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

内容 :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文化也随着现代教育的延伸,对中国的影响日渐深入。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当下人们对中国礼、义、信、孝等传统文化的忽视,对“养不教,父之过”等古老箴言的日益淡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而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广泛流传,离不开现代教育。因此,我提议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工作。

但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传统文化在嫁接到现代教育中时时会出现了互相“排异”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传统文化长期服务于传统社会,其中固然有不少是人类永恒的东西,但也的确有与现代社会不尽和谐的成分,再加以内容非常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把握起来的确很困难;

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经典编写比较适宜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与现代教学观点不相吻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变;

三、至关重要的是,以道德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与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难以融合。因此,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不是在课程表中增加一门课那样简单,也不仅是转变一下观念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技术性问题”。

办法:

针对上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有几点建议,以期对当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一、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加强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精髓集中地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中,它们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应当是我们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见利思义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爱国情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这些精神凝结在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也理当融入素质教育之中。素质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统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和许多丰富的道德资源。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可有针对性发掘。如有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从众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中选择了“爱国、勤俭、礼仪” 三个方面;也有的学校把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为:“孝”、“仁”、“勤”、“忠”四个字,以此为教育的出发点。总体上说,在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时,不可能完全一致,允许有自己的认识和侧重。

二、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课程,探求传统文化释放的空间

教育目的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实现的。要把传统文化落在实处,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开发和实施并举。传统文化精髓和糟粕并存,必须对其进行筛选和加工,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

实施传统文化课程应注意“五个结合”:

1、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同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走出去与请进来”,如充分利用校外传统文化德育基地,邀请一些高校名师到校内讲学等,实现优势互补。

2、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传统方法主要以记忆和诵读为主,这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应当讲求形式多样,在记诵的同时可以更多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表演等。

3、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坚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又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正确的舆论中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修养水平。

4、注重把独立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既可以单独课程出现,也应当与学科课程想结合,如语文、历史、政治等,应通过多渠道形成合力。

5、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一方面,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坚持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和影响性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

三 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要对传统文化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认同;二要注意与时代的结合,赋予新意。学校制度文化旨在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的制度存在,向年轻一代传递社会所期待传递的文化,诸如教育目标、课程、仪式、各种计划、规章制度等。

四、以教师专业化为契机,融传统文化于教师发展之中

我认为在当前情势下,传统文化的培训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校本培训应当是最好的方式。培训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校长首先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传统文化纳入到整个学校教师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研究相应的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案。对于一般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加以培训,而对于直接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老师,应当有更详细的要求。

2、培训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必须与其实际从事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必须有较为灵活的形式,落实在他们的备课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3、要把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和同事问的合作研讨相结合,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活动的确定等。

总之,传统文化需进一步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能更有效地贯穿在现代教育过程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推动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

办理情况摘编/全文:

穗教案〔2010〕71号

市教育局对市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383号的答复

朱汉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正是有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委的部署,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在校园内营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浓郁氛围,丰厚校园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一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科书不仅是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所表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充分挖掘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本中的传统美德专题等浸润着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潜力,加强正面教育。同时,切实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际,联系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和岭南地区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

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注重互动的师生关系,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三是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逻辑范畴,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类型,其中,显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隐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熏陶作用。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这方面,既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等显性课程渗透、拓展、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班风等隐性课程的建设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营造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

一是结合广州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优秀文化教育活动。去年的首届比赛围绕着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题,通过广泛发动、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精心谋划、层层选拔,全市共有上千所学校参赛,最终产生了28支中学代表队和24支小学代表队参与最后的决赛,并在广州电视台录制了专场汇报演出,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今年,我局与市文明办将继续联合主办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并充分地表达所诵读的中华经典美文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我局团委和市邮政局合作,于今年6月份刚刚启动了第七届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以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为载体,以“亚运年,我想说”为主题,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融合。我局还将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载体,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其中,不少学校的学生社团,就是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载体,并在校内甚至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书法社、市47中学的京剧社等。今后,我局及各学校将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社团的先进经验,继续培育和扶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社团的发展。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育人的效果。继续加强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栏、横幅、广播、电视台、网站等的媒介作用,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联系各校实际,在有条件的情况通过人文雕塑、标语、名人警句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三、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

