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千秋,堪比张仪的西域双星----大汉解忧公主和冯僚夫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绵延的乌孙山,南濒波涛湍急的特克斯河。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让我们就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踏入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千年不变的美丽。

公元前120年,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也许是天意吧,刘解忧出生的这一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汉书 · 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汉书 · 西域传》中对乌孙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

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随即到来的王权之争中,解忧公主又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了。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现在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了。

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汉和匈奴在乌孙的势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治似乎就是这么残酷,一场变革之后,汉在乌孙的影响,汉和乌孙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称为狂王,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不用问,狂王和解忧公主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生死存亡,怎么办?向来聪慧刚强的解忧公主决不会坐以待毙,尤其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岁月的磨练后,智慧和胆识都比狂王高出一筹,更不会坐视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而且在十年后,乌孙国内再起动荡,已经回归长安养老的冯嫽,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毅然上书皇帝,再次持节不远万里出使西域诸国,勘为千古楷模。这是后话了。

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啊!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啊,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该回家了。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不独公主自己,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历史是一条河,青春也是一条河,当青春融进了历史,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而是千古流传。细君也好,解忧也好,冯嫽也好,虽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明典治国,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依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终难磨灭。莽莽乾坤留倩影,悠悠青史占风流。愿今天这点承载着敬慕和感念的浅陋文字,能些许告慰那些寂寞的香魂。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初到乌孙,解忧公主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诸如吃半生不熟兽肉和腥臊难咽生乳等等,努力学习乌孙语言,使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汉昭帝刘弗陵刚继承皇位,匈奴便乘机接连进犯五原、朔方(今内蒙古境内)等地,同时对乌孙也采取攻势。公元前74年春,匈奴又派人威胁乌孙昆莫,要求交出解忧公主。这个举动使翁归靡瞠目不知所措。对此,解忧毅然上书汉昭帝,建议汉、乌联合出击匈奴。公元前72年秋、汉、乌联军20万,东西夹击匈奴,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北边的威胁基本消除。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不过,在从《汉书·西域传》等史书中,还是能看到她深深的乡恋之情:“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

亲”两结局:细君和解忧(1)

千古青史,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温柔奉献,委婉机智,扭转局势,既需要英雄的鲜血,也需要美人的热泪。汉代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大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程不识的事迹至今广为传诵;信使张骞、苏武、班超的事迹亦令人赞叹不已;而解忧等“和亲”的使者,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里讲的是汉代细君与解忧两位公主到西域乌孙国和亲的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都是唐代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描写英雄或美女远涉西域的离别感情。西域就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在汉唐时代人们的理念中,一出这两个关,就算是置身异国。塞外荒凉,颠沛流离,再加上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就成为永诀。这一份离别感情自然融入那些朝代的诗中,真真切切,感人肺腑。

自从汉高祖在对匈奴作战中遭逢“白登之围”,深知汉朝的步兵车战难以匹敌匈奴的骑兵部队,就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用一个女子的温柔之躯,抵挡匈奴的千军万马,从而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曾派遣使者联络西域,又以和亲形式和这些小国结成政治联盟,共同对付匈奴的压迫。当时,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与匈奴相处最近,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原先乌孙国世世代代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于是乌孙国与匈奴成为世仇大国。汉武帝派使者两次出使乌孙,表示愿派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团结起来,共制匈奴。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她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了自然喜出望外。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于是,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要获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获得应有的权力。

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很快便习惯了乌孙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长在汉朝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

有歌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汉武帝对细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国予以慰问。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蛮之邦,却被奉为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请你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继续做好和亲工作”。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入乡随俗”,含悲忍辱再嫁。然而,她却是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悲痛不已,愁绪百结,勉强支撑了3年,为新夫生下一女。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排遣,不久之后就忧伤而死。她死时才25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可是好景不长,解忧的丈夫暴毙。按照习俗,当了国王的翁归靡“肥王”也就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

这给解忧带来了新的希望。她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千方百计赢得肥王的欢心,以图国家的安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解忧与肥王性情相投,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这时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使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相当密切,双方信使往返,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他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给狂王,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若干年过后,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当然,从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大使身上,我们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因而,冯嫽在西域开拓疆土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由此可知矣!

冯嫽

嫽,楚主解忧侍者,为乌孙右大将妻,号曰冯夫人。甘露三年从楚主归京师,元帝时复遣往乌孙。

【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 冯嫽】

诗曰:「望出杜城为二马,名满西域号双星」。

二马:二马合而为「冯」,冯嫽。

双星:解忧公主、冯嫽。

封建社会,女性的宿命,被剥夺了参政的权力,许多优秀的女性都被埋没了。

「冯嫽」西汉时的才女,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女政治家。

西元前101年,西汉武帝时,匈奴经年不断南下侵扰。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於是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联姻。汉武帝命楚王刘成之女解忧公主、和亲到乌孙国,嫁给乌孙国王(今伊塞克湖一带)。解忧公主的一位随行侍者冯嫽,多才多智,通今晓古,胆识过人,才干出众,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协助解忧公主,成为汉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最佳大使,有很大的贡献。冯嫽在西域诸国享有很高的声望,深得西域各国的爱戴与敬佩,尊称她为「冯夫人」。后人把冯嫽和解忧公主、合称为「双星子」。

汉宣帝初年,乌孙国王去世,发生了王位之争。「乌就屠」杀新王,联合匈奴争王抗汉。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意著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军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呈报汉宣帝,召冯嫽为使节,去劝说乌就屠。汉宣帝派冯嫽为使节,冯嫽勇敢的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以大义,陈说利害,终於达成议和。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西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

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於是,年逾花甲已经七十岁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分,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而后完成了使命,保全了汉与乌孙的联盟。

