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疾病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从远处看去,脑膜炎双球菌好像是整个人类的残酷无情的危险敌人。时疫席卷过军营,校园,有时危及整个整个城市的居民。那种微生物侵入血流,然后侵入脑膜间隙,结果便是脑膜炎。在有效的化学疗法出现之前的日子里,那是一种可怕的、高度致命的病痛。脑膜炎双球菌似乎特别适应于人类脑膜内的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遭遇好像是有针对性的。你甚至会说,它就是这样讨生活。

②可事情不是这样。脑膜炎病例是一些例外。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常例是一种良性的,暂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就不是一种感染,倒像是一种平和的结社。某些病人竟然发生脑膜炎、这仍是个谜,但不大可能意味着这是那种细菌的特别嗜好。可能的情况是,受感染病人的防御机制在哪方面出了毛病,以至于脑膜炎双球菌得到了进入的特许,可以说被请了进来。不管怎样,这种病是自然界的某种反常事件,很像是一场事故。

③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病毒在小鼠群中是无所不在的。它造成的典型疾病是一种致命的脑膜炎,其中,脑表面的渗出物几乎完全由淋巴细胞组成。初看上去、那种疾病似乎代表了一种特别适应于这种行为的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然而,实际情况是,疾病是由寄主自己的淋巴细胞侵入大脑表面引起的,而不是由该病毒的任何神经毒性引起的。如果淋巴反应得到了预防,比如、在胚胎期诱发感染,产生对那种病毒的“容忍”,结果是持久的、无处不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有的病毒感染,但没有任何脑病的症状。

④如果这时通过从正常的、不容忍的小鼠身上移植入淋巴组织来恢复免疫反应,那么,几天内就发生脑膜炎。新来的淋巴细胞涌满大脑表面,寻找病毒,而这正是致命的。从本质上讲,那种疾病是寄主对病毒的反应的结果。

⑤病理由寄主支配的最显眼的例子,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类酯多糖内毒素在各种动物身上诱发的一系列反应。在这些情况中,那种细菌毒素本身甚至看上去没有毒性。尽管那种物质对各种细胞和组织,包括多形核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动脉平滑肌等都有很强的效应,对补体和凝结机制也有很强的效应、但所有这些效应都是完全正常的反应、是正常生命过程中每天作着的事情。使其成为灾难的是,这些机制由寄主一下子全部开启,似乎是对一个警报信号作出反应,结果便是广泛的组织破坏,如在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中那样;或者造成血循环的立即衰竭。

⑥甚至在细菌的确对寄主的细胞具有毒性和破坏性,如在一些制造外毒素的微生物的情况中那样,对于遭遇的直接性,还是不能不存疑问。白喉杆菌,假如不是由于它的毒素,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是病原体。然而,毒素-细菌的关系必定是极其密切的双向关系,涉及承认,还有准确地适配人那种细胞的分子机件,就好像那种毒素被误认作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正常参与者。此外,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

⑦其实,在地球上这么众多的细菌种群中,只有这么少的少数对我们多少还感点兴趣。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是在后者死了之后,是在分解复用生命元素的过程之中。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主要营业、而这与疾病毫无关系。 ..

⑧今天,有这么多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剩下的是一系列要紧的疾病,渐趋时髦的叫法是“退行性疾病”,包括脑脊髓的慢性病,慢性肾炎,关节炎动脉硬化,以及各种各样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失调。虽然制约这些疾病的内在机制基本上还是个谜,但越来越流行的观点是,其中的许多,可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我们吃的,呼吸的,或接触的种种。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请阐释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1)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

(2)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主要营业。 ..

4.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 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 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 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 ,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5.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

6.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

7.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8.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科普类文章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第①自然段以人们错误地认为脑膜炎双球菌就是导致可怕的脑膜炎的细菌为例,引出下文对疾病是由细菌寄主支配的说明与分析。

2.病人发生脑膜炎并不是脑膜炎双球菌蓄意感染的,脑膜炎病例只是一些例外。

3.(1)蓄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白喉杆菌与其毒素的关系,从而表明对细菌直接破坏寄主细胞说法的怀疑。(2)运用比喻说法,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形式,从而说明疾病大都非细菌所致。

4. ①选择“疾病”这一题材,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关注。②知识性强。向读者科学地介绍了疾病非细菌所致,纠正了人们对疾病的错误认识。③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5.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 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6.(1)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

