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教案1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

2、技能目标:词人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学会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

3、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词人的情感。(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词人通过意象体现出来的愁情。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看图片,没有“二月初春见草芽”的惊喜,也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闹,有的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与悲愁。这张图片来自于秋天,秋天是最容易勾起人的感伤情怀的,在文学里我们把这种情怀叫做悲秋情怀。

秋+心=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写于秋天的饱含国仇家恨以及情愁的词。

二、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找词眼,明词情。

2、找意象,悟词意。

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多背。

三、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作背景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四、找出词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深

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

五、14个叠字的妙处。运用叠字的作用。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空虚、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作者在寻找什么呢?

冷冷清清:环境,一个孤独的人在冷清的地方寻找„„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生活遭遇,令人忧伤至极。

这三句创造出了一种惨痛深重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一个凄凉、愁苦的基调。

而且,从音韵上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平起仄落,节奏由疏而密,正好体现词人内心里凄苦之情逐步加深。

叠词扩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铃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运用叠字的作用。

• 1.音乐美

• 2.增强情感

六、词人是如何来写她的愁情的呢?

意象:作品中寄托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提问: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愁,这首词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她的愁?

酒象征“愁”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天冷,晚风刺骨,酒不御寒,心冷,人憔悴。

在天气寒暖不定的紧要关头,词人应该养身抑制悲痛,可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死离别却让她无法摆脱,既然摆脱不了,那淡一点儿也好,于是借酒浇愁,不料晚风忽起,让愁更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过雁象征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归雁,书信,丈夫,物是人非。失伴鸳鸯独自飞。

过去的大雁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头顶上大雁飞过,更勾起人的伤心往事:那不是以前传递过和丈夫之间往来书信的鸿雁吗?可今天自己孤影独立,曾经相亲相爱的人,却已命赴黄泉,魂飞天外?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黄花象征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谢,多谢(无心摘花)

人谢了,失恋(无人陪伴)

枯萎凋零的菊花就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念江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前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扣“多谢”,后两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扣“失恋”,李清照写此词时正值晚年,而且因战乱流落到南方,与之一直倾心相爱的丈夫赵明诚也在流亡的路上因病去世。正是在这种时局动荡、漂泊异乡、爱人永别的心境下,李清照才写出这样一首如泣似诉、字字血、声声泪的传世名作。

“多谢”当然是指满地的黄花堆积,“黄色”也和词人当时的心境十分吻合,而“失恋”则指李清照此时已经失去了与自己深深相爱的恋人赵明诚,因此才“憔悴损”,并发出“如今有谁堪摘”的忧郁愁闷之感叹。写到这里,让我不自禁地想到秦少游的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万般无奈,只好守着窗儿。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象征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落叶,细雨,黄昏,心已碎。

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寂寞的窗子,怎么才能挨到黑呢?黄昏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郁闷的心情更因绵绵细雨而更加潮湿,细雨没完没了的打在梧桐叶上,简直就是打在心上,太空下的是雨,心中流的的是泪、是血。

作者将怀念丈夫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独守空床之愁、年老色衰之愁,融入由“惟悴的黄花、孤寂的窗户、绵密点滴的细雨所组成的凄清的画面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七、文章小结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国愁 亡国之恨

愁 乡愁 乡关之思

情愁 孀居之苦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八、作业

请把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注意景、情、人三者的融合。

找啊,找啊,找什么?故乡、家园、亲人、夫君、温馨、欢乐、安恬„„怎么就全都离我而去呢?这忽冷忽暖的天气啊,似乎也在欺负可怜人,让我怎么能安眠、调养呢?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思绪纷纷,勾人愁思啊。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一阵疾风吹过,心还是冷得让人生痛。唉,那三两杯淡酒,又如何能抵挡这一份凄凉!

忽然听到秋空中一声悲鸣,抬头望去,那是从北方家乡飞来越冬的鸿雁啊,那不是旧日的老相识吗?啊,那些美好的日子,你曾经帮我捎了多少思念和情意啊!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痛心啊,锦书可托何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刀霜剑,那院中黄花堆积一地,啊,昔日的繁盛,已一去不返。憔悴零落的花儿啊,如今有谁和我一起赏花折枝呢?只剩下我一个人守着寒窗,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

好不容易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无边丝雨细如愁啊,它打在梧桐叶子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一叶叶,一声声,冷冷地敲在我的心上。

这光景啊,哪里是一个“愁”字能形容的呢?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

2、技能目标:词人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学会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意象的运用)

3、情感目标:品读作品,品味词人的情感。(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 学习词人通过意象体现出来的愁情。

【教学难点】 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诵读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看图片,没有“二月初春见草芽”的惊喜,也没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闹,有的只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凉与悲愁。这张图片来自于秋天,秋天是最容易勾起人的感伤情怀的,在文学里我们把这种情怀叫做悲秋情怀。

秋+心=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重阳》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写于秋天的饱含国仇家恨以及情愁的词。

二、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找词眼,明词情。

2、找意象,悟词意。

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多背。

三、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词作背景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四、找出词眼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深

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

五、14个叠字的妙处。运用叠字的作用。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空虚、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作者在寻找什么呢?

冷冷清清:环境,一个孤独的人在冷清的地方寻找„„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生活遭遇,令人忧伤至极。

这三句创造出了一种惨痛深重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一个凄凉、愁苦的基调。

而且,从音韵上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平起仄落,节奏由疏而密,正好体现词人内心里凄苦之情逐步加深。

叠词扩展: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铃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运用叠字的作用。

• 1.音乐美

• 2.增强情感

六、词人是如何来写她的愁情的呢?

