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

作者:李红印

语言文字应用 2003年09期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03)02-0090-08

  一 问题的提出

  颜色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词汇,词汇量非常丰富(注:例如,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颜色词1200个;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我们参考各类辞书,共收集了约892个现代汉语通用的颜色词,其中表红色的140个,表黄色的142个,表白色的97个,表黑色的103个,表绿色的151个,表蓝色的81个,表灰色的71个,表紫色的50个,表褐色的27个,表棕色的18个,表橙色的12个(详见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语义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附录I:现代汉语颜色词词表)。),系统性非常强。一般认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辞书是把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标准选词立目,在词语的收集和释义方面力求反映汉语词汇系统的面貌。但是《现汉》类语文辞书不是只收颜色词的专科词典,对颜色词系统中的颜色词不可能照单全收,例如《现汉》(1996年本)就仅收了约160个颜色词。这样,语文辞书在颜色词的收词问题上,存在着如何平衡、照应词汇的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矛盾。

  近年来,汉语辞书学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词性标注如何与释义相协调的问题。讨论时常举的例子之一就是颜色词的释义与词性标注问题(注:例如,李志江(1997)分析了颜色词“红”等的释义模式调整问题;程荣(1999)论及了颜色词“红”的义项分合和颜色词“白”的释义与词性标注问题;毛永波(1999)以颜色词“红”为例,对比分析了三部辞书的词性标注与义项分合问题;徐复岭(1999)以颜色词“苍白”“苍黄”为例,分析词性标注与释义一致的问题等。)。有学者根据词性和释义表述应一致的原则,尝试转换颜色词“红”等的释义模式,以突出其形容词的性质,如将“红:像鲜血和石榴花的颜色”改写为“(颜色)像鲜血和石榴花的”(注: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有学者也据此批评《汉语大词典》和《现汉》存在有“词性照顾不周”的问题,如《汉语大词典》中的颜色词释义:“苍白:灰白色”“苍黄:暗黄色”,被释词属形容词,而释词则是名词,“有违词性相应的原则”(注:徐复岭《〈汉语大词典〉语法问题指瑕》,《辞书研究》1999年第6期。)。有的学者则认为不能苛求释词和被释词词性一定要一致,如《现汉》对颜色词“白”的注释(像雪和霜的颜色,……),如果为照顾其形容词词性而删去“颜色”一词,那么释文就会失去准确性,使人不易理解(注: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有学者也担心,如果把释词和被释词词性一致的原则绝对化,势必会将辞书释义引入“误区”(注:苏宝荣《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的两个“误区”》,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1(待刊稿)。)。

  学者们的讨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注意到有关颜色词释义和词性标注的分析还是初步的和举例性的,一些提法和结论也似是而非,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问题深入讨论下去。

  我们认为,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与颜色词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弄清楚颜色词的系统性是处理好颜色词的重要前提。因此下面将首先分析现代汉浯颜色词的系统性特点,然后再讨论语文辞书有关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问题。

  二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系统特点

  (一)汉民族的色彩认知图式

  颜色词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发展密切相关,从汉语颜色词的历史发展过程看,汉民族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了“辨色”“指色”“描色”三个阶段,用图表示就是(注: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词义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77~82。):

  

  辨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接触、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时,对自然色彩进行初步的认知加工,从色彩连续体中分辨出“红”“黄”“黑”“白”等色彩范畴。人类的辨色能力是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般认为,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白”“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注: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指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辨色基础上对已分辨出的色彩范畴进行再区分,如把“红色”范畴再区分为“大红、枣红、胭脂红”等不同色调的“红”等。指色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分辨色彩的过程,但由于表达这些色彩范畴的词多为指称某一色彩的颜色名称(如“水红、土黄、草绿、乳白、天蓝、银灰、玫瑰紫”等),故把这一阶段称为指色阶段。

  描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辨色基础上,从另一角度对自然色彩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对色彩的认知不是要分辨、确认出一些具体的色彩,而是要描绘出某一色彩“看起来怎么样”,即要确定色彩的性状特征。如对“红”这一色彩范畴,可以因被观察事物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以及观察者心理的不同而被描绘为“红彤彤”“红艳艳”“红堂堂”“红巴渣”“红不棱登”等不同的色彩状态。

  这样,“辨色”“指色”“描色”三种色彩认知过程就构成了汉民族的色彩认知图式,汉语的颜色词和颜色词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认知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系统特点

  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是在汉民族色彩认知图式的基础上,把汉民族观察、认知到的色彩范畴、色彩状态词化并固定在汉语中而形成的词汇集合。这一词汇集合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成了“红、黄、白、黑、绿、蓝、紫、灰”等8个稳定而能产的基本颜色词。我们把这8个基本颜色词称为“辨色词”。

  (2)这8个辨色词又可作为词根,构成以其为核心的一大批颜色词,形成一个个小的颜色词词群,如表红颜色词群的词就有“红、大红、通红、枣红、绯红、胭脂红、红润、红彤彤、红艳艳、红不棱登”等(注:符淮青《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上、下)》,《语文研究》1988年第3期,1989年第1期。)。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词表达色彩的特点,把这批颜色词再分为两类:

  A.主要是分辨、指称色彩的颜色词或颜色名称,如“红色、大红、枣红、胭脂红”“白色、乳白、银白、鱼肚白”“绿色、草绿、豆绿、鹦哥绿”等。我们把这类颜色词称为“指色词”。

  B.主要是描绘色彩状态的颜色词,如“通红、红润、红彤彤、红不棱登”“雪白、白嫩、白花花、白不呲咧”“漆黑、油黑、黑压压、黑不溜秋”等。我们把这类颜色词称为“描色词”。

