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研究

杠杆的研究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南红小学 许石猛

【摘要】通过第一课对简单工具的学习,对一些简单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细化,对杠杆类工具进行细致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关键词】杠杆 杠杆尺 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省力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二课,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第一节课的一个延伸,也是今后课程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1、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4、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科学,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有了一定的技巧,教师只提示学生对实验数据采用各种方法,从中发现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向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陪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进行提示,而由学生自主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科学,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有了一定的技巧,教师只提示学生对实验数据采用各种方法,从中发现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向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陪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谈在本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方案设计上的失误,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最终得到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的密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师: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生: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出示课件)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板书: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课件出示)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课件出示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指出,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认识杠杆尺。

(1)、了解杠杆尺的结构。

出示杠杆尺:大家看桌子上,这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谁知道这是什么吗?——杠杆尺(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大家仔细看看杠杆尺由哪几部分组成?(杠杆尺、支架、底座)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一个的小孔,每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在杠杆尺上找出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谁能指出杠杆尺的支点在哪儿?(请一生指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当重物,那挂钩码的这个点叫什么?------阻力点,那在杠杆尺右边挂的钩码就是?-------用力点。

2、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一些特点。

将杠杆尺调节到水平方向上的平衡状态(这节课我们以水平方向上的平衡状态为平衡,其它的为不平衡)。

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孔挂三个钩码,这时杠杆尺会怎样?还能像刚才一样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吗?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在右边挂钩码让杠杆尺平衡,挂几个?怎么挂?)你有几种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学生猜测)

学生小组实验:在杠杆左边的第二个孔挂三个钩码,试着在右边的孔上挂上一些钩码,使杠杆平衡。并把记录在P6汇总表中。

3、汇报交流。

汇报时要求每小组只汇报一种挂法。让更多的小组有汇报的机会,后面汇报的不能重复。

4、思考:从平衡的杠杆尺中我们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阻力点离支点近,用力点离支点远,省力;阻力点离支点远,用力点离支点近,费力(不省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5、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设计几种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发现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根据下列三句话挂钩码。(课件出示)

势均力敌 四两拨千斤 事倍功半

四、全课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的三个点,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中的密秘。

2、课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的杠杆是省力的?哪些地方用到杠杆是费力(不省力)的?

附:板书设计

2 杠杆的研究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杠杆的研究

(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南红小学 许石猛

【摘要】通过第一课对简单工具的学习,对一些简单工具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将细化,对杠杆类工具进行细致研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

【关键词】杠杆 杠杆尺 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省力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教科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二课,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第一节课的一个延伸,也是今后课程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1、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4、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科学,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有了一定的技巧,教师只提示学生对实验数据采用各种方法,从中发现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向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陪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不进行提示,而由学生自主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再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科学,已基本掌握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有了一定的技巧,教师只提示学生对实验数据采用各种方法,从中发现和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向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陪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主要谈在本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方案设计上的失误,改进和完善的方法,最终得到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的密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师: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生: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出示课件)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板书: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课件出示)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课件出示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指出,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认识杠杆尺。

(1)、了解杠杆尺的结构。

出示杠杆尺:大家看桌子上,这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谁知道这是什么吗?——杠杆尺(是一种特殊的杠杆),大家仔细看看杠杆尺由哪几部分组成?(杠杆尺、支架、底座)仔细观察杠杆尺,说说杠杆尺还有什么特点?(有一个一个的小孔,每相邻两孔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在杠杆尺上找出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谁能指出杠杆尺的支点在哪儿?(请一生指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当重物,那挂钩码的这个点叫什么?------阻力点,那在杠杆尺右边挂的钩码就是?-------用力点。

2、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的一些特点。

将杠杆尺调节到水平方向上的平衡状态(这节课我们以水平方向上的平衡状态为平衡,其它的为不平衡)。

在杠杆尺左边第二个孔挂三个钩码,这时杠杆尺会怎样?还能像刚才一样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吗?怎样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在右边挂钩码让杠杆尺平衡,挂几个?怎么挂?)你有几种方法使杠杆尺平衡?(学生猜测)

学生小组实验:在杠杆左边的第二个孔挂三个钩码,试着在右边的孔上挂上一些钩码,使杠杆平衡。并把记录在P6汇总表中。

3、汇报交流。

汇报时要求每小组只汇报一种挂法。让更多的小组有汇报的机会,后面汇报的不能重复。

4、思考:从平衡的杠杆尺中我们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阻力点离支点近,用力点离支点远,省力;阻力点离支点远,用力点离支点近,费力(不省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5、运用杠杆平衡的规律,设计几种让平衡尺平衡的方法,发现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根据下列三句话挂钩码。(课件出示)

势均力敌 四两拨千斤 事倍功半

四、全课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的三个点,并且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中的密秘。

2、课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的杠杆是省力的?哪些地方用到杠杆是费力(不省力)的?

附:板书设计

2 杠杆的研究

阻力点 用力点

支点


相关内容

  • 零杠杆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收益趋势研究
  • 零杠杆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收益趋势研究 一.引言 自 1958 年 MM 资本结构无关论提出以来,融资结构逐渐成为财务管理学研究的核心话题. 58 年的研究与探讨,学术界及实务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传统资本结构的两大主流理论是最优权衡理论与融资优序理论,其中权衡理论认为企业会权衡债务的税盾效应与 ...

  • 1.2杠杆的研究
  • 1.2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 ...

  • 财务杠杆债务结构与公司成长性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4卷第1期2006年3月 Journal of G uangdong T echnical C ollege of Water Res ources and E lectric Engineering V ol. 4N o. 1Mar. 2006 财务杠杆.债务结构与 ...

  •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专项
  • 的力 杠杆平衡条件 ④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们经过实验,获得了下 研究杠杠的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线和 _________等.在实验前,应使杠杆在 位 ...

  • 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_李文勤
  • FRIENDS OF 投融资 * 房地产企业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李文勤 该行业的变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资本密集.高度依赖[摘要]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 财务杠杆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运用好财务杠杆作出投资决策.维持企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 ...

  • 杠杆尺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 杠杆尺研究杠杆实验报告 组名: 组长: 成员: 实验内容] 一.搭建杠杆尺 二.研究哪些杠杆省力,哪些杠杆费力,哪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找平衡 杠杆尺结构图] 备注:④⑤螺丝帽 ⑥底座 实验仪器] 杠杆尺(一套),钩码(一套)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搭建杠杆尺 步骤:根据所给材料,按照说明 ...

  • 财务杠杆与公司成长性
  • 第2期(总第267期) 2006年2月 财经问题研究 R esearch on Financ i al and E cono m ic Issues Num ber 2(Gen era lS erialNo 1267) Feb ruary , 2006 财务杠杆对公司成长性 影响的实证研究 吕长江, ...

  • 论财务杠杆正效应的条件与实质
  • 摘 要:财务杠杆正效应是指企业由于合理使用财务杠杆而引起的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具体地说,就是由于负债定期定额税前付息,企业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边际成本而引起的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提高.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财务杠杆正效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息税前利润率大于有息负债利率:其实质是超过负债利率的回报与 ...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杠杆2
  •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机械 19. 杠杆 教学目标 1.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能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学会记录.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杠杆各部分名称,会使用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