冯嫽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写下了永远被尊敬且光辉的一页

---------------------------------------------------------------

有关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

如果说细君的故事悲苦,解忧的故事悲壮,那么另一位公主的故事则是浪漫美丽,令人浮想联翩的了。那就是解忧公主和翁归靡的长女,龟兹国的王后弟史。从血统上说,弟史是汉家的外孙女,传说这位混血公主异常聪慧美丽,且天赋出众,在乌孙国的时候就为人们所称羡不已。弟史长大后,解忧公主把她送去长安学习音乐。在途径龟兹国的时候,受到了国王绛宾的接待。年轻的降宾见到弟史,惊为天人,倾慕不已,立刻向解忧公主求亲,想娶弟史为妻。解忧公主没有同意,弟史是掌上明珠,不忍她同自己一样远嫁他乡。弟史来到长安,在宫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因天资出众,也深得汉朝皇帝的疼爱。几年后学成归国,更加品貌惊人了。归国途中再次路过龟兹,国王绛宾依旧痴情不改。

为了能得到心爱的人,降宾大胆行动,把弟史扣留在了龟兹,同时遣使到乌孙面见解忧公主,恳请公主同意弟史出嫁。一来降宾的一片情意打动了公主,二来降宾自身的条件也不错,一国之主,年轻有为,再就是这桩婚姻的意义重大,可以为汉朝和乌孙争取到另一个西域大国的结盟,而聪慧的弟史堪当此任。总之这一次,解忧公主终于同意了,并将此事报与汉家朝廷。降宾和弟史在龟兹喜节连理。

可想而知,伉俪和美,弟史倍受宠爱。成亲后的第二年,新婚夫妇共赴长安,拜见汉宣帝。汉宣帝大为高兴,封弟史为公主,赐予公主的规格和仪仗,于是弟史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嫁到西域的第三位汉家公主,降宾也由汉家的外孙女婿变成了女婿。夫妻二人在长安学习了很多汉朝的文化,尤其是音乐。降宾回到龟兹后,进行了很多汉化的改变,龟兹大到建筑礼仪,小道器具饮食,都学习汉朝的风格。夫妻二人都精通音乐,在国内大力发展音乐,龟兹古乐流传至今,大概他们夫妇功不可没吧。

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和亲远嫁,千百年来人们对王昭君大加歌颂,而对比王昭君嫁得更早(从时间上说,细君和亲比昭君早72年,解忧和亲早于昭君67年),更远,贡献更大的细君,解忧却极少提及。对比昭君出塞和细君,解忧的和亲,我总觉得后者是更应歌颂的。首先,从和亲的难度来说,细君,解忧的和亲远远比昭君要困难。就在今天来说,嫁到内蒙古和嫁到新疆都还有很大的差别,何况当时。从刘细君的诗中可以看出,乌孙当时的情况是相当原始的,生产力不发达,连汉朝的公主都住不上帐篷。而匈奴虽然也是游牧民族,但是历史很长,国力强大,草原文化还是比较发达的,生活条件要比乌孙好得多。另外,匈奴与汉争战近百年,对彼此都很了解,而刘细君的出嫁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没几年,在那之前汉不知有乌孙,乌孙更不知有汉,双方的磨合认识是很艰难的。其次,和亲的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昭君和亲时,汉对匈奴作战在多年前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被迫远遁,国势衰弱,分崩离析,汉强匈奴弱,呼韩邪单于是来求亲的。而细君和亲时,汉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僵持不下,乌孙等国是要极力争取的,汉武帝主动提出和亲结盟,和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所以送出去和亲的公主身份都不同,解忧和细君都是汉室亲王的女儿,武帝的近亲,身份高贵,而王昭君和亲前,实际上只是一个宫女,只不过因为太漂亮了,才显得汉朝的重视。

这样对比并不是为了贬低昭君,王昭君同样也为国家的和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我只是觉得,历史有时也许并非一碗水端平,就让我们为解忧和细君多说几句吧,默默无闻了这么久,这些赞许是她们应得的。

嫽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杰出的女外交家。她熟知历史,精明干练。由于出身微贱,只能以解忧公主侍女的身份做为陪嫁来到乌孙。实际上,她承担的是解忧公主政治顾问的重任。

在西汉王朝,解忧是对外和亲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参与军国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计谋之所出,多求助于冯嫽。汉朝与乌孙军事联盟的形成,以及两国联兵挟击匈奴的胜利,其中都有冯嫽的功劳。而恰恰是在冯嫽离开乌孙一时,解忧办了一件错事,酿成了后患,致使乌孙分裂。冯嫽以她的聪明才智,身传言教,不仅开导了解忧,安抚了乌孙群臣,也教育并熏陶了解忧的后裔和乌孙人民,使汉乌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冯嫽的声望和信誉,不仅沐浴着乌孙,她那孜孜不倦地维护团结安定,开创和平局面的言论和行动,也博得了西域诸国的尊敬和爱戴。正因如此,西汉王朝曾经命她以解忧公主的身份,作为钦差大使,持汉旌节,驾锦车,遍访天山以南城郭诸国。

当时,她已年过半百,不辞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历严冬,踏酷暑,走访了三十多个城郭之国。她每到一处,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热情的礼遇。她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扬善抑恶,推心置腹,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因而,城郭诸国都尊称她为“冯夫人”。她的出访,对于增进城郭诸国对汉朝的了解,促进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都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

