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_杨铭

2008年4月西藏研究No12

                                     

第2期TibetanStudies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杨 铭

([关键词;[摘]9,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

地,、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8)02-005-10

  7世纪中叶以后,其中心位于今拉萨的吐蕃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展,相继征服了驻牧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一带的吐谷浑、党项、白兰等部族,占据了今青海省境内黄河以南、青海湖以西等地区。与此同时,吐蕃又进军西域,联合西突厥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并开始进出今南疆鄯善、于阗地区,遂与来自中亚的粟特移民有了接触。

(今中粟特人在隋唐时主要居住于“康”

外交、军事权基本上不受制于大食。

粟特人的东来,可追溯到公元初,当时主要是一些商人。隋末唐初,粟特人开始成批移居我国新疆及河西走廊等地。唐贞观年间,康国首领康艳典率众来居鄯善旧城,改名典合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朝改典合城为石城镇,划归沙州(治今敦煌)管辖。

8世纪初,吐蕃占领鄯善,这一地区的粟特移

民开始受到吐蕃的统治。

[1]

亚撒马尔罕)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唐永徽年间(650~655年),高宗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府、大宛都督府,8世纪上半叶,为大食(阿拉伯)所征服。但大食对中亚诸国的统治,仅征其贡赋而保留地方王的权力。因此,特别是被征服初期,康国还保有半独立的地位,其

[收稿日期]2007-09-11

一、吐蕃与西域粟特人的关系

吐蕃进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龙朔初年(约

661年),其时,归属唐朝的西突厥弥射、步真

可汗相继死去,西突厥“十姓无主,附于吐蕃”,吐蕃势力乘机进入西域。麟德二年

(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

[2]

(项目批准号:06BZS009)[基金项目]本文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铭(1952-),重庆江津人,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物研究。

5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6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8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9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总之,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信仰佛教,向寺院舍施财物及修窟造寺,担任佛教教团中的各级僧官,影响较大,因为这方面已有专文论及,故不赘举。

[29]

点“拂艹即粟特人对罗马帝国的称谓,唐代林”此称谓指拜占庭(东罗马),其终点薄骨律则是鲜卑人对宁夏灵武的称谓,唐代为朔方节度使府,其间的吐蕃、吐谷浑等在青海地区。

[33]

三、吐蕃与粟特人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吐蕃与粟特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政治生活方面,方面。譬如,或稍后,,也传到了吐蕃:、突厥人传来了摩尼教,通过波斯人传来了景教,通过大食传来了伊斯兰教。这些外来的诸种宗教给予吐蕃很大的影响,以致在吐蕃时期及其以后的民间文学中,可以看出某些特点。据《智者喜宴》载,松赞干布时期,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其中,“胡部”即指粟特,这方面因有较详细的论述,故不赘引。

[32]

[31]

[30]

,,无论是在鄯善、敦煌,乃远至中亚的康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吐蕃均有从“粟特商路”获得来自中亚的粟特商品或贡品的可能性。

l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占研究所

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宗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犊、皮革制品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损的小件器物。其中一部分器物较特别,具有浓厚的中亚粟特银器的风格,主要有:镀金银质鹿形饰片1件;镀金银质搏饰片1件;银带饰共26件;银钉托1件;花形镀金银饰2件;残损木器上的镀金银饰:纵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共

18件;横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残

唐代,粟特人在葱岭以东的蒲昌海(罗布泊)、播仙镇(且末)、西州(吐鲁番)、伊州

(哈密)、沙州(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

片;梯形四方连续式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方形立凤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不规则形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饰片1件;宝花形环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器物的特点为:

其一,都兰的金银器无论鹿形饰片、搏饰片、带饰、忍冬花形饰片及残损木祭器上的镀金银饰片等,均系整片银片制成,普遍使用捶操技法作为金属成型的主要手段。器物表面为全部或局部镀金,绝大部分器物以镂空形式表现纹饰的浮雕效果。

[34]

