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镜子

  教师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教学环境更为复杂,独生子女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加,网络的普及,网吧的泛滥等等的影响,再加上大部分学校都有寄宿的情况。这就给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和压力。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的角色从领导者、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服务者、管理者、领导者。然而在这种变化中,有一点没有变,即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心灵的镜子”。那么如何让师德魅力升华为心灵的镜子呢?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不论在哪个时代,哪种教育形式,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不仅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甚至“学其行”。在学校里,教师的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心灵的镜子,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都在教育和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终身的发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起前进的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演说要好,还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师德的核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情通,才能理达。当一个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要爱护学生,把爱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时,他的教育手法就充满激情,富有美感和艺术性。爱将融化惩罚的冰冷和生硬,甚至被宽容所取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认为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他说,爱是一种巨大力量,教育是从爱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学生乐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方流动的。热爱学生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一方面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不断进取;另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师的由衷尊重和爱戴。更重要的是学生才能和教师亲近,感觉到和老师之间有一种朋友的感觉,亲之信之,建立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教师感到了教学的乐趣,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可以有效达到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目的。

  热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一切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要了解涉及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和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徐特立老先生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在这样大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等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异常的复杂和尖锐。另外,当今独生子趋向越来越严重,这些孩子在家庭养尊处优,对家庭的依赖性强,自我意识强,自制、自律、自控等能力都很差,而且心理比较脆弱;留守儿童人数明显增加,这些孩子缺乏很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爱和母爱,自由散漫,很任性,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纪律的约束;单亲孤儿也较多,他们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波动大,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感强;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的信息快、多、新,追求社会时尚,个性张扬,崇拜明星。总之,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幼稚、单纯、无知的孩童了,而是思想极其复杂,情绪多变,激情昂扬,适应能力极强的活生生的实体。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调整自我,正确面对现实,通过家访、谈心、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心理动态、行为表现,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充分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灵魂

  热爱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爱护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相信学生通过教育可以进步和转变。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爱,以诚信相待,热情帮助,用精神甘露去洗涤精神污垢,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尊重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善意肯定的态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思想,做学生的同事、朋友,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和学生平等相处。关心帮助学生时要做到耐心细致,时时处处考虑到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陶行知曾告诫说:“你的惩罚中有瓦特,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牛顿,你的讽刺中要有爱因斯坦。”

  三、要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宠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把热爱、尊重与严格教育结合统一起来。马卡连柯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敬一个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但不必是凶,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教育学生的“严”应当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遵从教育规律。该表扬的宜实事求是,该批评的应恰如其分;同时还要严而有恒。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到底。提出的要求方向正确,分寸适度,不能虎头蛇尾,朝令夕改。教师的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加里宁曾说:“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教师施予学生父母般的爱心,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便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它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连城镇初级中学)

  教师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传播者,更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特别是进入21世纪,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教学环境更为复杂,独生子女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加,网络的普及,网吧的泛滥等等的影响,再加上大部分学校都有寄宿的情况。这就给我们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和压力。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教师的角色从领导者、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服务者、管理者、领导者。然而在这种变化中,有一点没有变,即教师是“道德的化身,人格的楷模,心灵的镜子”。那么如何让师德魅力升华为心灵的镜子呢?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

  不论在哪个时代,哪种教育形式,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不仅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甚至“学其行”。在学校里,教师的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心灵的镜子,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都在教育和感化学生,影响学生的终身的发展。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起前进的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其效果往往比教师长篇演说要好,还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师德的核心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情通,才能理达。当一个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要爱护学生,把爱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时,他的教育手法就充满激情,富有美感和艺术性。爱将融化惩罚的冰冷和生硬,甚至被宽容所取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认为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而不是武力。他说,爱是一种巨大力量,教育是从爱而产生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学生乐于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教育工作中,师生之间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方流动的。热爱学生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一方面会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信心,不断进取;另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师的由衷尊重和爱戴。更重要的是学生才能和教师亲近,感觉到和老师之间有一种朋友的感觉,亲之信之,建立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教师感到了教学的乐趣,学生能够愉快的学习,可以有效达到寓教于乐和事半功倍的目的。

  热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一切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体教师要了解涉及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即了解他们的思维、情感、天资、能力、兴趣、倾向和爱好,这是我们的职责。”

