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2008年4月西藏研究

No.2第2期

Tibet蛐Studi∞

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栗特关系考述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吐蕃;粟特;关系

[摘要】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图分类号]K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0003(2008)02—005一lO

z‘

7世纪中叶以后,其中心位于今拉萨的外交、军事权基本上不受制于大食。

・‘

吐蕃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展,相继征服了驻牧粟特人的东来,可追溯到公元初,当时主

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一带的吐谷浑、党

要是一些商人。隋末唐初,粟特人开始成批

项、白兰等部族,占据了今青海省境内黄河以

移居我国新疆及河西走廊等地。唐贞观年

南、青海湖以西等地区o+与此同时,吐蕃又进间,康国首领康艳典率众来居鄯善旧城,改名军西域,联合西突厥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并典合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朝改典开始进出今南疆鄯善、于阗地区,遂与来自中合城为石城镇,划归沙州(治今敦煌)管辖o亚的粟特移民有了接触o

8世纪初,吐蕃占领鄯善,这一地区的粟特移

粟特人在隋唐时主要居住于“康”(今中民开始受到吐蕃的统治。…

亚撤马尔罕)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唐永徽

一、吐蕃与西域粟特人的关系

年间(650—655年),高宗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吐蕃进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龙朔初年(约

府、大宛都督府,8世纪上半叶,为大食(阿拉661年),其时,归属唐朝的西突厥弥射、步真

伯)所征服。但大食对中亚诸国的统治,仅

可汗相继死去,西突厥“十姓无主,附于吐征其贡赋而保留地方王的权力。因此,特别

蕃”,吐蕃势力乘机进入西域。[21麟德二年是被征服初期,康国还保有半独立的地位,其

(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

【收稿B期320凹一09一ll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项目批准号:06BzS009)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扬铭(1驰2一)。重庆汪津人,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物研究。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侵于阗。诏西州都督崔知辩及左武卫将军曹地的控制o[8’对此,吐蕃不甘失败,组织新的继叔率兵救之”。[3】‘‘弓月”一名见于有关唐进攻o《新唐书・突厥传》云:“其明年,西突

代西域的汉文史料,相关名称还有弓月道、弓厥部立阿史那馁子为可汗,与吐蕃寇,武威道

月国、弓月城等d日本学者松田寿南曾撰

大总管王孝杰与战冷泉、大领谷,破之”;同《弓月考》,认为“弓月”即突厥文碑铭中的书《吐蕃传》载:“首领勃论赞与突厥伪可汗Knng讧t,属于西突厥弩失毕部原有五姓之阿史那馁子南侵,与孝杰战冷泉,败走”;《资一,居地在伊塞克湖至纳林河谷一带。【4’岑治通鉴》卷205载此事于延载元年(694年)仲勉撰《弓月之今地及其语源》,认为弓月即二月。吐蕃这次行动的目的,很清楚是针对突厥语之Knngnt,今伊犁河上源的巩乃斯即

两年前的失败。此战中“冷泉”与“大领谷”弓月部牧地,故弓月部当为突厥左厢五咄陆的位置,一在今焉耆东南,一在西宁西境。p1’属部。[5】

这次战争正好在上举粟特人所居的石城镇到

王小甫对弓月的名义重新作过考证,认鄯州以西一线进行o

为汉文史料中的“弓月”一名由古突厥语.敦煌藏文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第45条

Knn“日,太阳”和i,rt“火,火焰”组成,意为记载了与上举战争有关的事件:“及至马年

“日火”或“太阳之火”。反映出当时已传人突(694年),赞普驻于墨竹潜塘。论芒辗细赞厥的祆教信仰。此外,王小甫还从宗教、地理于‘苏浦’之‘寻巴’集会议盟。噶尔・达吉

等几方面分析弓月部落的性质及其在西突厥为粟特人(萄叮硐)所擒。”[10】‘

诸部中的地位,认为“弓月属西突厥别种、别国内外的学者曾对上文中的两玎T气日1一

部,是一个在草原上经商、传教的粟特人部词是否指粟特人进行过讨论o1958年,美籍落,弓月城是他们活动的一个中心。”【61据华人学者李方桂曾撰文,将蠲玎『羽比定为粟此,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特。后来,德国学者霍夫曼提出了不同的看侵于阗”,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唐代吐蕃法,认为此处的甍叩啊当是指于阗的塞种人o与粟特人接触的早期记录o√

一.

1979年,匈牙利藏学家乌瑞发表《有关公元如果说以上是指吐蕃与天山以北的粟特

751年以前中亚史的藏文史料概述》一文,再

人接触的事件,那么稍后不久,出现了吐蕃与

次肯定了《大事纪年》694年记事中的两吖硐

活动于今若羌一带的粟特人接触的情况。成就是指粟特人。他认为在此不十分清楚的书于676—695年的《沙州图经》谓:“萨毗是,这里所说的粟特人是新疆地区的移居地城,右西北去石城镇四百八十里。其城,康艳中的还是粟格底亚那的粟特人;霍夫曼认为

典造。近萨毗泽……日六十里,山险,恒有吐

若是移居地的粟特人俘虏了吐蕃大臣,就势

蕃、吐谷浑来往不绝。”【71可见自此时起,吐必冒风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吐蕃692蕃与这一带的粟特人多少有了接触。

年已失去了在西域东部的优势,694年吐蕃

吐蕃对西域的进攻,迫使唐朝数次放弃

试图卷土重来的努力也被打败。作为唐人的

安西四镇。武则天当政后,对吐蕃的攻势进盟友,西域东部的粟特人捉住了吐蕃大臣,是

行反击。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十分自然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粟格底亚那本孝杰一举收复四镇,使吐蕃丧失了对西域各

土的粟特人与吐蕃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

西藏研究性。【ll卜

笔者曾搜罗有关的汉文史料,对此作过

进一步的探讨,认为《大事纪年》中的萄叮气下

就是指移居鄯善的粟特人。L121因为粟特人自唐初迁来南疆等地后,其首领曾被唐任为镇

使,以招西域商贾;武后时,其裔康佛耽延、康

地舍拔兄弟犹于该地主事ou副因而在唐蕃战

争中,他们自然会站在唐朝一边。延载元年的战争中,他们乘吐蕃败军之际擒其大臣,是完全有可能的,故有《大事纪年》694年条记

“噶尔・达古为粟特人所擒”之事。.。.此外,在新疆米兰发现的藏文简牍中,也见载有萄可《一词,如M.I.0285iv.17号木简记载:“答应交与色达村之羊款:交绮穷二升粮,吉那一升,绮穷又二升,居士二升半,彭列半升,多荣保沙弥一升,萄习T珂五升”。又,RMF73号木简载:“《叮珂处军官良田一突”。【14】

。,

英国藏学家F.W.托马斯在1934年译

注前件简牍时,即提出《日T蜀一词当是民族的

名称。他认为,考虑到粟特人(萄可南)在7世

纪就移民到中国的新疆,因而出现在这里的

《吖《当指粟特人。[15】王尧等在《吐蕃简牍综录》一书中,亦将萄叮蜀译作粟特人。他还说,

王静如曾主张译却蜀为阻卜,但根据简牍的

时代来看,失之过晚。【l刮笔者近年一直从事

唐代中后期吐蕃进出西域的情况研究,从新

疆出土的藏文写本和简牍来看,记载的民族

有吐谷浑(耳q)、回鹘(弘)、突厥(哥≈)、于阗

(简);这样,根据《沙州伊州地志》记载的粟特人在西域活动的情况来看,萄习T蜀一词指粟特人是没有问题的。

此后,吐蕃与西域的粟特人可能始终处于敌对的状况。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部将杜毗罗潜袭

2008年第2期

吐蕃险要,《新唐书・南蛮传》载,是役“虏大

奔。于时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这些属于康国的粟特士兵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四川西部?原来吐蕃在向中亚的发展过程中,从8世纪初到后半叶,因与大食为争夺西域而交恶,在与大食的战争中,俘获了其军队中的粟特人,然后将其充兵东调,用作进攻唐朝,这就是上述四川西部康国士兵的由来。

尽管吐蕃与西域的粟特人可能处于交恶

的状况,但是吐蕃与康国之间仍然保持有使臣往来,见于今拉达克地方的德兰茨村石刻

中,有这样一段粟特铭文:“二百一十年,来自撒马尔罕(samark锄der)的诺斯凡作为大

使,致吐蕃可汗(khagan)o”据研究,这件铭

文的年代当在825年4月24日至826年4

月12日之间,它反映了9世纪上半叶吐蕃与康国交使的情况。【l

71

二、吐蕃与敦煌粟特人的关系

唐代的敦煌同样居住着一批粟特移民或

其后裔。据敦煌文书记载,8世纪中叶,敦

煌县城东面l里处有一个粟特人聚居的村

落,被称作“从化乡”,为敦煌十三乡之一o“从化乡”共约300户、1400多人,其居民中以康、安、石、曹、罗、何、米、史、贺为姓的占绝

大多数。【l副吐蕃攻占敦煌后,“从化乡”与敦

煌其他乡皆被取消,代之以部落制。此后,在

吐蕃统治敦煌的数十年间,一部分粟特人沦

为身份较低的寺户,而另一些粟特人在吐

蕃治下任职。

:,

(一)粟特人在吐蕃治下任职情况

l、都督(萝可专习1)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中记载当时的敦煌“从汉人中任命的官吏”,粟

特族裔就有:“安本义(q百≈百呻)为副都督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孵日T氙叮屯),从前领有黄铜告身,今因褒

藏名又见于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扬年功,圣上明鉴,升为大黄铜告身”。‘191。

月沙州僧龙藏牒》,其父曾任吐蕃部落使,与汉文卷子P.3774号中也记载有一个

敦煌康、曹家通婚。

“安都督”,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P.T.

