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婚恋是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 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一、《诗经》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细腻的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的悲惨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按照男女恋爱婚姻追寻和发展的一般过程,《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出以下思想内容。[1]

(一)纯洁、坚贞初恋的自由浪漫。

《诗经》产生是我国原始性地方文化正在自由发展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感情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所以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比较自由、大胆、热烈和浪漫的,我们知道,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们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因此这时候的爱情婚恋诗表现为较多的自由浪漫,许多诗作都写得热烈而率真,体现为大胆浪漫和温文典雅两个方面。

1、在对爱情的追求上热烈、大胆、浪漫。

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

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了一位男青年爱上了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大胆的抒发了对美丽善良的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一见钟情,并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着醒着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至情感最深切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夜夜相思。可姑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求之不得”也止于“辗转反侧”罢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这也许是治疗相思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的想象,他想像着将来和自己心上人过着的幸福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会千方百计讨她高兴让她快乐,“友之”、“乐之”正是男子讨心上人快乐的写照。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因此大教育家孔子曾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郑风.溱洧》写的是郑国青年男女踏青的欢乐盛况,据说春秋时期,三月初三,郑国青年人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活动,他们手持泽兰,以扫除邪恶,祈求吉利,少男少女们当然也会借这个大好的机会互诉衷情。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表现出了姑娘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煦且乐!’”,姑娘禁不住美丽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边的优美风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欢乐嬉戏。“赠之以芍药”最后互赠芍药以表明心曲。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厚、热烈、烂漫。“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读之便觉有一种浪漫、妩媚、因着时代的遥远与风情的古朴,显得格外清新纯净。”[2]

2、温而文雅地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一对恋人约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描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时心爱的人还没有来到,他的心情以至于急躁而搔头徘徊,通过这一个动作,把人物焦急之情写得活灵活现。心爱的人儿来了,以彤管、茅荑相赠,他万分珍爱,舍不得放手。“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礼物并非十分特别,而是这个礼物是心爱之人所赠之故。表现出爱情深厚,情意纯真,心理描写细腻入微。 (二)痛苦难耐的相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人之间,都是想着能够耳鬓厮磨,厮守终生,但人生也有过多的不如意,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戍边、劳役等原因,有情人也可能不能长相守,所以,“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濒洲”的相思是多么的无奈!《诗经》中的一部分婚恋内容,也正体现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劳动妇女思念劳役的夫,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妻子孤守在家,终日操劳。白天忙忙碌碌,倒还好混;到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妻子便会触景生情,伸伸疲惫的腰肢,眺望暮野,崎岖的大路直通向远方„„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鸡羊牛都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能免得了饥渴么?这是劳动妇女的情感,既不同于凝妆登楼的少妇,又不同于痛心疾首的伯妻。那些少妇伯妻是有闲的,她们的夫婿离家

出征,是去“觅封侯”的,是去“为王前驱”的。而在这里,她惦记丈夫,则是“苟无饥渴”?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而且深厚朴实得多多了。[3]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袊,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桃杏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日思夜想,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某种原因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真是望穿秋水!可久不见恋人的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无奈的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语意中有对情人的责怪,但这种责怪也是缘于对心上人过多的思念与牵挂,情感真挚,饱含浓浓的生活底蕴,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那种焦急难耐的等待。

(三)对封建礼教的不屈的反抗。

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相爱的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但封建社会的礼教往往束缚、干预、甚至扼杀自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所以恋爱中的男女往往进行大胆的反抗,以求得婚姻的自由。《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鄘风·柏舟》也表现了同样的遭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恋爱遭到母亲的反对,她呼天唤地,以示抗争。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她们的爱情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

(四)男子薄幸的弃妇悲吟。

经过了一系列的坷坷绊绊,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是却是一张心寒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凭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述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相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两章,写女子被弃后的悔恨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己发出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忠告,它使人们看到,夫权制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五章,写女子在夫家的辛劳,以及被弃无处诉冤的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夫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这样的勤劳,最终还是被遗弃,被弃后,就连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对男妇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第六章,总叙女子被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抱定的决裂态度。这是全诗的终结,故事的尾声。对此,女主人公终于认定,氓这样的人是不能跟他生活下去的。“淇则有岸,隰则有畔”,苦难终究要到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这种刚毅果决的态度,表明了她的觉醒。[4] 二、《诗经》中婚恋诗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所体现有艺术风格是自然、浑厚、不加雕饰的。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美的环境描写。

《诗经》中的环境描写随着其所描绘的场景不同而变化的,有时环境也能体现着其情节的不同。就拿《陈风·东门之杨》来说吧,“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这首诗写了三个场景:一个是杨树的叶子,一个是黄昏,一个是天上的星星,描绘出黄昏时分迷迷茫茫而宁静的氛围,与诗的内容浑然融为一体。黄婚时分,一对情人,在沙沙的杨树林中,望着天上的星星,那种心情、那种景象是何等的美妙!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茂密芦苇,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秋天那种特有景物的描写,更能表现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那种心境,通过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