后来,当乌孙内部发生权力纷争时,西域都护又只好委托她出面调停。冯嫽的丈夫是乌孙右大将,为人刚毅,老成持重,是纷争双方都非常尊敬信得过的人。于是冯嫽夫妇就从中斡旋,进行说和。不久,汉宣帝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关切,为了弄清真实情况,就把冯嫽召回长安,亲自听取她的汇报,并征求她对这场纠纷的处理意见。特任命她为持节正使,由竺次、甘延寿充任副使,陪她回乌孙去妥善查处。

在这之前,汉宣帝早巳派遣长罗侯常惠,率领三校人马进驻乌孙国都赤谷城屯田戍边。因而冯嫽一回到乌孙,就叫来两位副使和常惠一起商议解决乌孙内部纠纷的办法。接着冯嫽传达汉宣帝的诏令,宣乌就屠来赤谷城,冯嫽当面对他说:“我劝你放下武器,再不要制造流血事件了,你为了争夺权位,竟不惜同室操戈,兄弟之间进行残杀,你这样做只对敌人有利。你要再不听劝告,等汉朝大军一到,那就是自取灭亡。

乌就屠一听,害怕了,忙说:“请冯夫人恕罪,我愿息兵,只求得个小王的封号。”经协议,一致同意立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大王),立乌就屠为乌孙小昆弥(小王)。当时,乌孙有人口十万多帐,按四、六划分人口地界,大王管六万帐,小王辖四万帐。一场内乱就这样平息了。冯嫽当即把处理结果奏明天子,汉宣帝闻报,一方面下令通知破羌将军不再率师出关,一方面派使臣带着诏书去乌孙,向大、小王分别赐给官印绶服,宣布封号。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先后病死。解忧公主亦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她非常思念故土,于是,她给皇帝上书说:“愿得归骸骨,葬在汉地。”汉宣帝考虑到她大半生身居异域,为国操劳,有功于汉室,就派人把她和冯嫽一起接回长安,并以公主之礼照顾解忧的饮食起居。对冯嫽也以厚禄优礼相待。两年之后,解忧病逝,以公主之仪安葬。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代立,为乌孙大昆弥。由于星靡年幼,尚无力执掌国玫。冯嫽对此很不放心。她给皇帝上书、请求返回乌孙镇抚星靡。当时,正值汉宣帝驾崩,太子刘爽刚即帝位,史称汉元帝。元帝考虑到西域的安全,虽然不忍心让七十多岁高龄的一位老妇人出使,但由于冯嫽情真意切,一片亦诚,只好应允准奏了。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老态龙钟的冯嫽,又精神抖擞地第三次走上了“丝绸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重返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她回到乌孙后,白天协助星靡和大臣们一起处理国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地教星靡学习经史,向他讲授做仁君的道理。冯嫽就是这样为国为民,为大汉社稷,在荒僻的边疆,耗尽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因而,冯嫽在西域开拓疆土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由此可知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位于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绵延的乌孙山,南濒波涛湍急的特克斯河。汉代这里是西域都护府辖下的乌孙国,让我们就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踏入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去寻找那千年不变的美丽。

公元前120年,本文的女主人公出生在王侯之家,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给这个小孙女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解忧。也许是天意吧,刘解忧出生的这一年,西汉王朝在对北方强敌匈奴的常年作战中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在陇西一带大败匈奴,匈奴从此远遁大漠。为了进一步巩固战果,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采取大包围的迂回态势、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诸国夹击匈奴。这其中势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汉书 · 西域传》中这样写道: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汉书 · 西域传》中对乌孙还有这样一段描写“地莽平。多雨,寒。山多松?。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草,与匈奴同俗。国多马,富人至四五千匹。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这是天山脚下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汉与匈奴的较量中,乌孙国承受着来自双方的压力和拉拢,始终摇摆不定。张骞二度出使西域来到乌孙,带来了汉武帝遣公主下嫁,与乌孙结为兄弟之邦的愿望,于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被封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

刘细君是汉室亲王之女,汉武帝的亲侄孙女,身份气质高贵,仪态举止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嫁到乌孙后被封为右夫人,受到宠爱。可惜细君公主性格柔弱忧郁,来到乌孙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天山脚下寒冷空旷的环境,游牧民族肉食酪浆的习俗更是让生在明媚扬州,长在锦绣长安的细君公主难以适应,所以心情十分低落,终日只能以弹奏琵琶,吟诗唱歌消遣。

更令细君难以接受的是婚姻的无奈,国王昆莫年事已高,而且为了一碗水端平两边都不得罪,在迎娶细君公主的同时,也迎娶了一位匈奴公主,并封为左夫人,这其中的争斗可想而知。昆莫因为自己年迈,要传位给孙子岑陬,匈奴和乌孙都有这样的习俗,新即位的国王要继收上一位国王的夫人为妻子,所以昆莫要求匈奴公主和细君公主再嫁自己的孙子。匈奴公主欣然同意,汉家公主刘细君则万难从命。不得已细君上书汉武帝请求支援,然而她得到的回复却是“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万般无奈下,细君公主再嫁岑陬,并为他生下了一个女儿少夫。大概是产后失调,再加心情苦闷不堪,赢弱幽怨的刘细君终于在下嫁乌孙后的第五年与世长辞,终生未能再回中原故里。

细君公主死后,岑陬再向汉家求亲,汉武帝决定再以公主下嫁,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长大成人的楚王孙女刘解忧身上。虽然同样出身高贵,但刘解忧截然不同于刘细君,这是个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健康的姑娘,一颗女儿心中有着不输须眉的勇敢和刚强。对于汉武帝的和亲政策,解忧有着充分的理解,既为汉室子孙,理当为国分忧,边境仍有狼烟,强敌虽远必诛,“正是男儿驰骋时,羡煞红颜”。所以刘细君的遭遇没有吓倒解忧,汉武帝一封诏书,刘解忧慷慨赴西。