(二)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各部落粟特人1089号文书写成的时间是820年,而P.3774的情况

..

号卷子记载的也是821年前不久的事件,其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改唐代的乡里制为

日:“又知己亲情与耕牛:安都督一头,赵再部落制,设有曷骨萨、悉董萨、悉宁宗、丝棉、兴一头,张玉英一头,安恒处二齿牛二”;又擘三、行人、上下等部落,这些部落的居民中称:“大兄度女平娘,于安都督处买度印一,

有相当多的是粟特人,以下详细引出o

用驴一头、牛孛牛一头o”P.2770《愿文》于圣.

1、曷骨萨部落(萝羽弋寥窜)

神赞普、皇太子殿下、节儿、监军、杜公之后,出自敦煌编号为Ch.73,xv,10号(fr.

也提到了一个叫“安公”的官吏,称之为“良

12,v01.69,foll.62—3)的写本,暂定名为《曷牧”,也应是指上述“安都督”。L20】

t.

骨萨部落中翼、孙补勒支主从40人一曹

2、吾4千户长(弩<‘萄)

(歌)之本籍表》,其中的粟特族裔就有:安再

。同上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

恒(q百芎事<)、白空空(‘3耳酾颐)、贺朝春(可日T

状》:“康塞堂(陌。Ⅺ铲),任命为副千户长

对鼯)、曹盖盖(电;}f司)、曹十德(电刁q91)

(弩≮。蜀)。本应授予小黄铜告身,但察及年功,

等人。[241.

褒奖一级,授予大黄铜告身”o另据《沙州文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录补・康再荣建宅》记载,康再荣在吐蕃时写本是一份分配纸张的记录,其中提到曷骨出任纥骨萨部落使。[2l】

萨部落各将头管理下的写经生,第一将属下

3、部落水官(翠吾丙<气)

的有康巴磊(阿气qg两甲),第五将有安法藏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

(仅可嗣q。术),第六将手下有安塔春(q可琴下“曹昌季(酝5c耷)为部落的水官(曹茂。吾矿

擎)。

<气)”。

2、悉董萨部落(曾<畎寥窜)

,,

4、部落营田官(皋禽郦I.鹘)

.,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写本记录的任悉董萨部落的将头,第二将名

“安兴子(R可今<弓)为部落之营田官(窜禽审

叫石宜德(书可q驽『亨1),第四将名叫安藏子

酝)”。‘221・

(仅可枣‘劫;而第一将手下的写经生有康赞磊

5、仓曹参军

(阿q畸豳鞠)、‘石塔通(刁吖可田乒),第二将敦煌莫高窟第144窟供养人题记有有石燕燕(习玎『嫡可嘲),第四将有安翁子

“……蕃任瓜州都口(督)口仓口曹参军金银(仅百脔<。苗)。

间告身大虫皮康公’’,康公在瓜州节度衙担S.1475背《吐蕃卯年(823)四月十八日任“仓曹参军”,说明吐蕃统治者对粟特人的

悉董萨部落百姓翟米老便麦契》,后署“便麦重用。此窟西壁下有“管内释门都判官任龙人翟米老年二十六。保人弟突厥年二十。”兴寺上座龙藏修先代功德永为供养”。∞]龙

翟为高车人,敦煌的翟姓中有汉人也有胡人,

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

但从翟米老、弟突厥名来推测,他们是居住敦煌的西域粟特人o

S.1475背《吐蕃未年(827)安环清卖地契》记载上部落百姓安环清宜秋西支有地一

段柒畦拾亩卖与同部落人武国子,契后署:“地主安环清年二十一;母安年五十二;师叔正灯(押),姊夫安恒子,见人张良友。”这件地契表明“上部落”中有安环清等一批粟特百姓。

8、下部落

3、悉宁宗部落(弩<’幽N营弩)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写本记载任悉宁宗部落第一将的叫康大财

(K琴吖翻),归其管辖的写经生有康大雷

J(1<’穹叮谢两q羽)、康坦类(71<‘目丐可羽两q羽),第四

将手下有安大勒(R可可田两甲),第六将手下有

石格贪(习习『气寸q碍)、安光勒(仅可吓‘却硝),第八将手下有曹星星(电≈<乖),均为粟特族

裔。

4、丝棉部落

S.1475背《吐蕃酉年(817)曹茂晟便豆

种帖》记载曹茂晟乃下部落百姓,表明下部落也有粟特居民。

9、中元部落+

S.2228《亥年修城夫丁使役簿》记载丝棉部落各将共领有49人,其中右三将有安佛奴、康通信,右四将有康友子,右六将有曹保德、康再兴,右八将有翟胜子、安善奴,右十将有米屯屯,左七将有翟买奴,左十将有米和

和、米奴子、安保真等12人,都是粟特人。S.11454B、D—G是一组吐蕃时期的文书,计有

S.1291《某年三月曹清奴便麦契》记载:

“口年三月一日,中元部落百姓曹清奴为无

种子,今于口口寺僧手下佛物处便麦肆硕,故

豆壹斗。限至秋七月还纳。”曹清奴当是居

住中元部落的粟特人。瞄J

此外,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人信仰佛教,在佛教教团中有很大的势力。P.2729

《吐蕃戍年课左五至左十将牧羊人酥油等名目》、《吐蕃戍、亥年左六至左十将供羊历》、《吐蕃酉年至亥年左三将曹宝宝等羊籍》等,

其中提到的粟特人有曹宝宝、安庭光。

P.2162《吐蕃寅年(8227)沙州左三将纳

《吐蕃辰年(788)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是吐蕃占领敦煌后于788年3月5日对敦煌诸寺僧尼清查的名单,算使论悉诺罗检

牟敦煌诸寺僧尼共310人,其中粟特胡姓人

有49人,占总数约近六分之一,其中安、史、

米、曹、康、石等粟特姓共29人,占了近十一

丑年突田历》,记载的左三将出于丝棉部落,其中有粟特人石藏、安恒等;S.5824《经坊供菜关系牒》记载丝棉部落的安和子,亦为粟

特人。

5、擘三部落

分之一o[261据S.542背《吐蕃戍年(818)六

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役簿》统计,在184笔供

役记录中,属于康、安、石、曹等9姓的寺户共52笔,占全部供役户的三分之一弱。[27】黄文焕对现存于河西地区7—9世纪的唐代藏汉

写本经卷(编号共317卷)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经卷虽然其外部特征完全是吐蕃式的,但

s.2228《亥年修城夫丁使役簿》记载擘三部落8人中,石秀秀、石专专为粟特人o

6、行人部落

S.5824《经坊供菜关系牒》记载行人部落的康进建、安国子、安和子为粟特人。

7、上部落

在写校者的总人数中其他兄弟民族人占4/5,甚至5/6,吐蕃人只占1/5乃至l/6,其中

属于粟特康姓的写校者有5人。【28J。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

总之,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信仰佛

点“拂蒜”即粟特人对罗马帝国的称谓,唐代此称谓指拜占庭(东罗马),其终点薄骨律则是鲜卑人对宁夏灵武的称谓,唐代为朔方节

度使府,其间的吐蕃、吐谷浑等在青海地

区。[33】

:・

教,向寺院舍施财物及修窟造寺,担任佛教教团中的各级僧官,影响较大,因为这方面已有专文论及,故不赘举。m】_

’三、吐蕃与粟特人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吐蕃与粟特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政

如果结合前面列举的反映吐蕃与粟特关系的史料看,在8—9世纪吐蕃统治西域及河

治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譬如,在佛教于唐初传人吐蕃的同时或稍后,中亚及西亚各国的其他宗教观念,也传到了吐蕃:通过粟特人、突厥人传来了摩尼教,通过波斯人传来了景教,通过大食传来了

伊斯兰教。这些外来的诸种宗教给予吐蕃很大的影响,以致在吐蕃时期及其以后的民间

西走廊期间,无论是在鄯善、敦煌,乃远至中亚的康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吐蕃均有从“粟特商路”获得来自中亚的粟特商品或贡

品的可能性o

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占研究所

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宗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犊、皮革制品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损的小件器物。其中一部分器物较特别,具有浓厚的中亚粟特银器的风格,主要有:镀金银质鹿形饰片1

文学中,可以看出某些特点。啪1据《智者喜宴》载,松赞干布时期,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

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

业之楷模。”【3u其中,“胡部”即指粟特,这方

面因有较详细的论述,故不赘引o【321

件;镀金银质搏饰片1件;银带饰共26件;银

钉托l件;花形镀金银饰2件;残损木器上的镀金银饰:纵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共

唐代,粟特人在葱岭以东的蒲昌海(罗

布泊)、播仙镇(且末)、西州(吐鲁番)、伊州

18件;横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残片;梯形四方连续式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

方形立凤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不规则形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饰片l件;宝花形环

(哈密)、沙州(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等地均有分布。粟特人的

这些居住地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与丝绸之路“青海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末、敦煌与柴达木古道直接相通,武威、张掖经扁都口与青海相连。吐鲁番出土的一件粟特语文书记录了9—10世纪粟特人在欧亚大陆的经商路线,这条商路自西而东为:拂蒜、占国、波斯、安国、吐火罗、石国、粟特、拔汗那、揭盘

