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作文讲评教案

高一第一篇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高一第一篇议论文写作,部分学生不明白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文体不清;不会写议论文的分论点,使几个材料零碎地堆放在一起。教会学生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这是学生写好议论文的基础。

教学目标:学会准确找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表达中心观点,并用事例来证明,学会写分论点。

教学流程:

题目: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议论文),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是材料作文,所以一定先要仔细分析材料,得出一个正确的中心论点。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步骤。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失误,后面的一切努力均会徒劳无功。本题可以多角度立意

立意方向:“蓄积”与“喷涌”的关系

因为有了泉水蓄积,所以才有了地上喷泉,才会有溪流,其一,联系人生经历思考,可以写一写人生的蓄势与勃发,人生若想有精彩的展现,必须不断积蓄力量积极向上,要经过默默无闻的奋斗过程;其二,联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思考,正因为有了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群体,才有了国家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写一写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平凡也伟大等。第二,人们往往关注地上的喷泉,却很少关注地下的泉水,而恰恰是泉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系现实思考,我们往往关注社会那些风云人物,所谓的名人、公众人物,却往往忽略了默默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绝大多数,也就是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由此可以写一写关注普通人,关注平凡人等。

二、作文指瑕 与方法点拨:

立意有高下,分析有深浅,结构有巧拙,语言有好坏。

1.审题不准确:

常见偏离题意的立意:

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

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才会被关注; „„

不是不行,但是,这些即使你的表述再完美,都不是最佳立意。那么,首先究竟如何审题呢?

第一步就是做选择,泉水和喷泉,选择哪个。选择喷泉的是傻瓜,选择泉水的才聪明。 这种立意的好处就是角度较新,对于平时思维比较活跃、有想法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驾驭反弹琵琶,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论关系。泉水和喷泉的关系,这可以给学生一个大谈特谈作文的空间,一般来说学生最爱这样立意,这种立意也是最稳妥最保险的。关系类作文,谈好关系,发一通正常议论,作文就稳稳当当地了。当然,不要忘记了,所有的作文都是在教做人。写文章即是谈文教之功,所以任何文章如果不落脚在人的身上,那就是失败的,没有人情味的。所以我们的第三步就是谈态度。谈什么态度呢?喷泉好,有的人愿意做喷泉;泉水也好,也有的人愿意做泉水。这两

者其实是同一个,人生的境界都是要上去的。

2.不明白议论文的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表述不清:

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3.几个材料因为没有分论点联系,文章显得很零碎,不会写分论点:

方法提示:

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

蓄积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蓄积是一种不惧艰险的精神。

蓄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中心论点:积累,为成功蓄势

分论点:

蓄积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

蓄积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

蓄积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3) 条件分析法——怎么办

中心论点:为人生蓄势

分论点:

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

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定的信念。

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4.论据不准确:

如:

(1)越王勾践破吴归靠的只是等待。

(2)“他”·······没有指出“他”究竟是谁,有编故事的嫌疑。

(3)“江郎才尽”并非因为不努力,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比喻才思减退。

(2)居里夫人在常见的煤里(铀矿)提取了镭,用于医疗缓解了战争压力(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5.常见错别字、病句:

翱翔与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跬与畦、硅

谈、论···(深度、广度没有达到)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三、优秀标题:

要选取一个好的题目。议论类的文章应当以论点为宜,这样的题目会更直观,让读者一目了然。题目是一篇好文章的“脸面”,“题好一半文”,马虎不得。

积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王淼

积累铸就成功——张瑞敏

聚水成渠,积沙成塔——梅丽莎

积跬步,至千里——王锴

平凡成就伟大——吴琦

厚积而薄发——席畅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勃发:(1).蓬勃生发(2).突然兴起;爆发。)

四、佳作欣赏:

(由表及里)卷面、标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心论点、分论点)、语言表达··· 《积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王淼

《论幕后工作者》——王添元

《积小流而成喷泉》——吴帅

《成功背后的积累》——王正

范文: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审题准,角度好,从标题看立意,题目即

观点)

火山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喷发,大海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咆哮,不断积蓄力量,在最好的时刻爆发,这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同样通用。(类比开篇)

