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谢筱勐

根据社科院报告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6:1,且还有增大趋势。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0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中进一步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 我县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于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决定,并连续推出了系列举措。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一主六优”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通过多措并举,全县上下真抓实干,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于都“一主六优”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新增4个万亩柑桔基地,柑橘总面积达15.3万亩,被评为全省果业生产十强县。油茶总面积达13万亩,被列为全国高产油茶示范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4.25亩,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在25万吨,确保了粮食安全生产。生猪年出栏达30万头,农业总产值达24亿元,增长5%。培育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启动并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400多个,占全县自然村的32.6%;受益农户达5万多户,占全县农户数的31.7%,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0座,完成水利工程5823座,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30平方公里,恢复灌溉面积4.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3万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14.5万人,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和渡改桥项目建设投资6.2亿元,修建通村水泥路1135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渡改桥18座,30万群众告别“摆渡过河”的历史。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五年累计安排民生支出46.1亿元,每年均占全市的八分之一以上,其中2010年民生投入14.2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80.6%,增长17.4%。新农保参保人数达38.8万人,参保率达81.5%,发放养老金5585万元,发放率达100%,8.1万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提前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新农合参合率达97%,统筹基金使用率达88.6%。农村低保补差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教育强县战略的实施,实现了城乡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全免费,新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3.9万平方米。

农村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体系不断健全,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新建移动电话通讯基站306座,电信、移动、广电等网络覆盖率达97%。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仅县工业园就了吸纳了2.12万农民工就业,农民素质和农民收入均大大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2元,年均增长8.5%。

于都县统筹城乡发展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度较大。“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低四点一个百分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5元,年均增长12.6%。城乡收入比为3.36:1。我县人多地少,土地流转较为困难,农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提高难度较大。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快。二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保障水平较低。三是我县是欠发达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自身财力还较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缺口还很大,水利设施还相当破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贫困人口基数仍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二、当前影响和制约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主要问题

农村现行产权制度和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当前影响和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性障碍。根据现行农村产权制度,农民目前几乎同产权无缘。对承包的土地,没有产权;对宅基地,没有产权;甚至对宅基地上的住房也没有产权,连房产证都没有。由于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房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所以他们既无法出售,也不能抵押,从而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这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同样,现行的区分农业和非农的城乡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的合理流动,特别是给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造成了极大困难。

于都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我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自身财力较弱,难以承载巨大的发展建设压力。亟需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扶持。一是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建设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尽量对于都实行倾斜;二是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三是请上级相关部门多来于都考察、指导改革发展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都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模式与路径探索

于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于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为抓手,以培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为重要内容,以抓好“五个统筹”为工作路径,实现于都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工作路径和模式是:

1、抓好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一是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二抓好规划的执行和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不能视规划为儿戏,规划的变更必须严格按程序审议、审批。

2、抓好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积极推动土地、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有序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针对于都人多地少的县情,要在农民自愿、并充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

3、抓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围绕我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在抓好二、

三产业的同时,农业产业重点抓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奶牛、油茶、光皮树等优势产业,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把生猪、柑橘产业打造成于都富民强县的农业先行产业。力争将生猪产业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全省争一流”的年产值超35亿元的产业集群。柑橘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

4、抓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配套服务功能一体化。“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禾丰下堡河道治理,动植物检验检疫,造地增粮工程,贡江南岸城市防洪工程,应急水源建设,土地复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农村户用沼气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农机化技术学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新陂、黄麟、利村、葛坳等圩镇防洪工程,利村项目区崩岗治理工程,盘古山河流治理及防洪工程,梓山镇河堤除险加固工程,金溪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5、抓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合理布局科教文卫等资源,创新社会事业融资和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要重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在抓好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建立鼓励优秀教师、医生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工作的奖励、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的教学和医疗水平。

四、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要建立健全财政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农民创业就业支撑体系、农村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及农村社会保障支撑体系等。

1、建立健全财政支撑体系,形成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3、建立健全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包括构造丘陵、山区型特色产业体系,培育新型产业化组织,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等。

4、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

5、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就业支撑体系,如出台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统一管理,完善农民工培训和转移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等。

6、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一是城乡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二是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人才结构,开放文化市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四是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支撑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五是城乡一体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7、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支撑体系,一是在确保农村养老及医疗覆盖面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

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政策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重点在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谢筱勐

根据社科院报告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6:1,且还有增大趋势。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0年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中进一步提出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 我县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于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动县域经济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决定,并连续推出了系列举措。多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一主六优”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通过多措并举,全县上下真抓实干,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时期,于都“一主六优”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新增4个万亩柑桔基地,柑橘总面积达15.3万亩,被评为全省果业生产十强县。油茶总面积达13万亩,被列为全国高产油茶示范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44.25亩,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在25万吨,确保了粮食安全生产。生猪年出栏达30万头,农业总产值达24亿元,增长5%。培育农业产业化省、市级龙头企业8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启动并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400多个,占全县自然村的32.6%;受益农户达5万多户,占全县农户数的31.7%,连续多年被省市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0座,完成水利工程5823座,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30平方公里,恢复灌溉面积4.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3万亩。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受益群众达14.5万人,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和渡改桥项目建设投资6.2亿元,修建通村水泥路1135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完成渡改桥18座,30万群众告别“摆渡过河”的历史。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县五年累计安排民生支出46.1亿元,每年均占全市的八分之一以上,其中2010年民生投入14.2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80.6%,增长17.4%。新农保参保人数达38.8万人,参保率达81.5%,发放养老金5585万元,发放率达100%,8.1万农村60周岁以上老人提前享受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新农合参合率达97%,统筹基金使用率达88.6%。农村低保补差水平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教育强县战略的实施,实现了城乡公立学校义务教育全免费,新改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3.9万平方米。