掖)、凉州(武威)等地均有分布。粟特人的这些居住地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与丝绸之路“青海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末、敦煌与柴达木古道直接相通,武威、张掖经扁都口与青海相连。吐鲁番出土的一件粟特语文书记录了9~10世纪粟特人在欧亚大陆的经商路线,这条商路自西而东为:拂艹占国、波林、斯、安国、吐火罗、石国、粟特、拔汗那、去曷盘陀、亻去沙、于阗、龟兹、焉耆、喀喇沙尔、高昌、萨毗、吐蕃、吐谷浑、弭药和薄骨律。它的起

10

以上都兰出土的镀金银器所具有的粟特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其二,捶操和阴线浅刻并用在都兰也较为常见。鹿形饰片、搏饰片及祭器饰片中的凤凰身部和缘饰、捶碟纹样均具有较为平整的特点。

其三,底部饰以鱼子纹的器物见于都兰所出搏饰片。而在残木祭器饰片的缘饰上均加以斜向的条纹。凤的翼部,其四,,,并将其组合成纵列、横列、四方连续、独列等多种环状桃形图案包铁立凤和立凤饰片上亦饰有阴线浅刻的忍冬花图案。包铁玄凤身上的羽饰与粟特的有翼骆驼极相似。

[35]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相似性,发掘者将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银器归属于粟特系统,证明唐代吐蕃王室或贵族使用了大量粟特系统的工艺品,尤其是粟特金银器。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文化方面也,作为赠,有金城、金瓮、金颇罗、金胡瓶、金盘、金碗、金鸭盘盏、金银山陵、银犀、银牛、银羊、银鹿等十几种类型,皆形制奇异,而且数量相当大。尤其是736年,吐蕃一次就赠金银器玩数百件,令人叹为观止。故有学者认为从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粟特金银器可以推知,吐蕃向唐朝赠送的金银器中,必有相当一部分是粟特人制作的器物。

[37][36]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银器同中亚粟特人所使用的金属器纹样非常近似,总体风格一致。再从年代上看,通过与中亚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前半叶的粟特器物相比较,都兰金银器类也与之大体相当。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从有关的文书上也能见到来自粟特或西域的工艺品出现在寺院的施入品中,具体物品和出处如下:

[38]

敦煌汉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施入寺院简表

物品

阿难裙番锦缘

金八薄金一钱银环子四银一两三钱十量金花银瓶子八量银胡禄带银火铁一银一钱半银靴带一量银盘子三枚拾两银瓶金花银盘柒两银瓶

金花陆两盏银盏拂临样

胡锁

所属寺院龙兴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

?某寺某寺某寺龙兴寺某寺

时代/年代吐蕃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吐蕃/828吐蕃/828吐蕃/828吐蕃吐蕃

原产地波斯、粟特西域西域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拂艹林

粟特

施入者

出处P.3432P.2576P.2576P.2576P.2576P.P.P.P.P.P.P.P.P.P.P.[***********][***********]34322706

11

康秀华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同样,从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中也能见到具有粟特特征的“银钱”在民间流通。据粗略的统计,这方面的文书出自敦煌

的有5件、新疆麻扎塔克的3件、新疆米兰吐蕃遗址的5件,详情见下表。

敦煌、文书名称

《银钱七两银钱七两金盘数量不详金银数量不详银钱四十两银钱半两银钱一两银钱六两银钱二十七两银钱六两银钱八两银钱六两

[牛价买妻价礼品之一宗教用品宗教用品私产抵押物不详马匹价格牛价佣金佣金抵押

文书编号V.P.1435V.P.1282P.T.1120P.T.1047P.T.1289Or.8212/1845Or.8212/1426Or.15000/120Or.15000/405Or.15000/483Or.15000/365Or.15000/530Or.15000/497

《《敦煌

》敦煌《苯教殡葬礼仪故事》敦煌《东库私产清单》麻扎塔克《狗年借契残卷》麻扎塔克《勒赞致春根大人书残卷》麻扎塔克

《卖马契残卷》米兰《文书残卷》米兰《雇马契》米兰

《亥年论答蔡复小罗布军帐大尚论书米兰

《仲恐致则刚蔡书》

米兰

[参考文献]

[1][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考略[A].木夏博士还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3.

[8](宋)王溥.唐会要・安西都护府[M].[9](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卷64、65.[10]Bacot.J,Thomas.F.W,etToussaint.G.CH.