(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3)是 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引发疾病。7.作者运用拟人修辞以及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菌儿“小”和“轻”的特点;语言轻松活泼又科学准确,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8.(1)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将艰深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然清新,引人入胜。(2)文章段落简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承转自如,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易于让人接受。(3)文章广征博引,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子”“文学”“中医”等多有涉及,点染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实用类文本阅读

---------科普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疾病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从远处看去,脑膜炎双球菌好像是整个人类的残酷无情的危险敌人。时疫席卷过军营,校园,有时危及整个整个城市的居民。那种微生物侵入血流,然后侵入脑膜间隙,结果便是脑膜炎。在有效的化学疗法出现之前的日子里,那是一种可怕的、高度致命的病痛。脑膜炎双球菌似乎特别适应于人类脑膜内的生活。从这一意义上讲,这种遭遇好像是有针对性的。你甚至会说,它就是这样讨生活。

②可事情不是这样。脑膜炎病例是一些例外。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常例是一种良性的,暂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几乎就不是一种感染,倒像是一种平和的结社。某些病人竟然发生脑膜炎、这仍是个谜,但不大可能意味着这是那种细菌的特别嗜好。可能的情况是,受感染病人的防御机制在哪方面出了毛病,以至于脑膜炎双球菌得到了进入的特许,可以说被请了进来。不管怎样,这种病是自然界的某种反常事件,很像是一场事故。

③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的病毒在小鼠群中是无所不在的。它造成的典型疾病是一种致命的脑膜炎,其中,脑表面的渗出物几乎完全由淋巴细胞组成。初看上去、那种疾病似乎代表了一种特别适应于这种行为的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害。然而,实际情况是,疾病是由寄主自己的淋巴细胞侵入大脑表面引起的,而不是由该病毒的任何神经毒性引起的。如果淋巴反应得到了预防,比如、在胚胎期诱发感染,产生对那种病毒的“容忍”,结果是持久的、无处不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有的病毒感染,但没有任何脑病的症状。

④如果这时通过从正常的、不容忍的小鼠身上移植入淋巴组织来恢复免疫反应,那么,几天内就发生脑膜炎。新来的淋巴细胞涌满大脑表面,寻找病毒,而这正是致命的。从本质上讲,那种疾病是寄主对病毒的反应的结果。

⑤病理由寄主支配的最显眼的例子,是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类酯多糖内毒素在各种动物身上诱发的一系列反应。在这些情况中,那种细菌毒素本身甚至看上去没有毒性。尽管那种物质对各种细胞和组织,包括多形核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动脉平滑肌等都有很强的效应,对补体和凝结机制也有很强的效应、但所有这些效应都是完全正常的反应、是正常生命过程中每天作着的事情。使其成为灾难的是,这些机制由寄主一下子全部开启,似乎是对一个警报信号作出反应,结果便是广泛的组织破坏,如在全身性施瓦茨曼反应中那样;或者造成血循环的立即衰竭。

⑥甚至在细菌的确对寄主的细胞具有毒性和破坏性,如在一些制造外毒素的微生物的情况中那样,对于遭遇的直接性,还是不能不存疑问。白喉杆菌,假如不是由于它的毒素,它在任何意义上都不会是病原体。然而,毒素-细菌的关系必定是极其密切的双向关系,涉及承认,还有准确地适配人那种细胞的分子机件,就好像那种毒素被误认作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正常参与者。此外,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

⑦其实,在地球上这么众多的细菌种群中,只有这么少的少数对我们多少还感点兴趣。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是在后者死了之后,是在分解复用生命元素的过程之中。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主要营业、而这与疾病毫无关系。 ..

⑧今天,有这么多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剩下的是一系列要紧的疾病,渐趋时髦的叫法是“退行性疾病”,包括脑脊髓的慢性病,慢性肾炎,关节炎动脉硬化,以及各种各样由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失调。虽然制约这些疾病的内在机制基本上还是个谜,但越来越流行的观点是,其中的许多,可能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我们吃的,呼吸的,或接触的种种。

1.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2.请阐释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3.请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特色。

(1)说句公道话,毒素也不是白喉杆菌蓄意制造的。 ..

(2)这显然是一般微生物的主要营业。 ..

