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实验报告

吸 收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的构造并学习操作方法; 2、测定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 3、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 Y a 。 二、 实验原理 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

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 A =K Ya ⋅Ω⋅H ⋅∆Y m (1) 式中:N A ——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

Ω——塔的截面积[m2]

H ——填料层高度[m]

∆Y m ——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K Y a ——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h]

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

N A =V (Y 1-Y 2) =L (X 1-X 2) (2) 式中:V ——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

L ——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 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Y 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

由式(1)和式(2)联解得: K Ya =

3

V (Y 1-Y 2)

(3)

Ω⋅H ⋅∆Y m

为求得K Y a 必须先求出Y 1、Y 2和∆Y m 之值。 1、Y 1值的计算: Y 1=

0. 98V 01

(4) V 02

33

式中:V 01——氨气换算为标态下的流量[m/h]

V 02——空气换算为标态下的流量[m/h] 0.98——氨气中含纯NH 3分数

对氨气:

V 01=V 1

T 0P 0ρ02P 1⋅P 2

(5) ⋅

ρ01T 1⋅T 2

3

式中:V 1——氯气流量计上的读数[m/h]

T 。,P 。——标准状态下氨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1,P 1——氨气流量计上标明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2,P 2——实验所用氨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ρ0——标准状态下氨气的密度(=0.769kg/m3) ρ02——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1.293kg/m3)

对空气:

V 02=V 2

T 0

P 0P 3⋅P 4

(6)

T 3⋅T 4

3

式中:V 2——空气流量计读数[m/h]

T 。,P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3,P 3——空气流量计上标明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4,P 4——实验所用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Y 1也可用取样分析法确定(略)。 2、Y 2值分析计算

在吸收瓶内注入浓度为N S 的H 2SO 4V S [ml],把塔顶尾气通入吸收瓶中。设从吸收瓶出口的空气体积为V 4[ml]时瓶内H 2SO 4Vs 即被NH 3中和完毕,那么进入吸收瓶的NH 3体积V o3可用下式计算:

V 03=22. 1N S V S [ml ] (7) 通过吸收瓶空气化为标准状态体积为: V 04=V 4

T 0P 5

⋅[ml ] (8) P 0T 5

式中:V 4——通过吸收瓶空气体积[ml],由湿式气量计读取

T 。,P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5,P 5——通过吸收瓶后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故塔顶气相浓度为: Y 2=

V 03

(9) V 04

3、塔底X 1~Y*1的确定

由式(2)知:X 1= X 1=

V

(Y 1-Y 2) +X 2,若X 2=0,则得: L

V

(Y 1-Y 2) (10) L

X 1值亦可从塔底取氨水分析而得。设取氨水V N `[ml],用浓度为N S `的H 2SO 4来滴定,中和后用量为V S `[ml],则:

X 1=0. N S `V S `

(11) V N `

又根据亨利定律知,与塔底X 1成平衡的气相浓度Y 1*为: Y 1=

*

E

X 1 (12) P

式中:P ——塔底操作压强绝对大气压(atm )

E ——亨利系数大气压,可查下表取得:

液相浓度5%以下的E 值

表2-2-7-1

⨯1. 047 (13) E =0. 31143

4、塔顶的X 2~Y2*的确定

因用水为吸收剂,故X 2=0 ,所以Y 2*=0 5、 吸收平均推动力ΔY m

t

(Y 1-Y 1*) -Y 2

(14) ∆Y m =

Y 1-Y 1*ln

Y 2

6、 吸收效率η

η=

Y 1-Y 2

⨯100% (15) Y 1

三、 设备流程简介

吸收装置如图2-2-7-3所示,塔径为110(mm ),塔内填料有一套为塑料阶梯环,其它为瓷拉西环,均为乱堆。填料层高为600—700(mm )(请自量准确)。氨气由氨瓶1顶部针形阀放出,经减压阀2到达缓冲缺罐3,用阀4调节流量,经温度计23,表压计5和流量计