DocumentsdeTouen-Houangrelatifsàl’his2toireduTibet,Paris,LibrairieOrientalistePaulGeuthner12,RueVavin,VIe1940-1946,pp.17、38;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107.

[11]Uray.G.TheoldTibetansourcesoftheHistory

ofCentralAsiaupto751A.D.:Asurvey.inJ.HARMATTA(ed.),ProlegomenatotheSourcesontheHisroryofpre-IslamicCentralAsia,Bu2dapest,1979,p.14.

[12]杨铭.古藏文文书sogpo一词再探[J].西藏研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2;寿昌县地境[A].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1957:441.[2](宋)王溥.唐会要・西突厥[M].

[3](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外臣部[M].[4][日本]松田寿南.弓月考[J].东洋学报,18

(4);[日本]松田寿南.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

究[M].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7:387.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M].北京:中

华书局,1958:191.

[6]王小甫.“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唐、吐蕃、

大食政治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4、256.

[7][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略考[A],木夏博士还12

究,1988,(1):101.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1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M];张广

[24]Thomas,F.W.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2

mentsconcerningChineseTurkestan,partII:Documents,London,1951;A.SpanienetYo2shireImaeda,ChoixdedocumentsTibétainsconservésàlaBibliothonalecomplétéparIOfficeetdu,pp.636~638.[I,Tsuguhito.TSHAN:

Subordinate

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1986,(2):72~74.

[14][16]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M].北京:文

物出版社,1986:28、61.

[15]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ning

ChineseTurkestan,2,London,1951:344.[17]Uray.G.TibetsConnectim

andm8-10ErnstINHelmutTAVSCHER(eds.),ContributionsonTibetanLanguage,HistoryandCulture,Wien:Arbeitskreisfürti2betischeundbuddhistischeStudien,Universit tWien,1983,P.406.

[18][日本]池田温.8世纪中叶におる纪中叶敦煌

AdministrativeUnitsoftheThousand-districtsintheTibetanEmpire,TibetanStudiesProceed2ingsofthe6thSeminaroftheInternationalAs2sociationforTibetanStudiesFAGERNES1992,volume2,editedbyperKVAERNE,Oslo,1994,pp.848~862;[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

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M].北京:北京图书馆文献出版社,1986

の 人聚落[J]. - ⁄ 文化研究,1965,(1):53~89;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与莫高窟[A].敦煌研究文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84~85.

[19][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

~1990;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托马斯.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M].刘忠、杨铭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

の成立とmkhartsan军团の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1,(4):13~47.

[20]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A].[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

米净辩牒[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02~506.

[27]S.542:吐蕃戍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539~542.[21]罗福苌.沙州文录补[M].上虞罗氏铅印本,

1924.

[22][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

役簿[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23~534.[28]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J].世

界宗教研究,1982,(1):74、84.

[29]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J].中国藏学,1996,(4):46~48.

[30][32][法国]石泰安.西藏的文明[M].耿日升

の成立とmkhartsan军团の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1,(4):13~47;杨铭.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的研究[A].马长寿纪念文集[C].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71~372.

[23]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北

译.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1985:52~53.[31]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

版社,1986:119.

[33]Henning.W.B.SogdianHost,Sogdica,Lon2

13

京:文物出版社,1986:64~6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don,1940.pp.8~11;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

fromCentralAsia,Tokyo,,1995;OldTibetanManuscriptsfromEastTurkestaninTheSteinCollectionoftheBritishLibrary,TheCentreforEastAsianCulturalStudiesforUnesco,TheToyoBunko-TheBibrary.pp.4、5、61、203,、599;Thomas..W.andDocumentsChineseTukestan,partI:LiteraryTexts,partII:Documents,London,1951,pp.143、146、273;MacdonaldSpanien.A.etYoshiroImaeda.ChoixdedocumentsTibétainsconservésàlaBibliothéqueNationalecomplétéparquequesManuscritsdel’IndiaOfficeetduBritishMuseum,TomeII,Paris,1979,pp.338、598.

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A].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71.

[34][35][37]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

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31~37、41、31~37.

[36](后晋)刘日旬等.旧唐书]书・(・宋)唐会要・吐蕃[M].[38]荣新江.———九、十世纪

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A].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49~251.