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将自己的锋芒、气场收敛起来,慢慢积累力量,等候勃发的时机。勾践做到了,所以“三千越甲可吞吴”;姜子牙做到了,所以“愿者上钩”的故事流传千古;刘裕做到了,所以这个卑微的北府士兵摇身变为刘宋王朝的开创人,(面例)就像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如果没有完美的助跑,何来那令人叫绝的射门?蓄势,正需要人沉静下来,在看似并不显著的运动中积累力量,迎接壮美的勃发。(分析论证,语言有力度。)

蓄势,决不可安于蓄势。多少人在蓄势的过程中忘记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勃发。数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拐点”,到达拐点,曲线或上升就下降。有的人就在快到达拐点时失去方向,忘记了勃发才是蓄势的初衷,于是在时机来临的那一刻,他们的前势泻尽,人生成为一条减函数的曲线。为了不安于蓄势而忘记了勃发,岳鹏举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时时鞭策自己不要苟且于日日操练的例行公事,而要将剑尖指向金人,与之搏命。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是杀敌,而朝廷让他练兵的目的只是主降派为消磨自己斗志的伎俩。他的确在练兵,他的岳家军声名远播,但他在该冲锋时毅然冲上,在血与火的较量中让生命的热血勃发。(对比论证)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在蓄势的过程中,需要人付出的实在太多——时间、金钱,有时甚至是生命——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不值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来说,蓄势不但必要,而且是唯一的兴盛繁荣之路。经历了巨大屈辱的中国和中华文明,它失去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宝贵生命,屡次置于绝境,它默默地忍受,在沉默中隐忍,它要在沉默中爆发。蓄势多年的中国,正等待勃发的时机。(由个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与前文构成层进式结构。)

夜半时分,昙花静静地开,艳冠群芳。然而它的绽放、它的勃发又是如此惊心动魄——蓄势半生的它,只为这一刻。(点题,语言隽永。)

五、可用素材:

1. 蒲松龄积累素材

清朝的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常设茶烟在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正因为这种“闲聊”,才使作者接触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人物,了解了当时各地风土人情,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才使他写出了这部“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孤愤”之书。

2.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了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3. 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4.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耕·凡尔纳每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总是事先收集大量资料。他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房中发现他亲自摘录的笔记竟达2.5万多本。

5. 齐白石年轻时拜师学艺,按师傅要求将十筐的石头磨成泥浆。

6. 舞蹈家杨丽萍一次次把汗水洒满训练厅,一次次地跌倒和受伤才练一身精彩舞艺。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9.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俗语)

10.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提示:所有成功人士的例子都可用,你只要知道他做了什么积累,最终收获了什么就行。

高一第一篇议论文作文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高一第一篇议论文写作,部分学生不明白议论文、记叙文的区别,文体不清;不会写议论文的分论点,使几个材料零碎地堆放在一起。教会学生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学习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这是学生写好议论文的基础。

教学目标:学会准确找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表达中心观点,并用事例来证明,学会写分论点。

教学流程:

题目: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议论文),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是材料作文,所以一定先要仔细分析材料,得出一个正确的中心论点。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步骤。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失误,后面的一切努力均会徒劳无功。本题可以多角度立意

立意方向:“蓄积”与“喷涌”的关系

因为有了泉水蓄积,所以才有了地上喷泉,才会有溪流,其一,联系人生经历思考,可以写一写人生的蓄势与勃发,人生若想有精彩的展现,必须不断积蓄力量积极向上,要经过默默无闻的奋斗过程;其二,联系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思考,正因为有了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群体,才有了国家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写一写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平凡也伟大等。第二,人们往往关注地上的喷泉,却很少关注地下的泉水,而恰恰是泉水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联系现实思考,我们往往关注社会那些风云人物,所谓的名人、公众人物,却往往忽略了默默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绝大多数,也就是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由此可以写一写关注普通人,关注平凡人等。

二、作文指瑕 与方法点拨:

立意有高下,分析有深浅,结构有巧拙,语言有好坏。

1.审题不准确:

常见偏离题意的立意:

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

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才会被关注; „„

不是不行,但是,这些即使你的表述再完美,都不是最佳立意。那么,首先究竟如何审题呢?