(二)浓烈的抒情。

中国诗歌, 大都是抒情诗; 而且, 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 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当然,《诗经》中的婚恋诗本身也就是抒情诗。《卫风·氓》女主人公现为情所动,在悲情所困,继而以身相许。在婚姻生活中, 她谨守妇道,日夜操持家务,成就家业。可不曾想,

负心男子“二三其德”,反复无常,凶暴相加,在年老色衰之时,弃之如敝屣不顾。抒情主人公通过叙述有相恋到遭弃的悲剧过程表达不尽的懊悔和深深的怨愤。 《周南·关雎》的中的男主人公眼前出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人物形象极富个性化。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论长短,都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极具有个性化。就拿《卫风·氓》这首诗来说吧,首先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一片痴情的形象。“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因不合礼节女主人公并没有答应心上人的要求,这引起了心上人的不满,但这女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劝心上人不要生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不见到心上不禁忧伤哭泣起来,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位极其温顺、极其多情的女孩子的形象。另外,“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我们描绘出一位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形象。诗的最后“淇则有岸,隰则有畔”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刚决果断的女子形象。

三、《诗经》中婚恋诗比兴修辞方法和优美和谐的韵律。

(一)比兴的的运用。

诗经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兴,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彼此起伏的水鸟和鸣,比喻青年男妇求偶。《溱洧》全诗两章,分别以“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兮”起兴,描写青年恋人群游嬉戏的情景,烘托出美好温馨的气氛。《谷风》的起兴句“习习谷风,以阴其雨”,用风雨交加的自然物象,比喻夫妻关系的破裂和丈夫的暴躁。《桃夭》首章的起兴句“桃之际夭夭,灼灼其华”,以其盛开的鲜艳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渲染了出嫁的热烈气氛。这些诗中的比兴修辞极富典型性。

(二)优美和谐的韵律

(1)叠韵、双声的运用。《诗经》中的语言很有特色,不但词汇丰富,就双声叠韵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作为《诗经》中的婚恋诗,叠韵、双声的运用当然也很是不少:如《关雎》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这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活泼的情状。

(2)四言为主的句式,整齐中显示参差错落之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有四言,有三言,也有五言,但四言为主,显得错落有致。重章复沓的形式,造成回环跌宕的气势。《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四言为主,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中都是四

言为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重章复沓的形式,这几章中间几更换了几个字,但意义却发生了改变,推动的情节的发展。四言为主,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复沓体现了一种富于变化的韵律美。

结论

总之,《诗经》的婚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和和谐的韵律记录了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是诗歌中的珍品,成为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绝唱。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 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待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睢》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迫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一、《诗经》婚恋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内容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动人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细腻的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的悲惨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按照男女恋爱婚姻追寻和发展的一般过程,《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出以下思想内容。[1]

(一)纯洁、坚贞初恋的自由浪漫。

《诗经》产生是我国原始性地方文化正在自由发展的时代,当时的人们感情还没有受到过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所以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比较自由、大胆、热烈和浪漫的,我们知道,文学是源于生活的,是人们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因此这时候的爱情婚恋诗表现为较多的自由浪漫,许多诗作都写得热烈而率真,体现为大胆浪漫和温文典雅两个方面。

1、在对爱情的追求上热烈、大胆、浪漫。

首篇《周南.关雎》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之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

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了一位男青年爱上了河边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大胆的抒发了对美丽善良的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一见钟情,并发展到一往情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着醒着都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至情感最深切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夜夜相思。可姑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终是一厢情愿,“求之不得”。“求之不得”也止于“辗转反侧”罢了,没有更进一步的追求,多情而聪明的男子,采取积极乐观的解脱方法——以想象来享受求而得之的欢乐,这也许是治疗相思病的一种独特的方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那位男子的想象,他想像着将来和自己心上人过着的幸福生活,他幻想,一旦能追求到姑娘,将会千方百计讨她高兴让她快乐,“友之”、“乐之”正是男子讨心上人快乐的写照。以此诗的感情真挚,基调健康。因此大教育家孔子曾赞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郑风.溱洧》写的是郑国青年男女踏青的欢乐盛况,据说春秋时期,三月初三,郑国青年人到溱洧二水的岸边举行祭祀活动,他们手持泽兰,以扫除邪恶,祈求吉利,少男少女们当然也会借这个大好的机会互诉衷情。诗中的青年男女生动有趣的对话表现出了姑娘热情、开朗、大方的性格。“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煦且乐!’”,姑娘禁不住美丽春日的诱惑,主动邀请意中人去观赏河边的优美风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多情的青年男女尽情欢乐嬉戏。“赠之以芍药”最后互赠芍药以表明心曲。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厚、热烈、烂漫。“整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读之便觉有一种浪漫、妩媚、因着时代的遥远与风情的古朴,显得格外清新纯净。”[2]