[39]TAKEUCHI,Tsuguhito.OldTibetanContracts

RelationshipsbetweenTuboandSuteinTangDynasty

YANGMing

(TheMuseumofSouth-westNationalityUniversity,Chengdu,Sichuocn610041,China)

Keywords:Tubo;Sute;relationship

Abstract:Frommid7centurytomid9century,TuboinvadedintothewesterndistrictandtheHexiAisleinChi2na,fightingwithforcesofTangDynastyfortheFourTownsinAnxiarea,andDunhuangandsoon.Atthattimethey’dgotsoclosetoucheswithpeoplefromSute,inNanjiang、HexiandevenmidAsiainwhichthey’dtakenfre2quentactivities,thatevenimmigrantsfromSuteinShanshanandDunhuangdistrictsbecameTubo’sinhabitants.What’smore,peopleinTuboandSutehadvariouscommunicationsinculturesforsubstanceandspritwhichtookpositiveinfluencesontheprogressonmutualsocialeconomy.

th

th

[责任编辑:刘红娟]

14

2008年4月西藏研究No12

                                     

第2期TibetanStudies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杨 铭

([关键词;[摘]9,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

地,、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K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8)02-005-10

  7世纪中叶以后,其中心位于今拉萨的吐蕃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展,相继征服了驻牧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一带的吐谷浑、党项、白兰等部族,占据了今青海省境内黄河以南、青海湖以西等地区。与此同时,吐蕃又进军西域,联合西突厥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并开始进出今南疆鄯善、于阗地区,遂与来自中亚的粟特移民有了接触。

(今中粟特人在隋唐时主要居住于“康”

外交、军事权基本上不受制于大食。

粟特人的东来,可追溯到公元初,当时主要是一些商人。隋末唐初,粟特人开始成批移居我国新疆及河西走廊等地。唐贞观年间,康国首领康艳典率众来居鄯善旧城,改名典合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朝改典合城为石城镇,划归沙州(治今敦煌)管辖。

8世纪初,吐蕃占领鄯善,这一地区的粟特移

民开始受到吐蕃的统治。

[1]

亚撒马尔罕)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唐永徽年间(650~655年),高宗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府、大宛都督府,8世纪上半叶,为大食(阿拉伯)所征服。但大食对中亚诸国的统治,仅征其贡赋而保留地方王的权力。因此,特别是被征服初期,康国还保有半独立的地位,其

[收稿日期]2007-09-11

一、吐蕃与西域粟特人的关系

吐蕃进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龙朔初年(约

661年),其时,归属唐朝的西突厥弥射、步真

可汗相继死去,西突厥“十姓无主,附于吐蕃”,吐蕃势力乘机进入西域。麟德二年

(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

[2]

(项目批准号:06BZS009)[基金项目]本文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铭(1952-),重庆江津人,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物研究。

5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6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8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9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总之,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信仰佛教,向寺院舍施财物及修窟造寺,担任佛教教团中的各级僧官,影响较大,因为这方面已有专文论及,故不赘举。

[29]

点“拂艹即粟特人对罗马帝国的称谓,唐代林”此称谓指拜占庭(东罗马),其终点薄骨律则是鲜卑人对宁夏灵武的称谓,唐代为朔方节度使府,其间的吐蕃、吐谷浑等在青海地区。

[33]

三、吐蕃与粟特人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吐蕃与粟特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政治生活方面,方面。譬如,或稍后,,也传到了吐蕃:、突厥人传来了摩尼教,通过波斯人传来了景教,通过大食传来了伊斯兰教。这些外来的诸种宗教给予吐蕃很大的影响,以致在吐蕃时期及其以后的民间文学中,可以看出某些特点。据《智者喜宴》载,松赞干布时期,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业之楷模。”其中,“胡部”即指粟特,这方面因有较详细的论述,故不赘引。

[32]

[31]

[30]

,,无论是在鄯善、敦煌,乃远至中亚的康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吐蕃均有从“粟特商路”获得来自中亚的粟特商品或贡品的可能性。

l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占研究所

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宗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犊、皮革制品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损的小件器物。其中一部分器物较特别,具有浓厚的中亚粟特银器的风格,主要有:镀金银质鹿形饰片1件;镀金银质搏饰片1件;银带饰共26件;银钉托1件;花形镀金银饰2件;残损木器上的镀金银饰:纵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共

