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阅读训练

《杜甫诗三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姓名: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

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

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

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创作追求。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

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

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2012·湖北省荆州市)

《春望》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河南省 】

《春 望》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 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

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

人,这是为什么?

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

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

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参考答案 望岳答案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8.B 9.D 10.D 11.B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春望答案:

【答案】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答案:

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石壕吏答案:

①有吏夜捉人 ②三男邺城戍 ③二男新战死 ④出入无完裙

1、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潼关吏》 2、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3、 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是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对老妇人则用明写。但是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6、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杜甫诗三首》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姓名: 一、赏析《望岳》

1、2009年湖北省襄樊阅读古诗《望岳》,回答问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⑵.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2.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5.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9.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

从山中飞出。

10.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

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

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

休”的创作追求。

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什么特点?(2分)

答: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

(2011·湖北省黄冈市)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

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

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2012·湖北省荆州市)

《春望》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河南省 】

《春 望》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

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1)本诗的写作背景是“______之乱”, 以此为背景,杜甫创作了著名现

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3)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

人,这是为什么?

4、《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

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5、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

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诗三首》参考答案 望岳答案

1、⑴.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⑵.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3.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4.①不尽 ②终要,终当5.⑵.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6.高大巍峨 7.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8.B 9.D 10.D 11.B

(一)诗歌阅读8. (2分)神奇秀丽、高峻挺拔(答出“秀丽”、“高大”的意思即可)

9. (2分)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近即可)

春望答案:

【答案】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15. 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意思相近即可)

【答案】

8.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答对一半得1分)

9.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意近即可)

答案:

4答案:忧围伤时、念家悲己(意思对即可,2分)

5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2分)

6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每问1分,共2分)

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

石壕吏答案:

①有吏夜捉人 ②三男邺城戍 ③二男新战死 ④出入无完裙

1、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新安吏》《潼关吏》 2、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对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3、 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同意。从诗题来看,主要是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对老妇人则用明写。但是用心品味一番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

6、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相关内容

  • 社科文阅读训练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
  • 中国酒文化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显示出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道异彩.在酒文化的"礼"与"情"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的酒杯名称很多, ...

  • 苏教版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2. 繁星(巴金)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

  • 中国月亮阅读训练答案
  • 中国的月亮 阅读答案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但这些神话,已逐渐被冷峻的现代话语替代. 不过月亮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冰冰的.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我们这个民族,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主要的不是靠神话,而是从心灵的深处,从日常生活中,从感觉中 ...

  • [文章应"润物细无声"]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文章应"润物细无声" ①杜甫<春夜喜雨>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绵密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写文章也是如此,文 章贵( ),忌( ).文章应于含蓄中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 ...

  • 2015年高考一轮作文复习教案 积累材料 运用材料
  • 2015年高考一轮作文复习教案 积累材料 运用材料 [学习目标] 1. 纠正作文写作偏见.从某个角度讲,"积累材料"."缺乏写作材料"都是 伪命题,这种偏见为写作制造了巨大的思维和实践障碍: 2. 树立科学的写作思维模式.写作并不缺乏材料,只是缺乏对材料本质和 ...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及答案
  • 期末课外阅读提优训练 (一)(20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日:"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日:"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

  • 照顾妹妹作文
  • 照顾妹妹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可爱的小表妹和有点淘气的表弟来我家玩. 呀!小表妹的变化真大呀!以前的小表妹还不会走路,现在的小表妹都能勉勉强强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的走路了. 小姨出去办事,把小表妹托付给我,我不懂怎样照顾小孩,所以只好去请教妈妈,在妈妈的指点下我托着小表妹的脖子,轻轻地抱起来 ...

  •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14-09-28海博网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 ...

  •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 <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