帝国。此时的大英帝国统治的领土甚至超越当年的罗马帝国。作为大英帝国最古老的殖民地爱尔兰在1800年前还是有一

《合并法案》(TheUnionAct,1800)使得爱尔兰彻底失去了它最后的定的自治权利的。但是

爱尔兰人民的抗争便一直存在;在合并之后,独立斗争越发强烈。一点自治权。在合并之前,

另外,众所周知大英帝国也是在维多利亚时代极盛而衰。当王尔德在法国创作《莎乐美》时,民族独立运动已经遍布了大英帝国的所有角落了。王尔德敏感地意识到近两千年前的约旦就是十九世纪末的爱尔兰。

《莎乐美》“一个文化转变的时刻,王尔德在这部戏中重现了一个历史颓废的时刻,异教

在挣扎中死去和基督教的呱呱坠地”(Hanson271)。《莎乐美》这部作品的开始部分给观众或是读者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公主的美丽和国王的淫欲,更不是乔卡南的虔诚,而是

。《莎乐美》罗马帝国范围内多样的宗教信仰第一幕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在描写不同宗教之

间的争吵:卡帕多奇亚人抱怨罗马人把自己信奉的神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努比亚人则认为向神提供祭祀品既残酷有无用;罗马人的神是凯撒。他是世界的大救星。当他们正争得面红耳赤时,宴会大厅外面传来了基督教先驱-乔卡南的声音。在这种多种信仰在斗争中彼此共存的状态下,基督教和异教的冲突构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暗流。事实上,莎乐美与乔卡南的冲突体现了基督教与异教的冲突。基督教作为一神教其本质上是狭隘和压制的。它要求全世界只信仰和崇拜一个神并毫无异议的遵守他的教义。相比之下,异教作为多神教更自由和宽容。异教徒更崇尚丰富多彩的世界而非基督教的非黑即白的认知观。作为一个异教徒,莎乐美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她通过自己的肉体来表明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基督教徒,乔卡南严守苦行僧的生活方式和基督教的道德标准。莎乐美体现了异教中的自由主义,而乔卡南则是基督教固执和狭隘的典型代表。莎乐美引诱乔卡南是她对先知硬生生地分裂人类的灵魂和肉体观念的嘲弄;乔卡南对莎乐美的拒绝是他压抑人类正常欲望的体现。

《莎乐美》“病态的对立存在:这种气氛就像暴风雨前的压因此,王尔德在中创造了两个世界

(Knight144)。力一般”

19世纪末的爱尔兰也存在着异教与基督教的对立。在这期间,基督教被逐渐削弱的同时,异教正经历着复兴。天主教于五世纪传入爱尔兰并使爱尔兰成为一个天主家国家。后来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入侵,新教在爱尔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尽管如此,异教并没有完全覆灭,只是受到了压制。在爱尔兰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传统中异教传统俯首皆是。民族主义

88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者认为异教和异教习惯是原汁原味的爱尔兰遗产,一个没有受到外来文化侵蚀的珍贵传统。当民族独立需要一种团结的民族情感的粘合剂时,许多爱尔兰知识分子把眼光投向了异教

爱尔兰知识分子越发开始怀疑基督教在独立的古代爱尔兰文化。在复兴盖尔文化过程中,

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许多爱尔兰新教徒都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后裔。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是他们反抗的决心和程度是有待商榷的。在爱尔兰绝大多数的天主教徒是土著农民,他们拥护独立的态度和决心是毋庸置疑的。独立不仅会给他们带来政治上的权利,而且还能够摆脱新教徒对他们在宗教上实施迫害。然而,罗马天主教期望教众接受自己的命运并顺从上帝的意愿的教义却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他们抗拒英国统治的决