意象:作品中寄托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提问: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情愁,这首词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她的愁?

酒象征“愁”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天冷,晚风刺骨,酒不御寒,心冷,人憔悴。

在天气寒暖不定的紧要关头,词人应该养身抑制悲痛,可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死离别却让她无法摆脱,既然摆脱不了,那淡一点儿也好,于是借酒浇愁,不料晚风忽起,让愁更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过雁象征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归雁,书信,丈夫,物是人非。失伴鸳鸯独自飞。

过去的大雁是“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头顶上大雁飞过,更勾起人的伤心往事:那不是以前传递过和丈夫之间往来书信的鸿雁吗?可今天自己孤影独立,曾经相亲相爱的人,却已命赴黄泉,魂飞天外?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黄花象征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谢,多谢(无心摘花)

人谢了,失恋(无人陪伴)

枯萎凋零的菊花就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念江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前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扣“多谢”,后两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扣“失恋”,李清照写此词时正值晚年,而且因战乱流落到南方,与之一直倾心相爱的丈夫赵明诚也在流亡的路上因病去世。正是在这种时局动荡、漂泊异乡、爱人永别的心境下,李清照才写出这样一首如泣似诉、字字血、声声泪的传世名作。

“多谢”当然是指满地的黄花堆积,“黄色”也和词人当时的心境十分吻合,而“失恋”则指李清照此时已经失去了与自己深深相爱的恋人赵明诚,因此才“憔悴损”,并发出“如今有谁堪摘”的忧郁愁闷之感叹。写到这里,让我不自禁地想到秦少游的千古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万般无奈,只好守着窗儿。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梧桐象征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落叶,细雨,黄昏,心已碎。

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寂寞的窗子,怎么才能挨到黑呢?黄昏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郁闷的心情更因绵绵细雨而更加潮湿,细雨没完没了的打在梧桐叶上,简直就是打在心上,太空下的是雨,心中流的的是泪、是血。

作者将怀念丈夫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独守空床之愁、年老色衰之愁,融入由“惟悴的黄花、孤寂的窗户、绵密点滴的细雨所组成的凄清的画面中。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七、文章小结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国愁 亡国之恨

愁 乡愁 乡关之思

情愁 孀居之苦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八、作业

请把词的意境,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注意景、情、人三者的融合。

找啊,找啊,找什么?故乡、家园、亲人、夫君、温馨、欢乐、安恬„„怎么就全都离我而去呢?这忽冷忽暖的天气啊,似乎也在欺负可怜人,让我怎么能安眠、调养呢?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思绪纷纷,勾人愁思啊。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一阵疾风吹过,心还是冷得让人生痛。唉,那三两杯淡酒,又如何能抵挡这一份凄凉!

忽然听到秋空中一声悲鸣,抬头望去,那是从北方家乡飞来越冬的鸿雁啊,那不是旧日的老相识吗?啊,那些美好的日子,你曾经帮我捎了多少思念和情意啊!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痛心啊,锦书可托何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风刀霜剑,那院中黄花堆积一地,啊,昔日的繁盛,已一去不返。憔悴零落的花儿啊,如今有谁和我一起赏花折枝呢?只剩下我一个人守着寒窗,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啊!

好不容易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无边丝雨细如愁啊,它打在梧桐叶子上,淅淅沥沥,点点滴滴,一叶叶,一声声,冷冷地敲在我的心上。

这光景啊,哪里是一个“愁”字能形容的呢?


相关内容

  • 爆竹声声教案设计
  • 8爆竹声声教案设计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通过介绍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和民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爆竹的由来和关于春节放爆竹的传说.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民俗传说的趣味性:通过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认识本课 ...

  •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案 专业: 课 题 任课教师: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 时 课程名称: 数 20 分钟 教学目的及 1. 知识与能力: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要求 领略李清照"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品味李 ...

  • 声声慢教案修改
  • <声声慢>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鉴赏诗词的一些基本方法,如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意象分析等. 2. 能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体验感悟词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文学素养. 3. 感受词别是一家,引发学生对李清照诗词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继而推动"专题目标3&qu ...

  • 八年级语文教案[如梦令][声声慢]比较阅读
  •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课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1 上课日期: 2013 教 师: 单 位: <如梦令><声声慢> 拓展阅读课 课时 年12月31日 张会 枣庄市第三十九中学 "情愁"酒花雨 识得"清照"心 --<如梦 ...

  • 4.12.[声声慢]教案
  • 学校: 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刘春燕 审核人: 赵贵友 孙东云 声声慢 一.教材分析 李清照的<声声慢>属于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声声慢>是李清照 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 ...

  • 公开课教案李清照词二首
  • 李清照词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quo ...

  • 教案[凡卡]
  • 23.<凡卡>教学设计 张慧敏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摩平.撇嘴.冻僵.逮住„„"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并感情朗读.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一 ...

  • 醉花阴教学反思
  • 李清照的两首词,一首是<醉花阴>,另外一首是<声声慢>,这是我登上讲台后讲的第一堂课.应该说,讲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我想这与自己课前的充分准备十分不开的.首先我是将这两首词,自己认认真真的好好研究了一下,能够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词:其次我参考了很多比较优秀的教案,从中对自己没有能 ...

  • 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
  • [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引用青藤滴露的<声声慢>教学设计<声声慢>教学设计执教人:晁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理解.背诵<声声慢>,引用<声声慢>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来体会其中的愁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