  (3)各个小的颜色词词群常常是成套地、相对应地发展的,如有“红、红色”,也有“白、白色”“黑、黑色”等;有“大红、枣红”,也有“银白、乳白”“草绿、豆绿”等;有“红彤彤、红艳艳”,也有“白花花、白生生”“黑乎乎、黑压压”;有“红不棱登”,也有“白不呲咧”“黑不溜秋”“黄不拉叽”“灰不溜丢”等。

  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系统就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存在的,用图表表示就是(见下页,表中所列指色词和描色词是举例式的,不是穷尽式的):

  三 现代汉语颜色词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分析

  (一)收词分析

  1.辨色词的收词。辨色词是一个封闭的类,《现汉》类辞书大都照单全收,没有遗漏。如《现汉》收了“红、黄、黑、白、灰、绿、蓝、紫”8个颜色词以及很少单用的“褐(②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铁矿)”,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赤(①比朱红稍浅的颜色。②泛指红色:~小豆│面红耳~)”“绛(深红色)”“青(①蓝色或绿色:~天│~山绿水。②颜色:~布。)”“翠(①翠绿色:~竹│~玉│~鸟)”“乌(②黑色:~云│~木)”等。

  

  2.指色词和描色词的收词。指色词和描色词是一个开放的类,《现汉》类辞书在处理这类颜色词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红色、黄色、黑色”等指色词的收录。汉语颜色词发展到现代,已经由“红、黄、黑、白、绿、蓝、灰、紫”等基本颜色词发展出一套等义的、指称色彩的颜色词“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蓝色、灰色、紫色”。《现汉》仅收了“红色”“白色”“黄色”“灰色”“棕色”等5个颜色词,未收“黑色”“绿色”“蓝色”“紫色”4词。这可能是因为“红色”“白色”“黄色”“灰色”4词都有引申义,是多义词,而“棕色”的词义内容需要说明,所以有收录、释义的价值,如:

  【红色】①红的颜色;②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

  【灰色】①象木柴灰的颜色。②比喻颓废和失望。

  【白色】①白的颜色。②象征反革命。

  【黄色】①黄的颜色。②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

  【棕色】像棕毛那样的颜色。

  这样处理是正确的。但现代汉语颜色词是一个成套的、对应发展的词汇系统,记录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中型语文词典应该忠实反映这一系统性,况且语言中已经有“黑色三分钟”(黑色:象征恐怖)、“绿色食品”(绿色:象征环保)等颜色词的引申用法。后出的《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下称《应用》)注意到这一现象,补收了“黑色(〔名〕黑的颜色:~素│~金属│~火药│~路面)”“绿色(①〔名〕绿的颜色。②〔形〕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食品│~厨房│~和平组织),但仍未收“蓝色”“紫色”二词。我们认为应该照单全收。另外,“褐”在指称色彩时很少单用,而“褐色”却可以自由单用,因此应补收“褐色”一词。

  “大红、鲜红、雪白、草绿”等类颜色词的收录。《现代汉语小词典》(1983年本,下称《小词典》)在处理这类颜色词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表红色颜色词中,未收“大红”“鲜红”“血红”等词,却收了“【品红】比大红较浅的红色”。其中“品红”的释文中还出现了“大红”一词。

  表白色颜色词中,未收“雪白”(只在对“雪”②举例时出现)、“银白”“鱼肚白”,而收了“【涅白】白色,不透明”。

  表黄色颜色词中,收了“金黄”“蜡黄”“枯黄”等,未收“橘黄”“土黄”等颜色词。

  表绿色颜色词中,收了“碧绿”“品绿”“【黛绿】〈书〉墨绿”,未收“草绿”“墨绿”“油绿”等颜色词。其中“黛绿”的释文中出现了“墨绿”一词。

  《小词典》是在《现汉》基础上压缩改编而成的,主要为小学教师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编写,限于篇幅,无法收入较多的颜色词。但即便如此,也应该从常用性出发,酌情收入较为通用的颜色词。

  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由辨、指、描三类颜色词构成,特别是描色词,是现代汉语颜色词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表褐色的词群,其他8个颜色词词群都发展出了相对应的描色词。因此《现汉》类语文辞书应该充分注意收录这类颜色词,以准确反映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的特点。《现汉》注意到了这一点,除收有双音节描色词“通红”“雪白”“漆黑”等外,还注意收三音节的和四音节的描色词,如“红彤彤”“白花花”“黑乎乎”“红不棱登”“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等。不过还应该将这一照应贯彻到底,增补“黄不拉叽”“紫乌乌”“紫不楞”“紫不溜丢”等颜色词,因为口语和方言中有这样的描色词。

  总之,颜色词的收词应该充分考虑到颜色词的系统性、参照颜色词的常用性、词典的篇幅等因素,分别从辨、指、描三类颜色词中,选收通用的、有代表性的颜色词。

  (二)释义和词性标注分析

  1.辨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现汉》在解释“红、黄、黑、白”等类颜色词时,主要采用“像……的颜色”这种描写的释义方式(对“紫”的释义除外),例如:

  【红】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 【蓝】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黄】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灰】像木柴灰的颜色,……。

  【黑】像煤或墨的颜色,……。 【褐】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

  【白】像霜或雪的颜色,……。 【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

  【绿】像草或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这种释义方式便于准确揭示颜色词的词义内容,一直为《现汉》类语文辞书所沿用。然而随着用法词典、学习词典的兴起,词性标注被提到日程上来,这在释义表述上就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红、黄、黑、白”等颜色词词性标注和释义之间的纠葛源于其自身性质未被准确认识。从色彩认知角度看,“红、黄、黑、白”等颜色词是汉民族辨色阶段的产物,它们首先是分辨、指称某类色彩,随后左语言使用过程中,开始更多地用于表达某一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属性,因此,“红、黄、黑、白”这类颜色词实际上是“身兼二职”,一方面分辨、指称某类色彩,另一方面表示事物的色彩属性,如“红”原本是分辨、指称红这种色彩(例:这种红不好看),后又表示事物的红的属性(例:红花;红裙子)。前者就是所谓名词性用法,后者就是所谓形容词用法。

