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

专业: 课 题 任课教师: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时 课程名称: 数 20 分钟

教学目的及 1、 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要求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 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新授 时间分配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 课的类型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一、背景导读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 的代表人。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 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 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 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 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 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 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 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导入新课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 全班齐读 正音:觅(mi) 乍(zha) 2、 范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愁” 答: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 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 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 学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二)鉴赏 1、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的角度来思考全文。 时间:“雁过”,秋天,因为大雁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 满地

,梧桐滴雨,满地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 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 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 人的动作、 神态 冷冷清清 | 环境的悲凉 凄凄惨 惨戚戚 | 内心世界的 巨大伤痛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凄(qi) 戚(qi) 还(huan) 盏(zhan)

“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 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 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 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 只有苦挨着残年。 七组叠词, 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 再到内心世界, 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 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 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 上叩又别有一番愁情。 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 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 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之痛、 家国之恨、 孤独之病等等, 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 无以复加, 不知怎样形容, 也难以形容,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 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 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 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 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三) 意象分析愁情 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切 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 晚年是何等凄

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之”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意象略讲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 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 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 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5)略析“梧桐”“细雨”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 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 之感。 三、小结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 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 都被 “愁” 所困的女词人, “愁” 是她作品的主调。 李清照晚年的 “愁”

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狠之后的“于说换休”的愁, 是一种沉甸甸的愁。 四、探究性作业 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李清照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 风格,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

专业: 课 题 任课教师: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时 课程名称: 数 20 分钟

教学目的及 1、 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要求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清照 的语言风格,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在词作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1.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新授 时间分配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朗读、对比阅读、探究学习 课的类型

课堂设计(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图表等) 一、背景导读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 的代表人。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 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 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 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 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 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 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 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导入新课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朗诵,初步感知词人别样愁情。 1、 全班齐读 正音:觅(mi) 乍(zha) 2、 范读 问:读了这首词你读出了什么?——“愁” 答:整体感知——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 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 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 学生个人自由朗读,给出自读提示 (品读提示:) (1)、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略) (2)、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3)、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二)鉴赏 1、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的角度来思考全文。 时间:“雁过”,秋天,因为大雁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 满地

,梧桐滴雨,满地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 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2、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 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 人的动作、 神态 冷冷清清 | 环境的悲凉 凄凄惨 惨戚戚 | 内心世界的 巨大伤痛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凄(qi) 戚(qi) 还(huan) 盏(zhan)

“寻寻觅觅” 表现作者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直前 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 描写丈夫去世后,只身 度日的孤单,清苦的声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自己内心情感 的直接抒发。晚年时,身体衰弱,情绪低落,饮酒也不能退寒解忧, 只有苦挨着残年。 七组叠词, 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 再到内心世界, 清晰地概括她不幸的经历和生活状况,及身心和心灵上受到的摧残。 起句不寻常,连用七组叠词,这是李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 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 有来者”。李对音律有极深的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读起来便有一种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在齿舌音间来回反复吟唱,读起来朗朗 上叩又别有一番愁情。 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 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 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 之痛、 家国之恨、 孤独之病等等, 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 无以复加, 不知怎样形容, 也难以形容,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 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 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 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 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三) 意象分析愁情 这首词如何让读者领略其“愁”,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切 景语皆情语”——引出意象概念 (1)详析“酒”意象的特定属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 晚年是何等凄

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消愁愁更愁”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

歌之”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2)“秋风”意象略讲 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过雁”意象分析。“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 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自己庭院内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达愁情。 (4)略析“黄花”意象。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这两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 颜、孤苦飘零的晚境,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 雅致了。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5)略析“梧桐”“细雨”意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 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 之感。 三、小结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 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 都被 “愁” 所困的女词人, “愁” 是她作品的主调。 李清照晚年的 “愁”

是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狠之后的“于说换休”的愁, 是一种沉甸甸的愁。 四、探究性作业 据所学知识,搜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李清照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 风格,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相关内容

  • 声声慢教案修改
  •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鉴赏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意象分析等. 2. 能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体验感悟词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文学素养. 3. 感受词别是一家,引发学生对李清照诗词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继而推动"专题目标3&qu ...

  • 八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声声慢]比较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课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13 教 师: 单 位: <如梦令><声声慢> 拓展阅读课 课时 年12月31日 张会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情愁"酒花雨 识得"清照"心 --<如梦 ...

  • 4.12.[声声慢]教案
  •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刘春燕 审核人: 赵贵友 孙东云 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 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 ...

  • 公开课教案李清照词二首
  •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quo ...

  • 声声慢教案1
  •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 2.技能目标:词人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学会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 3.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词人的情感.(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词人通过意象体现出来 ...

  • 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
  • [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引用青藤滴露的<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学设计执教人:晁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理解.背诵<声声慢>,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其中的愁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 ...

  • 醉花阴教学反思
  •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 ...

  • 书[洛阳名园记]后...-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1.根据文意和语句线索理清本文层次,了解正确的分析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剖析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 2.理解作者怎样以雄辩地事实和严密的推理层层深入地进行说理. 3.积累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复习文言文的有关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1.能抓住文章中显示出层次推进的几个关键,从而理解该文的层进式结构 ...

  • 书[洛阳名园记]后教案(教师中心稿)
  • 教学目标:1. 根据文意和语句线索理清本文层次,了解正确的分析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剖析结构层次的基本方法.2. 理解作者怎样以雄辩地事实和严密的推理层层深入地进行说理.3. 积累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复习文言文的有关特殊句式.教学难点:1. 能抓住文章中显示出层次推进的几个关键,从而理解该文的层进式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