第一步就是做选择,泉水和喷泉,选择哪个。选择喷泉的是傻瓜,选择泉水的才聪明。 这种立意的好处就是角度较新,对于平时思维比较活跃、有想法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就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但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驾驭反弹琵琶,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论关系。泉水和喷泉的关系,这可以给学生一个大谈特谈作文的空间,一般来说学生最爱这样立意,这种立意也是最稳妥最保险的。关系类作文,谈好关系,发一通正常议论,作文就稳稳当当地了。当然,不要忘记了,所有的作文都是在教做人。写文章即是谈文教之功,所以任何文章如果不落脚在人的身上,那就是失败的,没有人情味的。所以我们的第三步就是谈态度。谈什么态度呢?喷泉好,有的人愿意做喷泉;泉水也好,也有的人愿意做泉水。这两

者其实是同一个,人生的境界都是要上去的。

2.不明白议论文的要求:论点、论据、论证三者表述不清:

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引申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3.几个材料因为没有分论点联系,文章显得很零碎,不会写分论点:

方法提示:

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1)概念分析法——是什么

蓄积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

蓄积是一种不惧艰险的精神。

蓄积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中心论点:积累,为成功蓄势

分论点:

蓄积能够积聚我们的实力;

蓄积使我们准备得更完善;

蓄积使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3) 条件分析法——怎么办

中心论点:为人生蓄势

分论点:

为人生蓄势,要有足够的勇气。

为人生蓄势,要有坚定的信念。

为人生蓄势,要有恒久的耐心。

4.论据不准确:

如:

(1)越王勾践破吴归靠的只是等待。

(2)“他”·······没有指出“他”究竟是谁,有编故事的嫌疑。

(3)“江郎才尽”并非因为不努力,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渐渐衰退。比喻才思减退。

(2)居里夫人在常见的煤里(铀矿)提取了镭,用于医疗缓解了战争压力(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

5.常见错别字、病句:

翱翔与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遨游”指漫游,游历。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跬与畦、硅

谈、论···(深度、广度没有达到)

(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的大意是:昨夜雨疏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三、优秀标题:

要选取一个好的题目。议论类的文章应当以论点为宜,这样的题目会更直观,让读者一目了然。题目是一篇好文章的“脸面”,“题好一半文”,马虎不得。

积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王淼

积累铸就成功——张瑞敏

聚水成渠,积沙成塔——梅丽莎

积跬步,至千里——王锴

平凡成就伟大——吴琦

厚积而薄发——席畅

(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勃发:(1).蓬勃生发(2).突然兴起;爆发。)

四、佳作欣赏:

(由表及里)卷面、标题(立意)、谋篇布局(中心论点、分论点)、语言表达··· 《积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王淼

《论幕后工作者》——王添元

《积小流而成喷泉》——吴帅

《成功背后的积累》——王正

范文: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审题准,角度好,从标题看立意,题目即

观点)

火山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喷发,大海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咆哮,不断积蓄力量,在最好的时刻爆发,这是大自然原本就有的道理,在人类社会同样通用。(类比开篇)

蓄势,就是韬光养晦。将自己的锋芒、气场收敛起来,慢慢积累力量,等候勃发的时机。勾践做到了,所以“三千越甲可吞吴”;姜子牙做到了,所以“愿者上钩”的故事流传千古;刘裕做到了,所以这个卑微的北府士兵摇身变为刘宋王朝的开创人,(面例)就像足球比赛中罚点球时,如果没有完美的助跑,何来那令人叫绝的射门?蓄势,正需要人沉静下来,在看似并不显著的运动中积累力量,迎接壮美的勃发。(分析论证,语言有力度。)

蓄势,决不可安于蓄势。多少人在蓄势的过程中忘记了蓄势的目的是为了勃发。数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拐点”,到达拐点,曲线或上升就下降。有的人就在快到达拐点时失去方向,忘记了勃发才是蓄势的初衷,于是在时机来临的那一刻,他们的前势泻尽,人生成为一条减函数的曲线。为了不安于蓄势而忘记了勃发,岳鹏举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时时鞭策自己不要苟且于日日操练的例行公事,而要将剑尖指向金人,与之搏命。他明白自己的使命是杀敌,而朝廷让他练兵的目的只是主降派为消磨自己斗志的伎俩。他的确在练兵,他的岳家军声名远播,但他在该冲锋时毅然冲上,在血与火的较量中让生命的热血勃发。(对比论证)