作为传道、授惑、解困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着推广、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而要弘扬传统文化,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首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视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继续落实和强化全员培训。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今年,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专门开设了30门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其中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0门,面授课程20门。这些课程,既有唐诗宋词鉴赏,又有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国画、书法的学习,还有茶叶品鉴与饮茶等,内容丰富,对于教师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从今年起,我市将专门设立中小学骨干教师人文素质培训班,开设中国古代艺术鉴赏、中国书法实践、国画实践、中国经典文化导读、古陶瓷玉器鉴赏、形象与礼仪、茶艺理论与实践、古筝演奏技巧等课程,聘请相关专业的名师、名家授课,以引领教师自觉地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感受生活的乐趣,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三是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成功申报和开设了包括传统文化课程在内的1390多门各种类型和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市及各中小学还将继续结合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努力开设更多、更有校的传统文化校本培训内容。

内容 :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文化也随着现代教育的延伸,对中国的影响日渐深入。现代化的传播工具使人们的视野更为开阔,但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经常看到,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当下人们对中国礼、义、信、孝等传统文化的忽视,对“养不教,父之过”等古老箴言的日益淡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而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广泛流传,离不开现代教育。因此,我提议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工作。

但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传统文化在嫁接到现代教育中时时会出现了互相“排异”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传统文化长期服务于传统社会,其中固然有不少是人类永恒的东西,但也的确有与现代社会不尽和谐的成分,再加以内容非常复杂,对于许多人来说,把握起来的确很困难;

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经典编写比较适宜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许多与现代教学观点不相吻合,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变;

三、至关重要的是,以道德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与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难以融合。因此,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不是在课程表中增加一门课那样简单,也不仅是转变一下观念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许多“技术性问题”。

办法:

针对上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有几点建议,以期对当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一、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加强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精髓集中地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中,它们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应当是我们最宝贵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见利思义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爱国情操;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这些精神凝结在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也理当融入素质教育之中。素质教育的根本旨趣在于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统一。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许多方面与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能够为素质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和许多丰富的道德资源。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可有针对性发掘。如有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从众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中选择了“爱国、勤俭、礼仪” 三个方面;也有的学校把传统文化资源提炼为:“孝”、“仁”、“勤”、“忠”四个字,以此为教育的出发点。总体上说,在挖掘传统文化价值时,不可能完全一致,允许有自己的认识和侧重。

二、积极开发传统文化课程,探求传统文化释放的空间

教育目的是通过课程与教学实现的。要把传统文化落在实处,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必须坚持开发和实施并举。传统文化精髓和糟粕并存,必须对其进行筛选和加工,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征。

实施传统文化课程应注意“五个结合”:

1、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同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走出去与请进来”,如充分利用校外传统文化德育基地,邀请一些高校名师到校内讲学等,实现优势互补。

2、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相结合。传统方法主要以记忆和诵读为主,这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应当讲求形式多样,在记诵的同时可以更多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表演等。

3、集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坚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又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和正确的舆论中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修养水平。

4、注重把独立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传统文化课程既可以单独课程出现,也应当与学科课程想结合,如语文、历史、政治等,应通过多渠道形成合力。

5、常规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坚持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一方面,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另一方面,坚持用典型事迹的鼓动性、榜样性和影响性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感化学生。

三 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要对传统文化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和认同;二要注意与时代的结合,赋予新意。学校制度文化旨在把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的制度存在,向年轻一代传递社会所期待传递的文化,诸如教育目标、课程、仪式、各种计划、规章制度等。

四、以教师专业化为契机,融传统文化于教师发展之中

我认为在当前情势下,传统文化的培训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校本培训应当是最好的方式。培训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校长首先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把传统文化纳入到整个学校教师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研究相应的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案。对于一般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加以培训,而对于直接从事传统文化教学的老师,应当有更详细的要求。

2、培训的内容选择应该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必须与其实际从事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必须有较为灵活的形式,落实在他们的备课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3、要把教师的个人主动学习和同事问的合作研讨相结合,处理好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包括参与校本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活动的确定等。

总之,传统文化需进一步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能更有效地贯穿在现代教育过程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推动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

办理情况摘编/全文:

