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二、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图见图1-1。

图1-1施工流程图

三、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3.1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

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施工人员。

(4)机具准备:打号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3.2电缆就位

(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电缆头制作

(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

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4)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一端接地、其余电缆2.5mm2两端接地),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

(5)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

缆,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

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

铜排上(图3-1)。

(6)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

(汇控柜)后进行剥除并接地。钢带

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 图3-1端子箱专用接地铜排

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

(7)在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5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

(8)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

3.4电缆牌标识及固定

(1)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然后挂设电缆牌。

(2)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

(3)电缆牌的型号、打印的样式、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设,但要求当排高低一致、间距一致,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牢固。

(4)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尼龙线、细PV铜芯线等材料。

3.5芯线整理、布置

(1)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的整理工作。

(2)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

(3)网格式接线方式(适用于全

部单股硬线的形式,参见图3-2):

1)从电缆头上部开始,按照一定

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

一束。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

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弯、分

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 图3-2网格式接线局部

2)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间距一

致,且间距要求适中(15~20cm)。

3)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的

绑扎带。

4)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

扎,便于查找。电缆的芯线可以和电

缆 图3-3电缆芯线扎把局部

保持上下垂直进行固定;也可以某根电缆为基准,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

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

(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参见图3-3):

1)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主线束)。

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

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

4)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

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

观。

(5)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

多股软线为主形式,参见图3-4):

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

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 图3-4电缆芯线进入槽板局部

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槽。

3)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

4)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

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

3.6芯线标识、接线(参见图3-5)

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

(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参见图3-3):

1)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主线束)。

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

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

4)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

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

观。

(5)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

多股软线为主形式,参见图3-4):

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

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 图3-4电缆芯线进入槽板局部

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槽。

3)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

4)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

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

3.6芯线标识、接线(参见图3-5)

(1)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

图3-5电缆芯线接线与标识

(2)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配置、不得任意的歪斜交叉连接。

(3)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时,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弯90°,以保证芯线的的水平。

(4)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弯,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接入端子;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

端子,不需折成“S”弯,在线槽和端子的间距较大、不在同一平面时宜折成“S”弯;“S”弯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

(5)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不宜过长,剥线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不得损伤芯线。

(6)对于螺栓式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线。

(7)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

(8)对于多股芯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线鼻子应和芯线的规格、端子的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线的铜丝、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其长度要和线鼻子相符,不宜将芯线露出。

(9)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根

接线,不同截面芯线不容许接在同一个

接线端子上。

(10)弯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对

图3-6电缆备用芯

应的线帽管,线帽管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一致。线帽管长度要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帽的内容包括回路编号和端子号中间利用符号区分,易于辨认。

3.7备用芯、屏蔽处理

(1)电缆的备用芯应留有适当的余量,可以剪成统一长度,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也可以将备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时弯圈布置,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参见图3-6)

2)电缆的屏蔽线宜在电缆背面成束引出,编织在一起引至接地排,单束的电缆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

3)屏蔽线接至接地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多根压接的方式,但多根压接时根数不宜过多,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以确保工艺。(参见图3-7和图3-8)

(4)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弧度一致。

图4-8屏蔽接地之一 图4-9屏蔽接地之二

3.8质量验评

(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和设备接线图。

(2)接线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接线符合规范要求,螺栓紧固,电缆

头、屏蔽线制作符合规范及反措要求,芯线固定牢固、垂直、平直;备用芯预留符合规范要求、工艺美观;线帽标识清晰整齐;电缆牌标识清楚、;扎带整齐、间距一致;整体接线工艺美观。

4.示范图例

图4-1端子箱接线之一

图4-2端子箱接线之二

图4-3端子箱接线之三

二次电缆、接线施工工艺

一、适用范围

变电工程的各种盘、柜、端子箱内二次接线施工。

二、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图见图1-1。

图1-1施工流程图

三、流程说明及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3.1 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熟悉二次接线图、原理图,核对接线图的准确性;熟悉二

次接线有关规范;根据电缆清册全部电缆敷设结束、电缆沟、电缆层的电缆整理工作结束;统计各类二次设备的电缆根数,根据电缆的根数、电缆型号、设备接线空间的大小等因素进行二次接线工艺的策划。

(2)材料准备:相色带、屏蔽线、扎带、线帽管、电缆牌等二次接线的消耗性材料的准备。

(3)人员组织:技术人员,安全、质量负责人,二次接线施工人员。

(4)机具准备:打号机、电缆牌打印机、计算机及二次接线用工具。

3.2电缆就位

(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将电缆分层、逐根穿入二次设备。

(2)在考虑电缆的穿入顺序、位置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电缆在支架(层架)的引入部位、设备的引入口尽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状现象的发生,同时应避免电缆芯线左右交叉的现象发生(对于多列端子的设备)。