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Ⅲ1

以上都兰出土的镀金银器所具有的粟特器物的特点为:

其一,都兰的金银器无论鹿形饰片、搏饰

片、带饰、忍冬花形饰片及残损木祭器上的镀

金银饰片等,均系整片银片制成,普遍使用捶操技法作为金属成型的主要手段。器物表面为全部或局部镀金,绝大部分器物以镂空形式表现纹饰的浮雕效果。

陀、怯沙、于阗、龟兹、焉耆、喀喇沙尔、高昌、萨毗、吐蕃、吐谷浑、弭药和薄骨律。它的起

10

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

其二,捶操和阴线浅刻并用在都兰也较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相似性,发掘者将都兰出为常见。鹿形饰片、搏饰片及祭器饰片中的

土的这类金银器归属于粟特系统,证明唐代

凤凰身部和缘饰、捶碟纹样均具有较为平整

吐蕃王室或贵族使用了大量粟特系统的工艺的特点。

品,尤其是粟特金银器。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其三,底部饰以鱼子纹的器物见于都兰明了唐代吐蕃与粟特人在经济、文化方面也

所出搏饰片。而在残木祭器饰片的缘饰上均

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贸易往来。

加以斜向的条纹。连珠纹见于立凤饰片中立

据统计,吐蕃在与唐朝的交往中,作为赠凤的翼部,主题纹样中有凤凰和鹿两种动物。

送的礼品中有大量的金银器,有金城、金瓮、其四,无论主饰和辅饰,均大量使用三瓣金颇罗、金胡瓶、金盘、金碗、金鸭盘盏、金银花形两片勾叶的忍冬纹饰,并将其组合成纵山陵、银犀、银牛、银羊、银鹿等十几种类型,

列、横列、四方连续、独列等多种环状桃形图皆形制奇异,而且数量相当大。尤其是736案包铁立凤和立凤饰片上亦饰有阴线浅刻的年,吐蕃一次就赠金银器玩数百件,令人叹为忍冬花图案。包铁玄凤身上的羽饰与粟特的

观止。瞵1故有学者认为从都兰吐蕃墓葬出土

有翼骆驼极相似。啪1

的粟特金银器可以推知,吐蕃向唐朝赠送的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金银器中,必有相当一部分是粟特人制作的

银器同中亚粟特人所使用的金属器纹样非常

器物。[371.

近似,总体风格一致。再从年代上看,通过与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从有关的文书上

中亚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前半叶的粟特器

也能见到来自粟特或西域的工艺品出现在寺

物相比较,都兰金银器类也与之大体相当。院的施人品中,具体物品和出处如下:

敦煌汉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施入寺院简表‘38】

物品

所属寺院时代/年代豫产地施入者出处

阿难裙番锦缘龙兴寺吐蕃波斯、粟特P.3432金八薄莲台寺吐蕃/793西域P.2576金一钱莲台寺吐蕃/793西域P.2576银环子四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一两三钱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十量金花银瓶子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八量银胡禄带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火铁一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一钱半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靴带一量莲台寺

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

镊击丰乏妆9

吐蕃粟特、波斯康秀华

P.2576拾两银瓶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金花银盘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柒两银瓶

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金花陆两盏银盏拂临样

龙兴寺吐蕃粟特、波斯、拂森

P.3432胡锁

某寺

吐蕃

粟特

P.2706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同样,从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中的有5件、新疆麻扎塔克的3件、新疆米兰吐蕃遗址的5件,详情见下表。

也能见到具有粟特特征的“银钱”在民间流通。据粗略的统计,这方面的文书出自敦煌

敦煌、西域古藏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简表m】

文书名称‘

《某部落尼帕都卖牛契》《子年王恪恪买妻书》

《沙州曹尚书呈于阗神圣菩萨天予文》

《占卜文书》

文书出处

物品名称银钱一两半银钱七两银钱七两金盘数量不详金银数量不详银钱四十两银钱半两银钱一两银钱六两银钱二十七两银钱六两银钱八两银钱六两

用途牛价买妻价・礼品之一宗教用品宗教用品私产抵押物不详马匹价格牛价佣金佣金抵押

文书编号

V.V.

P.1435P.1282

敦煌敦煌敦煌敦煌敦煌麻扎塔克麻扎塔克麻扎塔克

米兰

棠警;

P.T.1120P.T.1047P.T.1289Or.8212/1845Or.8212/14260r.15000/120Or.15000/405Or.15000/483Or.150D0/365Or.15000/530Or.15000/497

《苯教殡葬礼仪故事》

《东库私产清单》《狗年借契残卷》《勒赞致春根大人书残卷》

《卖马契残卷》《文书残卷》《雇马契》

《亥年论答蔡复小罗布军帐大尚论书》

《仲恐致则刚蔡书》

米兰米兰米兰

[参考文献】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

社。1975:93.

[1][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考略[A].木夏博士还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2;寿昌县地境[A].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1957:441.[2](宋)王溥.唐会要・西突厥[M].

(3](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外臣部[M].[4][日本]松田寿南.弓月考[J].东洋学报,18

(4);[日本]松田寿南.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

究[M].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87:387.

[8](宋)王溥.唐会要・安西都护府[M].[9](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卷“、65..[10]Bacot.J,,1110m聃.F.w,et

Tous8aint.G.cH.

relatifs

D0cumeIltshistoi比duPaul

de

Touen—HouaJlg

l’

Tibet,Pari8。Libmirie

12,Rue

OrientaHste

1940—

C.eutlmer

Vavin,VIe

1946,pp.17、38;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

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107.

[11]uray.

G.The

old

TibelaIlAsia

up

to

source8

oftlle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M].北京:中

华书局,1958:191.

Hi8to珂ofCennmsunrey.in幻t11elarllic

75lA.D.:A

J.

HARMATTA(ed.),I’rolegomena、

Hisr0珂of

pre—18-

[6]王小甫.。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唐、吐蕃、

sources∞tlle

Central

大食政治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24、256.

Asia,Budapest,1979,p.14.

[12]杨铭.古藏文文书sogpo一词再探[J].西藏

研究,1988,(1):101.

[7][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略考[A],木夏博士还

12

西藏研究

[1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M];张广

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

学报,1986,(2):72—74.

2008年第2期

[24]Th啪鹪,F.w.TibetaIlhe唧.I’ext8肌d

D0cume椭concem她Chine∞TurkestaIl

pan。Ⅱ:

D0cuments,kndon,

et

195l;

A.

[14儿16]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M].北京:文

物出版社,1986:28、61.[15]TibetaII

-.cemillg

344.

“teraryChinese

Texts

aIld

Documents

Con.

Sp舳ien

ments

Yoshire

IImeda,Choixde

la

docu—

Tib6“瓜con鸵r、,6s

compl6t60陆ceet

Bibliotll6queMaIluscritsMuseum,Ⅱ,

NadoIlalede

p盯

du

queqllesBritish

Turkest蛐,2,k唧don,195l:

17India

Paris,1979,pp.636—638.

widl

[17]

Uray.

G.Tibets

Co妯ectionsNest谢.

[25]TAKEucHI,’rsuguhito.TSHAN:

Admil“strativ拿仃icts

iIltlle

UnitsTibetan

of

the

Sul)ordinate

ani8m锄d

MaIlicheism

iIl8tlI—10dlCentu.

Thousand—dis・

Iie¥.in:Emst

SiIEINKEUNER雠dHelmut

Empire,Tibet蚰Studi∞

6tll

Semin盯oftIlefor

T击etaIl

In.

’rAVSCHERbetan

(eds.),

Con缸ibutions硼Ti.

衄d

Culture,

nDceedingsoftlle

temationalFAGERNES

L帆guage,History

As¥ociation1992,

Stu出es

by

Wien:Arbeitskreismr

dllisti8che406.

tibeti∞he蛆dbud.

Wien,1983,P.

volume

2,edited

Studien,UIlive璐i憾t

perKVAERNE,Oslo,1994,pp.848—862;[日

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M].东京:东

京大学出版会,1979;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M].北京:北京图书馆文献出版社,1986—1990;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

[18儿日本]池田温.8世纪中叶I:js为纪中叶敦煌

乃y少F人聚落[J].工一多岁7文化研究,

1965,(1):53—89;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与莫高窟[A].敦煌研究文集[C].兰州:甘肃

人民出版社,1982:84—85。

(S。698l一13624)[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

司,1994;托马斯.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

[19】[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I:土否吐蕃二军团

乃成立匕ml【ll盯ts舳军团力位置[J].东京大

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l,(4):

13—47.

文献[M].刘忠、杨铭译注.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3.

[2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

[20]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A].[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539—542.

米净辩牒[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02—

506.

[27]s.542:吐蕃戍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

役簿[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23—534.[28]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J].世

界宗教研究,1982,(1):74、84.

[21]罗福苌。沙州文录补[M].上虞罗氏铅印本,

1924.

[22]【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汇土否吐蕃二军团

④成立艺tnkhart8髓军团。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l,(4):13—47;杨铭.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

[29]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J].中国藏学,1996,(4>:46—48.

[30][32][法国]石泰安.西藏的文明[M].耿舁

译.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1985:52—53.[31]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

版社,1986:119.