汉太初年间(应该是前101年),汉武帝封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岑陬。年轻的公主告别了长安,告别了亲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镇四海的大将军们出征那样,踏上了她自己的征程——和亲之路。山高水远路慢慢,等待她的“战场”将是茫茫草原戈壁,凛凛冰雪寒风,还有西域诸国那错综复杂,勾心斗角的历史舞台。解忧公主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她在这个“战场”上的纵横驰骋会是怎样的可歌可泣,以至数千年后,仍然令人慨叹不已。

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忧心里清楚,谁更得宠影响着乌孙与汉和匈奴哪边的关系更亲近,两个女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然而在开始的较量中,汉家的公主还是落了下风。也许毕竟是风俗人情差的太远,解忧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眼见乌孙日益亲匈奴而远汉。正当此时,转机出现了,国王岑陬病危了。岑陬自知将死,见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就立下遗嘱,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后,再将王位归还给他。岑陬不久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

或许是渐渐进入了状态,或许是与肥王情投意合,解忧公主再嫁后终于站稳了脚跟,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人员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随同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的冯嫽。冯嫽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知书达礼,聪慧而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深得解忧喜爱,以姐妹相待。冯嫽到乌孙后,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不仅陪伴着解忧度过了在异国他乡的漫长岁月,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互相支持,还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忧在乌孙的风光和乌孙的亲汉激怒了匈奴王庭,在不断的施压均无效果,几次出面干涉都不欢而散的情况下,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要求乌孙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然而翁归靡和解忧可不是好惹的,没有丝毫妥协于强敌的意思。公元前72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请求娘家出兵共同征讨匈奴,当时独揽朝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出兵十五万,兵分五路与乌孙共击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前往乌孙帮助作战。大概是数十年前汉朝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给与匈奴的打击太刻骨铭心了,匈奴人根本就没敢和汉军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乌孙军队正好以逸待劳,在半路上截杀。公元前71年,常惠与乌孙兵大败匈奴,同年冬天,匈奴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攻打乌孙,途中遇到罕见大雪,死伤惨重,活下来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丁零,乌桓,乌孙三国趁机从三面围攻匈奴,使得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至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细君、解忧两位公主下嫁所贯彻的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圆满实现了。

匈奴的大败使得解忧公主在乌孙国的威望空前的高涨。翁归靡更是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的公主。汉宣帝随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汉朝送公主下嫁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行至敦煌还未出塞的时候,乌孙国传来噩耗,肥王翁归靡病逝。随即到来的王权之争中,解忧公主又要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了。翁归靡在世时,立解忧生的长子元贵靡为王储,又即将娶汉家的公主为妻,如果娶到了,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可就差那么一点点。而按照上代国王岑陬的遗愿,王国是属于匈奴公主所生的王子泥靡的,翁归靡只是代管,将来还是要交还给泥靡的,现在翁归靡已死,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王子终于不甘寂寞了。

或许是因为泥靡更名正言顺一些,或许是因为元贵靡还显年轻,不够有力,总之在这场较量中,汉朝的外孙不敌匈奴的外孙,乌孙贵族最终推举泥靡作了新国王,号称狂王。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了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公主刘相夫,单方面取消了婚约,这样一来,在乌孙的解忧公主陷入了更加孤立无助的境地,汉和匈奴在乌孙的势力此消彼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政治似乎就是这么残酷,一场变革之后,汉在乌孙的影响,汉和乌孙多年的亲善交往,解忧在乌孙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似乎一夜之间就付诸东流了。

为了遵从乌孙习俗,更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做出决定,再嫁狂王泥靡。泥靡不愧是称为狂王,大概是因为从小被压抑,饱尝孤独冷漠的滋味,性格非常残暴凶狠,统治乌孙倒行逆施,搞的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不用问,狂王和解忧公主夫妻不合,虽然公主为狂王又生了一个儿子鸱靡,情况也没有丝毫的改善,时常剑拔弩张。生死存亡,怎么办?向来聪慧刚强的解忧公主决不会坐以待毙,尤其在经历了数十年和亲岁月的磨练后,智慧和胆识都比狂王高出一筹,更不会坐视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经过缜密分析,解忧认为狂王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采取行动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又利用匈奴公主与翁归靡所生的儿子乌就屠对狂王的不满,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狂王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派人拔剑刺杀狂王,可惜剑刺偏了,狂王负伤骑马逃走。至此双方终于兵戎相见,风云突变。乌就屠仓皇出逃,狂王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安抚狂王,以求和解。这本来是走个形式,意在暂且平息事端,趁机削弱狂王。可是愚蠢的张翁竟然没能理解朝廷与解忧的默契,来到乌孙后居然大模大样的开审,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解忧自然不服,再次秘密上书汉宣帝。果然,过不多久,朝廷下令押回张翁斩首,而与张翁同去的副使也因白白错过了杀死狂王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这个不可开交的时候,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逃到北山,扬言母家匈奴将派兵平乱,于是乌孙国中亲匈奴派的势力全部归附,欲夺取全国,与屯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一触即发,汉与乌孙多年来的“兄弟之邦”之盟眼看要毁于一旦。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为了民族大义,女外交家冯嫽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劝说乌就屠。冯嫽利用自己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多年来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劝说成功。最后乌就屠表示,只要汉朝给他一个名分,愿意安于“小号”。