2、温而文雅地表现细腻真挚的情感。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以情人幽会时的小小场面抒写了男女青年相互爱恋的纯真情感。“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一对恋人约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跃然纸上,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描写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的到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时心爱的人还没有来到,他的心情以至于急躁而搔头徘徊,通过这一个动作,把人物焦急之情写得活灵活现。心爱的人儿来了,以彤管、茅荑相赠,他万分珍爱,舍不得放手。“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礼物并非十分特别,而是这个礼物是心爱之人所赠之故。表现出爱情深厚,情意纯真,心理描写细腻入微。 (二)痛苦难耐的相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情人之间,都是想着能够耳鬓厮磨,厮守终生,但人生也有过多的不如意,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戍边、劳役等原因,有情人也可能不能长相守,所以,“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濒洲”的相思是多么的无奈!《诗经》中的一部分婚恋内容,也正体现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劳动妇女思念劳役的夫,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妻子孤守在家,终日操劳。白天忙忙碌碌,倒还好混;到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妻子便会触景生情,伸伸疲惫的腰肢,眺望暮野,崎岖的大路直通向远方„„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鸡羊牛都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能免得了饥渴么?这是劳动妇女的情感,既不同于凝妆登楼的少妇,又不同于痛心疾首的伯妻。那些少妇伯妻是有闲的,她们的夫婿离家

出征,是去“觅封侯”的,是去“为王前驱”的。而在这里,她惦记丈夫,则是“苟无饥渴”?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而且深厚朴实得多多了。[3]

《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袊,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桃杏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日思夜想,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某种原因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真是望穿秋水!可久不见恋人的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无奈的惆怅与幽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语意中有对情人的责怪,但这种责怪也是缘于对心上人过多的思念与牵挂,情感真挚,饱含浓浓的生活底蕴,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那种焦急难耐的等待。

(三)对封建礼教的不屈的反抗。

追求恋爱婚姻自由是相爱的人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但封建社会的礼教往往束缚、干预、甚至扼杀自由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所以恋爱中的男女往往进行大胆的反抗,以求得婚姻的自由。《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祀。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姑娘要求情人不要再来她家相会,她怕的是“父母之言”、“诸兄之言”和“人之多言”,在旧礼教的压抑下,姑娘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欲拒而又心不忍,心里实在是爱他的,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内心复杂的矛盾和痛苦。

《鄘风·柏舟》也表现了同样的遭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恋爱遭到母亲的反对,她呼天唤地,以示抗争。这类诗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她们的爱情障碍,不是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外来的社会压力。

(四)男子薄幸的弃妇悲吟。

经过了一系列的坷坷绊绊,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是却是一张心寒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凭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述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相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两章,写女子被弃后的悔恨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己发出的血泪教训,发出的对同命运的妇女的忠告,它使人们看到,夫权制是产生婚姻悲剧的根源。五章,写女子在夫家的辛劳,以及被弃无处诉冤的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子在夫家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这样的勤劳,最终还是被遗弃,被弃后,就连兄弟都不同情。只有“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对男妇不平等的现象进行了血泪控诉。第六章,总叙女子被弃后的复杂心情,和最后抱定的决裂态度。这是全诗的终结,故事的尾声。对此,女主人公终于认定,氓这样的人是不能跟他生活下去的。“淇则有岸,隰则有畔”,苦难终究要到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这种刚毅果决的态度,表明了她的觉醒。[4] 二、《诗经》中婚恋诗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所体现有艺术风格是自然、浑厚、不加雕饰的。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美的环境描写。

《诗经》中的环境描写随着其所描绘的场景不同而变化的,有时环境也能体现着其情节的不同。就拿《陈风·东门之杨》来说吧,“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这首诗写了三个场景:一个是杨树的叶子,一个是黄昏,一个是天上的星星,描绘出黄昏时分迷迷茫茫而宁静的氛围,与诗的内容浑然融为一体。黄婚时分,一对情人,在沙沙的杨树林中,望着天上的星星,那种心情、那种景象是何等的美妙!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茂密芦苇,晶莹透亮的露珠已凝结成白茫茫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秋天那种特有景物的描写,更能表现出男子追求不到女子那种心境,通过意境深远的环境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相思和追怀之情。

(二)浓烈的抒情。

中国诗歌, 大都是抒情诗; 而且, 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 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当然,《诗经》中的婚恋诗本身也就是抒情诗。《卫风·氓》女主人公现为情所动,在悲情所困,继而以身相许。在婚姻生活中, 她谨守妇道,日夜操持家务,成就家业。可不曾想,