18件;横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残

唐代,粟特人在葱岭以东的蒲昌海(罗布泊)、播仙镇(且末)、西州(吐鲁番)、伊州

(哈密)、沙州(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

片;梯形四方连续式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方形立凤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不规则形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饰片1件;宝花形环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器物的特点为:

其一,都兰的金银器无论鹿形饰片、搏饰片、带饰、忍冬花形饰片及残损木祭器上的镀金银饰片等,均系整片银片制成,普遍使用捶操技法作为金属成型的主要手段。器物表面为全部或局部镀金,绝大部分器物以镂空形式表现纹饰的浮雕效果。

[34]

掖)、凉州(武威)等地均有分布。粟特人的这些居住地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与丝绸之路“青海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末、敦煌与柴达木古道直接相通,武威、张掖经扁都口与青海相连。吐鲁番出土的一件粟特语文书记录了9~10世纪粟特人在欧亚大陆的经商路线,这条商路自西而东为:拂艹占国、波林、斯、安国、吐火罗、石国、粟特、拔汗那、去曷盘陀、亻去沙、于阗、龟兹、焉耆、喀喇沙尔、高昌、萨毗、吐蕃、吐谷浑、弭药和薄骨律。它的起

10

以上都兰出土的镀金银器所具有的粟特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

其二,捶操和阴线浅刻并用在都兰也较为常见。鹿形饰片、搏饰片及祭器饰片中的凤凰身部和缘饰、捶碟纹样均具有较为平整的特点。

其三,底部饰以鱼子纹的器物见于都兰所出搏饰片。而在残木祭器饰片的缘饰上均加以斜向的条纹。凤的翼部,其四,,,并将其组合成纵列、横列、四方连续、独列等多种环状桃形图案包铁立凤和立凤饰片上亦饰有阴线浅刻的忍冬花图案。包铁玄凤身上的羽饰与粟特的有翼骆驼极相似。

[35]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相似性,发掘者将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银器归属于粟特系统,证明唐代吐蕃王室或贵族使用了大量粟特系统的工艺品,尤其是粟特金银器。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文化方面也,作为赠,有金城、金瓮、金颇罗、金胡瓶、金盘、金碗、金鸭盘盏、金银山陵、银犀、银牛、银羊、银鹿等十几种类型,皆形制奇异,而且数量相当大。尤其是736年,吐蕃一次就赠金银器玩数百件,令人叹为观止。故有学者认为从都兰吐蕃墓葬出土的粟特金银器可以推知,吐蕃向唐朝赠送的金银器中,必有相当一部分是粟特人制作的器物。

[37][36]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银器同中亚粟特人所使用的金属器纹样非常近似,总体风格一致。再从年代上看,通过与中亚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前半叶的粟特器物相比较,都兰金银器类也与之大体相当。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从有关的文书上也能见到来自粟特或西域的工艺品出现在寺院的施入品中,具体物品和出处如下:

[38]

敦煌汉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施入寺院简表

物品

阿难裙番锦缘

金八薄金一钱银环子四银一两三钱十量金花银瓶子八量银胡禄带银火铁一银一钱半银靴带一量银盘子三枚拾两银瓶金花银盘柒两银瓶

金花陆两盏银盏拂临样

胡锁

所属寺院龙兴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莲台寺

?某寺某寺某寺龙兴寺某寺

时代/年代吐蕃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793吐蕃吐蕃/828吐蕃/828吐蕃/828吐蕃吐蕃

原产地波斯、粟特西域西域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粟特、波斯、拂艹林

粟特

施入者

出处P.3432P.2576P.2576P.2576P.2576P.P.P.P.P.P.P.P.P.P.P.[***********][***********]34322706

11

康秀华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同样,从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中也能见到具有粟特特征的“银钱”在民间流通。据粗略的统计,这方面的文书出自敦煌