  弄清楚这一点,“红、黄、黑、白”这类颜色词的词性标注和释义就比较好处理了。具体说来就是,在实际操作中或者采取分词的办法(把“红、黄、黑、白”等一分为二,标上阿拉伯数字,如“红[,1]”“红[,2]”等),或者采用分义项的办法。比较而言,分义项的办法更好一些,例如这类颜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不妨这样处理。

  红:①〔名〕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这种~不好看。②〔形〕颜色红:~裙子│花~了。

  黄:①〔名〕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红、~、蓝三色。②〔形〕颜色黄:~土地│树叶~了。

  黑:①〔名〕像煤或墨的颜色:~白分明。②〔形〕颜色黑:~皮肤│煤是~的。

  白:①〔名〕像霜或雪的颜色:介于黑、~之间。②〔形〕颜色白:~云│皮肤变~了。

  绿:①〔名〕像草或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这种~是翡翠绿。②〔形〕颜色绿:~草│树都~了。

  蓝:①〔名〕像明天天空的颜色:我不喜欢那种~。②〔形〕颜色蓝:~裤子│天变~了。

  灰:①〔名〕像木柴灰的颜色:把墙刷成带点暗红色的那种~。②〔形〕颜色灰:~西服。

  紫:①〔名〕像茄子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②〔形〕颜色紫:~丁香│脸都憋~了。

  若要突出其形容词词性,第二个义项的释文可以调整为“颜色红的”“颜色黄的”等;如果要同时考虑这些词的“动词用法”,以上释文还可以调整为“颜色红的;颜色变红”“颜色黄的;颜色变黄”等。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既实现了释义和词性标注的协调一致,又准确揭示了颜色词的词义内容,特别是保留了“像……的颜色”这种既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适宜于颜色词的释义方式。

  “红、黄、黑、白”等辨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处理好了,其他指色词和描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就有了参考标准,也就容易处理了。指色词和描色词基本上是沿着指称色彩范围和描绘色彩性状两个方向发展的,前者在释义上更靠近辨色词的第一个义项的处理,后者在释义上更接近辨色词的第二个义项的处理。

  2.指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指色词分名词和区别词(只能在名词前做修饰语,不能单独做谓语,不能做补语等)两类。由于这类颜色词是指称色彩的,因此释义方式采用“……的颜色”或“~色”为宜,如《应用》对一些指色词的处理:

  红色〔名〕红的颜色。 茶色〔名〕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

  黄色〔名〕黄的颜色。 咖啡色〔名〕像咖啡那样的颜色;深棕色。

  棕色〔名〕像棕毛一样的颜色。 驼色〔名〕浅棕色;像骆驼毛的颜色。

  需要斟酌的是“区别词”类的指色词。目前,标注词性的语文辞书一般都把这类词标注为形容词,如(应用)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1995,下称《学习》)的做法:

  大红〔形〕很红的颜色。(《应用》)

  【桃红】〔形〕象桃花的颜色;粉红。〔例〕这件~的毛衣我很喜欢。(《学习》)

  【枣红】〔形〕像红枣子皮颜色的一种红色。〔例〕~袄/~裙/今年秋天流行~颜色。(《学习》)

  枣红〔形〕像红枣儿那样的颜色:~缎子~鞍子~马。【注意】“枣红”这类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除非下列两种情况:a)对比着说,例如“这匹缎子枣红,那匹缎子墨绿”。b)回答问话,例如:问“这匹缎子什么颜色?”答“这匹缎子枣红”。(《应用》)

  草绿〔形〕像青苹一样带微黄的绿色:~军装。(《应用》)

  【藏青】〔形〕蓝中带黑的颜色。〔例〕他身穿~中山装。(《学习》)

  从具体用法上看,“大红”类颜色词和“红”类颜色词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不能受“很、不”修饰(如不能说“很大红”“不大红”),后者可以;前者主要或者唯一的语法功能是在名词前做定语修饰语,不能单独做谓语(如不能说“裙子大红”),而后者都可以(如“红苹果”“苹果红了”),因此严格地讲,标注“〔形〕”的做法并不准确。

  我们认为,处理这类颜色词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引入“区别词”的概念,将词性标注由“〔形〕”改为“〔区〕”,释义方式不变;另一种是词性标注“〔形〕”不变,但应像《应用》那样,增加“【注意】”栏,具体说明该类颜色词的语法特点。

  3.描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描色词分形容词和状态词(不能受“很、不”修饰,不能带补语等)两类。这类颜色词的词义特点是描绘色彩状态而不是指称色彩范围,因此释义方式宜采取谓词性结构(如“状中结构”“主谓结构”“述补结构”等),不宜采取体词性结构(如“定中结构”)。对一些描绘性特别强的词,释文中还常常加上“形容”二字,例如《现汉》对一些描色词的释义:

  【通红】很红;十分红。 【黑糊糊】①形容颜色发黑。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白花花】(~的)白得耀眼。

  【漆黑】非常黑;很暗。 【绿油油】(~的)形容浓绿而润泽。

  【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红不棱登】(~的)红(含厌恶意)。

  【红艳艳】(~的)形容红得鲜艳夺目。 【黑不溜秋】〈方〉(~的)形容黑得难看。

  其中“红不棱登”释文的描写性尚嫌不足,《应用》进一步突出了该词释文的描写性,如:

  红不棱登(~的)〔形〕〈口〉似红非红;红得不好看。

  和处理区别词性的颜色词一样,目前标注词性的语文辞书对状态词性的颜色词的处理,也都是标注“〔形〕”,这样处理也不准确。调整的办法也有两个,或者引入“状态词”的概念,词性标注为“〔状〕”,或者词性标注不变,另外补充说明。