农村卫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体系不断健全,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新建移动电话通讯基站306座,电信、移动、广电等网络覆盖率达97%。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全面启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实施,仅县工业园就了吸纳了2.12万农民工就业,农民素质和农民收入均大大提高。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2元,年均增长8.5%。

于都县统筹城乡发展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度较大。“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低四点一个百分点,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年均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5元,年均增长12.6%。城乡收入比为3.36:1。我县人多地少,土地流转较为困难,农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效益提高难度较大。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快。二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虽然覆盖面较广,但保障水平较低。三是我县是欠发达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自身财力还较弱,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缺口还很大,水利设施还相当破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扶贫开发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贫困人口基数仍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二、当前影响和制约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的主要问题

农村现行产权制度和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当前影响和制约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性障碍。根据现行农村产权制度,农民目前几乎同产权无缘。对承包的土地,没有产权;对宅基地,没有产权;甚至对宅基地上的住房也没有产权,连房产证都没有。由于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房没有产权,只有使用权,所以他们既无法出售,也不能抵押,从而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这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同样,现行的区分农业和非农的城乡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的合理流动,特别是给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造成了极大困难。

于都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我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自身财力较弱,难以承载巨大的发展建设压力。亟需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扶持。一是恳请上级有关部门在制定发展建设规划、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尽量对于都实行倾斜;二是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多给予支持和帮助;三是请上级相关部门多来于都考察、指导改革发展和建设事业,特别是对于都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三、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模式与路径探索

于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于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为抓手,以培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为重要内容,以抓好“五个统筹”为工作路径,实现于都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工作路径和模式是:

1、抓好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一是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二抓好规划的执行和落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不能视规划为儿戏,规划的变更必须严格按程序审议、审批。

2、抓好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积极推动土地、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有序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针对于都人多地少的县情,要在农民自愿、并充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

3、抓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围绕我县“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在抓好二、

三产业的同时,农业产业重点抓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奶牛、油茶、光皮树等优势产业,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把生猪、柑橘产业打造成于都富民强县的农业先行产业。力争将生猪产业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全省争一流”的年产值超35亿元的产业集群。柑橘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20亿元以上。

4、抓好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城乡配套服务功能一体化。“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项目,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禾丰下堡河道治理,动植物检验检疫,造地增粮工程,贡江南岸城市防洪工程,应急水源建设,土地复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农村户用沼气及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项目,农机化技术学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新陂、黄麟、利村、葛坳等圩镇防洪工程,利村项目区崩岗治理工程,盘古山河流治理及防洪工程,梓山镇河堤除险加固工程,金溪项目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5、抓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合理布局科教文卫等资源,创新社会事业融资和运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要重点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在抓好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建立鼓励优秀教师、医生到农村学校、卫生院工作的奖励、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的教学和医疗水平。

四、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分析

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要建立健全财政支撑体系、金融支撑体系、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农民创业就业支撑体系、农村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及农村社会保障支撑体系等。

1、建立健全财政支撑体系,形成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2、建立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3、建立健全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包括构造丘陵、山区型特色产业体系,培育新型产业化组织,发展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民,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实用技术培训等。

4、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体系。

5、建立健全农民创业就业支撑体系,如出台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统一管理,完善农民工培训和转移体系,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等。

6、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一是城乡教育服务体系,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二是城乡卫生服务体系,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人才结构,开放文化市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四是科技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支撑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五是城乡一体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7、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支撑体系,一是在确保农村养老及医疗覆盖面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必须建立健全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

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政策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重点在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相关内容

  •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
  • 一.理论基础概述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地进行着实践.但到底什么是城乡统筹?究竟该怎样理解其内涵和基本内容?城乡统筹要达到什么目标?城乡统筹有什么要求?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深入研究城乡统筹问题时,必须首先明确的 ...

  • 城乡统筹发展
  •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 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就是要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充分发 ...

  • 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与展望
  • 第4l卷 V01.4l 第4期 No.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UNlVERSITY 2008年7月Jul.2008 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与展望 刘荣增 (郑州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城乡关系理论主要分为城乡不平衡发展理论和城乡统 ...

  •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xx"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xx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 ...

  • 我国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 我国构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陈丽莎 杨 洁/河北联合大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进程也随之推进,其中社会保障是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社会与经济结构都呈长期的城乡分割局势,这使得社会保障也存在城乡差异.本文说明了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 ...

  •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作者:支育辉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11期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台阶,目前来说我国城市化率处在50%左右,相较于农村,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较高.在此背景下,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 ...

  • 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选择
  • [摘要]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规划,分层推进;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研究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影响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外在条件,确立三峡库区统筹城乡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 三峡库区 统筹城乡 ...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 关于贫困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郭定邦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战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作为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2010年"十二五"规划纲要将"统筹城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可见,统筹城乡发展 ...

  • 成都城乡统筹经验
  • 人民意志: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 2011年4月2日是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成都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入持久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这份非同寻常的决议是一千多万成都人民意志的最高体现形式.统筹城乡改 ...

  •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xx大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提出的一个重大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战略,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