天主教的教义并不支持原谅他人。当独立领导人帕奈尔(CharlesStuartParnell,心。另外,

1846-1891)与有夫之妇有染而受到责难时,作为大多数爱尔兰人精神向导的天主教会采取了不原谅的态度。一个爱尔兰历史上最有潜力的民族领导人就此下台,不久便抑郁而终。爱尔兰独立运动进入低潮。因此,一些爱尔兰知识分子,包括叶芝和辛格(JohnMillingtonSynge,1871-1909)都认为基督教代表的是一种外来入侵的意识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大英帝国和基督教(不论是天主家还是新教)是合谋压迫爱尔兰的。因此,为了成为一

与罗马教廷的母个真正的自由国家爱尔兰必须把自己从“与英国的主仆政治和经济关系,

解脱出来(Pine40)。源于这种观念,爱尔兰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创作了很多子精神联系中”

作品来宣传异教主义。对于他们来讲这是一种反对殖民权威文化整体性的行为。民间传说、神话和古代传奇不仅能够给爱尔兰人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为生活在爱尔兰的人们提供建立起一个超越基督教派别和不同族裔的统一的民族文化和身份。王尔德的父亲韦廉·王尔德爵士(SirWilliamWilde,1815-1876)便是先行者之一。父亲的影响和读书时所受到的古希腊文化的熏陶都是王尔德相信异教是一个超越并替代基督教的信仰。所以,王尔德对异教的推崇不仅是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政治观点的必然结果。在一个极具异教色彩的东方国家来演绎自己的创作是王尔德所能够寻找到的最佳背景。在这个与爱尔兰非常相像的国家王尔德为自己的爱尔兰情怀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发泄场所。

王尔德的另类莎乐美

在对历史上各个版本的莎乐美进行了解后,王尔德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莎乐美。在王尔德的剧中,莎乐美终于从希罗底和乔卡南的阴影中走出。她不再是母亲与继父讨价还价的砝码,更不是人们眼中的红颜祸水。相反,莎乐美成为了一个有独立个性的女子。王尔德曾经说他不可能想象出一个“不明白自己所做所为的莎乐美,或至多是一个充当沉默

(Gagnier166)。王尔德的整部剧都是围绕着莎乐美展开的,又被动的工具的莎乐美”高潮

和结局也都是以莎乐美为中心。莎乐美通过挫败希律的欲望和砍掉乔卡南的头挑战了世俗和宗教的秩序。通过塑造一个充满反叛精神的莎乐美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对维多利亚时代道德礼仪对人们思想行为禁锢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王尔德希望莎乐美能够激励起爱尔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主义和基督教的双重压迫早日赢得自由。

“尽管奥斯卡·王尔德并不是第一个以莎乐美为素材的(艺术家),但是他是第一个给

(Lewsadder520)。莎乐美的故事取材于圣经中的《马可福音》与莎乐美欲望和意志的人”第

《马太福音》六章和第十四章。希律王娶了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而备受施洗约翰的诟病。因此,圣约翰被希律关进了牢房。但是,出于对约翰的敬畏希律并没有杀掉约翰。怀恨在心

刘:《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89

的希罗底在一次宴会上找到了除去眼中钉的好机会。当希律要求莎乐美跳舞时,希罗底唆使莎乐美索要约翰的首级作为回报。希律王无法食言,只得杀了约翰。莎乐美的传说在19世纪达到它在文学和视觉艺术上的高峰。很多艺术家都以莎乐美的故事为创作素材。这其中包括画家古斯塔夫·莫罗、诗人海涅、小说家福楼拜和剧作家梅特林克。在从前人的创作中王尔德汲取了灵感的同时,他自己心目中那个异教女神莎乐美也逐渐成型。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王尔德没有莎乐美置于男性的视角之下。他赋予莎乐美自我,给与她声音、眼神和舞蹈来帮助她取得自由。

《莎乐美》王尔德的主要集中在一个年轻的女子如何利用智慧和美貌避免使自己成为

她不得不离开宴会厅来到户男人的牺牲品的这一点上。在宴会上莎乐美感到希律的欲望,

外躲避。然而,希律却差遣奴隶要她回去。莎乐美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不得不盘

。“啊,算如何击退希律。就在这时她听到了乔卡南的呼声那个先知!希律所害怕的人?”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2)“我想希律害怕他”(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3)。为了能够抵制希律的淫威,莎乐美一定要见到她唯一能够接触得到的同时

:“说话啊,希律又对其有所忌惮的人。当她终于见到乔卡南时,她的问题便是乔卡南,告诉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25)的确,希律对乔卡南的确有所忌我该做些什么?”

