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比较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

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

珠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环渤海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

一、产业结构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

【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竞争力

【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动力机制

【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

【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京津冀】国资主导型。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

四、增长源泉

【珠三角】出口拉动型。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京津冀】内需拉动型。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五、科技

【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京津冀】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研发上。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

六、发展特色

【珠三角】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

【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京津冀】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七、面临的挑战

【珠三角】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

【长三角】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难点;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京津冀】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

八、其他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差不大。

【人口城镇化】京津冀地区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石家庄),而珠三角有2个(东莞、佛山),长三角有5个(苏州、杭州、南京、温州、宁波)。京津冀地区的超级城市与次级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长三角是2:5。

同是经济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

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总的来说,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寄托着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也承载者我们国富民强的期望。

猜你喜欢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湾经济圈。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是京津冀都市圈,而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本期专题为您比较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三个经济圈的发展情况。

中国三大经济圈基本情况

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

珠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

行政区类别:地区、都市圈、城市群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

面积:5.6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汕头。

地位: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方言:粤语、客家语、福佬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三角经济圈

地理位置: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

行政区类别:经济区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下的30个城市。

地位: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方言:吴语、江淮官话、中原官话、闽南语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环渤海经济圈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环绕着渤海全部的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行政区类别:经济合作区域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环渤海地区

面积:51.8万平方公里

城市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的经济区,由三个次级的经济区组成,即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和辽宁半岛圈。

地位: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方言: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

珠三角VS长三角VS京津冀

一、产业结构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由加工贸易导引,多以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长三角】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

【京津冀】以重化工--资本密集型为主,是中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竞争力

【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步入是改革开放之“先河”,一批新城市随之而兴;港澳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长三角】区位竞争力最高。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通过高新技术,打造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京津冀】聚集竞争力最高。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

三、动力机制

【珠三角】外资推动型。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

【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京津冀】国资主导型。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

四、增长源泉

【珠三角】出口拉动型。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

【京津冀】内需拉动型。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五、科技

【珠三角】信息产业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

【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

【京津冀】雄厚的科技力量,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研发上。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

六、发展特色

【珠三角】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

【长三角】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徵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京津冀】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七、面临的挑战

【珠三角】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

【长三角】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难点;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京津冀】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

八、其他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远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冀。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长三角与京津冀相差不大。

【人口城镇化】京津冀地区500万~8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1个(石家庄),而珠三角有2个(东莞、佛山),长三角有5个(苏州、杭州、南京、温州、宁波)。京津冀地区的超级城市与次级城市之比是2:1,珠三角是1:1,而长三角是2:5。

同是经济圈,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交通物流一体化落后

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还远远未形成。而在长三角地区,从上海出发到周边各方向的县级市都有动车直达,3小时经济圈辐射效应明显。在珠三角,从广深出发到周边各市的高速公路也是四通八达。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总的来说,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寄托着我们振兴中华的使命,也承载者我们国富民强的期望。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 中国沿海地区乡村
  •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沿海地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 第一节 世界的城市化浪潮 第二节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第三节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特点 第四节 我国三大城市群将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第二章 乡村―城市转型机理 第一节 乡村―城市转型的含义 第二节 沿海地区乡村―城市 ...

  •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的社会经济影响对比
  • 第!" 卷#第! 期$"%&年! 月环#境#科#学#研#究' () (*+, -. /0123+. 14(15*67, 3(1, () . 9! 8. 69!" ! : ; *+9! $"%& 董战峰! 高晶蕾! 严小东! 等9重点区域大气污染 ...

  •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009年1月总第450期第2期 经济论坛EconomicForum Jan.2009Gen.450No.2 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孙世芳 [摘要]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推进区 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条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 ...

  • 京津冀都市圈
  • 作者:杨连云 河北学刊 2005年12期 一.都市圈崛起的理论与实践 大都市圈(带)崛起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都市经济区域是经济社会综合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经济中心(大都市)为核心,以经济网络为纽带,联结周边中小城市,构成一个经济区域.区域经济的发展与 ...

  •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 第32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月 Vol. 32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0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刘晓春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 ...

  •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
  • 作者:孟可强陆铭 南方经济 2011年06期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249(2011)02-0003-013 一.引言 "都市圈"这个概念在中国通常出现在国家的区域规划中,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09年1月和2010年6月公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 ...

  • 国泰君安:中国最佳剧本 一二季度A股有三大风险点
  • 现价:3331.48 涨跌:7.87 涨幅:0.24% 总手:244263658 金额(万):28160005 换手率:0.00% 上证指数行情  领涨个股  大盘资金流向  股市直播  进入上证指数吧 领涨行业 1.有色金属 涨幅:5.27% 上涨:70家 下跌:4家 领涨股:N黄金 涨幅:43. ...

  •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 [独家学术分享]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唐子来教授 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 主旨发言整理)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我 ...

  • 21世纪初期中国大都市圈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 作者:陶希东 现代城市研究 2009年08期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4-0032-05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以全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战略单元.在某种程度上,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世界级大都市圈之间的 ...