穗教案〔2010〕71号

市教育局对市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383号的答复

朱汉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正是有人大代表的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进步。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文明委的部署,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等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其有机融合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在校园内营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浓郁氛围,丰厚校园的人文底蕴,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意识,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

一是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科书不仅是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学习的资源和工具,也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所表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充分挖掘现行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教学、思想政治课本中的传统美德专题等浸润着传统文化精髓的课程潜力,加强正面教育。同时,切实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际,联系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和岭南地区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继承。

二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注重互动的师生关系,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三是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课程的表现形态为逻辑范畴,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种类型,其中,显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隐性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熏陶作用。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这方面,既可以通过学科教学等显性课程渗透、拓展、深化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班风等隐性课程的建设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营造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

一是结合广州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优秀文化教育活动。去年的首届比赛围绕着庆祝新中国60周年华诞和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题,通过广泛发动、积极组织、认真筹备、精心谋划、层层选拔,全市共有上千所学校参赛,最终产生了28支中学代表队和24支小学代表队参与最后的决赛,并在广州电视台录制了专场汇报演出,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今年,我局与市文明办将继续联合主办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通过诵读中华经典美文,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并充分地表达所诵读的中华经典美文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个人修养。我局团委和市邮政局合作,于今年6月份刚刚启动了第七届广州市中小学生书信节活动,以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为载体,以“亚运年,我想说”为主题,较好地实现了传统与现实的融合。我局还将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而且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载体,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其中,不少学校的学生社团,就是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为载体,并在校内甚至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的书法社、市47中学的京剧社等。今后,我局及各学校将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社团的先进经验,继续培育和扶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社团的发展。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育人的效果。继续加强校园内的文化建设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充分发挥校园内宣传栏、横幅、广播、电视台、网站等的媒介作用,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同时联系各校实际,在有条件的情况通过人文雕塑、标语、名人警句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三、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

作为传道、授惑、解困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肩负着推广、传播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而要弘扬传统文化,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首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掌握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市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视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来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继续落实和强化全员培训。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今年,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专门开设了30门传统文化(国学)课程,其中网络远程教育课程10门,面授课程20门。这些课程,既有唐诗宋词鉴赏,又有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技艺、国画、书法的学习,还有茶叶品鉴与饮茶等,内容丰富,对于教师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师德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从今年起,我市将专门设立中小学骨干教师人文素质培训班,开设中国古代艺术鉴赏、中国书法实践、国画实践、中国经典文化导读、古陶瓷玉器鉴赏、形象与礼仪、茶艺理论与实践、古筝演奏技巧等课程,聘请相关专业的名师、名家授课,以引领教师自觉地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国学,感受生活的乐趣,获得思想和智慧的启迪,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三是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成功申报和开设了包括传统文化课程在内的1390多门各种类型和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较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市及各中小学还将继续结合实际,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本培训有机融合,努力开设更多、更有校的传统文化校本培训内容。


相关内容

  • 2011党员冬训安排
  • 永党发„2011‟ 号 中共永昌镇委员会 关于做好2011-2012年度全镇农村党员"冬训"工作的 安 排 意 见 各村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激发党员队伍的争创活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充分 ...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吉林全面振兴发展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

  •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产业升级
  •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产业升级 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 --在2014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14年4月 陕西·咸阳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产业升级 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 ---在2014年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陈晓明 各位领导.委员.同 ...

  • 张力:"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政策方向解读
  •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 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线. 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法治为保障. 根据中国特色社 ...

  • 2012两会提案议案
  • 2012两会提案议案 *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获表决通过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法律总则 据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 ...

  •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全文
  • 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八八 ...

  • 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
  • --全市推进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会议讨论侧记 5月24日,全市推进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建设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晶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下发了<关于探索发展以村为基本单元复合型经营主体的意见>(讨论稿).与会人员分成12个组,围绕讲话和<意见&g ...

  • 党的十八届五中单选题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单选题> (B)26日至29日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_____在北京举行. 2.十八届五中全会由_____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A)中央政治局 3.十八届五中全会认为,到_____年全面 ...

  • 共青团区委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2011年上半年,**共青团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凝聚融合、志愿公益、成才创业、建设创新”的工作重点,继承转化奥运工作成果,坚定信念,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科学发展,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为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