[33]He衄iIlg.W.B.sogdianHost,sogdica,I肌-

13

请状》的研究[A】.马长寿纪念文集[c].西

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7l一372.

[23】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6:64—6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don,1940.pp.8一ll;林梅村.粟特文买婢

Manu∞ripts丘锄

Ea3t

Turkestan

iIl

The

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A].西域文SteinCouecti∞oftlle

British“brary,The

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C].北

Centre

for

E鹪t

A8i吼CultIIralStudi∞for

京:东方出版社,1995:71.

Une3co,The

1Ioyo

Bunl∞一The

British

n・

[34][35][37]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b呻.pp.4、5、6l、17l、203,∞.10、15、182、

,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3l

521、599;%om鹪.F.W.TibetaII‘“teE呵

一37、41、3l一37.

’IIexts

aIId

D0cur舱nts

c∞ceming

Chine∞

[36](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太宗本纪[M]、旧唐

Tukestall,part

I:“te瑚y’I'exts,panⅡ:

书・吐蕃传[M];(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

D0cuments.I棚don,195l,pp.143、146、

・外臣部[M];(宋)王溥.唐会要・吐蕃[M].273;MacdonaldSp肌ien.

A.etYoshim

[38]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

IIIlaeda.Choixde

documentsTib6tai她

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A].佛教物质文化——con驼Ⅳ6s

la

Bibli础6que

N撕onale

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C].上海:上海书画出、

compl6硌p盯qIlequesM肌u∞ritsde

17IIl-

版社,2003:249—251.

dia

O雎ceet

du

British

Museum,。IIome

Ⅱ,

[39]TAKEucHI,Tsuguh岫.0ld

Tibetancon协址玛Paris,1979,pp.338、598.’

‘’,

-舶m

Cen缸al

Asia,T0kyo,,1995;Old

Tibetan

Relatio砸llipsbetwe伽lTuboandSuteinTangDyn嬲ty

YANG

Ming‘

..

(Z‰尬岱e配m矿岛砒一讹站^k£沾胍尻秒‰知e瑙妙,砚eng也,&c^啪c,l610041,仍i耽)

Keywords:Tubo;Sute;陀k以onship.Abst髓ct:f’mmIIlid7山century

to

mid

9出c髓tury,’ruboinvaded

into

tlle

westem

district强d

t}IeHexi

Aisle

in

China,fi曲ting

witll

fomes

ofTangD),Il矗啊for吐le

FourT0哪m8in

AIl】【i

area,肌dDunh坤ngand∞on.

At

m砒timetlley’dgot∞clo∞toucheBwitlIpeople

6∞m

Sute,in

N觚jiaIlg、He)【i

and

e-

V肌lnidAsiaiIlwhich

dleytl-taken

kquent

activiti船,tllat

even

i咖i融nt8f疏Sute

inShaIlsh腿蚰d

D眦1hu眦g

districts

bec锄e

Tubo,8iIlllabit肌协.What’8

mo阳

peoplein

Tubo肌d

Sutehad

vaIi叽s

communicationsin

cultures

for

鲫bstallce

髓d印rit

wKch

咖kpositive

枷uenc∞

on

tlle

pmgre够姐

mutual∞cialec似mmy.

j+

[责任编辑:刘红娟】

14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杨铭, YANG Ming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2008,108(2)1次

参考文献(52条)

1.池田温 沙州图经考略 1975

2.寿昌县地境 1957

3.王溥 唐会要·西突厥

4.王钦若;杨亿 册府元龟·外臣部

5.松田寿南 弓月考

6.松田寿南;陈俊谋 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 1987

7.岑仲勉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1958

8.王小甫 "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 1992

9.池田温 沙州图经略考 1975

10.王溥 唐会要·安西都护府

11.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12.Bacot.J;Thomas.F.W;Toussaint.G.CH Documents de Touen-Houang relatifs á l' histoire du Tibet 1946

13.王尧;陈践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1980

14.Uray.G The old Tibetan sources of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up to 751A.D.:A survey 1979

15.杨铭 古藏文文书sog po一词再探 1988(01)

16.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地理志

17.张广达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 1986(02)

18.王尧;陈践 吐蕃简牍综录 1986

19.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estan,2 1951

20.Uray.G Tibets Connections with Nestorianism and Manicheism in 8th-10th Centuries 1983

21.池田温 8世纪中叶におる纪中叶敦煌のソクト人聚落 1965(01)

22.史苇湘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 1982

23.山口瑞凤 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の成立と mkhsr tsan军团の位置 1981(04)

24.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1979

25.罗福苌 沙州文录补 1924

26.山口瑞凤 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の成立と mkhar tsan军团の位置 1981(04)

27.杨铭 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的研究 1993

28.敦煌研究院 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1986

29.Thomas,F.W 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estan,part Ⅱ:Documents1951

30.A.Spanien et Yoshire Imaeda Choix de documents Tibétains conservés à la Bibliothéque Nationale

complété par queques Manuscrits de l' India Officeet du British Museum,Ⅱ 1979

31.TAKEUCHI,Tsuguhito TSHAN:Subordinate Administrative Units of the Thousand-districts in theTibetan Empire 1994

32.池田温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1979

33.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 1990

34.荣新江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 1994

35.托马斯;刘忠;杨铭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 2003

3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

37.S.542:吐蕃(戌)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役簿

38.黄文焕 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 1982(01)

39.郑炳林;王尚达 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1996(04)

40.石泰安;耿昇 西藏的文明 1985

41.巴俄·祖拉陈瓦 智者喜宴 1986

42.Henning.W.B Sogdian Host 1940

43.林梅村 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 1995

44.许新国 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 1994(04)

45.刘(日旬) 旧唐书·太宗本纪

46.旧唐书·吐蕃传

47.王钦若;杨亿 册府元龟·外臣部

48.王溥 唐会要·吐蕃

49.荣新江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2003

50.TAKEUCHI;Tsuguhito Old Tibetan Contracts from Central Asia 1995

51.Thomas.F.W 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kestan,part Ⅰ:LiteraryTexts,part Ⅱ:Documents 1951

52.Macdonald Spanien;A.et Yoshiro Imaeda Choix de documents Tibétains conservés à la BibhothéqueNationale complété par queques Manuscrits de l' India Officeet du British Museum 197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军.LI Jun 唐代河陇陷蕃失地范围考[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

2. 陈娟.Chen Juan 金代解盐使司银铤浅析[期刊论文]-中原文物2006(2)

3. 都兴智 金代科举的女真进士科[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6)

4. 苑汝杰 唐代小说与唐代淄青镇节度使[期刊论文]-求实2006(z2)

5. 顾乃武.潘艳蕊 唐代河朔三镇的实际控制者探秘[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1)

6. 陈志英 金代东北地区转运司建制考[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8(5)

7. 王德朋.WANG De-peng 论金代商业经济的若干特征[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

8. 李亚 魏博节度使田氏家族藩镇割据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二[期刊论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

9. 林玉军 《金史》行盐地理探微[期刊论文]-北方文物2009(3)

10. 杨作山.YANG Zuo-shan 吐蕃与大食早期经济往来[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6,17(1)

引证文献(1条)

1.崔明德.马晓丽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期刊论文]-文史哲 2009(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zyj200802002.aspx

2008年4月西藏研究

No.2第2期

Tibet蛐Studi∞

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栗特关系考述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

[关键词]吐蕃;粟特;关系

[摘要】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图分类号]K2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0003(2008)02—005一lO

z‘

7世纪中叶以后,其中心位于今拉萨的外交、军事权基本上不受制于大食。

・‘

吐蕃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展,相继征服了驻牧粟特人的东来,可追溯到公元初,当时主

于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一带的吐谷浑、党

要是一些商人。隋末唐初,粟特人开始成批

项、白兰等部族,占据了今青海省境内黄河以

移居我国新疆及河西走廊等地。唐贞观年

南、青海湖以西等地区o+与此同时,吐蕃又进间,康国首领康艳典率众来居鄯善旧城,改名军西域,联合西突厥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并典合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唐朝改典开始进出今南疆鄯善、于阗地区,遂与来自中合城为石城镇,划归沙州(治今敦煌)管辖o亚的粟特移民有了接触o

8世纪初,吐蕃占领鄯善,这一地区的粟特移

粟特人在隋唐时主要居住于“康”(今中民开始受到吐蕃的统治。…

亚撤马尔罕)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唐永徽

一、吐蕃与西域粟特人的关系

年间(650—655年),高宗以其地置康居都督吐蕃进入西域始于唐高宗龙朔初年(约

府、大宛都督府,8世纪上半叶,为大食(阿拉661年),其时,归属唐朝的西突厥弥射、步真

伯)所征服。但大食对中亚诸国的统治,仅

可汗相继死去,西突厥“十姓无主,附于吐征其贡赋而保留地方王的权力。因此,特别

蕃”,吐蕃势力乘机进入西域。[21麟德二年是被征服初期,康国还保有半独立的地位,其

(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

【收稿B期320凹一09一ll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项目批准号:06BzS009)

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扬铭(1驰2一)。重庆汪津人,历史学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民族文物研究。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侵于阗。诏西州都督崔知辩及左武卫将军曹地的控制o[8’对此,吐蕃不甘失败,组织新的继叔率兵救之”。[3】‘‘弓月”一名见于有关唐进攻o《新唐书・突厥传》云:“其明年,西突