  4.颜色词释义调整举例。下面具体分析一些释义需要调整的颜色词。以下12个颜色词从其实际用法看,更接近我们所说的描色词(有些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描色词),因此释文宜采用谓词性结构,而一些辞书的释义还未能充分反映其性质特点,似应作进一步的调整。

  (1)粉红

  【粉红】红和白合成的颜色。(《现汉》)

  《现汉》着重从色彩构成的物理角度释义,未考虑其语法功能,《应用》着眼于词的用法,释义调整为“粉红〔形〕浅红:她穿着条~裤子│脸色~”,似更可取。

  (2)鲜红

  【鲜红】鲜艳的红色。(《现汉》) 鲜红〔形〕鲜明的红色。(《应用》)

  《现汉》和《应用》都采用体词性结构释义,不合适,可调整为“红而鲜艳(或鲜明)”或“非常红,颜色鲜艳、明亮”等。

  (3)洁白

  【洁白】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现汉》)

  洁白〔形〕没有混杂其他颜色或被其他颜色污染的白色。(《应用》)

  《现汉》和《应用》都把释义的重点放在突出其词义内容上,没有过多考虑其语法功能(尽管《应用》标注了词性),似应调整。《学习》的释义可以参考:

  【洁白】①纯白,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例〕这块玉石非常~/~的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4)苍白

  苍白①〔形〕青白色:面色~。(《应用》)

  释文不妥,还是《现汉》的做法较为恰当:“①白而略微发青;灰白。”但相比之下,《现汉》对“【灰白】浅灰色”的释义又不如《应用》“灰白〔形〕浅灰;惨白”合适。

  (5)金黄

  【金黄】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现汉》) 金黄〔形〕像金子一样略现朱砂的颜色。(《应用》)

  两例释文不妥,似可调整为“黄而微红,颜色略像金子一样”。

  (6)焦黄

  【焦黄】黄而干枯的颜色。(《现汉》)

  “焦黄”和“枯黄”(干枯焦黄)相近,释义方式也应一致起来,可调整为“黄而干枯”。

  (7)苍黄

  【苍黄】①黄而发青;灰暗的黄色。(《现汉》) 苍黄①〔形〕黄而发青的颜色。(《应用》)

  二例释文均有不妥之处,似可调整为“黄而发青,颜色暗”。

  (8)碧绿

  【碧绿】青绿色。(《现汉》) 碧绿〔形〕青绿色。(《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可调整为“颜色青绿”或“青翠浓绿”。

  (9)油绿

  【油绿】有光泽的绿色。(《现汉》) 油绿〔形〕带有光泽的绿色。(《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可调整为“绿而有光泽”,释义方式与“红润”、“白净”等一致。

  (10)金煌煌

  【金煌煌】(~的)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现汉》)

  “金煌煌”是典型的描色词,释义应调整为“形容像黄金一样黄而发亮”。

  (11)黄灿灿

  黄灿灿〔形〕金黄耀眼的样子。(《应用》) 【黄灿灿】(~的)形容金黄而鲜艳。(《现汉》)

  相比之下,还是《现汉》的释义更恰当,更突出该词的描绘性。

  (12)黄澄澄

  【黄澄澄】(~的)形容金黄色。(《现汉》) 黄澄澄〔形〕金黄鲜明的样子。(《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释义方式应与“金煌煌”“黄灿灿”一致起来,调整为“形容金黄金黄的”。

  以上是我们将词汇理论研究应用于辞书编纂实践的一次尝试,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辞书学界专家、同人参考。

  [收稿日期]2002-03-08

作者介绍:李红印,男,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词汇词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作者:李红印

语言文字应用 2003年09期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397(2003)02-0090-08

  一 问题的提出

  颜色词是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类词汇,词汇量非常丰富(注:例如,章银泉《色彩描写词典》(银川人民出版社,1988)就收有古今颜色词1200个;尹泳龙《中国颜色名称》(地质出版社,1997)共搜集古今流传的颜色名称2500个,同色异名归并后为1867个。我们参考各类辞书,共收集了约892个现代汉语通用的颜色词,其中表红色的140个,表黄色的142个,表白色的97个,表黑色的103个,表绿色的151个,表蓝色的81个,表灰色的71个,表紫色的50个,表褐色的27个,表棕色的18个,表橙色的12个(详见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语义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附录I:现代汉语颜色词词表)。),系统性非常强。一般认为以《现代汉语词典》(下称《现汉》)为代表的现代语文辞书是把现代汉语词汇作为一个整体,按照一定的标准选词立目,在词语的收集和释义方面力求反映汉语词汇系统的面貌。但是《现汉》类语文辞书不是只收颜色词的专科词典,对颜色词系统中的颜色词不可能照单全收,例如《现汉》(1996年本)就仅收了约160个颜色词。这样,语文辞书在颜色词的收词问题上,存在着如何平衡、照应词汇的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矛盾。