4.本文在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本文,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 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 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 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 ,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5.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

6.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

7.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8.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科普类文章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第①自然段以人们错误地认为脑膜炎双球菌就是导致可怕的脑膜炎的细菌为例,引出下文对疾病是由细菌寄主支配的说明与分析。

2.病人发生脑膜炎并不是脑膜炎双球菌蓄意感染的,脑膜炎病例只是一些例外。

3.(1)蓄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说明了白喉杆菌与其毒素的关系,从而表明对细菌直接破坏寄主细胞说法的怀疑。(2)运用比喻说法,形象地说明了细菌与较高级的生命形式之间最常见的相遇形式,从而说明疾病大都非细菌所致。

4. ①选择“疾病”这一题材,与读者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关注。②知识性强。向读者科学地介绍了疾病非细菌所致,纠正了人们对疾病的错误认识。③语言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5.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述,巧妙 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6.(1)身躯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

(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3)是 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引发疾病。7.作者运用拟人修辞以及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菌儿“小”和“轻”的特点;语言轻松活泼又科学准确,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8.(1)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自述”口吻,将艰深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然清新,引人入胜。(2)文章段落简短,多用短句,节奏明快,承转自如,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易于让人接受。(3)文章广征博引,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子”“文学”“中医”等多有涉及,点染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相关内容

  • 2016高考英语科普类阅读理解怎么做?
  • 来源:环球网校2016-01-28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一直以来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满分合计50分,占了120分总分的近一半.近年来,科普类的文章颇受考官的青睐,在2015年苏锡常镇二模英语试卷中,完形和阅读均为科普类说明文,共计32分,分值之大,所占比例之重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科普文是 ...

  • 科普类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普类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作者:张波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4年第10期 普类的阅读理解虽然在阅读时会有一些障碍,但其题目往往较简单,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阅读有障碍便产生恐惧心理.同学们在阅读和答题时可采用以下方 ...

  • 适合学龄前孩子阅读的10套经典科普读物
  • 1.什么是什么 这套是德国最权威的低幼科普读物,全彩手绘插图,场景生动.这套书每一本都是一个小小的主题,比如看医生.购物.交通安全.幼儿园的生活等,引导幼儿拥有独立的能力.跟着书中的小朋友一起,就能学习相关的生活知识.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和学习,每册书最后一页还有神奇的藏画和小翻页,设计的很 ...

  • 小学课本说明文
  • 篇一: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教材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文,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 读也饶有趣味.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众所周知,兴趣是 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quo ...

  • 科普类阅读的解题技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科普类阅读的解题技巧 作者:刘静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2015年第06期 科普类文章是高考英语的常考题材.文章中词汇的意思比较单一.稳定.简明,不带感情色彩,具有单一性和准确性的特点.为了描述一个客观事物,严密地表达 ...

  • 严谨而不失趣味的科普类书籍推荐
  • 科学的严谨与奥妙让普通人无限憧憬却又望而却步:憧憬于科学所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和美好的生活愿景,却对科学本身所需要的复杂的假设.计算.推理.验证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实践精神望而却步.科普的意义此时便显现出来,科普书籍让人既能一窥科学世界的美丽,又避免了大量的科学公式和枯燥的文字叙述,让人 ...

  • 全民读书日活动方案
  • 活动主题: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主办单位: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广新局 承办单位: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时间:4月22-30日 地点:梅州市剑英图书馆 横幅标语: 正门:“4·23”世界读书日暨“书香客都”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 后门:阅读给力幸福生活。 活动内容: 1、在96169部队举行“市剑英图书 ...

  • 读书俱乐部方案文档
  • 遵 义 县 三 岔 小 学 <读书俱乐部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我校书香校园实施方案,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为目标, 以建设我校书香校园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觉阅读为目标,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定期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大力推进学校整体文化内涵积淀. 二.读书目标 1.营造学生读书的良好氛 ...

  • 将一年级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 将一年级课外阅读落到实处的几点思考 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搞一个隆重的读书节,目的就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但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入学的头一个半月正在学习拼音,识字量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还处于识字的启蒙阶段,识字量很小,根本达不到自己阅读的水平,那么读书活动是否因此而推迟进行呢?为了让阅读活动能够如期进 ...

  • 关于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书是知识的海洋,学生们都爱看书.学生们都在看什么书?平时花多少时间看书?课外书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对舅妈班上的5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的情况,写出了这份关于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2.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