蓄势,只为那一刻的勃发。在蓄势的过程中,需要人付出的实在太多——时间、金钱,有时甚至是生命——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不值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来说,蓄势不但必要,而且是唯一的兴盛繁荣之路。经历了巨大屈辱的中国和中华文明,它失去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宝贵生命,屡次置于绝境,它默默地忍受,在沉默中隐忍,它要在沉默中爆发。蓄势多年的中国,正等待勃发的时机。(由个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与前文构成层进式结构。)

夜半时分,昙花静静地开,艳冠群芳。然而它的绽放、它的勃发又是如此惊心动魄——蓄势半生的它,只为这一刻。(点题,语言隽永。)

五、可用素材:

1. 蒲松龄积累素材

清朝的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常设茶烟在道旁,“见行者过,必强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正因为这种“闲聊”,才使作者接触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人物,了解了当时各地风土人情,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才使他写出了这部“写鬼写妖”、“刺贪刺虐”的“孤愤”之书。

2.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了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3. 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4.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耕·凡尔纳每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总是事先收集大量资料。他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房中发现他亲自摘录的笔记竟达2.5万多本。

5. 齐白石年轻时拜师学艺,按师傅要求将十筐的石头磨成泥浆。

6. 舞蹈家杨丽萍一次次把汗水洒满训练厅,一次次地跌倒和受伤才练一身精彩舞艺。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9.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俗语)

10.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谁知道它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提示:所有成功人士的例子都可用,你只要知道他做了什么积累,最终收获了什么就行。


相关内容

  •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教案
  •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通过评讲,欣赏同学们文章中的美点,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通过评讲,让学生了解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知 ...

  •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讲评课教案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讲评 屈家岭实验小学 黎昭明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写出自己敬佩这个人的原因.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过程: 一 ...

  •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讲评课教案
  •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讲评课教案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作文讲评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方面品质.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 ...

  • 七上语文期末试卷讲评教案
  • 篇一: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教案 梁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字词正音: ② 文言诗文的巩固和默写. 2.能力目标: ① 学会仿句的具体方法: ② 掌握材料探究题的做题方法: ③ 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 ④ 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审题和组材. 3.情 ...

  • 教师工作常规
  • 一. 总则: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每个教师要切实做到: 1. 教书育人,因材施教,讲究实效. 2. 狠抓"双基",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 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二. 细则: (一) 制定学期教学计 ...

  • 教学工作考核量化标准
  • 教学工作考核量化标准 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学 一.各学科教学工作量 1.语文:基本工作量每周12课时,教案6节要求写详案,考试要求写讲评教案,讲评教案必须有针对性,包括试题考察目标.难易度.学生成绩分析.今后教学改进措施,不得少于600字(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都要有讲评教案),每次作文都要有讲评教案且单独 ...

  • 四年级童话作文讲评课教案设计 (800字)
  • 四年级童话作文讲评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增强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 3.学会修改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拓宽学生思维,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一赏 1.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 ...

  • 四年级童话作文讲评课教案设计
  • 四年级童话作文讲评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增强中年级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 3.学会修改习作中不合适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拓宽学生思维,进一步体会如何把文章写清楚.写具体.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一赏 1.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 ...

  • 期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 一、工作回顾 开学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筹备召开了山东省语文学科“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实验现场会,在会上,我们展示了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师生素养及学生诵读活动,这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比赛,经过层层推选,我校刘芳、杨秋云获区基本功一等奖,王琨获 ...

  • 想象作文讲评课教案
  • 梦的翅膀作文讲评课教案 教师:昨天我们进行了想象大比拼,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想象的成果.先请同学们了解比拼的情况. (用幻灯片展示习作的题目,学生浏览) 教师:浏览了题目,你们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发言) 教师:是啊,真该好好地欣赏自己. (出示:"欣赏自己") 教师:你想怎样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