6分别测量温度、压力和流量后到达混合管。空气经风机7压送至缓冲罐9,由旁路阀8和调节阀11调节风量,经温度计23,表压计10和流量计12分别测量温度、压力和流量后到达混合管与氨气混合,后被送进吸收塔13的下部,通过填料层缝隙向上流动。吸收剂(水)由阀16调节,经流量计17测定流量后从塔顶喷洒而下。在填料层内,下流的水滴与上流的混合气接触,氨被水吸收变氨水从塔底排出,氨水温度由温度计23测定,塔顶表压和填料层压降由压差计14和15测定。从塔顶排出含有微量氨的空气成为尾气从阀18排出大气中,分析尾气含氨量是用旋塞19取样,先从三角瓶20除去水分,后经吸收瓶21分析氨,气量计22计量取出空气量。

1、氨瓶 2、减压阀 3、氨缓冲罐 4、氨气调节阀 5、氨表压计 6、氨转子流量计 7、叶氏风机 8、空气旁路阀 9、空气缓冲罐 10、空气表压计 11、空气调节阀 12、空气转子流量计 13、吸收塔 14、塔顶表压计 15、塔压降压差计 16、水调节阀 17、水转子流量计 18、尾气调节阀 19、取样旋塞 20、分离水三角瓶 21、吸收瓶 22、湿式气量计 23、温度计

图2-2-7-3 吸收装置流程图

四、实验步骤 测吸收系数步骤:

1、全开旁路阀8,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启动风机7,慢慢打开阀11使风量由零至最大,同时观察压差计15的读数变化。

2、在吸收瓶内置入已知浓度的H 2SO 41ml 及2滴甲基红,加适量蒸馏水摇匀后装于尾气

分析管路上。关闭取样旋塞19,记下湿式气量计原始读数。

3、将水流量计17及空气流量计12(采用旁路调节法)调到指定读数。

4、关闭氨气缓冲罐上的氨气流量调节阀4,松开减压阀旋钮,打开氨瓶上的总阀,然后,慢慢拧紧减压阀旋钮把氨气引进缓冲罐3,待罐上压力表读数达0.05MP 左右时,停止转动减压阀旋钮,慢慢打开调节阀4,把氨气送进混合管。

5、待塔的操作稳定后(不液泛,不干塔,各仪表读数稳定),记录各仪表读数,同时进行塔顶尾气分析。

6、尾气分析方法是打开取样旋塞19,使尾气成泡状通过吸收瓶液层,至瓶内液体的红色变淡黄色为止,即关闭旋塞,记下气量计读数。(8分)

7、保持空气和水流量不变,改变氨气流量,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8、实验完毕,先关氨瓶上的总阀,待氨气缓冲罐上压力表读数为0后,再关闭氨气缓冲罐上的氨气流量调节阀4,然后,全开旁路阀8,同时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最后停风机和关水阀,清洗吸收瓶。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计算举例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V 01=V 1V 02=V 2

Y 1=

T 0P 0T 0P 0

ρ02P ⋅P 273. 151. 293760⨯773⋅12=0. 39⨯⨯⨯=0. 4746(m 3/h ) ρ01T 1⋅T 27610. 769293. 15⨯293. 15

P 3⋅P 4273. 15760⨯793. 5

=13. 6⨯⨯=12. 91(m 3/h )

T 3⋅T 4761293. 15⨯294

0. 98V 010. 98⨯0. 4746==0. 03602 V 0212. 91

V 03=22. 1N S V S =22. 1⨯0. 0088⨯1=0. 194(mL )

V 04=V 4

T 0P 5273. 15760

⋅=3. 675⨯103⨯⨯=3. 420⨯103(mL ) P 0T 5761293. 15

Y 2=

V 030. 194-5

==5. 70⨯103

V 043. 420⨯10

X 1=

V

(Y 1-Y 2)=13. 60/22. 4⨯0. 03602-5. 70⨯10-5=3. 05⨯10-3 L 122. 2/18

()

17601760P =P a +P B +∆P =761+0. 205⨯+⨯0. 017⨯=1. 02257(mmHg ) =1. 02(atm )

