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

《黄鹤楼送别》是一文诗兼美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但它却不同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一种深情体贴的送别。从李白、孟浩然两人关系来看,虽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李白表达自己的敬仰与向往,是一种富有诗意的送别,基于这一点,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本文文章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使得诗与文浑然一体,旨在使学生通过课文更易于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情感。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试图沿着情感的纬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悟两位大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题眼“送别”设问,理解“饯行”,初步感知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通过“找、划、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两位大诗人的深情。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伫立”、“凝视”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这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它既不同于单纯的古诗教学,又不同于普通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在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可我在教学中比较重文,对文诗结合处理得还不够细腻。尽管我认为,只要理解了“文”,对诗的理解会水到渠成,但必要的“文”“诗”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步落实的。


相关内容

  • 调动情感 . 抓好朗读--让语文教学的亮点亮起来
  • 课堂实录专帖: 调动情感 . 抓好朗读--让语文教学的亮点亮起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景. 学习目标: 1.学会诗中的" ...

  • 关注当下语文教学热点
  • 热点一:文化语文与语文教育回归 语文课程的取向和性质问题由来已久,从文道之争.思想性与工具性之争,到人文性与工具性之争,至今难以形成共识--它似乎成了一个辩而无解的问题.王世堪在<人文性.工具性及其他>(<课程·教材·教法>,6)一文中,试图以丰富"人文性" ...

  • 7单元珍惜
  • 第七单元 珍惜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编排了<可爱的中国><古诗两首><城市的标识><吾腰千钱><爷爷的毡靴>五篇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事物:平静的生活,亲密的友情,甚至 ...

  • 诗情别意余韵无穷11
  • 诗情别意 余韵无穷 --听<芙蓉楼送辛渐>有感 今天听了我校老师做的一节公开课<芙蓉楼送辛渐>颇有感触.选择古诗教学是老师的大胆尝试,也是在公开课上的一次创新.在课堂上听到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朗读就知道他们已经跟着芦老师一起走进了古诗.由此也能看出芦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课堂的应 ...

  •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
  • <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西安滨河荣华实验小学 袁 莎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 诗>.<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 理解六首古诗,了解诗 ...

  • 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 ...

  •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 6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并背诵. 2. 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重难点分析: 本课是两首诗,有些字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适时点拨. 对三年级的学生 ...

  • 咏华山评课稿
  • 篇一:咏华山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4.你们知道这首诗 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1 图)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 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 ...

  • 自己的教案10
  •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进行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