  近年来,汉语辞书学界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词性标注如何与释义相协调的问题。讨论时常举的例子之一就是颜色词的释义与词性标注问题(注:例如,李志江(1997)分析了颜色词“红”等的释义模式调整问题;程荣(1999)论及了颜色词“红”的义项分合和颜色词“白”的释义与词性标注问题;毛永波(1999)以颜色词“红”为例,对比分析了三部辞书的词性标注与义项分合问题;徐复岭(1999)以颜色词“苍白”“苍黄”为例,分析词性标注与释义一致的问题等。)。有学者根据词性和释义表述应一致的原则,尝试转换颜色词“红”等的释义模式,以突出其形容词的性质,如将“红:像鲜血和石榴花的颜色”改写为“(颜色)像鲜血和石榴花的”(注: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中国辞书学会学术委员会编《中国辞书论集1997》,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有学者也据此批评《汉语大词典》和《现汉》存在有“词性照顾不周”的问题,如《汉语大词典》中的颜色词释义:“苍白:灰白色”“苍黄:暗黄色”,被释词属形容词,而释词则是名词,“有违词性相应的原则”(注:徐复岭《〈汉语大词典〉语法问题指瑕》,《辞书研究》1999年第6期。)。有的学者则认为不能苛求释词和被释词词性一定要一致,如《现汉》对颜色词“白”的注释(像雪和霜的颜色,……),如果为照顾其形容词词性而删去“颜色”一词,那么释文就会失去准确性,使人不易理解(注:程荣《汉语辞书中词性标注引发的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有学者也担心,如果把释词和被释词词性一致的原则绝对化,势必会将辞书释义引入“误区”(注:苏宝荣《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的两个“误区”》,中国辞书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2001(待刊稿)。)。

  学者们的讨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注意到有关颜色词释义和词性标注的分析还是初步的和举例性的,一些提法和结论也似是而非,因此,有必要将这一问题深入讨论下去。

  我们认为,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与颜色词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弄清楚颜色词的系统性是处理好颜色词的重要前提。因此下面将首先分析现代汉浯颜色词的系统性特点,然后再讨论语文辞书有关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问题。

  二 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系统特点

  (一)汉民族的色彩认知图式

  颜色词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的色彩认知能力发展密切相关,从汉语颜色词的历史发展过程看,汉民族色彩认知能力的发展经历了“辨色”“指色”“描色”三个阶段,用图表示就是(注:李红印《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词义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77~82。):

  

  辨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接触、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时,对自然色彩进行初步的认知加工,从色彩连续体中分辨出“红”“黄”“黑”“白”等色彩范畴。人类的辨色能力是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一般认为,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白”“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注: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期。)。

  指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辨色基础上对已分辨出的色彩范畴进行再区分,如把“红色”范畴再区分为“大红、枣红、胭脂红”等不同色调的“红”等。指色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分辨色彩的过程,但由于表达这些色彩范畴的词多为指称某一色彩的颜色名称(如“水红、土黄、草绿、乳白、天蓝、银灰、玫瑰紫”等),故把这一阶段称为指色阶段。

  描色阶段是指汉民族在辨色基础上,从另一角度对自然色彩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对色彩的认知不是要分辨、确认出一些具体的色彩,而是要描绘出某一色彩“看起来怎么样”,即要确定色彩的性状特征。如对“红”这一色彩范畴,可以因被观察事物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以及观察者心理的不同而被描绘为“红彤彤”“红艳艳”“红堂堂”“红巴渣”“红不棱登”等不同的色彩状态。

  这样,“辨色”“指色”“描色”三种色彩认知过程就构成了汉民族的色彩认知图式,汉语的颜色词和颜色词系统就是在这样一种认知图式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系统特点

  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是在汉民族色彩认知图式的基础上,把汉民族观察、认知到的色彩范畴、色彩状态词化并固定在汉语中而形成的词汇集合。这一词汇集合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成了“红、黄、白、黑、绿、蓝、紫、灰”等8个稳定而能产的基本颜色词。我们把这8个基本颜色词称为“辨色词”。

  (2)这8个辨色词又可作为词根,构成以其为核心的一大批颜色词,形成一个个小的颜色词词群,如表红颜色词群的词就有“红、大红、通红、枣红、绯红、胭脂红、红润、红彤彤、红艳艳、红不棱登”等(注:符淮青《汉语表“红”的颜色词群分析(上、下)》,《语文研究》1988年第3期,1989年第1期。)。我们可以根据颜色词表达色彩的特点,把这批颜色词再分为两类:

  A.主要是分辨、指称色彩的颜色词或颜色名称,如“红色、大红、枣红、胭脂红”“白色、乳白、银白、鱼肚白”“绿色、草绿、豆绿、鹦哥绿”等。我们把这类颜色词称为“指色词”。

  B.主要是描绘色彩状态的颜色词,如“通红、红润、红彤彤、红不棱登”“雪白、白嫩、白花花、白不呲咧”“漆黑、油黑、黑压压、黑不溜秋”等。我们把这类颜色词称为“描色词”。

  (3)各个小的颜色词词群常常是成套地、相对应地发展的,如有“红、红色”,也有“白、白色”“黑、黑色”等;有“大红、枣红”,也有“银白、乳白”“草绿、豆绿”等;有“红彤彤、红艳艳”,也有“白花花、白生生”“黑乎乎、黑压压”;有“红不棱登”,也有“白不呲咧”“黑不溜秋”“黄不拉叽”“灰不溜丢”等。

  现代汉语颜色词词汇系统就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存在的,用图表表示就是(见下页,表中所列指色词和描色词是举例式的,不是穷尽式的):

  三 现代汉语颜色词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分析

  (一)收词分析

  1.辨色词的收词。辨色词是一个封闭的类,《现汉》类辞书大都照单全收,没有遗漏。如《现汉》收了“红、黄、黑、白、灰、绿、蓝、紫”8个颜色词以及很少单用的“褐(②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铁矿)”,从古代汉语继承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的“赤(①比朱红稍浅的颜色。②泛指红色:~小豆│面红耳~)”“绛(深红色)”“青(①蓝色或绿色:~天│~山绿水。②颜色:~布。)”“翠(①翠绿色:~竹│~玉│~鸟)”“乌(②黑色:~云│~木)”等。

  

