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文化的冷思考

中国隐士文化的冷思考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须是有名的“士”,即 “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中所称的“处士”(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也就是隐士,指的是有才有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但这个“处士”,是指从来未做过官的人。先官后隐如陶渊明也叫隐士,却不能叫“处士”。

旧时认为隐居的人不求官,不求名,不求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十分欣赏陶渊明、林和靖之流的隐居逍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采菊”文化,依然“枝头抱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文化,依然“香远益清”。隐士文化真的那么美妙吗?世易时移,我们今天需要重新审视一下隐士文化了。

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虽不是主流,却常常成为某种文化精英的暗洞。本来,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就不多,稍不如意又隐居了一大批,中华大地的文化思想格局岂不更加混乱?政治形势岂不更加昏庸?政治黑暗腐败,文人的生存就更加艰难,文化的强盛就只能成为梦呓!

历来学者对隐士都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隐士逃避现实,应负国家衰亡之责。当然,隐逸不宜提倡,年轻人隐逸不仅不宜提倡,还应加以反对。但隐逸者所创造出灿烂丰富的文化却不容否定 。而且,隐逸的根源在政治浑浊和强权统治,应该鞭挞的正是这一批独夫民贼和卑哪之徒《南史·隐逸》有云“夫独往之人皆察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夫遇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不得已而然故也。”天下事,该努力的,当然应该努力,但有

时是努力而无济于事的。苏东坡《大臣论》有云“天下之势,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不亡其身,则亡其君。”结论曰“非才有不同 ,所居之势然也。”如武则天 、慈禧 ,只一妇人 ,然天下势在其手,千军万马都不能奈其何,又何况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士人呢?当然强者可以反抗,虽失败也不要紧。弱者呢?只好退隐,总比同流合污要好。隐士表面上超脱,在意识形态上也表现出超脱,实则内心都有无穷的痛苦。不平则鸣,痛苦和不平正是产生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最好土壤 。这块土壤上产生的文学艺术 ,有其共性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代,文化人的地位历来很低。这跟中华民族战乱频繁的现实有关,也跟文化人的自身行为选择有极大关系!隐士们常常幻想:君王贤,天下治,我就出山辅佐,锦上添花;天下乱,就归隐,釜底抽薪。本来应该大有作为的文化精英们,却成了隐士,只顾自己,不顾天下苍生;而且在天下苍生最期待最需要你一展才华的时候,你却飘然而去。这虽不能说是落井下石,起码是见死不救。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隐士是非常自私、非常不道德的。

当然,我们理解隐士的苦衷:我不得志,退而求其次,保全自己总可以吧!而且隐士们的能量也未必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们对隐士不应该苛求。不苛求可以,但起码不应该宣扬,甚至大张旗鼓地推广“隐士文化”吧!试想,能做得成隐士的,往往品德好,能力也不错;这样的人不能在朝堂尽力,可以理解,但大抵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你怎么可以一遇排挤、一不如意就全身而退呢?为什么不学一学东坡居士呢?东坡居士一生反复被贬谪流放,从黄州贬到惠州,再流放到崖州,够远了吧,够狠了吧,够狼狈了吧!他苏轼却偏不去做隐士,只要有机会为百姓为地方做点好事,再小的官,苏先生也上任而去,尽心而治。一千年了,每每想到苏学士的豁达和不肯隐居,我都忍不住要向他鞠躬致敬致谢!官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人在哪个角落当官,都可以感化一方民众,让百姓们看到一点希望,心里温暖。有德有才的人不当官,空出的职位会由什么样的人来糟蹋呢?

其实,在野的隐士的数量是有限的,可怕的是在朝的“隐士”。古人说“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何为“在朝的隐士”?那些有职在身,却不肯尽心尽力的官员;那些见到朝廷或身边官员的弊端或祸害而不敢或不愿挺身而出的官员;那些看见平民百姓受冤受屈受苦受难却不能仗义执言、救民于水火的官

员„„他们的数量太多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书上的每一页都写满了这类官员的名字。

什么说中国官员中有太多的“隐士”呢?因为隐士的深层人生逻辑是明哲保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在这一点上与隐士何其相似!不要相信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太冠冕堂皇,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隐士”的霉味。试问:如何才算达?当七品官,他觉得窝囊,不达;当五品官,他还觉得委屈,不算达;当三品官,他依然觉得意有未尽,不大算达。既然不达,他自然没能力也没意愿“兼济天下”。你看太白先生,翰林学士,官居五品,不还是满肚子牢骚?三年居长安,几乎天天在醉乡里呼朋引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太白可以阳狂,而东坡始终清醒;潇洒的李太白,终究大不如豁达的苏东坡!