:“恐怕他是对的;我确定他是对的”(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730)。但是,当惮

乔卡南明确表现出对莎乐美不屑时,莎乐美意识到她必须另寻它法。一个看似极端却又奏效的计划在莎乐美心中形成:她要用一石两鸟的计策来毁掉希律和乔卡南。她利用希律的欲望诱使他同意以乔卡南的人头为条件来换取观看“七层纱”舞的机会。这样莎乐美运用希律的世俗权利杀掉乔卡南。乔卡南的死在广大基督教徒众产生的影响将会导致希律政权不稳,甚至下台。这两个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不尊重莎乐美的男人必会遭到严厉地惩罚。

莎乐美这个抵制男性暴政的女子极具象征意义。她与希律和乔卡南之间的冲突不止是个人之间的爱与恨。它象征着压迫和被压迫两个阶层的冲突,爱尔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冲突。莎乐美反对的是这两个男人所代表的父权制度。父权制度的两个关键制度宗教和政体

“他者”都被它们的权力腐化了。当莎乐美这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美貌赢得胜利时,王尔德

向观众证明了被压迫群体是可以颠覆权力并维护自身的尊严的。在王尔德心中,莎乐美就是自己的祖国—爱尔兰。当王尔德和舞台指导谈论莎乐美的穿着时,王尔德建议是“绿色,就像怪异而有毒的蜥蜴”(Ricketts53)。剧中,当莎乐美劝说年轻的叙利亚贵族听从她的

(Wilde,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命令时允诺会给他一朵象征着她自己的“绿色小花”

723)。绿色不仅是唯美主义者的颜色,而且也象征王尔德的祖国爱尔兰。他希望爱尔兰会像莎乐美一样可以同时反对英国的暴政和梵蒂冈的影响。尽管梵蒂冈与伦敦的关系就像乔卡南与希律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但就使爱尔兰处在自己控制之下来看他们是一致的。在殖民话语中,被殖民民族与女性是互为彼此的关系。压迫民族与其宗主国经常被比喻成强者与弱者或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19世纪以来帝国主义把意识形态的重点放在了性别排斥和性别阶层化:殖民者是原则的倡导者,是值得赞赏的男性;被殖民者则是体现了原则,是低于男性的女性。殖民统治作为性别化宇宙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能指而被合理化,男性的统治作为殖民任务的最终指示对象也被合理化。对于英国统治阶层海玻尼亚(Hibernia爱尔兰的别称)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她需要约翰牛先生(Mr.JohnBull)的教导和约束。塑造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莎乐美,王尔德表达了他对殖民主义所推崇的“菲勒斯中心主义”的

90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

责难。他希望爱尔兰能够像莎乐美一样勇敢、智慧、美丽用年轻的鲜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

20世纪之交的西方艺术史上,《莎乐美》“在19、的地位是王尔德其它剧本难以比拟

的”(陆建德82)。通过利用法语和象征主义进行写作,王尔德实践了他自己所宣扬的“形式决定内容”的美学思想。正是这种形式使得王尔德在创作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去英国

。当莎乐美的七层纱褪尽时,化”展示在观众面前的不仅是莎乐美美丽的躯体,最重要的还有王尔德反抗殖民压迫的灵魂。

【Note】注解

①在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爱尔兰人支持的是詹姆斯二世,一个天主教徒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战败逃往法国。一年后也就是1691年10月派屈克·萨斯菲尔德带领着10000爱尔兰人逃往法国。野鹅逃亡行动一直持续了100年左右到法国大革命。野鹅和他们的后裔在法国被称为爱尔兰旅。

【WorksCited】引用作品

Beatty,Bernard.“TheFormofOscar:Wilde’sArtofSubstitution.”IrishStudiesReview1.1(2003):34-49.