210210

由表1查得20.5℃时E=0.798

Y 1*=

E 0. 798X 1=⨯3. 05⨯10-3=2. 38⨯10-3 P 1. 02

∆Y m

(Y -Y )-Y =(0. 03602-2. 38⨯10)-5. 70⨯10=

1

*1

-3

2

-5

ln

Y 1-Y Y 2

*1

ln

0. 03602-2. 38⨯10

5. 70⨯10-5

-3

=5. 26⨯10-3

11

Ω=πD 2=⨯3. 14⨯0. 112=9. 5⨯10-3

44

K Ya

13. 6

⨯0. 03602-5. 70⨯10-5

V (Y 1-Y 2)==-3=615. 7 -3Ω⋅H ⋅∆Y m 9. 5⨯10⨯0. 672⨯5. 26⨯10

()

N A =V (Y 1-Y 2)=

13. 6

⨯0. 03602-5. 70⨯10-5=0. 0207(kmolNH 3/h ) 22. 4

()

Y 1-Y 20. 03602-5. 70⨯10-5η=⨯100%=⨯100%=99. 8%

Y 10. 03602

七、实验分析

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改变吸收剂用量,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N A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y 2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y m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

K y a = k y a

吸收过程的阻力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y 2降低,而平均推动力

K y a = k y a ∆y m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八、实验思考

(1)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有液封?

答: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满溢或过低而泄气。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调整液封高度。 (2)测定Kxa 有什么工程意义?

答:是气液吸收过程重要研究内容。是吸收剂和催化剂等性能评价,吸收设备设计,放大的关键参数之一。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流下,

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5)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6)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7) 如果改变吸收剂的入口温度,操作线和平衡线将如何变化?

答:平衡常数m 增大,平衡线的斜率增大,向上移动;操作线不变。 (8) 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测定塔顶废气中氨的浓度?

答:利用吸收瓶。在吸收瓶中装入一定量低浓度的硫酸,尾气通过吸收瓶时,其中的氨

气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收集反应所需的尾气量即可。 (9) 若操作过程中,氨气的进口浓度增大,而流量不变,尾气含量和吸收液浓度如何改变? 答:尾气中氨的含量增加,吸收液中氨的含量增加。 (10)实际操作选择气相流量的依据是什么? 答:通过实验测定塔内液泛点所需的最大流量,实际操作时气体的流量选择在接近液泛

点。在此点,气体速度增加,液膜湍动促进传质,两相交互作用剧烈,传质效果最佳。

吸 收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填料塔的构造并学习操作方法; 2、测定空塔气速与填料层压降关系; 3、测定填料塔体积吸收系数K Y a 。 二、 实验原理 吸收系数与吸收效率

本实验用水吸收空气与氨混合气体中的氨,氨易溶于水,故此操作属气膜控制。若气相中氨的浓度较小,则氨溶于水后的气液平衡关系可认为符合亨利定律,吸收平均推动力可用对数平均浓度差法进行计算。其吸收速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N A =K Ya ⋅Ω⋅H ⋅∆Y m (1) 式中:N A ——被吸收的氨量[kmolNH3/h];

Ω——塔的截面积[m2]

H ——填料层高度[m]

∆Y m ——气相对数平均推动力

K Y a ——气相体积吸收系数[kmolNH3/m·h]

被吸收氨量的计算,对全塔进行物料衡算(见图2-2-7-2):

N A =V (Y 1-Y 2) =L (X 1-X 2) (2) 式中:V ——空气的流量[kmol空气/h]

L ——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20/h] Y 1——塔底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Y 2——塔顶气相浓度[kmolNH3/kmol空气]

X 1,X 2——分别为塔底、塔顶液相浓度[kmolNH3/kmolH20]

由式(1)和式(2)联解得: K Ya =

3

V (Y 1-Y 2)

(3)

Ω⋅H ⋅∆Y m

为求得K Y a 必须先求出Y 1、Y 2和∆Y m 之值。 1、Y 1值的计算: Y 1=

0. 98V 01

(4) V 02

33

式中:V 01——氨气换算为标态下的流量[m/h]

V 02——空气换算为标态下的流量[m/h] 0.98——氨气中含纯NH 3分数

对氨气:

V 01=V 1

T 0P 0ρ02P 1⋅P 2

(5) ⋅

ρ01T 1⋅T 2

3

式中:V 1——氯气流量计上的读数[m/h]