你看,苏子被流放到黄州,只剩下“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他依然慷慨自信地说“此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还是要与朋友,甚至百姓一起享受这世间的一切美好!这是隐士们达不到的人生与人格的大境界!

中国隐士文化的冷思考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须是有名的“士”,即 “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中所称的“处士”(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也就是隐士,指的是有才有德而隐居不仕的人。但这个“处士”,是指从来未做过官的人。先官后隐如陶渊明也叫隐士,却不能叫“处士”。

旧时认为隐居的人不求官,不求名,不求利。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十分欣赏陶渊明、林和靖之流的隐居逍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采菊”文化,依然“枝头抱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文化,依然“香远益清”。隐士文化真的那么美妙吗?世易时移,我们今天需要重新审视一下隐士文化了。

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虽不是主流,却常常成为某种文化精英的暗洞。本来,每一个时代的文化精英就不多,稍不如意又隐居了一大批,中华大地的文化思想格局岂不更加混乱?政治形势岂不更加昏庸?政治黑暗腐败,文人的生存就更加艰难,文化的强盛就只能成为梦呓!

历来学者对隐士都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隐士逃避现实,应负国家衰亡之责。当然,隐逸不宜提倡,年轻人隐逸不仅不宜提倡,还应加以反对。但隐逸者所创造出灿烂丰富的文化却不容否定 。而且,隐逸的根源在政治浑浊和强权统治,应该鞭挞的正是这一批独夫民贼和卑哪之徒《南史·隐逸》有云“夫独往之人皆察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夫遇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不得已而然故也。”天下事,该努力的,当然应该努力,但有

时是努力而无济于事的。苏东坡《大臣论》有云“天下之势,在于小人,君子之欲击之,不亡其身,则亡其君。”结论曰“非才有不同 ,所居之势然也。”如武则天 、慈禧 ,只一妇人 ,然天下势在其手,千军万马都不能奈其何,又何况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士人呢?当然强者可以反抗,虽失败也不要紧。弱者呢?只好退隐,总比同流合污要好。隐士表面上超脱,在意识形态上也表现出超脱,实则内心都有无穷的痛苦。不平则鸣,痛苦和不平正是产生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最好土壤 。这块土壤上产生的文学艺术 ,有其共性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中国历史上,除了宋代,文化人的地位历来很低。这跟中华民族战乱频繁的现实有关,也跟文化人的自身行为选择有极大关系!隐士们常常幻想:君王贤,天下治,我就出山辅佐,锦上添花;天下乱,就归隐,釜底抽薪。本来应该大有作为的文化精英们,却成了隐士,只顾自己,不顾天下苍生;而且在天下苍生最期待最需要你一展才华的时候,你却飘然而去。这虽不能说是落井下石,起码是见死不救。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的隐士是非常自私、非常不道德的。

当然,我们理解隐士的苦衷:我不得志,退而求其次,保全自己总可以吧!而且隐士们的能量也未必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我们对隐士不应该苛求。不苛求可以,但起码不应该宣扬,甚至大张旗鼓地推广“隐士文化”吧!试想,能做得成隐士的,往往品德好,能力也不错;这样的人不能在朝堂尽力,可以理解,但大抵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吧!你怎么可以一遇排挤、一不如意就全身而退呢?为什么不学一学东坡居士呢?东坡居士一生反复被贬谪流放,从黄州贬到惠州,再流放到崖州,够远了吧,够狠了吧,够狼狈了吧!他苏轼却偏不去做隐士,只要有机会为百姓为地方做点好事,再小的官,苏先生也上任而去,尽心而治。一千年了,每每想到苏学士的豁达和不肯隐居,我都忍不住要向他鞠躬致敬致谢!官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人在哪个角落当官,都可以感化一方民众,让百姓们看到一点希望,心里温暖。有德有才的人不当官,空出的职位会由什么样的人来糟蹋呢?