1997.138-40.Douglas,Alfred.OscarWilde:TheCriticalHeritage.Ed.KarlBeckson.London:Routledge,

Ellmann,Richard.OscarWilde.NewYork:VintageBooks,1988.

Gagnier,Regenia.IdyllsoftheMarketplace:OscarWildeandtheVictorianPublic.Aldershot:ScholarPress,

1987.

Gontarski,S.E.TheIntentofUndoinginSamuelBeckett’sDramaticTexts.Bloomington:IndianaUP,1985.Hankin,StJohn.“WildeasaDramatist.”OscarWilde:ACollectionofCriticalEssays.Ed.RichardEllmann.

EngelwoodCliffs:PrenticeHall,1969.61-72.

1997.Hanson,Ellis.DecadenceandCatholicism.Cambridge:HarvardUP,

Innes,Lyn.“OrientalismandCelticism.”IrishandPostcolonialWriting.Ed.GlennHooperandColinGraham.

Hampshire:PalgraveMacmillan,2002.142-56.

Joyce,James.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NewYork:VikingPenguin,1964,.

1990.---.Ulysses.NewYork:Vintage,

Knight,G.Wilson.“ChristandWilde.”OscarWilde:ACollectionofCriticalEssays.Ed.RichardEllmann.

EnglewoodCliff:PrenticeHall,Inc.1969.138-49.

colonialTheory.Ed.ClareCarrollandPa-Lennon,Joseph.“IrishOrientalism:AOverview.”IrelandandPost-

triciaKing.Cork:CorkUP,2003.129-57.

Lewsadder,Matthew.“RemovingtheVeils:Censorship,FemaleSexuality,andOscarWilde’sSalome.”Modern

Drama45.4(2002):510-44.

:“声名狼藉的牛津圣奥斯卡”———纪念王尔德逝世100周年”,《外国文学评论》2(2000):76-85。陆建德

[LuJiande.“TheNotoriousSt.OscarofOxford.”ForeignLiteratureReview2(2000):76-85.]

McCormack,Jerusha.“Wilde’sFiction(s).”TheCambridgeCompaniontoOscarWilde.Ed.PeterRaby.Cam-

bridge:CambridgeUP,1996.96-117.

Pine,Richard.TheThiefofReason:OscarWildeandModernIreland.NewYork:St.Martin’sPress,1995.

:“‘流放’‘寻根’:英语后殖民文学创作语言”,《中国比较文学》2(2003):162-170。任一鸣与

[RenYiming.“TheExileandHomecoming:CreatingLanguageinPostcolonialEnglish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inChina2(2003):162-70.]:《莎乐美》:王尔德“去英国化”晋的一部作品91

Ricketts,Charles.OscarWilde:RecollectionsbyJeanPaulRaymond&CharlesRicketts.London:TheNonesuch

Press,1932.

Spenser,Edmund.“AViewofthePresentStateofIreland.”<http://www.uoregon.edu/~rbear/>.Thiong’o,NgugiWa.MovingtheCenter:TheStruggleforCulturalFreedom.Oxford:JamesCurrey,1993.

1998.Wilde,Oscar.CollectedWorksofOscarWilde.Hertfordshire:WordsworthEditionsLtd.,

---.TheCompleteLettersofOscarWilde.Ed.MerlinHollandandR.Hart-Davis.London:FourthEstate,2000.