汉宣帝得知此事后,征召冯嫽万里入朝,详细陈述事情始末。冯嫽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上至西域诸国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下至乌孙各派渊源,利害关系,无一不精,条理清晰,口若悬河,语语中的。汉宣帝大为赞赏,于是破天荒的委任冯嫽为正式的汉朝使节,乘坐锦车,持汉朝节仗,代表皇帝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以女子持节仗出访,不仅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在数千年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也难得一见。而且在十年后,乌孙国内再起动荡,已经回归长安养老的冯嫽,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毅然上书皇帝,再次持节不远万里出使西域诸国,勘为千古楷模。这是后话了。

冯嫽出使不辱使命,揭穿匈奴挑拨离间的诡计,并多方调节斡旋,终于使乌孙全国上下愿意接受汉朝的安排。汉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乌孙国一分为二,立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即国王),统六万户,立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户。至此风波终于平息,乌孙上下相安无事,汉与乌孙的边境再次迎来平静安宁。两年之后,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公主的孙子星靡即位为大昆弥,颇为软弱,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觉得自己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回想当年武帝时,那个年轻的公主意气风发,怀着满腔豪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天山脚下的异邦,谁想这一待就是整整五十年啊!为了汉家的江山,为了民族的和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华的满腔的心血智慧,先后嫁给父子两代三位国王,身历四朝变迁,历尽沧桑,受尽委屈,经过了无数惊涛骇浪,血雨腥风,化干戈,定基业,一身担起两国数十年的和睦安宁,自认为祖国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无愧于汉家。如今岁月无情,漫天的风沙吹皱了如花笑靥,无情的冰雪染白了满头青丝。每当午夜梦回时,枕畔腮边拭不干的两行思乡的泪,也只有自己才知道。是啊,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也许,是该回家了。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情词哀切,天子为之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终于回到了阔别了整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红颜离家,皓首归来,长安繁华依旧,女儿青春不再,不独公主自己,连汉宣帝都感慨万千,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和安置了这位大汉的功臣。解忧在长安安享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去世,乌孙带回来的孙子们为她守灵。这之后过了十六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历史是一条河,青春也是一条河,当青春融进了历史,等待它的不是被淹灭,而是千古流传。细君也好,解忧也好,冯嫽也好,虽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传,明典治国,但她们的奉献和努力,甚至她们的柔情和眼泪,依然功在当代,泽被后世,即使数千载岁月变迁,沧海桑田,终难磨灭。莽莽乾坤留倩影,悠悠青史占风流。愿今天这点承载着敬慕和感念的浅陋文字,能些许告慰那些寂寞的香魂。

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年仅二十的解忧,嫁给乌孙昆莫。

初到乌孙,解忧公主努力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诸如吃半生不熟兽肉和腥臊难咽生乳等等,努力学习乌孙语言,使自己尽快融入这个游牧民族。没过几年,昆莫去世,按照当地习俗,她又嫁给了新昆莫翁归靡。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去世。汉昭帝刘弗陵刚继承皇位,匈奴便乘机接连进犯五原、朔方(今内蒙古境内)等地,同时对乌孙也采取攻势。公元前74年春,匈奴又派人威胁乌孙昆莫,要求交出解忧公主。这个举动使翁归靡瞠目不知所措。对此,解忧毅然上书汉昭帝,建议汉、乌联合出击匈奴。公元前72年秋、汉、乌联军20万,东西夹击匈奴,使匈奴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北边的威胁基本消除。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她一直活跃在西域的政治舞台上,积极配合汉朝,遏制匈奴,为加强、巩固汉室与乌孙的关系作出了贡献。不过,在从《汉书·西域传》等史书中,还是能看到她深深的乡恋之情:“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时年且七十,赐以公主田宅奴婢,奉养甚厚,朝见仪比公主。后二年卒。”

亲”两结局:细君和解忧(1)

千古青史,有时需要铁血男儿喋血疆场,出生入死,建立功勋;有时也需要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温柔奉献,委婉机智,扭转局势,既需要英雄的鲜血,也需要美人的热泪。汉代对抗匈奴的过程中,大将卫青、霍去病、飞将军李广、程不识的事迹至今广为传诵;信使张骞、苏武、班超的事迹亦令人赞叹不已;而解忧等“和亲”的使者,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这里讲的是汉代细君与解忧两位公主到西域乌孙国和亲的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都是唐代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描写英雄或美女远涉西域的离别感情。西域就是指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在汉唐时代人们的理念中,一出这两个关,就算是置身异国。塞外荒凉,颠沛流离,再加上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就成为永诀。这一份离别感情自然融入那些朝代的诗中,真真切切,感人肺腑。

自从汉高祖在对匈奴作战中遭逢“白登之围”,深知汉朝的步兵车战难以匹敌匈奴的骑兵部队,就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用一个女子的温柔之躯,抵挡匈奴的千军万马,从而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

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彻底击败匈奴,曾派遣使者联络西域,又以和亲形式和这些小国结成政治联盟,共同对付匈奴的压迫。当时,西域地区最大的王国是乌孙,与匈奴相处最近,成了主要争取的对象。

原先乌孙国世世代代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于是乌孙国与匈奴成为世仇大国。汉武帝派使者两次出使乌孙,表示愿派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团结起来,共制匈奴。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武帝派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下嫁昆莫(乌孙王号)猎骄靡。汉武帝对这次联姻非常重视,除了赐乘舆及御用之物外,特置属官、宦官和侍御数百人随公主出嫁,赠送的嫁妆极为丰厚。猎骄靡立细君公主为右夫人,她出生在王侯世家,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见了自然喜出望外。不久,匈奴闻讯,也将单于的女儿嫁给昆莫,被立为左夫人。

于是,这右夫人和左夫人面临的不仅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争。要获得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获得应有的权力。

匈奴公主马上来,马上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很快便习惯了乌孙国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自幼长在汉朝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却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加以昆莫年老体衰,细君只好自制宫室独居,生活异常愁苦。

