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路程 说课稿1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兴业路小学 张珊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更好的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而学生则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和观察归纳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PPT 、

七、说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吗?

师:那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呢?

出示飞机、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并提问:

师:孩子们,请看这些交通工具,哪个交通工具的最快啊?哪个最慢呢? 生:飞机最快,自行车最慢。

师:孩子们真棒!其实你们刚刚所说的飞机快是说的飞机的速度快,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孩子们,对于速度你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设计意图:国庆节刚过,通过创设国庆节出去旅游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看看我们这些物体的速度?你们会认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孩子们,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些速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呢?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分类(出示PPT ),把每分钟行多少的放在一起,每小时行多少的放在一起。(也有学生可能会说把有“米”的放在一起,有“千米”的放在一起)

师:那你们现在能迅速的说出每一组中哪个速度最快吗?为什么?

生1:第一组中“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因为都是每分钟,也就是1分钟,行1800米的路最长,所以“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

生2:我来说第二组,都是行1小时,“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行的路最长,所以“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最快。

师:孩子们,真棒,刚刚你们所说的“行的路”就是我们数学上说的路程。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所有这些速度信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你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组1:都有长度单位,(也就是路程的单位)

组2:都有时间单位。

组3:而且时间单位都是每小时或者每分钟~~~

师:孩子们真棒!那为什么时间都是每小时或每分钟,可不可以是2小时、3小时?或者2分钟、3分钟呢?

生1:老师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时间相同才公平。

生2:老师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在一样的时间里才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生3:我觉得用每小时或每分钟也就是1小时或1分钟表示更简单。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像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

生:秒、日、天、月、年

师:那这里的每小时、每分钟可不可以是每秒,每天,每月,每年等呢? 生:可以。

师:孩子们真聪明,请看我这里还有一些速度信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其实这些速度还有一种写法,为了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我们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比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可以这样写:70千米/时(先写70千米,再写一个小斜线,最后写上时),读作70千米每时。

师:孩子们,刚刚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速度,还知道了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你们能不能将这些速度信息改写成另一种形式呢?

生独立完成,师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真棒!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感知当时间相同时,行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并且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攻克对于“速度”的理解这个难点。】

2、探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孩子们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你们出去玩,但是呢,玩之前你们还得帮老师解决两个问题。

(出示P53例5(1))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看谁的办法最多,谁的办法最容易让人理解。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想法:

生1:70 x 4= 280(米)

生2::生3在这里老师重点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乘法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请你们迅速的解决这个问题:(PPT 出示例5(2))(学生了迅速的列式解决)同时提醒学生要将这里的2250米换算成2.25千米。

师:孩子们真厉害,那你们能说说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知道了速度。

生2:都知道时间

生3:都是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也就是求路程。

生4:都是用的乘法。

师:真不错。那你们观察一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速度x 时间=路程

师:为什么是速度x 时间=路程

生:因为速度表示的是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就有几个这样的路程,求几个几的问题就用乘法,所以是:速度x 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从这个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求路程必须知道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

师:孩子们真聪明!你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写出其他的关系式吗?

(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孩子们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请大家齐读这3个关系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帮助学生理解速度x 时间=路程,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另外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来到“森林运动会”

师:孩子们,森林里的这些动物好像遇到了点问题,我们去帮帮忙好吗?

1、 师:注意,这里你们只需要帮忙说出各个问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第2个是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的问题;第3个是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2、P55 第9题

这个题目是先利用速度x 时间=路程求出县城到王庄乡的路程,再利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速度x 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顺向应用和逆向应用,旨在考察学生对速度x 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课堂总结,突出重点,强化难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速度

生2:我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生3:我知道了速度x 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学生得到升华,在收获中学生体验成功,在问题中使学生充满期待,在总结中,重点得到进一步突出,难点得到进一步强化。】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 x 4= 280(米) 225 x 10= 2250(米)=2.25(千米)

速度x 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旨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兴业路小学 张珊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更好的突破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而学生则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讨论法和观察归纳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PPT 、

七、说教学流程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了以下四个部分: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升华知识。

整节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吗?

师:那你们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呢?

出示飞机、汽车、火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并提问:

师:孩子们,请看这些交通工具,哪个交通工具的最快啊?哪个最慢呢? 生:飞机最快,自行车最慢。

师:孩子们真棒!其实你们刚刚所说的飞机快是说的飞机的速度快,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问题。(板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孩子们,对于速度你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设计意图:国庆节刚过,通过创设国庆节出去旅游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看看我们这些物体的速度?你们会认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孩子们,现在请仔细观察这些速度信息,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呢?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交流汇报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分类(出示PPT ),把每分钟行多少的放在一起,每小时行多少的放在一起。(也有学生可能会说把有“米”的放在一起,有“千米”的放在一起)

师:那你们现在能迅速的说出每一组中哪个速度最快吗?为什么?