T 。,P 。——标准状态下氨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1,P 1——氨气流量计上标明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2,P 2——实验所用氨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ρ0——标准状态下氨气的密度(=0.769kg/m3) ρ02——标准状态下空气的密度(=1.293kg/m3)

对空气:

V 02=V 2

T 0

P 0P 3⋅P 4

(6)

T 3⋅T 4

3

式中:V 2——空气流量计读数[m/h]

T 。,P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3,P 3——空气流量计上标明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4,P 4——实验所用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Y 1也可用取样分析法确定(略)。 2、Y 2值分析计算

在吸收瓶内注入浓度为N S 的H 2SO 4V S [ml],把塔顶尾气通入吸收瓶中。设从吸收瓶出口的空气体积为V 4[ml]时瓶内H 2SO 4Vs 即被NH 3中和完毕,那么进入吸收瓶的NH 3体积V o3可用下式计算:

V 03=22. 1N S V S [ml ] (7) 通过吸收瓶空气化为标准状态体积为: V 04=V 4

T 0P 5

⋅[ml ] (8) P 0T 5

式中:V 4——通过吸收瓶空气体积[ml],由湿式气量计读取

T 。,P 。——标准状态下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T 5,P 5——通过吸收瓶后空气的温度[K]和压强[mmHg] 故塔顶气相浓度为: Y 2=

V 03

(9) V 04

3、塔底X 1~Y*1的确定

由式(2)知:X 1= X 1=

V

(Y 1-Y 2) +X 2,若X 2=0,则得: L

V

(Y 1-Y 2) (10) L

X 1值亦可从塔底取氨水分析而得。设取氨水V N `[ml],用浓度为N S `的H 2SO 4来滴定,中和后用量为V S `[ml],则:

X 1=0. N S `V S `

(11) V N `

又根据亨利定律知,与塔底X 1成平衡的气相浓度Y 1*为: Y 1=

*

E

X 1 (12) P

式中:P ——塔底操作压强绝对大气压(atm )

E ——亨利系数大气压,可查下表取得:

液相浓度5%以下的E 值

表2-2-7-1

⨯1. 047 (13) E =0. 31143

4、塔顶的X 2~Y2*的确定

因用水为吸收剂,故X 2=0 ,所以Y 2*=0 5、 吸收平均推动力ΔY m

t

(Y 1-Y 1*) -Y 2

(14) ∆Y m =

Y 1-Y 1*ln

Y 2

6、 吸收效率η

η=

Y 1-Y 2

⨯100% (15) Y 1

三、 设备流程简介

吸收装置如图2-2-7-3所示,塔径为110(mm ),塔内填料有一套为塑料阶梯环,其它为瓷拉西环,均为乱堆。填料层高为600—700(mm )(请自量准确)。氨气由氨瓶1顶部针形阀放出,经减压阀2到达缓冲缺罐3,用阀4调节流量,经温度计23,表压计5和流量计

6分别测量温度、压力和流量后到达混合管。空气经风机7压送至缓冲罐9,由旁路阀8和调节阀11调节风量,经温度计23,表压计10和流量计12分别测量温度、压力和流量后到达混合管与氨气混合,后被送进吸收塔13的下部,通过填料层缝隙向上流动。吸收剂(水)由阀16调节,经流量计17测定流量后从塔顶喷洒而下。在填料层内,下流的水滴与上流的混合气接触,氨被水吸收变氨水从塔底排出,氨水温度由温度计23测定,塔顶表压和填料层压降由压差计14和15测定。从塔顶排出含有微量氨的空气成为尾气从阀18排出大气中,分析尾气含氨量是用旋塞19取样,先从三角瓶20除去水分,后经吸收瓶21分析氨,气量计22计量取出空气量。

1、氨瓶 2、减压阀 3、氨缓冲罐 4、氨气调节阀 5、氨表压计 6、氨转子流量计 7、叶氏风机 8、空气旁路阀 9、空气缓冲罐 10、空气表压计 11、空气调节阀 12、空气转子流量计 13、吸收塔 14、塔顶表压计 15、塔压降压差计 16、水调节阀 17、水转子流量计 18、尾气调节阀 19、取样旋塞 20、分离水三角瓶 21、吸收瓶 22、湿式气量计 23、温度计