  2.指色词和描色词的收词。指色词和描色词是一个开放的类,《现汉》类辞书在处理这类颜色词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红色、黄色、黑色”等指色词的收录。汉语颜色词发展到现代,已经由“红、黄、黑、白、绿、蓝、灰、紫”等基本颜色词发展出一套等义的、指称色彩的颜色词“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绿色、蓝色、灰色、紫色”。《现汉》仅收了“红色”“白色”“黄色”“灰色”“棕色”等5个颜色词,未收“黑色”“绿色”“蓝色”“紫色”4词。这可能是因为“红色”“白色”“黄色”“灰色”4词都有引申义,是多义词,而“棕色”的词义内容需要说明,所以有收录、释义的价值,如:

  【红色】①红的颜色;②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

  【灰色】①象木柴灰的颜色。②比喻颓废和失望。

  【白色】①白的颜色。②象征反革命。

  【黄色】①黄的颜色。②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

  【棕色】像棕毛那样的颜色。

  这样处理是正确的。但现代汉语颜色词是一个成套的、对应发展的词汇系统,记录现代汉语词汇面貌的中型语文词典应该忠实反映这一系统性,况且语言中已经有“黑色三分钟”(黑色:象征恐怖)、“绿色食品”(绿色:象征环保)等颜色词的引申用法。后出的《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下称《应用》)注意到这一现象,补收了“黑色(〔名〕黑的颜色:~素│~金属│~火药│~路面)”“绿色(①〔名〕绿的颜色。②〔形〕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食品│~厨房│~和平组织),但仍未收“蓝色”“紫色”二词。我们认为应该照单全收。另外,“褐”在指称色彩时很少单用,而“褐色”却可以自由单用,因此应补收“褐色”一词。

  “大红、鲜红、雪白、草绿”等类颜色词的收录。《现代汉语小词典》(1983年本,下称《小词典》)在处理这类颜色词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表红色颜色词中,未收“大红”“鲜红”“血红”等词,却收了“【品红】比大红较浅的红色”。其中“品红”的释文中还出现了“大红”一词。

  表白色颜色词中,未收“雪白”(只在对“雪”②举例时出现)、“银白”“鱼肚白”,而收了“【涅白】白色,不透明”。

  表黄色颜色词中,收了“金黄”“蜡黄”“枯黄”等,未收“橘黄”“土黄”等颜色词。

  表绿色颜色词中,收了“碧绿”“品绿”“【黛绿】〈书〉墨绿”,未收“草绿”“墨绿”“油绿”等颜色词。其中“黛绿”的释文中出现了“墨绿”一词。

  《小词典》是在《现汉》基础上压缩改编而成的,主要为小学教师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编写,限于篇幅,无法收入较多的颜色词。但即便如此,也应该从常用性出发,酌情收入较为通用的颜色词。

  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由辨、指、描三类颜色词构成,特别是描色词,是现代汉语颜色词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了表褐色的词群,其他8个颜色词词群都发展出了相对应的描色词。因此《现汉》类语文辞书应该充分注意收录这类颜色词,以准确反映现代汉语颜色词系统的特点。《现汉》注意到了这一点,除收有双音节描色词“通红”“雪白”“漆黑”等外,还注意收三音节的和四音节的描色词,如“红彤彤”“白花花”“黑乎乎”“红不棱登”“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等。不过还应该将这一照应贯彻到底,增补“黄不拉叽”“紫乌乌”“紫不楞”“紫不溜丢”等颜色词,因为口语和方言中有这样的描色词。

  总之,颜色词的收词应该充分考虑到颜色词的系统性、参照颜色词的常用性、词典的篇幅等因素,分别从辨、指、描三类颜色词中,选收通用的、有代表性的颜色词。

  (二)释义和词性标注分析

  1.辨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现汉》在解释“红、黄、黑、白”等类颜色词时,主要采用“像……的颜色”这种描写的释义方式(对“紫”的释义除外),例如:

  【红】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 【蓝】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黄】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 【灰】像木柴灰的颜色,……。

  【黑】像煤或墨的颜色,……。 【褐】像栗子皮那样的颜色。

  【白】像霜或雪的颜色,……。 【紫】红和蓝合成的颜色。

  【绿】像草或树叶茂盛时的颜色,……。

  这种释义方式便于准确揭示颜色词的词义内容,一直为《现汉》类语文辞书所沿用。然而随着用法词典、学习词典的兴起,词性标注被提到日程上来,这在释义表述上就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我们认为,“红、黄、黑、白”等颜色词词性标注和释义之间的纠葛源于其自身性质未被准确认识。从色彩认知角度看,“红、黄、黑、白”等颜色词是汉民族辨色阶段的产物,它们首先是分辨、指称某类色彩,随后左语言使用过程中,开始更多地用于表达某一事物所具有的色彩属性,因此,“红、黄、黑、白”这类颜色词实际上是“身兼二职”,一方面分辨、指称某类色彩,另一方面表示事物的色彩属性,如“红”原本是分辨、指称红这种色彩(例:这种红不好看),后又表示事物的红的属性(例:红花;红裙子)。前者就是所谓名词性用法,后者就是所谓形容词用法。

  弄清楚这一点,“红、黄、黑、白”这类颜色词的词性标注和释义就比较好处理了。具体说来就是,在实际操作中或者采取分词的办法(把“红、黄、黑、白”等一分为二,标上阿拉伯数字,如“红[,1]”“红[,2]”等),或者采用分义项的办法。比较而言,分义项的办法更好一些,例如这类颜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不妨这样处理。

  红:①〔名〕像鲜血或石榴花的颜色:这种~不好看。②〔形〕颜色红:~裙子│花~了。

  黄:①〔名〕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红、~、蓝三色。②〔形〕颜色黄:~土地│树叶~了。