生1:第一组中“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因为都是每分钟,也就是1分钟,行1800米的路最长,所以“每分钟行1800米”这个速度最快。

生2:我来说第二组,都是行1小时,“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行的路最长,所以“每小时行800千米”这个速度最快。

师:孩子们,真棒,刚刚你们所说的“行的路”就是我们数学上说的路程。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所有这些速度信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你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后汇报。

组1:都有长度单位,(也就是路程的单位)

组2:都有时间单位。

组3:而且时间单位都是每小时或者每分钟~~~

师:孩子们真棒!那为什么时间都是每小时或每分钟,可不可以是2小时、3小时?或者2分钟、3分钟呢?

生1:老师我认为不可以,因为时间相同才公平。

生2:老师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在一样的时间里才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生3:我觉得用每小时或每分钟也就是1小时或1分钟表示更简单。

师:孩子们说的真好!像这样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还有哪些呢?

生:秒、日、天、月、年

师:那这里的每小时、每分钟可不可以是每秒,每天,每月,每年等呢? 生:可以。

师:孩子们真聪明,请看我这里还有一些速度信息,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其实这些速度还有一种写法,为了简明、清楚地表示速度,我们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比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可以这样写:70千米/时(先写70千米,再写一个小斜线,最后写上时),读作70千米每时。

师:孩子们,刚刚我们认识了什么是速度,还知道了速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那你们能不能将这些速度信息改写成另一种形式呢?

生独立完成,师给予鼓励。

师:孩子们,真棒!

【设计意图: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感知当时间相同时,行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并且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攻克对于“速度”的理解这个难点。】

2、探究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孩子们表现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你们出去玩,但是呢,玩之前你们还得帮老师解决两个问题。

(出示P53例5(1))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看谁的办法最多,谁的办法最容易让人理解。

学生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想法:

生1:70 x 4= 280(米)

生2::生3在这里老师重点利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为什么用乘法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请你们迅速的解决这个问题:(PPT 出示例5(2))(学生了迅速的列式解决)同时提醒学生要将这里的2250米换算成2.25千米。

师:孩子们真厉害,那你们能说说这两个问题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知道了速度。

生2:都知道时间

生3:都是求一共行了多长的路,也就是求路程。

生4:都是用的乘法。

师:真不错。那你们观察一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速度x 时间=路程

师:为什么是速度x 时间=路程

生:因为速度表示的是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就有几个这样的路程,求几个几的问题就用乘法,所以是:速度x 时间=路程。

师:孩子们,从这个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求路程必须知道什么?

生:速度和时间。

师:孩子们真聪明!你们能根据这个关系式写出其他的关系式吗?

(学生根据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孩子们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请大家齐读这3个关系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帮助学生理解速度x 时间=路程,同时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另外两个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来到“森林运动会”

师:孩子们,森林里的这些动物好像遇到了点问题,我们去帮帮忙好吗?

1、 师:注意,这里你们只需要帮忙说出各个问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第2个是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的问题;第3个是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2、P55 第9题

这个题目是先利用速度x 时间=路程求出县城到王庄乡的路程,再利用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速度x 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顺向应用和逆向应用,旨在考察学生对速度x 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四、课堂总结,突出重点,强化难点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速度

生2:我知道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生3:我知道了速度x 时间=路程~~~~~~~

【设计意图:在总结中学生得到升华,在收获中学生体验成功,在问题中使学生充满期待,在总结中,重点得到进一步突出,难点得到进一步强化。】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 x 4= 280(米) 225 x 10= 2250(米)=2.25(千米)

速度x 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设计意图:旨在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


相关内容

  • 平均速度及其测量教案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4)速度的单位换算:1m/s=3.6k ...

  •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3
  • 教学内容:小学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 计 金堂实验小学 黄艳琴 第五单元62-63页<<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 ...

  • 第1课时 [路程.时间.速度]
  • 路程.时间.速度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0页,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形成过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 2.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与路程关系"的模型,理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数量关系,并学 ...

  • 路程.速度.时间教学设计
  •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硋灶中心小学 陈章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活动一方面 ...

  • 速度的教学设计
  • 速度教学设计 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 张夏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 (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

  • 小学六年级路程.工程问题
  • 应用题问题总结 路程问题 解题总思路: 路程问题最基本的思路就是:路程=时间*速度.牢记这个公式,无论什么样的路程问题,最终都要通过这个公式来解决. 最简单的路程问题: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两个量,求剩下的量. 如: 1. 2. 3.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小明以每小时5千米从甲地向乙地走去,需 ...

  • "速度时间路程"教学设计
  •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潮阳区金灶邹阳德真小学 陈楚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至第56页例3,练习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表示法以及"路程.时 ...

  •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 .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 一. 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 1.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探索 ...

  • [路程时间速度]教学设计
  •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