图2-2-7-3 吸收装置流程图

四、实验步骤 测吸收系数步骤:

1、全开旁路阀8,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启动风机7,慢慢打开阀11使风量由零至最大,同时观察压差计15的读数变化。

2、在吸收瓶内置入已知浓度的H 2SO 41ml 及2滴甲基红,加适量蒸馏水摇匀后装于尾气

分析管路上。关闭取样旋塞19,记下湿式气量计原始读数。

3、将水流量计17及空气流量计12(采用旁路调节法)调到指定读数。

4、关闭氨气缓冲罐上的氨气流量调节阀4,松开减压阀旋钮,打开氨瓶上的总阀,然后,慢慢拧紧减压阀旋钮把氨气引进缓冲罐3,待罐上压力表读数达0.05MP 左右时,停止转动减压阀旋钮,慢慢打开调节阀4,把氨气送进混合管。

5、待塔的操作稳定后(不液泛,不干塔,各仪表读数稳定),记录各仪表读数,同时进行塔顶尾气分析。

6、尾气分析方法是打开取样旋塞19,使尾气成泡状通过吸收瓶液层,至瓶内液体的红色变淡黄色为止,即关闭旋塞,记下气量计读数。(8分)

7、保持空气和水流量不变,改变氨气流量,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8、实验完毕,先关氨瓶上的总阀,待氨气缓冲罐上压力表读数为0后,再关闭氨气缓冲罐上的氨气流量调节阀4,然后,全开旁路阀8,同时关闭空气流量调节阀11,最后停风机和关水阀,清洗吸收瓶。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六、计算举例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V 01=V 1V 02=V 2

Y 1=

T 0P 0T 0P 0

ρ02P ⋅P 273. 151. 293760⨯773⋅12=0. 39⨯⨯⨯=0. 4746(m 3/h ) ρ01T 1⋅T 27610. 769293. 15⨯293. 15

P 3⋅P 4273. 15760⨯793. 5

=13. 6⨯⨯=12. 91(m 3/h )

T 3⋅T 4761293. 15⨯294

0. 98V 010. 98⨯0. 4746==0. 03602 V 0212. 91

V 03=22. 1N S V S =22. 1⨯0. 0088⨯1=0. 194(mL )

V 04=V 4

T 0P 5273. 15760

⋅=3. 675⨯103⨯⨯=3. 420⨯103(mL ) P 0T 5761293. 15

Y 2=

V 030. 194-5

==5. 70⨯103

V 043. 420⨯10

X 1=

V

(Y 1-Y 2)=13. 60/22. 4⨯0. 03602-5. 70⨯10-5=3. 05⨯10-3 L 122. 2/18

()

17601760P =P a +P B +∆P =761+0. 205⨯+⨯0. 017⨯=1. 02257(mmHg ) =1. 02(atm )

210210

由表1查得20.5℃时E=0.798

Y 1*=

E 0. 798X 1=⨯3. 05⨯10-3=2. 38⨯10-3 P 1. 02

∆Y m

(Y -Y )-Y =(0. 03602-2. 38⨯10)-5. 70⨯10=

1

*1

-3

2

-5

ln

Y 1-Y Y 2

*1

ln

0. 03602-2. 38⨯10

5. 70⨯10-5

-3

=5. 26⨯10-3

11

Ω=πD 2=⨯3. 14⨯0. 112=9. 5⨯10-3

44

K Ya

13. 6

⨯0. 03602-5. 70⨯10-5

V (Y 1-Y 2)==-3=615. 7 -3Ω⋅H ⋅∆Y m 9. 5⨯10⨯0. 672⨯5. 26⨯10

()

N A =V (Y 1-Y 2)=

13. 6

⨯0. 03602-5. 70⨯10-5=0. 0207(kmolNH 3/h ) 22. 4

()