  徐特立老先生说:“教师要了解情况,了解学生个人的情况。”在这样大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等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得异常的复杂和尖锐。另外,当今独生子趋向越来越严重,这些孩子在家庭养尊处优,对家庭的依赖性强,自我意识强,自制、自律、自控等能力都很差,而且心理比较脆弱;留守儿童人数明显增加,这些孩子缺乏很好的家庭教育,缺少父爱和母爱,自由散漫,很任性,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纪律的约束;单亲孤儿也较多,他们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思想波动大,性格内向孤僻,自卑感强;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的信息快、多、新,追求社会时尚,个性张扬,崇拜明星。总之,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幼稚、单纯、无知的孩童了,而是思想极其复杂,情绪多变,激情昂扬,适应能力极强的活生生的实体。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调整自我,正确面对现实,通过家访、谈心、座谈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心理动态、行为表现,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充分尊重学生是热爱学生的灵魂

  热爱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相信学生的自觉性,爱护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相信学生通过教育可以进步和转变。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不守纪律犯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的爱,以诚信相待,热情帮助,用精神甘露去洗涤精神污垢,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心灵的创伤。尊重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善意肯定的态度。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思想,做学生的同事、朋友,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参加班级活动,和学生平等相处。关心帮助学生时要做到耐心细致,时时处处考虑到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陶行知曾告诫说:“你的惩罚中有瓦特,你的轻视里有爱迪生、牛顿,你的讽刺中要有爱因斯坦。”

  三、要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宠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把热爱、尊重与严格教育结合统一起来。马卡连柯说:“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的尊敬一个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但不必是凶,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教育学生的“严”应当从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出发,遵从教育规律。该表扬的宜实事求是,该批评的应恰如其分;同时还要严而有恒。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到底。提出的要求方向正确,分寸适度,不能虎头蛇尾,朝令夕改。教师的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加里宁曾说:“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前,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教师施予学生父母般的爱心,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便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它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作者单位:甘肃省连城镇初级中学)


相关内容

  • 照镜子的启示--脑洞全开(下)
  • 小飞虫 本文节选自小飞虫录音293号 问:又觉醒又没觉醒,有这个可能吗?小飞虫:不可能.你必然是觉醒的,否则你无法自己在梦中梦出一本<奇迹课程>.当心灵从第一个角色醒时,其他角色也被唤醒.当你觉醒后,觉醒之前好像你是被唤醒的对象,觉醒以后你就是唤醒镜中其他人的那个对象,这就是时间空间给我 ...

  • 林清玄--窗户和镜子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 林 ...

  • 写日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 俗话说,"骏马不等鞭","响鼓不重锤".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不应该总依赖外力的督促,应该自己对自己"加鞭"和"敲打".我认为记日记就是对自己"加鞭"和"敲打"的好方法. 列夫・托尔斯 ...

  • 窗子与镜子
  • 骤雨初歇,卷了芭蕉,绿了柳芽. 我轻轻推开窗.好一阵香气扑鼻.乘兴走向那残存的田间小路. 踩上湿湿的泥土,瞬间就有了踏实之感.油菜早已收获,农田里剩下一排排整齐的枯根,远远看去像是发白了的尸体.小路不长,可我走的极慢.看着土地上留下印迹的水坑,轻轻浅浅的,盛着自然之水.我在水里.就像镜子一样清晰呈现 ...

  • 作文素材--立意3
  • (一)事件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我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 ...

  • 镜子里照照自己的模样
  • 每夜宽衣解带.熄灯就寝之前,我几乎无一例外地对着镜子,注视着真实得无污的自己.经年之后,一直将这个习惯延续下来,我心中便闪烁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思绪.这到底是什么呢? 人,常常不能解释自己. 直到有一天,对着镜子注视自己时,忽然发现往日的容颜竟有细细的皱纹爬上额头,便极惊愕.可以说,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 ...

  • 心与心的交流 情与情的连接
  • 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连接 我是一名教师,是一名光荣的幼教从事者!很多人说:"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确实,每天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们快乐地生活.游戏,使我更加充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并不容易,他必须得具备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较全面的专业技能,而&qu ...

  • 学科能力竞赛作文指导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来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来,只是为 ...

  • 央视纪录片[镜子]给家庭教育当头一棒,强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看!
  • 妈妈队长 最近妈队的朋友圈被<镜子>刷屏了:三个家庭,给了家长不同的警示. 看完它,很多家长都说,原来是我们自己逼孩子变坏的!孩子还小的家长,建议你们尽早看看. 文 | 小蝌蚪找妈妈 (ID:CN-KIDS) 最近,你有没有看到这样一条新闻-- 最近,你有没有收到学校这样的通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