(3)直径相近的电缆应尽可能布置在同一层。

(4)为了便于二次接线,保护柜、端子箱等二次设备在厂方的布局设计和组装过程中,应尽可能留出足够大的电缆布置空间。电缆布置的宽度适应芯线固定及与端子排的连接。

(5)电缆的绑扎要求牢固,在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机械应力。在引入二次设备的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绑扎,在进入二次设备时应在最底部的支架上进行绑扎,然后根据电缆头的制作高度决定是否进行再次绑扎。

(6)电缆的绑扎采用扎带,绑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3.3电缆头制作

(1)根据二次工艺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头制作。

(2)单层布置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层布置的电缆头高度可以一致,或者从里往外逐层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统一。同时尽可能使某一区域

或每类设备的电缆头的制作高度统一、制作样式统一。

(3)电缆头制作时缠绕的聚氯乙烯带要求颜色统一,缠绕密实、牢固;热缩管电缆头应采用统一长度热缩管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花屏头电缆头制作采用规格应与电缆相符合;电缆头制作结束后要求顶部平整、密实。

(4)电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户外短电缆端子箱侧4mm2一端接地、其余电缆2.5mm2两端接地),在剥除电缆外层护套时,屏蔽层应留有一定的长度(或屏蔽线),以便与屏蔽接地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线与屏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但都应确保连接可靠。

(5)户外电缆一般均为铠装电

缆,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

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

铜排上(图3-1)。

(6)钢带应在电缆进入端子箱

(汇控柜)后进行剥除并接地。钢带

接地应采用单独的接地线引出,其引出 图3-1端子箱专用接地铜排

位置宜在电缆头下部的某一统一高度,不宜和电缆的屏蔽层在同一位置引出。

(7)在钢带接地处,剥除一定长度的电缆外层护套(2~5cm),将屏蔽接地线与钢带用焊接或绞接的方式连接,同时采用聚氯乙烯带进行缠绕,确保连接可靠。用热缩管进行烘缩钢带露出部位。

(8)电缆头屏蔽线、钢带屏蔽线应在电缆的统一的方向引出。

3.4电缆牌标识及固定

(1)在电缆头制作和芯线整理过程中可能会破坏电缆就位时的原有固定,在电缆接线时应按照电缆的接线顺序再次进行固定,然后挂设电缆牌。

(2)电缆牌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

(3)电缆牌的型号、打印的样式、挂设的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电缆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上下高低错位等方式进行挂设,但要求当排高低一致、间距一致,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牢固。

(4)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尼龙线、细PV铜芯线等材料。

3.5芯线整理、布置

(1)在电缆头制作结束后,接线前必须进行芯线的整理工作。

(2)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

(3)网格式接线方式(适用于全

部单股硬线的形式,参见图3-2):

1)从电缆头上部开始,按照一定

的间距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绑扎成

一束。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

束中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90°弯、分

出线束引至接线位置。 图3-2网格式接线局部

2)电缆芯线的扎带绑扎间距一

致,且间距要求适中(15~20cm)。

3)固定的扎带应视为电缆芯线的

绑扎带。

4)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

扎,便于查找。电缆的芯线可以和电

缆 图3-3电缆芯线扎把局部

保持上下垂直进行固定;也可以某根电缆为基准,其余电缆在电缆芯线根部进

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

(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参见图3-3):

1)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主线束)。

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

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

4)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

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

观。

(5)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

多股软线为主形式,参见图3-4):

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

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 图3-4电缆芯线进入槽板局部

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槽。

3)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

4)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

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

3.6芯线标识、接线(参见图3-5)

行两次折弯后紧靠前一根电缆,以节省接线空间。

(4)整体绑扎接线方式(适用于以单股硬线为主,底部电缆进线宽阔形式,(参见图3-3):

1)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将同一走向的电缆芯线绑扎成一圆把(主线束)。

2)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或将部分芯线整体引出(分线束),在引至接线位置后再分别将芯线单独引出。

3)线束的绑扎间距不宜过大(50~100cm),但要求间距统一。在分线束引出位置和线束的拐弯处应有绑扎措施。

4)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

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整齐美

观。

(5)槽板接线方式(适用于以

多股软线为主形式,参见图3-4):

1)将芯线主要接入位置为线槽

两侧端子的电缆合理排列在线槽正下方,宽度不宜超过线槽的宽度过大。 图3-4电缆芯线进入槽板局部

2)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一道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 后引入线槽。