  黑:①〔名〕像煤或墨的颜色:~白分明。②〔形〕颜色黑:~皮肤│煤是~的。

  白:①〔名〕像霜或雪的颜色:介于黑、~之间。②〔形〕颜色白:~云│皮肤变~了。

  绿:①〔名〕像草或树叶茂盛时的颜色:这种~是翡翠绿。②〔形〕颜色绿:~草│树都~了。

  蓝:①〔名〕像明天天空的颜色:我不喜欢那种~。②〔形〕颜色蓝:~裤子│天变~了。

  灰:①〔名〕像木柴灰的颜色:把墙刷成带点暗红色的那种~。②〔形〕颜色灰:~西服。

  紫:①〔名〕像茄子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②〔形〕颜色紫:~丁香│脸都憋~了。

  若要突出其形容词词性,第二个义项的释文可以调整为“颜色红的”“颜色黄的”等;如果要同时考虑这些词的“动词用法”,以上释文还可以调整为“颜色红的;颜色变红”“颜色黄的;颜色变黄”等。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既实现了释义和词性标注的协调一致,又准确揭示了颜色词的词义内容,特别是保留了“像……的颜色”这种既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又适宜于颜色词的释义方式。

  “红、黄、黑、白”等辨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处理好了,其他指色词和描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就有了参考标准,也就容易处理了。指色词和描色词基本上是沿着指称色彩范围和描绘色彩性状两个方向发展的,前者在释义上更靠近辨色词的第一个义项的处理,后者在释义上更接近辨色词的第二个义项的处理。

  2.指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指色词分名词和区别词(只能在名词前做修饰语,不能单独做谓语,不能做补语等)两类。由于这类颜色词是指称色彩的,因此释义方式采用“……的颜色”或“~色”为宜,如《应用》对一些指色词的处理:

  红色〔名〕红的颜色。 茶色〔名〕赤黄而略带黑的颜色。

  黄色〔名〕黄的颜色。 咖啡色〔名〕像咖啡那样的颜色;深棕色。

  棕色〔名〕像棕毛一样的颜色。 驼色〔名〕浅棕色;像骆驼毛的颜色。

  需要斟酌的是“区别词”类的指色词。目前,标注词性的语文辞书一般都把这类词标注为形容词,如(应用)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1995,下称《学习》)的做法:

  大红〔形〕很红的颜色。(《应用》)

  【桃红】〔形〕象桃花的颜色;粉红。〔例〕这件~的毛衣我很喜欢。(《学习》)

  【枣红】〔形〕像红枣子皮颜色的一种红色。〔例〕~袄/~裙/今年秋天流行~颜色。(《学习》)

  枣红〔形〕像红枣儿那样的颜色:~缎子~鞍子~马。【注意】“枣红”这类形容词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除非下列两种情况:a)对比着说,例如“这匹缎子枣红,那匹缎子墨绿”。b)回答问话,例如:问“这匹缎子什么颜色?”答“这匹缎子枣红”。(《应用》)

  草绿〔形〕像青苹一样带微黄的绿色:~军装。(《应用》)

  【藏青】〔形〕蓝中带黑的颜色。〔例〕他身穿~中山装。(《学习》)

  从具体用法上看,“大红”类颜色词和“红”类颜色词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不能受“很、不”修饰(如不能说“很大红”“不大红”),后者可以;前者主要或者唯一的语法功能是在名词前做定语修饰语,不能单独做谓语(如不能说“裙子大红”),而后者都可以(如“红苹果”“苹果红了”),因此严格地讲,标注“〔形〕”的做法并不准确。

  我们认为,处理这类颜色词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引入“区别词”的概念,将词性标注由“〔形〕”改为“〔区〕”,释义方式不变;另一种是词性标注“〔形〕”不变,但应像《应用》那样,增加“【注意】”栏,具体说明该类颜色词的语法特点。

  3.描色词的释义和词性标注。描色词分形容词和状态词(不能受“很、不”修饰,不能带补语等)两类。这类颜色词的词义特点是描绘色彩状态而不是指称色彩范围,因此释义方式宜采取谓词性结构(如“状中结构”“主谓结构”“述补结构”等),不宜采取体词性结构(如“定中结构”)。对一些描绘性特别强的词,释文中还常常加上“形容”二字,例如《现汉》对一些描色词的释义:

  【通红】很红;十分红。 【黑糊糊】①形容颜色发黑。

  【红润】红而滋润(多指皮肤)。 【白花花】(~的)白得耀眼。

  【漆黑】非常黑;很暗。 【绿油油】(~的)形容浓绿而润泽。

  【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红不棱登】(~的)红(含厌恶意)。

  【红艳艳】(~的)形容红得鲜艳夺目。 【黑不溜秋】〈方〉(~的)形容黑得难看。

  其中“红不棱登”释文的描写性尚嫌不足,《应用》进一步突出了该词释文的描写性,如:

  红不棱登(~的)〔形〕〈口〉似红非红;红得不好看。

  和处理区别词性的颜色词一样,目前标注词性的语文辞书对状态词性的颜色词的处理,也都是标注“〔形〕”,这样处理也不准确。调整的办法也有两个,或者引入“状态词”的概念,词性标注为“〔状〕”,或者词性标注不变,另外补充说明。

  4.颜色词释义调整举例。下面具体分析一些释义需要调整的颜色词。以下12个颜色词从其实际用法看,更接近我们所说的描色词(有些实际上就是典型的描色词),因此释文宜采用谓词性结构,而一些辞书的释义还未能充分反映其性质特点,似应作进一步的调整。

  (1)粉红

  【粉红】红和白合成的颜色。(《现汉》)

  《现汉》着重从色彩构成的物理角度释义,未考虑其语法功能,《应用》着眼于词的用法,释义调整为“粉红〔形〕浅红:她穿着条~裤子│脸色~”,似更可取。

  (2)鲜红

  【鲜红】鲜艳的红色。(《现汉》) 鲜红〔形〕鲜明的红色。(《应用》)