代西域的汉文史料,相关名称还有弓月道、弓厥部立阿史那馁子为可汗,与吐蕃寇,武威道

月国、弓月城等d日本学者松田寿南曾撰

大总管王孝杰与战冷泉、大领谷,破之”;同《弓月考》,认为“弓月”即突厥文碑铭中的书《吐蕃传》载:“首领勃论赞与突厥伪可汗Knng讧t,属于西突厥弩失毕部原有五姓之阿史那馁子南侵,与孝杰战冷泉,败走”;《资一,居地在伊塞克湖至纳林河谷一带。【4’岑治通鉴》卷205载此事于延载元年(694年)仲勉撰《弓月之今地及其语源》,认为弓月即二月。吐蕃这次行动的目的,很清楚是针对突厥语之Knngnt,今伊犁河上源的巩乃斯即

两年前的失败。此战中“冷泉”与“大领谷”弓月部牧地,故弓月部当为突厥左厢五咄陆的位置,一在今焉耆东南,一在西宁西境。p1’属部。[5】

这次战争正好在上举粟特人所居的石城镇到

王小甫对弓月的名义重新作过考证,认鄯州以西一线进行o

为汉文史料中的“弓月”一名由古突厥语.敦煌藏文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第45条

Knn“日,太阳”和i,rt“火,火焰”组成,意为记载了与上举战争有关的事件:“及至马年

“日火”或“太阳之火”。反映出当时已传人突(694年),赞普驻于墨竹潜塘。论芒辗细赞厥的祆教信仰。此外,王小甫还从宗教、地理于‘苏浦’之‘寻巴’集会议盟。噶尔・达吉

等几方面分析弓月部落的性质及其在西突厥为粟特人(萄叮硐)所擒。”[10】‘

诸部中的地位,认为“弓月属西突厥别种、别国内外的学者曾对上文中的两玎T气日1一

部,是一个在草原上经商、传教的粟特人部词是否指粟特人进行过讨论o1958年,美籍落,弓月城是他们活动的一个中心。”【61据华人学者李方桂曾撰文,将蠲玎『羽比定为粟此,665年‘‘疏勒、弓月两国共引吐蕃之兵,以特。后来,德国学者霍夫曼提出了不同的看侵于阗”,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唐代吐蕃法,认为此处的甍叩啊当是指于阗的塞种人o与粟特人接触的早期记录o√

一.

1979年,匈牙利藏学家乌瑞发表《有关公元如果说以上是指吐蕃与天山以北的粟特

751年以前中亚史的藏文史料概述》一文,再

人接触的事件,那么稍后不久,出现了吐蕃与

次肯定了《大事纪年》694年记事中的两吖硐

活动于今若羌一带的粟特人接触的情况。成就是指粟特人。他认为在此不十分清楚的书于676—695年的《沙州图经》谓:“萨毗是,这里所说的粟特人是新疆地区的移居地城,右西北去石城镇四百八十里。其城,康艳中的还是粟格底亚那的粟特人;霍夫曼认为

典造。近萨毗泽……日六十里,山险,恒有吐

若是移居地的粟特人俘虏了吐蕃大臣,就势

蕃、吐谷浑来往不绝。”【71可见自此时起,吐必冒风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吐蕃692蕃与这一带的粟特人多少有了接触。

年已失去了在西域东部的优势,694年吐蕃

吐蕃对西域的进攻,迫使唐朝数次放弃

试图卷土重来的努力也被打败。作为唐人的

安西四镇。武则天当政后,对吐蕃的攻势进盟友,西域东部的粟特人捉住了吐蕃大臣,是

行反击。长寿元年(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十分自然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粟格底亚那本孝杰一举收复四镇,使吐蕃丧失了对西域各

土的粟特人与吐蕃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

西藏研究性。【ll卜

笔者曾搜罗有关的汉文史料,对此作过

进一步的探讨,认为《大事纪年》中的萄叮气下

就是指移居鄯善的粟特人。L121因为粟特人自唐初迁来南疆等地后,其首领曾被唐任为镇

使,以招西域商贾;武后时,其裔康佛耽延、康

地舍拔兄弟犹于该地主事ou副因而在唐蕃战

争中,他们自然会站在唐朝一边。延载元年的战争中,他们乘吐蕃败军之际擒其大臣,是完全有可能的,故有《大事纪年》694年条记

“噶尔・达古为粟特人所擒”之事。.。.此外,在新疆米兰发现的藏文简牍中,也见载有萄可《一词,如M.I.0285iv.17号木简记载:“答应交与色达村之羊款:交绮穷二升粮,吉那一升,绮穷又二升,居士二升半,彭列半升,多荣保沙弥一升,萄习T珂五升”。又,RMF73号木简载:“《叮珂处军官良田一突”。【14】

。,

英国藏学家F.W.托马斯在1934年译

注前件简牍时,即提出《日T蜀一词当是民族的

名称。他认为,考虑到粟特人(萄可南)在7世

纪就移民到中国的新疆,因而出现在这里的

《吖《当指粟特人。[15】王尧等在《吐蕃简牍综录》一书中,亦将萄叮蜀译作粟特人。他还说,

王静如曾主张译却蜀为阻卜,但根据简牍的

时代来看,失之过晚。【l刮笔者近年一直从事

唐代中后期吐蕃进出西域的情况研究,从新

疆出土的藏文写本和简牍来看,记载的民族

有吐谷浑(耳q)、回鹘(弘)、突厥(哥≈)、于阗

(简);这样,根据《沙州伊州地志》记载的粟特人在西域活动的情况来看,萄习T蜀一词指粟特人是没有问题的。

此后,吐蕃与西域的粟特人可能始终处于敌对的状况。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部将杜毗罗潜袭

2008年第2期

吐蕃险要,《新唐书・南蛮传》载,是役“虏大

奔。于时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这些属于康国的粟特士兵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四川西部?原来吐蕃在向中亚的发展过程中,从8世纪初到后半叶,因与大食为争夺西域而交恶,在与大食的战争中,俘获了其军队中的粟特人,然后将其充兵东调,用作进攻唐朝,这就是上述四川西部康国士兵的由来。

尽管吐蕃与西域的粟特人可能处于交恶

的状况,但是吐蕃与康国之间仍然保持有使臣往来,见于今拉达克地方的德兰茨村石刻

中,有这样一段粟特铭文:“二百一十年,来自撒马尔罕(samark锄der)的诺斯凡作为大

使,致吐蕃可汗(khagan)o”据研究,这件铭

文的年代当在825年4月24日至826年4

月12日之间,它反映了9世纪上半叶吐蕃与康国交使的情况。【l

71

二、吐蕃与敦煌粟特人的关系

唐代的敦煌同样居住着一批粟特移民或

其后裔。据敦煌文书记载,8世纪中叶,敦

煌县城东面l里处有一个粟特人聚居的村

落,被称作“从化乡”,为敦煌十三乡之一o“从化乡”共约300户、1400多人,其居民中以康、安、石、曹、罗、何、米、史、贺为姓的占绝

大多数。【l副吐蕃攻占敦煌后,“从化乡”与敦

煌其他乡皆被取消,代之以部落制。此后,在

吐蕃统治敦煌的数十年间,一部分粟特人沦

为身份较低的寺户,而另一些粟特人在吐

蕃治下任职。

:,

(一)粟特人在吐蕃治下任职情况

l、都督(萝可专习1)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中记载当时的敦煌“从汉人中任命的官吏”,粟

特族裔就有:“安本义(q百≈百呻)为副都督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孵日T氙叮屯),从前领有黄铜告身,今因褒

藏名又见于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扬年功,圣上明鉴,升为大黄铜告身”。‘191。

月沙州僧龙藏牒》,其父曾任吐蕃部落使,与汉文卷子P.3774号中也记载有一个

敦煌康、曹家通婚。

“安都督”,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P.T.

(二)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各部落粟特人1089号文书写成的时间是820年,而P.3774的情况

..

号卷子记载的也是821年前不久的事件,其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改唐代的乡里制为

日:“又知己亲情与耕牛:安都督一头,赵再部落制,设有曷骨萨、悉董萨、悉宁宗、丝棉、兴一头,张玉英一头,安恒处二齿牛二”;又擘三、行人、上下等部落,这些部落的居民中称:“大兄度女平娘,于安都督处买度印一,

有相当多的是粟特人,以下详细引出o

用驴一头、牛孛牛一头o”P.2770《愿文》于圣.

1、曷骨萨部落(萝羽弋寥窜)

神赞普、皇太子殿下、节儿、监军、杜公之后,出自敦煌编号为Ch.73,xv,10号(fr.

也提到了一个叫“安公”的官吏,称之为“良

12,v01.69,foll.62—3)的写本,暂定名为《曷牧”,也应是指上述“安都督”。L20】

t.

骨萨部落中翼、孙补勒支主从40人一曹

2、吾4千户长(弩<‘萄)

(歌)之本籍表》,其中的粟特族裔就有:安再

。同上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

恒(q百芎事<)、白空空(‘3耳酾颐)、贺朝春(可日T

状》:“康塞堂(陌。Ⅺ铲),任命为副千户长

对鼯)、曹盖盖(电;}f司)、曹十德(电刁q91)

(弩≮。蜀)。本应授予小黄铜告身,但察及年功,

等人。[241.