3)在芯线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

线引出线槽,接入端子。

4)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

调整走向的线槽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

3.6芯线标识、接线(参见图3-5)

(1)芯线两端标识必须核对正确。

图3-5电缆芯线接线与标识

(2)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配置、不得任意的歪斜交叉连接。

(3)电缆的芯线接入端子排应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当芯线引至接入端子的对应位置时,将芯线向端子排侧折弯90°,以保证芯线的的水平。

(4)对于在线槽外固定接线的芯线,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弯,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断芯线、接入端子;对于在线槽内固定接线的芯线,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

端子,不需折成“S”弯,在线槽和端子的间距较大、不在同一平面时宜折成“S”弯;“S”弯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

(5)用剥线钳剥除芯线护套,长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长度一致,不宜过长,剥线钳的规格要和芯线截面一致,不得损伤芯线。

(6)对于螺栓式端子,需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过大,导致螺栓的平垫不能压住弯圈的芯线。

(7)对于插入式接线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

(8)对于多股芯的芯线应采用线鼻子进行压接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线鼻子应和芯线的规格、端子的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线的铜丝、接线孔不得比螺栓规格大。多股芯剥除外层护套时,其长度要和线鼻子相符,不宜将芯线露出。

(9)每个接线端子不得超过两根

接线,不同截面芯线不容许接在同一个

接线端子上。

(10)弯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对

图3-6电缆备用芯

应的线帽管,线帽管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一致。线帽管长度要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帽的内容包括回路编号和端子号中间利用符号区分,易于辨认。

3.7备用芯、屏蔽处理

(1)电缆的备用芯应留有适当的余量,可以剪成统一长度,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也可以将备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时弯圈布置,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参见图3-6)

2)电缆的屏蔽线宜在电缆背面成束引出,编织在一起引至接地排,单束的电缆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引至接地排时排列自然美观。

3)屏蔽线接至接地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多根压接的方式,但多根压接时根数不宜过多,并对线鼻子的根部进行热缩处理,以确保工艺。(参见图3-7和图3-8)

(4)屏蔽线接至接地排的接线方式一致,弧度一致。

图4-8屏蔽接地之一 图4-9屏蔽接地之二

3.8质量验评

(1)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和设备接线图。

(2)接线符合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接线符合规范要求,螺栓紧固,电缆

头、屏蔽线制作符合规范及反措要求,芯线固定牢固、垂直、平直;备用芯预留符合规范要求、工艺美观;线帽标识清晰整齐;电缆牌标识清楚、;扎带整齐、间距一致;整体接线工艺美观。

4.示范图例

图4-1端子箱接线之一

图4-2端子箱接线之二

图4-3端子箱接线之三


相关内容

  • 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车库管理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 3 1. 适用范围............................................................................ ...

  • 某地铁动力配电及照明工程施工方案
  •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 2 第二章 施工方案 .............................................................. ...

  • 仪表施工要求
  • 仪 表 安 装 施 工 要 求 内容: 本工程施工作业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质量目标:创优良工程,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为100%,质量事故为零. 施工前,应仔细翻阅施工图,理解设计意图.核对施工图纸设计组 ...

  •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内容
  • 基本设计与详细设计内容 投标人负责2×350MW 机组脱硫系统范围内的工艺.电气.仪表和控制.土建(包括总图.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调.消防及给排水系统)的基本设计.供货.安装.调试.试运行.移交等,基本设计应是完整的2台机组脱硫系统设计.投标人负责2台机组脱硫系统的工艺.电气.仪表和控制.总图.建 ...

  • 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
  • 低压配电及照明系统的施工方法.程序说明和附图 1.系统概况 1.1 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工程范围 本标段的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工程项目包括为相邻三个站及各站相邻半个区间的所有用电设备提供低压电源,并负责设备的控制及保护. 工程范围包括动力及照明设备及其配电管线的安装.调试. 1.2 低压配电与照明系统工 ...

  • 弱电工程施工工艺要求
  • 工程项目施工工艺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各系统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执行下列标准规范和要求: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 ...

  • 电气安装与调试方案
  • 山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甲醇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安装施工方案 目 录 1. 2. 3. 4. 5. 6. 7. 编制依据 工程概况 工程特点 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程序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电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编制依据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 ...

  • 综合布线施工工艺标准
  • SGBZ-0704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1.范围 本工艺 ...

  • 第二节 景观照明工程
  • 第二节景观照明工程 电气系统施工方法 一.配管工艺 1.电气施工员必须熟悉布置图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了解线管走向流程和施工工艺,对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2.电气施工员根据施工进度作出线管及配件计划由有关部门进行采购. 3.线管暗敷 1)暗敷线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尽量减少弯曲,. 2)暗敷线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