的有5件、新疆麻扎塔克的3件、新疆米兰吐蕃遗址的5件,详情见下表。

敦煌、文书名称

《银钱七两银钱七两金盘数量不详金银数量不详银钱四十两银钱半两银钱一两银钱六两银钱二十七两银钱六两银钱八两银钱六两

[牛价买妻价礼品之一宗教用品宗教用品私产抵押物不详马匹价格牛价佣金佣金抵押

文书编号V.P.1435V.P.1282P.T.1120P.T.1047P.T.1289Or.8212/1845Or.8212/1426Or.15000/120Or.15000/405Or.15000/483Or.15000/365Or.15000/530Or.15000/497

《《敦煌

》敦煌《苯教殡葬礼仪故事》敦煌《东库私产清单》麻扎塔克《狗年借契残卷》麻扎塔克《勒赞致春根大人书残卷》麻扎塔克

《卖马契残卷》米兰《文书残卷》米兰《雇马契》米兰

《亥年论答蔡复小罗布军帐大尚论书米兰

《仲恐致则刚蔡书》

米兰

[参考文献]

[1][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考略[A].木夏博士还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3.

[8](宋)王溥.唐会要・安西都护府[M].[9](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卷64、65.[10]Bacot.J,Thomas.F.W,etToussaint.G.CH.

DocumentsdeTouen-Houangrelatifsàl’his2toireduTibet,Paris,LibrairieOrientalistePaulGeuthner12,RueVavin,VIe1940-1946,pp.17、38;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107.

[11]Uray.G.TheoldTibetansourcesoftheHistory

ofCentralAsiaupto751A.D.:Asurvey.inJ.HARMATTA(ed.),ProlegomenatotheSourcesontheHisroryofpre-IslamicCentralAsia,Bu2dapest,1979,p.14.

[12]杨铭.古藏文文书sogpo一词再探[J].西藏研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2;寿昌县地境[A].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1957:441.[2](宋)王溥.唐会要・西突厥[M].

[3](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外臣部[M].[4][日本]松田寿南.弓月考[J].东洋学报,18

(4);[日本]松田寿南.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

究[M].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7:387.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M].北京:中

华书局,1958:191.

[6]王小甫.“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唐、吐蕃、

大食政治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24、256.

[7][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略考[A],木夏博士还12

究,1988,(1):101.

西藏研究                             2008年第2期[1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M];张广

[24]Thomas,F.W.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2

mentsconcerningChineseTurkestan,partII:Documents,London,1951;A.SpanienetYo2shireImaeda,ChoixdedocumentsTibétainsconservésàlaBibliothonalecomplétéparIOfficeetdu,pp.636~638.[I,Tsuguhito.TSHAN:

Subordinate

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1986,(2):72~74.

[14][16]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M].北京:文

物出版社,1986:28、61.

[15]TibetanLiteraryTextsandDocumentsConcerning

ChineseTurkestan,2,London,1951:344.[17]Uray.G.TibetsConnectim

andm8-10ErnstINHelmutTAVSCHER(eds.),ContributionsonTibetanLanguage,HistoryandCulture,Wien:Arbeitskreisfürti2betischeundbuddhistischeStudien,Universit tWien,1983,P.406.

[18][日本]池田温.8世纪中叶におる纪中叶敦煌

AdministrativeUnitsoftheThousand-districtsintheTibetanEmpire,TibetanStudiesProceed2ingsofthe6thSeminaroftheInternationalAs2sociationforTibetanStudiesFAGERNES1992,volume2,editedbyperKVAERNE,Oslo,1994,pp.848~862;[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

研究[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M].北京:北京图书馆文献出版社,1986

の 人聚落[J]. - ⁄ 文化研究,1965,(1):53~89;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与莫高窟[A].敦煌研究文集[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84~85.

[19][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

~1990;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4;托马斯.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M].刘忠、杨铭译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

の成立とmkhartsan军团の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1,(4):13~47.

[20]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A].[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

米净辩牒[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02~506.

[27]S.542:吐蕃戍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539~542.[21]罗福苌.沙州文录补[M].上虞罗氏铅印本,

1924.

[22][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

役簿[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23~534.[28]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J].世

界宗教研究,1982,(1):74、84.

[29]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J].中国藏学,1996,(4):46~48.

[30][32][法国]石泰安.西藏的文明[M].耿日升

の成立とmkhartsan军团の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1,(4):13~47;杨铭.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的研究[A].马长寿纪念文集[C].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71~372.