有歌写道: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旗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思土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当这歌辗转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时,汉武帝对细君深表同情,因此每隔一年,就派使者携带帷帐、锦绣等物,到乌孙国予以慰问。

两年后,老乌孙王一病不起,他的儿子早已死去,于是孙子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也继承了祖父的妻妾。这在大汉王朝被认为是禽兽般的行为,在匈奴及西域等野蛮之邦,却被奉为传统。细君公主自然不肯接受,于是派人上书汉武帝,不料得到的答复却是“在其国,从其俗,我欲与乌孙共灭匈奴,只有委屈你了。请你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继续做好和亲工作”。细君既然得不到汉廷的支持,只得“入乡随俗”,含悲忍辱再嫁。然而,她却是天天以泪洗面,内心悲痛不已,愁绪百结,勉强支撑了3年,为新夫生下一女。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恶劣的心情始终无法排遣,不久之后就忧伤而死。她死时才25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一般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可是好景不长,解忧的丈夫暴毙。按照习俗,当了国王的翁归靡“肥王”也就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

这给解忧带来了新的希望。她认为既来之则安之,于是千方百计赢得肥王的欢心,以图国家的安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同时,解忧与肥王性情相投,恩爱异常,接二连三地生下了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这时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使汉朝与乌孙国的关系相当密切,双方信使往返,不绝于途。那边被冷落的匈奴公主不断向娘家告状,激怒了匈奴单于出面干涉,双方闹得很不愉快,以至于大有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他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给狂王,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叫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若干年过后,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鸡皮鹤发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的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了。

当然,从细君和解忧两位“和亲”大使身上,我们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因而,冯嫽在西域开拓疆土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由此可知矣!

冯嫽

嫽,楚主解忧侍者,为乌孙右大将妻,号曰冯夫人。甘露三年从楚主归京师,元帝时复遣往乌孙。

【中国第一位女大使 — 冯嫽】

诗曰:「望出杜城为二马,名满西域号双星」。

二马:二马合而为「冯」,冯嫽。

双星:解忧公主、冯嫽。

封建社会,女性的宿命,被剥夺了参政的权力,许多优秀的女性都被埋没了。

「冯嫽」西汉时的才女,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西域,是我国最早的女外交家,女政治家。

西元前101年,西汉武帝时,匈奴经年不断南下侵扰。为了结成对抗匈奴的联盟,於是与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乌孙国联姻。汉武帝命楚王刘成之女解忧公主、和亲到乌孙国,嫁给乌孙国王(今伊塞克湖一带)。解忧公主的一位随行侍者冯嫽,多才多智,通今晓古,胆识过人,才干出众,成为解忧公主的得力助手,后嫁给乌孙右大将。她协助解忧公主,成为汉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最佳大使,有很大的贡献。冯嫽在西域诸国享有很高的声望,深得西域各国的爱戴与敬佩,尊称她为「冯夫人」。后人把冯嫽和解忧公主、合称为「双星子」。

汉宣帝初年,乌孙国王去世,发生了王位之争。「乌就屠」杀新王,联合匈奴争王抗汉。汉朝派一万五千士兵进驻敦煌,密切注意著乌孙的动向。汉朝负责管理西域的都护「郑吉」,熟悉乌孙的情况,知道冯嫽的丈夫右大将军与乌就屠关系很好,又了解冯嫽的才干,便呈报汉宣帝,召冯嫽为使节,去劝说乌就屠。汉宣帝派冯嫽为使节,冯嫽勇敢的上路,不顾生命危险,亲至北山面见乌就屠,向他晓以大义,陈说利害,终於达成议和。冯嫽代表皇帝,诏令乌就屠前来,正式册立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为「大昆弥」(昆弥即国王),乌就屠为「小昆弥」,并赐二人金印绶带。乌孙的动乱得到了圆满解决,汉与乌孙的联盟得到恢复,冯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

西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乌孙大昆弥元贵靡的儿子星靡代行大昆弥事,由於星靡性情怯弱,国内又不稳定。

冯嫽为此上书皇帝,请求再次出使乌孙。於是,年逾花甲已经七十岁的冯嫽,为了巩固汉与乌孙的联盟,又一次以汉朝使节的身分,不辞辛苦,踏上万里西行的征程,而后完成了使命,保全了汉与乌孙的联盟。

冯嫽几次被朝廷任命为正式使节,出使异邦。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她为了加强汉族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团结,可以说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历史上,写下了永远被尊敬且光辉的一页

---------------------------------------------------------------

有关解忧公主的女儿弟史:

如果说细君的故事悲苦,解忧的故事悲壮,那么另一位公主的故事则是浪漫美丽,令人浮想联翩的了。那就是解忧公主和翁归靡的长女,龟兹国的王后弟史。从血统上说,弟史是汉家的外孙女,传说这位混血公主异常聪慧美丽,且天赋出众,在乌孙国的时候就为人们所称羡不已。弟史长大后,解忧公主把她送去长安学习音乐。在途径龟兹国的时候,受到了国王绛宾的接待。年轻的降宾见到弟史,惊为天人,倾慕不已,立刻向解忧公主求亲,想娶弟史为妻。解忧公主没有同意,弟史是掌上明珠,不忍她同自己一样远嫁他乡。弟史来到长安,在宫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又因天资出众,也深得汉朝皇帝的疼爱。几年后学成归国,更加品貌惊人了。归国途中再次路过龟兹,国王绛宾依旧痴情不改。