Y 1-Y 20. 03602-5. 70⨯10-5η=⨯100%=⨯100%=99. 8%

Y 10. 03602

七、实验分析

对吸收过程进行调节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改变吸收剂用量,当气体流率G 不变时,增加吸收剂流率,吸收速率N A 增加,溶质吸收量增加,则出口气体的组成y 2减小,回收率增大。当液相阻力较小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总系数变化较小或基本不变,溶质吸收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传质平均推动力∆y m 的增大引起,此时吸收过程的调节主要靠传质推动力的变化。当液相阻力较大时,增加液体的流量,传质系数大幅度增加,而平均推动力可能减小,但总的结果使传质速率增大,溶质吸收量增加。对于液膜控制的吸收过程,降低操作温度,

K y a = k y a

吸收过程的阻力将随之减小,结果使吸收效果变好,y 2降低,而平均推动力

K y a = k y a ∆y m

或许会减小。对于气膜控制的过程,降低操作温度,过程阻力不变,但平均推动力增大,吸收效果同样将变好

八、实验思考

(1)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有液封?

答:以免塔底液封过高满溢或过低而泄气。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随时注意调整液封高度。 (2)测定Kxa 有什么工程意义?

答:是气液吸收过程重要研究内容。是吸收剂和催化剂等性能评价,吸收设备设计,放大的关键参数之一。

⑶ 填料塔的气液两相的流动特点是什么?

答:填料塔操作时。气体由下而上呈连续相通过填料层孔隙,液体则沿填料表面流下,

形成相际接触界面并进行传质。 ⑷ 填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填料的作用是给通过的气液两相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两相充分接触。 (5) 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要有液封装置? 答:液封的目的是保证塔内的操作压强。

(6) 取样分析塔底吸收液浓度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取样时,注意瓶口要密封,避免由于氨的挥发带来的误差。 (7) 如果改变吸收剂的入口温度,操作线和平衡线将如何变化?

答:平衡常数m 增大,平衡线的斜率增大,向上移动;操作线不变。 (8) 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测定塔顶废气中氨的浓度?

答:利用吸收瓶。在吸收瓶中装入一定量低浓度的硫酸,尾气通过吸收瓶时,其中的氨

气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收集反应所需的尾气量即可。 (9) 若操作过程中,氨气的进口浓度增大,而流量不变,尾气含量和吸收液浓度如何改变? 答:尾气中氨的含量增加,吸收液中氨的含量增加。 (10)实际操作选择气相流量的依据是什么? 答:通过实验测定塔内液泛点所需的最大流量,实际操作时气体的流量选择在接近液泛

点。在此点,气体速度增加,液膜湍动促进传质,两相交互作用剧烈,传质效果最佳。


相关内容

  • 实验报告一 紫外光
  • 课程名称:生物仪器分析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及应用 实验类型:探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 ...

  • 光谱分析_实验报告
  • 一.实验目 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学习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电磁波可与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如果这种作用导致能 ...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 <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一. 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27 实验课程名称: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实验 英文名称::Modern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课程总学时::72 总学分:3 实验学时:36 适用对象: ...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实验报告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紫外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 2.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测蛋白质含量的方法主要有:①测参数法:折射率.相对密度.紫外吸收等:②基于化学反应:定氮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等.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 ...

  • 固体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 KBr压片法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Nicolet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操作方法. 3.掌握用KBr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的技术和方法. 4.了解基本且常用的KBr压片制样技术在红外光谱测定中的应用. 5. 通过谱图解析及 ...

  •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综合实验报告
  •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 综合实验报告 学 院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专 业 学 号 年 级 XXXX 年XX 月 前言 基于我国城市空气以煤烟型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2SO .XNO 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其内容包括:在欲监测环境内 ...

  • 兔子的尿生成实验报告
  • [实验目的] 1. 了解家兔泌尿实验方法,掌握动物麻醉.膀胱插管实验技术. 2. 观察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和速尿对尿量的影响,并探讨利尿机制. 3. 观察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并探讨抗利尿机制. [实验原理]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转运,凡影 ...

  •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报告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的含量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指导老师 实验评分 [实验目的] 1掌握紫外光谱法进行物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 ○ 2学习UV85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 [实验原理] ...

  • 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报告
  • 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实验报告 摘要:物质的衰减系数测量是一个常见的物理实验,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将通过应用CD-50BGA+型CT 教学实验仪,测量γ射线能量为0.662MeV 时钢的衰减系数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γ射线的衰减系数.并了解影响物质射线衰减系数大小的影响因素. 关键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