责任编辑:苏晖

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櫁

BooksReceived

:《易卜生创作的生态价值研究:绿色易卜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聂珍钊周昕主编

2011年。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刘洪涛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郭英剑

:《爱伦·坡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朱振武

:《乔伊斯诗学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杨建

:《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兮颖

2011年。

:《诱惑与困惑:伦理视野中的20世纪西方性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召荣

2011年。

:《外国女性文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陈晓兰

:《青少年成长的文学探索:青少年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外语教芮渝萍范谊主编

2011年。育与研究出版社,

:《20世纪东方文学与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孟昭毅

:《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黎跃进

:《价值重估:西方文学经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曾艳兵

:《俄苏文学及翻译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曾思艺

:《比较文学新视域:城市异托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吕超

:《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从公元5世纪到13世纪末)。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刘建军

:《东方文学散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彭端智

:《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侯传文

2010年。

韩:《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年。晓:《唐宋散文创作风貌与批评》。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忠:《文化间性视野中的纪伯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征:《欧里庇得斯悲剧的伦理批评》。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霞

海):《界限哲学》,2010年。德鲁·西拉·康奈尔麦永雄译。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惟山辑)(责任编辑:北


相关内容

  • 外国文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 浅析<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一.作者简介 (一)主要经历: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809-1811年拜伦游历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受各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鼓舞,创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唐璜> ...

  • 夜莺与玫瑰
  • 编辑推荐 <夜莺与玫瑰>是王尔德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 收录了他<夜莺与玫瑰>. <快乐王子>. <自私的巨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夜莺与玫瑰>于1888年首次出版即引起轰动.在他的每篇作品中,几乎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 ...

  • 爱与美的哀歌_海的女儿_与_打渔人和他的灵魂_之比较_彭应翃
  • 爱与美的哀歌 ──<海的女儿>与<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之比较 彭应翃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 摘 要:王尔德的童话<打渔人和他的灵魂>与安徒 510006) 信徒.虽然他们都曾被异己的世界接纳,与理想的最终实现仅隔一步之遥,但最后他们都与梦想擦肩而过,失 ...

  • 英国19世纪文学
  • 19世纪的英国文学 英本1班 陈亚云 111020109 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个大诗人是布莱克.这个靠镌版谋生的手工匠人是法国革命的热烈的拥护者,但又反对它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所写的诗也大异于18世纪的优雅含蓄, 而着重想象力和神启式的宗教感, 初期的<天真之歌>(1789)写得纯真,&l ...

  • 奥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与现实批判主义
  • 摘 要: 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从形象.情节.语言三方面, 反映出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的丰富内涵.王尔德的文学创作并非都是/ 为艺术而艺术0, <快乐王子>既是唯美主义又具有现实批评主义性质, 是两者的巧妙融合. 关键词: 王尔德; 快乐王子; 唯美主义; 现实 ...

  • 英国文学(诗人及其代表作)
  • 英国文学 一. 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499-1066) 1. 贝奥武夫 2. 阿尔弗雷德大帝:英国散文之父 二. 中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 1. allegory体非常盛行['æləɡɔri] 寓言 2. Romance开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4. Willian Langl ...

  •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
  • 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 作者:[美]詹姆斯·安格尔 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 詹姆斯·安格尔(James Engell)是美国哈佛大学Gumey Professor of Endi8h andProfessor 0fComparative Literature,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 ...

  • 分学段推荐书目
  • 第一学段( 1-2年级)50 中国部分 (20) 1.<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这是孙幼军的处女作, 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长篇童话,它影响了一代儿童.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提名的作品.) 2.<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小猪唏哩呼噜有傻孩子傻福的憨厚,也有大智 ...

  • 英国女性出任桂冠诗人开先河
  • 文坛扫描 至副市长.就在他即将出任市长之际,一场风波袭来,乔不群功亏一篑.小说对主人公乔不群复杂心理的细腻描写,将一个读书人从政后在功名利禄面前的精神困惑与矛盾阐释得深刻而又令人信服.(舒 坦摘编) 作家声音 ●铁凝认为阅读不应"失重" 铁凝日前在接受采访被问及有关阅读的问题时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