褒奖一级,授予大黄铜告身”o另据《沙州文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录补・康再荣建宅》记载,康再荣在吐蕃时写本是一份分配纸张的记录,其中提到曷骨出任纥骨萨部落使。[2l】

萨部落各将头管理下的写经生,第一将属下

3、部落水官(翠吾丙<气)

的有康巴磊(阿气qg两甲),第五将有安法藏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

(仅可嗣q。术),第六将手下有安塔春(q可琴下“曹昌季(酝5c耷)为部落的水官(曹茂。吾矿

擎)。

<气)”。

2、悉董萨部落(曾<畎寥窜)

,,

4、部落营田官(皋禽郦I.鹘)

.,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写本记录的任悉董萨部落的将头,第二将名

“安兴子(R可今<弓)为部落之营田官(窜禽审

叫石宜德(书可q驽『亨1),第四将名叫安藏子

酝)”。‘221・

(仅可枣‘劫;而第一将手下的写经生有康赞磊

5、仓曹参军

(阿q畸豳鞠)、‘石塔通(刁吖可田乒),第二将敦煌莫高窟第144窟供养人题记有有石燕燕(习玎『嫡可嘲),第四将有安翁子

“……蕃任瓜州都口(督)口仓口曹参军金银(仅百脔<。苗)。

间告身大虫皮康公’’,康公在瓜州节度衙担S.1475背《吐蕃卯年(823)四月十八日任“仓曹参军”,说明吐蕃统治者对粟特人的

悉董萨部落百姓翟米老便麦契》,后署“便麦重用。此窟西壁下有“管内释门都判官任龙人翟米老年二十六。保人弟突厥年二十。”兴寺上座龙藏修先代功德永为供养”。∞]龙

翟为高车人,敦煌的翟姓中有汉人也有胡人,

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

但从翟米老、弟突厥名来推测,他们是居住敦煌的西域粟特人o

S.1475背《吐蕃未年(827)安环清卖地契》记载上部落百姓安环清宜秋西支有地一

段柒畦拾亩卖与同部落人武国子,契后署:“地主安环清年二十一;母安年五十二;师叔正灯(押),姊夫安恒子,见人张良友。”这件地契表明“上部落”中有安环清等一批粟特百姓。

8、下部落

3、悉宁宗部落(弩<’幽N营弩)

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的Ch.73,xv5号

写本记载任悉宁宗部落第一将的叫康大财

(K琴吖翻),归其管辖的写经生有康大雷

J(1<’穹叮谢两q羽)、康坦类(71<‘目丐可羽两q羽),第四

将手下有安大勒(R可可田两甲),第六将手下有

石格贪(习习『气寸q碍)、安光勒(仅可吓‘却硝),第八将手下有曹星星(电≈<乖),均为粟特族

裔。

4、丝棉部落

S.1475背《吐蕃酉年(817)曹茂晟便豆

种帖》记载曹茂晟乃下部落百姓,表明下部落也有粟特居民。

9、中元部落+

S.2228《亥年修城夫丁使役簿》记载丝棉部落各将共领有49人,其中右三将有安佛奴、康通信,右四将有康友子,右六将有曹保德、康再兴,右八将有翟胜子、安善奴,右十将有米屯屯,左七将有翟买奴,左十将有米和

和、米奴子、安保真等12人,都是粟特人。S.11454B、D—G是一组吐蕃时期的文书,计有

S.1291《某年三月曹清奴便麦契》记载:

“口年三月一日,中元部落百姓曹清奴为无

种子,今于口口寺僧手下佛物处便麦肆硕,故

豆壹斗。限至秋七月还纳。”曹清奴当是居

住中元部落的粟特人。瞄J

此外,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粟特人信仰佛教,在佛教教团中有很大的势力。P.2729

《吐蕃戍年课左五至左十将牧羊人酥油等名目》、《吐蕃戍、亥年左六至左十将供羊历》、《吐蕃酉年至亥年左三将曹宝宝等羊籍》等,

其中提到的粟特人有曹宝宝、安庭光。

P.2162《吐蕃寅年(8227)沙州左三将纳

《吐蕃辰年(788)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是吐蕃占领敦煌后于788年3月5日对敦煌诸寺僧尼清查的名单,算使论悉诺罗检

牟敦煌诸寺僧尼共310人,其中粟特胡姓人

有49人,占总数约近六分之一,其中安、史、

米、曹、康、石等粟特姓共29人,占了近十一

丑年突田历》,记载的左三将出于丝棉部落,其中有粟特人石藏、安恒等;S.5824《经坊供菜关系牒》记载丝棉部落的安和子,亦为粟

特人。

5、擘三部落

分之一o[261据S.542背《吐蕃戍年(818)六

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役簿》统计,在184笔供

役记录中,属于康、安、石、曹等9姓的寺户共52笔,占全部供役户的三分之一弱。[27】黄文焕对现存于河西地区7—9世纪的唐代藏汉

写本经卷(编号共317卷)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经卷虽然其外部特征完全是吐蕃式的,但

s.2228《亥年修城夫丁使役簿》记载擘三部落8人中,石秀秀、石专专为粟特人o

6、行人部落

S.5824《经坊供菜关系牒》记载行人部落的康进建、安国子、安和子为粟特人。

7、上部落

在写校者的总人数中其他兄弟民族人占4/5,甚至5/6,吐蕃人只占1/5乃至l/6,其中

属于粟特康姓的写校者有5人。【28J。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

总之,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信仰佛

点“拂蒜”即粟特人对罗马帝国的称谓,唐代此称谓指拜占庭(东罗马),其终点薄骨律则是鲜卑人对宁夏灵武的称谓,唐代为朔方节

度使府,其间的吐蕃、吐谷浑等在青海地

区。[33】

:・

教,向寺院舍施财物及修窟造寺,担任佛教教团中的各级僧官,影响较大,因为这方面已有专文论及,故不赘举。m】_

’三、吐蕃与粟特人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代吐蕃与粟特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政

如果结合前面列举的反映吐蕃与粟特关系的史料看,在8—9世纪吐蕃统治西域及河

治生活方面,也表现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譬如,在佛教于唐初传人吐蕃的同时或稍后,中亚及西亚各国的其他宗教观念,也传到了吐蕃:通过粟特人、突厥人传来了摩尼教,通过波斯人传来了景教,通过大食传来了

伊斯兰教。这些外来的诸种宗教给予吐蕃很大的影响,以致在吐蕃时期及其以后的民间

西走廊期间,无论是在鄯善、敦煌,乃远至中亚的康及其他昭武九姓诸国,吐蕃均有从“粟特商路”获得来自中亚的粟特商品或贡

品的可能性o

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占研究所

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宗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犊、皮革制品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损的小件器物。其中一部分器物较特别,具有浓厚的中亚粟特银器的风格,主要有:镀金银质鹿形饰片1

文学中,可以看出某些特点。啪1据《智者喜宴》载,松赞干布时期,学习邻族建政经验、设官及民政,“自东方汉地及木雅获得工艺与历算之书。自南方天竺翻译了诸种佛经。自西方之胡部、泥婆罗,打开了享用食物财宝

的库藏。自北方霍尔、回纥取得了法律及事

业之楷模。”【3u其中,“胡部”即指粟特,这方

面因有较详细的论述,故不赘引o【321

件;镀金银质搏饰片1件;银带饰共26件;银

钉托l件;花形镀金银饰2件;残损木器上的镀金银饰:纵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共

唐代,粟特人在葱岭以东的蒲昌海(罗

布泊)、播仙镇(且末)、西州(吐鲁番)、伊州

18件;横列式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残片;梯形四方连续式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

方形立凤环状忍冬唐草饰片2件;不规则形四方连续环状忍冬唐草饰片l件;宝花形环

(哈密)、沙州(敦煌)、肃州(酒泉)、甘州(张掖)、凉州(武威)等地均有分布。粟特人的

这些居住地处在丝绸之路的要冲,与丝绸之路“青海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末、敦煌与柴达木古道直接相通,武威、张掖经扁都口与青海相连。吐鲁番出土的一件粟特语文书记录了9—10世纪粟特人在欧亚大陆的经商路线,这条商路自西而东为:拂蒜、占国、波斯、安国、吐火罗、石国、粟特、拔汗那、揭盘

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Ⅲ1

以上都兰出土的镀金银器所具有的粟特器物的特点为:

其一,都兰的金银器无论鹿形饰片、搏饰

片、带饰、忍冬花形饰片及残损木祭器上的镀

金银饰片等,均系整片银片制成,普遍使用捶操技法作为金属成型的主要手段。器物表面为全部或局部镀金,绝大部分器物以镂空形式表现纹饰的浮雕效果。

陀、怯沙、于阗、龟兹、焉耆、喀喇沙尔、高昌、萨毗、吐蕃、吐谷浑、弭药和薄骨律。它的起

10

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

其二,捶操和阴线浅刻并用在都兰也较

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相似性,发掘者将都兰出为常见。鹿形饰片、搏饰片及祭器饰片中的

土的这类金银器归属于粟特系统,证明唐代

凤凰身部和缘饰、捶碟纹样均具有较为平整

吐蕃王室或贵族使用了大量粟特系统的工艺的特点。

品,尤其是粟特金银器。这从另一个角度证其三,底部饰以鱼子纹的器物见于都兰明了唐代吐蕃与粟特人在经济、文化方面也

所出搏饰片。而在残木祭器饰片的缘饰上均

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贸易往来。

加以斜向的条纹。连珠纹见于立凤饰片中立

据统计,吐蕃在与唐朝的交往中,作为赠凤的翼部,主题纹样中有凤凰和鹿两种动物。

送的礼品中有大量的金银器,有金城、金瓮、其四,无论主饰和辅饰,均大量使用三瓣金颇罗、金胡瓶、金盘、金碗、金鸭盘盏、金银花形两片勾叶的忍冬纹饰,并将其组合成纵山陵、银犀、银牛、银羊、银鹿等十几种类型,

列、横列、四方连续、独列等多种环状桃形图皆形制奇异,而且数量相当大。尤其是736案包铁立凤和立凤饰片上亦饰有阴线浅刻的年,吐蕃一次就赠金银器玩数百件,令人叹为忍冬花图案。包铁玄凤身上的羽饰与粟特的

观止。瞵1故有学者认为从都兰吐蕃墓葬出土

有翼骆驼极相似。啪1

的粟特金银器可以推知,吐蕃向唐朝赠送的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都兰出土的这类金金银器中,必有相当一部分是粟特人制作的

银器同中亚粟特人所使用的金属器纹样非常

器物。[371.