为了能得到心爱的人,降宾大胆行动,把弟史扣留在了龟兹,同时遣使到乌孙面见解忧公主,恳请公主同意弟史出嫁。一来降宾的一片情意打动了公主,二来降宾自身的条件也不错,一国之主,年轻有为,再就是这桩婚姻的意义重大,可以为汉朝和乌孙争取到另一个西域大国的结盟,而聪慧的弟史堪当此任。总之这一次,解忧公主终于同意了,并将此事报与汉家朝廷。降宾和弟史在龟兹喜节连理。

可想而知,伉俪和美,弟史倍受宠爱。成亲后的第二年,新婚夫妇共赴长安,拜见汉宣帝。汉宣帝大为高兴,封弟史为公主,赐予公主的规格和仪仗,于是弟史名正言顺的成为了嫁到西域的第三位汉家公主,降宾也由汉家的外孙女婿变成了女婿。夫妻二人在长安学习了很多汉朝的文化,尤其是音乐。降宾回到龟兹后,进行了很多汉化的改变,龟兹大到建筑礼仪,小道器具饮食,都学习汉朝的风格。夫妻二人都精通音乐,在国内大力发展音乐,龟兹古乐流传至今,大概他们夫妇功不可没吧。

直以来不明白,为什么同是和亲远嫁,千百年来人们对王昭君大加歌颂,而对比王昭君嫁得更早(从时间上说,细君和亲比昭君早72年,解忧和亲早于昭君67年),更远,贡献更大的细君,解忧却极少提及。对比昭君出塞和细君,解忧的和亲,我总觉得后者是更应歌颂的。首先,从和亲的难度来说,细君,解忧的和亲远远比昭君要困难。就在今天来说,嫁到内蒙古和嫁到新疆都还有很大的差别,何况当时。从刘细君的诗中可以看出,乌孙当时的情况是相当原始的,生产力不发达,连汉朝的公主都住不上帐篷。而匈奴虽然也是游牧民族,但是历史很长,国力强大,草原文化还是比较发达的,生活条件要比乌孙好得多。另外,匈奴与汉争战近百年,对彼此都很了解,而刘细君的出嫁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没几年,在那之前汉不知有乌孙,乌孙更不知有汉,双方的磨合认识是很艰难的。其次,和亲的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昭君和亲时,汉对匈奴作战在多年前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被迫远遁,国势衰弱,分崩离析,汉强匈奴弱,呼韩邪单于是来求亲的。而细君和亲时,汉与匈奴对西域的争夺僵持不下,乌孙等国是要极力争取的,汉武帝主动提出和亲结盟,和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所以送出去和亲的公主身份都不同,解忧和细君都是汉室亲王的女儿,武帝的近亲,身份高贵,而王昭君和亲前,实际上只是一个宫女,只不过因为太漂亮了,才显得汉朝的重视。

这样对比并不是为了贬低昭君,王昭君同样也为国家的和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牺牲,我只是觉得,历史有时也许并非一碗水端平,就让我们为解忧和细君多说几句吧,默默无闻了这么久,这些赞许是她们应得的。

嫽是我国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杰出的女外交家。她熟知历史,精明干练。由于出身微贱,只能以解忧公主侍女的身份做为陪嫁来到乌孙。实际上,她承担的是解忧公主政治顾问的重任。

在西汉王朝,解忧是对外和亲公主中唯一的一位参与军国大事的一品夫人。而她的计谋之所出,多求助于冯嫽。汉朝与乌孙军事联盟的形成,以及两国联兵挟击匈奴的胜利,其中都有冯嫽的功劳。而恰恰是在冯嫽离开乌孙一时,解忧办了一件错事,酿成了后患,致使乌孙分裂。冯嫽以她的聪明才智,身传言教,不仅开导了解忧,安抚了乌孙群臣,也教育并熏陶了解忧的后裔和乌孙人民,使汉乌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冯嫽的声望和信誉,不仅沐浴着乌孙,她那孜孜不倦地维护团结安定,开创和平局面的言论和行动,也博得了西域诸国的尊敬和爱戴。正因如此,西汉王朝曾经命她以解忧公主的身份,作为钦差大使,持汉旌节,驾锦车,遍访天山以南城郭诸国。

当时,她已年过半百,不辞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历严冬,踏酷暑,走访了三十多个城郭之国。她每到一处,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热情的礼遇。她为各国排内忧,解外患,讲礼仪,说道德,扬善抑恶,推心置腹,使汉朝恩义广布大小绿州。因而,城郭诸国都尊称她为“冯夫人”。她的出访,对于增进城郭诸国对汉朝的了解,促进西域都护府的建立都起到了良好地推动作用。

后来,当乌孙内部发生权力纷争时,西域都护又只好委托她出面调停。冯嫽的丈夫是乌孙右大将,为人刚毅,老成持重,是纷争双方都非常尊敬信得过的人。于是冯嫽夫妇就从中斡旋,进行说和。不久,汉宣帝知道了这件事,非常关切,为了弄清真实情况,就把冯嫽召回长安,亲自听取她的汇报,并征求她对这场纠纷的处理意见。特任命她为持节正使,由竺次、甘延寿充任副使,陪她回乌孙去妥善查处。

在这之前,汉宣帝早巳派遣长罗侯常惠,率领三校人马进驻乌孙国都赤谷城屯田戍边。因而冯嫽一回到乌孙,就叫来两位副使和常惠一起商议解决乌孙内部纠纷的办法。接着冯嫽传达汉宣帝的诏令,宣乌就屠来赤谷城,冯嫽当面对他说:“我劝你放下武器,再不要制造流血事件了,你为了争夺权位,竟不惜同室操戈,兄弟之间进行残杀,你这样做只对敌人有利。你要再不听劝告,等汉朝大军一到,那就是自取灭亡。