  《现汉》和《应用》都采用体词性结构释义,不合适,可调整为“红而鲜艳(或鲜明)”或“非常红,颜色鲜艳、明亮”等。

  (3)洁白

  【洁白】没有被其他颜色染污的白色。(《现汉》)

  洁白〔形〕没有混杂其他颜色或被其他颜色污染的白色。(《应用》)

  《现汉》和《应用》都把释义的重点放在突出其词义内容上,没有过多考虑其语法功能(尽管《应用》标注了词性),似应调整。《学习》的释义可以参考:

  【洁白】①纯白,没有被其他颜色污染。〔例〕这块玉石非常~/~的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4)苍白

  苍白①〔形〕青白色:面色~。(《应用》)

  释文不妥,还是《现汉》的做法较为恰当:“①白而略微发青;灰白。”但相比之下,《现汉》对“【灰白】浅灰色”的释义又不如《应用》“灰白〔形〕浅灰;惨白”合适。

  (5)金黄

  【金黄】黄而微红略像金子的颜色。(《现汉》) 金黄〔形〕像金子一样略现朱砂的颜色。(《应用》)

  两例释文不妥,似可调整为“黄而微红,颜色略像金子一样”。

  (6)焦黄

  【焦黄】黄而干枯的颜色。(《现汉》)

  “焦黄”和“枯黄”(干枯焦黄)相近,释义方式也应一致起来,可调整为“黄而干枯”。

  (7)苍黄

  【苍黄】①黄而发青;灰暗的黄色。(《现汉》) 苍黄①〔形〕黄而发青的颜色。(《应用》)

  二例释文均有不妥之处,似可调整为“黄而发青,颜色暗”。

  (8)碧绿

  【碧绿】青绿色。(《现汉》) 碧绿〔形〕青绿色。(《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可调整为“颜色青绿”或“青翠浓绿”。

  (9)油绿

  【油绿】有光泽的绿色。(《现汉》) 油绿〔形〕带有光泽的绿色。(《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可调整为“绿而有光泽”,释义方式与“红润”、“白净”等一致。

  (10)金煌煌

  【金煌煌】(~的)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现汉》)

  “金煌煌”是典型的描色词,释义应调整为“形容像黄金一样黄而发亮”。

  (11)黄灿灿

  黄灿灿〔形〕金黄耀眼的样子。(《应用》) 【黄灿灿】(~的)形容金黄而鲜艳。(《现汉》)

  相比之下,还是《现汉》的释义更恰当,更突出该词的描绘性。

  (12)黄澄澄

  【黄澄澄】(~的)形容金黄色。(《现汉》) 黄澄澄〔形〕金黄鲜明的样子。(《应用》)

  二例释文不妥,释义方式应与“金煌煌”“黄灿灿”一致起来,调整为“形容金黄金黄的”。

  以上是我们将词汇理论研究应用于辞书编纂实践的一次尝试,结论不一定完全正确,仅供辞书学界专家、同人参考。

  [收稿日期]2002-03-08

作者介绍:李红印,男,博士,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词汇词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北京 100871


相关内容

  • 商务汉语常用词语表
  • 1安装[拼音]ānzhuāng [词性]v [释义] 按照一定的程序.规格把机械或器材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 [例句]安装一台印刷机 B 2办理[拼音]bànlǐ [词性]v [释义] 经办处理 [例句]办理公务 办理护照 办理结婚手续 办理业务 3榜首[拼音]b ǎngsh ǒu [词性]n [释义] ...

  • 查英汉词典
  • 查英汉词典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阅读前言.目录及用法说明,熟悉该词典的基本内容和编排方法. 英汉词典共收入多少词条.习惯用语,有哪些附录.只有了解了它的基本构成,才能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迅速在对应栏目中找到答案. 二.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快速查出单词在词典中的准确位置. 任何一种英汉词典,其编排方 ...

  •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
  • 作者:许宝华 复旦学报:社科版 2000年08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 0289(2000)03-0013-06 <汉语方言大词典>是中日两校合作科研的一项成果.1986年7 月,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院士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理事长森田嘉一先生签署& ...

  • 英汉颜色词对比研究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本科 学年论文 题目:英汉颜色词对比研究 系别:文学系 学生姓名:刘珺 学 专 年号:07579105业:对外汉语级:2007级 完成日期:2010年5月20日 指导教师:刘昀 英汉颜色词对比研究 摘要:本论文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所收录的所有颜色词以及 ...

  • 英语学习词典的发展趋势
  • 心筑 近年来,在众多的英语词典中,学习型词典风生水起,蔚成风尚.中国的英语学习型词典大多译自国外品牌,因此,纵览近两三年国外的英语学习词典,大概就可以预见国内未来数年此类词典的样貌. 1.以语料库为基础编纂词典渐成趋势 利用语料库编纂词典可以更加科学地筛选词目.例证,让读者了解语言的真实状况,掌握地 ...

  • 汉韩共有汉字词对比研究及其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 密级: 学校代码:10075 分类号: 学 号:2010170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汉韩共有汉字词对比研究 及其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以新HSK三.四级词汇为例 学指学学授答位申请导教位类科专予单辩日人师别业位期:贺佳 :魏慧萍 教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 ...

  • 寒假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
  • xx0128 1.记单词要结合在语境中,运用在平时的阅读中 2.记单词和阅读之间有一种良性的循环,会阅读--词汇量大,阅读产生input(生词见的多),词汇量大产生output(去阅读). 3.英语应该是一门听说读写整体进步的学科. xx0129 4.记单词首先是要会正确的发音,因为很多单词能读出来 ...

  •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记忆口诀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笔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 ...

  •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基本加工规范
  •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基本加工规范 俞士汶 段慧明 朱学锋 孙斌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1) 摘要: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已经完成了一个有2700万汉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基 本加工.加工项目除词语切分和词性标注外,还包括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团体机构名称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