近似,总体风格一致。再从年代上看,通过与

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从有关的文书上

中亚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前半叶的粟特器

也能见到来自粟特或西域的工艺品出现在寺

物相比较,都兰金银器类也与之大体相当。院的施人品中,具体物品和出处如下:

敦煌汉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施入寺院简表‘38】

物品

所属寺院时代/年代豫产地施入者出处

阿难裙番锦缘龙兴寺吐蕃波斯、粟特P.3432金八薄莲台寺吐蕃/793西域P.2576金一钱莲台寺吐蕃/793西域P.2576银环子四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一两三钱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十量金花银瓶子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八量银胡禄带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火铁一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一钱半莲台寺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银靴带一量莲台寺

吐蕃/793粟特、波斯P.2576

镊击丰乏妆9

吐蕃粟特、波斯康秀华

P.2576拾两银瓶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金花银盘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柒两银瓶

某寺吐蕃/828粟特、波斯P。2576金花陆两盏银盏拂临样

龙兴寺吐蕃粟特、波斯、拂森

P.3432胡锁

某寺

吐蕃

粟特

P.2706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同样,从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中的有5件、新疆麻扎塔克的3件、新疆米兰吐蕃遗址的5件,详情见下表。

也能见到具有粟特特征的“银钱”在民间流通。据粗略的统计,这方面的文书出自敦煌

敦煌、西域古藏文文书所载吐蕃时期粟特物品简表m】

文书名称‘

《某部落尼帕都卖牛契》《子年王恪恪买妻书》

《沙州曹尚书呈于阗神圣菩萨天予文》

《占卜文书》

文书出处

物品名称银钱一两半银钱七两银钱七两金盘数量不详金银数量不详银钱四十两银钱半两银钱一两银钱六两银钱二十七两银钱六两银钱八两银钱六两

用途牛价买妻价・礼品之一宗教用品宗教用品私产抵押物不详马匹价格牛价佣金佣金抵押

文书编号

V.V.

P.1435P.1282

敦煌敦煌敦煌敦煌敦煌麻扎塔克麻扎塔克麻扎塔克

米兰

棠警;

P.T.1120P.T.1047P.T.1289Or.8212/1845Or.8212/14260r.15000/120Or.15000/405Or.15000/483Or.150D0/365Or.15000/530Or.15000/497

《苯教殡葬礼仪故事》

《东库私产清单》《狗年借契残卷》《勒赞致春根大人书残卷》

《卖马契残卷》《文书残卷》《雇马契》

《亥年论答蔡复小罗布军帐大尚论书》

《仲恐致则刚蔡书》

米兰米兰米兰

[参考文献】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

社。1975:93.

[1][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考略[A].木夏博士还

历纪念东洋史论丛[C].东京:明和印刷株式会社,1975:92;寿昌县地境[A].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C].北京:三联书店,1957:441.[2](宋)王溥.唐会要・西突厥[M].

(3](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外臣部[M].[4][日本]松田寿南.弓月考[J].东洋学报,18

(4);[日本]松田寿南.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

究[M].陈俊谋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87:387.

[8](宋)王溥.唐会要・安西都护府[M].[9](明)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卷“、65..[10]Bacot.J,,1110m聃.F.w,et

Tous8aint.G.cH.

relatifs

D0cumeIltshistoi比duPaul

de

Touen—HouaJlg

l’

Tibet,Pari8。Libmirie

12,Rue

OrientaHste

1940—

C.eutlmer

Vavin,VIe

1946,pp.17、38;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

历史文书[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107.

[11]uray.

G.The

old

TibelaIlAsia

up

to

source8

oftlle

[5]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M].北京:中

华书局,1958:191.

Hi8to珂ofCennmsunrey.in幻t11elarllic

75lA.D.:A

J.

HARMATTA(ed.),I’rolegomena、

Hisr0珂of

pre—18-

[6]王小甫.。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唐、吐蕃、

sources∞tlle

Central

大食政治关系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24、256.

Asia,Budapest,1979,p.14.

[12]杨铭.古藏文文书sogpo一词再探[J].西藏

研究,1988,(1):101.

[7][日本]池田温.沙州图经略考[A],木夏博士还

12

西藏研究

[1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地理志[M];张广

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

学报,1986,(2):72—74.

2008年第2期

[24]Th啪鹪,F.w.TibetaIlhe唧.I’ext8肌d

D0cume椭concem她Chine∞TurkestaIl

pan。Ⅱ:

D0cuments,kndon,

et

195l;

A.

[14儿16]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M].北京:文

物出版社,1986:28、61.[15]TibetaII

-.cemillg

344.

“teraryChinese

Texts

aIld

Documents

Con.

Sp舳ien

ments

Yoshire

IImeda,Choixde

la

docu—

Tib6“瓜con鸵r、,6s

compl6t60陆ceet

Bibliotll6queMaIluscritsMuseum,Ⅱ,

NadoIlalede

p盯

du

queqllesBritish

Turkest蛐,2,k唧don,195l:

17India

Paris,1979,pp.636—638.

widl

[17]

Uray.

G.Tibets

Co妯ectionsNest谢.

[25]TAKEucHI,’rsuguhito.TSHAN:

Admil“strativ拿仃icts

iIltlle

UnitsTibetan

of

the

Sul)ordinate

ani8m锄d

MaIlicheism

iIl8tlI—10dlCentu.

Thousand—dis・

Iie¥.in:Emst

SiIEINKEUNER雠dHelmut

Empire,Tibet蚰Studi∞

6tll

Semin盯oftIlefor

T击etaIl

In.

’rAVSCHERbetan

(eds.),

Con缸ibutions硼Ti.

衄d

Culture,

nDceedingsoftlle

temationalFAGERNES

L帆guage,History

As¥ociation1992,

Stu出es

by

Wien:Arbeitskreismr

dllisti8che406.

tibeti∞he蛆dbud.

Wien,1983,P.

volume

2,edited

Studien,UIlive璐i憾t

perKVAERNE,Oslo,1994,pp.848—862;[日

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M].东京:东

京大学出版会,1979;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M].北京:北京图书馆文献出版社,1986—1990;荣新江.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

[18儿日本]池田温.8世纪中叶I:js为纪中叶敦煌

乃y少F人聚落[J].工一多岁7文化研究,

1965,(1):53—89;史苇湘.丝绸之路上的敦煌

与莫高窟[A].敦煌研究文集[C].兰州:甘肃

人民出版社,1982:84—85。

(S。698l一13624)[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

司,1994;托马斯.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

[19】[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I:土否吐蕃二军团

乃成立匕ml【ll盯ts舳军团力位置[J].东京大

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l,(4):

13—47.

文献[M].刘忠、杨铭译注.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3.

[2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

[20]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A].[日本]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

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539—542.

米净辩牒[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02—

506.

[27]s.542:吐蕃戍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

役簿[A].中国古代籍帐研究[C]:523—534.[28]黄文焕.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J].世

界宗教研究,1982,(1):74、84.

[21]罗福苌。沙州文录补[M].上虞罗氏铅印本,

1924.

[22]【日本]山口瑞凤.沙州汉人汇土否吐蕃二军团

④成立艺tnkhart8髓军团。位置[J].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化交流施设研究纪要,198l,(4):13—47;杨铭.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

[29]郑炳林、王尚达.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J].中国藏学,1996,(4>:46—48.

[30][32][法国]石泰安.西藏的文明[M].耿舁

译.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1985:52—53.[31]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

版社,1986:119.

[33]He衄iIlg.W.B.sogdianHost,sogdica,I肌-

13

请状》的研究[A】.马长寿纪念文集[c].西

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7l一372.

[23】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M】.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6:64—67.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don,1940.pp.8一ll;林梅村.粟特文买婢

Manu∞ripts丘锄

Ea3t

Turkestan

iIl

The

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A].西域文SteinCouecti∞oftlle

British“brary,The

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C].北

Centre

for

E鹪t

A8i吼CultIIralStudi∞for

京:东方出版社,1995:71.

Une3co,The

1Ioyo

Bunl∞一The

British

n・

[34][35][37]许新国.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b呻.pp.4、5、6l、17l、203,∞.10、15、182、

,粟特系统的推定[J].中国藏学,1994,(4):3l

521、599;%om鹪.F.W.TibetaII‘“teE呵

一37、41、3l一37.