负心男子“二三其德”,反复无常,凶暴相加,在年老色衰之时,弃之如敝屣不顾。抒情主人公通过叙述有相恋到遭弃的悲剧过程表达不尽的懊悔和深深的怨愤。 《周南·关雎》的中的男主人公眼前出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人物形象极富个性化。

《诗经》中的爱情诗不论长短,都有一定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描绘上都极具有个性化。就拿《卫风·氓》这首诗来说吧,首先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一片痴情的形象。“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因不合礼节女主人公并没有答应心上人的要求,这引起了心上人的不满,但这女子“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劝心上人不要生气,“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不见到心上不禁忧伤哭泣起来,这为我们描绘出一位极其温顺、极其多情的女孩子的形象。另外,“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我们描绘出一位一个吃苦耐劳的妇女形象。诗的最后“淇则有岸,隰则有畔”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刚决果断的女子形象。

三、《诗经》中婚恋诗比兴修辞方法和优美和谐的韵律。

(一)比兴的的运用。

诗经中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兴,作为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彼此起伏的水鸟和鸣,比喻青年男妇求偶。《溱洧》全诗两章,分别以“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兮”起兴,描写青年恋人群游嬉戏的情景,烘托出美好温馨的气氛。《谷风》的起兴句“习习谷风,以阴其雨”,用风雨交加的自然物象,比喻夫妻关系的破裂和丈夫的暴躁。《桃夭》首章的起兴句“桃之际夭夭,灼灼其华”,以其盛开的鲜艳桃花象征美丽的新娘,同时也渲染了出嫁的热烈气氛。这些诗中的比兴修辞极富典型性。

(二)优美和谐的韵律

(1)叠韵、双声的运用。《诗经》中的语言很有特色,不但词汇丰富,就双声叠韵的运用也十分普遍,作为《诗经》中的婚恋诗,叠韵、双声的运用当然也很是不少:如《关雎》中的“窈窕”、“参差”、“辗转”等,这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活泼的情状。

(2)四言为主的句式,整齐中显示参差错落之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有四言,有三言,也有五言,但四言为主,显得错落有致。重章复沓的形式,造成回环跌宕的气势。《诗经》中的诗歌大都四言为主,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婚恋诗也不例外,《周南·关雎》中都是四

言为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 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重章复沓的形式,这几章中间几更换了几个字,但意义却发生了改变,推动的情节的发展。四言为主,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复沓体现了一种富于变化的韵律美。

结论

总之,《诗经》的婚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自然浑厚的艺术风格和和谐的韵律记录了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婚姻生活,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是诗歌中的珍品,成为劳动人民世代相传的绝唱。


相关内容

  •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 上教考资源网 助您教考无忧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了解每首诗的内容.中心.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学习掌握一些古词语的音.形.义及其用法. 4.背诵<氓>.熟读<采薇>. 5.能够用现代汉语以诗的形式翻 ...

  •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特点
  •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60一01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 ...

  • [诗经]比兴手法的文化意义
  • <诗经>比兴手法的文化意义 张莹 (陕西西安培华学院文法学院 710125) 摘要:用文化的视角量新审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时.发现它首先是凝结了丰富文化蕴涵的隐语,这种隐语在参与.促进主题表 达的同时,才上升成为诗歌艺术的比兴. 浓厚的负载意味. 三.隐语意象的"偶然性 ...

  • _诗经_国风_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 2009年第7期(总第67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 7 2009General No 67 文化论坛 诗经 国风 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姚明亮 (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 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以质朴深厚的抒 ...

  • [诗经]中的婚恋诗
  • <诗经>中的婚恋诗 山东 周君龙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婚恋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诗经>的<国风>中有很多描写婚恋的诗歌,以它们独特的手法突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采的生活,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在<诗经>时代 ...

  • 文学常识[诗经]教案
  • 文学常识 <诗经> 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 2.欣赏<诗经>中的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诗经>的基础知识: 2. 学习<诗经>的内容: 3. 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 ...

  •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水意象 [摘要]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大量的爱情婚姻诗,在这些诗歌中水意象大量存在.<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中与水有关的诗歌就有二十多篇.在这些诗歌中出现的水都是与女性.爱情.婚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从水意象在婚恋诗中所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
  • <诗经·卫风·氓>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经>基本常识,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现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主人公复杂的心情和人物性格,了解叙事诗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诗歌比兴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学习"赋比兴&q ...

  • 必修二诗经两首导学案
  • <诗经>两首导学案 编制人:吴易荣 检阅:黄强 审核领导:唐华 学习目的 1.了解有关<诗经>的常识. 2.把握全文的情节和主题. 3.掌握比兴对比的手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