其实,在野的隐士的数量是有限的,可怕的是在朝的“隐士”。古人说“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何为“在朝的隐士”?那些有职在身,却不肯尽心尽力的官员;那些见到朝廷或身边官员的弊端或祸害而不敢或不愿挺身而出的官员;那些看见平民百姓受冤受屈受苦受难却不能仗义执言、救民于水火的官

员„„他们的数量太多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书上的每一页都写满了这类官员的名字。

什么说中国官员中有太多的“隐士”呢?因为隐士的深层人生逻辑是明哲保身,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些不作为的官员在这一点上与隐士何其相似!不要相信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太冠冕堂皇,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隐士”的霉味。试问:如何才算达?当七品官,他觉得窝囊,不达;当五品官,他还觉得委屈,不算达;当三品官,他依然觉得意有未尽,不大算达。既然不达,他自然没能力也没意愿“兼济天下”。你看太白先生,翰林学士,官居五品,不还是满肚子牢骚?三年居长安,几乎天天在醉乡里呼朋引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太白可以阳狂,而东坡始终清醒;潇洒的李太白,终究大不如豁达的苏东坡!

你看,苏子被流放到黄州,只剩下“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他依然慷慨自信地说“此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还是要与朋友,甚至百姓一起享受这世间的一切美好!这是隐士们达不到的人生与人格的大境界!


相关内容

  • 二十.[归去来兮辞]
  •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 教学设想 一.诵读的准备指导 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 设计说明 新的<全日制 ...

  • 杭州安缦法云的艺术品布置
  • 杭州安缦法云的艺术品布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7 17:42:21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杭州安缦法云酒店是建筑学中的凤凰,是一所 险些被拖拉机铲平的古建保留性工程.法云古村原是明清遗留的古村落,在2000年初将要被夷成平地,但在最后时刻,前市委书记王国平先生高瞻远瞩,指定将 ...

  • 用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
  • 摘要:文言文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文言文教学俨然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尽管如此,文言文知识点多,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联系现实:品味虚词:结合写作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 ...

  • 中国隐士之文化批评
  • "中国隐士之文化批评"有感 4月13日晚,我有幸在中山报告厅聆听了于教授关于"中国隐士之文化批评"的讲座,于教授通过对不同隐士的深入剖析后指出,独立人格和自我尊严是隐士人格中最富光彩的部分.但她也不否认中国隐士命运多舛且自身存在着消极避世的思想及行为,令我受益 ...

  • 中国的隐士文化
  • 中国隐士文化的 隐士 化文是中国化非常重要的文部一分在,古代,士隐居人,多因是社会的黑为暗乱,如动魏晋之际出现了竹林七贤".""阳浔隐"三,均是为当因官时场黑暗.他的的们个人能得不到才治阶级统认的可,遭排受挤,人个社的价值无法会现实,愤便远离世然,俗隐山归林. ...

  • 探访终南山隐士
  •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最高峰有2600多米,无论山势多么陡峭,都有踩踏坚实的山路可寻,小径.石阶,抑或是悬挂在崖上的木板"天梯"和铁链,都表明常年有人在此行走,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网络图片) 探访终南山隐士 五千多人住茅棚过千年前生活 ...

  •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水田园诗"与"山水田园画" "山水田园诗"在以"诗"名世的中国,属极重要的诗体.然而学界以往对于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原因,并无一个明确具体的结论.在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 ...

  • 庐山隐逸文化旅游传播的思路
  • 对大多数的中国文人来说,隐逸都是一种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美丽.恬静,充满诗情画意.因此数千年来,隐逸都是中国传统文人热衷的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有人从纷乱.烦恼的生活中逃出,走到深山密林之中,寻求庇护和宁静,体验"久在樊笼里,始得返自然"的滋味.他们有的隐于诗,有的隐于画,有的隐于书 ...

  •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隐士文化
  • 中国分代丈学砑蔸 ?Ⅻwge耀 ..嚣嘲赫拯} 浅谈陶渊明诗歌中的隐士文化 .尹志强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隐士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陶渊明诗歌中的隐士丈化主要有以下表现:洁身自好,远离官场:热爱自然,崇尚自由:躬耕南野,与民同乐:空怀理想,寄情桃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