’IIexts

aIId

D0cur舱nts

c∞ceming

Chine∞

[36](后晋)刘晌等.旧唐书・太宗本纪[M]、旧唐

Tukestall,part

I:“te瑚y’I'exts,panⅡ:

书・吐蕃传[M];(宋)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

D0cuments.I棚don,195l,pp.143、146、

・外臣部[M];(宋)王溥.唐会要・吐蕃[M].273;MacdonaldSp肌ien.

A.etYoshim

[38]荣新江.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

IIIlaeda.Choixde

documentsTib6tai她

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A].佛教物质文化——con驼Ⅳ6s

la

Bibli础6que

N撕onale

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C].上海:上海书画出、

compl6硌p盯qIlequesM肌u∞ritsde

17IIl-

版社,2003:249—251.

dia

O雎ceet

du

British

Museum,。IIome

Ⅱ,

[39]TAKEucHI,Tsuguh岫.0ld

Tibetancon协址玛Paris,1979,pp.338、598.’

‘’,

-舶m

Cen缸al

Asia,T0kyo,,1995;Old

Tibetan

Relatio砸llipsbetwe伽lTuboandSuteinTangDyn嬲ty

YANG

Ming‘

..

(Z‰尬岱e配m矿岛砒一讹站^k£沾胍尻秒‰知e瑙妙,砚eng也,&c^啪c,l610041,仍i耽)

Keywords:Tubo;Sute;陀k以onship.Abst髓ct:f’mmIIlid7山century

to

mid

9出c髓tury,’ruboinvaded

into

tlle

westem

district强d

t}IeHexi

Aisle

in

China,fi曲ting

witll

fomes

ofTangD),Il矗啊for吐le

FourT0哪m8in

AIl】【i

area,肌dDunh坤ngand∞on.

At

m砒timetlley’dgot∞clo∞toucheBwitlIpeople

6∞m

Sute,in

N觚jiaIlg、He)【i

and

e-

V肌lnidAsiaiIlwhich

dleytl-taken

kquent

activiti船,tllat

even

i咖i融nt8f疏Sute

inShaIlsh腿蚰d

D眦1hu眦g

districts

bec锄e

Tubo,8iIlllabit肌协.What’8

mo阳

peoplein

Tubo肌d

Sutehad

vaIi叽s

communicationsin

cultures

for

鲫bstallce

髓d印rit

wKch

咖kpositive

枷uenc∞

on

tlle

pmgre够姐

mutual∞cialec似mmy.

j+

[责任编辑:刘红娟】

14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杨铭, YANG Ming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四川,成都,610041西藏研究TIBETAN STUDIES2008,108(2)1次

参考文献(52条)

1.池田温 沙州图经考略 1975

2.寿昌县地境 1957

3.王溥 唐会要·西突厥

4.王钦若;杨亿 册府元龟·外臣部

5.松田寿南 弓月考

6.松田寿南;陈俊谋 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 1987

7.岑仲勉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1958

8.王小甫 "弓月"名义考、弓月部落考 1992

9.池田温 沙州图经略考 1975

10.王溥 唐会要·安西都护府

11.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12.Bacot.J;Thomas.F.W;Toussaint.G.CH Documents de Touen-Houang relatifs á l' histoire du Tibet 1946

13.王尧;陈践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1980

14.Uray.G The old Tibetan sources of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up to 751A.D.:A survey 1979

15.杨铭 古藏文文书sog po一词再探 1988(01)

16.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地理志

17.张广达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 1986(02)

18.王尧;陈践 吐蕃简牍综录 1986

19.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estan,2 1951

20.Uray.G Tibets Connections with Nestorianism and Manicheism in 8th-10th Centuries 1983

21.池田温 8世纪中叶におる纪中叶敦煌のソクト人聚落 1965(01)

22.史苇湘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与莫高窟 1982

23.山口瑞凤 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の成立と mkhsr tsan军团の位置 1981(04)

24.P.3774:吐蕃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 1979

25.罗福苌 沙州文录补 1924

26.山口瑞凤 沙州汉人による吐蕃二军团の成立と mkhar tsan军团の位置 1981(04)

27.杨铭 关于敦煌藏文文书《吐蕃官吏呈请状》的研究 1993

28.敦煌研究院 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 1986

29.Thomas,F.W 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rkestan,part Ⅱ:Documents1951

30.A.Spanien et Yoshire Imaeda Choix de documents Tibétains conservés à la Bibliothéque Nationale

complété par queques Manuscrits de l' India Officeet du British Museum,Ⅱ 1979

31.TAKEUCHI,Tsuguhito TSHAN:Subordinate Administrative Units of the Thousand-districts in theTibetan Empire 1994

32.池田温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 1979

33.唐耕耦;陆宏基 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1-5) 1990

34.荣新江 英国图书馆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残卷目录(S.6981~13624) 1994

35.托马斯;刘忠;杨铭 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 2003

36.S.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

37.S.542:吐蕃(戌)年(818)六月沙州诸寺丁仕车牛役簿

38.黄文焕 河西吐蕃卷式写经目录并后记 1982(01)

39.郑炳林;王尚达 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 1996(04)

40.石泰安;耿昇 西藏的文明 1985

41.巴俄·祖拉陈瓦 智者喜宴 1986

42.Henning.W.B Sogdian Host 1940

43.林梅村 粟特文买婢契与丝绸之路上的女奴贸易 1995

44.许新国 都兰吐蕃墓中镀金银器属粟特系统的推定 1994(04)

45.刘(日旬) 旧唐书·太宗本纪

46.旧唐书·吐蕃传

47.王钦若;杨亿 册府元龟·外臣部

48.王溥 唐会要·吐蕃

49.荣新江 于阗花毡与粟特银盘--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 2003

50.TAKEUCHI;Tsuguhito Old Tibetan Contracts from Central Asia 1995

51.Thomas.F.W Tibetan Literary Texts and Documents concerning Chinese Tukestan,part Ⅰ:LiteraryTexts,part Ⅱ:Documents 1951

52.Macdonald Spanien;A.et Yoshiro Imaeda Choix de documents Tibétains conservés à la BibhothéqueNationale complété par queques Manuscrits de l' India Officeet du British Museum 197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军.LI Jun 唐代河陇陷蕃失地范围考[期刊论文]-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

2. 陈娟.Chen Juan 金代解盐使司银铤浅析[期刊论文]-中原文物2006(2)

3. 都兴智 金代科举的女真进士科[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6)

4. 苑汝杰 唐代小说与唐代淄青镇节度使[期刊论文]-求实2006(z2)

5. 顾乃武.潘艳蕊 唐代河朔三镇的实际控制者探秘[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9(1)

6. 陈志英 金代东北地区转运司建制考[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8(5)

7. 王德朋.WANG De-peng 论金代商业经济的若干特征[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

8. 李亚 魏博节度使田氏家族藩镇割据探析--大名府故城考略之二[期刊论文]-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

9. 林玉军 《金史》行盐地理探微[期刊论文]-北方文物2009(3)

10. 杨作山.YANG Zuo-shan 吐蕃与大食早期经济往来[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2006,17(1)

引证文献(1条)

1.崔明德.马晓丽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期刊论文]-文史哲 2009(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zyj200802002.aspx


相关内容

  •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_杨铭
  • 2008年4月西藏研究No12 第2期TibetanStudiesApril2008 唐代吐蕃与粟特关系考述 杨 铭 ([关键词;[摘]9,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 地,.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 ...

  • 论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的大融合_段红云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论隋唐时期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的大融合 段红云 (云南大学教育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 要: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政府推行的羁縻.和亲.纳质宿卫.互市.朝贡贸易和武力征伐等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民 ...

  • 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 [摘 要]唐代时期是中国同意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用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使中国这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统一,促进了唐代的经济文化上的繁荣昌盛,政治局势上的安定和睦.中国历史上唐代的民族政策理念"和"的概念对后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唐代:民族 ...

  • 第3课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 第三课时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下图反映了历史上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情景,它一直被看作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对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吐蕃与唐"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使得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

  • 青藏线上的和谐史歌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行走在唐蕃古道上,我们听到有人在哼唱此歌.强烈感受到这首歌不光是在歌唱青藏高原,更好泉是传承着世代不忘的和谐之歌-- 在我国早期民族与民族关系政策中,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现泉――和亲.就是与 ...

  •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知道"天可汗"的由来:了解唐与吐蕃的关系:知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 B.能力培养:通过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认识唐的国力强盛与当时的民族关系:通过了解文成公主的事迹,认识文成公主在加强汉藏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 [记忆保山]骠国乐与永昌的历史渊源
  • 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骠国沿古代西南丝道赴长安献乐.骠国献乐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影响,也构成了唐代中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骠 国 骠国是缅甸境内骠族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国.都城为卑谬(梵文名室利差罗),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其都城是圆形砖城,周长16 ...

  •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联合考察答问
  • [文明碎片]Civilization Debris 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联合考察答问 陈保亚刘青 今年夏天,我们计划在中国西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察.就<科学中国人>记者刘青提出的问题,及其他关注此次考察活动的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在此一并作答. 问:您们今年夏天计划在中国西部 的大规模考察有三 ...

  • 为什么唐代要实行和亲政策
  • 为什么唐代要实行和亲政策? 前言 唐朝初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势力都很强大,尤其是北方的突厥,他们时常南下进攻中原.这迫使唐王朝不得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应对,和亲是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然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却是维系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也被不同朝代的君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