[23]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北

译.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1985:52~53.[31]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

版社,1986:119.

[33]Henning.W.B.SogdianHost,Sogdica,Lon2

13

京:文物出版社,1986:64~6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don,1940.pp.8~11;林梅村.粟特文买婢契

fromCentralAsia,Tokyo,,1995;OldTibetanManuscriptsfromEastTurkestaninTheSteinCollectionoftheBritishLibrary,TheCentreforEastAsianCulturalStudiesforUnesco,TheToyoBunko-TheBibrary.pp.4、5、61、203,、599;Thomas..W.andDocumentsChineseTukestan,partI:LiteraryTexts,partII:Documents,London,1951,pp.143、146、273;MacdonaldSpanien.A.etYoshiroImaeda.ChoixdedocumentsTibétainsconservésàlaBibliothéqueNationalecomplétéparquequesManuscritsdel’IndiaOfficeetduBritishMuseum,TomeII,Paris,1979,pp.338、598.

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A].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C].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71.

[34][35][37]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

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31~37、41、31~37.

[36](后晋)刘日旬等.旧唐书]书・(・宋)唐会要・吐蕃[M].[38]荣新江.———九、十世纪

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A].佛教物质文化———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49~251.

[39]TAKEUCHI,Tsuguhito.OldTibetanContracts

RelationshipsbetweenTuboandSuteinTangDynasty

YANGMing

(TheMuseumofSouth-westNationalityUniversity,Chengdu,Sichuocn610041,China)

Keywords:Tubo;Sute;relationship

Abstract:Frommid7centurytomid9century,TuboinvadedintothewesterndistrictandtheHexiAisleinChi2na,fightingwithforcesofTangDynastyfortheFourTownsinAnxiarea,andDunhuangandsoon.Atthattimethey’dgotsoclosetoucheswithpeoplefromSute,inNanjiang、HexiandevenmidAsiainwhichthey’dtakenfre2quentactivities,thatevenimmigrantsfromSuteinShanshanandDunhuangdistrictsbecameTubo’sinhabitants.What’smore,peopleinTuboandSutehadvariouscommunicationsinculturesforsubstanceandspritwhichtookpositiveinfluencesontheprogressonmutualsocialeconomy.

th

th

[责任编辑:刘红娟]

14


相关内容

  •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 . 2008年4月西藏研究 No.2第2期 Tibet蛐Studi∞ 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栗特关系考述 杨 铭 一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吐蕃:粟特:关系 [摘要]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 ...

  • 论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的大融合_段红云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论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的大融合 段红云 (云南大学教育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 要: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推行的羁縻.和亲.纳质宿卫.互市.朝贡贸易和武力征伐等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民 ...

  • 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 [摘 要]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民族 ...

  • 第3课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 第三课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历史上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情景,它一直被看作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对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得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

  • 青藏线上的和谐史歌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行走在唐蕃古道上,我们听到有人在哼唱此歌.强烈感受到这首歌不光是在歌唱青藏高原,更好泉是传承着世代不忘的和谐之歌-- 在我国早期民族与民族关系政策中,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现泉――和亲.就是与 ...

  •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知道"天可汗"的由来:了解唐与吐蕃的关系: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 B.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认识唐的国力强盛与当时的民族关系:通过了解文成公主的事迹,认识文成公主在加强汉藏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 [记忆保山]骠国乐与永昌的历史渊源
  •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骠国沿古代西南丝道赴长安献乐.骠国献乐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也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骠 国 骠国是缅甸境内骠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国.都城为卑谬(梵文名室利差罗),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其都城是圆形砖城,周长16 ...

  •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联合考察答问
  • [文明碎片]Civilization Debris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联合考察答问 陈保亚刘青 今年夏天,我们计划在中国西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察.就<科学中国人>记者刘青提出的问题,及其他关注此次考察活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在此一并作答. 问:您们今年夏天计划在中国西部 的大规模考察有三 ...

  • 为什么唐代要实行和亲政策
  • 为什么唐代要实行和亲政策? 前言 唐朝初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势力都很强大,尤其是北方的突厥,他们时常南下进攻中原.这迫使唐王朝不得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应对,和亲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然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却是维系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也被不同朝代的君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