乌就屠一听,害怕了,忙说:“请冯夫人恕罪,我愿息兵,只求得个小王的封号。”经协议,一致同意立元贵靡为乌孙大昆弥(大王),立乌就屠为乌孙小昆弥(小王)。当时,乌孙有人口十万多帐,按四、六划分人口地界,大王管六万帐,小王辖四万帐。一场内乱就这样平息了。冯嫽当即把处理结果奏明天子,汉宣帝闻报,一方面下令通知破羌将军不再率师出关,一方面派使臣带着诏书去乌孙,向大、小王分别赐给官印绶服,宣布封号。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的大儿子元贵靡,小儿子鸱靡先后病死。解忧公主亦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她非常思念故土,于是,她给皇帝上书说:“愿得归骸骨,葬在汉地。”汉宣帝考虑到她大半生身居异域,为国操劳,有功于汉室,就派人把她和冯嫽一起接回长安,并以公主之礼照顾解忧的饮食起居。对冯嫽也以厚禄优礼相待。两年之后,解忧病逝,以公主之仪安葬。

元贵靡死后,他的儿子星靡代立,为乌孙大昆弥。由于星靡年幼,尚无力执掌国玫。冯嫽对此很不放心。她给皇帝上书、请求返回乌孙镇抚星靡。当时,正值汉宣帝驾崩,太子刘爽刚即帝位,史称汉元帝。元帝考虑到西域的安全,虽然不忍心让七十多岁高龄的一位老妇人出使,但由于冯嫽情真意切,一片亦诚,只好应允准奏了。

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老态龙钟的冯嫽,又精神抖擞地第三次走上了“丝绸之路”。她在一百多名汉军官兵的护送下,又重返乌孙。乌孙的臣民听说她回来了,许多人骑马跑出几百里远道相迎。她回到乌孙后,白天协助星靡和大臣们一起处理国政,夜晚,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地教星靡学习经史,向他讲授做仁君的道理。冯嫽就是这样为国为民,为大汉社稷,在荒僻的边疆,耗尽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乌孙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度过了她的有生之年。

纵观一部《汉书》,虽然未能为冯嫽单独开篇立传,但从《西域传》中有关她的描写来看,也足以透视出她在西域的作为了。西汉时期共派出十八任西域都护,从他们的政绩和功业来论,也只有郑吉和段会宗可同冯嫽相媲美。因而,冯嫽在西域开拓疆土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由此可知矣!


相关内容

  • 汉代女子   钱江晚报
  • 汉代女子 萧耳 北上徐州,高铁坐了3小时,一路上,浮想联翩. 徐州古称彭城,因2600多年的建城史,激发后人的想象力.自古代到现代,金戈铁马,兵家必争,徐州的地理位置实在太重要. 这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曹操.吕布.刘备逐鹿,徐州给人男儿好刚猛的印象,男人的故事里多的是刀光血影,人头落地.那么女人呢? ...

  •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汉朝公主 都曾改嫁丈夫的子孙
  • 2012年08月10日 10:14 来源:人民网 作者:史诚 字号:T|T 10人参与 5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核心提示: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这些有着"公主"名义的女子见于史书的仅有十几位,其余均淹没在 ...

  • 古代皇帝汉武帝简介
  • 武帝生平 刘彻生于公元前157年7月14日(农历汉文帝后七年六月丁未日),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 ...

  • 天马最早不是大宛的汗血马,而是乌孙马,叫"西极"?
  • 提示:汉武帝通过"要彩礼"的方式得到了乌孙人的"天马",他拿汉朝公主"换"来了汉地与乌孙文化的共同繁荣,使西域音乐传入中原的同时,也让草原上有了房子,最早的房子. 传说中的汗血宝马 我们今天说一个人不知道天高地厚,那为什么他会不知道天高地厚 ...

  • 伊犁的故事
  • 下午五时,太阳依然高挂在天空,全然没有下山的意思.阳光炽烈如火,大地被渲染得晶莹亮白,与天际连成了一片.河水湍急,翻滚着向西奔流,与岸边的岩石相撞,不时激起白色的浪花.水面一片金光,象是飘荡着千万面镜子,放肆地反射着阳光,把周围的热烈烘托得更加强烈,直让人睁不开眼.野草在河滩上蓬勃地生长,构筑起一丛 ...

  • 西汉西域都护略论
  • 西汉西域都护略论 http://www.xjass.com 2009年08月31日 13:51:38 稿源: 龟兹新闻网 作者: 李 大 龙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西汉一代,自武帝刘彻始,历经昭.宣二帝,逐步完善了对西域的统治,为以后各朝治理西域奠定了基础,也为各朝治理边疆提供了经 ...

  •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人
  • 中国历代名女博览(奇女.ji女.情女.宫女) 中国历代名女--奇女篇 ·千古第一英雌女娲 ·嫦娥应悔偷灵药 ·织女牛郎鹊桥相会 ·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 ·黔娄夫人的贤德 ·孟母教子三迁 ·弱女堤萦上书救父 ·一代女文豪班昭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诸葛亮的丑老婆·荀灌娘单骑闯重围 · ...

  • 杨开慧之平生
  • 杨开慧无愧于骄杨之称.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因父亲思想先进,她虽女儿身也能从小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1913年,父亲从欧洲留学归来后,全家在长沙城内定居.翌年杨开慧便结识了毛泽东. 1930年冬,杨开慧不幸被捕,反动军阀何健急于想从杨开慧口中 ...

  • 2011徐州市初三语文地方历史文化考点整理
  • 初三语文地方历史文化考点整理 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一.刘邦和彭祖 "一个是汉朝皇帝,一个是厨师的祖师爷"所以徐州最出名的文化就是汉文化和饮食文化 1.汉文化: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